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5 11:20: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儿童美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儿童剧的舞台美术设计应该从儿童心理和剧情出发,除了尽可能鲜明的色彩和可爱的形象外,更应该给孩子营造想象空间,现代社会信息量大,儿童剧的设计元素不能老停留在鲜花、蘑菇、太阳等图片的拼凑上,应当从剧情中寻找适合儿童的造型元素来进行设计,搭建一个符合儿童审美情趣的舞台空间。儿童剧舞美设计无需考虑流派、风格等问题,只要是营造了符合剧情又能引发儿童无限想象的舞台梦幻空间就是成功的儿童剧舞台美术设计。
二、儿童剧舞台美术设计的视觉吸引
儿童剧顾名思义她的观众就是儿童,儿童的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这就涉及到儿童剧舞台美术的视觉吸引问题。儿童剧的舞美设计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极富视觉效果的舞台形象和舞台空间,让舞台充满神奇和幻想,才能紧紧吸引儿童的眼球,
1、儿童剧舞美设计的色彩运用
儿童剧舞美设计在色彩运用上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他们是相对简单的、感性的、活泼的。所以我们在色彩上要尽量丰富、尽量鲜艳,这样才能符合儿童的心理并为他们所接受。如果在色彩运用上过于灰暗、过于单一就会给小孩一种压抑的感受,引不起孩子的兴奋,小孩不兴奋在剧场就会坐不住。所以一部儿童剧给小孩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个第一印象就来自视觉、来自舞美效果。
2、儿童剧舞美设计构图的饱满性
舞台美术设计构图不是绘画概念上的平面构图,而是立体的、三维的构图,要充分考虑舞台的立体空间,作为儿童剧的舞美设计不能等同于其他人戏的舞美设计,他们的观众群体不一样,成人戏剧的舞美可以简约、抽象,像京剧一桌两椅也可以把整台戏演下来。而儿童剧则不同,应该尽量饱满、夸张,这个可以参考儿童画,儿童画一般都是构图饱满,造型夸张,充满童趣,而不会像国画那样大量留白,所以我们做儿童剧舞美设计的时候在考虑剧情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构图饱满,造型夸张、具有童趣。
3、儿童剧舞美设计和灯光的关系
舞台美术设计和舞台灯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科技的进步,舞台灯光种类越来越多,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比起传统的舞台灯光已经有了质的变化,能带给观众更好的视觉享受。我们在做舞美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灯光,舞美是灯光的载体,没有载体再好的灯光也没有办法发挥,儿童剧舞美的造型既要夸张、有童趣也要考虑受光后的效果。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用于舞美制作的材料越来越多,我们在选材上也要考虑灯光,因为有的材料吸光,有的反光,这些都是要有机结合的,舞美和灯光结合好了就能让整剧增色不少。
三、总结
加强对儿童早期美术教育重要性的分析,对于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重大且积极地影响,所以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一个成年人眼中做不到的事,儿童眼里就能做得到,因为他们的思想处于原生态,没有束缚。而成年人,受到各种教育、宗教、政治等社会上的各种干扰与困惑,禁锢在各式各样的牢笼里。孩子的心底宽阔,天马行空,只有了解孩子的这些天性,才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美术,必须有和孩子平等甚至低下的思维方式尚可谈及幼儿教育。孩子眼里美的人和物便是人间最美的东西,和孩子探讨这些美好东西将是成年人永远的美好的回忆。成年人和孩子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绘画,了解合作对象又不能以自己为师,只有乞求孩子接受你,方能进入到孩子们万花筒般的思想世界。
2儿童早期美术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根据上文针对我国当前儿童早期美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和深远的价值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可以明确到工作的内涵所在。下文将针对儿童早期美术教育对于儿童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等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旨在更好地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理念的改进。对于儿童早期美术教育,应当从颜色的层面着手,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于事物的认知也有着一定的差别,所以应当注重教学和教育方式的差异性。在一般的情况之下,儿童对于蓝色以及绿色等颜色的反应相对而言较为平淡,而对于橙色以及红色等较为鲜艳的颜色表现则相当的强烈,对于颜色所呈现出来的物质变化等反应敏感程度也有着巨大的差别,所以在实践的儿童早期美术教育过程之中还应当重视上述的情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于颜色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处于婴儿阶段的儿童应当教导其使用嘴以及手等,感受不同物体的形状,另外,颜色对于婴儿所产生的刺激可谓是相当强烈,所以,对于此阶段的儿童采取恰当的儿童早期美术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实践的教育过程之中监护人还抱着孩子,仰望天空,引导其对天空之中的蝴蝶、鸟等进行观察,同时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花草和植物等等,在这样多重颜色的刺激之下,儿童对于颜色的认知也必将有着巨大的提升。在实践的教育过程之中还应当注重的是对于儿童的表扬,恰当的表扬可以全面地提升儿童的信心,这一点对于其今后的成长以及个人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在表扬的过程之中还应当注重对儿童积极性的提升,以增强儿童进行绘画等的兴趣。因此,早期美术教育应是不断探索、不断改变现状,因人、因地、因时灵活的教育方式,不可用成人的目光抱着功利的目的实施教育。恰当的教育方式,对于儿童的个人成长也必将起到深远且积极的影响。
