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信息成本核算

信息成本核算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24 12:23: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信息成本核算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信息成本核算

篇(1)

1.1直接运输成本核算管理

直接运输成本核算管理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分别是可控变动成本核算管理、固定成本核算管理以及人工成本核算管理。可控变动成本是指实施主体完全可支配的成本消耗,比如燃料的消耗以及车辆备品备件的消耗。公路运输企业在进行可控变动成本核算管理时,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做到奖罚分明。固定成本指的是不随产值变动而发生变化的成本。公路运输企业在进行固定成本核算管理时,主要从运输车辆的购入成本入手,通过对车辆的购入数量和购入价值的控制来达到固定成本核算管理的目的。

1.2间接成本核算管理

间接成本核算管理是公路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核算管理的关键内容,主要有安全成本核算管理、科技成本核算管理以及信息成本核算管理等三方面内容。安全成本核算管理对于公路运输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公路运输企业若是运输安全出现了问题,容易造成企业的信任危机,会对企业造成不可想象的损失。同时交通事故的发生或多或少的会对公路运输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提高了公路运输企业的运输成本,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强安全成本核算,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避免人工成本超标的现象的出现。科技成本核算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点在公路运输方面表现得也较为明显。公路运输企业加强科技成本核算管理,对于设备车辆进行更换时综合各方面进行考虑,节约成本投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信息成本核算管理也是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核算控制的较为关键的一个内容。公路运输企业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及时交流和处理共享,有利于公路运输企业经营成本投入的降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按照传统模式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不仅会增加信息成本的投入,还不利于公路运输企业的长远发展。加强信息成本核算管理,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公路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核算管理原则

2.1合理支出原则

公路运输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管理时,要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核算管理工作,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和基础下,遵循合理支出的原则,制定合适的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同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成本投入方式的选择。公路运输企业在运输成本的核算控制上,与市场紧密相关,企业需要进行紧密的市场调研和研究,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成本核算管理工作。

2.2适度领先原则

湿度领先原则指的是企业进行成本投入时,保证企业的质量水平能够适度领先行业中其他的竞争对手。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带来的是市场经济的繁荣,同时行业竞争也变得激烈起来,公路运输企业遵循适度领先的原则,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3全员参与原则

篇(2)

摘要:面向产品的供应链成本核算与分析是进行产品成本改善和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基础,产品的供应链成本应包括直接成本、物流成本、交易成本和制造费用四个项目,以此为基础才能设计出“直接成本”等相应的辅助核算会计科目,构建了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供应链成本核算的总体框架,并针对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制定出进行供应链成本核算与分析的具体实施对策。

关键词:产品供应链成本;核算体系构建;实施对策

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只能提供基于本企业视角的产品制造成本,从产品生产的整个供应链的角度看,这个产品制造成本中其实包含了该企业上游的供应商的利润,那么到达最终的消费者手中的某种产品中究竟包含多少原材料、人工及流通成本,似乎没人能说得清楚,但这对产品供应链上的每一个节点企业,特别是供应链核心企业进行成本改进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由于世界范围内的持续经济紧缩,许多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成本压力,供应链成本管理从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出发,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成了当前降低产品成本的有效方式,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兴趣。本文在回顾和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讨论了供应链成本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并立足于作业成本法构建一个供应链成本核算的模型框架,为均衡供应链节点企业的收益分配和从数量分析的角度优化供应链整体成本奠定了基础。

一、文献回顾

关于供应链成本的概念与分类界定,相关文献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供应链成本即物流成本;二是认为供应链成本是供应链运作全过程发生的所有成本。将供应链成本等同与物流成本的观点,主要是从后勤过程及活动角度分析物流成本的构成,主要涉及物流成本中存货成本和运输成本的计量方法和模型。如Lin,Coilins和su(2001)通过分析后勤过程来确定物流成本,认为物流成本包括存货存储成本、采购成本、订货过程成本、运输成本及仓库成本。Manunen(2000)认为物流成本包括在供应链中所有物流引起的成本,以及包括涉及物流的信息流成本。具体包括:运输成本、寄送成本、报关成本、仓库成本、购买成本、订购成本、支付交易成本、材料管理成本、销售成本及回收成本。

供应链委员会(SupplyChainCouncil)给出了供应链经营参考模型SCOR(SupplyChainOperationsReferenceModel),将供应链运营成本分类如下:销货成本、总的供应链管理成本、定货管理成本、材料购置成本;存货储存成本、供应链相关的财务与计划成本、供应链相关的信息技术成本、售后担保/退回过程成本。

Tim,Milena和Yuan(2002)从合作供应链的角度将供应链成本分为两大类:系统所有者的总成本和合作的机会成本。系统所有者的总成本的构成是所选过程和系统的总的生命周期成本,包括获得系统使用、维护、处理错误和无效率的成本及整合生命周期中伙伴关系的成本。合作的机会成本表示放弃更有利合作的价值,它包括变换合作伙伴和合作不稳定成本。

JilIE,Hobbs(1996)认为,在供应链这种垂直协调组织中,交易成本是非常重要的成本,它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简言之,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Seuring(1999)在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传统划分及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将供应链成本划分为三个层次:直接成本、作业成本和交易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是由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引起的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机器成本等,由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价格所决定的成本。作业成本是由那些与产品没有直接关联,但与产品的生产和交付相关的管理活动所引起的,因公司的组织结构而生成的成本。交易成本包括处理供应商和客户信息及沟通所产生的所有成本。

