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0 21:37: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看到论文标题,有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一种想法,在学校就是学习理论知识,以后就业了,接触到实际问题了,就能从理论联系到实际了,自然而然就会了,所以我们的教学没有必要和就业相结合。那么本文为什么在这里要谈论如何将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和就业相结合呢?
2认清形势
2.1培养的人才和市场需要脱节,专业定位不准,课程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多数的中等职业学校都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专业定位不准,针对性不强,课程学了不少,真正精通的没有,都只是皮毛而已,甚至有的课程因课时不够,老师只讲到一半就结束了;课程设置多年不变,教学理论陈旧,内容过时,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的需要,造成了教育和市场需求的脱节,导致学生就业后工作适应能力差,通过自学或重新培训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大部分教师教学都存在着照本宣科,不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听的不明不白,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
2.2缺少项目化实训,发展后劲不足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普遍存在岗位层次低、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目前,一些中职学校的培养手段相对落后,毕业生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专业多方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计算机专业课虽然有上机课,但是不能称之为“实训”,只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操作”练习,仅指计算机本专业的东西而已,学生并不能从中了解到实际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也不能从中积累工作经验,就业后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岗位。
2.3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
以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为例,双师型教师仍大量短缺。教师忙于应付繁重的理论教学任务,难以顾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上缺少职业培训和专业实践,许多教师多年以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是一成不变,不能与现实的市场需求相结合,难以达到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究竟在哪呢?当学生满怀希望的走向社会时,却发现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一些较大的公司他们看重的是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技术工人,虽然他们不否认人员再培养,但是他们也希望降低培养成本。而一些小的公司,对计算机毕业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一些,我们的学生也无法去适应。所以他们经常会感叹,在校期间基本上没有受到过综合程度较高的、系统的培养和训练。
3解决措施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
大家都听说过“名师出高徒”这一说法,所以计算机教师的专业能力不仅决定着教学质量,也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在学校计算机教师的培养中,应注重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随着信息技术与应用的发展,我们不可能把计算机所有专业知识全部掌握,但是我们的计算机教师,应该不断的加强学习,紧跟计算机专业形势的发展变化,学校也要让教师投身到社会实践,通过一些网络调查、市场调研等方式关注市场动态,使计算机的教学更加适应就业的需要。
3.2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由于计算机专业所涉及的内容很广,而中职学生在校时间只有2~3年,要想让学生在校期间充分的学习到专业知识,学校就要建立好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对不同专业方向所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各种应用软件课程取舍,注重社会实效性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1)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化”培养
这里所说的“素质化”是指包括“专业修养”课程的内容,比如“网络广告设计”专业,其课程还应包括素描、色彩、书法、广告设计、标志设计等。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形成“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本专业必备的“艺术素质”,加设“专业修养课”是培养学生成才的首要环节。
2)课程设置要体现技能模块化培养
前面所说的“素质化”课程是为了积累深厚的根基,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而“模块化”课程是着重于“专才教育”,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模块。每个模块均有“素质课程(包含文化课和专业修养课)”“项目实践课程”和“就业培训课程”三部分组成,它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必要基石。
3)课程内容必须强调应用性
众所周知,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工人,是应用型人才,教学目的是学以致用。所以我们送出去的学生要懂得把课程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中职计算机课程内容的改革,是要以项目(或模块)为单位,对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例如“网络组建”模块,可以某种局域网为项目,通过讲授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使学生理解网络传输协议;掌握在不同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各种线材的设计、安装及铺设的原则与方法;学会分析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如何配置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选用与安装;了解网络管理、资源分配以及网络安全等问题,使学生具备网络组建和维护的基本技能。这样,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内容,从而能将所学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能力。而与实际相联系的课堂教学,也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内容。所以中职计算机课程内容要突出“学以致用”,避免“大而全”,强调从实际需要出发,需要哪些知识就讲解、讲透,让学生切实掌握。此外,课程内容还要适应行业技术发展,体现技术的先进性、前瞻性和延续性。要以就业为导向,将学生日后就业可能遇到的问题纳入到教学内容中,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3.3加强计算机实践课教学,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者掌握的应用技能越强,它发挥的作用就越大。而这种应用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践训练基础之上。实践技能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体验,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历程,才能锻炼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践教学是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中应突出实践环节,实践内容要认真选取,减少验证性的实验,增加设计性的实验,使教学相对独立,形成体系,集中反映课程内容中涉及的典型方法和基本技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3.4在校期间可以组建计算机方面的兴趣小组