3结束语
特别是自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讨以后,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投入了美术教学改革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何及时。准确地把这些成果进行总结与发表,使之得以迅速地推广?这是摆在美术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在此,围绕如何撰写美术教育论文(或调查报告等),总结美术教学改革成果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一、研究成果表述的类型与意义
(一)研究成果表述的类型
研究成果的内容是由研究目的所决定的。美术教师或美术教育研究者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了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由此产生了不同类型的研究成果,在对这些不同类型的研究成果进行表述时,就形成了不同的表述类型,一般来说,美术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侧重于以事实来说明问题。包括观察报告。测试(测验)报告。问卷调查报告、访谈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和实验研究报告等。
2、侧重于用哲理和逻辑论证来说明问题。包括学术论文。学术专著以及学位论文等。
3、第1、2类的综合。在综合之中根据不同的成果类型又各有所侧重。例如,在学术论文中,插入调查研究报告或试验报告等;
4、侧重于用文字、图像和声音相结合的方式来说明问题。这与第一种侧重于以事实来说明问题的表述方法是相同的,只是运用的手段更丰富,更注重运用多媒体手段,例如利用幻灯机、录音机、录像机、电脑等设备,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宫功能来传达研究成果。这种类型的表述比仅仅运用语言文字所产生的效果更为直接、精炼及形象。
(二)研究成果表述的意义
美术教育研究成果是衡量个人、团体乃至地区、国家的美术教育学术水平。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具体他说,表述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意义:
1、取得社会效益。通过展示美术教育研究结果,得到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社会的鉴定,评价和承认。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推(“成果,以达到转变美术教育思想与观念,提高美术教学水平等目的。
2、成果共享,促进交流。在成果表述中,提供了研究过程的实际资料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评价,有利于其他研究者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入进行美术教育的研究,也有利于美术教育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3、提高研究水平。在成果表述过程中,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口顾、总结以及把某些美术教育现象上升为规律或理论,既促使了研究的深化,又有助于进一步发现新的问题或新的事实,从而促进美术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4、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成果表述的过程也是提高美术教师和美术教育研究者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包括写作能力)的过程。
二、研究成果表述的标准和原则①
(一)研究成果表述的标准
一般来说,高质量的美术教育研究成果应达到以下标准:
1、有完备的美术教育理论体系;
2、切合实际,对美术教育实践具有指导的作用;
3、研究方法科学规范;
4、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5、表述方法恰当,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合理;
6、结构严谨,文字简洁流畅或附有图像、音响等,具有可读性。
(二)研究成果表述的原则
与上述美术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标准相对应,研究成果表述的原则可归纳为如下四点:
1、注重创新与科学性
美术教育研究成果的价值在于是否具有独创性,因此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研究报告,都应反映作者在研究探索过程中获得的新见解、新理论、研究的独创性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情况得以反映:
(1)填补研究上的空白。阐述的是“前人所没有研究过的”,即“前人所未知的”领域。例如,通过美术教育开发右脑功能的研究,如果确实能从生命科学研究的角度得到确认的话,那么,就开辟了前人所未知的新领域。
(2)补充前说。即研究的深化。对某一特定的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转换成新的角度进行探索,从而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例如,各个时代、各国的学者已经对美术(艺术)教育目的进行了理论论述。在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结合21世纪中国社会。教育。美术发展的最新动向,提出自己对新世纪美术教育目的的独特见解。
