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期刊知识 > 新时代下期刊编辑职业道德探析

新时代下期刊编辑职业道德探析

时间:2022-03-20 08:38:33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期刊编辑的职业道德建设需要一种自省的或自觉的内在修养的提升,需要形成一种内在的主动作用的力量。这种内生动力的形成,需要期刊编辑在打造敬业精神、强化创新意识的基础上,激发学习热情,并形成践行职业道德的自觉,进而提升编辑的职业境界———以办教育的严肃态度坚守编辑职业操守,以高尚的德性修炼为受众的阅读负责,为人类的精神发育服务。“德,国家之基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事业无德不兴盛。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自由、平等、民主、法制、公平、公正等,都被看作是社会的德性;而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的德性如何,尤其是个人服务社会的职业德性的高下,将直接关系到职业发展前景的好坏,甚至关系到社会发展是否和谐稳定。因此,作为期刊编辑,要时刻警醒自己,要坚守职业道德,要把追求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一种人生的态度,令其成为一种工作的习惯。

提到期刊编辑的职业道德建设,首先想到的就是“无私奉献,甘做嫁衣”。“编辑是无名英雄”,编辑是“抬轿子的人”,这些都是对编辑工作的一种褒奖,一种肯定,它们既形象地道出了编辑工作的职业特点和性质,又明确地指出了编辑工作需要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些品质更多的是从外在的修为上对期刊编辑提出的要求,是一种外在的主动作用的力量。而在新的时代,期刊编辑的职业道德建设更需要一种自省的或自觉的内在修养的提升,需要形成一种内在的主动作用的力量。这种内在的主动意识,是新时代期刊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内生动力。内生动力有助于期刊编辑将人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凝聚成共识,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魂,让主流声音和正能量舆论形成合力,同频共振,为新时代的新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同时,这种内在的作用力量,也会让期刊编辑的职业道德建设与时俱进地得到提升。

一、职业道德建设需要打造敬业精神

古人把“立德、立功、立言”称为“三不朽”,期刊编辑所从事的就是文化积累的不朽工作———立言。人的生命会消失,但所编辑的文字会随着作品的传世而不朽。不朽靠流传,流传靠出版,出版靠编辑。经国大业、不朽盛世,只有靠编辑出版才能流传至今,所以,编辑是中华文化源远流传的使者,编辑工作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编辑职业是值得人类敬重的行业。事实上,编辑工作所展现的敬业精神由来已久。历史上最早打造编辑的敬业精神的应是“编辑策划”的开山老祖吕不韦。他组织编纂的《吕氏春秋》是较早有意识地编辑成书的系统著作。据《史记》记载,《吕氏春秋》成书后,吕不韦下令将它公布于咸阳城门,并且“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可见,在当时,此书就有极高的“编校质量”,而吕不韦对编纂的敬业精神也可见一斑。再有,编辑大家邹韬奋,为了办出期刊的个性与特色,他坚持取材选稿的独立性:“我时常为本刊搜求有精彩的好材料,诚心诚意拉有思想的朋友为本刊做文章……但我取稿向采严格态度,虽对我所敬佩的师友亦然;取稿凭质不凭名,不适于本刊之用者,也不客气地婉谢。”因为稿件的筛选“当然须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须以文字内容有精彩为前提,不应以情面而敷衍”。正是这种“肯不顾一切不避嫌怨保持《生活》的公正独立的精神,绝对不受任何私人任何团体的利用或唆使”的敬业态度,使得邹韬奋终于将《生活》“打造成一种言论公正评述精当的周刊”。

