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学习编程计划

学习编程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28 01:34: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学习编程计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学习编程计划

篇(1)

本学期期初社团成员36人,进行了11次社团活动,使用了编程猫和慧编程平台。

活动日期

主题

内容

备注

3/10

头脑风暴

社团章程分享

确定活动内容

开课合影留念

3/17

如何创作学科融合类作品

体验学科融合作品

自主创编

计算机教室1

3/24

星球运转

编程与天文科普结合

3/31

有声单词本

编程与英语学科结合

4/7

海市蜃楼

编程与物理结合

4/14

第一个Python作品

图形化转代码

Python初体验

4/30

Python画房子

5/8

画笔海龟绘制图形

5/12

综合创作

小组合作

完成智能设计作品

三楼科技教室

5/19

智能设计1

5/26

智能设计2

由于外出学习,比原计划少了一次社团活动,学期接近尾声,小组作品汇报搁浅,有点遗憾。

课程内容自主设计上,变得困难,有时候会觉得辜负了孩子们的喜爱。

二、下期计划与期待

1. 纳新

本社团期末社团成员共34人,下学期社团成员会有变动。六年级7名成员毕业,要进行社团纳新。

2. 课程内容与形式改变

方案1:

点猫校园平台利用好,使用点猫编程平台课程,进行混合式学习。

篇(2)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数控编程 操作 课程学习

高职院校的学生兴趣比较广泛,求知欲望强,渴望通过各种途径补充知识,丰富大脑,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通过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掌握一项基本技能。但是高职学生大多基础差,在学习上,还是沿用了高中的学习方法,缺乏计划性,缺少联动性,课堂被动性比较强,不会课前预习、上课与老师互动学习、课堂提问不积极,课后更不懂怎样巩固复习。因此,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学方法很难让他们静下心,好好学习。

高职院校通过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来实现学校的专业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已经势在必行。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就是课程改革。下面我想从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探索我院的核心课程数控编程与操作的改革模式。

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培养目标是由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三大部分组成。

1.知识结构:包括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

2.能力结构:包括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方法能力是一种基本的发展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专业能力是在专业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社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以及生活所需的基本生存和发展能力。

3.素质结构:包括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思想品德素质。

二、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性质与改革思路

1.课程的性质

数控编程与操作这门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以及模具制造等机加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中等复杂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数控机床的操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各类零件的数控车削、数控铣削、加工中心等的程序编制和操作。

2.课程改革思路

(1)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从工作岗位需求、工作任务出发;强调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内容上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或者说,以经验性知识为主,以概念、论证的知识为辅的原则进行改革,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2)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咨询者,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实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指导和控制。

三、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模式

1.课程改革的内容

从生产任务、生产实际出发,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将常用的典型零件归纳为几种不同的加工类型,设定成几个学习领域,每一个学习领域中,分为几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在每一个学习任务中,渗入所用指令、代码以及操作方法等,这样学生会更有兴趣的学习,同时也会直接进入工作状态。

学习领域一:数控车床加工;

将其分为以下任务,分别讲解实施:

(1)数控车床介绍及使用方法说明;(2)外圆柱面、外圆锥面零件的编程与加工;(3)外圆弧面零件的编程与加工;(4)外沟槽轴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5)外螺纹轴的编程与加工;内轮廓轴的编程与加工;(6)内螺纹零件的编程与加工;(7)学生实际操作:(8)综合轴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学习领域二:数控铣床加工;

将其分为以下任务,分别讲解实施:

(1)数控铣床介绍及使用方法说明;(2)底座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3)凸台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4)凹槽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5)异形凸台零件的编程与加工;(6)孔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7)螺纹孔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8)学生实际操作:综合轮廓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学习领域三:数控加工中心;

将其分为以下四大任务,分别讲解实施:

(1)数控加工中心介绍(分类及换刀形式);(2)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介绍;(3)综合类零件的加工中心编程与加工;(4)学生实际操作:综合类零件的加工中心编程与加工。

学习领域四:数控线切割电火花加工;

将其分为以下四大任务,分别讲解实施:

