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期刊知识 > 期刊编辑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

期刊编辑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

时间:2022-04-27 03:07:59

国际科技期刊屡次曝光震惊学术界的学术不端论文撤稿事件,引发国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极大关注;但相较于引人瞩目的国际期刊撤稿事件,国内期刊的撤稿显得悄无声息。比如郭佳楠剽窃论文在CNKI消失,刊载刊物连撤稿声明都欠奉。张培福等统计发现,《近代中医》期刊“一稿多刊”的作者占全部样本作者的73.1%,重复刊发的文章数占样本作者发文总数的10.4%。某作者2015年2月15日和20日分别在《江苏理工学院学报》《中州大学学报》发表了题名同为《数字化出版视域下传统科技期刊的发展思考》的文章,内容几乎完全相同。事实表明,国内科研出版环境并非天朗气清,也存在大量剽窃、抄袭、伪造篡改、自我抄袭、重复发表的稿件。107篇学术不端论文撤稿后,中国科协约见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指出:期刊与编辑对学术不端撤稿事件负有责任。科技期刊编辑作为学术论文出版最终的把关者,既肩负着科研成果出版的重任,又肩负着维护科研诚信的使命,是阻止学术不端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工作举足轻重。很多科技期刊编辑在工作实践中摸索、思考、总结了大量高价值防范学术不端的技巧和方法,然而,没有刻意的培养和训练,再有价值的技巧和方法也仅限于文献。笔者工作之初,由于没能及时树立学术不端防范意识,又缺乏工作经验,对返回审稿意见迅速、评价正面的审稿专家充满感激,不曾意识到其间可能存在学术不端;因此,本文中,笔者阐述培养和加强期刊编辑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意识和能力的必要性及策略的一些浅见,以期对与笔者一样的新编辑顺利成长为更好的学术守门人有所帮助。

1防范学术不端的必要性

1.1收益巨大,学术不端行为难以根除

学术论文作为科研成果的载体之一,是许多国家科研规划机构、高校和科研单位都认可的、可以明确界定科研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的要素之一。发表足够的学术论文能使作者进入“充裕的科研经费、大笔的奖金、迅速地晋升、各种头衔及名誉的获得和更充裕的科研经费、更大笔的奖金、更迅速地晋升、更多的头衔和名誉的获得”的良性循环,发表学术论文已成职业刚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依靠抄袭、剽窃、篡改数据无异于“空手套白狼”,利润何止300%,必然诱导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因此,我国科技部、教育部、基金委等部门对撤稿事件的彻查和雷霆手段,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学术不端。但国内期刊界应有悲观而冷静的认识:只要学术论文依旧是衡量科研能力的刚性条件,的巨大利益回报就不会结束,就不应心存学术不端能彻底消除的幻想。阻止学术不端行为将是一场持久战,每位期刊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增强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1.2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并非万能

调研结果显示,很多科技期刊利用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来防范投稿者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该系统强大的识别重复字段的功能确实极大地提高了期刊编辑排除抄袭论文的效率,但同时也有人指出这项技术目前对图表和重义篡改还无能为力。吴昔昔等指出,很多低重复率的文章源于作者有意识“修饰”“加工”和“改装”,或者剽窃他人观点、套用他人设计思路等。赵秋民、陆宜新发现,只要作者改换抄袭剽窃内容和观点的描述次序、句式等,即可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中“隐形”。笔者曾利用学术不端检测技术定量测试一段篡改的文字,在没有原文作为“触媒”的条件下,即便是简单的字序更改都能避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检测。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技术逐步成了一柄“双刃剑”,在正直的人手中是帮助净化科研出版环境的工具,在别有用心的人手中是规避期刊学术不端防范工作的利器。很多作者利用付费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提前检测论文,根据结果精确修改来规避期刊的学术不端检测;所以,期刊编辑在防范抄袭行为上过度依赖该系统而降低对稿件内容的警惕不可取,必须时刻保有防范意识,才能当好学术传播的守门人。