索晨霞、邓子琼(2004)认为供应链成本是指在供应链运转过程中由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所引起的成本以及供应链整合过程的机会成本和整合成本,具体包括定货成本、购买成本、存货存储成本、仓储成本、运输成本、管理成本、交易成本、资金转移成本、信息成本、生产成本、财务费用和经营成本、供应链相关的机会成本和整合成本,这里所谓的机会成本包括伙伴选择成本、伙伴转移成本和合作不稳定成本等。

胥洪娥(2003)将集成供应链的各种成本分为可见与不可见两种:可见成本是基于活动的不可避免的成本,它只能优化而不能消除;不可见成本是基于集成供应链协调发生的成本,它可以被优化掉或大幅度降低,包括缓冲库存成本、应急的非计划装运成本、间接原材料采购成本等。

以上这些成本划分方法都是从某个角度对供应链成本进行分类,没有从供应链成本的计量目的、核算统计及数据收集的难易,核算的实际意义等角度去统筹考虑,也没有进一步考虑供应链成本的核算和按产品类别进行归集和分析。

二、供应链成本的构成分析

关于供应链成本的概念内涵及其构成,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观点,其相同之处在于认为物流成本是供应链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本身确实就是在物流(Logistics)的概念上发展而来的,但供应链并不等同于物流。一般认为物流涉及的是产品物资从一地点到另一地点的流动,以满足生产加工或客户的需求。供应链涉及的是从原材料到产品或服务到顾客的所有活动,包括资源的使用、产品零部件的制造和装配、存货和仓储、订货与分销、产品交付及售后服务等。供应链管理就是在物流管理的深度和操作范围的广度两方面的扩展(王国文2006)。因此,物流完成的职能只是供应链职能的一部分,供应链成本以物流成本为重点,但其范围远大于物流成本。

供应链机会成本及隐性成本(或称不可见成本)是否应包括在供应链成本的范围内,首先应对供应链机会成本的概念和分类作一界定。所谓机会成本,是由于选择某一方案的同时所放弃的选择另外其它方案所可能带来的收益。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在进行决策分析时一般要考虑存货资金占用成本、缺货成本等机会成本,这是企业进行内部管理决策分析所必须的信息资料,但考虑到供应链成本核算是以实际发生的会计成本为基础,机会成本的估算应当单列出来,用以进行成本决策分析。另一种供应链机会成本是由于企业选择加入某一供应链所放弃的无法加入其它供应链可能带来的收益,如伙伴转移成本和合作不稳定成本等。它是一种未发生的基于备选方案收益的、用来和现在所选方案比较的成本。供应链组建和整合中已发生的合作伙伴选择成本、伙伴转移成本及针对合作不稳定发生的关系整合成本都应作为供应链交易成本处理,而未实际发生的如放弃更有利的合作伙伴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只能是企业衡量自身决策有效性或供应链整体绩效的一个参考指标,不应当成为供应链成本核算的一项内容。

供应链隐性成本(不可见成本)是基于集成供应链协调发生的成本如缓冲库存成本、应急装运成本等。划分显性与隐性成本的依据是该成本是否是维持和协调供应链正常活动所不可避免要发生的成本。显性成本是企业完成正常的业务活动所不可避免要发生的成本,它只能得到优化而不可能消除;隐性成本通常是基于无效作业或非增值作业,通过供应链集成或协调可以大幅度降低或消除的成本,如缓冲库存成本、不合格品返修或报废成本等。之所以称为隐性成本或不可见成本,是因为这些成本的发生伴随着企业的正常业务活动,不经过业务流程分析或供应链优化活动无法合理识别它们。供应链隐性成本是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可以进行优化或大幅度降低的成本,因此它不仅是供应链成本的构成部分,而且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对象。但隐性成本可能发生在供应链成本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它和显性成本相对应,因此依照其它标准进行的供应链成本构成的分类中不应单列隐性成本。

供应链成本构成的分类方法众多,作者以为供应链成本的分类应当以简捷实用,易于扩展,便于进行产品的供应链成本分析为原则。Seufing将供应链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作业成本和交易成本三个层次的分类方法受到较广泛的认可,但作业成本包含的内容过于宽泛,且与其它两种成本有交叉重叠的现象,从物流成本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的角度,应将物流成本单列出来,把作业成本分解为物流成本和制造费用,因此供应链成本可以划分为直接成本、物流成本、交易成本和制造费用四个层次。

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看,产品的供应链成本核算还应当包含和关注产品的研究开发成本、客户使用成本及社会责任成本。研究开发成本是为产品的创新设计和改进而发生的费用,应当归属于制造费用中;客户使用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是直接耗费,可归集在直接成本中;社会责任成本是企业承担的与产品相关的环境治理及产品回收等成本费用,应归属于制造费用中。

