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期刊知识 > 学术期刊评价现状的利弊研究

学术期刊评价现状的利弊研究

时间:2022-04-02 09:38:04

一、现阶段中国期刊评价情况分析

(一)基于质量管理的学术期刊评价

1.政府主导的学术期刊合格评价。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国家现行的政策法规负责对学术期刊进行质量管理和监督,重点是从行政层面评价学术期刊的政治与学术质量、印刷出版与编辑质量等方面,促进各学术期刊办刊机构加强自身质量建设。新闻出版总署(原)、、科技部等组织评价过的“双高期刊”“双奖期刊”“双百期刊”“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经过审核评价认定过两批学术期刊,2014年12月公示第一批5756种,2017年2月公示了第二批712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在学术期刊的评价与检查、展览和奖励等方面也相继出台了各种制度,使得学术期刊评价工作能够更加系统化、规范化。2.行业、团体和各单位组织的质量评估。各类期刊出版行业、学术团体组织的期刊评奖,高校、科研单位自行制定的期刊等级分类等都是对学术期刊进行质量评估的行为。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借鉴和引进国外优秀的期刊评价标准及理论,并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相继颁布出台了各项有关评价学术期刊质量的标准规定,用以指导各级管理部门及行业协会落实学术期刊的质量评估工作。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主管部门也积极联系各地方以及各行业协会开展一系列省市区级以及国家级别的学术期刊质量评价活动,用于推动建设我国本土学术期刊品牌并实现对期刊结构、内容、质量等不断优化完善。

(二)基于影响力大小的核心期刊评价

图书情报部门、专门评价机构组织的期刊评价。是以期刊影响力为牵引的科学评价方法,作为学术期刊特别是核心上的定位依据。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高校图书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先后建立起了包括CSSCI、CSCD等在内的各类学术期刊与引文数据库以及相关评价报告。建立了综合性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并且按照指标的等级进行明确划分,将学术期刊的吸引力、管理力与影响力作为一级指标,而二级和三级指标也同样有着明确的划分,对于评价学术期刊的影响力、管理其获奖情况等均有着积极作用。

二、当前期刊评价模式的利与弊

(一)政府组织的期刊评价

1.优势。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其最为重要的优势就在于具有其他评价模式无法企及的权威性,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期刊等级进行划分简便易认,期刊评审申报的条件、程序公开透明,并且具有明确的指标限定,能够组织大量的专业学科人员参与评价和鉴定,使得经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学术期刊评价结果具有极高的“含金量”,在质量方面拥有良好保障,评价组织方便、评价结果的执行度高。2.弊端。虽然政府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学术期刊评价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但其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期刊的评价数量有限,并且往往需要历经漫长的评价过程。譬如说由新闻出版总署和等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评出的“双高”等期刊,数量非常有限且其中有一部分期刊并不属于真正意义的学术期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评价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还有一些评选周期特别长,或者仅评价评选一次,造成“一次定终身”,影响激励和竞争。由于没有对期刊专业性进行细分,期刊的优劣等级差异不明显。

(二)期刊出版行业组织的评价

1.优势。期刊出版行业或是相关学术团体组织的评价学术期刊,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尤其是利用“办刊人评办刊人”的模式,使得评价人员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并且结合其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准确找准出版行业的发展优势与不足,使得这一行业能够锁定自身定位,有利学术期刊行业的长远发展。2.弊端。此种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学术期刊评价的专业性和学术性,但由于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均处于同一行业当中,彼此相互熟悉的情况经常发生,而这也使得在评价过程中出现打“感情牌”的概率,个人情感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比较大,也所谓的“走后门”“黑幕”等现象会有发生,因此使得社会对于此种评价模式并未给予较高的认可度。

(三)评价机构组织的期刊评价

1.优势。专业的评价机构,例如图书情报部门等全权负责评价学术期刊的模式能够有效避免评价人员与被评价者熟稔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发生,尤其是专业的评价机构本身在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方面有着一套比较完善、系统的评价方法和体系,在搜集相关数据方面精准高效,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此种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出以定量评价为主导的评价结论,并能保障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性。2.弊端。此种评价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对其制定的评价指标和体系过于依赖,且无论何种类型的学术期刊均使用同一种评价指标与体系,因此一旦评价指标本身缺乏合理性将直接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另外,考虑到其主要利用信息化的评价系统完成期刊评价,而系统自身带有的漏洞等也极有可能导致评价数据被恶意篡改。

(四)科研单位组织的期刊评价

1.优势。由科研单位或是高校自主完成学术期刊的评价,多能够真正立足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辅助单位学科专业建设的针对性强。单位能够使用同一个评价尺度,实现有限范围的相对公平,并且对推动单位实现科学事业的长效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弊端。此种评价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其同样容易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单位内部可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降低评价标准,甚至为了方便评价工作直接将质量较差的期刊评价归属于高质量的学术期刊范畴当中,无法有效保障学术期刊的整体质量。尤其是“以刊评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强烈不满,也引发了学界及社会的关注。

三、期刊评价模式的发展趋势及改进建议

(一)优化整合各评价机构

目前我国在学术期刊评价方面拥有众多机构和数据库,因此使得评价标准、体系与指标等也花样繁多,最终得到的评价结果也各不相同。为此,在日后的学术期刊评价当中还需要将各评价机构进行优化整合,一方面有效节省评价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够统一评价体系与指标,保障最终的学术期刊评价质量。另外,国家还可以建立统一的期刊及评价数据中心,按照具体专业对其进行分类,并通过公开数据等方式保障其公平性和真实性,从而可以得到具有较高可信度的评价结果。

(二)大力倡导学术规范

立足于学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以往学术活动的经验教训,制定出统一的学术规范体系,使得学术积累与创新具有科学的指导准则。在大力倡导学术规范下,期刊评价将不再仅仅拘泥于引文量等死板的统计数据,期刊评价的学术性将大大增加,而功利性将明显减少。尤其是在学术规范的引导之下,评价机构和评价人员能够始终坚持客观真实的原则,避免出于一己之私篡改数据,对端正学术风气、打击学术腐败等现象具有良好的帮助作用。

(三)健全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国外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指导我国的期刊评价工作,但由于国情的不同,如果使用生搬硬套的方式仍然无法保证学术期刊评价的整体质量。因此我国还需要在积极学习国外先进评价体系的基础之上,积极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保留其中的合理部分并制定出统一标准的新评价指标,进而避免各评价机构因使用的评价指标等大行径庭而导致出现多样化的评价结果。

(四)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

伴随着数字期刊的蓬勃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引文量等之外,包括下载量等在内的其他相关指标也可以被用于对网络中,学术期刊的统计进行科学衡量。而考虑到目前期刊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因此国家还需要立足于对期刊质量进行综合性考量的角度,积极将与期刊质量有关的指标体系如引文、文摘等融入其中,并认真听取相关专业评价机构与人士的专业意见,使得在评价期刊质量时能够更加科学、全面。

四、结语

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并非朝夕可就,尤其是学术期刊的评价结果往往也会受到不同的评价方法、标准等而发生相应变化,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化运用,学术期刊评价的手段和方法也越来越先进。本文通过对当前几种常见的学术期刊评价模式的利弊进行简要分析,了解到开展学术期刊评价工作必须依赖于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与评价模式,为此笔者认为在日后的期刊评价当中,还需要对各评价机构进行优化整合,在不断健全完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和方法的基础之上大力倡导学术规范,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学术期刊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落实。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