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旅游安全论文

旅游安全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10 11:32: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旅游安全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旅游安全论文

篇(1)

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是旅游活动顺利发展的保障,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旅游业是个综合性的产业,它涉及到很多社会部门和行业,旅游活动又包含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现代旅游业由于各种社会的和自然的因素影响,潜在着许多危险和不安全因素,旅游行业和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着潜在的旅游风险。旅游安全问题产生后,会通过各种媒介影响到潜在旅游者,影响潜在旅游者对目的地决策行为。由表1我们也可以看出,旅游风险可能是来自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也可能来自旅游者自身和旅游组织者等各个方面。因此,解决旅游安全问题,加强旅游安全研究,不仅是旅游活动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旅游业做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目前情况下,旅游安全事件还在频繁发生,甚至出现了增长的趋势。据国家旅游局综合司统计,从2009年初至9月份仅9个月中就发生了41起旅游事故,其中重大事件8起,比2008年同期增长60%,整体比2008年同期增长10.8%。由此可见,旅游安全问题越来越尖锐,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时刻关注的问题。

二、旅游安全的表现形式

旅游安全的表现形式在实际生活中是各种各样的,而且常常是交叉出现。按照旅游研究对象划分,旅游安全表现为旅游主体安全、旅游客体安全、旅游中介安全。旅游主体安全就是旅游者的安全,旅游客体安全为旅游目的地人和物的安全,旅游中介安全为各种旅游接待设施和人员的安全。按照旅游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进行划分,旅游安全表现为饮食安全、住宿安全、交通安全、游览安全、购物安全和休闲娱乐安全。按照最终的表现形式划分,旅游安全表现为交通事故、疾病、治安事件、火灾、食物中毒、旅游设施事故等。

三、旅游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旅游安全法规

旅游安全法规是从法律上保障旅游安全,为旅游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法律依据,依靠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来规范和约束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意志和防控意志,提高旅游者的旅游安全防范意志,约束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不当行为。目前,虽然旅游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国家和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各种相关法规,但是我国的旅游法体制还不完善,对安全问题只是做出了原则性的指导和规定,在处理旅游安全的相关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空白处。旅游安全法规是旅游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础,完善的旅游安全法规是旅游业顺利、平稳发展的保障和前提。

(二)建立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旅游安全不仅仅考虑与人们生命财产直接相关的安全问题,还应涵盖旅游资源安全、旅游环境安全等内容,准确、及时的预警信息能有效减少国家经济损失,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危险事故的预警也是一种安全。旅游安全预警就是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通过科学指标,对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一定旅游区域内的旅游动向进行预测和引导,使旅游效果达到最佳。旅游安全预警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它是为了预防旅游活动过程中发生危险而建立的报警和排警系统,它担负着旅游安全信息的搜集、分析、对策制定和信息等功能,是国家旅游安全信息、进行安全预控的组织机构,它在警示旅游者和旅游企业、增加安全意志、提高安全防范与控制能力,使旅游者和旅游企业预见问题并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

我国目前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假日旅游预警系统,属于旅游团体协作机构,依靠其成员单位的广泛性和权威性已经在假日旅游活动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假日旅游预警系统的基础上,集成和调配相应的功能,建立一套完善的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三)建立旅游急救系统

我国现有的旅游安全急救系统还不成体系,相互之间的协调合作程度比较低,这使得急救工作的效率不高。张秋芬指出,旅游急救系统应包括:(1)救援指挥中心。对整个旅游安全急救工作的进行开展、协调、整体统筹。(2)安全救援机构。涉及到很多部门,如医院,消防部门,及其他与救援工作有关系的其它部门。(3)安全救援的直接机构。包括可能发生旅游安全问题的旅游景区(点)、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和社区。(4)安全救援的间接机构。包括旅游地、保险机构、新闻媒体和通讯部门。这些部门虽然不参加直接的救援工作,但是却对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个完善的旅游安全急救系统要能够这四个部分组织起来,以救援指挥中心为核心统一策划旅游安全急救工作,一旦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各方面能够快速、有序的开展工作,发挥集体的力量,顺利解决问题。

(四)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p;旅游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相对于其他产品,旅游产品有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不可储存性、异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旅游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旅游从业人员的即时表现来决定的。如果旅游从业人员没有掌握足够的基本安全知志,或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不按有关规定行事,就会大大增加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旅游企业和旅游有关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知志水平和安全防范意志,强化他们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工作的意志,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扼杀在萌芽阶段。

(五)加大旅游安全的宣传教育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诸多安全事故,旅游企业及旅游有关部门应加大旅游安全的宣传教育,增加人们对旅游活动过程中潜在危险的了解,提高社会大众的自我保护意志。

参考文献:

[1]郑向敏,卢昌崇.论我国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11(6).