如今,在媒介发展的新时代,媒介传播越来越复杂,它不再单一地或者靠舆论的强制、或者靠市场的驱动来发展,而是更多地凭借人类自我提升的机能———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要求有更高层次的发展,以达到一种和物质丰富相适应的精神文化品格。正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秋雨散文》,没有人发起过宣传攻势,但书却在读者中畅销、流传,受到读者的珍爱。究其原因,是他能以深刻的见解、丰富的知识、独特的视角、独立的人格、优美的文风吸引读者,满足了读者对文明进步的精神需求,是作者与读者之间高层次的心灵的交流。可见,新时代的编辑不但要把握住时代的精神,而且还要把时代精神融入编辑工作当中,要让编辑工作体现时代精神,进而促进并引领时代的文化发展。这既是对编辑工作的敬重,也是对伟大时代的负责。在当代中国,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所以,编辑工作要有明确的文化方向,要有正确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阵地意识,要做到守住舆论引导有责,要为守住舆论引导负责,要为守住舆论引导尽责。特别要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编辑的新使命,要积极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宣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旗帜鲜明地弘扬编辑职业的信仰———以传播文化、传承文明、普及知识、开启智慧为己任,为党和国家把好宣传关,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严肃的社会使命有助于编辑把对职业的敬重深深地融入编辑的具体工作当中,让这份敬业精神为编辑工作“导航”。

二、职业道德建设需要强化创新意识

在传媒多元化、现代化、科技化的今天,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分割了人们的文化消费份额,挤占了人们的阅读时间和空间。但是,期刊对文化知识的系统传播仍是无法替代的。期刊知识覆盖面广,论述翔实透彻,便于资料的专项查阅与深入探究,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的系统掌握,仍旧离不开期刊这一载体。可是,面对新媒体的激烈竞争,期刊的编辑工作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突出竞争重围,站稳期刊发展的一席之地。对期刊而言,创新不只是发行量的扩大,更重要的是期刊“质”的变革与创新,因为只有“质量”提升才可以使期刊变得“更强”“更新”。创新不只是对原有期刊形式的改进,而是更要提供高于以前的价值与满足,以使期刊能以更有活力的方式发展、壮大。因为,今天的传媒,其传播的目的不仅仅是传递信息、传播知识,而是要在更高层次上“希望成为对人们态度、行为改变的力量,借以整合社会或者目标市场,形成一种认同”。这种“改变的力量”是期刊媒介的影响力经济,其本质在于获取对目标人群的影响力,而不是仅仅把产品卖出去。在媒介快速发展的今天,影响力水平才是新时期媒介传播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的编辑工作,从根本上说,是传递信息内容,是一种文化选择。这种文化选择如何创新,是新时代编辑工作的重点。由于文稿的原创能力是期刊创新的源泉,因此期刊的内容创新永远是第一位的。一般而言,读者喜欢阅读和自己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例如,教师、研究生喜欢看学术期刊,青少年喜欢看文摘类期刊,老年人喜欢看保健养生类期刊;读者也会因喜好不同而选择军事期刊、旅游期刊等专业期刊。因此,期刊编辑要善于发现读者的需求,尤其是未被满足的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编辑工作,既要满足读者现实的需求,还要提前满足读者的潜在需求。这种需求上的心灵相通,是对读者最大的吸引力,它可以让读者对阅读有一种期待,甚至享受“一读再读”的乐趣。由此可见,期刊编辑工作的创新,更多的是内容的创新,是对选题策划的创新。在社会发展的新的时代,只有充分拓展新思维、新视角,才能凸显选题的与众不同、另辟蹊径,才能让受众感受到编辑的独到思路和盎然创意。此外,创新还需要善于思考,要能够深入发掘文稿的内涵,恰当地梳理和传播其中蕴含的精神和道理,用丰富的语言文字和透彻的逻辑阐述完美地展示精品力作。事实上,真正有创意的期刊编辑,都希望自己推出的选题项目能在文化积累上作出一些贡献。创新需要思变,新时代,外在环境的变化必然要反映到作者、编辑和受众的大脑之中,引起相应的思想的变化,正所谓“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但是,这种变化是有一定宗旨的。在新媒体时代,随着受众欣赏品位的提升,期刊创新的优秀作品应该是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集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作品。同时,期刊编辑还要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在创新题材和内容上下功夫,真正做到思想精深、创作精湛、制作精良、独具特色。期刊的创新就是改变原有资源的生成方式,以新的视角创造性地建立期刊媒介的价值,以实现受众对期刊阅读的满足。编辑工作的创新是编辑理念与内容形式的深度创新,是各种信息要素和深度探究的集成,是期刊编辑的创作胸怀和创意意识的有效对接。因此,可以说,创新是期刊编辑创作意识的进一步提升。

