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财务会计实训论文

财务会计实训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19 22:14: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财务会计实训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财务会计实训论文

篇(1)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发展模式。许多新建本科院校纷纷提出了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办学思路,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财务会计类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群的实践教学内容一般以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实训为主要课程内容,在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内容的设计、组织方式等方面不尽合理,而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则是要求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为了真正做好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了解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要求,就必须改变原有教学程序,重塑新的教学思路,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探索具有转型发展特点的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一)适应高校转型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目前,许多新建本科院校都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从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要求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技术应用能力、综合素质高等特点。[1]为了适应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财务会计类课程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探索和创新新型教学模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这就要求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必须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针对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增强教学效果,同时也能为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避免出现理论教学和实践工作的脱节,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为学生学习和就业之间构建沟通的桥梁,以利于培养技术型、应用型、桥梁型人才。

(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要求

会计类专业属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是技术型、应用型和桥梁型人才,主要为企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会计从业人员,其对应的目标工作岗位可包括出纳、档案管理、会计主管等。目标工作岗位与岗位职业所需技能是相对应的,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相应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其工作,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通过财务会计类课程群的学习和实践来培养。但当前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突出表现在理论功底扎实,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导致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很好满足企业对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导致对工作岗位的使用能力弱,甚至出现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现象,这种结果都违背了高校转型发展人才培养的目标。[2]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加强财务会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以便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需求,从而为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提供更多的合格人才。

(三)推动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需要

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到许多课内没有接触到的知识和能力,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深化和拓展,而这种结果反过来又可以促进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时,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完善自己,适应教学要求,有助于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高等院校的发展在于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能够被社会所接受。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历史较短,目前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其发展的主要目标,但是存在普遍的问题,不少院校并不十分清楚企业特别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导致这些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资源分配不是十分合理。[3]对于财务会计类课程来讲,由于部分教师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是十分清楚,即使有一定的了解但却没有完全贯彻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例如有的教师对财务管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有的教师对财务会计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其结果是学生一方面不能系统的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企业会计实践中。所以,财务会计类课程建设没有体现应用型本科的特点。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协调性不足

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协调性不足主要表现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许多学生对财务会计类课程的理论知识能够倒背如流,但却不能很好的应用这些理论与解决企业会计工作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而且实践教学设置在整个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偏小,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练习所学到的知识。[4]例如基础会计学课程主要是依据会计核算程序设置的,其一般流程为: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告。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和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基本理论。许多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时过于偏重理论,忽略了学生技能培养,其实践教学环节占课程教学时间很少,导致学生学完这门课程以后,仍然不会编制会计凭证、填制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这种人为地割裂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必然会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三)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从新建本科院校层面来讲,很多地方还是在模仿老牌的本科院校,没有根据自身院校的特点和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教学中普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许多院校的财务会计类课程虽然也开展实践教学,但是比较零散,而且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各个课程的实践教学自成体系,没有形成课程之间实践教学的联系,缺乏实践教学体系之间的连贯性。即使一些院校也积极开设了实践教学,但教学环节与企业生产活动脱节较大,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完成,忽略了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的结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进行的实践学习通常是重复性的,杂乱无章的,漫无目的的,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不是很大。

(四)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比较薄弱,“双师型”比例偏低

财务会计类课程是既重视理论教学又重视实践教学的课程,其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整体素质,既要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熟悉,又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5]但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实践教学由授课教师完成,“双师型”比例比较低,虽然他们中的一部分学历很高,但是很多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任何的实践经验,缺乏实践认知。再加上授课任务重,科研压力大,导致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准备课程,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其结果是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转化为实践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三、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一个总体目标

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基础,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对于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实施课程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具有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具备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国际化视野,较强的动手能力,能胜任经管部门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两个层面

两个层面是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校内实训是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主要是通过校内会计方面的实训室,如会计手工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会计综合实训室等,利用仿真的会计实训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对所学的财务会计类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6]校外实训主要是在校外利用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课程教育、职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企业实际的会计处理方式,实现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的提升。

(三)三个一体化

三个一体化是指一体化的教室、一体化的教师和一体化的教材相结合。一体化的教室是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相关会计工具,演练会计实训和强化会计训练,从而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在这种条件下,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一体化的教师是实现三个一体化的重要条件,主要是指具备普通教师和会计师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可以通过人才引进,校企合作等方式,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例如可以鼓励基础会计学教师利用寒暑假期间到会计师事务或者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兼职,最终提高其会计职业技能和双师素质,提高教师中“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比例,为学校转型发展奠定基础。一体化的教材。针对财务会计类课程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相分离的状况,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材。财务会计类课程任课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学校的情况和学生素质编写适合自身教学使用的实训教材,处理传统的题型外,应增加仿真实训题,同时在编写过程中应按照行业规范,操作流程更加贴合实际,实现一体化的教材。