[2]朱红新.旅游安全及其管理体制研[D].南京农业大学,2007,(11).

[3]李巧玲,彭淑贞.旅游安全及其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06,(1).

篇(2)

论文关键词: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任务书,示范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指明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大体上可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和论述该主要问题的具体要求)

论文基本内容:

随着国内移动通信的快速普及,基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移动商务应运而生,从而为旅游业开辟出一条全新路径。杭州作为一个旅游城市,论文可以从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旅游业应用移动电子商务的情况,重点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基本要求:

广泛查阅资料;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正确;论文要言之有物,切忌空泛;严格遵守论文格式规范;按规定的进度完成各项任务。

在撰写毕业论文期间,应完成如下工作:

1、应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必须查阅15篇以上的参考文献,其中,外文原文参考文献至少2篇),于2011年1月15日前完成不少于2000字的文献综述和译成中文后不少于2000字的外文译稿,同时提供外文的封面、封底、目录和所翻译的正文的复印件。

2、在完成“文献综述”、“外文翻译”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于1月30日前完成不少于2000字的开题报告。

3、在同意开题后,认真撰写毕业论文,须在2010~2011第二学期开学注册时(2月19-20日)向指导老师上交不少于8000字的毕业论文(设计)完整初稿。

4、根据指导老师的指导意见,对论文进行多次修改,直到指导老师认为可以通过为止。

5、必须在2011年4月15日之前完成论文定稿(正文不少于8000字,不含附录的字数)。

6、认真准备论文答辩。

三、起止日期及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

2010

12

2

日 至

2011

5

14

进度安排:

序号

时间

内容

1

2011.1.5之前

确定论文题目、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

2

2011.1.6-2011.1.15

完成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定稿

3

2011.1.16-2011.1.30

完成开题报告定稿

4

2011.1.31-2011.2.20

完成完整的论文初稿

5

2011.2.21-2011.4.15

进行多次的论文修改,完成论文定稿

6

2011.3.1-2011.3.10

毕业论文中期检查

7

2011.5.14

论文答辩

四、推荐参考文献(理工科专业应在5篇以上,文科类专业应在8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

[1] 袁剑君, 陈志辉. 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状况、问题与对策[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01).

[2] 杭志, 徐德智, . 移动电子商务中的服务组合研究[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 2010,(04).

[3] 李文学. 四川电信与省旅游局深度合作着力提升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J]. 通信与信息技术 , 2010,(01).

[4] 蔡安宁, 尚正永, 马明栋. 杭州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J]. 计算机系统应用 , 2007,(08).

[5] 杭志, 徐德智, . 移动电子商务中的服务组合研究[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 2010,(04) .

[6] 为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做好准备[J]. 信息方略 , 2008,(02)

[7] 汪礼俊, 廖瑾. 移动电子商务:现代生活的新诠释[J]. 上海信息化 , 2010,(05).

篇(3)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文献包含了学科研究的最新热点与动向,分析科学主题文献有助于把握学科研究方向,了解最新研究进展。本文主要采用科学知识图谱(CiteSpaceIII),对休闲农业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的统计与分析。科学知识图谱能够针对科学主题的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学科网络机构的生动可视化展示,其相关参数主要包括:①时间跨度(Timespan)、时间切片(SliceLength)、频次(Frequence)、中介中心度(Centrality)的设置;②节点(Node)、连接线(Link)、网络密度(Density)、聚类指标(ModularityQ)的分析,③节点圆环大小、连接线、时间的识别。主要指标说明:①若聚类参数0.4≤ModularityQ≤0.8表明结果聚类程度较为合理,ModularityQ>0.8表明结果聚类程度较高;②生成的可视化图谱中,节点圆环的大小与分析对象出现频次成正比关系;③节点圆环外层年轮宽度与中介中心度大小成正比关系。

