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会计监管论文

会计监管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04 00:18:4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会计监管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会计监管论文

篇(1)

由于利益的驱使、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有关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低下以及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不合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造成了会计信息监管上的种种困难。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强法制建设及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等方式解决解决(吴联生,2003),但是却不能解决会计信息来源和使用的社会性与会计信息生产的个体性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说,就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会计信息失真。这也就是会计信息监管难度很大的根本原因所在。会计信息从企业经济业务发生至最终提供给信息使用者,要经过两个环节:一是企业本身;二是企业外部监督部门。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人,它所要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在关于它是否做假账这个问题上是不存在道德的约束的,关键看做假账还是做真账对企业有利。会计信息监督部门、投资者更是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会计主体占有信息的优势,所以就又可能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诸多学者只是在这一前提下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并没有考虑到这一前提是否存在问题,是否需要改变。事实上,产生信息不对称的根本原因就是会计信息的个体生产。经济业务不但是经营者个体的行为,更存在于相关经营者之间的交易所产生的经济协议中。这些经济协议构成了交易联系,连接各个经营组织无数的交易联系,将社会经济活动构成了经济活动的链和网。但传统会计把反映社会经济活动局限于个别“会计主体”的内部,不能充分地提供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会计界普遍认为,“企业的会计核算只能以企业自身的角度,来反映核算经济活动”。如此的会计信息的生产显然是个体性的。会计信息的个体性还反映在其所包含的内容上。起源于经营者的个体需求,以“会计主体”假设为基础的会计活动记录与反映的是“会计主体”的内部信息,而人为割断了各个经济实体之间的联系,所以难以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面情况。同时,建立在以“会计主体”为基础上的传统会计,在主观和理论上也不可能提出反映各个“会计主体”之间的联系的要求。虽然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提供会计信息是“会计主体”的责任与义务,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计信息的提供,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仅仅是权利或法律“迫使”的结果,并非出于自愿。在利益的驱使下,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难免有修饰与失真的可能。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传统会计建立一系列社会公认的会计准则,对会计行为进行约束。事实证明,这种“迫使”的约束不可能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而经济活动的互为前提和互为条件,是对信息的真实性比较和验证的条件,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与可靠的惟一条件。依靠“会计主体”的自我监督去达到社会监督的目标,不仅是难以实现的,也是不科学的,在逻辑上更是矛盾的。经过上面的分析不难得出,会计信息的个体生产与社会需要的矛盾是产生会计信息不对称的根本原因,也是使会计信息监管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

二、我国现行的会计信息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问责形式单一,缺乏惩戒力度

目前,我国会计法规体系虽然已成系统,但是仍然存在着缺陷。首先,包括《会计法》在内的各种法律法规对于会计违规行为的追究一律采用行政责任,只有较严重者方追究刑事责任,涉及到民事责任的规定则更少。由于严重依赖行政问责,忽视法律手段的运用,影响到会计法律法规的威严性,使其执行与落实的效果受到影响。时有会计违规行为因无法可依得不到应有的制裁,使会计法规与实际工作出现严重的脱节。其次,我国会计法律法规关于行政责任的规定又过于原则和抽象,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性,许多处罚规定同时又具有较大的弹性,执行起来不但标准不好掌控,同时也影响了法律法规的威严与公正性。

(二)监管部门过多未形成合力

目前,我国对会计信息采用的是分业监管的方式,虽然会计信息监管职能主要集中在财政部门,但是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部门各自对自己管理范围内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督与控制。按理说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监管针对性强,应有利于监管成效的取得。但是事实的情况却截然相反,由于没有统一的监管规定,缺乏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各个行业和单位之间监管标准不一、监管功能交叉、各自为政,出现功能重叠的现象。由于监管分工不明对同一信息很容易出现重复监管及缺位监管的现象,随之相伴的必然是出现职责不清以及出现监管问题后互相推诿的现象,从而降低了监管的效率与形象。同时由于监管政出多门,必然导致监管成本的加大,造成监管部门及被监管部门人才物力不必要的消耗与浪费。

(三)内部会计信息监管效率低

内部会计信息监管实质是一种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会计法》明文规定的。内部会计信息监管做得好,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国内部会计信息监管作用发挥的并不好,其效率是低下的。引起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不少单位对内部会计信息监管不重视,甚至认为内部会计信息监管是替他人做事,不应属于自己份内的工作,从事这一工作只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基于这种思想不少单位对内部会计信息监管不重视,甚至在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上都得不到保证,使得监事会、内部审计部门等机构形同虚设,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此外,引起内部会计信息监管效率低下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内部会计监管独立性差,一些单位将内部会计监管部门与会计部门归属于同一机构或同一领导管理,更有甚者在机构设置上甚至将内部会计监管机构归于财务部门领导。

