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27 14:56: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移动通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移动通信

篇(1)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 移动 3G WIMAX UWB

随着移动通信的大发展,无线通信日益受到重视,其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世界通信行业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背景下,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显得尤为迅猛。伴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更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享受更为丰富和高速的通信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运营商发展速度趋于缓和而竞争越加激烈,为寻找新的增长点,通过发展数据业务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业务类型,需要3G的支持。同时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无线频率资源日趋紧张,已不能满足长期的通信需求发展需要。下面我们移动通信的技术进行一个分析。

1 移动通信技术分析

1.1 用户使用技术特点 从用户使用技术分析,2005年,GSM用户仍占主导地位,随后是CDMA、TDMA和3G。

2005年前,3G市场尽管基础设施优势很明显,但价格方面的劣势限制了发展。虽然3G在日本和韩国的发展比较突出,但真正取得成功的只有韩国,日本的盈利仍是问题。现在3G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3G在全球的大规模部署已经实现。我们国家的3G也得到了快速的应用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2 未来的短距离无线技术 UWB 无线技术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不仅新技术不断涌现,还有就是其传输能力也在不断拓展。近几年,一项超高速的无线接入技术受到了大家的关注,那就是UWB。超宽带UWB由Ultra Wideband缩写而成,它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纳秒至微微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有人称它为无线电领域的一次革命性进展,认为它将成为未来短距离无线通信的主流技术。但UWB不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它实际上是整合了业界已经成熟的技术如无线USB、无线1394等连接技术。

UWB是一种“特立独行”的无线通信技术,它将会为无线局域网LAN和个人局域网PAN的接口卡和接入技术带来低功耗、高带宽并且相对简单的无线通信技术。UWB解决了困扰传统无线技术多年的有关传播方面的重大难题,具有对信道衰落不敏感、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低、被截获的可能性低、系统复杂度低、厘米级的定位精度等优点。

近年来,对移动信息通信系统的大容量、高可靠和高品质化的要求迅速增大,多种多样的服务正在出现。在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已引入了宽带CDMA的IMT2000及其下行宽带流的HDR,在无线LAN中已开发了2.4GHz频段采用SS(扩频)方式的IEEE801.11b及采用FH(跳频)的蓝牙,5.2GHz频段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的HyperLAN2及IEEE802.11a,以及可说是2.4GHz版的IEEE802.11g等,并正在商用化。这些方式都使用宽带的调制方式,也能实现高速无线传输。而不用载波、用占用非常宽的频带的脉冲信号进行无线传输的UWB方式,由于高频器件、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已增加了实现性。具有传感功能的UWB技术在目前使用蓝牙等技术的近距离无线市场中,可实现更高速的基带无线通信。

1.3 全球关注的3G 第三代移动通信,即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的IMT—2000,俗称3G。第三代的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动多媒体业务。ITU针对3G规定了五种陆地无线技术,其中WCDMA、CDMA2000和TD—SCDMA是三种主流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3G目前格外引人瞩目,成为无线通信产业的最大热点。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例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如WCDMA的传输速率在用户静止时最大为2Mbps,在用户高速移动时最大支持144Kbps,所占频带宽度5MHz 左右。

1.4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4G系统中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实现无线通信全球覆盖;二是提供无缝的高质量无线业务。目前正在构思中的4G通信具有以下特征:网络频谱更宽;通信速度更快;通信更加灵活;智能性更高;兼容性更平滑。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收,还应该考虑到让更多的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较为容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4G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3G平稳过渡等特点。

2 移动通信的发展应用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作为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产物已经完成了任务退出了历史舞台。第二代(即2G,是the second generation的缩写)移动通信系统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目前广泛使用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技术主要有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两种技术,它能够提供9.6—28.8kbps的传输速率。全球主要采用GSM和CDMA两种制式,虽然第二代比第一代有更大的带宽,但带宽还是很有限,限制了数据的应用,还无法实现高速率的业务,如移动的多媒体业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国际上统称为IMT一2000,是国际电信联盟(1TU)在1985年提出的工作在2000MHz频段的系统。与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和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相比,第三代的最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动多媒体业务。

2009年1月,中国的3G牌照正式发放,中国移动获得TD—SCDMA牌照,中国电信获得CDMA2000牌照,中国联通获得W—CDMA牌照。在这之前,2008年4月1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和秦皇岛8个城市,启动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中国标准”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其号段为157。标志着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标准TD的商业化应用正式起航。首批社会化业务测试邀请2万名不同行业和部门的用户,免费提供2000元至4000元的手机和数据卡终端,并给予测试用户每月800元的话费补贴。从中移动公开的资费标准看,普通通话费用TD比2G还要便宜。

3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移动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新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广泛应用,促使移动网络得到了迅速发展。移动网络由单纯地传递和交换信息,逐步向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智能化发展,移动智能网由此而生。移动智能网是在移动网络中引人智能网功能实体,以完成对移动呼叫的智能控制的一种网络,是一种开放性的智能平台,它使电信业务经营者能够方便、快速、经济、有效地提供客户所需的各类电信新业务,使客户对网络有更强的控制功能,能够方便灵活地获取所需的信息。移动智能网通过把交换与业务分离,建立集中的业务控制点和数据库,进而进一步建立集中的业务管理系统和业务生成环境来达到上述目标。通过智能网,运营公司可以最优地利用其网络,加快新业务的生成;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来设计业务,向其他业务提供者开放网络,增加收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移动通信的发展前景非常诱人。随着新问题、新要求的不断出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会相应地调整、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纵观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规律和第四代通信技术的优点,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人们将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自由自在地利用移动网络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将会发生更深刻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裘晓峰.等译《移动IP》机械工业出版社.

[2]李承恕.第3代移动通信中的卫星移动通信[J].中兴新通讯,1998,(06).

[3]鲁春丛,郭良,闫丽,白春霞.中国卫星通信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研究[J].电信科学,2004,(12).

[4]刘林森.卫星通信将风靡全球[J].自动化博览,1999,(02).