1.2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后称CNKI),分步对CNKI数据库中休闲农业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收集。首先,关键词为“休闲农业”,期刊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CSSCI”,时间跨度为2000~2014年,对已发表休闲农业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得到457条记录。其次,以博、硕士论文为主要来源,时间跨度为2004~2014年,检索经清洗后得到博、硕论文228篇。再次,增加“乡村旅游”、“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农家乐”等五个关键词进行补充检索,共得期刊论文1298条记录。最终,经过辨别、整理、去重,删除会议纪录、报道、无作者等,得休闲农业期刊文献1062条文献,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数据样本。

2结果与分析

2.1研究概况

研究成果方面,休闲农业研究在近十年中呈现快速、稳定增长趋势,从2000年的15条,到最高峰2010年184条;前期主要以休闲农业理论基础、概念定义等方面探讨为主,2008~2013年研究成果出现爆发式发展,其中以2013年为最,博硕论文以70篇占主要地位,单位则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代表。总之,休闲农业正逐渐成为国内农业与旅游研究的热门领域。研究内容方面,休闲农业较多与乡村旅游、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交叉研究,现有休闲农业研究成果本身则以规划设计、对策性研究、发展模式等为主。

2.2研究结果

采用CiteSpace软件,首先,以2000~2014年为时间跨度,以1年为时间切片长度,以“keywords”(关键词)为网络节点,选择前50个关键词为每个时间区间被引词,以词频15次进行排序统计,得到174个连接点,288条连接线,网络密度为0.0191,生成可视化共被引网络结构图。其次,进行聚类分析,共得16个聚类,形成清晰的可视化的关键词共被引聚类知识图谱,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反映在节点的大小上,频次越多,节点越大。从知识图谱中可知,“乡村旅游”频次最高,其次是“都市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等。取关键词频次15次以上,得到18个高频关键词进行排序。结合现有研究与关键词知识图谱可知,休闲农业的研究领域主要与乡村旅游、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农家乐、生态农业等领域联系较为密切、互有交叉;研究方法主要有聚类分析、TCM(旅游成本分析法)、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内容分析法、SWOT分析、情景变量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空间计量模型、双钻石模型、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因子分析法、CVM(条件价值评估法)等;研究热点主要有区域休闲农业、休闲农业资源评价、休闲农业资源开发、利益相关者、游客满意度、休闲农业规划与设计、发展模式、休闲农业标准体系、体验营销、空间结构与布局、生态保护、农耕文化等方面。

3休闲农业热点研究进展

休闲农业具有农业基本属性,是农业经济的一种,但同时又结合了农业计划、农业建设、农业生产和农业部门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系统地继承与发展了传统的农业经济,是农业多功能性最重要的载体。本文重点论述休闲农业5个热点研究进展。

3.1基础理论研究

范水生等就休闲农业的概念进行过全面深入的探讨,果雅静等、牛君仪就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较有研究,牛君仪认为有农业展示、农事参与、生态旅游、民俗文化、农家生活体验、农村度假娱乐等六种模式。王德刚则对世界旅游农业发展历史进行梳理总结出世界农业旅游大致经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与创意农业三个历程,高志强等则对休闲农业的产业特征及演化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张强等则对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所促进的产业、资源、经济、城乡之间的融合进行阐述,而在宏观层面,刘春香对我国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有所研究。总之,休闲农业基础理论研究已涉及休闲农业概念、定义、类型、模式、政策、行业标准、产业分析等多个方面内容,形成完备体系。

3.2区域性发展问题

唐苏华等研究提出干旱区新绿洲五种休闲农业开发模式。郭利田、孙兆慧等、胡爱娟等对区域间的休闲农业合作与发展进行探讨,齐永华等对我国城郊型农业的农业资源利用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赵玉榕主要以投资机制为主要切入点研究厦门借对台优势发展都市农业的政策建议,王树进等、王晓峰等、朱华武等则运用空间计量相关方法以省域角度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与发展进行研究。就现存研究而言,区域性的休闲农业发展问题仍是休闲农业宏观研究的热点,主要以研究生论文研究为主。

3.3休闲农业旅游研究

游客满意度方面,陈胜科等、苗红等、赵仕红等、田彩云等在旅游者消费需求、游客需求特征、满意度评价模型、实证研究等方面进行过深入研究。旅游成本方面,邱生荣等采用情景变量法分析休闲农业游客的旅游行为进而指导休闲农场的科学管理与经营。旅游安全方面,陈水雄等对休闲农业的旅游安全进行过分析,提出海南构建休闲农业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的相关措施。旅游开发方面,周丽洁就湖南省休闲农业旅游市场进行过对策研究。乡村旅游方面,王会娟、郭焕成等、杨载田等、耿品富等、张剑刚等则研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产品体系、发展创新与路径、管理经营模式等方面。此外,王颖晖对休闲农业的旅游服务创新进行整合概念模型分析。总之,主要存在与旅游结合、产业协作、旅游成本、旅游安全、游客满意度、消费需求等方面的研究。