(3)纠正通说或开展争鸣。例如,1999年《中国美术教育》杂志所发表的围绕着儿童美术考级问题展开论述的论文都属于争鸣的研究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应以充分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或精确可靠的实验观察数据资料未证明研究成果,不能凭个想象,任意杜撰新名词。
2、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
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研究报告,都必须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在于精选材料。选材应符合以下要求:(1)所选材料应紧紧围绕研究的主要问题;(幻选取典型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2)选取真实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材料;(的尽可能选取新颖生动,反映时代特点的材料。在此基础上,经过研究者对材料正确。深刻的分析。归纳和综合,从中提取出论点,选择论据,经过严密的论证过程,最终概括出的结论就能正确反映美术教育的客观规律。
3、善于惜鉴与独立思考
与任何研究相同,美术教育研究也需要若干代人的努力。每一代人总是在前人或他人的研究基础上把研究向前推进的。因此,如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吸取他人的研究成果是每一位研究者都会遇到的问题。无视他人研究成果,以及为介绍而介绍,只述不评,或任意引中发挥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在进行美术教育研究的全过程中以及撰写论文或报告前,应广泛阅读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从中选择最典型,最富有说服力的材料。不要简单列举或大量堆砌。与此同时,对要引用的观点和文献,必须了解作者的原意以及文献内容的价值,对实质性的问题应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加强论证的针对性。
4、语言精练与表达准确
语言精练是指以最少的文字表达较多的内容,也就是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表达准确是指应清楚、明了和客观地反映美术教育的事实。既不可以日常生活用语代替科学术语,也不可生造词语。在此基础上,追求语言生动,讲求文采,做到深入浅出。那种浮华夸张。强词夺理或言不达意、人云亦云的文风是不足取的。
三、研究成果表述的步骤
美术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是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从构思到完成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一般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一)确定题目与体例
“题好一半文”说明了选题的重要性。选题应符合以下要求:(1)富有时代精神;(2)有新意、有价值、有见解;(3)能激发阅读者的兴趣。
例如,《“开放式多无角色活动”美术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验》②(戴立德)的论文的选题就比较符合以上要求。“开放式多元角色活动”教学模式是在1999年提出的,表达了作者当时对美术教学的见解,既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又具有新意与价值,能激发其他美术教育工作者阅读的欲望。又如,论文《弱智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的探索》(朱珏明),由于国内对弱智儿童美术教学领域的探索还刚刚起步,因此这一选题不仅具有新意和价值,还能激发他人阅读的欲望。
在确定体例时,应根据实施研究时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发表研究成果的场所来确定是采用学术论文还是研究报告的形式,或是两者综合以及多媒体形式等。
(二)拟定写作提纲
提纲是思维的外化。通过拟定写作提纲,把确立论点的思路用文字固定下来,使原先在头脑中的一切变得可视而清晰。美术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形式中包含着内部结构形式和外部结构形式。在拟定写作提纲时,首先按照内部结构形式理顺思路,然后再与外部结构形式相匹配。当然,不同类型的表述形式有着不同的结构形式,可根据写作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一般的内外结构形式如下:
内部结构形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外部结构形式为:前言——本文——结论。
各种表述类型所共有的要素:主题、目的、段落、层次、关键词(大小标题)。
前言提出问题一、21世纪对美术教育提出的挑战
a、社会的变化对美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b、美术(艺术)的发展、变化引起的“知识爆炸”;
c、教育思想的变化。
本文分析问题二、三大美术教育思潮对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
a、中国古代绘画教育思潮的影响;
b、诸外国的创造主义思潮的影响;
c、美国DBAE运动思潮的影响。
结论解决问题三、中国美术教育改革途径
a、从终生教育出发提出美术教育的目标;
b、对应“知识爆炸”,精选美术教学内容;
c、与学习方法多样化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多样化;
d、师范教育的改革与校外教育的途径。
表1、《站在21世纪的地平线上》内外部结构的匹配③
(三)进行写作