[5]《信号与系统(第二版)》A.V.Oppenhei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

[6]《数字与模拟通信系统》Leon W.Couch,II电子工业出版社.

[7]《现代通信原理》曹志刚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2)

1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20世纪80年新专业写作QQ98708184T15972119560代初提出的,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起源于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1996年提出了GSMPhase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Phase1及Phase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SO(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GSM900/1800双频段工作等内容,也包含了与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强型话音编解码技术,使得话音质量得到了质的改进;半速率编解码器可使GSM系统的容量提高近一倍。在GSMPhase2+阶段中,采用更密集的频率复用、多复用、多重复用结构技术,引入智能天线技术、双频段等技术,有效地克服了随着业务量剧增所引发的GSM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自适应语音编码(AMR)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系统通话质量;GPRS/EDGE技术的引入,使GSM与计算机通信/Internet有机相结合,数据传送速率可达115/384kbit/s,从而使GSM功能得到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尽管2G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己接近枯竭,语音质量不能达到用户满意的标准,数据通信速率太低,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主要是话音和中低速数据,码率为384kb/s(局域网可达2Mb/s),因而可传送比目前GSM(第二代移动通信)更高码率的信息。随着多媒体业务的发展,2Mb/s的码率将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各种新的宽带业务的需要,因此国际上已开始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一步目标是10Mb/s以上。我们国内则尚未启动。因此需尽早开始研究其关键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有:宽带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频段、多址方法、无线接入技术、软件无线电的硬件和软件、多载波调制和OFDM技术、自适应天线阵、高效信道编码技术(如Turbo码)等。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也称IMT2000,是正在全力开发的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例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如WCDMA的传输速率在用户静止时最大为2Mbps,在用户高速移动时最大支持144Kbps,所占频带宽度5MHz左右。但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共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分支,共同组成一个IMT2000家庭,成员间存在相互兼容的问题,因此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和全球通信;再者,3G的频谱利用率还比较低,不能充分地利用宝贵的频谱资源;第三,3G支持的速率还不够高,如单载波只支持最大2Mbps的业务,等等。这些不足点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因此寻求一种既能解决现有问题,又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的新技术(即新一代移动信:next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是必要的。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特点:(1)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2)频谱利用率高。(3)在144kbps(最好能在384kbps)能达到全覆盖和全移动性,还能提供最高速率达2Mbps的多媒体业务。(4)支持高质量话音、分组多媒体业务和多用户速率通信。(5)有按需分配带宽和根据不同业务设置不同服务等级的能力。(6)适应多用户环境,包括室内、室外、快速移动和卫星环境。(7)安全保密性能优良。(8)便于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平滑过渡。(9)可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融合,包括蜂窝、无绳电话和卫星移动通信等。(10)终端(手机)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价格较低。

3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篇(3)

1.1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

主要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由于受到传输带宽的限制,不能进行移动通信的长途温游,只能是一种区域性的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移动通信有多种制式,我国主要采用的是TACS。第一代移动通信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容量有限、制式太多、互不兼容、保密性差、通话质量不高、不能提供数据业务、不能提供自动温游等。

1.2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

主要采用的是数字的时分多址(TDMA)技术和码分多址(CDMA)技术。主要业务是语音,其主特性是提供数字化的话音业务及低速数据业务。它克服了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弱点,话音质量、保密性能得到大的提高,并可进行省内、省际自动漫游。第二代移动通信替代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完成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但由于第二代采用不同的制式,移动通信标准不统一,用户只能在同一制式覆盖的范围内进行漫游,因而无法进行全球漫游,由于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带宽有限,限制了数据业务的应用,也无法实现高速率的业务如移动的多媒体业务。

1.3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

与从前以模拟技术为代表的第一代和目前正在使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3G将有更宽的带宽,其传输速度最低为384K,最高为2M,带宽可达5MHz以上。不仅能传输话音,还能传输数据,从而提供快捷、方便的无线应用,如无线接入Internet。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宽带多媒体服务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另个主要特点。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能将高速移动接入和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服务结合起来,提高无线频率利用效率。提供包括卫星在内的全球覆盖并实现有线和无线以及不同无线网络之间业务的无缝连接。满足多媒体业务的要求,从而为用户提供更经济、内容更丰富的无线通信服务。但第三代移动通信仍是基于地面、标准不的区域性通信系统。虽然第三代移动通信可以比现有传输率快上千倍,但是未来仍无法满足多媒体的通信需求。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提供便是希望能满足提供更大的频宽需求,满足第三代移动通信尚不能达到的在覆盖、质量、造价上支持的高速数据和高分辨率多媒体服务的需要。

2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性能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可称为广带(Broadband)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s的数据传输能力,数据率超过UMTS,是支持高速数据率(2~20Mb/s)连接的理想模式,上网速度从2Mb/s提高到100Mb/s,具有不同速率间的自动切换能力。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多功能集成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在业务上、功能上、频带上都与第三代系统不同,将在不同的固定和无线平台及跨越不同频带的网络运行中提供无线服务,比第三代移动通信更接近于个人通信。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可将上网速度提高到超过第三代移动技术50倍,可实现三维图像高质量传输。4G移动通信技术的信息传输级数要比3G移动通信技术的信息传输级数高一个等级。对无线频率的使用效率比第二代和第三代系统都高得多,且抗信号衰落性能更好,其最大的传输速度将是目前“i-mode”服务的10000倍。除了高速信息传输技术外,它还包括高速移动无线信息存取系统、移动平台技术、安全密码技术以及终端间通信技术等,具有极高的安全性,4G终端还可用作诸如定位、告警等。4G手机系统下行链路速度为100mbps,上行链路速度为30mbps。其基站天线可以发送更窄的无线电波波束,在用户行动时也可进行跟踪,可处理数量更多的通话。第四代移动电话不仅音质清晰,而且能进行高清晰度的图像传输,用途将十分广泛。在容量方面,可在FDMA、TDMA、CDMA的基础上引入空分多址(SDMA),容量达到3G的5~10倍。另外,可以在任何地址宽带接入互联网,包含卫星通信,能提供信息通信之外的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它包括广带无线固定接入、广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广带系统和互操作的广播网络(基于地面和卫星系统)。其广带无线局域网(WLAN)能与B-ISDN和ATM兼容,实现广带多媒体通信,形成综合广带通信网(IBCN),通过IP进行通话。能全速移动用户能提供150Mb/s的高质量的影像服务,实现三维图像的高质量传输,无线用户之间可以进行三维虚拟现实通信。能自适应资源分配,处理变化的业务流、信道条件不同的环境,有很强的自组织性和灵活性。能根据网络的动态和自动变化的信道条件,使低码率与高码率的用户能够共存,综合固定移动广播网络或其他的一些规则,实现对这些功能体积分布的控制。支持交互式多媒体业务,如视频会议、无线因特网等,提供更广泛的服务和应用。4G系统可以自动管理、动态改变自己的结构以满足系统变化和发展的要求。用户将使用各种各样的移动设备接入到4G系统中,各种不同的接入系统结合成一个公共的平台,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协作以满足不同的业务的要求,移动网络服务趋于多样化,最终将演变为社会上多行业、多部门、多系统与人们沟通的桥梁。