3.4休闲农业资源评价与开发

资源评价是休闲农业开发与设计的前提条件,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休闲农业资源评价构建了资源条件、开发条件、旅游条件等三方面的定量评价模型并实证分析,黄志红对休闲农业体验价值建立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肖光明构建了包括7项评价要素、26项评价因子和具体等级的休闲农业质量等级评价体系,并针对休闲农业园区进行实证分析。而在大区域的休闲农业产业方面,孔庆书等对河北2011年12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进行全面的DEA效益分析,刘军等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发展基础、协调能力、可持续能力等三大系统层的43个评价指标针对湖南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在研究成果方面,以规划设计类为主的产业实践应用以硕士论文成果为主,而赵毅、邹宏霞等就休闲农业的规划、产品设计等有过研究。

3.5休闲农业与新农村建设

周彬等认为休闲农业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具有一致性,罗文斌等主要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休闲农业的社会居民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度。钟平等、王圣军、姬汝茂、张胜利等针对新农村建设与休闲农业发展关系进行过深入研究,较多以新农村建设的角度探讨休闲农业的开发与发展对策研究。

4结论与讨论

篇(4)

关键词:旅游,保护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乐事。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而沉浸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谷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去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参考网。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科技论文。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科技论文。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论文参考网。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

1、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

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论文参考网。科技论文。因此,必须应用美学的观点搞好环境规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文物、历史、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严格控制在风景区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风景区环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如当游人到一些风景名胜区去,有的人对那些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手抚弄、拍打,一不小心就会碰伤景物;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对上述这些不文明的人为破坏、污染风景区环境前景物、植被和环境卫生等,均会降低风景区的旅游价值。因此,为了创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游客自觉地爱护风景区旅游资源、保护风景区旅游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风景区旅游环境的保护措施。

3、要研究环境容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众所周知,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对于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以及对于旅游人群的承接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因此,一旦游客人数过于拥挤,人流疏散不开,必然会产生践踏风景区的绿化地、花圃、园林,甚至也往往会造成对旅游设施、荷塘水榭、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的破坏。同时,游人过多伴之而来的,是抛撤的垃圾狼籍满地,噪声超过标准等。可见,人流超过了环境的正常允许限度,就必然会产生对旅游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且也包藏着危及旅游者的人身安全的隐患。因此,为了顺利地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必须加强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根据每个风景区的具体情况,提出可容纳游客的最大限量指标,来控制门票的出售量,以确保风景区环境的良性循环。同时要设法维持旅游区道路的通畅,以便及时疏散人群,降低对环境的压力。并做好旅游指导工作,使游客的不规律的活动,变为比较易于控制的行动,以缓和旅游人群对旅游热点的冲击。

总之,为了让更多的海内外游客都能饱览我国风景旖旎的自然环境和奇妙绝伦、丰姿绰约的旅游资源,必须保护好我国的旅游资源——自然环境不受污染,璀璨文化不受破坏,这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所以,在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注意抓好环境的保护工作。

篇(5)

(1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23 2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415)

摘 要:《饭店管理》课程在普通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展课堂教学,对《饭店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筛选,提出了各部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同时对课程结构化评分方法进行了安排和设计,在《饭店管理》实际课堂教学中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饭店管理;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8.031

*基金项目:武汉轻工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教学发展研究B类项目“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饭店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12B06);武汉轻工大学校级青年教学研究项目“基于PCPA视角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XQ2014002)

作者简介:罗伟(1984-),男,武汉轻工大学旅游管理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与旅游规划。

收稿日期:2015-02-05

1 《饭店管理》课程教学思路设计

《饭店管理》是教育部指定的普通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7门核心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为培养旅游行业中高级管理人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代饭店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现代饭店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了解我国现代饭店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掌握我国现代饭店管理的基本业务与经营策略,为将来从事饭店及旅游相关行业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大量文献和课程教学实践表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比率非常小,其中教师单纯讲授学生掌握5%,通过阅读学生掌握10%,通过试听学生掌握20%,通过示范学生掌握30%。学生只有通过讨论、参与实践动手和教师教学生的互动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比率才能达到50%以上,分别是50%、75%和90%,即“学习金字塔”。