三、职业道德建设需要编辑持之以恒地学习

期刊的创新是期刊发展的核心,是期刊的竞争优势的体现。它对外表现为期刊为受众创造新价值的能力,即创造新产品的能力;对内则表现为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因为,学习能力是构成期刊价值创造力持续增长的源泉———“当外部环境与需求发生变化时,源于学习所得的学识的增长将有助于解决新问题,形成创造新价值的新能力”(75)。所以说,创新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期刊的发展离不开编辑的学习。期刊的创新有赖于编辑工作的长期积累,而这一积累过程是内嵌于期刊编辑所具备的特定的学识当中的,因而,学习是提高期刊核心竞争力,使期刊获得持续发展优势的根本途径。“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学习是创新的灵魂”,学习能力的培养,其目标在于为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智力支持,可以说,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创新的实现。正是由于学习具有这种价值,因此,学习成为新时代期刊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新时代期刊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期刊编辑成长的主导方向。塑造学习型期刊编辑,提升期刊编辑的整体素质,是新时代期刊确立创新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根本保证。新的时代,期刊编辑光有工作热情还不够,还需要有学习热情,要能够及时充实自己的理论修养。期刊不同于报刊,期刊重在介绍、普及科学知识,注重内容的相对稳定和保存价值,注重读者在阅读之后学识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一本优秀的期刊往往具备三个要素:一是选题对路,为读者所需;二是表述通俗,为读者所懂;三是内容充实,使读者有所提高。三者缺一不可,内容充实为核心,表述通俗为手段,提高读者为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代的读者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对期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作者的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些都要求期刊编辑要与时俱进地不断地学习,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普及科学知识,才能增强自身的辨识力,进而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准确地分析社会。一个编辑不爱学习,与书籍脱离关系,是做不好编辑工作的。因为,在当前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信息时代,期刊编辑不但要是“杂家”,而且还要成为一个思想者。要能够正确地辨别信息的真伪,正确地识别文化的内涵,准确地判断文稿的传播价值,所以,新时代对期刊编辑的职业要求是:力争眼界要比作者更广阔一点,立足点要比作者更高一点,要有大局意识,要有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坚守意识。此外,学习不但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职业素养,而且还可以使我们从中获得智慧———“一种重要的理智德性”,它是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所谓职业道德的建立,就是期刊编辑在具体工作中,通过学习,将认同的社会道德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目标,进而形成相应的职业道德素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学习完成的。因为,扩展新知识和新能力,是要以好学的品行为前提的。好学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定势和行为习惯,它是人所具备的能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来丰富自己的知识的能力,以便让自己的职业能力与职业需求相符合。因此,所谓的智慧,其实就是知识和能力在理性和经验基础上的有机统一,而知识和能力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所以,编辑要想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学习是最根本的途径。

四、职业道德建设需要编辑形成道德自觉

编辑工作中的道德自觉,是指期刊编辑对编辑工作的社会意义能有客观的认识和理解,能自觉地对出版形势审时度势,能自如地运用编辑创造力与时俱进地生产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产品,并形成一种职业敏感。道德自觉需要编辑自觉地提升道德修养,以较高的文化品位实现出版事业的追求,用道德智慧从事编辑工作。因为编辑对稿件的选择、编辑、出版,体现了编辑自身的文化倾向和价值取向,而这些都是以编辑对职业道德的尊崇为前提的。期刊兼具文化传播与市场商品两种功能,在彼此的博弈中,期刊编辑需要强化期刊的“文化使命感”,让期刊能够教诲读者,提升读者的文化认识。编辑的职业道德防线就是要对得起“阅读大众”,对得起“编辑职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优秀的编辑就是用自己完成的作品来诉说他的志向与理想的。但是,期刊编辑不能以自己的风格损害作者的风格与特色。当编辑的特色与风格和作者的特色与风格冲突时,要让位于作者,服从、服务于作者的特色与风格。对编辑而言,更多的是要善于运用编辑手法和编辑技巧,使文稿的特色更鲜明,风格更完善,更具感召力和说服力。编辑和作者的特色与风格的完美契合,乃是编辑风格的最高境界。

