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期刊知识 > 科技期刊发展的十大主要形式

科技期刊发展的十大主要形式

时间:2022-09-08 02:59:37

1、出版方式数字化

学术交流是服务于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创作、评价、传播及保存的系统,是推动学术研究理论与实践的主要驱动力,关系着科学研究的未来。近年来,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应用逐步深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不断颠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传统学术交流系统也受到冲击,发生了深刻变革。技术发展使互联网成为学术交流的主要手段,研究人员对信息和资源形式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比起印本,他们更青睐网络期刊等数字资源。2015年,IthakaS+R、JISC及英国研究图书馆联盟对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学者的调查显示,近70%受调查者强烈同意“图书馆取消目前某本纸质期刊但继续提供其电子版”,60%受调查者强烈同意“定期使用的期刊取消纸质版并只用电子形式出版”,大约一半受访者强烈同意“假设电子馆藏被证明行之有效,他们很高兴看到期刊的复印文本完全被电子馆藏取代”。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人们寻找信息的方式,研究人员越来越依赖搜索引擎、网络及社交媒体来获取信息,也倾向于使用博客或社交媒体跟踪领域动态或分享研究成果。互联网时代庞大、无序、多源且异构的网络学术信息资源促使人们关注和应用元数据、本体、语义网等新技术进行信息组织。学术交流的共享和即时性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促进了研究论文产出增加,科学数据密集化推动科研范式的转变。学术社交网络迅速发展,加强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提高了研究者的影响力和显示度,增加了学术交流合作的机会。科技期刊出版的本质是记录、传播、保存科研成果,科技期刊是科学研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术交流系统的重要一环,是获得研究所需实质性内容的主要信息来源。科研模式与学术交流模式变革必然对科技期刊出版流程和模式产生重要影响。学术交流系统中科研人员对学术资源的需求形式、信息获取方式、信息组织和呈现方式、传播方式、共享方式、保存方式的改变要求科技期刊顺势而动,从供给侧做出相应改变。2013年,学术与专业学会出版商协会报告显示大多数出版商已经有90%以上的内容可以在线获取,表明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主流和主导的出版模式。

2、技术影响显性化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信息通信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学术社区利用,影响研究工作的各个方面。作为学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期刊十分注重运用新技术增强出版能力。期刊的网络环境已由静态网络(Web1.0)、社交网络(Web2.0)、语义网络(Web3.0)进入智能网络(Web4.0)时代。互联网、大数据、语义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的媒体和新的传播技术多点突破和融合互动,将推动期刊出版新业态、新模式和新能力的形成。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的时代正在来临,给科技期刊的融合发展、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信息技术革命和新媒体的崛起正促使全球期刊业发生深刻变化,科技期刊对技术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强。技术应用是科技期刊不断发展的重要推手。期刊的出版能力、传播能力、影响能力,以及集群出版、平台建设、知识服务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的应用。技术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期刊发展的竞争力。只有善于利用技术,才能赢得发展的先机,取得优先权和主动权。

3、传播效应立体化

科技期刊的本质是信息交流,在质量确定的条件下,国与国之间、期刊与期刊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传播力与影响力的竞争。近几百年的学术交流系统中,宣传和传播学术作品一直是出版商核心功能。不对文章进行有效传播,期刊和作者及其研究成果都难以产生应有影响力。研究显示,50%甚至更多已发表的文章从未被阅读过,未阅读的研究成果无法对科学研究及社会发展发挥作用,浪费了出版资源,也违背作者初衷。网络时代的“信息爆炸”和“信息贫乏”现象增加了论文被发现和阅读的难度,但同时使期刊传播模式从传统的线性方式向网络化转变,使期刊信息快速、彻底和立体传播成为可能。期刊内容在公众中的传播逐渐被重视。专业的科技语言常常是公众阅读文献的一大障碍,eLife使用通俗语言总结文章,促进其更广泛地传播。PubMedCentral(PMC)和Kudos进行整合,使用户可以使用Kudos更好地理解文章,目前,通过PMC可获取10000多篇通俗语言表达的文章摘要。