(四)四个结合

四个结合包括技能培养和素质培养、分岗实训和综合实训、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相结合。技能培养和素质培养相结合是指在重视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强化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团队协作方面的培养。分岗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是指在进行会计实训时,实施一人一岗,按照小组的形式,轮流岗位,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岗位的能力。[7]分岗实训后实施综合实训的方式进行,采取一人多岗进行训练,使得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全面的掌握会计处理的全盘账务,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相结合是指利用手工账和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技能的训练,将二者之间进行有机结合,达到既掌握了会计理论知识又能达到财务软件的熟练应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相结合采取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这种方式能够缩短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五)五种实训方式

五种实训方式是指课堂单项实训、分课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课堂单项实训就是在财务会计类课程教学中,针对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单行技能训练,做到“教、学、做”融为一体。分课综合实训是在完成单项实训以后进行,对财务会计类每门课程分别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从而既能使学生掌握每门课程,又能提高学生会计的综合处理能力。专业综合实训。将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训融合在一起,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以一个企业模拟运营的方式,让学生处理运营中的各种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综合会计知识的运用能力。企业顶岗实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将财务会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延伸到企业,安排学生到企业里面从事一定的工作岗位,轮流实习,帮助学生完成角色的转变,提高职业素养。毕业论文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然后以这些问题为基础,进行论文写作,既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综上所述,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各个高校要结合自身的优势,正确认识自身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本文建立的“12345”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的财务会计类课程知识进行全方位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梁斌,周志和.“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会计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甘肃科技,2014(20):77-79.

[2]周志秀.“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J].中国市场,2015(19):215-216.[3]凌世寿,石勤.“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J].高教论坛,2014(3):54-58.

[4]沈应仙.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群“一体三结合”教学模式探索[J].财会经纬,2009(6):89-90.

[5]侯翠平,张红轶,丰蓉芳.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财务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会计,2015(9):61-63.

[6]罗艳芬,吕朝周.加强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81-182.

篇(2)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训,模块设计

会计工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具体可以划分为建账、日常处理和期末处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内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工作内容和提高实务操作能力,我们结合会计工作内容、会计岗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初步设计了会计实训必需的四大模块,即建账、主要经济业务账务处理、出纳岗位工作、纳税登记,并从这四大模块入手,分析、阐述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相关会计课程后,如何让学生有目的、直观的、仿真的进行会计工作的训练。

一、建账模块

任何企业在成立初始,都面临建账问题。即根据企业具体行业要求和将来可能发生的会计业务情况,购置所需要的账簿,然后根据企业日常发生的业务情况和会计处理程序登记账簿。所有我们要求学生实训的第一模块,即必须掌握如何“建账”。一个企业至少应建四本账册:一册总分类账;一册现金日记账;一册银行存款日记账;一册活页明细账。

二、主要经济业务账务处理模块

经济业务账务处理主要包括日常经济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和会计报表三部分。这一模块的会计工作内容多,在选择实训内容时,既要选择有普遍性的经济业务,又要选择有特殊性的经济业务。下面阐述该模块的主要实训内容:

1、日常经济业务处理——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1)根据实训资料采用专用凭证进行会计凭证的填制、整理、传递;(2)根据实训企业的日常业务采用通用凭证编制相关记账凭证。

2、日常经济业务处理——登记账簿

根据实训企业资料及前期会计凭证进行日常账簿登记,通过实训操作,能够让学生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各类账簿登记的一般技能要求;(2)熟练规范地根据前期工作成果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并按全月三次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3)掌握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下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以及总分类账的登记方法;(4)能够采用适用的错账更正方法,对实训中出现的各类错账进行更正。

3、期末业务处理——对账、结账。(1)根据实训企业的资料及在前期日常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期末账务处理,并登记相关帐簿;(2)编制总帐科目试算平衡表、核对银行存款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3)对帐无误后进行月末结帐;(4)整理并装订会计凭证、账簿。

4、期末业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表。(1)根据实训企业资料及前期工作结果,编制资产负债表;(2)根据实训企业资料及前期工作结果,编制利润表。

三、出纳岗位工作模块

出纳是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办理本单位的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及有关账务,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财务印章及有关票据等工作的总称。出纳工作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要求出纳员要有全面精通的政策水平,熟练高超的业务技能,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下面阐述该模块的主要实训内容及具体要求:

1、明确工作目标。在进行该模块实训操作前,首先要学生掌握出纳岗位的工作目标。

2、工作态度和能力要求

在掌握以上出纳具体工作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实训企业的具体业务,通过实训操作,能够让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工作态度要求:要做好出纳工作首先要热爱出纳工作,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职业习惯。作风的培养在成就事业方面至关重要。出纳每天和金钱打交道,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出纳员必须养成与出纳职业相符合的工作作风,概括起来就是:精力集中,有条不紊,严谨细致,沉着冷静。精力集中就是工作起来就要全身心地投入,不为外界所干扰;有条不紊就是计算器具摆放整齐,钱款票据存放有序,办公环境洁而不乱;严谨细致就是认真仔细,做到收支计算准确无误,手续完备,不发生工作差错。

(2)技能要求:打算盘、用电脑、填票据、点钞票等;

(3)能够填制与审核现金收支业务原始凭证如:工资表、报销单、借款收据、领款收据、差旅费借款、报销单等;并能模拟现金收付款业务的办理。

(4)能够填写支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等银行结算票据并模拟银行结算业务的办理。指导教师先示范,然后再由学生操作。

(5)能够辨别出纳凭证:包括与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有关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每日结出余额。如 重要的凭证进账单,指导教师先示范,然后再由学生操作。

(6)能够进行期末对账及结账,月末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现金总账、银行存款总账余额核对;月末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四、纳税处理模块

该模块是在各门会计课程中几乎不被重视,也是学生掌握较差的一部分,但在实际会计工作是不可缺少又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将纳税处理单独作为一模块来设计实训是必要的。

1、总体目标设计:由于税种较多,学生在进行实训操作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个税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进行实训。通过这两个税种纳税处理实训,帮助学生掌握从事企业会计工作所需要的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相关理论知识,能应用理论知识进行应纳税款的计算与核算,并据以填制纳税申报表、办理纳税申报工作等。

2、实训内容及其方法设计:

(1)增值税纳税处理内容及其实训方法设计

主要内容: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增值税纳税申报的程序与方法。实训步骤及方法:①根据模拟企业某月经济业务资料,分组训练确定企业当月销项税额;②根据模拟企业某月经济业务资料,分组训练确定该企业当月进项税额;③根据模拟企业某月经济业务资料,分组训练计算该企业当月实际应纳增值税税额;

方法:教师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演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及纳税申报程序,让学生直观感受增值税申报缴纳的具体业务处理,为学生动手训练提供参考;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训。

(2)企业所得税纳税处理内容及其实训方法设计

主要内容:企业所得税应税所得税的纳税调整和应缴所得税税额的计算;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预缴与年终汇算清缴)等。实训步骤及方法:①根据模拟企业经济业务资料,计算企业在月(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据实预缴的所得税税额;②根据模拟企业经济业务资料,独立计算年终汇算清缴时模拟企业全年利润总额;③根据资料,独立确定应税所得额中纳税调整项目,并据以计算模拟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④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确定税率并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汇算清缴应补(退)税额。

该课题论文只是我们研究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一个开始,以后我们将在这一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不断总结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3(职业教育设计丛书)。

[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基础实用基础》(精品课程)

篇(3)

关键词:高职会计;会计毕业设计;中小企业;会计模拟实训+

中图分类号:F233;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业务日益复杂化,社会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而会计专业是高职类院校中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社会对高职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会计岗位有所变化。

一、会计专业毕业设计需求的调查分析

为更好地探讨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实践教学,本人采用抽样调查方式,抽取30名2015届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及其所在实习单位,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企事业单位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学生对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需要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更好地设置和完成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实践教学,做到既能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又能满足学生需求。

(一)高职会计的定位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学生实习所在单位大多是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在6人以下的占78.5%。根据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和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2013年中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小微企业占了97.3%,这也说明了会计人员绝大部分就业于中小企业,这也说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今后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企业。被调查单位有50%表示在招收会计人员时会招收高职学历会计人才,会计人员100%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定位于中小企业,有20%的会计人员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可适用于任何性质的单位,包括上公司、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等。这说明我国用人单位在会计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仍然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主体方向。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只有1名学生认为自己不会从事会计或相关会计工作;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定位方向100%的同学认为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或其他,这与企业对高职会计的定位不谋而合,说明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有很清楚和正确的认识。

(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调查分析

在关于会计专业知识和能力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认为会计技能实训和沟通能力是最重要的,其次则是会计专业知识、会计考证、道德修养;在会计毕业设计环节,被调查学生最想强化的内容是会计技能和办公软件、会计电算化实践、纳税申报、财务分析等内容;这与中小型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三类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需求是相适应的,这也给会计毕业设计改革提供的依据。