这样就把产品的供应链成本划分为四大类,其中直接成本是和产品生产或服务形成直接相关的、为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形成或增加所消耗的物化或人力费用,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机器成本、客户使用成本。物流成本包括与产品生产或服务形成没有直接关联,但与产品的生产和交付相关的物料空间移动所引起的成本,主要包括运输成本,存储成本、包装成本、配送成本、搬运成本等。交易成本包括处理供应商和客户信息及供应链整合所产生的成本,这些成本来源于供应链上企业间的相互协调和交流,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合作伙伴的成本、流程再造及关系整合的成本等。制造费用指上述三种成本以外的所有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包括生产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用、社会责任成本等。

三、供应链成本核算框架的构建

一个典型的供应链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顾客五种运作主体组成,供应链运作的源动力是顾客的需求,以顾客订单或产品的市场需求预测为起点,制造商进行生产准备并向供应商订货,在此过程中信息的传递通常是逆向的、以最终顾客需求为主导的,而供应链成本核算一般是以制造商或零售商为主的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主导,以收集各节点企业,特别是其相临的关键节点企业的产品成本信息以进行供应链整体的成本优化为目的的内部管理会计活动。

面向产品的供应链成本核算就是以某产品为核算对象,以该产品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和消费者为核算单位,分别计算并汇总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方法,其目的是准确计算产品供应链不同环节上成本的类别与金额,为节点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进行供应链整体优化提供依据。

面向产品的供应链成本核算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核算的目的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活动提供支持,核算的频率与期间依照管理者的要求确定;产品成本核算项目的划分不同与传缆的成本会计,核算的成本数据来源于供应链上不同的组织;核算的组织成本较高;可能存在部分节点企业成本数据的扭曲。

依据以上特点,面向产品的供应链成本核算应当在不影响当前财务会计核算流程的前提下,通过设置直接成本等辅助账户进行单独的核算。其基本思路是由供应链核心企业组织各节点企业按供应链成本的构成设置直接成本、物流成本、交易成本和制造管理费用四个一级科目,按各科目的具体内容或支付形态及产品类别再设二级及三级明细科目,按照财务会计核算的流程编制凭证、登记账簿,进行账外的供应链成本核算。这种通过设置辅助账户进行账外核算的模式,不需要对现行成本计算的账表体系进行调整,又能提供比较全面、系统的产品供应链成本资料,简单可行,易于为财务人员所接受和掌握。

制造企业的产品供应链成本核算涉及的辅助科目主要是:“直接成本”:一级科目核算和产品生产或服务形成直接相关的、为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形成或增加所消耗的物化或人力费用,下设内部零部件买价,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机器成本及产品使用成本等二级科目,还可依据物料类别在直接材料下设三级科目。

“物流成本”:一级科目核算与产品生产或服务形成没有直接关联,但与产品的生产和交付相关的物料空间移动所引起的成本,下设运输成本、存储成本、包装成本、配送成本、搬运成本等二级科目,各二级科目下还可以依据费用支付形态如材料费、人工费、其它费用等设置三级科目。

“交易成本”:一级科目核算企业处理供应商和客户信息及进行供应链协调和整合所产生的成本,下设置信息成本、谈判成本、契约实施成本、监督管理成本、关系整合成本等二级科目。

“制造费用”:一级科目核算企业为管理和组织车间、分厂生产而发生的不能直接归属以上三种成本的共同费用,下设制造管理费、研究开发费用、社会责任成本等二级科目,制造管理费下可根据费用类别设置机物料费用、人工费、修理费等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通过以上科目设置将与产品生产相关的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后,各节点企业还应当采用适当的标准将成本在半成本和产成本之间进行分配,准确地计算出单位零部件或产成本的成本。核算中应当注意“直接成本”科目下分设供应链“内部零部件买价”二级科目,这是由于供应链上游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构成了下游企业的零部件或产品的买价,在进行以供应链节点企业一体化的产品成本核算中属于内部转移成本,是应当相互抵消的,这也是供应链成本分析并协调内部转移价格的一个重要依据。供应链产品直接成本不再包括财务会计成本核算中直接成本所包含的采购运费及运输保险费等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单列并成为供应链成本控制管理的重点。

供应链节点企业如供应商等只是总体名称,当供应商为多个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添加,通过Exe-cel表格进行该表内容的整理和计算,从而对供应链不同环节上节点企业成本构成及收益状况分析非常方便快捷。

四、供应链成本核算与分析的实施对策

供应链成本核算与分析是供应链核心企业基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所进行的,重点关注能通过供应链企业问协作实现有效降低的物流及产品成本等的节点企业。实施供应链成本核算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成本效益原则,供应链成本核算分析的目的在于降低供应链整体成本,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成本核算的繁简程度及侧重点应有所选择;二是可控性原则,供应链成本核算的目的在于进行分析和改进,应重点选择那些与核心企业信息共享程度高、合作依赖性强的合作伙伴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分析;三是收益共享原则,通过合理的收益共享契约设计,使节点企业获得适当的回报,是保障节点企业参与供应链成本核算与协作,并保持供应链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