为此,《饭店管理》的课程教学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客观规律出发,将微格教学的基本范式运用到大容量的理论课堂教学。具体按如下程序开展教学:导言(Bridge-in引起学习动机、导入主题)、学习目标(Objective/Outcome明确提出课堂教学目标)、前测(Pre-assessment了解学生先前的知识和能力)、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后测(Post-assessment通过有效方式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Summary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延伸提升下一步教学内容)的程序开展课堂教学。

2 《饭店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

通过对国内外《饭店管理》课程教学材料和参考教材的对比分析,并结合我国饭店经营与管理的实际工作需要,《饭店管理》课程教学共安排48学时,教学内容与框架(见图1)。

《饭店管理》课程各部分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如下:

(1)饭店与饭店管理和饭店管理基础理论(9学时)。重点:饭店定义,饭店的功能,饭店的任务,饭店的类型,饭店的等级,现代饭店集团化经营的优势,宾客消费需求与心理理论、饭店产品理论。难点:饭店的含义,饭店的等级(旅游饭店星级评定)、饭店发展的历程,饭店管理的含义与内容体系,饭店环境人性化理论。教学方法:针对重难点内容,除理论讲授之外,采用播放视频短片、分组辩论、案例互动和饭店经历分析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2)饭店决策与计划管理和饭店组织管理(9学时)。重点:饭店决策管理的含义,饭店计划管理的含义,饭店决策的过程,饭店计划的编制和执行。饭店组织的含义,饭店组织的原则,饭店组织结构类型及特点。难点:饭店决策过程,饭店计划编制和执行,饭店组织行为学理论,饭店组织结构类型及特点。教学方法:针对重难点内容,除理论讲授之外,采用同行对比评价法、互动法、画图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3)饭店营销管理和饭店业的创新与发展(9学时)。重点:饭店营销活动基本含义、特点与对策,饭店营销组合策略。饭店创新的特点、类型,21世纪饭店的创新格局,饭店产品创新的含义与过程。难点:饭店营销活动的基本环节与过程分析,饭店新型营销理念。饭店创新活动的组织,饭店组织创新。教学方法:针对重难点内容,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和经历分享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4)饭店人力资源管理和饭店服务质量管理(12学时)。重点: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含义,饭店人力资源的培训,饭店人力资源的利用,饭店员工的激励,饭店人力资源的招聘。饭店服务质量的含义、内容和特点,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饭店服务质量管理方法。难点:饭店人力资源的利用,饭店人力资源的激励。建立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饭店服务质量管理方法。教学方法:针对重难点内容,除理论讲授之外,采用研究式学习、分组讨论和邀请专家学者讲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5)饭店设备管理与物资管理和饭店安全管理(6学时)。重点:饭店全面设备管理,饭店设备的使用与维护,饭店设备维修;饭店物资定额管理,饭店物资管理的基本内容。饭店安全的预防,新形势下饭店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点分析。难点:饭店设备管理基本理论,饭店设备维修,饭店物资定额管理,ABC分类管理法及应用,饭店安全管理策略,如何正确处理饭店突发的安全事件,如偷盗、火灾、食物中毒等。教学方法:针对重难点内容,除理论讲授之外,采用角色翻转法和案例分析讨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6)饭店考察与业务操作观摩(3学时)。考虑到本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可安排学生前往五星级饭店实地考察,与饭店管理人员进行座谈并现场观摩饭店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使学生对饭店服务与管理有着更加深刻和直观的了解。

3 《饭店管理》课程考核评价与要求

为了规避单一的课程考核评价的方法,《饭店管理》课程成绩评定采用结构化评分方法,包括考勤、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小论文和期末考试等加权综合评定,总分100分,其中考勤占10%,课堂表现占20%,平时作业占10%、小论文占10%,期末考试占50%。

(1)考勤(10%):每迟到或早退一次扣0.5分,每旷课一次扣1分。

(2)课堂表现(20%):平时表现为课堂回答问题、课堂讨论与PPT展示的表现,主动回答问题记1分,回答有理有据、观点正确记2分,每人最高20分,特别突出者酌情加分。

(3)平时作业(10%):这门课程会布置10次作业,作业要求:手写、态度认真、按时提交,缺一次扣1分,晚交扣0.5分。

(4)小论文要求(10%):在若干选题中任选一题撰写论文,期末考试时提交。具体要求:论文格式正确,结构清晰,具有一定的调研数据为基础,所提出的结论具有可操作性,严禁抄袭。