34G系统网络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4G移动系统网络结构可分为三层:物理网络层、中间环境层、应用网络层。物理网络层提供接入和路由选择功能,它们由无线和核心网的结合格式完成。中间环境层的功能有QoS映射、地址变换和完全性管理等。物理网络层与中间环境层及其应用环境之间的接口是开放的,它使发展和提供新的应用及服务变得更为容易,提供无缝高数据率的无线服务,并运行于多个频带。这一服务能自适应多个无线标准及多模终端能力,跨越多个运营者和服务,提供大范围服务。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信道传输;抗干扰性强的高速

接入技术、调制和信息传输技术;高性能、小型化和低成本的自适应阵列智能天线;大容量、低成本的无线接口和光接口;系统管理资源;软件无线电、网络结构协议等。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为技术核心。OFDM技术的特点是网络结构高度可扩展,具有良好的抗噪声性能和抗多信道干扰能力,可以提供比目前无线数据技术质量更高(速率高、时延小)的服务和更好的性能价格比,能为4G无线网提供更好的方案。例如无线区域环路(WLL)、数字音讯广播(DAB)等,都将采用OFDM技术。4G移动通信对加速增长的广带无线连接的要求提供技术上的回应,对跨越公众的和专用的、室内和室外的多种无线系统和网络保证提供无缝的服务。通过对最适合的可用网络提供用户所需求的最佳服务,能应付基于因特网通信所期望的增长,增添新的频段,使频谱资源大扩展,提供不同类型的通信接口,运用路由技术为主的网络架构,以傅利叶变换来发展硬件架构实现第四代网络架构。移动通信将向数据化,高速化、宽带化、频段更高化方向发展,移动数据、移动IP将成为未来移动网的主流业务。

4第四代移动通信面临的问题

要使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能投入实际应用,就需要对现有的移动通信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造,首先需要解决无线系统中的移动性管理和核心网的移动IP技术等问题,当然还有4G的标准问题。网络层移动性是4G移动性管理的关键,移动性通常涉及到在不同网段间漫游的移动用户,数据链路层的移动性支持通常限制在同类网络之间。移动IP代表了一种简单而且可以升级的全球移动性方案。但是,对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而言,它缺乏实时位置管理和快速无缝切换机制的支持。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用新的网络结构和管理路由优化方案,需要采用高效的发送和切换协议,这些协议必须能很好地解决数据丢失和延迟的问题。另外,移动IP环境下的QoS所使用的综合业务/RSVP技术(IntSev/RSVP)和区别型业务技术(DifServ)也需解决。在4G系统中,要开发新的频谱资源,提供频谱利用率并选择合适的传输技术,如多载波传输方式以及自适应均衡等技术来对抗频率选择性衰。利用RAKE接收、跳频以及Turbo码等技术来增强系统的性能,提高信干比;提高检测可用的资源以及信号质量、动态分配频率资源和信号发射功率、增加移动通信系统容量、降低信号发射功率;提高通信的覆盖范围,并支持多媒体通信、无线接入宽带固定网以及在不同系统之间的漫游等。

5世界关注第四代移动通信

目前世界发送国家都正在积极进行4G技术规格的研究制定,以期在全球4G规格制定中享有发言权。4G的各项运行标准将由国际电信联盟(ITU)电信标准局决定。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在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密集的研发和市场化阶段。新的研究包括网络结构、用户切换和漫游等移动环境下的系统实现方案,从而实现用户的大范围移动,这种技术路线是当前国际上设计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思路。阿尔卡特、爱立信、诺基亚和西门子已共同建立了旨在推动4G技术开发的世界无线研究论坛。

美国AT&T公司已在实验室中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其研究目的是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装置无线访问因特网的速率,这项技术约需五年才能。AT&T已推出了4GAccess网络,它能配合目前的EDGE技术进行上传,并利用宽带OFDM技术进行下载。目前AT&T的4GAccess网络升级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移动电话基地台的软件构建,第二阶段则估计在两年后进行智能型天线的硬件构建。北电网络则努力使IP的4G网络传输速度达到20Mbps,因此必须进行SoftwareRadio、宽带接收器、新型功率放大器等相关行动技术的开发。