为了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多元化的要求,拓宽学生的就业岗位,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建计算机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晚自习和周末有计划的开展辅导教学。以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为例,在学校社团里面最有影响力的协会就是计算机协会,因为这个协会的指导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加入这个协会的成员都是对计算机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们在这个协会不仅能学习到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知识,还提高了动手能力。计算机协会每个月都会在学校搞一次义务维修活动,这不仅服务了大众,也为计算机协会的成员提供了锻炼自己的机会。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收获的快乐。
4结束语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教学
1引言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各个层次的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延伸和提高,也是学生大学期间英语不断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由于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即绝大部分计算机新技术都源于国外,要想快速学习、掌握这些新技术和新的开发工具,必须能够熟练地阅读计算机英文文献。同时目前倡导的双语教学,要求部分专业课程要用原版英文教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先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专业词汇。所以专业英语对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非常重要。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培养科技英语的阅读理解、翻译及写作能力,但各高校基本上都是将该课程设为考查课程,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从毕业设计中的专业外文文献翻译和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有的学生甚至直接使用“金山快译”之类的翻译软件来翻译。如何更好地讲授好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是许多计算机学科的教师探讨的课题。
2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
计算机专业英语除了具有科技英语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长句多。
被动语句多。
祈使语句多。
专业术语多。
新词多,且合成新词多。
缩略语多。
一词多义。
其中缩略语出现的频度高,以及新词(包括新缩略语)产生快和数量多是计算机专业英语区别于其它学科专业英语的主要特点。
3教学内容的选择
3.1教材的选择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材比较多,层次也不同。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基础,选择教材时有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计算机专业英语是要介绍计算机专业课程涉及的词语和知识,所以教材内容要尽量全面,至少要包括大部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内容,如计算机原理、数字逻辑、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等等。目的是掌握相关词汇,所以理论上不要求太深,通常是介绍性质的,事实上目前计算机英语教材中不少课程内容都是源自某一课程的英文教材的内容介绍,或者是摘编出来的。
(2)时效性。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且新技术市场化周期越来越短,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实用工具软件,就必须考虑教材内容的时效性,达到与时俱进。
(3)适用性。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较多,层次不同,包括两年高职、三年高职、专生本、本科等层次,相应的内容深浅、侧重点各有不同。同时现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也越来越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专业、软件测试等,不同的或方向对课程内容的侧重也不同,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适用的教材,当然,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取舍。
3.2适当补充新内容
由于教材编写的时滞性,一些实用的新技术不会包括在教材中,而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急于了解计算机新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特别是实用性的技术和新软件功能等,所以要根据当前的技术发展,适当补充一些介绍计算机新技术的内容。如笔者在近年的教学中,及时补充了、IPV6、超线程(Hyper-Threading)、Dual-CoreProcessor、DDRMemory等实用性强的新技术的文章,很受学生欢迎。根据经验,学生是非常乐于了解新技术的,特别是那些已得到应用的主流技术。
另外,大部分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对一些基本的实用操作则介绍很少,如对于CMOS设置、键盘上各键名称的具体含义、软件基本操作术语等基本的实用英语则很少有介绍,甚至部分学生本科毕业时还不知道“Ctrl”、“Alt”键等具体是哪个英文词及其实际含义,“有专业没常识”。所以在教学时,应当补充这些最基本的内容。
在教学时还应适当讲授科技英语的阅读、翻译和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使学生能够熟练翻译相关的技术文章,并基本上可撰写一般性英文科技论文,特别是要掌握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总之,在教学内容上,要达到全面性、时效性、实用性的合理协调。
4教学进度安排以及与专业课程的协调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的内容通常是以计算机专业课程为单元编排的,如计算机硬件、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等等。本科计算机专业英语通常是在三年级开设,专科通常是在最后一学年开设,此时学生有些专业课程还没有学到,这样就会增加对计算机英语课文理解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要兼顾其它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对于学生没有学过的专业课程,由于在学习对应的专业英语时,学生没有该方面的概念,老师又不可能将理论原理讲得很透彻,学生学起来可能会一头雾水。对于已经学过的专业课程,再学习相应的专业英语,其效果要好得多。另外还要考虑采用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合理灵活地安排课程内容和进度,不一定非要按照课本上的章节顺序来进行。