4、运营模式集群化

20世纪末以来,国外大型商业出版集团和学协会等科技社团纷纷以其敏锐的商业触觉和强大的技术、资金、资源优势,建立和发展了数字化的期刊集群出版平台,通过集中化、数字化的出版和传播方式,形成了规模化、品牌化的出版优势和国际竞争力。伴随着期刊出版的数字化进程,特别是e-only的出现,集群化不仅是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式,更是科技期刊的生存方式。各大出版商正努力推动科技期刊的集团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通过商业机构之间的兼并、收购和重组等企业行为拓展刊群规模,扩充原先未涉及的学科领域,增强出版及销售优势等,表现出强大的规模化能力。为增加自身期刊数量和种类,Elsevier收购Pergamon、North-Holland、AcademicPress出版社,Springer收购Humana、BMC出版社,Wiley收购Blackwell出版社,Taylor&Francis收购Routledge、PsychologyPress、CRCPress等出版社,尤其是2015年初,Springer与NPG合并,成为业界第一巨头。随着数字化技术发展,国外大型商业出版集团和学协会创建了许多数字化期刊集群出版平台,典型的如Elsevier出版集团的ScienceDirect平台、Springer出版集团的SpringerLink平台、NPG刊群、Science刊群、Cell出版集团刊群、PLoS刊群、OUP刊群、CUP刊群、IOP刊群以及ACS网络出版刊群平台等。这些刊群平台在比较成熟的市场化运作体制下,通过集中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出版和传播方式,不仅发挥了规模化、品牌化的期刊出版优势,还使得期刊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期刊整体质量和影响力逐年提升,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进一步加强,获得了较高收益。同时,出版商在刊群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学科发展以及市场变化,创办新刊、吸纳或改造旧刊,从而合理配置资源,在某个或更多领域不断孵化、衍生期刊,不断扩大学科刊群力量和优势。通过期刊集群化发展,出版集团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发挥规模优势,优化工作流程,消除重复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期刊出版向产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提高期刊竞争力。因此集群化和规模化成为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也很重视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已经形成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集群。正如《2016—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所述,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已经成为学术期刊增强实力、推动转型、提升品牌的重要途径,成为发展的重要趋势。

5、出版模式开放化

现在是一个开放科学(OpenScience)的时代。开放、免费、共享是当前学术交流的基本特征,也是对科技期刊出版提出的现实要求。科技期刊从传统出版走向开放出版,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机构制订开放出版的政策,制订开放出版路线图,推动开放出版的进程,寻求资助机构、科研机构、出版机构、作者和读者等多方利益平衡关系,解决开放出版中经费、平台、知识产权等新的问题。开放出版有利于消除科研成果利用障碍,加快公共资助的科研成果传播,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金融分析公司BernsteinResearch估计,全面过渡到开放获取将节省订阅型出版商基础成本的10%至12%。绝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OA能使其研究得到更广泛的传播(81%)和更高的显示度(75%)。另一项调查中,64%受调查者“很高兴看到传统基于订阅的出版模式完全被开放获取出版系统取代”。在我国,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4年5月先后OA的政策声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也一直积极推进开放获取。2017年10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NSTL分别正式签署了OA2020计划倡议的《关于大规模实现学术期刊开放获取的意向书》,推动我国科技期刊从订购向OA的转换。

6、平台功能集成化

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科技期刊对平台的依赖性增强,平台的作用和功能日益强大,期刊网络平台除了集成传统编辑平台、生产平台和平台进行内容的采集、审理、加工、传播外,还承载知识服务功能,同时也成为用户的学术社区,成为汇聚作者、读者和编辑学术交流的机制及信息汇集与共享的枢纽。21世纪以来,国际主流科技期刊都实现了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的转型。各大出版机构纷纷打造独立的数字平台。期刊网络平台承载的功能日益多样和集成,如PLoS开发的Aperta TM大型出版平台集成了采编系统、审稿系统、编校系统、生产系统和费用管理系统。Springer网络平台也不断对功能进行集成:Springer Link具备检索、浏览、与获取功能,还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期刊更新提醒,Springer Citations可用以分析文章的引用情况,作者学院(Author Academy)为作者提供写作和发表等相关信息及培训,该平台还引入Altmetric Score来判断文章质量,并不断对检索功能和页面加载时间进行优化,提供检索建议和多种下载选择。期刊平台所提供的知识服务不仅体现在内容的丰富多样,还体现在服务的精准、个性化、可定制,以及服务方式的移动化,不受时空限制。知识服务的能力决定着期刊平台的能力,也将成为期刊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加大平台的建设力度,优化和集成平台功能,增强平台的知识服务功能,已经成为科技期刊出版机构市场竞争的决胜因素。