(四)间接监管效用不高

会计师事务所自成立以来,为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目前上市公司虚假信息仍不时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运行。从近些年出现的系列会计造假事件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监管效用并不高。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本身是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存在成本与收入的比较,当面临竞争的市场环境时,为了争取到业务势必在价格方面做文章,如果所接受的业务价格低,必然会减少必要的审计程序、缩小审计范围,无法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形成审计失败。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迅速,使得政府及协会只能依靠轮换抽查的方式,对其审计业务质量进行检查。业务监管力度薄弱,加之目前惩戒措施不配套,使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降低了风险意识,甚至违规执业,没有起到其应尽的社会监督作用和责任。

(五)直接监管弱化

我国直接监管部门涉及到财政、审计、证券监管、税务等。近些年不断增多的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使这些部门审计资源出现紧张的局面,造成只能采取抽查等方式进行直接审计,无形中减少了造假被查处的机率,加上目前对违规行为处罚措施有限,使直接会计监管作用弱化。

三、会计信息监管的对策

(一)完善法规体系中的配套惩戒措施

法律的威严性体现在法规体系中配套惩戒措施的形式与力度。当前应当积极推动《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修订工作。细化这些法规中配套的惩戒措施,减少其弹性。改变过去只注重行政处罚的作法,强化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认定,重视建立健全民事赔偿责任的追究机制。加大对虚假会计信息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强调对涉案单位的管理人员、会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认定,增加单位和个人的违规成本和违规风险,以使法律法规更具有针对性和威慑力。

(二)加大政府监管

要提高监管效率就应尽快消除多头监管的局面,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大政府监管力度,重点对国民经济生活中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加以监督。同时突出财政部门在监管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呼吁尽快建立起统一的监管系统平台,以财政部门为代表,做好政府与各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同时借助这种方式加强其与审计、税务、证券监管、民间审计等部门的沟通与配合,以此逐步形成各负其责、层次分明、综合治理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利于政府会计信息监管的实施,鉴于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的现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做好企业内部控制的指导监督工作,目前将监督的重点放在加强内部控制运行机制的检查上,同时充分发挥民间审计力量,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落实。

(四)加强对民间审计的监管

篇(2)

【论文摘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确保企业改革和国民经济稳健推进的重要条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客观上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家以财政部的名义向社会公布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结果,曝光了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的问题甚至很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宏观调控质量和市场经济秩序。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要求,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程度。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及原因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形式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集中表现,其具体形式五花八门、错综复杂,主要可以归纳为:

1.资产不实。主要有人为随意虚增资产;资产损失未进行及时处理,如期末不进行盘点,该处理的存货损失不处理,虚增资产;资产应摊未摊,如待摊费用、低值易耗品等不摊销或少摊销,虚增资产;少提折旧以虚增(减)资产。

2.所有者权益不实。一些企业为了扩大影响和提高企业信誉,注册资金很大,而实收资本长期不到位,甚至有的企业随意抽逃资金,形成资本空壳;有的任意高估无形资产价值,虚增资本公积。

3.利润不实,主要有多计收入。一些企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追求政绩,采取多结转收入的办法;另一些企业领导为了逃税,采取隐瞒转移收入、多列支费用、多转成本,企业为了达到少缴所得税等各项税金的目的,挤占虚列成本费用。

4.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一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也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不够,《会计法》贯彻落实得不到位。虽然新《会计法》颁布以后,普遍对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进行了《会计法》的培训,但应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人学习不认真。同时,《会计法》的贯彻落实是一个过程,致使企业没有真正按照《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会计工作。

2."委托-"制的固有缺陷。企业所有者将经营管理企业的权利委托给经营者,是一种典型的"委托-"制。由于委托人和人之间存在效用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等特性,从而形成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原因。

3.财务人员素质偏低。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主体行为日益多样化,会计程序和技术方法不断科学化,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多数对会计理论缺乏系统地学习,对会计的核算原则、方法认识不全,理解不透,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对加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的建议

针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问题,作者建议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其目的是通过惩治违纪、纠正失误、治理失真、严肃法纪来促进企业强化财务核算,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一)加大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政府监管力度

