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人文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II > 人口学与计划生育 > 人口学刊 > 婚姻状态和死亡率:审视中国的Farr-Bertillon效应——基于1990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 【正文】
摘要:西方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无配偶人群(包括未婚、丧偶、离婚)的死亡率比同龄有配偶人群的死亡率高出2-3倍,这种现象被称为Farr-Bertillon效应。在社会科学中很少有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国家均有效的效应。我国与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家庭结构和家庭观念,是否存在Farr-Bertillon效应尚不清楚。本文利用199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对婚姻状态和死亡率的关系进行研究。在15-59岁年龄段:30岁之前有过结婚经历而后丧偶或离婚的人群的死亡率比未婚人群高得多;我国相对死亡比高于西方工业化国家;离婚和丧偶对男性的影响更大,这与西方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对未婚人群,在青年段对男性的影响更大,中年段对女性的影响更大,这与日本的研究结果一致。毕竟在亚洲地区,相对于新郎,更看重新娘的健康因素。然而在大多数西方工业化国家,未婚男性相对死亡比始终高于同龄的女性。在60岁及以上年龄段:有配偶人群比无配偶人群的健康状况更好。婚姻对女性老年人健康的保护作用强于男性老年人。上述研究表明中国存在Farr-Bertillon效应,几乎在所有年龄段未婚、离婚或丧偶状态对健康状况都构成潜在的不良影响,但具体表现与西方国家有差异。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一对一咨询服务、简单快捷、省时省力
了解更多 >直邮到家、实时跟踪、更安全更省心
了解更多 >去除中间环节享受低价,物流进度实时通知
了解更多 >正版杂志,匹配度高、性价比高、成功率高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