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人文社会科学 > 哲学与人文科学 > 宗教 > 普陀学刊 > 论后世俗社会与宗教的现代性 【正文】

论后世俗社会与宗教的现代性

刘久清 铭传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 宗教的现代性
  • 世俗化
  • 后世俗社会
  • 台湾民间信仰的现代性转型

摘要:传统性与现代性在概念架构上固然分属两极,实质上却是无法完全分离、同时并存于今日社会。亦即要论析宗教在今日社会的处境,绝不能只是片面强调其适应现代社会情境的必要,否则,就会如世俗化理论般固然曾一度是讨论宗教现代性的主流观点,却不旋踵而需面对所谓世俗化理论的失败。哈贝马斯(J.Habermas)提出的后世俗社会概念,为宗教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并存提供了一个相安的可能,也就是为宗教如何既能因应今日社会的特质以求生存发展,又能维持其传统精神与特质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路径。此一路径所以可能之关键,在于多元现代性。本文之作,则在将此一思路适度梳理后,藉由中华现代性的概念检视我国宗教与现代性的关系,并以儒家是否为宗教之讨论,与台湾民间信仰的现代性转型为例阐述之。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我们提供的服务

服务流程: 确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