(5)期末考试(50%):闭卷,统一考试,卷面总分100分。

4 结语

《饭店管理》通过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强调在《饭店管理》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学过程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同时遵循教学规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引入微格教学方法开展实际课程教学,把学习方式、方法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基础理论的研究、应用思路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强调饭店管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力图做到内容的设置和阶梯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知识的传授与启发式教学的结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更加鲜明、生动、有效地实现教学范式转变的预设目标,有效完成基于学生导向的《饭店管理》理论教学、实践与考核体系的完整构建。

参考文献

1 孙文选, 宋刚.旅游管理专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3)

2 习复芳.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导游业务》中的教学探讨[J].市场论坛,2011(11)

3 曲莉梅. 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启示[J].职业时空,2014(7)

篇(6)

从目前旅游行业的人力资源情况来看:一方面,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缺乏,管理队伍学历水平不高,我国旅游行业基层员工包括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多数都是职高毕业,只有高中或中专文化水平靠操作技能突出得到晋升的。另一方面,大量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对旅游行业认识不够,就业定位不准,往往有很高的热情,但不愿吃苦,起步就想做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频繁跳槽,无法稳定工作,加之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不如职高生的操作能力强,无法适应工作岗位而使相当多的旅游企业在用人上不愿考虑聘用高学历学生,使旅游管理专业高校毕业学生处于无法就业的尴尬境地。这说明,在旅游管理专业高等教育中还存在着问题。分析其原因如下:

第一,部分高校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其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过分偏重理论知识,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与旅游企业用人的需求错位,而造成学生无法在本行业就业。

第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缓慢与行业高速发展不相适应。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多数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是由经济管理、地理、历史、外语类专业转轨而来的,相当多的教师是转行来教旅游。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原专业的痕迹,使理论教学过多而缺乏实用性。

第三,高校旅游专业与旅游行业联系不够,目前高校旅游专业与旅游行业的联系较少缺乏长期协作,学校的教学实习计划,由于缺乏旅游企业的有力支持,往往流于形式。

二、培养可持续发展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的路径选择

(一)制定人才培养模式,设置课程体系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课程体系的设置,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来自于旅游人才市场需求,应充分听取各层次旅游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意见。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深入旅游企业现场研究,建立由旅游行业专家和学术带头人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对该专业的指导、咨询、审议和协助活动,从而真正做到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培养人才的目的性;使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符合行业发展的需要,建立专业岗位群,使培养的学生岗位明确,定位准确。所开课程应充分考虑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突出专业技能培训课程,所选教材必须是实践环节充分,技能性强,符合高校办学特色的教材。

(二)用“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强化理论实践结合

在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上应注重理论实践并重,建立理论实践充分结合的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与实践学习紧密结合,培养出的学生既懂理论又懂操作,在旅游企业中“下的去、上的来、留的住”。笔者在长期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建设工作中,构建了以下理论实践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

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

该体系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避免了目前一年级纯理论教学,二年级才刚接触专业,三年级完全没有理论教学的理论实践环节在时间上脱节严重的弊端,该体系在第一学年由于学生理论必修课多,采用第二课堂,节假日到旅游企业认知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进入高校学习就能接触到专业实际;第二学年,通过校企互动的专业核心课程开设,校内实训与校外短期定岗实习结合,职业资格学习,使学生能深入旅游企业的实践,参加企业活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第三学年,深入旅游企业的顶岗实习与专业综合知识培养的毕业论文结合,真题真做,使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不仅仅是技能训练,他们必须在实践中去观察发现企业出现的问题,查阅大量资料,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案,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敬业乐业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使学生在三年学习中实践不断线,不仅能培养他们较强的理论知识而且使他们具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在毕业后的短时间内成为企业认可的行业骨干。从我校旅游管理03―06的4个年级毕业学生反馈情况看,该实践教学体系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三)理论教学应以职业能力为主进行教学