在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占有主导地位,即使是在实现公司制改造的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中,国家控股企业也占多数。在国有控股企业中,国有股的比例一般都在70%以上。因此,政府作为投资者和所有者,理所当然地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政府一方面出于研究制定和调整完善政策的需要,要获取充分依据;另一方面,要了解和监控企业执行财会、财政、税收政策情况,以维护所有者合法权益,使国有资产良性运行,发挥最佳经济效益。另外,我国证券市场虽然已经发展多年,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机构投资者相对较少。上市公司中,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分散的投资者力量不突出,他们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影响和牵制力不是很大。因此,作为政府部门的证券管理机构,在证券市场既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也是对会计信息进行规范、监管的职能机构。

因此,最关心企业会计信息的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他们最能对企业会计信息施加影响,同时也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的主体。财政部门是政府的经济综合职能部门,是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也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者,这在新《会计法》及有关规章制度中已有明确规定。因此,对企业会计信息及其质量的规范、监督和管理,是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各级政府要建立监督检查制度,财政等会计监管部门要定期对企业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其他财务专项检查,实现会计检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二)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和执业监管

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是注册会计师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近年来,国内外一批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由兴到衰、直至消亡的例证,往往是毁于注册会计师失信问题,这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诚信体系建设,提高其执业水准,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1.逐步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体系。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入手,着力解决好注册会计师行业抓业务和抓职业道德"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业务培训,使广大从业人员增强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自律意识,使之能规范执业,正确披露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好地行使社会监督职责。

2.加强行业监管体系建设。会计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要按照分工,认真履行职责。会计行政管理部门侧重严把审批会计师事务所入门关口,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行业协会侧重严把注册会计师入门关口,严肃考试制度,严肃查处弄虚作假骗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行为,对年检不合格的执业注册会计师,要撤销注册。

3.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体系。制定会计师事务所考核评价指标,并据此定期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为政府部门、企业选用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信息平台,促进会计师事务所依法经营,诚信执业,使当前存在的出具虚假审计验资报告、卖牌子卖章子卖签字、滥设分支机构、挂名兼职、跨所执业、抵毁同行、以个人名义挂牌为他人举办会计师事务所等有损行业形象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三)多措并举,完善企业会计监督管理机制

1.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和会计委派制。对国有企业采取财务总监委派制和会计委派制的办法以控制企业内部人造假等行为,是克服"委托-"制缺陷的有效措施。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和会计委派制,能有效地降低监督成本,避免经营失败的突发风险。同时,还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在产权明晰基础上的三权分立、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

篇(3)

1.1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

第一,对于会计信息的供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提供会计信息的形式,会计信息的提供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表内,一种是表外,因为财务报表的格式是基本固定的,所以用数字来反映特点,就决定了信息的局限性。二是提供会计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分为自愿形式和强制形式,自愿提供的会计信息一般都是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但是强制性提供是指政府企业必须要提供的信息。三是提供会计信息的时间。因为我国的会计期末同年度报告公布的时间间隔较长,这种情况是不符合会计处理的及时性原则的。第二,会计信息的需求。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投资者。二是债权人。债权人是最关心企业偿债能力的。三是政府部门。因为它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四是企业的管理部门。五是金融机构。金融机构需要及时获取会计信息,从而分析贷款本息回收风险。六是其他相关的信息需求者。这类需求者包括与之相关的企业、顾客、社会中介以及社会公众等。

1.2影响注册会计师供求的因素

第一,影响需求的因素。一是企业自身的管理结构,如果企业处于完善的企业管理结构下,股东是有着很大的权利去选择注册会计师的。但是如果企业管理结构不完善时,这时管理者就有可能会操控对注册会计师的远择权,因此有很多时候出具的审计报告都满足不了股东的需求,这些审计报告都是符合管理者需求的。二是事务所执业质量与信誉问题。三是审计的费用。第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一是事务所的成本费用。二是事务所的生产投入。因为注册会计师属于劳动智力密集型的行业,如果投入的劳动和智力变多的话,那么所承揽的业务也就会非常多,从而获取巨大的收益,反之则减少。三是事务所的行业风险,审计职业的一个天然属性就是行业风险,而事务所的执业行为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报酬和风险的组合形式。也就是说在保持审计质量和检查力度相同的情况下,事务所可以提供改变对审计风险的态度来改变收益的水平。

