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人文社会科学 > 经济与管理科学 > 经济与管理综合 >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 中国能源消费陷入“杰文斯悖论”了吗——基于回弹效应的经验分析 【正文】

中国能源消费陷入“杰文斯悖论”了吗——基于回弹效应的经验分析

王启超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广东广州510632
  • 能源消费
  • 能源回弹效应
  • 杰文斯悖论
  • 节能

摘要:中国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并且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基于产出最大化的角度,结合阿罗提出的“干中学”理论,利用嵌套产出函数建立内生增长模型,在劳动供给外生、能源效率内生的假设前提下推导得到中国能源消费回弹效应的理论测度模型,并利用中国1952—2015年能源消费、资本存量、真实产出和劳动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得出每一时期中国能源消费的回弹值。研究结论表明,短期而言,能源的产出弹性以及学习效应是影响能源回弹值的关键;长期而言,除能源产出弹性和学习效应外,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弹性、资本的产出弹性以及资本劳动的联合产出弹性也会影响能源回弹效应。中国的数据表明,1952—2015年期间中国能源消费的平均回弹效应是131.6%,最高达到216.4%,中国能源消费没有走出“杰文斯悖论”,单纯期望改进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费的思路是不可行的。长期来看,1952—2015年期间中国能源消费的平均回弹效应是204.7%,最高达到960.6%,期间出现了超级节能和部分节能的情况。中国整体经济范围的能源消费可能走出“杰文斯悖论”,节能潜力比较大,但是不能仅仅依靠改进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费,而应该考虑通过资本、人口、产业结构、经济转型等因素来制约回弹效应。2012—2015年由于能源回弹问题得到缓解,实现节能720272.02万吨标准煤,因此降低能源回弹效应有助于实现“十三五”节能目标。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我们提供的服务

服务流程: 确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