世界上最大的电信基础设施提供商瑞典爱立信公司已开始进行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的研究,并着手研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预计在2011年正式投入运营,2012年奥运会就可应用。爱立信已研究出的“4G眼镜”2011年也将进入市场。爱立信计划在目前所有通信网络都以IP技术为基础时开始建设第二阶段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第三代移动网的互联网连接速度最高可达每秒2兆,比目前快200倍。而第四代技术的传输速度最高可达每秒100兆。爱立信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合作开发4G技术,加利福尼亚大学已经正式成立了加州通信和信息技术学会,并由该大学的圣迭戈分校和欧文分校合作管理。目前该学会已经得到爱立信公司1200万美元的投资,加州通信和信息技术学会将在4G技术、先进天线系统、新一代移动因特网、电力放大器技术和无线访问网络等领域内进行深入研究。美国惠普与日本NTTDoCoMo已联手开发4G通信技术和产品,开发的4G多媒体体系结构有望向移动用户提供高性能多媒体流内容,使媒体流数据能够更好地传输到移动电话和其它手持设备上,该体系结构的基础技术研究有望到2003年完成。

日本的DoCoMo移动通信公司也已在日本进行第四代移动通信的研究,力图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领头羊。DoCoMo计划在2006年推出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在2010年左右首度推出4G业务,并意图使它成为全球的标准。日本政府决定从2002年财政预算中拨款12亿日元,支持速度更快、功能更齐备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使它成为全球的标准。日本政府与主要的移动通信业企业已为超高速移动通信技术拟定了基础计划,这项4G移动通信技术将于2005年成形。为了能够抢占未来移动电话技术的先机,日本邮电部已向日本电气通信技术审议会提交制定第四代(4G)移动电话规格的提案。日本电气通信技术审议会负责审核4G技术的相关规格,决定其使用频率、系统技术、开发日程等。日本已完成了继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之后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提案,该提案将4G的实用期定在2010年。4G将速率提高到了100Mbit/秒,对4G的目标是2010年之前达到实用化水平。日本电气通信技术审议会估计,2001~2010年日本3G市场规模将达到42兆日元,仅2010年的营收就将达到9300亿日元,而4G移动电话的市场潜力更远胜于3G。日本和韩国在IMT-2000之后的第四代移动通信领域也进行合作,两国将共同建立因特网网络、例行两国之间的有线无线通讯结合环境,并进行超高速卫星通信实验。

韩国政府将斥资1350亿韩元,用于4G通信系统的开发。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高速信息包传输技术、固定无线通讯设备以及移动软件开发和下一代网络工艺上。为推进4G移动通信服务系统研发进程,政府成立一个科研开发小组,专门负责该项目的实施。韩国政府已与移动通信设备公司及服务公司合资成立了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发协会,着手进行4G等未来移动通信服务技术的开始研究。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发协会还将聚集产、学、研的通讯专家,成立未来移动通信规划委员会,负责推动4G规划、3G服务及系统改进、针对无线网络专用通讯的TDD(TimeDivisionDuplex)方案设计和高速数据通讯(HightDataRate)等领域的研究。三星电子的SE

RI研究中心也开始进行4G移动通信技术的开发工作。

6发展我国的第四代移动通信

篇(4)

一、3G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1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威胁①攻击系统的保密性。主要通过多种方式,如泄露、侦听、浏览、伪装及试探等非法获取一些敏感数据。②网络服务的干扰与滥用。即通过各种途径,如滥用特权、滥用服务、耗尽资源等降低通信服务质量,有时还会拒绝服务。③非法操作敏感数据。3G移动通信的诞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宜,相当于带来了一场生活方式的变革。但在这背后却也隐藏着安全隐患,吸引了众多眼球。相比于2G系统简单的数据及语音服务,3G系统带来的服务更多,如提供电子商务、互联网等信息服务。从这一层面来讲,2G系统所提供的安全技术已经远不能满足要求,所以3G系统的安全问题自然备受关注。我国信息化战略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或者说首要问题即如何保证3G系统的安全。信息篡改是3G系统安全研究的重要方面,因为这会威胁到信息的使用价值。④非法访问服务。主要是通过伪装来攻击网路,如伪装成授权服务网络或用户来访问一些未授权的服务或者对访问权限加以滥用。⑤否认。即否认发生的动作,一般由用户或网络做出。

1.2对3G移通通信系统无线接口的安全威胁威胁3G系统无线接口的隐患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非法获取未授权的数据,攻击者主要通过伪装用户或窃听网络对用户的业务、数据或信令进行主动或被动分析来实现的;二是拒绝服务,主要通过干扰来实现,包括通过物理手段阻塞无限端口的物理级干扰,通过干扰特定协议流程导致失败的协议级干扰,通过伪装成网络服务对用户提出的请求加以拒绝的伪装干扰;三是攻击数据完整性,主要通过篡改系统接口中的信令和业务数据来实现;四是捕捉用户身份,这是通过伪装成服务网络向用户发出身份请求来实现的。

1.3对3G客服端的安全威胁造成移动通信系统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网络的开放,最有盗用嫌疑的就是木马和病毒,它们通过客户端或智能卡对用户进行侦听或篡改;另一方面则是伪装,即通过伪装成客户获取交互信息和数据。

二、应对移动通信系统中常见安全问题对策

2.13G保证系统用户身份的保密性一是用户身份保密,3G系统应该确保攻击者无法通过无线链路对用户的真实身份进行盗用或窃听;二是用户位置的保密,即应该保证攻击者无法通过对无线接入链路的窃听手段来确定用户的位置;三是不可追溯用户信息,即攻击者无法通过接入无线链路追踪用户的信息。为保证用户身份的机密性,3G系统主要通过设置常用临时身份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对信息的可追溯性,3G系统可以用不同的临时身份加以鉴别,此外,为保证信息的传输和接受是安全的,系统应对无线接入链路进行加密,确保用户身份或数据不被泄露。

2.2实行3G系统双向认证,提升移动通信安全认证方式可以采用双向的,即对MS和基站以及基站和MS进行认证。3G系统应确保,用户同网络所建立的每一个连接,其实体认证机制均可发挥作用。双向认证包括5个参数,即期望相应、RAND、加密密匙、鉴权令牌和完整性密匙。这五个参数中的完整性密匙可以有效保护无线链路中数据的完整性,增强了3G系统用户鉴定网络合法性的可能,可以有效保证网络的安全。