在拟定了提纲的基础上,就可以进入正式的写作阶段了。在写作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进行整体的谋篇布局,力求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做到完整、连贯、严密和灵活。尽量做到相并列的章节的字数应基本相等。
2、熟练驾御语言,要简洁不要冗繁;要质朴不要浮华;要生动不要死板。
3、掌握常用的表达方式。根据论述需要采用立论或驳论等表达方法。对议论的要求是:论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实可靠;论证具有逻辑性。
(四)修改初稿内容。结构和文字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知网中的“期刊”数据库中抽取样本,经过对抽样论文的统计分析进行定量的描述和概括。具体抽样过程如下:第一,艺术是对社会生活进行形象的概括而创作的作品,包括美术、音乐、雕塑、舞蹈、戏剧、电影等。结合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实际情况,笔者将艺术教育统一划分为音乐、舞蹈、绘画(美术)以及其他艺术四种形式。如果检索中国知网中期刊数据库(2004—2015年)中输入篇名含“艺术教育”的文章共5624篇。其次,将农民工子女分为“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分别与音乐、舞蹈、绘画(美术)、其他艺术四个关键词用“篇名”和“并含”的关系进行检索。
二、结果分析
(一)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方面文章数量比较
通过对检索到的文章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关于流动儿童艺术教育的文章较少,只有5篇;关于留守儿童艺术教育的文章较多,共有40篇。国内专家学者对留守儿童艺术教育的关注多于流动儿童研究。
(二)文章内容方面比较
在检索到的文章中,关注农民工子女音乐教育方面的文章共有34篇,美术方面的文章9篇,舞蹈方面的文章2篇,其他艺术方面综合的文章22篇。其中,音乐方面的文章有20篇探讨音乐对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美术方面的文章有6篇提到美术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统计看出,检索到的文章中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更多的是关注艺术教育本身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对艺术教育本身关注并不是很多。课题组在做调研时发现,部分农村地区会开设美术、音乐课程,但是舞蹈等形式的艺术教育基本空白。这与知网中相关研究的论文数量相对应,基本反映了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方面的开展情况。
三、农民工子女艺术教育现状与问题
(一)农民工子女艺术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当前,我国城市地区中小学校的艺术教育已经全面展开,国家也出台了《国家中小学艺术课程标准》,但是农民工子女的艺术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重视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轻视音乐、美术等学科,忽视了艺术教育对儿童心理以及艺术修养的培养。农民工子女中的留守儿童以及流动儿童,由于家庭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产生负面的心理。众多研究表明,可以利用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身心以及社交等方面能力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农村中小学开展艺术教育面临各方面问题,因此需要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构建合适的艺术教育形式,使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我国流动儿童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
来自新公民计划的一项调查显示,打工子弟学校中音乐、美术、体育和科学的每周课时数低于国家标准25%—55%,教学质量也远远低于城市公立学校水平。
(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艺术教育教学软硬件不足
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美术专业教师(指由师范院校音乐、美术专业毕业,具有音乐专业知识和美术专业知识的教师)比例较小。在实际调研发现,农村中小学学校基本没有学校配备专门的艺术教师,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我国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学资源也严重不足,在调研时发现,农村地区大多数中小学缺乏开展艺术教育的设备,开展音乐课程所需的乐器以及开展美术教育所需的画室、纸笔、颜料学校基本没有。如果让学生自己购买,对农村家长来说又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还有一些学校有一些老旧设备,但由于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设备损毁现象较为严重,也没有维修基金,造成设备无法使用。
四、解决我国农民工子女艺术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农村儿童艺术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的建设,创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
