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期刊知识 > 学术期刊编辑的素质要求

学术期刊编辑的素质要求

时间:2022-01-24 09:31:05

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智能时代。智能时代将全方位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类现存的各个行业都要经受技术变革的洗礼。出版行业中只有智能机器人不能取代的创造性的部分工作才能够得以保留并充分发展。论文规范培育工作、成果普及工作、成果创新和评价工作将在行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相应地,编辑的远大理想、宽广眼界、乐于助人的职业形象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强大的鉴别力和准确的预见力、准确的社会调查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全媒体熟练运用能力、积极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将逐步成为编辑的核心素质。

人类正在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智能时代。在这个进程中,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正在发生,智能工具将取代人类的传统劳动。一切危险的、重复性的、枯燥乏味的、机械式的、有确定规则可循的劳动将由智能工具代替。人类将从传统的工作模式中彻底解放出来,转而从事智能工具所无法替代的创造性工作。这是一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任何行业、岗位、组织机构都要经受这场巨变的洗礼,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分化、组合、变革、再生。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巨变,出版行业也面临一场不可避免的变革。出版行业的工作模式、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组织形式都会发生变化。编辑处于作者和读者中间的环节。这个环节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必须存在,可否被智能机器人取代?其不可被智能设备替代的原因在哪里?这些问题关系到编辑的未来命运和着力方向,也关乎出版行业的未来。

一、智能时代编辑工作存在的必要性

作者因为个人兴趣和特长开展科学研究,产生出科学研究成果,读者分享和使用这些科研成果。作为读者和作者的中间环节的编辑工作,其存在的必要性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编辑工作是保证科研成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的必要环节。学术论文的把关可分两个层面:一是从科技论文的逻辑规范、内容的完整性等层面进行把关。类似学术期刊当前编辑的初审工作。初审的目的是要保证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以便确保其真实性、科学性、交流性,让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找到所需要的内容。另一个层面的把关,是从科技论文内容、表述的规范性角度、研究成果水平、成果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这个层面的把关工作,无疑交给相关领域的专家更适宜。前一个层面面对的是巨量的人群,因为投稿的作者水平良莠不齐,尤其是初次投稿的作者,更需要细心指导和服务。这项工作是一项费时、费力,但关乎人类科技素养的大事。专家们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做这类事情,因此,需要有专门机构有专门人来做。所以,“普及科技论文写作规范、提高作者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提高人类科技素养”,也就是“论文规范培育工作”就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职责。其次,编辑工作是保证研究成果的可读性、易读性、有效传播性的必要环节。研究成果的最终目的要为人类服务。为了扩大读者人群,必须把晦涩、枯燥、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陌生的专业用语,转化成大众所熟悉的语言。这就是学术成果的普及和推广过程,也是论文的再创作过程。在这个方面,发达国家学术期刊的办刊经验值得借鉴。发达国家学术期刊始终坚持“读者第一”的办刊理念,期刊编辑根据读者需求,不断改进内容结构和质量。在编辑工作中,注意将深奥的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得生动有趣,使普通人能够看懂并且喜欢看,给他们带来启迪,从而不断扩大读者群体。此外,栏目名称也比较新颖,更贴近读者。作者可以写各种体裁及形式的文章。栏目安排也满足了多种层次的读者需求。比如,《Nature》杂志的主要栏目有:“论文”“简讯”“研究热点”“读者来信”“评论”“新闻”等;《JAMA》杂志除了学术性栏目外,还设置了“文学与医学”“诗歌与医学”“JAMA俱乐部”“自由专访”“住院医生论坛”“脉搏”等一系列文学色彩浓郁的栏目。这样不仅使版面内容丰富多彩,而且也让读者在学习医学内容的同时,了解到更多与医学有关的文化知识。设计新颖、丰富而又有效吸引读者的传播形式,无疑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动画、平面图像、音乐甚至实景模拟等技术将在论文内容表达和传播方面广泛应用。因此,“研究大众需求、设计恰当形式,扩大传播范围”就是非常必要的任务。第三,编辑工作是文化创新和成果创新的有效途径。资深编辑还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引导研究者的研究方向,或者通过对某类成果的集中编纂整理,创造出新的成果。这些创造性的工作,其价值往往超越单独的文献作用。尤其是按照特定的知识结构对成果进行整理时,更容易产生一种全新的知识。比如,刘向根据《国策》《国事》《修书》《事语》《短长》《长书》等流行的不同本子,整理校订、精选汇集,创造了善于叙事且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的《战国策》。再如,在一些大型百科全书、辞书和著作总集的编纂工作中,都有很多智能机器人无法完成的编校工作。因此,创造性的选题、组稿、审读工作,也是未来不可或缺的。第四,学术成果的综合评价能力是编辑工作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优秀的编辑凭借丰富的人脉优势和对相关行业的深入了解,还要成为优秀论文的鉴赏家和优秀人才的伯乐。编辑承担着学术评价、人才发现的天然职责,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论文学术成果的水平、应用范围、人才的特点和发展机会等等,都是编辑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综上所述,在智能时代,作为学术论文的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编辑,也会有广泛的生存空间。只不过关注的焦点有所变化,工作内容有所不同。当然,部分工作内容会被智能机器人逐步取代,比如,传统的校对工作,通过文本比较软件,校对工作可以比人工更准、更快。许多技术表达规范,机器比人工也更准确、快速。