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进行供应链成本核算与分析的前提。在企业未加人供应链时,常常把产品成本信息作为企业核心机密加以保护。随着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深化,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的成本和技术信息的共享程度在加深。事实上,在以制造商为核心的供应链中,制造商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将产品目标成本细分到零部件水平的成本目标上,并通过零部件采购价格控制将成本缩减压力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常常是按照制造商提供的图纸进行产品零部件加工,只有与制造商合作进行其产品开发与流程优化才能使其成本等到大幅度降低。因此,供应商与制造商的成本信息共享存在共同的利益基础。从供应链整体的协调发展来看,制造商与供应商都有必要准确掌握产品的成本信息,为零部件的合理定价提供依据。然而,由于服务对象和核算体系的不同,企业很难直接从企业财务会计系统中获得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主要是因为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够准确,其次是产品成本核算项目与供应链成本核算项目的划分也不一致。

供应链成本核算应当以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为基础。作业成本法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产品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为核算原则,通过划分作业池与识别作业动因,准确合理地分配生产与管理中的间接费用,从而为各个节点企业的作业成本分析奠定了基础。作业成本法中的资源通过人工、设备、材料或场地等的成本来描述,活动/作业是执行活动的组织和责任主体,分单位级、批别级、产品级作业等,资源动因是作业消耗资源的数量计量,是资源成本向作业归集的依据,作业动因是成本对象消耗的作业清单及所消耗作业的数量性计量的过程,是将作业成本向成本对象归集的依据。作业成本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一是定义和确认作业及作业中心,二是将归集起来的投入成本或资源分配到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每个成本库所代表的是它所在的那个中心所执行的作业,三是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或服务上。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如图1所示。

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核算的企业,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产品成本可以通过作业成本的分析和重新归类较容易地获得。我国很多企业未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就需要对原财务会计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对于重点的合作伙伴企业,应按照作业成本法思路进行成本分解。对于一般合作关系的供应链节点企业,由于其信息共享及协作依赖的程度较低,可以简化其产品成本的重新分类核算,或者直接以其下游企业对其产品的采购价格作为原材料成本并人供应链成本进行核算。在对供应链成本进行分类归集的基础上,供应链核心企业与其合作伙伴可以通过对比同类产品其它供应链进行分析,确定进行供应链成本改进的重点环节,再进行进一步的作业活动分析,优化供应链流程,降低供应链整体成本。

篇(3)

关键词: 项目; 施工; 管理; 成本

中图分类号: TU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7-0082-01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在项目管理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建筑成本的概念,即在项目施工现场所耗费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现场其他直接费及项目经理为组织工程施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之和。它将成本的发生范围局限在某一项目范围内,不包括建筑企业期间经营费用、利润和税金,是项目经理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通常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相互联系的六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但是,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有些项目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环节,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管理存在随意性;有些项目成本计划和实施“两张皮”,没有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或由于成本计划编制质量不高,无法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使成本管理走向形式化。究其原因,主要问题出在成本核算环节。由于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目的性不强,不系统,使项目成本预测与计划失去了数据基础。而成本预测与计划不准确,又使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失去目标。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正是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症结人手,也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外部营造外部环境的重要条件

建筑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包括政策法规环境、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近二十年,我国建筑业先后实施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了项目法人在工程建设中的责任,提高了建筑企业的“寻租成本”;招标投标制有效建立了工程建设的竞争机制,规范了建筑企业工程承接行为;建设监理制促使业主的技术力量与建筑企业平衡,减少了其在施工中以损害业主利益的行为来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建筑技术环境的最大进步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计算机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为成本核算提供了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的产生,尤其是大量建筑材料网站的出现,使项目施工成本日益透明化。建筑市场环境出现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特点。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趋缓和大中城市商品房空置率高居不下,同时建筑市场又存在许多经营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相近的施工单位,大量生产力闲置,激烈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二、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许多建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没有系统开展,主要是由于企业短期行为造成的。通过成本核算,取得的是进行项目管理需要的信息。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资源,同劳动力、材料、施工机械一样,其获得是需要成本的。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对信息的需求是因为预期信息所带来的收益要大于获取信息支付的成本。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有大量的工程等待建设,建筑企业为了快速扩张,普遍采用了粗放型经营战略。这时,企业预期成本核算工作的费用支出要大于预期收益,不愿意分配管理资源于成本核算工作,也就不足为怪了。

但是,现在行业发展到了成熟期,建筑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转向内部管理,向管理要企业竞争力。许多学者提出了成本战略管理的概念。当今美国会计界两位著名的教授库珀和斯拉莫特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来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位置的目的。”而成本核算就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当某一项目信息成本大于信息收益,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加强成本核算是不经济的。但是,从企业成本战略的角度来看,从一段较长的时期来看,企业拥有完整的信息体系产生的收益将远大于暂时支出的信息核算成本。此时,建筑企业不重视信息价值,忽视成本核算工作,将在长期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企业只有推行成本战略,逐步建立信息资源优势,才能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

三、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必须规范化

施工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中一个比较让人头疼的问题,它最直观,最敏感,也是最不容易实现管理目标。施工企业在对待施工进度管理的问题上,往往都是前松后紧,到合同后期感觉不能按时交付,迫不得已采取“救火”战术,抽调总部和其他项目的精兵强将大增援,最后勉强保住了总工期。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和业主制定的工期可能不合理有关,但是更多的是由于项目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项目的进度管理缺乏科学性,管理过程不规范造成的。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进度计划的编制者很难实现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全面的估计。气候的变化、意外事故,以及其他条件的变化都会对工程进度计划的实施产生影响,常常造成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产生偏差。如果这种偏差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势必会影响到进度总目标的实现。为此,在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必须采取系统有效的进度控制措施,形成健全的进度报告采集制度并以此来收集数据,采取有效的监控手段来发现问题,并运用行之有效的进度调整方法来解决问题。

