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 工程科技II > 水利水电工程 >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 季节性冻土区不同调控模式对土壤水盐迁移协同效应的影响 【正文】

季节性冻土区不同调控模式对土壤水盐迁移协同效应的影响

付强; 侯仁杰; 马梓奡; 李天霄 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哈尔滨150030; 农业部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30; 黑龙江省寒区水资源与水利工程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30
  • 季节性冻土
  • 调控处理
  • 水盐空间分布
  • 协同效应

摘要:为了有效揭示季节性冻土区农田土壤水盐空间演变机理,以野外大田试验为研究载体,设置了生物炭调控(CS)、秸秆调控(JS)、生物炭与秸秆联合调控(CJS)和对照组(BL)4种调控处理,分别测试了冻结期与融化期各土层处土壤能量累积效果、水盐空间分布特征,进而探究了冻融条件下土壤水盐迁移协同效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冻结期,秸秆的覆盖调控作用显著地提升了土壤保温效果,减少土壤热量散失,土壤冻结速率减慢,土壤水分在浅层的富集现象显著,同时,其有效地提升了土壤水分与盐分的协同效应关系,其中,JS处理条件下浅层土壤储盐量分别相对于BL、CS和CJS处理提升了42.4、18.4和18.0g。融化期,生物炭与秸秆的联合调控作用增加了地表对于光照和热量的吸收,加快了土壤的融解速率,同时,土壤的持水能力增强,盐分淋洗效果显著,土壤水分与盐分的协同作用效果显著高于其他3种处理。为丰富寒区农田土壤水盐调控技术以及科学合理提升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指导。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我们提供的服务

服务流程: 确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