在理论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设计等方面应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划分出知识能力、技术能力、素质能力等不同的能力群组,每一群组由不同的具体项目组成,每一项目落实到具体的课程章节中,形成统一的规划和优化的体系。在教学内容上与旅游行业发展动态紧密结合,应根据发展调整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行业先进的理念与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一种能力,同时还是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以后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要求。因此把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重新定位,使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的主动探寻者转变。在我校开设的“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中就能较好的体现这种转变。在该课程中教师主要以讲座形式展开教学,根据旅游企业实际营销案例,让学生设计解决方案为企业策划,学生分小组讨论企业情况,探索解决企业问题的方法,教师给予指导,案例分析与讨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设立校园旅游实训中心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学校应在校园内采取“自建”的方式建立旅游实训中心,如导游模拟讲解实验室、饭店客房操作室、模拟中西餐实训室、酒店吧台操作室、旅游景区设计实训室等小型的实习场所,一方面可以进行技能实训、展示;另一方面可以对外营业让学生参与管理与经营,学生可通过真实的担当服务员、管理员、客人等角色更好的培养服务意识,掌握专业理论,他们能及时对所上课程进行实践,使课堂理论与实际运用充分结合,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其爱业乐业精神的教学目的,这为学生的高素质就业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强化职业技能训练

1、科学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与企业紧密结合,实现高质量、高比率的就业

实践教学基地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就业顺利与否的关键,以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为例,2003年以来,我们以上海、北京、广州、苏州、成都等地多家酒店以及旅行社、景区等众多旅游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分为低星级酒店―高星级酒店;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国内股份制酒店―国外先进的酒店三种类型,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将来的就业方向,灵活选择实习基地。以我校学生在某五星级酒店顶岗实习情况来看,这家酒店的来宾几乎都是外宾,管理人员一半都是外籍人员,酒店就是一个国际社区。因此酒店对实习学生的要求不仅是服务意识、能力,还有外语水平,以及灵活快捷的反应、与客人沟通的能力、紧急情况应变能力等。该酒店对学生的实习培训非常重视,培训计划完善,除了职业理念教育、操作技能训练外,还有非常重要的成长发展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到国际知名品牌管理的酒店实习让学生更自信。实习完后学生能很轻松的就业,这对于学生的职业成长很有好处。

2、“顶岗实习2+1模式”强化实习过程管理

顶岗实习是职业技能训练的关键阶段,其教学实行过程控制很重要,抓好基础管理:做好实习前的教学准备,实习计划大纲、实习指导书完善;做好实习前的培训动员、安全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工作;提前将实习安排、达到的目标等情况告知学生家长,并签订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实习安全保证书,得到家长对顶岗实习的认可;建立实习生档案,学生每周填写实习日志,撰写实习报告;采用教师现场指导与跟踪指导两种方式,每位实习生指定专业教师指导实习、指导论文;使学生与实习指导老师及旅游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畅通,保证实习顺利进行。将旅游企业职业培训与高校教育相结合,学校参与旅游企业对学生的培训,提出人才发展规划,帮助企业进行科学的人才管理。教师指导与旅游企业操作能手指导相结合,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充分提高,使他们在就业时相比其他学生更具有择业优势。学生实习岗位技能学习与毕业论文结合。学生在实习工作中能第一时间发现旅游企业中的问题,根据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撰写出毕业论文,真题真做,强化了所学专业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

(六)“校企互动”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是人才培养的保障

篇(7)

关键词 旅游资源学 实践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正文

旅游资源学是专门研究旅游资源的一门学科,它直接将旅游资源作为其研究对象,主要就旅游资源的形成机制和条件、分类及特点、开发利用及合理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的研究。①该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和学科领域十分广泛,如地质学、生物学、 气象学、建筑学、园林学、 民族学、 经济学、 环境学、 城市规划学、 医学、 美学、 社会学、 心理学、 文学艺术等, 要想能真正讲授好该门课程有一定难度。②另外,尽管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已经注意到其学科重要性,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的种种观念和措施的限制,往往单纯地以资源学作为其研究内容,仍然达不到良好的效果。下面就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本人的看法。

1 注意让学生了解课程全貌

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形形,其形成空间广泛,形成时间漫长,形成过程复杂,从而导致课程中的很多内容复杂,不易掌握。学生在学习中如不注意, 极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认识中。③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让学生了解课程全貌,如在学期前半段,应注意让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形成、分类与特点等内容;在学期的后半段,应在旅游资源分类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学习各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学期结束之前应有教学实践的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将章节内容和整个课程体系结合,以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清主次,理顺脉络。