(1)数控线切割加工介绍(分类及原理);(2)ISO格式及3B线切割编程实例;(3)数控电火花加工简介;(4)学生实际操作:典型零件的数控线切割编程与加工。

学习领域五:自动编程加工;

将其分为以下六大任务,分别讲解实施:

(1)CAXA数控车简介;(2)典型轴类零件CAXA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3)CAXA数控铣床简介;(4)典型底座类零件CAXA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5)学生实际操作:轴类零件CAXA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6)学生实际操作:底座类零件CAXA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

2.课程改革的模式

(1)教学模式设计

首先教师布置项目任务,学生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咨询、决策、计划、实施,即借助教师建设的网站,查阅学习资料获取信息,制定完成实训项目任务的计划、步骤,教师也可通过教学网站对学生决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即在学生“做”中“教”。

教师只是指导者,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创建符合工作需要的工作学习场景,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学生 “做”中“教”,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参与不仅获得知识和岗位的职业能力,而且增强了学习的能力和与人协作沟通的社会能力。

通过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①分组讨论、小组协作 将5人分为一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小组协作式学习,安排适当的课题、实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②针对每个项目的难点和重点,教师事先在项目中设置故障,让学生加深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在教学过程中,为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分段式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④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项目任务驱动、案例或演示实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思考,引出所要讲授的课题。

⑤在教学中,要广泛应用多媒体及校本教材资源辅助教学。

⑥紧密结合数控编程与操作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⑦教学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⑧将学生的素质教育、协作精神、职业道德贯穿始终。

四、数控编程与操作一节课的课程改革案例(教学流程图)

学习领域三:数控加工中心

任务1:编制图示零件的加工程序

结束语:高等职业教育是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我们的高职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逐渐走向自主的、有兴趣的学习,探索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尽快适应行业、企业需求,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主持高等学校科研课题(2012~2014年):《注塑模具的优化设计及制造规范》。项目计划编号:NJZY12298

参考文献:

[1]康俐.数控编程与操作.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9)

篇(3)

关键词:提高 数控铣 培训效果 创新尝试

一、引言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数控技术设备已成为当今机械制造业的骨干,越来越多的新建企业以及老企业设备更新换代都开始应用数控机床,数控技术为各类机械制造业带来勃勃生机,创造了巨大财富,如何适应企业发展、设备更新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断提高的新形势,尤其在我校数控机床少、学生多的情况下,尽快适应市场需求,全面提高数控铣职业技能培训效果,培养出专业技能强的高、精、尖的数控专业技术人才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二、培养学习兴趣是奠定数控铣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

现在的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主要接触的是基础理论教育,在思想上没有接受实践教学的心理准备,而且大部分学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因此应大力开展强化数控铣技能培训的宣传,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只有掌握了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才能多一些生存的本领,在今后的就业中才能多一些选择的机会,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在思想上树立起就业的危机感和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紧迫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强化数控铣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是搞好数控铣职业技能培训的前提

针对学生基础差的现实,我们在给学生讲授知识的时候应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制定教学计划,应遵循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的原则;在教学手段上,要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如幻灯片、多媒体、电视录像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针对数控铣职业技能培训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1、基础课要先行

数控技术的应用将传统的机械制造与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现代控制理论等多种学科技术融为一体,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一门学科,是机与电相结合的产物。只有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为实践操作提供安全保障。

2、基本操作不可忽略

数控机床相对于普通机床虽然有一定的先进性,但又有许多与普通机床相似之处。

例如切削用量的选择、工件装夹方式、刀具角度、加工工艺、夹具设计等。如果学生没有普通机床的加工基础,直接使用数控机床,很容易出现因操作失误而损坏数控机床的可能,而数控机床的维修成本要比普通机床高得多。

3、培训内容要循序渐进

数控培训与其它教学内容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数控铣职业技能培训可以从平面铣过渡到三维曲面加工、四轴联动、五轴联动加工。从机床安全的角度考虑,给学生训练的教材可以从软到硬,基本可按腊铝件钢件。