2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的问题

2.1独立审计制度的局限性

独立审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性职业,它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实行优胜劣汰。企业的所有者聘请注册会计师对经营者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相应的审计,其实这是新建立的一种委托的关系。这种关系中的三方分别是所有者、经营者和注册会计师,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受所有者委托来审计企业经营管理层的业绩。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是提供给股东的,但是付费的却不是股东。审计报告也提供给企业的经营者,所以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出钱的与消费的不是一体的,虽然是这样,但是这两个主体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利益冲突。

2.2注册会计师执业问题

第一,执业的质量较低。目前我国有很多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他们的综合素质都比较低,经常会出现一些恶性的竞争事件,甚至有些会计师事务所,你只要给我钱,我这边什么样的报告都能够出现,如此循环导致行业执业的质量大打折扣。第二,社会公信力降低。现阶段我国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理也只是停留在经济处罚方面。对其监督也很弱,根本就起不到震慑作用,从而导致大量的事务所在经济利益面前选择了违法操作,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逐渐面临着信任方面的的危机。第三,人才缺乏。这里所说的人才指的是复合型的人才。现阶段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不到总数的30%,而且还有大批的注册会计师是靠关系等手段才进入到注册会计师这一行业当中的。从目前的注册会计师来看,年龄、知识结构相对比较老化。而且观念转变的速度也非常慢,许多注册会计师知识结构老旧。目前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跟上时展步伐的、可以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科学设备的、熟悉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国际惯例的、能为顾客提供不同种类惯例咨询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第四,事务所的整体规模较小。目前我国事务所数量是比较多的,但是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大多数的事务所规模都非常小,因为我国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没有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只要你符合公司法和注册会计师法的相关规定,你就可以开创事务所,这也是我国事务所如此众多的原因之一。

3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现状

3.1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内容

第一,对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管理。这一管理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设立,对注册会计师协会日常自律的管理以及对注册会计师协会相关业务的指导管理等。第二,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这一管理主要包括事务所的设立审批,对事务所执业质量的检查以及对违法的事务所进行相关处罚等。第三,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这一管理主要包括对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和注册,加入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以及管理等。

3.2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权的分配

第一,注册会计师协会。它主要的作用是服务、监督、管理。审批、管理和服务、组织考试资格认证、监督注册会计师会员的执业质量、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维护社会的公众利益和注册会计师会员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行业的发展。第二,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是依法对社会审计行业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的部门。其主要的职责是认定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资格,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处罚违规的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第三,审计部门。它是依法对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进行管理和监督。第四,证监会。它主要是针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执行的证券、期货等相关业务实行许可证的管理。

4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

篇(4)

重数据备份管理,轻系统软、硬件管理

根据会计电算化相关管理规定,系统操作员均会按日、月、年进行数据备份。金融机构为确保电算化系统运行安全,甚至还构建了以省或行政区划为管理单位的异地数据备份,历史和当前数据备份均得到应有重视。但不同版本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电算化系统应用软件及其升级补丁往往因缺乏有效管理而散落于各单位负责具体工作的软件工程师手中,很少按规定要求归档保存。而对计算机等实物档案更是缺乏档案管理意识,不同时期的计算机、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如可以运行DOS、WINDOWS95、WINDOWS98等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一旦完成升级换代,大都作报废处理。对数码电子文件而言,失去了运行环境,读取就存在一定困难,更难以作为证据加以有效利用了。

重电子文件归档形式,轻归档电子文件鉴定确认

当前,对会计数码电子文件的归档通常是由产生数码电子文件的部门向档案保管部门提供会计核算系统年终数据库数据备份光盘,或是将计算机(服务器)上所有涉及核算系统的文件刻录到光盘上,双方签字后就算完成归档。只重归档的形式,而轻视归档电子文件的鉴定、收集、筛选、分类和确认,同时因各种会计电算化业务系统自动生成备份文件名,以满足数据恢复的需要,因此,电子文件归档也无法按《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归档时所要求的标准规范代码进行标识和登记,所有这些,均可导致对一些毫无利用价值的数码电子文件进行归档保存,形成资源浪费。

重电子档案表面管理,轻电子档案综合利用

当前,会计数码电子档案普遍缺乏有效管理,或是管理水平低下,把诸如简单编制一些电子文件目录等工作称之为电子档案管理,加之电子档案管理规定本身缺乏相关实施细则,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要求电子文件归档一式3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一套异地保存,但对这些电子档案如何封存管理、如何查阅使用、怎样异地管理等并无配套管理办法。由于缺乏符合要求的保管设施,存有数码电子文件的光盘等存储介质随意存放,致使一些存储介质受损而无法利用。此外,因数码电子档案的综合利用具有很强的系统依赖性,通常只能通过联机方式检索、查询和利用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同一版本的电子档案,而对系统升级前的历史数码电子档案,即使是按要求归档,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运行环境而无法读取,造成归档保存的数码电子档案形同虚设,无法利用,从而失去保存这些数码电子档案的价值和意义。由于历史电子档案在利用上的种种不便,实践中很少被利用。