通过调查分析,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学生,都认为会计人员最重要的是会计技能实训和沟通能力。因此,符合社会需求、满足学生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必须要能强化学生的会计操作技能。

二、会计毕业设计的现状

会计毕业设计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企业会计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毕业设计在会计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毕业设计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衔接,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关键点,有着其他任何会计实践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

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多是采用会计综合模拟实践和毕业论文这两种形式,其存在问题:一是会计综合模拟实践会计手工实训或是会计电算化实训,更多是会计操作技能的训练,缺乏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实践,学生对于综合应用所学习知识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二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理论性不够强,要写出高质量的、理论性很强的毕业论文不太现实,毕业论文写作仅就某一论点进行阐述,更侧重于理论探讨,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不利于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考查。因此,本文正是切合高职会计专业定位,提出要在内容上、形式上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毕业设计达到综合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操作型、技能型财会人才。

三、会计毕业设计的创新

高校毕业设计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重要环节,对学生在校学习知识和取得职业能力的综合提升起着关键性作用,特别是以培养实用型、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认为高职会计的毕业设计可以考虑建立“会计模拟实训+”模式,即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首先完成统一任务即会计手工操作和会计电算化操作,将会计操作技能在毕业前夕得充分的训练巩固和提高;其次,结合所W课程中的疑惑、会计改革的热点或是对企业进行实习调研等发现的会计问题,比如财务管理方向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税务方向进行纳税计算和纳税申报等操作,进行研究探讨该问题发生的原因,对企业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建议。这种“会计模拟实训+”毕业设计模式可以使学生统一进行会计技能提高的操作的基础上,又能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方向进行研究,从而建立以学生为主导、老师为辅的“会计模拟实训+”毕业设计模式。

会计专业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会计毕业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会计毕业设计达到综合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操作型、技能型财会人才。

参考文献:

[1]杜玉华.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J].商业会计,2011(20).

[2]罗万平.关于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论文改革的探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

篇(4)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中,会计核算技能训练模块建设相对完善,财务管理实践技能训练模块建设次之,而财会职业岗位及相关基础岗位技能训练课程建设普遍较为欠缺。就笔者所在学院的财会专业实践课程来说,属于会计核算技能训练方面的实践课程单项系统的有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财会电算化软件应用操作实训,综合的有财会综合模拟做账实训;属于财务管理实践技能训练方面的有财务管理实训、公司理财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而财会职业岗位实践课程建设方面,目前只开设了一个财会分岗位实训软件操作模块, 也就是说关于财会各个岗位的工作程序和内容均在电脑软件中完成,这样操作简便快捷且单证业务设计形象,对于学生了解会计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操作步骤有一定的帮助和实训效果,作用值得肯定。然而,笔者认为在电脑软件中完成财会分岗位实训过程单一,操作过于形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财会岗位及其前沿工作内容和步骤的感性认识。对于财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来说,目前学院财会专业现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相对完善,主要有财经数字化综合实训室、通用财会软件应用操作室、财会手工操作模拟室,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薄弱,主要是通过学生顶岗实习以及毕业论文设计两种形式来完成校外实践教学。

二、用人单位的财会职业岗位设置情况及毕业生需求状况

现代企业设立的财会岗位一般包括财务主管、出纳、资金核算、往来核算、工资核算、财产物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总账报表核算、办税、稽核及档案管理等,这些岗位可以一人一岗、或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但在一人多岗时必须贯彻内部会计控制中的“账、钱、物分管”的原则,即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及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属于财会前沿的工作岗位有收银、仓管、生产、销售统计、会计文员等职。现代企业大都根据业务需求来设置财会职业岗位及财会工作前沿岗位,中型及以上的企业单位为适应其经济业务量大或者发展多种经营需要设置相对较全面具体的财会岗位及财会工作前沿的岗位。以往多数小而发展型的企业,由于经济业务量少,且根据税务管理要求设置出纳、会计两职,出纳管钱,主要负责资金的收支及办理银行结算等业务,会计管账,主要负责全盘账务的处理以及报税等业务。随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等记账行业的兴起和发展,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交由记账中心完成。据调查中小型用人单位对高职生的需求潜力巨大,而且用人单位对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记账人员岗位的需求,占据了所有会计岗位的大多数。用人单位不仅要求会计人才具备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还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和判断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岗位就业情况调查

根据笔者所在学院财会专业2009~2010届部分毕业班就业岗位调查显示(见表1):2008级两个班毕业班同学就业于出纳、会计、审计等财会岗位的人数比为31%、42%相对于2007级三个班的人数比68%、72%、67%少了许多, 而2008级毕业生就业于收银、仓管、财会文员、 统计等财会前沿岗位的同学人数比2007级相对多些,另外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其他岗位的同学2008级比2007级明显多一些。