5教学及辅助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多媒体及其它现代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利用这些技术可以使教学形式多样化,获得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获得的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传统的板书教学外,还可以利用下列方式。
(1)PPT等课件。利用投映机播放PPT课件来讲解课文,要比让学生都低着头看自己的课本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2)音频。目前部分计算机英语教材都提供了相应课文的音频材料,而且网上也有许多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听力材料,利用PC教师也可以自己录制英语课文的录音。利用音频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专业英语的听力和口语。
(3)视频与动画。许多计算机相关网站上都有计算机技术和知识的视频材料,特别是一些著名的IT公司如IBM、Microsoft等公司的网站上,经常及时地提供介绍其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英文版视频和动画,其发音纯正,制作精美,形象直观,时间通常为几分钟,介绍一种产品或技术的主要特点。观看这类视频短片或动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既锻炼了听力,同时也学到了新技术,所以效果非常好。
辅助教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重要,要想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计算机英语,除了课堂上的面对面的教学、交流外,还要充分利用其它的辅助教学手段。网络技术的普及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辅助教学方式。
(1)网络课程。教师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机英语网络课程,将自己的教学课件等资料放在上面,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布置作业、上传学习资料、答疑等。学生可以随时访问学习,提交作业、提问题等。网络课程在校园内已成为教师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平台,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平台。
(2)博客。虽然博客近几年才开始兴起,但已有许多教育工作者尝试将其应用于教育中,有的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许多网站都提供了免费的博客空间,并有专门的“教师博客”、“学生博客”网站等用于网络教育。博客的特点是网页创建非常简单,且使用方便,空间免费,无须个人维护。可以作为教师的辅助教学平台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平台。如笔者创建的个人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博客,可以方便地上传计算机英语学习资料、作业等,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专业英语学习专题讨论,要求学生提问题和发表评论必须使用英语,学生也非常乐于访问、交流,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辅助教学方式。
(3)E-Mail。E-Mail作为一种日常的通信工具,笔者要求学生在向笔者发E-Mail全部使用英语,当然给学生的回复也是英文的,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也乐于以这种方式与老师交流,很好地配合了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
另外网上有许多英文的计算机幽默短文和漫画,在讲解课文时适当地让学生看一则相关的计算机幽默(英文)或一幅计算机漫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寓教于乐。还有许多学生都喜欢听那些经典的和流行的英文歌曲,虽然不是关于计算机的英文歌曲,但由于歌词通常都很精炼,语法简明,学生也爱听,在课间休息时播放学生喜爱的英文歌曲,潜移默化,有助于其英语水平的提高。
6作业与考核
平时的作业和考核也是课程学习的重要部分,由于许多计算机英语教材在书后都提供了课文的参考译文和练习答案,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课本上的作业习惯于抄答案,这样一方面对学生没有任何效果,另一方面也干扰了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了解。对此可以采用灵活的课下作业和考核方式。如将课外的计算机英语音频资料提供给学生,安排在课下练习听力,下次上课利用几分钟来测试其效果。再如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安排随堂的快速翻译和写作,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和写作能力。笔者的实践证明,这些方式效果很好,学生也很欢迎。
7结束语
虽然计算机专业英语通常是辅课,但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除了能进一步提高其专业英语水平外,还可以丰富其专业知识,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所以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是很高的。
要想很好地讲授好一门课程,作为教师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还要广开思路,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效果,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也是一样。特别是语言的学习需要语境,教师要抓紧一切机会为学生创造条件,如在课下主动用英语与学生交流,课堂上增加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意见等。当然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涉及到教师、学生、与其它课程的协调等多种因素,要想方设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针对课程的特点,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教学手段,以获得更好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计算机专业教学必须实现优化,这是技工院校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就业形式的客观要求。然而,针对专业教学进行优化,不单单针对教学内容,还要针对学生就业后的职业道德问题进行涉猎,否则,培养全面人才的目标便会越来越模糊。教学内容的优化也会触及到职业道德意识的课堂灌输,可见,优化计算机专业教学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了土壤。
二、优化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策略
1、重视优化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必要性,彰显专业发展价值