重行政公文电子档案管理建设,轻业务系统电子档案管理建设

政府部门、行政机关及大型企业集团因履职和保密需要,行政公文文书管理基本上已实现电子化和无纸化,行政公文文书电子档案管理不仅继承纸质档案管理好的做法,而且通过开发和推广应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使电子文件在归档、存储和档案检索利用等方面更加显示出纸质档案管理无法比拟的优势,得到良性发展。相反,会计核算等业务系统电子档案管理因受系统复杂性、各系统间电子文件兼容性、系统依赖性等因素的制约,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在电子档案管理方面却未有明显起色。以人民银行系统为例,其主要业务系统有会计、支付清算、征信、反洗钱、国库、货币金银、调查统计、账户管理、贷款卡、外汇、同城票据交换等,而这些系统因服务对象不同、处理信息内容不同,大都自成体系,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运行环境也大相径庭,加之受软硬件系统更新换代、应用软件升级等影响,客观上造成各业务系统电子档案在利用上的种种不便。但如从深层次和根源上找原因的话,归结于一点,就是轻业务系统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因缺乏有效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支撑,大量历史形成的数码电子文件已经成为一种摆设,造成严重浪费。

会计数码电子档案综合管理利用的基本思路

档案之所以具有保存意义,正是因其具有非常重要的利用价值,抓好会计数码电子档案的综合利用,就抓住了数码电子档案管理之实。因此,应加强会计电算化实物档案管理,电算化系统升级后,计算机、服务器和数据库等软硬件实物均应与相应的数据备份一同归档,操作员代码和操作口令等一律明码刻写光盘并打印纸质文件一同保管,增加系统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与此同时,那些过了时效的电子档案,也应当妥善存档,使其发挥应有作用,避免新产生的电子档案重蹈覆辙,乃是当前会计数码电子档案管理的当务之急。

(一)构建具有非系统依赖的数码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要从根本上解决好电子档案的利用问题,使其真正发挥备以查考、作为证据或依据的作用,实现其应有价值,必须构建具有非系统依赖的、具有较强通用性的数码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可自成体系,也可在当前电算化系统中增加电子档案管理模块,以彻底摆脱电子档案对特定系统的依赖。其基本思路是:不论电算化系统使用何种数据库,在输出电子文件时均应将其转换为标准数据格式或通用数据格式的电子文件,以供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调用。以会计核算系统为例,因电子文件内容是数字、字母和汉字集合的数码文件,归档时即可选用通用性较强的TXT文本文件。其他数据类型电子文件归档时亦应尽可能使用《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所要求的通用数据格式,以及符合国际开放标准的其他数据格式,如PDF(ISO32000国际标准)等。当需要查询利用历史电子档案时,即可读取标准数据格式电子文件,解决电子档案对特定系统的依赖问题。

(二)尽快研究建设非公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规划

针对目前公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应用水平高、非公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严重缺位的现象,行业主管部门应重视非公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研究建设,组织通用非公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该系统应充分考虑电子文件的系统环境依赖性,研究并选择通用性强、符合国际开放标准的数据格式作为存储标准,由国家档案主管部门或各行业主管部门以适当形式予以,以此统一电子档案管理数据格式和应用平台,推进通用非公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该系统应具有一定通用性,不得进行有改变和影响原电子文件的信息加工,并可输出与纸质档案内容相同的加密电子文件和纸质拷贝件,以便使用者作为电子档案利用的依据。

(三)循序渐进稳步推进非系统依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数码电子档案利用的系统依赖性决定了非系统依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不可一撮而就。首先,各行业主管部门应将该系统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来统筹规划,加强基础研究,设定时间表,稳步推进。业务主管部门在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及新系统研发设计时,均应把电子文件归档、利用作为基本业务需求正式提出,以便在应用软件设计、开发时通盘考虑。对现行业务系统已具备输出标准数据格式功能的,如可输出TXT文本等标准数据格式的,还应采取加密措施,通过制度加以规范。即在完成系统默认数据备份后,再按通用数据格式增加备份,收集资料,以便将来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利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还可通过定期读入归档电子文件的办法,逐步实现电子档案系统与在线应用系统的模拟镜像,其区别在于,只查询而不进行计算、统计等数据加工处理。通过移植历史数据信息,最终实现电子档案的实时查询和有效利用,充分体现电子档案的保存价值。