2.3实行消息认证保证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完整性密匙协商的执行过程可以实现系统用户的完整性,这是一种有效的,可以实现用户和网络安全的一种协商模式。为了保证3G系统中网络及MS指令信息的完整性及安全,避免网络及用户间的信息被篡改,消息认证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方式。其具体做法是,发送方把需要发送的数据信息用完整性密匙,即F9算法得出的消息认证码MAC附在信息后面,接收方采用同样的方式接收信息,得到XMAC,然后将两者加以比较,若MAC和XMAC是相同的,则信息是完整的,若不相同则表明信息不完整。3G系统数据的完整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完整性密匙协商、完整性算法协商及数据和指令的完整性。

2.4引入加密算法协商机制,保证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保密性3G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受到威胁出自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网络协议及通信系统自身存在的弱点。这种漏洞会被攻击者所利用,滥用和干扰网络服务,从而造成系统资源及用户资源的损失。为了确保网络中信息的传输是安全的,3G系统加长了密匙长度,同时引入了加密算法协商机制,提供的全网加密方式是基于端到端的,并采用了新的安全机制,即以交换设备为主。系统网络接入部分的数据保密机制有四个方面,即信息质量数据机密、机密算法协商、用户数据加密及加密密匙协商机制。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5G移动通信 5G的关键技术 5G的应用等

1 引言

从仅能实现语音通话的AMPS(1G);保密性强、频谱利用率较高、提供多种业务、针对语音通话设计的GSM(2G);通过引入分组无线服务实现更多业务的服务的GPRS(2.5G);语音业务为主的多媒体数据通信从而实现全球无线大面积覆盖的WCDMA、cdma2000、TD-SDMA(3G);高速高分辨率并且服务资费更低IMT-Advanced(4G);到应用范围更广,安全性极高,速度极快的5G移动通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它们同时存在。移动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更是发生了从2G的20-200Kb/s到5G的150M/s的惊天变化。

2 5G移动技术概述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与以往的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不同的是5G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也不是全新的无线接入技术,而是在前4代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无线接入技术而形成的,并实现与2G、3G、4G网络的共存。简而言之,5G是一个真正的融合网络。

据预测,在2020年的数据流量需求将比2010年的增长至少一千倍。所以更需要一个与其相适应的移动通信技术,5G通信技术便应运而生。2015.2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启动研究5G标准的工作,预计会在2020年左右完成标准的制定。全球有望公用一个5G标准,这会是一个跨时代的壮举。

3 5G的优势在哪?

虽然4G网络在数据信息处理和传输速度上基本上达到了理想状态,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5G在这方面体现出更大的优势。

(1)容量:5G通信技术将比4G通信技术实现在单位面积内移动数据流量增长1000倍。 (2)传输速率:5G通信的峰值传输速率将到达10Gbps,4G为100Mbps左右,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用户的数据速率提升10到100倍,端到端的时延也将缩短5倍。(3)可接入性:低功率、低功耗MMC的电池持续时间延长10倍,更有利于低能环保。(4)技术融合:高频谱资源会更多的应用于5G移动通信技术,高频段的无线电波受到穿透能力的限制,无线与有线技术的融合、光载无线组网等技术会被更多的应用于5G通信。(5)统一标准:5G有望使全球共用一个标准,4G虽然开启了移动通信标准的融合,但是在TD-LTE和FDD-LTE之间竞争。

4 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4.1高频段传输

以往四代移动通信的传统工作频段主要集中在3GHz以下,这就造成这段频谱十分的拥挤,而高频段尚未得到开发,高频段(如毫米波频段)的可用频谱资源十分的丰富,如果高频段的频谱得到开发那么就会有效的缓解低频段频谱拥挤的问题,可以更快速的短距离通信,可以支持5G通信技术在容量和传输速率上的巨大需求。

高频段的开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大量的可用带宽、小型的天线和机器设备、较高的天线增益是发展高频段移动通信的优点。但是高频段传输也有缺点,列如传输的距离短、绕射和穿透的能力差、天气影响较大,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解决。

4.2 新型多天线传输技术

多天线技术经历从无源到有源,从2D(二维)到3D(三维),从MIMO到大规模的阵列发展,可以使频谱效率大大提高。

有源天线阵列的引入使协作基站的天线数量达到128根。此外,2维的天线阵列将发展成三维天线阵列,支持多用户智能腻型,减少用户之间的干扰,结合高频段通信技术进一步改善无线信号对用户覆盖性能。

4.3 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

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在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还不可以实现同时同频的全双工通信,双向链路包括TDD和FDD俩种,二者并不兼容,因此在理论上浪费了一半的资源。

最近几年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得到了重视,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在同一频谱上收发双方同时接收和发射信号,可以提高频谱的利用率。

全双工技术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自干扰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解决,从而使全双工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

4.4 D2D技术

D2D技术是允许终端和终端之间通过复用小区资源来进行直接通信的新型技术,D2D技术能够实现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的时延和低功耗、增加蜂窝通信的频谱效率、降低发射功率、高质量的通信还能改善频谱资源短缺的问题。

4.5 新型网络架构

5G可能采用C-RAN接入网架构,C-RAN是基于实时云计算、集中化处理和协作式无线电的无线接入网架构。C-RAN架构能搞削减干扰、降低功耗、提升频谱利用率,同时集中处理有利于维护从而减少运营成本。

4.6 密集和超密集组网技术

5G朝着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各种智能终端的大量普及,数据流量的需求便会与日俱增。未来的数据服务业务会主要集中在室内,这就要求有密集和超密集的组网技术才能与之相匹配。密集和超密集组网技术能够大幅度的提升系统容量,改善覆盖问题,对数据业务进行粉瘤,提高频谱的复用率。

5 5G的发展现状

5.1 国外的发展状况

(1)韩国三星:韩国三星公司宣布称其在5G通信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可在一秒钟之内下载一部影片。(2)欧盟:欧盟成立METIS并投资2700万欧元进行5G通信技术的研究。(3)英国:英国萨里大学的5G研究中心打破韩国三星7.5GB每秒的无线传输速率的记录,一秒钟可下载30部高清影片。