4、手工编程为主,自动编程为辅

数控编程分为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对于简单图形的轮廓加工建议用手工编程,它可提高加工的效率,对于用手工编程无法完成的复杂图形的轮廓加工要用自动编程,自动编程是指通过CAD/CAM处理后自动生成NC程序的编程方法。手工编程是数控编程学习的基础,课堂上加强学生手工编程的学习和练习,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学生在实际操作机床时错误操作几率。对于自动编程,我们使用的是 Cimatron E 8.5,对于该软件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简单实体设计,通过该实体又如何生成NC程序,重点让学生知道NC程序的生成过程,会简单制图即可。对于该软件不占用过多的时间学习,防止出现培训教学变成单纯软件练习的现象,在不抛弃软件教学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安排软件教学内容,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四、把斯沃数控仿真软件充实到职业技能培训中去

通过该软件可以使学生达到实物操作训练的目的,该仿真软件与上机操作相结合,它具有与数控机床操作系统相同的面板和按键功能,不存在任何的安全问题,学生可以大胆地、独立地进行学习和练习。在该仿真软件上具有真实感的三维数控机床和操作面板,让学生在很短时间内掌握各系统数控车、数控铣及加工中心的操作;该软件支持ISO-1056准备功能码(G代码)、辅助功能码(M代码)及其它指令代码 ,学生可以在软件上直接编程、仿真、加工;而且可直接调入UG、PRO-E、Mastercam等CAD/CAM后置处理文件模拟加工;此外,该仿真软件还具有工件选放、装夹 、基准对刀、手动对刀、加工后的模型的三维测量、还可实现远程监控,随时得到学生的操作情况;也可对学生进行测试等 。

通过该软件的学习,可大大减少学生直接操作机床的危险性,可手动编程或读入CAM数控程序加工,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可随时获得学生当前操作信息,不但可以解决设备少、学生多的矛盾,而且可大大减少昂贵的设备投入,但仿真软件又不可替代上机操作。

篇(4)

一、翻转课堂在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专业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下面以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中工作任务七――“综合零件三的加工”为例,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环节

课前自主学习知识是课堂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课前自主学习质量是翻转课堂能够成功的必要条件,课前准备环节又是翻转课堂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质量的必要前提。课前准备环节分教师准备和学生自主学习两个部分。

一方面是教师准备部分,笔者制定了三个步骤。

首先制订导学计划。制订导学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明确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中工作任务七“综合零件三的加工”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相关知识,带着疑问进入下一步。工作任务七“综合零件三的加工”的导学计划如表1所示。

其次是制作微教学视频。微教学视频是对学生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根据微教学视频的特点和工作任务七 “综合零件三的加工”的重难点,笔者制作了3个微教学视频如表2所示。

最后是制定引导文。为了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效果,对录制好的微教学视频应配有相应的引导文,学生边看微教学视频,边完成(解决)任务引导文中的问题。即学生观看完每个教学视频后,再完成(解决)引导文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翻转课堂才能在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这门课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工作任务七“综合零件三的加工”的引导文如表3所示。

另一方面是学生自主学习部分。

教师准备的资料要提前一个星期做好,并上传到班级群里,学生登录班级群下载或在线学习。首先,学生通过导学计划明确 “综合零件三的加工”的重难点及相关知识;接着,学生在视频一引导文的指导下,查阅相关资料,有针对性地观看微视频一的教学视频,再进行下一个教学视频的观看,一直看完本任务的三个微视频的教学。学生在学习教学微视频的过程中,可以自己掌控节奏,不断地看、反复地看,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实现“按自己学习的步骤学习”。

2.课堂活动环节

“综合零件三的加工”的课堂活动环节分别为:合作探究、个性化指导、工作任务实施、评价反馈、反思小结。

一是师生合作探究,创设学习环境。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中工作任务七“综合零件三的加工”的选取是来自于企业中的工件,故本任务的学习情景引入是以“综合零件三的加工”的应用为切点,引导学生对该工作任务的分析,从而引出图纸分析――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确定本次工作任务的教学重点加工工艺分析――编程原点的确定、制定加工方案及加工路线、工件的定位,装夹及刀具的选用、车刀的安装、确定加工参数、制定加工工艺、螺纹中径的检测和程序编辑。这样,学生就会对本次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

