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护》杂志的录用到发表周期涉及多个环节,具体时间因投稿时间、稿件质量、栏目安排等因素而有所不同,若需进一步了解详情,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
以下是对录用到发表过程的详细分析:
1、审稿周期
初审:一般在投稿后预计1个月内内完成,如果超过时间未收到初审结果,可以主动联系杂志社。
复审和终审:初审通过后,稿件进入复审和终审阶段,复审时间相对较长,可能需要数周至数月不等,具体时间取决于复审专家的评审进度和稿件质量。
2、录用后到发表
校稿和修改:录用后,作者可能需要根据杂志社的意见进行多次校稿和修改,这一过程的时间因稿件情况而异。
见刊周期:《劳动保护》杂志月刊,具体时间取决于稿件的排期和杂志的出版计划。
作者应提前了解相关流程和时间要求,合理安排投稿计划,并耐心等待审稿结果。
《劳动保护》杂志创刊于1953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主管、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理论期刊。它以研究和解决社会理论为核心,致力于探索社会规律,为深化社会改革、繁荣社会科学服务。
作为一本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月刊,《劳动保护》杂志在社会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是全国社会学术理论界较有影响的杂志之一。
它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是社会领域中重要的部级期刊,该杂志的国际标准刊号:1000-4335,国内统一刊号:11-1179/X,每期都承载着丰富的社会理论,为广大社会工作者提供宝贵的学术资源。
《劳动保护》杂志现获得重要学术荣誉:百种重点期刊、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科双百期刊等,其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广泛认可。
该杂志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重要数据库收录,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便捷的检索和获取途径。
《劳动保护》杂志社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主编为包冬冬(执行)。
综上所述,《劳动保护》杂志在社会理论与实践的交汇点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社会研究者和实践者不可或缺的学术资源。
声明:本信息依据互联网公开资料整理,若存在错误,请及时联系我们及时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