5.2 我国5G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都积极的推进3G和4G通信技术的研究,当然在5G研究上不会扯后腿。在13年初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成立了5G研究小组,争取在2020年可以使用,扩大我国在通信技术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6 结语

根据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规律,5G通信技术将会在2020年使用,5G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飞快发展的互联网还有巨大的数据业务需求。如果5G研制成功,全球有望共用一个标准,与前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兼容,是一个真正融合网络,5G将是一个跨时代的壮举。

参考文献:

篇(6)

会议针对手机终端的IC设计做了深入探讨,从处理器、射频组件、电源管理方案到各种连接端口和外设,同时对现在热门的移动通信和无线应用方案也作了详细探讨,为广大与会者提供了了解当前移动通信解决方案和技术走向的平台和机会。

ARM让你梦想成真

如果说个人电脑需要的是一颗奔腾的芯,毫无疑问,移动通信终端需要的则是一个强健与稳定兼具的芯。ARM通过其广泛授权的IP提供了这类微处理器,依靠其高性能与低功耗成就了其在移动终端处理器IP的霸主地位。

3C融合的趋势决定了移动通信终端必须满足不断提高的数据处理要求。游戏手机、音乐手机、智能手机、PDA等新产品层出不穷,但到底未来手机应该具备哪些基本功能,ARM中国技术营销经理费浙平提出了UMPC(超级便携移动电脑)的概念。除了通信功能外,手机应具备基本的商务功能,不仅能管理个人信息事务,而且能够处理WORD、EXCEL、PPT和ACROBAT等电子文档,它还应具备流畅的网络浏览功能,支持多种格式的音乐播放、照片编辑、视频观赏等多媒体功能,提供3D界面支持更加真实的游戏体验,具备导航功能。这也许正是我们以前寄予手机的梦想吧。

ARM最新推出的处理器Cortex-A8让我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TI 65nm的OMAP3架构中采用了Cortex-A8超标量处理器,其主频高达1G,与X86的Pentium3同样主频相比,功耗减少了26W。2007年2月举办的3G峰会上,TI副总裁Alain Mutricy表示:“这将是一个里程碑,我们已经可以预见未来无线技术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可能发生的事情”。

ARM通过发展不同系列的产品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每个系列都有其独特的性能。2006年ARMl1已经在高端手机应用中迅速成长,比如,市场上热门的Nokia N95、iPhone等。SecurCore系列专门为安全要求较高的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先进的TrustZone技术。ARM AudioDE用来帮助手机延长播放时间,ARM Mali则是世界上最小的低功耗GPU。

为了适应更快的上市时间和更短的产品更新周期,手机生产商要求不断更新产品系列。如果以前研发过程中的软件模块可以运用到新的产品中,则可以大大加速新品的研发进程。ARM通过不断强化其开发平台来保证模块的可重复利用和新品功能模块扩展,使用户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

费浙平表示,到目前为止,移动设备中已经累计有50亿个ARM芯片出货,2007年度将会有30亿个出货,其中60%使用在移动通信领域。同时,随着新概念手机的应用,中国本土公司也将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鼎芯成就TD射频中国芯

与3G的另外两个标准wcDMA和CDMA2000相比,TD-SCDMA是最晚提出的标准,不仅具有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由于采用了智能天线、联合检测、上行同步等多种创新技术,TD-SCDMA拥有最高的频谱利用率,只需要1.6M带宽的频谱资源就可通信,系统容量也获得了提升,不对称的传输格式则有利于互联网浏览。另外,TD还是我国自主提出的标准,避免了大量的专利支付费用,有利于整个通信产业链的发展。

射频和基带是手机的两大模块,如果说基带处理器是手机的大脑,射频芯片则是手机的顺风耳、千里眼。由于射频模块设计中需要射频电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等方面有深厚的研发功底和技术能力,射频模块也是我国TD产业化的最后一个难点。

在3G中,由于大量的数据传输要求,对射频部分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的SNR,即射频芯片的线性度和频率综合器的信噪比都要更高一些。但也有各自的特点,WCDMA是FDD系统,需要同时收发,要求抗干扰能力高;TD-SCDMA属于TDD系统,在频率综合器方面的要求相对更高一些,需要快速切换,快速锁定时间。鼎新在射频芯片的设计过程中,基于CMOS工艺的数字电路设计已经高度成熟,大量采用了数字检测、数字校准、数字环路等多种数字信号控制技术,对关键的射频和模拟部分重点优化设计,最终攻克了TD产业链上最后一个难点。

针对TD的首对射频芯片组分别为射频收发器CL4020和模拟基带CL4520,其移动终端解决方案。CL4020内部集成了双频(1880MHz~1920MHz;2010MHz-2025MHz)收发器、低通滤波器和∑-小数分频锁相环,采用先进的零中频架构和CMOS工艺,其发射通道EVM小于4%(TD标准要求17%),锁相环相位积分噪声(1kHz-640kHz)达到0.85度,整个接收通道的噪声系数小于4dB。内部包括I/Q正交调制器、混频器、可变增益放大器、射频本振VCO、射频锁相环、中频本振产生电路、射频功率检波器,零中频接收芯片等不同功能模块。该射频芯片组支持所有国内基带厂商接口,并获得了“国际固态电子电路大会”(ISSCC)肯定。

研讨会上鼎芯通讯公司的技术副总裁李振彪博士还对WCDMA和CDMA2000射频芯片的收发器和LNA设计作了深入讲解。据悉,鼎芯已有多款支持WCDMA和CDMA2000以及GSM等多模式的射频芯片投产,而TD射频芯片也已完成产业化。