二是个性化指导。课前,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难点,汇总出共同的问题;课堂中,教师将学生按小组讨论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与引导文大致相同,主要集中在内孔车刀的安装与对刀、螺纹加工过程中机床与程调整的注意事项两方面。课堂上,教师将问题按认知逻辑顺序提出,再引导学生按小组形式,进行相互交流研讨,从而让学生互助解决该问题,该做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对下一个教学环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是工作任务实施。此环节实施过程应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4人一小组、每人一台电脑,利用CAXA2013制造工程师数控车仿真软件生成G代码。组长检测是否正确,正确为开机,装刀,装夹工件,联机,传送数据,对刀,加工工件,小组检测工件;不正确为小组讨论,直到修正出正确的G代码。学生通过此环节的动手操作,进一步明确了本工作任务的加工工艺、车刀的装夹与对刀和最终的螺纹检测。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学生操作规范准确,出错率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团结协作与灵活应变的能力。

四是评价反馈。此环节是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课堂的参与情况及任务实施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全方位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是反思小结。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经过一个学期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实践,反思该教学法,有以下几点成效。

第一,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已经从知识的呈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促进者,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学习小组,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化指导。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注意到部分学生会被相同的问题所困扰,于是就组织这部分学生成立辅导小组,为他们举行小型讲座。小型讲座的精妙之处在于当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教师能及时地给予指导。

第二,让教师从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学生的“教练”。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而非传递者时,他们就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发展起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让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将教师作?橹?识的唯一传播者。

第三,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学生自学教材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观看微课,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观看几遍。同时,还可以通过两人合作、多人合作等多种合作方式,解决自学教材、观看视频后没有解决的问题。而对于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帮助其他学生解惑答疑,更好地深化自己所学的知识。

篇(5)

从起步

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了全球计算机教学周和“编程一小时”活动,在网站上我看到了一套完整的、针对低段儿童的编程系列课程。课程学习从最简单的辨别方向开始,再到顺序结构、判断结构、循环结构。随着课程的深入学习,还融入了事件侦听等内容。编程中原本复杂的事情,在这个课程体系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体验该课程之后,我决定就从这里起步,将这套课程作为我校儿童编程的起点。

2015年9月,我开设了学校第一个信息类社团,取名“码上编程”。从“编程一小时”项目起步,一下子就降低了编程的门槛,一年级的孩子在上几次课之后就能掌握图形化编程的方法,还能理解常见的逻辑结构,更关键的是,孩子们爱上了编程,不再觉得编程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我以其中的“蜜蜂采蜜”情景为例,简述“编程一小时”有趣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前期,学生要通过程序积木控制小蜜蜂完成采蜜和酿蜜。这是典型的顺序结构,这个内容的学习将帮助儿童形成严密的逻辑性思维,并初步形成寻找最短路径的思想。

在循序渐进的任务中,学生逐渐掌握了顺序结构,也发现了很多程序是重复的,自然产生对重复结构的需求。在采蜜、酿蜜这个场景中,使用重复模块可以大大提高编程效率。

在真实世界中,不是每朵花都有花蜜的,在采蜜之前需要先做判断:如果有就采蜜,如果没有花蜜就去寻找下一朵鲜花。这个情景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出判断结构。生动形象的情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判断结构。

在其他语言的学习中,函数是一个拦路虎,学生总是无法理解函数的作用。而在的课程中,我依然借助于“蜜蜂采蜜”的情景,很好地融合了函数的知识点。这个任务多次需要在同一朵花采5次蜜,于是将采5次蜜作为一个标准函数。重复调用该函数可大大提高程序编写效率。

在课程中,有大量诸如此类的富有趣味的学习情景,在学习中融入了各类生活知识。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除了掌握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编程的兴趣。

Scratch:儿童编程的必经之路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在“编程一小时”收获满满。渐渐地,很多孩子发现“编程一小时”的课程难度也无法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编程需求。这个时候,我将社团的学习内容顺利地过渡到Scratch。根据我校实际情况,Scratch是孩子学习编程的第二步。