二、智能时代对学术论文编辑的素质要求

对于编辑素质的思考,许多学者基于行业现状都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比如,赵文义、赵大良先生认为,学术期刊编辑应具备学术素质、市场素质和宣传素质;海丽丽认为,图书编辑除了编辑基本业务能力以外,还应具备主动创新、学习能力、鉴别和策划能力、适应新环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图书出版的法律意识等素质。吴晓丽、陈广仁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较强的互联网意识、政治意识、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实用技术(会写、能编、能说、善干)等方面的素质。陈婷认为,编辑应具备理论素质、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等等。笔者认为,智能时代的学术论文编辑更应注重以下素质。

(一)远大的理想和开阔的眼界

智能时代的编辑必须树立“编辑救国”理念。没有大愿就没有大成。任何一个领域的优秀人才都可以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人类历史上有“教育救国”“产业救国”“文化救国”“艺术救国”的鲜活事例。唯独缺少“编辑救国”。这就需要智能时代的编辑们集体发声,共同立志,深入挖掘行业潜力,提升整个行业的存在感和使命感,吸引优秀人才,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开阔的眼界,就是指不仅要熟悉本领域各方面的知识和发展脉络,还要熟悉相关领域的知识脉络,从而成为不同领域的媒介。因为现代社会,没有任何人能够驾驭人类的知识。现代社会人类一天所创造出来的知识,任何一个人一生都学不完。在这样的条件下,熟悉不同领域的发展情况,就可以在交叉领域、相关学科间建立起关联,从而有效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共同发展。

(二)乐于助人的职业形象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智能时代的编辑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其中,乐于助人是其鲜明特征。编辑是阳光的、温暖的、舒心的、助人为乐的、与人为善的,其职业素养是由无数行业个体的职业特性逐步凝具、升华而形成的一种品牌、一种特色。要让作者和读者乐于见到编辑、喜欢和编辑打交道。这就需要整个出版行业改变传统思维和工作模式,把人从与文字打交道的旧框框中解放出来,改变刻板、机械、冰冷的形象,让读者、作者、专家感受到从业者热情、博学和专业的服务。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对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智能时代的编辑不再是经常窝在办公室里,而是在约稿的路上或在旅行的过程中。在休闲中工作,在工作中放松,工作和生活已经融为一体。尤其是在与优秀作者的关系方面,将从虚拟转向现实。这就需要编辑有广泛的爱好,良好的身体素质,以满足多样性的优秀作者兴趣的需要。此外,满腔热情要以健康的身体为前提。

(三)强大的鉴别力和准确的预见力

研究成果的水平高低、表述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判断、成果的应用前景和应用范围、甚至成果的市场价值和转化潜力,作者的潜力和素质,都需要强大的鉴别力和准确的预见力。有了强大的鉴别力,才有源源不断的后续推广动力和服务动力,也才能把有限的传播资源优先给最有价值的群体,从而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社会。

(四)准确的社会调查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为了做好服务,必须要了解读者需求,定位目标群体。这就需要学会社会调查,尤其是对大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判断和数据挖掘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编辑工作必需的。既能表达清晰准确、简洁明了,具有良好的科技素质;又能表述得丰富多彩,情景交融,表现出深厚的文化素养。

(五)全媒体熟练运用能力

智能全媒体的熟练运用,是每位合格编辑的基本技能。智能时代,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气味、感觉等多媒体传感器信息将广泛运用在论文中,尤其是运用在学术成果的宣传和推广中;各种线性编辑工具、非线性编辑工具、多维立体编辑工具甚至全媒体编辑工具,都将出现在未来的办公软件系统中,都需要熟练掌握。

(六)积极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

智能时代的知识创新速度、创新能力将超越现代社会。任何一项新技能都会不断更新换代;知识更新和淘汰速度将越来越块。这就需要编辑具备积极的学习意识,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便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和挑战。总之,智能时代的编辑将彻底颠覆传统编辑在人们头脑中习惯的印象,其工作方式、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将呈现出鲜明的智能化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整个出版行业更新观念,从人才引进入手,把年轻的、最有活力、最有热情、最具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引入到出版行业队伍中,以适应智能时代对整个出版行业的新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