编辑的职业道德建设需要编辑培养自己的职业自觉意识。一方面,编辑要自觉服务于读者,自觉传承文化,自觉拼搏创新,自觉敬业奉献;另一方面,编辑还要把对职业的价值追求,自觉地从对个人兴趣爱好的满足上升为对国家民族的负责。正如美国编辑家格罗斯所说,“文化的前途有很大的一部分是系于编辑人员身上”,以此类推,国家的前途有很大一部分是系于文化发展之上。所以,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应成为编辑坚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意识,因为责任是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最本质的内容。崇高的职业道德自觉可以打造一个全新的文化环境。它对人的情感、价值观以及对世界的理解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职业道德自觉可以建构一个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职业道德自觉可以把道德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过程,将社会受众裹挟其中,让人们随着传播的路径有方向地起伏前行。尤其是在当今的网络时代,自媒体的加入让文化审美变得更加复杂。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制造了个别公众人物的神话般的影响力。他们价值的膨胀,依靠的不是自身内涵的沉淀和思想的升华,而只是娱乐大众廉价的追捧和盲目的附和。这种传播的随意性和个性化,时常让受众陷入审美陷阱和审美疲劳。究其原因,主要是网络信息极度膨胀,个性化需求冲击着传统的审美标准,导致多元化的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加重了受众选择判断的难度。此时此刻,就急需编辑的职业引导和道德点化。在文化的一片喧嚣中,编辑应该自觉地引导文化,让文化的发展跟哲学有关联,让文化传递的不再是低俗的娱乐,而是更有意义的思想,甚至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并逐渐形成一种自觉和习惯。编辑职业道德的自觉构建,可以促使编辑更多地生产精美的作品,以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意蕴,或赞美、或批驳,真实地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优秀的作品还能准确地表达人类的价值判断和社会伦理,让文化的接受者有兴趣、有信心对信息进行仔细的判断和思考,潜移默化地培养受众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理性的思维方式。

从直觉的道德思维层次上看,人们通常是在社会道德要求的影响下自觉不自觉地践行社会道德要求,并逐渐形成道德行为习惯和德性品质。道德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强化道德观念和意志,形成道德情感和态度的过程,也即是一个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变为内在的道德自律的过程。道德的自觉形成是个体的道德意识从主要依赖道德环境熏染转变为主要依赖个人的自主养成,而且道德自觉可以促进道德养成的广度和深度。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有道德意识,但不同人的道德意识有很大的差别。有些人是没有经过自己反思和批判的,这些人的道德意识基本上是被动的,也就是说,他人或社会要求他们在道德上怎样就怎样。另一些人则是经过自己反思和批判的,这些人的道德意识则是自主的,他人和社会的道德要求需要通过他自己的反思和批判才能转化成自己的德性”,进而形成一种道德的自觉。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所以,也可以说,只有形成了职业道德的自觉,才能让职业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五、职业道德建设需要编辑提升职业境界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编辑工作不再只是为了谋生,而更多的是为了谋求期刊出版事业的发展,要把期刊出版做大、做强,要让期刊在出版业的竞争中与时代同步,与世界同行。“把出版事业当作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崇高事业,自觉地用出版物推进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为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理性境界呼吁、呐喊,为争取和谐世界的构建作出应有的贡献。”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书刊要排版,要印刷,要装订,这是工业。出了书刊要发行,要卖出去,这是商业。可是,排版先得有稿子,稿子要作者写出来,编辑者编出来,这又是什么业呢?我要回答得严重些,这是教育事业。你出的书刊无论深的、浅的;通俗的、专门的,总之都会影响人们的见识和思想。你不是在当人们的老师吗?所以,出版事业的性质是工业、商业、教育事业三者兼之;三者之中,教育事业应居首要地位。”可见,期刊出版不只要遵循客观的市场经济规律,而且还要遵循文化积累、文化传播的职业道德戒律,让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要对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这是编辑工作的职业境界。