在课程开始之前,我给每个孩子注册了Scratch官网的账号。利用这个账号,孩子们做好的作品可以直接在学校里上传,避免优盘拷贝的麻烦。回家之后,可以向父母展示自己的作品,也可以继续修改作品。同时我每次课都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到Scratch社区、社团QQ群,甚至父母的朋友圈。身边人的关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由于学生有“编程一小时”的学习经验,入门Scratch就轻松很多,重复、判断、移动,这些程序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使入门学习的过程大大简化。

学生的思维总是很独特,常常令老师始料未及。比如有一次,我的教学计划是介绍如何使用矢量绘图画出一只小鸡,很多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绘制方法,然后开始自由创作。十分钟过后,我发现有学生将小鸡与逐帧动画结合,做出了变形小鸡;利用油漆桶工具在鸡身上画出圈圈色彩,变成了凤凰小鸡。

我认为,Scratch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儿童编程的必经之路,源于它“想象,创造,分享”的理念。Scratch是创客教育的利器,也是启蒙阶段必不可少的一环。同时,学习Scratch对于学生逻辑思维、审美等多方面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摸索前行:Arduino这边风景独好

今年年初,我自己开始接触Arduino,一开始觉得很难,点亮一盏LED灯都要折腾很久,想过放弃,觉得这样的难度不适合大部分学生学习。后来,无意中发现了Mixly,利用Mixly图形化软件为Arduino编程就变得简单了很多,点亮一盏LED灯只需要一个积木模块。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做了几件有趣的作品后,趁着学校筹备科技节活动,我购买了一批设备,准备开一个兴趣小组。当时,我还不敢提创客这个概念,因为我自己也不懂。从投入上看,我们的创客教育投入是采用按需购买、逐步提升的模式,避免了一次性大量投入带来的不必要的浪费。

在谢作如老师《创意机器人(小学版)》一书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我校的创客课程。我从社团里选择了一部分学生参加这个课程。针对学生年龄偏低,从未接触过电子制作的现状,我放慢了学习节奏。当孩子们第一次通过搭建程序积木控制点亮LED灯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很兴奋。从孩子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喜爱。我跟孩子们一起点亮的第一盏LED灯,照亮了孩子们和我的创客之路。

我们将LED与超轻粘土结合,将作品做在纸盒子上,利用发光二极管点缀作品。通过这样的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编程能力和审美能力。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断与他人合作、比较和互相评价。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用多个LED灯与绘画结合,然后控制LED灯有规律地亮灭。Arduino与美术、手工的结合是一个比较好的入口,尤其是低学段学生,程序的复杂度不高,经过几次的学习,学生很快就能掌握。

总结与反思

近一年的编程教育实践让我爱上了创客教育,同时也带给我一些思考。

对于小学低段学生而言,学习算法和编程能力并不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用简单的程序来实现功能。比如,用顺序结构和简单的循环结构制作流水灯,用简单的选择判断结构制作倒车雷达。

小学低段学生更乐于进行形象思维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以积木、绘画、彩泥等作为载体制作电子创意作品,更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努力将创客活动与其他学科融合,让其他学科老师参与到创客制作中来,提高创客活动影响力。此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并通过多学科结合引起家长的关注与支持。

通过创客活动的开展,我们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创客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做中创,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变成创新设计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和动手实践多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刘金鹏.创客教育类拓展性课程体系建设[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2).

篇(6)