1.3期刊编辑囿于日常工作无力防范

很多期刊的编辑对来稿基本信息审查不到位,作者投稿来了就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检测重复度,重复度低于设定值就邀请作者推荐的专家审稿,审稿人意见回来就提交给主编。稿件的取舍全部交给审稿专家和主编,录用的稿件就抠着规范完成编校出版。这类编辑其实只是纯粹的论文“加工匠”,工作就是被动的程序化操作。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一篇论文从获取数据到最终发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期刊编辑要对各种信息进行审核和筛选,需要大量的时间判断一篇科学论文是否有学术不端行为;而目前我国大多数期刊仍是“小作坊”式的经营,编辑没有精细分工,每个编辑都身兼数职———约稿组稿、来稿审查、编辑校对、出版发行、财务工作、提高期刊引用率、接受继续教育、大量阅读文献、撰写论文以维持个人发展,等等,占据编辑的大部分时间,根本无法保证高质量的初审工作。

2培养并增强学术不端防范意识和能力的策略

笔者初入期刊编辑部时,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仅停留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中,直到看到大量中国学者稿件被撤的消息,听到朱邦芬院士掷地有声地说“科研失去诚信,亡科学亡天下,维护科研诚信,科技期刊编辑义不容辞”,才发现学术不端行为竟如此多样,惊叹自身对学术不端行为及其危害认知浅薄之际,有意加强了对学术不端行为表现和防范措施的学习。回顾个人一步步了解学术不端行为并应用到工作中的经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培养并增强科技期刊编辑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意识和能力。

2.1入职培训,树立意识

学术不端行为不但破坏正常的科研出版活动,而且造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扼杀科研创新活力。如果等着靠编辑新人自己突然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再开始防范就为时已晚。防范意识通过一次培训即可建立,因此,对新入职的编辑进行系统的学术不端行为认知培训是树立防范意识的极佳时机,也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期刊编辑部有必要帮助他们在工作起步时就树立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意识。

2.2定期宣传,强化意识

期刊应定期宣传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性,以防止编辑因职业倦怠而放松警惕,否则,懈怠稿件初审工作,就会使信息审查变成一种形式。不断强调编辑防范学术不端工作对科研出版活动秩序、科研进展、国家的富强乃至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引导、鼓舞编辑不应因工作只是“为人作嫁”而自苦。期刊应发挥宣传工作的核心价值,充分激发编辑的职业使命感,以促使编辑从被动工作到积极主动去研究学术不端,寻找对策,进而达到强化编辑防范学术不端意识的目的。

2.3注重传承,提高能力

期刊应重视期刊人应对学术不端的经验,归纳前人遇到的各种学术不端现象,组织编辑系统学习学术不端的特征、识别方法和应对策略,共同探讨,出谋划策,取精华弃糟粕,不断传承下去,以指导期刊编辑的工作。跟进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对出版问题的信息更新,不断研究学术不端新现象和防范对策,掌握应对变种学术不端行为先机,化被动为主动。要注重编辑专业知识的积累,鼓励编辑多参加学术会议、跟进学术进展、广泛阅读学术论文,提升对学术论文的判断能力,才能在排除学术不端行为中走得更远。期刊编辑部还可以适时分离科学编辑与技术编辑的工作内容,让科学编辑有更充足的时间审查稿件,履行防范学术不端的职责。

2.4建立问责机制

国内期刊刊出学术不端稿件被曝光后的动作通常只是撤掉该篇稿件,有些期刊会刊登一个撤稿声明,有的甚至连撤稿声明都没有。期刊照常出刊,既不被处罚,也无须整顿,基金资助一分不少,该是核心期刊还是核心期刊,学术不端稿件对期刊评价和期刊本身没有任何影响;因此,期刊对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不以为然,期刊无所谓的态度也是导致编辑防范意识薄弱的原因之一。期刊对一些学术不端稿件的刊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期刊评价机构应该建立期刊问责机制对期刊施加一定的压力。一旦某个期刊刊出的论文被人举报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经查证确凿无疑,期刊应受到一定的处罚。比如撤销期刊荣誉,从核心期刊目录中剔除数年以观后效,国家不予资助,科研单位、高校、科研发展规划单位数年内不认可在该刊发表的论文等。若如此,期刊自然而然不敢对学术不端行为掉以轻心,必然加强对编辑防范意识的培养,设立奖惩制度,促进编辑主动增强排除学术不端行为稿件的意识和能力。

3结束语

学术期刊有科研论文是否值得传播的决定权,也要承担挑选高质量、高水平科研成果,防范学术不端的责任。作为学术论文信息的审查者和挑选者,期刊编辑应该及早培养良好的防范学术不端的意识,提高自身的识别能力,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好科技期刊内容质量的审查关,为国家科学技术研究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