另外,笔者通过电话对学院2009~2010届财会专业其他几个毕业班级的曾经担任过本班毕业就业统计的同学调查,同样显示:2007级(2009届)财会专业毕业生大多都已经就业于所学专业或相关岗位,少量同学就业于与专业无关的其他岗位;而2008级(2010届)应届财会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在财会岗位的人数相对于2007级少些,他们多数分布在财会前沿工作岗位或其他专业岗位。 调查还了解到2007级财会专业毕业生大部分从事本专业的同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经历两次就业,个别甚至有三、四次,他们都是从不同单位(公司)的非专业岗位或专业前沿岗位再转入另一单位(公司)中的专业岗位,另有一部分则是从单位(公司)内部的非专业岗位或专业前沿岗位调入专业岗位的,只有小部分同学则是初次就业就到了专业岗位;对于就业在非专业岗位的这部分同学来说,他们中有一小部分同学属于自愿就业,即有意识不从事所学财会专业,而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则是被动就业,他们想从事财会专业工作,但因为他们的专业实践经验相对欠缺,暂时无法找到对口专业岗位。

四、高职院校财会职业岗位实践教学课程完善建设

在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中,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设置相对成熟和完善,而财会职业岗位实践课程建设相对薄弱,笔者提出以下完善建议:

(一)建立校内财会操作实训岗位 首先,校内设置财会职业岗位手工模拟操作实训是着重培养学生在各个岗位的基本工作规范、业务处理能力和财务监督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沟通协调能力,因此,财会职业岗位可设出纳、资金核算、往来核算、工资核算、财产物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总账报表核算、办税、稽核及档案管理等岗位实训。其次,财会职业岗位实训的授课方式,可采用单独开展和同时开展相结合的方式,。单个岗位实训单独开展可以融入到专业基础实训和专业实训课程中进行,具体操作是老师在进行专业系统实训教学时,应点明该实训操作中的每一环节和步骤属于哪个岗位的工作内容,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并熟悉财会岗位及其工作内容;财会多个岗位实训同时开展则采用分组形式,轮岗操作,要求各小组成员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模拟作业,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另外,好的实训教材是提升财会职业岗位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可操作性、实用性强的财会职业岗位实训题库尤为重要。

(二)增加财会工作前沿岗位实践课程 针对财会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多在财会职业基础岗位的特点,可以适当增设财会工作前沿岗位实训课程如收银、仓库管理、统计等岗位实训,目的是加强学生在财会工作前沿岗位工作的实践能力。收银岗位实训主要包括超市收银机的基本操作训练,真假钞票识别,点钞训练等内容;仓库管理岗位实训主要包括库存物资收、发、结余的登记以及物品的存放管理技术等内容;统计主要包括数据统计、数字速打训练等。另外,为了使学生更能胜任会计文员工作还可增设相关选修课如常用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实训等。

(三)加强校外实训建设 创办校外实训基地,发展中型企业和记账中心为实习基地,采用校企协作订单培训、校企合办实训教学基地,分批次组织学生到基地持证上岗位操作训练,另外适时让学生到不同类型企业现场参观进行感性认知,最后再通过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答辩等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就业能力。

五、结论

可持续发展是高职院校立足之本,现实社会多种产业发展需求决定了高职院校培养职业实用技能型人才目标,提高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坒业生的职业岗位就业能力,强化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完善财会职业岗位实践课程建设已经成为现实迫切要求。

篇(5)

[关键词]国际商务专业;实验班;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6-0206-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从单一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背景转向了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高职校作为中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组织,也必须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变。本文就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国际商务专业实验班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实施的效果进行一些探讨。

1商贸“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1商贸“实验班”的人才培养的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教学的主要依据和计划。围绕着培养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这一目标,商贸“实验班”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熟悉财务、商务理论知识,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能从事财务信息管理、外贸报关与国际货运、市场营销、商务文秘等行业一线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

12商贸“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

对于高职院校的财经商贸专业来讲,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金字塔形,包括五年制高职教育和专接本自考教育两个层次。(见图1)

图1商贸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层次关系图

第一阶段为五年制教育阶段。按照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强化理论基础课程和技术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构建宽口径、复合型、创新型专门人才的基础知识结构。

第二阶段为专接本教育阶段。实验班的同学若在第一阶段的学习成绩优良、满足培养要求,在进入第二阶段学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全校和专业大类范围内任选专业学习。学习期间,由该专业所在系部为学生配备导师,学生第二阶段的学习计划由系部和培训部老师制订。