(四)重视信息安全管理,采用通用国际标准的加密方法

非系统依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采用通用和符合国际开放标准数据格式,在方便数据读取利用的同时,也为篡改数据信息留下方便之门。因此,必须强化数据信息安全管理,以防电子文件在传输、复制、归档和利用等环节被篡改。以输出TXT文本文件为例,可选用国际通用的MD5(信息摘要算法)加密,该算法可对一段信息(如TXT文件内容)加密,产生一个32位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信息摘要作为验证码,写在TXT文本的末尾,如文件内容被篡改,系统验证时就会产生与之不同的验证码,由此进行识别。而加密后的TXT文件仍然像加密前一样,可读、可显示,有效防范文件被篡改,确保电子档案安全利用。

(五)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管理优势,实现电子档案利用便捷化

电子档案管理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在信息管理方面的优势,改变纸质档案的人工查阅模式,实现电子档案的联机实时查询和综合利用,提升查询效率。通过构建非系统依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做好数据移植等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电子档案信息的在线实时查询,实现电子档案查询、利用的便捷化。只有电子档案查询效率高了,利用更加便捷了,才能彻底动摇电算化条件下纸质会计档案仍占主导地位的尴尬局面,充分体现电子档案的保存意义和保存价值。

以无纸化和数据集中为契机,提高会计数码电子档案管理水平

篇(5)

论文名称:浅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学院:会计学院

专业:会计学(国际会计方向)

学生姓名:yjbys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集团作为若干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最重要的联结纽带是资金。在企业集团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情况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具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由于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可以综合地反映在资金运动中,有效合理地组织资金活动,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组织资金供应、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金控制和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选择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问题与模式,以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论文的构思建立在现代企业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的理解基础上,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讨企业资金管理的内容和作用,指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着重分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多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并对它们的适用性和现实中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试图提出作者自己对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建议。

本论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逻辑方法,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图表分析进行了论证。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论文提纲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概述

1.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内容;

3.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目标;

4.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分析基于图表

1.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常见模式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优劣分析

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常见问题分析基于案例和数据分析

1.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2.监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3.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解决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1.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金池先进管理技术介绍

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序号论文各阶段内容时间节点

1、20xx.9.10选题

2、20xx.10.5确定论文题目

3、20xx.10.10开始写开题报告

4、20xx.11.1开始写论文初稿

5、20xx.2.28完成论文初稿

6、20xx.3.30论文定稿

7、20xx.5.15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

[2]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3]袁琳。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会计之友》,2000年第9期。

[4]马学然。树立资金管理的三个理念。[M],《经济师》,2015年第1期。

[5]赵东方。集团结算中心结算系统的构建。[J],《财会月刊》,2015年第19期。

[6]任勇。财务结算中心: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内部资金的有效方式。[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5年第13期。

[7]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J],《会计研究》,2002年第8期。

[8]张芳。论企业集团的未来财务管理模式。[J],《上海会计》,2001年第4期。

[9]陆正飞。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财会通讯》,2000年第9期。

[10]CharlesT.Horngren,GaryL.Sundem.WilliamO.Stratton.IntroductiontoManagementAccounting,PrenticeHall,12thEdition

六、指导教师意见

篇(6)

中国的“不透明指数”为87,位居35个国家之首,远远高于不透明指数最低的新加坡 (29)和美国(36)。作为会计研究者,我们还注意到:在普华永道“不透明指数”的分项调查中包括了会计准则与实务 (含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的“不透明”研究。根据该报告,中国的“会计不透明指数”为86,仅次于南非 (90),会计透明度与其他国家相比有明显的差距。本文引用该报告,并不表明作者赞同普华永道的研究结论。