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控制的主要内容有三点:一是根据承包合同约定的工期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包括总进度计划和单位工程进度计划);二是组织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三是施工进度计划实施中的检查与调整。

四、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工作,有以下几个步骤

1. 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

项目经理组织成本核算工作的第一步是确立成本核算指标。为了便于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2. 成本核算主要因素分析

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存在众多的成本核算科目,无法也没有必要对每一科目进行核算,否则会造成信息成本较高,得不偿失。在涉及成本的因素中,包括该项目实际作业中资源消耗数量、价格及资源价格变动的概率。

3. 成本核算指标的敏感性分析

对主要成本核算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是设置成本控制界限的方法之一。通过敏感性分析,用以判断对某项成本因素应予以核算和控制的强度。例如:某项目计划成本为1000万元,目标成本降低额为50万元。钢材成本为该项目主要的成本控制因素,其成本占总成本的30%,计划钢材加工损耗率为1.5%。

篇(4)

摘要:对建筑企业而言,企业间竞争将逐渐由产品质量竞争过渡到价格竞争。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减支增效,将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但是,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有些项目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环节,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管理存在随意性;有些项目成本计划和实施“两张皮”,没有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或由于成本计划编制质量不高,无法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使成本管理走向形式化。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出在成本核算环节。

关键词: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内容;方法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s concerned,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by the product quality competition will gradually transition to price competition. Strengthening the project cost accounting, in order to increase will be the most enterprise long-term operation strategy. However, the effect of the practice of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is not very ideal. Some of the projects lack of necessary cost management link, not cost forecast and plan, management are optional sex; Some project cost plan and implement "two skins", no cost plan cost control or due to cost planning quality is not high, can't cost plan cost control to cost management to formal. Investigate its reason, the main problem in cost accounting link.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s; Cost accounting; Content; methods

建筑工程成本,是成本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获取和完成工程所支付的一切代价,即广义的建筑成本。在项目管理中,我们更多接触的是狭义建筑成本的概念,即在项目施工现场所耗费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现场其他直接费及项目经理为组织工程施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之和。狭义建筑成本,将成本的发生范围局限在某一项目范围内,不包括建筑企业期间经营费用、利润和税金,是项目经理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主要内容。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正是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症结人手,也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

首先,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要求。

建筑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包括政策法规环境、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近二十年,我国建筑业先后实施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了项目法人在工程建设中的责任,提高了建筑企业的“寻租成本”;招标投标制有效建立了工程建设的竞争机制,规范了建筑企业工程承接行为;建设监理制促使业主的技术力量与建筑企业平衡,减少了其在施工中以损害业主利益的行为来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建筑技术环境的最大进步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计算机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为成本核算提供了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的产生,尤其是大量建筑材料网站的出现,使项目施工成本日益透明化。建筑市场环境出现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特点。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趋缓和大中城市商品房空置率高居不下,同时建筑市场又存在许多经营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相近的施工单位,大量生产力闲置,激烈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

目前行业发展到了成熟期,建筑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转向内部管理,向管理要企业竞争力。许多学者提出了成本战略管理的概念。当今美国会计界两位著名的教授库珀和斯拉莫特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来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位置的目的。”而成本核算就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当某一项目信息成本大于信息收益,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加强成本核算是不经济的。但是,从企业成本战略的角度来看,从一段较长的时期来看,企业拥有完整的信息体系产生的收益将远大于暂时支出的信息核算成本。此时,建筑企业不重视信息价值,忽视成本核算工作,将在长期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企业只有推行成本战略,逐步建立信息资源优势,才能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

二、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内容

在现代成本管理中,成本的概念有两大分支。一是以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准则和企业制定的财务制度为基础进行核算的成本,称为企业财务成本;另一是根据施工项目管理和决策需要进行核算的成本,称为项目管理成本。企业财务成本和项目管理成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区别:

(1)核算的主体不同。企业财务成本的核算主体是企业。通常,由建筑企业法人作为企业财务负责人,组织财会人员核算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全部合理支出,作为企业财务成本。项目管理成本的核算主体是项目,是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管理人员按照项目管理需要和上级企业的要求,对项目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

(2)核算的范围和内容不同。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的范围是整个建筑企业,核算内容包括企业在建项目成本及为组织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期间费用。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范围是具体工程项目,核算的内容包括在项目施工中发生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施工机械成本及为组织项目施工而发生的管理成本和相关费用。

(3)核算的目的不同。企业财务核算的主要目的是正确计算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进行建筑生产活动发生的实际成本和应摊销的费用,从而按照国家的规定编制对外财务报表,正确核算企业的利润和应缴税金。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和依据,为成本预测和计划提供信息。

(4)核算的方法不同。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是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进行的,有一套完整且相对固定的核算方法。而项目管理成本核算方法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时因地因项目而异。在核算中,除了会计方法外,还常采用统计学、技术经济、运筹学和其他管理科学的一般性方法,核算方法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

篇(5)

