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科技 > 医药卫生综合 > 云南医药 > 人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制备改良方法探讨 【正文】

人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制备改良方法探讨

龙艳喜; 王卫良; 唐莉; 杨琴; 莫晖; 武钊; 王华伟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遗传科; 云南昆明650032; 31695部队医院; 山东青岛266200; 昆明市五华区人民医院; 云南昆明650032
  • 外周血淋巴细胞
  • 染色体核型
  • g显带
  • 改良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人外周血染色体细胞培养和制备条件对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的影响。方法在传统方法基础上,通过细胞培养阶段延长外周血细胞培养时间,细胞收获阶段增加秋水仙碱浓度和减少秋水仙碱作用时间来改良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制备技术,对改良前和改良后不同方法对各200例标本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改良方法对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结果的影响。结果统计结果显示改良前200份样本获得的分裂相总数(25371个)明显少于改良后获得的分裂相总数(61810个),且可用于分析的优质核型数(1038个)要显著低于改良后的优质核型数(2210个),上述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通过在细胞培养阶段增加外周血细胞培养时间,在细胞收获阶段增加秋水仙碱浓度,并同时缩短秋水仙碱的作用时间可有效获得更多显带清晰、结果稳定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并改进外周血细胞染色体核型质量,且改进方法可以节约细胞收获和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时间。改良方法具有质量稳定、操作简便、可推广应用等特点。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我们提供的服务

服务流程: 确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