该项调查至少在受访者的控制上,存在较大争议。比如,对中国的调查以普华永道的员工作为主要受访者,而其他国家的受访对象为当地人士。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认为该报告对深入研究会计透明度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分析工具。什么是会计 (信息)透明度?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如何将会计透明度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度量的评价指标?怎样解释会计透明度现象和在实践中把握其度?所有这些都是本文将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希望透过会计透明度的研究,能够对我国未来会计准则制订和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全提供有益的参考,进而增强我国的会计透明度,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会计透明度概念的提出:从相关性和可靠性到透明度会计的目的在于向企业外部主要利害关系人 (包括投资者、监管者、社会公众、雇员、主要的供应商和客户)提供对投资、信贷、监管或其他决策有用的信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会计信息有助于提高资本、资产和其他资源的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形成契约上的事后 (ex一post)解决机制。纵观会计 (信息)的研究发展,经历了20世纪70和80年代的相关性与可靠性的讨论,如年代对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普遍关注,到最近几年来的会计透明度的研究。从70年代初期开始,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性与可靠性的争论上。FASB的第二号概念结构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被认为是这一问题论争的集大成之作。该报告从财务报告的目标出发,提出了两条最基本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性 (relevance)与可靠性 (reliability)。按照FASB的定义,相关性是“导致决策差别的能力”,具体指信息的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值得使用者信赖,它又分为如实反映、可验证性和中立性。

在此之后,加拿大、澳大利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英国等也先后关注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提出了类似的观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流动的加剧,各国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及相关会计问题引起了人们更多的注意。信息披露制度成为各国证券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确保公平、公开、公正的证券市场得以建立的一个重要前提。由于各国政体、经济发展程度、相互沟通等方面的因素,目前各国对会计信息披露尚未形成一致的标准。从技术上看,信息披露的标准主要应从时间、质量和数量上去把握,这三者基本涵盖了对信息披露行为在形式、内容和范围上的要求。1996年4月1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了关于IASC“核心准则”的声明。在该声明中,SEC提出三项评价“核心准则”的要素,其中第二项是 “高质量”SEC对 “高质量”的具体解释是可比性、透明度 (transparency)和充分披露。这之后,SEC及其主席加Arthur Levitt多次公开重申高质量会计准则问题,并将透明度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加以使用。

1997年初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际性组织在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时,将东南亚国家不透明的会计信息归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联合国贸发局 (UNCTAD)的调查报告直接讨论了会计信息披露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3]。该报告认为,东南亚国家很多金融机构与公司的失败或近乎失败,其可能的原因有:高负债、私营部门对外汇日益增长的依赖、透明度和解释度的不足 (lack of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透明度和解释度不足被认为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该报告没有正面界定透明度,但对关联方借贷、外币债务、衍生工具、分部信息、或有负债、银行财务报表披露等六个问题,比较了东南亚国家会计实务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发现这些国家会计信息披露明显低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披露不足是透明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尽管如此,会计透明度究竟指的是什么,它与相关性和可靠性、信息披露概念之间有何关系仍然缺乏一个有效的界定。

二、会计透明度:涵义及概念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1998年9月的“增强银行透明度”研究报告中,将透明度定义为:公开披露可靠与及时的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准确评价一家银行的财务状况和业绩、经营活动、风险分布及风险管理实务。该报告进一步讨论认为,披露本身不必然导致透明;为实现透明,必须提供及时、准确、相关和充分的定性与定量信息披露,且这些披露必须建立在完善的计量原则之上。透明信息的质量特征包括:全面 (comprehensiveness)、相关和及时 (relevant and timeliness)、可靠 (reliability)、可比(comparability)、重大 (materiality)。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定义,高透明度意味着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即企业所提供的信息,使用者能据以准确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风险程度等。换言之,在现有的确认与计量的框架下,通过有效的披露来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应当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从目前的各种论述及现有会计准则的要求看,有效的披露应当包括披露更多的信息 (即“充分披露”),还包括以恰当的方式披露恰当的信息 (即“相关性”和“重要性”)。当然,上述要求还必须建立在所披露的信息相对可靠的基础之上。普华永道在“不透明指数”报告中,将 “不透明 (opacity)”概念定义为:在商业经济、财政金融、政府监管等领域缺乏清晰 (clear)、准确 (accurate)、正式 (formal)、易理解 (easily discernible)、普遍认可(widely accepted)的惯例。普华永道在测定会计不透明指数时总共调查了12个问题,它们分别是:山会计准则的一致性 (程度);闭典型的投资者获取私营部门信息的难易程度;

(3)与会计准则有关的不确定性程度;

(4)私营部门对会计准则的遵循情况;

(5)政府对会计准则的遵循情况;(6)国有企业对会计准则的遵循情况;

(7)中央银行对会计准则的遵循情况;(8)商业银行对会计准则的遵循情况;

篇(7)

近几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会计工作人员针对目前的经济形势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以及对策,并且充分结合相关的会计方法,以便于形成具有不同的会计方法。面对不同的会计方法,企业要科学、合理地选用,从而充分确保会计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公路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2.1 比较落后的会计实务