2商贸“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2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教学的主要依据和计划。围绕着培养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这一目标,实验班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熟悉财务、商务理论知识,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能从事财务信息管理、外贸报关与国际货运、市场营销、商务文秘等行业一线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实验班学生主要学习国际商务、商务英语、商务管理和财务会计专业课程的知识,接受经济、管理方法与外语技巧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商务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这种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中心” 的特色。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实行联大五年制高职和南大专接本教学两大模块的教学方案,可以确定“二阶段四条线”的专业特色建设立体框架(见图2)。

图2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图

在商贸实验班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可以设置体现的专业有国际商务、商务英语、商务管理和财务信息管理等。

22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核心课程建设

商贸实验班在教学上是专业的大综合,因此在“大专业、小方向”目标要求下,对各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以此确定所需知识能力要求,并采用“宽基础、重特色”形式构建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紧密围绕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建设目标和专业发展前沿动态的要求,在岗位分析基础上,课程体系中应充分兼顾财务会计、货代与报关、物流单证、服务外包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将相关职业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国际商务单证员、BEC初级证书、报关员证书等职业资格认证融入课程体系。为此,考虑到实验班的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中主要考虑各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比如:财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实务、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进出口贸易实务、外贸单证英语、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国际商务单证综合实训、报关原理与实务、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报关综合实训、剑桥商务英语听说、剑桥商务英语阅读与写作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实验班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实验班的人才培养目标。

23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应用型人才

围绕商贸实验班的课程体系,建立以校内实践性教学为主、校外实践性教学为辅;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践性教学为辅,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三动”能力为原则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合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校内实践性教学(课堂案例教学+集中实训教学+第二课堂教学+论文撰写)+校外实践性教学(顶岗实习+专业实践+毕业实习)”的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231校内实践性教学

①课堂案例教学。该方法的运用是以商贸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为主进行。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任务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来培育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该方法简单实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可以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教学效果良好。②集中实训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校内的“国际贸易实训中心”、“物流单证实训室”、“财会实训室”和“商务英语实训室”,充分发挥实训室的教学功能,通过较全的实训教学软件,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课内集中实训,使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了所学知识的实际操作技能。③第二课堂教学。丰富的第二课堂对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校举办专业前沿理论知识的讲座或经济贸易的报告会,同时,结合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举办一些诸如“学生营销策划大赛”、“物流单证技能比赛”、“财会技能比赛”、“外语节”等活动来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效果非常显著。④论文撰写。主要开展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形式。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在训练学生获取知识、选择信息能力,锻炼和考核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非常有效。

232校外实践性教学

①顶岗实习。在具体的教学中,结合《商务谈判与沟通》、《市场营销》、《财务会计实务》、《市场调查与预测》、《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相关课程的内容,由任课教师负责,到“电信呼叫中心”、“淘帮手工作室”进行短期的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对相关企业管理环节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感知度。②专业实践。这是一种利用假期让学生通过打工、调查等方式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的实践性教学形式。③毕业实习。采取 “以集中实习为主、分散实习为辅”的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实习基地的作用和功能。

24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商贸实验班的教学质量总体情况较好,一方面教师的工作责任心较强,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都是精选工作认真、细心的教师担任,在教学方面改变以往的常规教育,采用自主引导型、思维开拓型等新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领悟性较高,实验班的学生都是优秀初中毕业生,2010级实验班学生入学成绩在500分以上,最高分为658分;2011级国际商务1班(实验班)学生入学成绩在535分以上,最高分为660分,总均分为583分,2011级国际商务普通班的学生入学成绩总均分为544分,相比之下实验班学生的基础较好,应变能力较强,能够较好的适应任课老师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2011级国际商务1班(实验班)的优分率为88%;《财务会计实务》2010级财贸实验班的优分率为804%。从各门课程的考核成绩看出,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能力较强,考核成绩不论是总均分还是优分率都普遍高于普通班学生的成绩。

综上所述,实验班通过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经济建设培养大批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发挥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国际商务专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龚志军商科院校“法商结合”特色与法律专业就业形成机制研究[J].网络财富,2008(6).

