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育教学理论论文

教育教学理论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13 10:33: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育教学理论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育教学理论论文

篇(1)

论文摘要:随着职业教育重要性的提升,我国在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展开了对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从提出到现在大致经历了萌芽和雏形阶段,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演变,但研究还存在理性化程度不高、综合化有待加强、规范化明显不足、科学化急需提高等问题,成为今后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努力方向。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论;教学论研究

伴随人类社会出现而产生的职业教育,在当今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现代化教育的重视和关注,进入了其自身发展的春天。职业教育特有的职业属性,是其与普通教育或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这要求人们在开展教育教学时要采用与之匹配的特殊教学目标、方法、内容、媒介等,即要求出现一门与之匹配的、特殊的职业教育教学论。可见,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迫切呼唤理论的指导,但职业教育教学论作为职业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我国职业教育研究中,从提出到现在不到20年。其理论研究不够充足,学科建设也仍未完成,还是一个充满新鲜活力且相对崭新的研究领域。现就近2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予以反思,并展望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未来。

一、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基本历程

为追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历程与发展近况,用“职业教育教学论”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对1979年至2011年内所有文献进行模糊匹配的跨库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共检索到23篇文献,全部为期刊论文,没有硕士或博士论文。剔除其中重复刊登的论文,最终只有18篇文献。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归纳分析得到结果表明,1997年华东师范大学马庆发教授在《全球教育展望》上先后发表三篇关于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文章,开启了我国学者对职业教育教学论学科的研究之门,而从那时至今的近20年里,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萌芽阶段(20世纪90年代~20世纪末),以教学方法和价值取向的引入与介绍和职业教育教学论的提出等准备研究为主。这时期内发表的相关论文数为5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引入当时德国职业教育致力推广的引导探究教学法,提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职业教育关键所在的新理念,倡导“行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论价值取向,并萌发对职业教育教学论学科性质的初步研究和对现代教学论教学方式在职业教育中的迁移应用讨论等。

这个阶段的研究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国外职业教学论的介绍与引入是概述式的、零散化的、片面性的,缺乏具体化的实践工作和全面化的系统介绍;二是介绍与引入的过程中,缺乏对我国传统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造性和针对性研究,如研究中关注的教学方法,其实是一种对方法的简单移植和直接运用,缺乏对方法本身及其应用的批判性反思和本土化思考;三是对职业教学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基本概念、学科结构、理论依据、目标与建构等内容没有涉及。

第二个阶段为雏形阶段(21世纪初以来),以不同角度的职业教育教学论体系构建和学科建设的初步试探性研究为主。这时期内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逐步增加,但核心论文共5篇。研究总体上可划分为三个方向:首先是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研究,包括对专业教学论的学科特点、学科定位和学科前景的初探;其次是对职业教育教学论体系的多角度探索,这类研究占本阶段论文数量的五分之三,是开展得最多的研究,如隐性知识管理视野的职业教育教学论探索和整体性学习的职业教学论探索,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探析了职业教学论的概念特征、方法手段和发展前景等;最后是对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论体系的整体性引入和介绍,包括对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实现形式和发展前景的介绍,和对德国职业教育技术教学论六大理论模式的探析。

由于这个阶段的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因时间的短暂和研究力度的不够,使研究还称不上全面与深入。研究的主要特征有:一是理论研究成果数量明显增多,但还不够深入完备,如我国学者提出职业教育的生活教学论、技术教学论、经济教学论等,都还停留在理论表层,没有展开细致而深入的应用及实践研究;二是进行了对职业教学论体系建设的初探,但是这些建设自成体系,还未达成统一共识,这使得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学科体系建设还处于一个混沌阶段;三是对国外职业教学论的介绍与引入系统化、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引入与介绍时不仅介绍学习职业教学论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教学法等,还介绍学习了其实现形式、反思启示、新视野等;四是对职业教育教学论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关系区分不够,且研究仍在一定程度上偏重于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研究。