所谓物流成本,就是指在物流的活动过程中,物品在空间的移动过程中需要消耗的一些资源,其中包含了时间资源,将这些资源用货币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总和就可以称之为物流成本。

1.1物流结构分类

按照物流的结构,我们可以将物流进行分类。物流包括了很多种的成本结构的营运的模式,其前提是要尽可能地节约成本,并且在这样条件下保证在物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的完好性———即不被破坏。其间包含了各种成本,不管什么样的情况下,企业领导者都要将成本控制在一定的区间之内,尽量的使得自身的企业实现最大的利益。其实物流并不只是简单的运输过程,包括人工费用、装卸费用等费用在内都属于物流的范畴。它涉及到了很多的问题,因此如果想要尽量的减少物流的成本,就要清楚物流的营运环节,然后才去一些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改进。

1.2物流成本分类

按照成本进行分类,则可以分成:人工成本、信息成本、保管成本、营运成本、和其他成本。而物流是从物流的性质、还是结构方面来说,成本都包括这几个方面,且最终的目标———即节约物流成本也是需要从这几个方向进行考虑的。

2.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

2.1内容不全面

由于物流的成本会计核算会涉及到很多的问题,牵扯到的问题很复杂、范围很广阔,因此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有着很大的隐含性。所以,很多的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进程没有对合算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导致内容具有局限性。一般情况下,企业往往对于货物的生产环节以及采购环节等外部的成本核算有着极大地后重视,而对于企业内部的一些物流成本则没有进行应有的后总是,例如逆向物流成本、物流设备租用费用等往往都会被忽视。这样,就导致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不正确,也不利于对物流的成本进行正确的管理和控制,甚至可能对于管理者的最终决策产生负面的影响.

2.2和其他会计核算混淆

在现在的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中,还存在着和其他的会计核算相混淆的情况。物流活动在企业的经营、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和物流活动息息相关。正是因为物流活动的特点,它的复杂性以及特殊性使得其费用经常被家道歉加油的会计核算中,这就导致了核算的信息的混乱。如果产品的生产要素的采购费用被加到了产品的生活成本中,而对于物流的管理人员的薪水又被加入到了其他的成本中加以核算,就会使得物流成本信息更加的难以获取,这也使得物流信息不能够及时的被反映处理,也因此增加了企业对于物流成本的管理。

2.3体系不完善

在现今的会计核算制度中,往往还没有形成单独的物流成本核算机制,由于体系的不完善,使得物流的成本往往被换砸到其他的会计科目中,这使得账目因此变得更加的混乱,企业难以直接从账目上就得到物流成本的直接信息。而缺少单独的、比较合适的物流成本核算体制,这样的情况会使得物流成本难以被真实的反映出来。而即使能够形成单独的物流成本核算体制,目前也还没有星辰针对物流成本领域的会计核算标准。拥有与会计合算的思路现在还不是很清晰,缺乏相对专业的人才以及比较规范的、标准的操作方法,不同的企业难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出符合自身的特点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以及模式,这个缺陷必须得到改进。

3.改进策略

3.1树立管理意识

要想使得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得到更好地进行,首先就应该树立正确的物流成本管理意识,对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内容以及对象进行深入的了解。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注意在企业的范围内宣传物流成本的概念,提高公司内部成员对于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并且,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还需要对物流成本核算的内容以及对象进行探究,明确其内容。要知道是,物流成本核算工作不但包括了企业外部的运营成本,而且HIA包括了企业内部的物流费用。

3.2完善机制体制

要想使得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正常进行,在企业的内部建立完善的机制体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首先企业应该对合算的方式、程序,审批的程序等内容进行相应的制度规定,这样能够确保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制度化以及规范化。其次,要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责,确保每一个岗位的员工做好自己的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进行监督,防止出现一些贪污或者浪费的情况发生。还应该完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标准,使其一致化,目前我国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状态,物流成本核算还处于缺乏比较清晰、统一的标准的状态,由于标准的不一致,使得物流成本的有效管理受到了严重得阻碍。所以,对物流成本标准进行统一化是很必要的,建立完善的机制体制显得尤为重要。

3.3设置专门机构

一方面,企业应该针对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特点设置一个专门的工作机构,这样才能够使得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一直处于一个比较专业的工作环境之中。并且,现在存在一些会计核算体系过程中,还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企业的一些要求来设立相应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专项,这样才能够使得物流成本核算的变得更加的集中、全面,符合实际的情况。对于具体的实施,则可以设置一些专门的物流成本账目,然后在根据不同的成本的内容或者类别的不一致,设立一个二级物流成本分支账目。同样,还可以在这样的账目下进行进一步的分支。在确定了项目的明细之后,就可以根据成本核算的需求以及业务的不一致来对会计凭证进行设计。会计记账凭证可以直接对经济业务的资金信息做出反映,因此要严格的对其进行规范。

3.4选择合适模式

为了可以更好地、更加全面的反映出企业的物流成本的信息,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适应自己企业的发展的会计核算模式。现在,可以选择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单轨制模式,将物流成本核算和其它的成本核算结合到一起;还有就是双轨制模式,即设立了单独的账目对其进行核算,这种情况下对于会计人员的专业要求则有所增加。

4.结束语

篇(6)