贝岭科技电源管理攻略

移动终端一方面不断采用更高性能的处理器,需要更强大的电源支持,另一方面小型化的趋势又不断压缩了电池的空间,而消费领域还在不断渴求更长的工作时间,这样人们就对手机的电源管理方案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手机产品中经常用到的电源管理芯片有:LDO、DC/DC转换器、电荷泵、PMU(电源管理集成单元)和电池充电管理以及锂电池保护芯片。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经理颜重光重点就前三类产品的内部结构、使用场合、设计技巧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LDO通过对MOSFET电流的控制结合电路实现电压转换。LDO线性低压差稳压器是最简单的线性稳压器,它只能把输入电压降为更低的电压,转换效率很低,近似等于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主要使用在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差较小的场合。当采 用1.5V主电源并需要降压至1.2V,为DSP内核供电时,标准的LDO线性低压差稳压器已无能为力,非常低压差稳压器VLDO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它的输入电压范围接近1V,其压差低于300mV,输出纹波可低于lmV,与降压型开关稳压器配合使用,作为后稳压器可容易地实现低压差和低纹波电源转换。

LDO的应用象三端稳压一样简单方便,一般在输入、输出端各加一个滤波电容器即可。布线设计要点是考虑如何降低PCB板上的噪音和纹波。颜重光指出,走线是一个技巧加经验的工艺性细活,也是设计产品成功的关键之一,重点是掌握好电流回流的节点选择。

DC/DC转换器通过使用低导通开关和磁存储单元实现电压变换,与线性稳压器相比,它的效率很高,适用于升降压场合。但是由于电感的频率外泄干扰较难避免,应用时对其EMI辐射影响需要仔细衡量。使用时选择开关频率越高,外接的电感器和电容器的尺寸和容量越小。要得到一个运行稳定和低噪音的高频开关稳压器,需要小心安排PCB板的布局结构,同时所有器件必需靠近DC/DC转换器。

电容式电荷泵通过开关阵列和振荡器、逻辑电路、比较控制器实现电压提升,采用电容器来贮存能量。电荷泵是无需电感的,但需要外部电容器工作于较高的频率,因此可使用小型陶瓷电容(1gF),使空间占用最小,使用成本低。电荷泵仅用外部电容即可提供±2倍的输出电压。其损耗主要来自电容器的ESR(等效串联电阻)和内部开关晶体管的RDS(ON)。由于不使用电感,因此其辐射EMI可以忽略。设计时输入端噪声可用一个小型电容滤除,可通过后端片上线性调整器实现输出电压调节,同时要慎重选择电容器的容量和材质,不同的容量和材质对电压的纹波有显著影响。

安华高的RF及光电解决方案

手机除了通话外,还要包括背光、铃声、摄像头、红外或蓝牙通信等功能。安华高(Avago)在射频和光电器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研讨会上,安华高为新一代手机设计提供了一系列RF及光电解决方案。

滤波器是射频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华高开发了基于新技术的FBAR滤波器。与传统的陶瓷滤波器相比,FBAR滤波器的尺寸大大缩小,符合目前便携式通信产品的需求。与SAW技术相比,FBAR技术又具有插入损耗小、静电指标好、在温度变化情况下频率漂移非常小的优点,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产品。

功率放大器(PA)和屏幕显示器是手机耗电量最大的两个模块,所以,PA的功率放大效率(PAE)至关重要,安华高针对中低端手机开发了CoolPAM技术,通过采用阻抗变换技术自动实现该功能,可以大大提高PAE。

射频模块正在向小型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安华高通过将双工开关、接收端LNA、PA、接收滤波器和发送滤波器等更多的模块整合到前端模块中,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多模手机的应用,将更多的滤波器集成到前端模块中,这样不仅减少了前端模块的使用,也可以减少天线数量。安华高中国区策略业务经理魏雪松表示:“由于CDMA和GPS的差异性,一般的设计中需要采用1个内置天线和1个外置天线,尺寸和复杂度较高。采用我们设计的器件时,只需1个内置天线就可完成所有功能。”另外,通过集成不同的滤波器,安华高可以满足不同用户设计出集成不同频段多模手机的要求。

在光电领域,安华高为手机用户提供红外传输解决方案,其速度可达到4Mbps,软件上也进行了简化。它具有支持手机摄像的CMOS传感器,此外,还有环境光亮度传感器,可以根据周围的光线来调整LCD的背光亮度,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同时,针对摄像功能还推出了配合拍摄的闪光灯产品,帮助拍摄取得更好的效果。

UWB――无处不在的网络

频谱是宝贵的资源,随着无线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无线业务的极大丰富,剩余的频谱资源更显得弥足珍贵。频谱管理上,当前主要通过权威机构划分不同的频段来为不同的业务专用,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共享频谱思想的提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认知无线电(CR)和UWB就是基于这种频谱共享思想的新技术。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周正教授为我们描述了一种未来的通信网络解决方案。其核心网采用基于计算机技术的IP网络,利用了固定网络的丰富带宽资源,终端则融合了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医疗通信三大部分,各部分均采用了各种无线通信技术,以达到最大的频谱资源利用率。周教授对认知无线电和UWB两种技术做了重点阐述。

UWB无线电技术是直接利用脉宽为纳秒或亚纳秒脉冲做信息载体传输的技术。它的频带极宽,甚至可以达到几GHz,具有高速率、低成本、低功耗、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uwB技术主要定位于无线个域网(WPAN)的应用,与同处802.15标准系列的蓝牙、ZigBee相比,它的传输距离较短,传输速度却极高,可应用于高清无线视频传输。但是由于UWB的超宽带特性,它必然会对共享频段内的其它窄带系统产生干扰:并且自身也将受到其它系统在某频段的强干扰。目前,所有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都是针对UWB系统本身进行优化设计,如寻找一种更优的UWB信号波形,采用能起到抑制干扰作用的相关技术等,但实现起来却是相当困难。

认知无线电技术定义为基于与操作环境的交互、能动态改变发射机参数的无线电,其具有环境感知和传输参数自我修改的功能。它能够在宽频带上可靠地感知频谱环境,探测合法的授权用户(主用户)的出现,能自适应地占用即时可用的本地频谱,同时在整个通信过程中不给主用户带来有害干扰。主要应用于无线区域网(WRAN)的构建中。包括感知、SDR(软件定义无线电)、学习、分析、决策、调节和决策等模块,其中SDR是影响其发展应用的关键模块,但其物理实现却非常困难。