将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放在一个合理的高度,并对优化专业教学进行实际拓展,才能将教学优化活动进行到底。当然,这需要技工院校的领导要通过有效的学习增长自身的管理知识,使其从战略高度把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优化问题。与此同时,技工院校的领导还要对当今的就业形势做以全面深入的分析,从而使学生明确专业教学优化与未来就业的内在关系。计算机优化的进程才能稳步推进,计算机专业的价值才能真正得以体现,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搭就实习机会
通过实际行动才是优化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有效渠道,实际行动不仅包含技工院校的实际教学内容,还应当包含学生的实习活动。因此,技工院校学生的实习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对学生实习问题有一个提前的把握和预测。这就要求技工院校要与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构建并巩固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实习搭建良好的平台。如此,企业才能更加透彻的了解当代学生的自身能力,体会计算机专业教学优化的优势,也让学生充分感受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各种需求。了解的越充分,合作平台则会越来越多,学生实习机会具备了充分的保障,企业选择优秀人才才可能性越来越大,最终,企业与技工院校实现了双方的互动,对彼此有一个较为到位的了解,实现技工院校与企业的双赢。
3、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确保进行优化进程
技工院校针对计算机专业教学进行优化,是促使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要求,也是实现技工自身发展教育目标的必然选择。因此,技工院校要牢固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学生入学时就及时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使职业规划在起点上占据优势,并针对外界的情况对计算机专业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使教学内容更加实用,使教学效果更加牢固,使教学目标及时实现。
三、结语
1.1没有充分利用财经类院校的优势学科
目前财经类院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上大都效仿理工类院校,普遍没有将计算机专业的工程特性与财经类院校的优势学科相结合,更没有突出财经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这使财经类院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具有竞争优势。
1.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缺乏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目前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课程结构和体系,缺乏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在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上,出于专业知识体系完整性的考虑[4],一些难度大、应用面小的理论课程都纳入课程体系中,如离散数学、编译原理和汇编语言等,课程体系“大而全”,学生学的“杂而不精”,课程的设置仍存在“偏重理论知识而实践训练不足,偏重学科建设而应用技能不足”的现象,使学生毕业后感到没有学到什么真东西,其知识泛而不专,无法学以致用,没有形成使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的课程体系。
1.3师资队伍缺少工程能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差
目前,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缺乏职业实践经验,技术更新滞后,而计算机专业是个实践性非常强、技术更新较快的专业,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缺少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致使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差。
2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在财经管理类课程与计算机专业课程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中,应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创新创业实践,从知识体系更新、增强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几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1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以实际技能的应用为核心,选择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实用技术,引导学生在特定的专业方向深入学习。学校充分利用财经类优势学科,突出交叉学科特色,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懂得企业经济管理的情况下,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让学生在更好地理解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前提下,实现工程项目的开发和管理,成为企业和社会所需的人才。
2.2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应充分利用财经类优势学科,让学生在主修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辅修财经管理类的主干课程,建立一种以工程项目设计为导向、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以项目设计的进程为主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由专业技术核心课程、财经管理类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三大部分组成。课程体系既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专业技术基础,又重视培养学生在职场上所需的技能应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经历项目构思与设计的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在特定的专业方向深入学习,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达到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2.3教学模式