[关键词]制造成本法适用性弊端作业成本法

当今时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获得和保持持久竞争优势,越来越倚重财务部门的成本信息,以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和日常控制。成本核算是企业获得成本信息最重要的手段,因此,核算方法的选择要适应企业的经营环境。本文就我国目前采用的制造成本法和西方广泛采用的作业成本法做一浅析。

一、制造成本法的适用性

我国经济环境比较复杂,制造成本法对直接成本占产品成本绝大比重的中小企业来讲,方法简便,能满足其成本信息需要,该法在我国有着一定的适应性。

1.该法成本核算方法简便。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制造费用按车间、部门汇集后再按统一的生产量标准(工时、产量等)分配,成本计算工作简单。适用于生产力水平不高,管理手段特别是成本信息系统不很健全,成本管理要求不高的企业,而我国现有许多中小企业都是这种情况。

2.制造成本法对企业员工素质的要求较低,成本计算费用较少。传统的稳定的生产工艺下,机器操作简单,成本核算工作也比较简单,对财会核算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宽松,掌握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和成本会计知识就能够胜任成本核算岗位,因此信息成本低,成本计算费用较少。

3.制造成本法更能体现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概念。制造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强调了生产过程,非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支出不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指的是当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某种产品成本的、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这种解释更能强化对生产过程的管理,更有利于分项管理各项期间费用。

二、制造成本法的弊端

1.在期间费用的分配上导致成本信息的失真。科技的发展导致许多企业生产设备技术含量及价值的提高,反映到会计上是单位会计期间内的制造费用大增,同时,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得直接人工大大减少。制造费用的增大和人工的减少使传统成本分配法下的分配率增大,过大的分配率使得产品工时些微的误差就能导致产品成本的巨大误差;其次,日益激烈的竞争使买方市场逐步形成,许多产品的市价已逼近成本,容纳不了太多的成本误差,同时许多企业放弃大批量生产方式,采用对顾客要求及时做出反应的弹性制造系统。产品成本结构的根本变化使得以工时或以工时为基础的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产生了许多不合理现象,导致不同产品之间的“成本转移”,造成产品成本的严重扭曲,误导管理者错误选择产品经营方向。

2.成本核算内容的局限性。(1)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产品投产前费用大增,但是制造成本法将产品研发及设计费用统归为期间费用,从产品成本中剔除出去,同时对于配送、顾客服务等与产品定价有关的成本不包括在成本的范畴内,容易误导定价决策。(2)企业的某些特殊资产,例如土地、自然资源、专营权、知识产权等,是被企业控制并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由于会计人员没有或不能可靠地加以计量,从而根本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上得到充分的反映。(3)在人工成本的核算中存在下列问题:①列入产品成本核算的人员范围仅限于生产工人和车间管理人员,不包括开发研制、设计等人员;②列入产品成本核算的人工支出内容仅限于生产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不包括员工招聘、培训等支出,而员工招聘、培训等费用支出的受益期间往往超过一个会计期间,一次作为期间费用列人损益表,会较大地减少企业当期净收益,导致决策失误。

三、作业成本法的特性

战略成本管理的提出是基于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是将成本信息的分析和利用贯穿于整个战略管理,它引进作业成本核算法,该法弥补了传统的核算方法的许多不足。及时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优化了业绩评价标准。

1.强调成本的战略管理,延伸了成本范围。作业成本法立足于全程的成本概念进行管理,将成本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将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阶段,尤其重视在产品投产前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强调在设计过程中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对于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在不影响产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也选用低成本作业。

2.改进了费用分配方法,避免成本信息失真。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就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该方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核算各个作业所耗的生产资源,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然后按各最终产品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计入各最终产品,从而计算出各种最终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对于不增值作业尽可能消除,对于增值作业也尽可能降低其资源的消耗。

3.降低成本的主观动因,完善了责任会计。在产品成本的形成中,除了受产量、作业量等一些客观因素的驱动外,还会受人为主观因素的驱动。比如,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等。在作业成本观念下,按作业设立责任中心,使用更为合理的分配基础,易于区分责任,减少成本的主观动因。同时作业成本法还特别强调产品的零部件数量、运输距离和质量检测时间等非财务变量,因为它们与产品实际成本耗费也有极强的相关性。

篇(7)

关键词:建筑成本 成本核算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日益扩大,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了工程建设当中,建筑成本的合理核算对工程项目管理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加快对项目管理的改善变得更加迫切。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建筑成本核算须贯穿项目的各个阶段,包括项目的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的招投标阶段,项目的施工阶段和项目的竣工决算阶段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高效高质完成施工任务的同时不断发展壮大。建筑施工企业也要加强自身的忧患意识,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在成本战略下健康发展。

一、建筑成本核算的内容

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能够将施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消耗支出进行有条理有目的的分配与归集,通过成本核算进行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的计算。目前施工企业所面临的资金消耗不能及时得到补偿的问题屡见不鲜,呆死账问题也十分棘手,这些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和经营运行的因素,都需要成本核算发挥作用,避免资金流转的恶性循环加重企业负担,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成本管理的管理内容目前可以分为两大分支,第一是遵照国家的相关财务会计准则以及企业自身制定的相关财务制度来进行企业财务成本的核算,第二是进行由施工项目管理出发,通过合理决策核算成本。项目管理成本的核算主要是为成本控制来提供相关的数据依据,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的预测与计划,通常由项目经理指派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进行实际成本核算,核算对象是具体的工程项目中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施工成本等方面,采用灵活多样的核算方法对核算信息进行处理。

