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 基础科学 > 海洋学 > 应用海洋学学报 > 九龙江口海门岛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研究 【正文】

九龙江口海门岛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研究

周细平; 徐帅良; 吴培芳; 李艺蝉; 沈露; 吴兆东; 刘爽; 刘东艳; 王玉珏; 王跃启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福建漳州363105;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河口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漳州363105; 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山东烟台264003
  • 海洋生物学
  • 红树林
  • 大型底栖动物
  • 群落结构分析

摘要:为研究福建省九龙江口海门岛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变化,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对海门岛红树林区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4个季度的调查研究,并利用PRIMER软件进行群落物种多样性单变量分析、群落聚类分析(Cluster)、多维尺度排序(MDS)分析和丰度/生物量曲线(ABC)分析.结果表明:九龙江口海门岛红树林区获得大型底栖动物共计112种,年平均生物量为77.58g/m^2,年平均栖息密度为991.0ind/m^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2.42、5.02和0.70,其中春季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最低,与春季生物的繁殖有关.ABC曲线表明该区域有三分之一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中等到严重程度的扰动,主要集中在春季站位,这与该季节渔民滩涂养殖作业活动有关.Cluster聚类分析和MDS标序结果表明,在50%的相似性水平群落可分为6组,且不同组间显示季节差异显著.结合历史资料发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随环境质量的变化已出现了一定的群落演替,物种呈小型化趋势.环境因子与群落分布特征相关性较大,其中最能解释群落丰度和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的环境因子为水温、盐度和有机质含量.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我们提供的服务

服务流程: 确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