2.3.1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以“项目驱动”为主,以具体的实践项目贯穿教学,坚持“基于项目的课堂教学”原则,讲解课程中的各知识点在项目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3.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突出课内、课外实践并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进行综合的创新创业指导,构建“课内实践+课外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课内实践以单元实验为基础,使学生巩固每个知识点。课外实践以课程设计为目标,在开课初期就把课程设计的综合项目布置给学生,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分阶段完成综合项目。以Java程序设计为例,我们在课程教学初期(基础知识理论授课完成后),从企业引入资深专家给学生讲解目前Java语言的应用现状、应用前景及Java编程思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给学生布置实践项目(课外完成),对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完成项目。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学习,既培养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系统分析能力。另外,我们还通过组织校内的技能大赛、大学生全国程序设计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知识积累、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2.4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就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工程能力,强化专业教师的工程背景。一方面,可以建立校企深度协作关系,每年选派骨干教师,以技术员身份去企业参加项目研发,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提升教师的项目开发经验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从企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由兼职教师完成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及创新创业实践过程的指导,本校专职教师负责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课外辅导。
2.5学生学业评价
研究制定一个课内教学与课外创新创业成果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标准。学生学业成绩的构成要实行多元化,增加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通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既知晓在知识体系中取得的进展和成功,又能清楚不足,找到进一步学习的方向,使考核评价成为一个继续学习的明灯。
3结语
1.学生分组
由于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存在差异,中职生的基础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按照新课标改革的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全面发展,所以就要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实施分层教学。学校要对每个同学的文化基础、接受能力进行深入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分的组数不能太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分的组数太多不利于老师的教学。一般来讲,会将学生简单地分为三组,将计算机基础好的,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分为一组;将学习天赋一般的学生分为一组;将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分为一组。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有利于老师的发挥,不必担心学习较差的学生听不懂,也不用担心学习好的学生无聊。
2.目标分组
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好也有差这就要求老师要给学生设计目标,明确学生的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为每个学生树立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在每一节课上都将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分层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好的学生也要帮助学习差的学生,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3.授课分层
由于不同学生的发展情况不同,在智力和接受能力都不相同的情况下,对学生讲授的知识难度也要分成难、中、易等不同的层次。所以,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讲课内容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学习好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要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学习情况中等的同学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其技能的训练。对于较差的学生,要降低内容的难度,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使其能够理解计算机的主要概念,掌握常用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
4.训练分层
计算机专业教学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实际操作的能力。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学生设置不同的培训计划。课堂训练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工具。老师要掌握师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讲解。因此,老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分层训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每个层次的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训练,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
5.评价分组
考核评价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他决定了学生能否顺利地完成学业。通过鉴定,了解一段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评价可以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每个同学由于能力的不同,所以,成绩也存在差异,但是,我们不能说他们没有努力学习。所以,我们不能用单一的评价标准去要求所有人,这样会打击想要学习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分组与评价,教师是学生的评价者,首先要让学生对自己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老师通过了解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实际操作能力等,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每当有一点进步就要鼓励学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提高。教师在分层评价时要采取不同的评分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分层教学只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在实施一系列的分层方法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成绩、能力等综合素质一定会产生变化。这时,并不是教师摘取胜利果实的时候,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了解学生的文化程度,不断对分层情况进行调整,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二、结语