自从进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不断引进西方先进的会计理论以及会计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成立了会计学术参考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学,并且在我国的会计工作计划中引入国外的会计理论以及会计方法。在1992年,我国将中外会计进行比较,并且比较中国与国际的会计准则,促使我国会计实务的顺利发展。在一些高等院校中开始开设会计专业相关的课程,并且也翻译了国外的与会计相关的著作。在1993年,我国建立起会计平衡公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确立起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为根本的会计报告体系。在我国会计核算方法中,要引入国外先进的财务管理的定量分析方法,并且充分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确保财务管理向着科学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这便使得我国的审计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大大加快了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

虽然我国的会计理论比较超前,但是我国的会计实务是比较落后的。由于我国会计理论比较注重研究会计实务,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比如:近几年来,我国企业改制以及重组的相关情况、兼并、破产等情况。由于在研究会计理论对一些特点问题比较重视,并且对会计实务操作的问题不够重视,例如:会计工作不够规范、监督力度比较小以及会计信息失真等情况。

2.2 有学术参考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关会计实务法规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已经了30多项会计法规制度,并且这些法规制度不仅能够监管科学管理会计资料,而且能够使得会计工作人员的利益得到保护以及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从而使得我国会计工作与国际接轨得以实现,以便我国的会计工作能够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在会计工作中,要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大大推动我国经济体系的改革,促使我国的财务管理工作取得较快的发展。

现阶段,会计实务的法规比较落后,虽然一些纲领性的法规已经出台,但是一些配套的法规不能紧跟上法规的步伐,这就要加大会计具体操作的困难。从理论上来讲,会计法规应该与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等方面要统一起来,但是目前我国的会计法律却不是这样的,在《会计法》中对会计法规的发展不够重视。由于我国的财务会计与所得税法存在不一致性,并且在会计法与审计法之间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致使会计实务工作无法得以顺利开展。

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中,选择会计政策的备选方案的机会相对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会计实务工作的随意性。根据新的财务会计制度相关规定,并且在一致性原则的基础下,要选择一种科学的、合理的方案。比如:在进行存货计价工作的时候,要从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以及月末移动加权平均法中选择一种计价方法;然而在提取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时候,要从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工作量法以及年数总和法中选择一种折旧方法;在选取方案的时候都没有较为严格的限制条件。在会计实务操作过程中,为了能够增加企业的利润,这就要求企业要选择合理的、科学的方案,并且在选择方案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统一性的原则。

2.3 不合理使得成本以及资本的管理

在公路整个项目中,由于涉及的资金较大,公路工程的生产周期较长,这就使得对成本和资金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财务管理中,成本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公路工程中,原材料、半成品以及存货等材学术参考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料都需要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可以抑制公路工程的成本。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原材料等,这就容易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影响成本的因素除了成本的控制,还有工程款项是否能够及时收回,在公路工程行业中出现拖欠款项会使得企业所承担的利息增加。由于在公路工程行业中资金比较分散,这就使得公路工程行业对资金的管理较为困难。除此之外,在公路工程企业中,会出现诸多无法收回的账,进而使得这些账目变成了坏账,导致公路工程行业中的资金外流。

3 解决公路施工企业会计失真问题的具体措施

3.1 做好新旧衔接,从而能够顺利实现平稳过渡

对于公路施工企业的管理层来说,要不断提高自身对新制度的认识,并且要充分发挥新制度在提高会计信息以及推动公路施工企业管理发展发面的作用。与此同时公路施工企业的管理层要制定相关的政策,从而能够使得新制度在企业的日常会计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新旧衔接的时候,①要全面清查公路施工企业的资产,并且要核算企业现有资产的原价以及其他方面;②按照新的制度建立新的账目,并且要原有账目的金额过渡到新账目中;③正确运用新会计科目,并且要按照新的会计制度来编制资产负债表,确保过渡工作的顺利完成。

3.2 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

近几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新的会计制度,并且要不断提高会计的电算化技术水平,从而能够建立起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在管理学术参考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成本的时候要建立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并且要更新管理软件,从而能够使得企业的信息得以共享。除此之外,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下,要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并且要通过信息化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从而能够使得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变得更加清楚。

3.3 不断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对预算实施全面管理

为了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完善成本核算体系,而且要不断降低由于业务活动而产生的各项费用支出。除此之外,还要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各个部门员工对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从而能够使得预算管理得以完善。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公路施工企业要不断加强会计信息的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还应当强化监督职能,以便于确保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以及可靠性。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