二、成本核算对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性

我国通常将项目成本管理进行六个环节的划分,分别是: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但多数施工企业并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这也就使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迷失了目标,缺少了有序的步骤,无法为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提供有效依据,所以成本核算对施工企业的意义重大。加强项目成本核算不仅能为施工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更好地适应招标投标市场的激烈竞争还能够契合施工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需要。正如美国会计界两位著名的教授库珀与斯拉莫特所说:“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来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位置的目的。”可见企业推行成本核算战略才能适应当前的竞争形势并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促进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三、建筑项目成本核算的基础

建立以项目为成本核算中心的核算体系 项目经理部与企业内部劳务市场、材料市场、机械设备租赁市场、技术市场、资金市场等内部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是租赁或买卖关系,一切都以经济合同结算关系为基础。它们以外部市场通行的市场规则和企业内部相应的调控手段相结合的原则运行,构成了以项目经理部为成本核算中心的辐射型项目成本核算体系;理顺项目成本核算的工作流程。项目经理部在承建工程项目,并收到设计图样之后,一方面要进行现场“三通一平”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还要组织力量编制施工图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制订降低成本计划及其实施和控制措施,最后将项目总成本与各个成本项目、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对比考核,以分析施工项目成本的降低水平和管理水平。

四、建筑成本核算的步骤及方法

1成本核算指标的确立成本核算工作的第一步是进行成本核算指标的确立,指标的设置与确立要遵照成本计划的相关内容,并将核算结果比对成本计划,检验成本计划的施行。我们以机械实际台班的支出、成本计划机械费支出的比值为例,作为对该类施工机械的使用费的成本核算指标,这一指标的确立不仅能够综合地进行施工机械利用率的反映,还能够对机械的完好率以及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表现,也就是说这一指标能够及时地反映成本计划的实际执行,以此类推,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杜绝成本核算中繁琐的核算报表,科学有效地精简核算过程,也为成本核算人员的具体工作的可操作性提供了便利。

2成本核算的因素分析一般来说成本核算的科目众多,对于复杂的施工项目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在成本核算各个科目的核算当中必须以严谨的态度严格遵照规定,避免信息成本过高等一系列的核算失误。成本核算的因素分析既包括对实际作业中的资源消耗数量的重视,也包括其价格的浮动所带来的影响。以钢筋加工作业为例,在这项工作中工人的工作效率以及钢材加工的耗损情况,甚至是其市场价格的临时变动都能够成为成本核算的因素。通常可以采用因果分析图法、ABC分析法、排列图法等分析方法尽可能周全和真实的进行成本核算因素分析工作。

3成本核算指标的敏感性分析项目成本的敏感性分析是设置成本控制界限的重要方法,通过这一核算分析过程能够科学合理地判断成本核算因素的控制与核算的强度。成本核算的核算成果 项目成本核算成果的系统存储是企业成本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更是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得到高度收效的重要保障。在此过程中每个项目管理人员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不仅要参与工程的质量检查、实时监督工程进度,也要保证内部作业时间进行成本控制与核算。在当前的成本核算工作中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项目管理人员要进行信息的加工汇总,为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真实数据,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五、建筑成本核算的措施及注意事项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注意事项

1着手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首先要加强施工项目的合同管理,包括印章管理、合同审核制度的建立、同一合同文本的规范等,保证合同的严密性与合法性,避免企业面临不必要的损失;其次要全方位的进行成本核算工作,充分考虑到施工项目实施的实际条件以及进度安排等现实工作以及由此引发的新成本,特别是在筹建期间的成本费用防止人为亏损现象的发生;再次,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来规范和完善各项工作为成本的有效管理提供良好的实施环境,使工程的各个环节都有所约束以确保成本计划的合理展开,加强成本控制责任制的落实,为成本核算肃清不必要的多余因素。最后,项目成本核算是进行成本控制的手段,同时也需要及时的成本分析以更好地实现成本改进措施的落实。

2首先是成本核算中成本的均衡性。由于施工项目的复杂性在这一过程中包括人、财、物等各个方面的阶段性投入有所不同,因此每个阶段的成本核算都有其自身特点,所以在实际的核算业务中务必要注意这一点。第二,施工项目的施工前期与施工期都有着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例如开工前的筹建工作要将大量投入的固定资产费用进行合理的计入以避免引起当期亏损等现象,施工期更是要充分考虑到地域、天气、环境等特点所发生的费用的合理计算。第三,对于成本合算的节约与超支进行成本口径的合理选择。

结语:

有效的成本管理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成本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企业的竞争力,从而赢得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核算问题是施工企业进行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加强项目成本核算不仅能合理地减支增效,还能够为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日益扩大,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了工程建设当中,建筑成本的合理核算对工程项目管理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加快对项目管理的改善变得更加迫切。

参考文献:

[1]. 盛毅娜.施工企业降低成本研究[J].企业研究.2011(12)

[2]. 王春梅.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探讨[J].中国外资.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