篇(6)

论文关键词:会计实验,实践教学目标,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管理



1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力推进、发展,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教学型的普通高校,主要承担着社会各种各样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而从人才市场需求缺口来看,也主要集中在应用型人才上。会计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它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计职业内涵不断扩展,对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据《中华财会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阶段对会计本科生在社会实际工作中应具备能力的调查排序依次是:实际操作能力90%,协调能力42%,创造能力14%,交际能力和善辩能力8%。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会计理论教学来实现,更重要的是通过会计实践教学来实现。为了切实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会计实践教学。



2确立会计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体系一般由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条件等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科学的结构框架。实践教学目标是具体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学条件等要素内涵的依据。它从属于会计教育目标。



会计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近年来会计教育的大力发展,传统记账式的会计人员已相对过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尤其是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既懂专业、善管理,又具备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仍然奇缺。另外,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预计到2010年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要达到100万。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统计,2008年度应参加任职资格检查的注册会计师80899人,实际通过检查78577人,因此,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强化审计操作技能,必须进一步拓展会计实验教学的内容,构建一个校内外结合、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为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使会计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合格会计人才的基础性保证和重要教学环节。因此我们将会计实践教学目标确定为:强化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和一般关键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掌握会计工作中需要的会计核算和管理技能,掌握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和内部控制要求,以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从而完成从理论向实践、从单项技能向综合技能的过渡,达到(助理)会计师的职业素质。



会计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



能力

目 标

内涵及要求

相关课程

一般关键能力(会计职业素质能力)

具备会计职业岗位所需的语言、计算机、协作、交流、社会活动、组织等基本素质,并达到相应的技能等级。

围绕会计职业岗位的需求,积极进行会计岗位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如语言能力、合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突出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等的教育,加强诚信教育,培养职业道德。

计算机应用、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核心专业能力(会计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根据知识“够用、必需”的原则,突出会计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针对会计职业岗位群(总会计师、财务主管、出纳、固定资产核算、存货核算、成本核算、总账报表、稽核等),形成技术应用能力、核心技能能力、综合能力的层次模块结构,通过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完成会计职业活动,并达到会计专业要求的技能标准。

根据会计职业岗位群以及职业素质建设的需求,建设会计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模块。包括会计核算技术、计算机操作、写作能力等的培养。

会计基本技能(珠算、点钞、会计书法、数字录入、凭证填制和装订整理、报表编制等) 、会计电算化、财经应用文等。

根据会计职业岗位群的需求,整合实践课程专项技能项目、项目内容和学习方案、实践教学手段,达到完成会计职业任务所需要的专项和专业核心技能的要求,形成会计专业的核心技能模块。

出纳实务(电子开票)、纳税申报(电子纳税)、会计软件应用、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段实训、审计实训(计算机审计)、财务管理实训(计算机财务管

理)

根据会计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以及会计职业、行业发展的要求,设计综合项目,体现会计专业主要技能的综合运用,通过专业实习、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等途径,完成职业所需的综合能力训练,形成专业综合技能模块。

专业实习、会计综合模拟实训(ERP综合实训:融合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实训)

创业、创新能力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学生创业所需的择业能力和生存能力;在已有的基础上能完成某项创新性活动

篇(7)

【关键词】 财务报表;报表编制;报表分析;教学改革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主要就是为社会培养输送一线的会计从业人员和经济管理工作者。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工作逐渐替代了手工记账,会计工作的重点也就逐渐偏移到了对企业会计报表进行分析的工作上来。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最终输出的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信息。财务报表正是集中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信息载体。每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和投资者等与企业有关的信息使用者,都希望能够读懂这些企业的会计报表。知道会计报表中数字后面所隐含的真正含义是会计工作者做出正确的管理或投资决策的保证。会计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报账,而更多的是管理、决策。因此给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学生开设有关报表的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胜任会计工作,并增加个人理财的能力。由于与报表相关的能力包括编制和阅读分析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开设《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等相关课程。

一、报表课程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

目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已经开设了《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这是一门由多学科相互融合而产生的新兴应用型学科。本课程通常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或者三年级上学期。其前修课程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04级学生之前是作为选修课或考查课开设的,05级学生是由企业外聘教师讲授这门课程的,从06级学生开始一直到09级非试点专业学生,都是作为必修课程,仅在09级会计专业试点班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由于没有足够的理论课时所以没有开设。

(一)本课程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关系

1.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关系

编制报表是会计核算结果的输出,是最终会计信息的综合输出,应该属于核算的组成部分。关于报表编制方法的知识点散见在核心课程《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教材的最后一章。如果教学学时充足,教学内容完全和教材一致,那么我们给学生的是全部的知识。但是实际往往并非如此。由于高职教育强调“理论够用”,要求我们一定比重地限制理论课时,因此核心课程教学进度的完成常常很紧张。这样一来,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安排仓促,教师的理论未讲完学生就要参加实训,因此报表编制部分的讲解无法详细展开,从而也让学生有虎头蛇尾之感。