计算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方法仍然应该以高校为主体,建立软件、硬件及仿真实验室或实习工厂。对于软件开发方向的卓越人才培养,要以项目、任务驱动的模式在具备实战经验的老师带领下训练团队协作精神、敬业精神、软件开发规范、技术开发能力等。高校建立专门的开发环境,包括网络平台、应用服务器、开发工具如UML、数据库系统,以及开发用计算机等;对于硬件方向的卓越人才培养,主要是硬件应用开发、工业控制技术等能力的培养,以仿真实验或实习工厂为实训方法,尽量地联合国内外著名的企业如霍尼韦尔、横河等公司建立过程控制仿真实验室。建设软件、硬件环境可以长期地为历届学生服务,也方便学校对实训学生的指导、管理和考核。
2卓越人才培养关键在于实训教师
在专业实训教学活动中,实训老师起到关键作用。实训老师要具备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新的兴趣。实训老师要了解本专业最前沿的发展成果,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的兴趣广泛一些,眼界更高一些,视野更广阔一些,学生即使以后转行从事其它工作也会有好处。实训教师的来源可以是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而更好的是学校自己的老师。企业的宗旨是生产产品盈利,企业的技术人员要服务于生产的需要而很难有时间到高校承担一段时间的教学任务,企业技术人员只能不定期地到学校指导学生或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培养效果的考核等。软件开发可以在学校实验室训练完成,因此重要的是要培训出高水平的动手能力强的专业实训教师。实训教师可以到企业顶岗工作,编写实训教材、带领工作团队。高校每期选派2、3名教师轮流到企业实际工作几年,在企业的主要流程和重点岗位上工作一年半载,回到课堂讲授理论课也会言之有物,指导学生专业训练也能够率先示范。高校选派教师到企业实战训练的做法集成了教师资源。如果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训,学生学习结束后毕业离校了,他们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等很难作为学校的教学成果延续下来,而老师到多个企业或不同类型的企业经过实践培训,实质上是为学校积累了教学资源,可以持续地为以后的学生服务,能够为老师的能力提高提供持续的支持。如果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训的话,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一般只能安排学生到一个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训;如果安排老师到企业实训的话,人数只是几个人,费用不是问题,时间除了安排在教学期间外还可以安排在假期,具有很好的灵活性。高校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训是一种符合国情的也符合计算机专业特点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训也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一项创新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要提高认识。当今科技发展迅猛,企业的需求才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高校和教师只有在与企业实际接触中才能深刻理解企业和国家对应用型、创新性工程人才的需求;在工作的摸索阶段,高等学校要以自己的优势专业、特色专业为依托,坚持"服务企业、规范严谨、联系实际、循序推进"的原则,加强与企业的专业沟通与合作,选派理论功底深厚、学习能力强、富有进取精神的老师到企业去实训。同时学校和老师要树立宣传推广意识,老师到企业去,代表的是学校形象,企业通过老师还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可以了解到学校的教学质量。所以通过选派老师到企业实训,也是架起高校与企业的桥梁。
3创新实训教学形式
实训老师要结合企业实际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创新教学形式。实训老师要根据企业实际设置计算机软件开发项目、计算机生产管理与控制等项目,这些项目覆盖到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如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与测试维护,其运算的精度、速度等要满足实际生产需要。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参考CDIO的模式分四步走:
(1)实训老师要帮助学生"构思",事先想一想,这个计算机项目需要用到哪些知识、哪些技术及工具,需要多少人参加而每个人如何分工协作等等要想清楚;
(2)实训老师参与学生一起"项目开发",确定工作目标、完成工作的时间节点、工作中解决问题的预案,明确小组人员的责职;
(3)放手让学生"完成设计工作",从头开始全过程地做每一项工作,包括每一个程序模块、每一个接口程序,或每一台机器设备的操作和监控的质量检验;
1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获取新方法,开辟新途径。同时,也要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帮助学生培养创造力。比如,在进行CDR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的选择一些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所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更多的抓住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图像、设置不同的场景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样能够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
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要尽快在中职院校实行起来,才能切实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让中职毕业生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为了能让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更好的实行,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更加生动的教学方式,在传授晦涩难懂的知识时,尽量把知识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有兴趣去探究所学的知识,给学生主动去探索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问题可以鼓励学生亲自去解决,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强调创新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主动、有意识的去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
3增设校外实训内容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努力让课堂氛围活泼宽松,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接受新知识。教师在课外还要多多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在进步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一般来说,中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实训基地,学校要有计划地把学生送到实训基地进行校外实训。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实现,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学生在实训中不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创造力也得以发挥。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