关键词:实践教学;计算机专业;解决问题

一、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课程体系要合理。首先,要加强相关课程的教学深度和力度,将理论联系实际,用实际问题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进一步理解,全面提升学生的水平,加深学生对编程概念的理解[2]。其次,针对学生已经有的相关理论基础,积极调整教学计划,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课学时,以满足学生实践课程中的动手需求,增加学生动手练习的时间。最后,在课后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增加学生自由上机时间,并同时安排相关老师进行实践辅导,使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可以理解解决问题,做到问题不过夜。(二)编程动手进课堂。在课程的安排上,将编程课程完全安排进入实验室完成,增添电子教学设备,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超越电子教室,对编程过程进行更加清晰直观的讲解。听完讲解后,学生可以立即动手进行编程实践,学生可以立即发现自己的问题和步骤,并立即找到老师进行解决,实现问题不留堂。同时,在校园网FTP共享新版本的相关编程软件,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最初了解和使用的就是最新的编程环境,紧跟上时代步伐。(三)考试成绩编程见。将编程课程的期中和期末的考核由纸质的试卷改为在线的上机考试。除了有常规的选择题型以外,将与程序相关的其他题型均以程序运行结果为给分点,结果正确则有分,不正确则无分,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就对自己的程序是否得分已经有所了解,同时也促使学生由不想动手、不爱动手,变成不得不动手,因为不动手则不得分。

二、教师素质的提升

由于引进新的教学软件系统,且增加了大量的学生实践环节,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教学软件,且具有快速解决学生问题的能力。由于教师的年纪不同,年轻的教师软件上手快,但是教学经验不足,年纪大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软件上手较慢,针对以上问题将开展如下方法改革。(一)软件系统培训。聘请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对软件进行有效的培训,使教师能较好的完成对教学软件的使用,并在教师上课过程中配备专门的实验维护人员进行设备维护,在出现问题的同时立即解决,尽可能不占用学生的课堂时间[3]。(二)教师实战培训。由于大多数教师常年工作在授课一线,对当前社会的软件行业了解不够全面,所以定时聘请专业的软件公司开发人员对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进行实战培训,可以使得教师们对实战前沿有更好的了解。(三)互通有无。定期举办研讨会,对相关学科的教学进行讨论,加深先修课与后续课程之间的联系,集体听课,对课程的讲授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使得以强带弱,强者更强,达到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三、师生间的沟通

(一)沟通要趁早。在学生入学初,便组织学生座谈,由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学生、好学生向一般学生传授学习心得与经验,建立帮扶互助小组,打消学生对编程本身的迷惑。同时,建立公众号、论坛、微信群等联络方式,请编程能力较高的学生负责,方便随时向学生答疑解惑,使得学生可以有“地”放矢。(二)领生入门。邀请专业开发人员为学生进行基础的专业的实战工程指导,同学间可以使用同样课题进行日常练习,并进行班级评比,使得学生可以乐在其中。(三)修行在个人。学习是在使用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实践,一直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不能学以致用,那么教学是一个失败的过程[4]。实践工程较多的教师可以拿出部分课题内容作为学生课题,指导培养学生参加大创计划和嵌入式设计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设计大赛的信息类竞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得学生可以学有所用,用有所得。

篇(7)

1制定合理的编程类实践课程教学计划

实践教学大纲是实践课程开设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实践教学计划是整个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自己学校的特色、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实际需求,以《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CCC2002)》和《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等为指导,以对所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位为归宿,制定和不断修订实践教学计划。制定系列化的编程类课程体系和编程类课程群[1-2],以Java程序设计实践课程的开设为例,可以分阶段开设,按完整的Java技术路线组织,如在低年级开设“JavaSE程序设计和应用”课程及其实践课程,在较高年级开设“JavaEE程序设计和应用”和“JavaME程序设计和应用”课程及其实践课程。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学习了一门编程语言基础后,出现继续深入的困难和技术“断线”现象,如只学完了JavaSE部分的知识,不知道进一步的Java学习方向等[3]。目前,大多数院校开设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是以专业选修课程的形式进行的,因此,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选课非常重要,如:学生选修了“Java程序设计”的先修课,在高年级时可以建议其去选修“JavaWeb编程”课程;若学生选修了“VB程序设计”的先修课,在高年级时可以建议其去选修“ASP(ASP.net)Web编程”课程等。在选课系统中增设关于每门课程的内容简介和授课教师的介绍,这样做有以下好处:一是在课程名称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授课的重点,可以回避学生从一个笼统的“XX程序设计”名称上产生误会,认为这门课可以将该编程语言的所有技术都包含进去;二是通过课程内容简介,让学生更加透明地了解每门不同程序设计课程的授课重点,从而根据自己的知识需求和兴趣有目的地选择课程。所有代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师共同参与,集思广益地制定实践教学计划。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保证实践教学计划的完整和系统,避免低层次的重复和课程冲突;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从更高高度把握实践教学规划,而不仅是只关注自己所教授的那门编程课程。将实践教学系统地规划到理论教学、实验课、课程设计、学年和毕业设计以及创新实践等各个不同阶段和各部分中,逐步落实,如图1所示。