2.与《财务管理》课程的关系

报表分析课程中,有一块内容是专门展开介绍企业各项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这与大二年级下学期开设的《财务管理》课程中“财务分析”的这一章有交叉。严格地说,财务分析除了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外,还包括财务报表附注、管理层的解释和讨论、审计师意见、其他公告、社会责任报告、媒体和专家评论以及监管部门的处理公告。财务管理课程分析对象不仅仅是报表,而且与报表课程相比,还有其他的教学内容,如:财务管理的环境、目标、原则与环节,财务分析,资金时间价值,项目投资,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企业价值评估等等,这么多内容安排在一个学期内来讲授。针对目前高职学生素质而言,多数学生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财务分析这一部分整合到《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这样就能减轻《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压力,并且也可以让高职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充分掌握报表的编制、分析技巧,以培养阅读和分析报表的能力。

(二)其他相关院校本课程的教学现状与经验借鉴

目前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都将报表部分从原《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集编制与分析综合能力培养的会计核心课程或者必修课程,其教学现状和经验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现将所查阅的几所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报表课程开设和教学情况整理归纳如下。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都将《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建设。按照最初的划分,财务会计课程划分为《财务会计一、二、三》,本课程属于《财务会计二》,2003年以后独立出来,以三张会计报表编制为基础,以报表分析为核心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该课程沟通了会计核算与财务分析这两个会计专业主要学科领域,成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课融通及理论结合实践方面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内容上,将中小型企业的需要设定为教学内容,同时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自编《会计报表编制》讲义,将教学内容在传统意义上的三张主表编制的基础上,增加了财务报告说明书和会计报表分析两部分,并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具体情况,取消合并会计报表编制内容,对现金流量表编制部分,除了工作底稿法和T行账户法外,增加台账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其他本专科院校的会计专业对本课程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在教学中采用自主独立灵活多样的形式。如,贵州商专、辽宁交通高专历来将本课程列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会计电算化实训中心让学生学会上网查阅公司数据资料并进行实证分析;对外经贸大学开设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是国内最早开设该门课程的学校之一。张新民教授在传授这门课程时,摒弃了传统的就会计论会计、就报表论报表、就财务论财务的讲授方法,力图在企业管理的系统中分析财务状况及其质量,并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管理状况和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透视,以提高学生报表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二、关于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报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根据教学中的体会和我们当前报表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前面对几所学院报表课程的教学经验借鉴,笔者认为对本课程的教学还有优化和改进之处。我们的学生需要对已学先修课程中的会计知识活学活用,知道如何亲自搜集查阅公司资料并整理成第一手数据,如何制订报表的分析步骤并展开分析,如何评价公司业绩并初步判断公司的发展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方法技能的习得,需要我们在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手段上进行思考和探索。以下是笔者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设想。

(一)具体教学目标

教学中我们首先必须明确报表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需要达到的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熟练掌握公司企业三张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2.熟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所包含的全部要素及其所传达的管理信息;3.掌握对企业流动性、偿债能力和管理效率以及盈利水平的分析方法;4.能够运用财务比率解读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5.了解利用财务会计信息评价企业管理绩效的方法,为决策提供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

(二)实践教学设计与岗位设置

在学生吸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技能操作,进一步加深对其专业知识的了解、巩固其所学的知识。通过以某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为项目进行任务驱动,构建一个与未来实际工作岗位相似的环境,确定某一家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报表为分析对象,按财务报表分析流程,将报表分析工作划分为若干岗位,让学生模拟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身份进行情景式学习。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购置财务分析软件进行岗位设置和教学。实训学习中可以设置的主要岗位有:报表编制、统筹安排、资料搜集、数据整理、报表分析、分析报告撰写、报告公布评述等。其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三)教学改革预期效果

根据报表编制与分析的流程进行岗位设置与实训开发后,教学设计中的每一步都可以充分安排学生进行上机资料查询、整理、案例讨论、小组研究自行决策分析步骤等。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有所用、学有所获,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缩短了学生进入社会后的适应期,满足了当前企业对综合素质较好能力型、外向型人才的需要,更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与此同时也对教师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的研究型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个性特长,同时学生也找到自己不足,锻炼了文字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考核方式

考核上可采用平时实训、上机测试和期末卷面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核主要包括上机表现、上机成绩、讨论打分、小组打分、理论课表现、作业、小论文等;期末考试可以采用理论闭卷、开卷案例分析或报表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等形式。

结束语

报表编制与报表分析能力是会计从业人员必备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具备对会计专业知识起着延续和深入的作用。因此与报表相关的课程,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要真正教好这门课,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从事教学的教师只有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和组织,不断采用负反馈控制论的思想来修正在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于久洪.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