从频谱图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将二者结合起来,则正好相互之间可以取长补短,UWB技术采用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的灵活性,避开环境中已存无线电的频带,进而有效抑制窄带干扰,与其它系统更好共存。而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感知、SDR等模块则可以充分利用UWB的成熟技术来实现。同时还可提升UWB系统的整个性能。例如,UWB在10m范围内有很高的传输速率,受发射功率限制,10m以外传输速率则大大下降。在结合认知无线电技术后,UWB可根据所感知的频谱信息动态地改变传输信道或调整发射功率,增加传输距离,并且不会对其它系统造成有害干扰。从而有效延展了WPAN的使用范围,使我们随时随地处于网络环境中。

由于其廉价和可靠的特性,UWB技术可以方便地构建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尤其在医疗领域,由于其极小的发 射功率,可以将装有UWB通信功能的传感器安装在人体的各个部位,这些传感器再通过一个体外的通信装置传输到移动通信网络中,从而构成一个应用于远程医疗检测的无线人体域网络(WBAN)。

基于多径能量窗的接收机设计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最早从事移动通信研究开发的单位之一,近年来对CDMA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CDMA接收机的设计方面取得了优秀成果。不同于传统对单径信道逐个处理的方法,它提出并采用了多径能量窗设计思想,使手机在恶劣的通信环境下仍能达到优异的性能,还能够为手机提供极为稳定的高速数据业务。

CDMA移动通信接收核心技术包括:同步技术、信道估计技术、Rake多径接收与合并技术、信道纠错码解码技术和干扰消除技术。针对这些核心技术,实验室蒋良成教授分别就基于多径能量窗的定时同步技术、基于多径能量窗的定时跟踪技术、基于多径能量窗的信道估计算法、基于多径能量窗的频率同步跟踪方法、基于多径量窗的CDMA综合接收方法与装置,以及联合抗多址干扰与码间干扰技术等专利作了详细讲解。采用这些技术专利构建的接收机芯片结构图其中包含搜索器、信道估计、Rake接收、信道解码、发射机、RF和CPU接口等主要模块。

2004年1月研制成功的Noah 2000-1x手机基带芯片采用了该接收机设计技术,并已于中芯国际批量生产。其结构图如图5所示,内含嵌入式CPU、DSP、CDMA核、近十种接口等,避开了国际公司的专利限制,对恶劣传输环境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在手机和网卡设备中已获得广泛采用。

恩智浦关注中国EDGE演进力推终端系统解决方案

并非只有3G是现在移动通信演进的唯一方式,基于TDMA技术的EDGE标准也是现在的热门方案之一,它是GSM/GPRS网络的升级。EDGE中由于采用了8-PSK的调制方式,容量相比GSM提高了3倍。与GPRS相比,EDGE具有更快的上网速率和无线数据传输速率,其理论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为473.6Kbps,能向移动客户提供支持包括视频流媒体、浏览网络和处理带附件的电子邮件等“准3G”的移动数据服务,还可以带来视频点播、在线游戏等更丰富的移动娱乐享受。

与3G相比,EDGE的主要优势在于易于实现的网络升级,可以利用现有的GSM频段和网络设备,只需对网络软件及硬件做一些较小的改动,大体集中在基站的射频部分和基站收发器与控制器的接口部分。建网周期也比3G大大缩减,运营商需要的投资很少,而且收回成本的时间也非常短。良好的兼容性可以保证EDGE在非3G覆盖区提供类3G服务,在3G覆盖区,则可以作为它的良好补充。

篇(7)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看不见的细节》。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无法将它撬开。一个瘦小的钥匙来了,它把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这则寓言说明,打开锁其实很容易,只要你有钥匙。人与人沟通不难,需要的是你如何既准确又不失巧妙的方式打开它。

一首歌中唱到:"人与人之间一条河,此岸是我,彼岸是你,莫道人间有距离......"是的,人与人之间就象一条河,由于有了桥或者船的沟通,才使我们从此岸走到彼岸。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英国学者帕金森有一个著名定律——帕金森定律:“因为未能沟通而造成的真空,将很快充满谣言、误解、废话与毒药。”沟通对事业尤为重要,没有沟通,就不会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没有沟通,就不会有合作,就不会有发展,更不会有成功。因此沟通是联系感情的纽带,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在工作和生活中,只要我们有某些目标,就必须借助沟通,而且是正确有效的沟通去实现这些目标。沟通对于目标,就像我们从一处到达另一处目的地,必须走路或者使用合适的交通工具一样。也许你为此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有可能让你的努力功亏一篑。细节就是这样的魔鬼,在沟通中往往举轻若重,成败系于一瞬。沟通在更多的情况下是一种意识,这种意识会通过很多看不见的、无言的细节表达出来,往往在毫无觉察的情况下,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或损失。中国有句古话说:“千里长堤,溃于蝼蚁之穴。”这是讲细节在事情的成败因素中作用不好但成效巨大的一面。细节,在沟通中使用得当,就能产生良好的作用。同样的事情因为不同的细节处理,最后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纵观国内的的强势企业,都是在细节的比拼上下过很大功夫的。当前,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们白沟移动通信公司必须在服务的细节上多下功夫,才能赢得客户。一个公司服务上有某种细节上的改进,也许只给用户增加了1%的方便,然而在市场占有的比例上,这1%的细节会引出几倍的市场差别。

一枝一叶总关情,于细微处见精神。“沟通从心开始”是我们白沟移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最深层次的文化积淀,是以心灵之本的沟通为根本的细节。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能赢得精彩;用心去服务,就能赢得市场;只要我们关注细节,就能有效地与客户进行沟通。沟通无止境,我们对客户满意服务的追求也无止境,同志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