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 基础科学 > 生物学 > 生态科学 > 温度对大口黑鲈幼鱼不同组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正文】

温度对大口黑鲈幼鱼不同组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孙永旭; 董宏标; 王文豪; 曹明; 段亚飞; 李华; 刘青松; 张家松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300;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201306; 广东省渔业种质保护中心; 广州51145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 深圳518121
  • 大口黑鲈
  • 温度
  • 抗氧化能力
  • 免疫相关蛋白

摘要:将体质量(110±5 g)的大口黑鲈幼鱼饲养在室内100 L白色PVC水桶中,每个桶6尾,在水温21, 25, 29℃和33℃的环境下驯养2周,测定肌肉、肝脏、鳃和肠道中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热休克70蛋白(HSP70)和金属硫蛋白(MT)含量,以研究温度对大口黑鲈幼鱼不同组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1-33℃条件下,实验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在鳃中最高且变化较大,整体随温度升高而先降低后升高,在29℃组最低。MDA含量在鳃中较高,肠中次之,均在21℃组含量最高。肝脏,鳃和肠中均含有较高GSH,整体随温度升高而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处于较高,肠中次之,肌肉中最低,整体随温度升高呈波动性变化,在29℃组最低。HSP70含量在肌肉、肝脏和肠中较高,整体随着温度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MT含量在肌肉和肝脏中较高,不同温度组中MT含量变化不大。结果表明,长期温度胁迫对大口黑鲈幼鱼产生一定应激损伤,引起其机体免疫水平降低,并且高温对其应激损伤大于低温;大口黑鲈幼鱼肝脏、鳃和肠道组织对温度胁迫更敏感。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我们提供的服务

服务流程: 确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