2012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第五部分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中明确提出,各地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并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予以倾斜。合理配置各学科教师,配齐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教师。国家鼓励大专院校的相关专业学生到农村任教,但是这些政策短期时间内不能改变农村地区艺术教育缺乏教师的现状。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一方面,把农村中小学现有的具有艺术基础或者艺术爱好的教师送出去进行短期培训,解决部分农村艺术教育教师不足的问题。对于“流动儿童”的艺术教育,可以让一部分有艺术特长的大学生或者其他艺术工作者以志愿者的身份开展短期教学工作。无论是农村中小学还是“流动儿童”较多的打工子弟小学,国家都应该加大投资力度,为这些孩子创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此外,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农村地区大多会有一些民间艺术形式和民间艺人。农村中小学应因地制宜,挖掘地域特色资源以及民间艺术,把这些民间艺人请到课堂,加强教师和学生对本地域特色艺术的认识。通过艺术课堂以及课外艺术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得到艺术的熏陶。
(二)更加注重运用艺术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以及流动儿童大多喜欢独来独往,对于学校的活动不是很热衷。22.58%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集体活动,也很少参加。在与父母的联系上,只有38.71%的学生一周能和自己的父母联系一次,一半以上的学生和父母联系很少。艺术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可以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引导这些学生参与其中。音乐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留守儿童的注意力,法国钢琴家埃米尔•绍厄尔曾说:“音乐学习也许比其他学习更能发展学生的思想集中能力。”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都有利于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人格的塑造,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艺术教育对留守儿童以及流动儿童心理影响方面的研究,真正发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
结语
关键词:儿童插画;中国民俗;造型
一、中国儿童插画对民间民俗文化的呼唤
五彩缤纷的儿童插图世界背后也存在着问题,那就是具有我们自己国家民族特色的儿童插图作品太少了。鲁迅先生曾对其他国家的儿童插图作品做出过这样的评价:“英国沉着,德国粗放,俄国雄厚,法国漂亮,日本聪明……”嘲我国也曾经有过民族特色作品的高产期,有的甚至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曾几何时,在学习外来设计模式的同时,却渐渐忽略了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
我们当今的儿童读物品质的提高,对今后儿童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我认为,在儿童插话创作中,面对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和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把中国特色融入其中,开创一支有中国民俗风格的儿童插画。
二、剪纸的独特造型
细观剪纸造型,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花枝、虫鱼,均以极其洗炼、单纯、开张、稳定的造型,作为主体造型符号。不追求动态的显示,也没有情节和表情的刻画,而以一种恒定性的观念型态造型符号,在其作品中反复运用,重复出现,仿佛没有休止。突出的强化了属于创作者自己造型语言的个性特质。
三、剪纸独特造型对儿童插画的启发
(一)剪纸造型对儿童插画的意义
剪纸创作,其物体的造像都是民间的意念造型。和当今流行的日韩细致入微的动漫造型大不相同,但单纯,质朴,稚拙的意念形态却是那么形象仿佛注入了生命和灵魂。这更符合了儿童对事物概括化认知的心理特征。
(二)造型极具想象力
剪纸的各种造型并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现实性,赋予了的想象力,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符合审美规律的表现。这些具有想象力的造型多是通过夸张、拟人、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来体现的。
剪纸品中往往把事物的特征加以夸大、变形,使其视觉感受更加直观,它与西方造型中标准比例的构形概念是不同的。“夸张”是以不改变某些物象的基本的固有特征为前提,有时甚至是为了强化表现这种固有的特征,但是“变形”则反之,以舍弃、改变事物的固有特征为前提,有时甚至可取“随心所欲”的态度。在这些看似“漫不经心”或“即兴发挥”的创作中,其实蕴涵了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为当今儿童插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儿童插画设计上要尽量去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夸张变形的手法加以描绘,把形象设计得更稚拙、更可爱。采用夸张手法,能使概括了的形象特征更鲜明典型、更清晰明了,也就更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喜欢。
(三)造型语言简洁而丰富