2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社会需求为归宿

为了切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际动手、交流和表达、持续学习、适应和协调、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4],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实践项目的设计应以实际应用为背景

任何的应用和创新都是源于现实的需求,再小的实践项目,都需要有调研与需求分析过程。引导学生在编程实践时学会思考“某一种编程方法会运用在哪些实际项目中”、“哪些是通用的软件模块”、“接口方法如何”、“如何将不同成员开发的模块集成在一起,怎样测试”、“在单台计算机上开发并测试的项目如何到网络环境下”、“能用吗”、“如何改进”等问题,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自身要研究社会对计算机软件人才的具体要求、研究如何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2.2明确毕业走向,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经验表明,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大体有以下几种走向:考研深造、直接进公司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通过考公务员等方式进入事业型单位从事技术性或文职型工作岗位等。因此,在高年级阶段,应引导学生明确就业意向,进而有针对性地强化其专业技能。

2.2.1加强基本编程思维和方法的训练编程思维和方法的训练对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具有决定性作用。对学生要进行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编程思想和其对应的基本编程方法的引导,达到让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地学习其他编程语言和技术。若没有培养起学生基本编程思想和能力,即便学生学习了再多门类的编程语言,仍不能提高能力,有时反而还会导致学生在各种编程语言和技术中徘徊不定,遇到问题不能快速进行编程和技术选型。

2.2.2培养科研型、技术工程型人才在学生具备了基本编程思维和技能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引导学生在高年级阶段根据自己的毕业走向有针对性地强化编程训练,以快速适应即将面临的新环境和新挑战。对于准备考研深造的学生,可以将他们吸收到教师科研队伍中。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尽早熟悉科研工作,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意识,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5]。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在自己运用Matlab进行科学计算、数字图像处理、Simulink仿真、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等智能算法研究时,通过带动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不仅奠定一定科研基础,还会熟悉Matlab及其相关编程方法、运用Multisim进行电路系统的设计和仿真[6]等。对于将自己毕业走向确定为软件项目开发等的学生,可以将其吸纳到教师软件项目开发小组中来,或吸纳到由指导教师牵头并组建的学生软件项目开发小组中,让学生熟悉实际软件项目的开发流程和方法。在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更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技术选型,在社会需求量较大的众多软件技术如VisualC++、.Net技术、Java技术等中锁定一种,进而锻炼和培养学生进行实际项目开发的能力。

2.3鼓励学生通过专业资格认证

对于所有学生,首先都应鼓励他们通过专业资格认证,如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中的四级网络工程师、四级数据库工程师、四级软件测试工程师方向考试,软件工程师、系统架构师资格认证考试,SUN公司的Java技术认证,Cisco公司的网络技术认证等。通过这些专业资格认证的考试的准备和资格获得,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而且对该方向产生更大兴趣和信心。其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专业程序设计竞赛,如ACM竞赛、ITAT竞赛以及其他竞赛。通过参与竞赛,拔高学生的编程高度、拓展编程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3拓展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通常,实践教学被纳入正常的教学学时中,学时有限、实验室固定,这对于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开展很不利。

3.1充分利用优质资源,拓展实验平台

以利用北京大学的“北京大学程序在线评测系统(POJ)”为例,该系统具有可以运用各类编程语言进行在线程序编写和即时评测的强大功能,其上的题目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很高的创新性,可以充分地帮助学生提高通过编程解决反映工作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7],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引进或自行研制开发基于Web工作流的程序设计综合管理系统[8-9]。通过该系统,由教师在课前提交实践项目的目的、要求、内容等,让学生在实践课前通过该平台预习实践内容、查阅资料,进行相关的设计和初步实现,课后书写实践报告并通过该平台提交。教师评阅完毕后,学生可以看到批阅结果,根据批阅意见,继续完善实践项目。同时,教师可以将自己积累多年的程序设计项目、程序设计方法、历届优秀学生的程序设计作品和实用开发工具等在该平台上,以供学生共享。开通师生用于交流程序设计经验的论坛和即时答疑空间。