职业境界来自职业使命感。中国近代曾出现了像张元济、叶圣陶、邹韬奋、巴金等一批出版大家、编辑大家。这些大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把出版事业看作是开发民智的教育事业,也是救国救民的文化事业。所以,他们对待出版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满腔热忱;他们自觉地把出版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建设联系在一起,用出版引导文化的发展,为民族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他们的历史使命感与职业使命感,是老一辈出版人职业境界达到高尚境地的真实写照。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编辑工作不再只是为人类文化的积累和传播服务,而更是要成为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期刊的出版,更注重了出版物的内容和品格。实际上,出版物的内容所体现的,就是编辑当前的思想。在新的时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公民,需要编辑思想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叶圣陶老先生在论述出版事业是教育事业时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提倡引导与启发,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课弥深,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公关能自勉的主动境界。归结为一句话,我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如此,把编辑出版事业办成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是期刊编辑的最高职业境界。当下,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一些期刊编辑游走在混沌与清醒、经济利益与职业道德的纠结之间,不断在商业利润与文化责任这对出版物的矛盾中博弈。偶尔就会有编辑失去了平衡,以发行量为先,编辑出版一些或低俗、或跟风、或剽窃、或无中生有之作,严重地影响了传播的秩序。而《出版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对于期刊这一特殊的文化产品而言,社会效益与文化责任是第一位的,是出版业的核心价值所在。期刊的发行,需要考虑市场预期和经济效益,但是,首先需要确定的仍是出版定位和文化引导,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此打造期刊品牌,树立期刊形象,这才是期刊发展的先决条件。

当代社会,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理智潜能的开发和培养,工具理性盛行,科学技术昌明,唯才是举,学校教育实际上是智育至上。而这种工具理性的引导,让今天的人们更专注于追求成功、效率、竞争、占有,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进而忽视了人本性的情感需求,导致情感表达被边缘化,认为表现情感是不理性、不理智的举动。今天,人们都在努力地压抑自己的喜怒哀乐,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最终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冷漠。久而久之,没有了情感释放的渠道,人们的情感就有可能不正常、不健康地生长,人的那种天然的自利倾向就可能演变成一种极端自私的情感,甚至患上贪婪、抑郁、歇斯底里等精神性心理疾病,人们的生活也就没有幸福、和谐而言。在学校,书本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接班人”的教育;而到了社会,期刊的文化引导是培养“健康人”的教育。不言自明,“健康人”更为根本,它是“接班人”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健康人”才可以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才能成为新时代国家需要的合格的“接班人”。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期刊编辑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要满足受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引导受众正确地表达同情、友情、爱情、仁爱和博爱,要用今天的理性对情感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和控制,特别是要营造人们更好生存所需要的认知、判断的文化环境,帮助人们释放情感的多样性、真实性,追求生活的幸福、和谐与美好,实现生活的最优化。这是期刊编辑需要承担的时代使命,也是期刊编辑新时代的职业境界。

六、结语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人的精神发育,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今天,在这伟大的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广泛,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平等、自由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为此,期刊编辑职业道德建设不能还是仅停留在文化传播的层面,而是要立足于营造文化“生态”环境的更高的视角,要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人们的美好心灵环境,传承文化、创新文化为己任,提高期刊编辑职业道德修炼的境界,以更高的职业道德标准为新时代的受众阅读服务,为人类的精神发育服务。新时代的职业道德建设,要求期刊编辑要更加敬业,要以更高的责任心不断地鞭策自己———学习、进取、创新,要以为社会发展、进步为前提,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职业道德建设可以使期刊编辑保持对职业的敬畏态度,培养期刊编辑树立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并以高度的责任心保持旺盛的工作斗志,尽职尽责地履行神圣的职业使命。可以说,职业道德建设是期刊编辑追求职业成功的巨大精神动力。所以,当今时代,编辑工作不再只需要“编辑匠”,而是更需要有思想的“编辑家”,要能体现编辑工作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与时俱进的服务性,要能彰显编辑出版服务教育事业的时代诉求。尤其面对文化的多元化,面对大众需求的多样化,期刊编辑如何能践行自身的编辑思想,实现培育文化“生态”的编辑目的,还需要借助编辑自身的学识、修养、眼光和境界的提升,这是新时代对期刊编辑职业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