创作者在造型风格上有简洁和繁复的对比,也有两者之间的统一。造型中的简洁,并不是简单、单调的意思,而是指造型语言简明易懂、视感鲜明,以最少的造型语言表现出事物的形态、结构等。造型虽然简洁,但在视觉上却觉得非常的丰富,凭借事物现象的缤纷五彩,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四)造型的装饰化表现
任何造型艺术,从用笔和形体的角度看,都是点、线、面的运动与结构。论文格式。点、线、面自身的形式与内部规定性,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论文格式。库淑兰在造型上不仅对于点、线、面的运用,而且通过精美纹样和一层层各具形态小花朵等的精心刻划,增强了作品的神秘性与厚重感。从而使人感到充实新鲜,趣味无穷。有自己独特的特色,显示出明显的装饰性效果。
(五)以孩子的兴趣为主题
要创作出让儿童感兴趣的插图作品,就必须要熟悉所画的对象,熟悉和热爱儿童的生活。儿童有自己的审美偏爱,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应该看他们所看的,画他们所喜欢的。儿童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吃什么样的食物,喜欢什么样的玩具等和他们息息相关的事物。这样才能发现它们在孩子眼中的不同特点和性格,并借以恰当的民间美术的造型手法表现在儿章插图中。
四、中国民俗造型对儿童插画借鉴的意义
总的来说,剪纸艺术作品所体现出来的许多特点与儿童插图的创作要求是极为吻合的,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审美偏爱。已故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有句经典名言:“以最大的功夫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句话是值得我们儿童插图创作者推敲的。“打进去”只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因为我们没有必要机械模仿民间艺术家的表现技巧去为儿童画插图,这样的模仿只会让我们的作品更糟,小朋友也不会喜欢。而“打出来”比“打进去”更难,这当中有一个消化的过程,就像我们吃饭一样,囫囵吞枣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细细咀嚼后才可能很好的消化。
只有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深入的而不是肤浅的研究学习民间美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其精华,用以充实儿童插图的创作并使其展现出新的生机。我们把库淑兰剪纸中的独特造型等这些背后隐藏的创作理念和蕴涵的本质精神挖掘出来,将民间美术与儿童插图的设计语言进行组合,才能真正丰富我国的儿童插图创作,使我国的儿童插图创作真正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范涛.民间美术造型语言独特的真实性[J].美与时代,2007(07).
[2]王淼.质朴纯情天真烂漫――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在儿童插图中的运用[D].北京服装学院,2008
一、加强理论学习,把握教改动向,积极开展叙事研究。
我们科组的老师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做到认真做好记载,每次学习有体会和收获。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握教改动向,探讨叙事研究方式,认真撰写教育故事,对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寻找新的理解和追求,并在教学中把这些理念落实到实践中。
除了教研组的理论学习之外,各位老师还利用电脑查阅进行业务学习,并征订了《中国美术教育》、《少儿美术》等专业杂志,课余时间经常钻研、探讨,从学习中提高了自身的理论修养,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各级教学论文比赛。
二、强化集体备课,协同攻关。
本学期我们不断加强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备课组活动,实现资源互补,优化组合,一改过去单打独战、各自为教的局面,通过几教几评和听课评课制度,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从而有效地营造了课内课外的教研气氛,增强教师教学水平。其中,葛晶晶老师撰写的教学案例《触摸一堂课》获宁波市中小学美术教学案例评比一等奖。
三、开展美术兴趣小组,积极参加各项竞赛活动。
老师每周组织开展一次兴趣小组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探索新知识,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创作能力、欣赏能力,并将学生作品展示在橱窗,激起学生欣赏美、热爱美、创造美的学习兴趣。在2011年浙江省中小学生美术比赛中,6个学生合作的皱纹纸编织作品《为奥运喝彩>获得省一等奖、葛晶晶老师还获得省优秀指导教师的称号;在绿星国际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中,获得28金8银8铜的好成绩,葛晶晶老师也获得全国园丁一等奖称号。同时,学生作品多彩在《宁海报》中发表。四、建立新的课程理念,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认真抓好课堂教学,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他们的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想象和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变教学过程为学生带着问题不断探索的过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实现创造性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让美术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生活,鼓励学生对各种材料、工具的特性进行尝试和探索,用学到的知识技能美化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