2 丰富教学方式,注重案例教学

目前许多高校在教学中仍然采取封闭式的单一的授课方式,老师拿着课本讲,学生对着课本费劲地学,面对很多的专业词汇,老师一再解释,学生仍然云里雾里。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性新专业的设立及市场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迫切要求,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无疑会受到质疑和严峻的挑战。旅游资源学教学中,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达不到预想的教学目的和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丰富教学方式,同时注重案例教学。④比如,在讲授“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章节时,对于地层、化石景观、各种地貌景观,可以在讲述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放映相应的图片,使学生对过于专业的学术词汇有更为具体化的理解。在讲授“水体旅游资源”章节时,对于江河、湖泊、瀑布、泉类旅游资源,均可结合一个或多个典型案例,使讲解过程更为生动有趣。

3 注重教学实践,加强野外实践教学环节

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是现代教学的首要目标,秉持这一目标,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主创新力与创造力,可以在旅游资源野外实习的教学中安排适当的研究性活动,以此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术实践能力与综合文化素养。可通过分组别与有步骤的体验实践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协调力,不但有利于学生增强团队意识,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辨与分析总结的学习习惯。

首先,在实践课程开始前,教师应首先拟定整套方案,不仅要将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向学生作梗概介绍,还应当并将每阶段任务、各环节目标、总活动要求等细则传达给学生。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主成队,根据事先给定的方案进行组内分工。

其次,保证学习的各节点环环相扣不中断。教师可以让各小组成员针对研究主题进行交流,并在每个设定的时间前上交心得体会或实习论文,通过该方法做阶段性回顾总结,看到进步。

最后,在实习结束后,教师要重申实习论文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全面整理实习资料,认真书写实习论文。通过开展实习论文答辩环节,让学生更主观直接地展示自己的创意,由此一来,教师不仅可以深层次地挖掘学生的自主创新力,还能够更全面地为学生总结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完善的部分,从而更进一步地提升了野外实践教学环节的意义。

不过,当前学生频出安全事故,在实际出发之前,教师务必要提醒学生在途中的注意事项,做好基本的保障工作,高度严谨地对待安全性问题。

4 结合学科特色,注重贯穿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旅游事业是一个需要积极沟通与多方协调的行业,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注重结合旅游资源学的学科特点,着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的好奇心与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专业技能。

4.1 创新教育成就旅游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人才,它的定义首先要符合人才,同时该人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或者兴趣。如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也一直是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宏观的教学大背景,要求教师在掌握一半学习规律后,分析学生特性,有的放矢地激发学生潜在的自主创新力与创造力,而旅游资源学中的实践教学更应如此,把重点放在旅游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之上。

现阶段旅游资源学的实践教学已经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后的产物,然而要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并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创新实用型人才,广大教师还应当为该学科教育添砖加瓦。⑤

4.2 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的主体精神

以人为本是当代社会的核心内容,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思想,将学生摆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广大教师应该努力践行的授课理念。有学者提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一种“发现学习”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关于对书本里的权威与长辈教师的传授提出质疑,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从而将以往传统教学中的“我要学”转化为“我想学”。中国古话也一直强调“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也”,因此,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优化,这对于旅游资源学野外实习的实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例如,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性格特征,结合旅游学科的特有属性,开展相关的角色扮演实践课程,通过人性化的场景设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实操演练带入课堂,从而让学生学得更明白更生动。

4.3 改变价值取向,创设新的教学目标

价值取向是一个人做事的初衷,价值取向不同,为人处事与喜爱偏恶的态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旅游行业人士更应如此。受教育观念、区域经济条件等外界因素干扰,旅游分支学科对于旅游行业的价值取向各不相同,而传统旅游学的野外实践价值取向就过于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单一的价值取向将越发容易暴露出它的弊端,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设新的教学目标将成为旅游实践教学发展的新方向。例如,在旅游教学中引入创新型人才,努力开设旅游地理学的新局面,将传统室内授课转变为室内授课与野外实习相结合的新方式,从而通过新方式创设新目标。

综上所述,在旅游资源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程结构框架;其次,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不能延续传统的套路以教师为主体,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避免出现“满堂灌”的现象;然后,学校对于野外实习教学的价值取向要转变,传统的验证性的实习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的步伐,更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因此,学校应该将单一的验证性实验转变为研究性、探索性、综合性的实习,让学生在自己一直主宰下进行研究、探索;最后,教师对于学生的实习表现应该做及时的评价分析,及时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且在与同学制定研究方案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自然旅游资源,更要注重对于人文旅游资源,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

注释

① 鄢志武.旅游资源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② 陈福义,范保宁.中国旅游资源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③ 祁颖.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