7、内容组织语义化

互联网创始人Tim Berners-Lee在1998年首次提出语义网(Semantic Web,SWeb)的概念。语义技术是通过一些语义标签来将信息标识化,主要目的是让纷繁的信息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其最大特点是可以实现对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语义出版(Semantic Publishing)是借助信息技术对传统数字出版物进行语义标注、语义关联等富语义化操作并形成语义出版物的一系列过程。科技期刊利用语义技术,可以将出版对象从论文扩展到原始数据,将科学出版与知识组织单位由“文献”细化到“知识单元”。借助语义技术,实现科技期刊信息的结构化、关联化、混合化、可操作化和可视化,将文章的理解、分析、综述、聚合等活动先于用户完成,使读者能够以尽可能少的搜索与整理工作,获得最多的可用信息。语义技术不仅丰富了传统科技期刊的表现形式,提高了内容的可操作性和交互性,增强了同类科技期刊间的关联度,更重要的是创新了出版形式,促使内容更加结构化,信息粒度越来越小,从而更容易被计算机理解和自动集成,有利于信息的再利用和按需重组,实现出版内容的二次深度开发和大规模个性化信息服务,因而被称为“科技期刊正在到来的革命”。

8、评审过程透明化

互联网已经成为学术交流的主要手段。虽然传播媒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科技期刊作为学术传播主体的核心地位仍然没有大的改变,需要改变的是科技期刊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NPG在2014年对作者的调查显示,当决定选择哪种期刊投稿时,期刊的声誉和学科相关性是对作者而言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期刊的声誉在很大程度上与期刊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做好期刊的质量把控对期刊发展举足轻重。作为一种新兴的同行评议形式,开放评议旨在通过将审稿过程中的信息部分或全部公开,来解决传统同行评议中因信息不公开带来的审稿不公平、不认真等问题。开放评议体现了学界对同行评议过程公平性、时效性、互动性的追求,虽然现有实践的开放程度和实际做法各有不同,但开放评议的快速发展展现了研究者对同行评议过程透明性的需求,是科技期刊未来发展需要重视和关注的重要方面。

9、出版伦理规范化

科学研究以诚信为基础。近年来,由于科研产出的不断扩大,科研不端事件日益增多,使得科研诚信和不端行为受到了多方关注。2007年,首届世界诚信大会上提出了“促进负责任的研究”,2010年《科研诚信新加坡声明》和2013年的《关于跨界科研合作中的科研诚信蒙特利尔声明》,以及2015年第四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的主题“科研激励和科研诚信:完善科研体制,促进负责任研究”,都在强调科研诚信的重要地位及其对科研的推动作用。科技期刊在出版伦理中需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增强在抵制学术不端、引导科研诚信、净化学术环境中的作为,如果能将学术不端控制在之前,将会极大地抑制学术不端现象,减少学术不端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具体措施包括在期刊出版前、出版中和出版后:在出版前,应加强对作者有关学术不端的认知和判断,学术不端的处理办法;在出版中,应加强同行评议、论文相似度检测、论文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与创新性的审查等;在出版后,应加强社会(读者)监测机制、学术不端惩戒机制等。

10、评价功能增强化

学术评价是科技期刊的一项基本功能。学者认为,科学出版业之所以难以颠覆,是因为期刊的校验(Validation)、筛选(Filtration)和指定(Designation)功能无法被期刊以外的形式替代。在这里“校验”指的是同行评议,“筛选”指期刊为学术社区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内容,“指定”指的是期刊为机构记录了研究者的职业发展。这三个功能就是通过期刊对文章的评价及其效果来实现的,由此可见期刊评价功能对学术社区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一般来说,期刊对于学术论文的评价功能作用于前、后两个阶段,发表前的评价涉及整个审稿过程,主要是同行评议;发表后的评价涉及期刊分级等量化的期刊评价方法。近年来,科学社区对同行评议和期刊分级等评价方式质疑增多,期刊也开始日益重视增强其评价功能,以便更加公正客观地评价文章学术水平。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正在如火如荼地改变甚至颠覆人类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也冲击着传统科技期刊出版方式,为科技期刊发展带来新问题、新挑战和新机遇。科技期刊应当深刻认识到,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会被时代淘汰,变革才是唯一的出路。只有正视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勇敢审视自身,积极拥抱变化,迎难而上,探索新的发展和转型道路,才能实现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在转变过程中,出版商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趋势,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和发挥科技期刊的作用,助力科技发展和推动科技创新,更好地促进知识传播和科学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