五、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关键词】美术创作; 感知经验; 想象能力; 个性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82-02
从成人的视角看儿童画,简直是“荒唐而可笑”的,处在“涂鸦期”或“符号期”的儿童,其作品不论是从线条、比例、透视、结构、色彩、情节、创作过程等等几乎处处都是不讲理的。
不讲理的线条:儿童画人时十分“写意”,可以用圆圈代表一个圆形的头, 一根线条就是胳膊;手掌可以忽略不画,但不会忘记要画够五个手指头……
不讲理的比例:眼睛很重要,于是便画的较大,眉毛却可省去……
不讲理的透视:从孩子的画中,我们看一眼就知道谁早上吃了包子,谁中午吃了鱼……
不讲理的结构,爱唠叨的妈妈的嘴巴占了整个脑袋的三分之二……
不讲理的色彩:火红的太阳变成了翠绿,而翠绿的草坪却成了一片火海;一颗水果树上结出一串串蓝色的香蕉、紫色的苹果……
不讲理的情节:老鼠再借个胆也不敢枕着猫的爪子呼呼大睡啊……
不讲理的创作过程……。
如果要找一找儿童画中不合理的地方,几乎是俯拾即是。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呢?有哪些因素影响儿童的美术创作活动?作者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影响儿童美术创作活动的几个心理因素。
1 认知方面
1.1 感知经验和感知能力
1.1.1 美术形象来源于感知觉经验
来自儿童生活的关于事物的种种感知觉经验,是儿童美术作品形象的来源。仔细看儿童的美术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儿童不管是画花草树木还是飞禽走兽,抑或是千姿百态的人物等等,有一个基本前提是这么必须都是他们曾经见过的,是其经验中所有的。即使是一幅想象性作品,其中人物、景物和活动都是儿童曾见到过的,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生活,我们都能在其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没有一定的感知觉经验,孩子是没法进行美术活动的。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引导儿童,让他们更多地投入到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逐渐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使他们的大脑存储尽可能多的表象,使他们的大脑中存储的死板的概念化形象转换成生活的记忆, 为儿童美术创作活动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1.1.2 感知能力的强弱是影响美术创作形象深入的前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感知能力的强弱、敏感度与倾向性直接影响着儿童美术创作活动的质量。一个对事物的形、色很留心,观察力又强的孩子画出的形象总是完整的。一个空间感很强的儿童将长于造型、构图。而一个对色彩敏感的儿童会将一幅画画得色彩斑斓,具有装饰性。
处于不同感知水平的孩子其美术创作形象的水平是不同的,我们要试着去理解他们,基于他们原有的发展水平,给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
1.2 再现能力
记忆包括三个阶段识记、保持和再现。儿童对所看到过、观察过,也想表现的事物,就一定能够表现出来吗?不一定,这还受他的再现能力的制约。
感知经验需要通过再现转化为美术形象。
其实,艺术家与普通人体验世界和生活的方式并没有什么很大的不同,但他们的美术创作水平却差异很大,主要就在于艺术家能形成再现概念,也就是为经验找到能体现其意义的外部形式,而普通人则不能。阿恩海姆曾这样说:“再现永远不能实现对一件物体的复制,而只能运用一定的媒介,复制出与这个物体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的等同物。”
如果儿童缺乏为他的经验找到一个合适的外部式样的能力,那么他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就比较困难。这就是为什么面对一件事物,具有同样的经验,有的孩子能画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而有的儿童却无从下手。儿童的再现能力水平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会影响着儿童美术创作的水平。
1.3 想象能力
每幅儿童作品都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乾坤。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给人们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我们要启发孩子学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功能,善于动脑,潜心思考。用概括与夸张、装饰与联想的方法大胆表现,努力为给自己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
1.4 思维能力
儿童从出生到大约10岁左右,他们的绘画表现力和智力发展都是同步向前的。儿童的智力按照一定规律不断发展变化,尽管每个人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异,但发展的各个阶段总是 按一定的顺序,其绘画能力也是按一定轨迹发展的,虽然每个孩子的发展有快有慢,但发展的次序不会颠倒。
例如,儿童必须经过体验以动作为乐趣的涂鸦阶段,才能进入以描绘物体为目的的绘画阶段。再如,在形象期,绘画造型上的一大特点是形象由简单形状结合而成。形象的结合关系由垂直水平关系到倾斜角度关系。当一个孩子没有掌握垂直水平关系时,他表现不出物体的方向性。当他未能掌握倾斜角度关系时,他表现不出人或动物的动作姿态。
2 情绪、情感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