3.2软件创新实验室建设

成立计算机软件创新实验室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承揽实际软件工程项目的能力,和进行计算机软件相关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快速适应社会需求或深造发展的需求能力。

3.2.1软件创新实践开展流程和制度建设

实际软件项目的开发应具有严格的流程,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由学生组成创新实验小组,创新实验项目由指导教师规划和安排,进入创新实验室时应向计算机科学学院报送创新实验项目安排表或软件项目投标书等。完成创新实验和实际软件项目开发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相关资料和成果归档保存。软件创新实践项目和软件项目开发一定要以“系统观点”进行,即问题或大或小,都要通盘考虑,按照系统科学方法[10]和软件工程方法进行,如图2所示。组织项目开发人员,首先,进行角色划分,如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编码和美工设计人员等,然后,当系统设计完成后,就要明确分配任务,形成任务分解表并落实到个人。由于学生进行实际项目开发的经验不足,可由指导教师担任项目的总负责人,定期督促和检查项目进度和估算项目成本等[11]。在创新实验室日常管理环节上,可以建立在指导教师的监督下,让全体参与创新实践的学生形成排班和轮流值日的管理制度[12]。

3.2.2软件创新实验实施方案

由指导教师牵头,引导学生创新小组进行课题研究、承揽软件开发项目和创新实践探索研究[13]。课题研究一般是由教师吸收学生参与到研究的课题中,共同完成大型的实践项目。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团队承揽学校及校外的应用开发项目,进行项目开发。由主持实践教学改革项目的教师带领其他教师和学生进入创新实验室,组织实施和完成“以应用为核心”、“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践教学改革项目。

4实践项目的设计与监督

4.1实践项目的原创性和创新性

实践项目设计的原创性和创新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践教学的质量。在长期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平时实践、学年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原创性差和缺乏创新性等问题,究其原因有:

(1)为了与程序设计理论教学配套,平时的程序设计实践项目中“验证性”项目和没有实际应用背景的“示例性”项目比重较大。

(2)一些通用性的程序设计实践项目,诸如“XX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XX网站的开发与实现”等的相关开放资源非常多,其整个软件的设计开发背景和需求、分析和设计过程,以及实现的全部源码都是有现成可参考的。若实践项目如此命题,则导致部分学生将查阅参考资料变成了“复制—粘贴”,这样,不仅没有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反而还让一些学生养成了不劳而获、抄袭剽窃的坏习气。

(3)虚拟和笼统的实践项目较多,比如对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背景是自定的而不是源于实际用户的开发需求等。学生在完成过程中,没有经历分析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磨砺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实践的过程中,在对其进行各阶段指导和检查时,必须严格把关,对实践项目题目的设计本身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原创性和创新性。不断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积极主动地发现需求,比如:在历届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发现有个别考生携带U盘等电子介质作弊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开发一种能够监控和防止利用电子介质作弊的软件;学校的各机关部门和学院都有开发和维护各自部门网站、开发学生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需求,这些需求往往很具体,具有特殊要求和差异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项目开发团队承揽和开发这些项目;教师面临缺乏专有的与学生进行在线沟通和交流的系统和在线收发、批阅作业的系统,可以将这样的需求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等。

4.2加强对学生实践效果的检验和监督

要注重从贯穿整个本科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诸如各项编程类基础实践项目、创新性和研究性实践项目、各级各类的专业程序设计竞赛、本科学年设计、本科毕业设计等具体环节入手,全程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实践能力。改革对学生程序设计课程考核的机制,加大实践考核在成绩、能力评价中的比重;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做的实践项目进行提问、讨论、答辩等方式,了解每个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实践效果,发现不足,进而有的放矢地改善程序设计实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