二、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已发表的关于职业教育教学的期刊文章从数量上看是繁荣的。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职业教育教学的文章来看,从1980年到2011年发表的篇名含“职业教育教学”的文章有904篇,这个数量是可观的。但其中占绝对比例的是实践感悟、操作指导一类的文章以及讨论理论应用的文章。如含“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文章占39.8%,含“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文章占31.3%,含“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文章占24.2%,含“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文章占13.9%。这些文章几乎超过了整体的90%,可想而知,含有“职业教育教学论”“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等的文章是屈指可数。再回顾我国目前已经历的两个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阶段的研究特征,可以看到,这些现状都表现出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其学科建设和理论充实的研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其主要问题如下:

(一)研究的理性化程度不高

在各类科学研究中,理性研究的程度一直是各类理论是否科学化的标准。然而,我国当前关于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理性化程度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一是基本概念、结构等的界定不够明确。以我“职业教育教学论”的概念界定为例。虽然我国研究者在深受以德国为代表的职业教育理论流派的影响下,确认了以“专业学科”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发展演变为“基于‘职业科学’或‘职业领域科学’学说衍生的‘职业教学论’或‘职业领域教学论’的概念思想”,但是我国还没有一个明确化和具体化的公认“职业教育教学论”概念业论述。二是从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现状来看,其理论成果都是将德国等的职业教育思想和普通教学论的思想移植到职业教育得来的,使研究存在理论创新性和移植适应性的问题。三是职业教育教学论作为独立学科的学科地位还没有完全建立,这使得职业教育教学论还没有从根本上与普通教育教学论分别开来。虽然我国职业教育研究者在教学理论的实践和摸索中,也进行了某些方面的论证和分析,但总的来说,作为理论基础,其坚实性尚不够。

(二)研究的综合化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其研究力量与普通教学论相比是绝对薄弱的。这种力量上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研究的综合化进程。一是研究方法上,多是对普通教学论理论知识的归纳上进行简单运用性研究,很少进行教育理论的思辨性研究与生发性研究。如根据普通教育的各种教学论理论在实践中的实践情况,将几种有效理论提取出来,直接运用到职业教育教学。二是研究内容上,过于片面而忽视了对学科体系建设的综合研究。如我国研究者已明确表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并不等同于职业教育教学论,它只是职业教育教学论的一个分支学科,但从我国已有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们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研究远远超过对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内容综合性不够的最好证明。三是研究范围上,就当前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的实践研究,而对职业教育教学论的基本问题,如本质属性、理念定位、地位和作用,以及相关因素等的元认识研究还不足够。

(三)研究的规范化明显不足

当前我国对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主要是在学习普通教育教学理论与介绍各种国际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初步探索和讨论。研究多为方法移植和思想借鉴的风格,这使得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对象、问题、性质、范式甚至学科体系的建构问题都没有得到明确深入的解决。而开展教育教学论研究的研究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基础进行自定义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研究组织或研究机构,彼此间的研究合作度低下。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即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规范性不高,规范化程度明显不足。学术研究规范的核心是思维形态上的规范,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实现规范化程度提升首先要解决问题。

(四)研究的科学化急需提高

各种教学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过程向我们告示了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和健全的。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一个初步发展阶段,造成这种现状的关键因素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科学研究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的课堂事实感知不够真实客观。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多是研究者在学习借鉴国际职业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移植建构的,缺乏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课堂的真实情境和真实材料的客观感知,这种理论具有主观性和假设性。二是没有形成严密的学科话语体系。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还没有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话语体系,这种话语体系是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区别于其他研究的重要表述方式,是所有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三是还没有一个科学化的评价体制来评价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成果是否合理。

三、对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未来展望

当前国际“职业教学论的研究越来越活跃,欧洲很多综合大学设立了相关研究机构或教席,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支持相关研究。目前国际职业教学论研究的重点是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的开发设计。”,而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研究现状表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研究领域是一个充满着新鲜活力的处女地!”“有志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科研人员应该及时跟进,有可能也必然会为之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我们要仔细分析把握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努力方向,以保证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有效研究发展。

(一)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趋于成熟

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工作,除继续开展具体的实践应用研究以外,其更大的关注点应置于满足学科发展研究,进行学科本体的建设。即要通过对教学论研究的基本框架、学科知识结构、认知实践理论等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元认知进行充分研究,实现教育教学论学科体系的完善,最终获得职业教育教学论的学科成长。且在学科成长的同时逐步趋于学科成熟,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结合。即在学习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用中国式的研究方式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理论的创新与本土化,彰显创新意识和民族意识。

(二)研究实现知识的经验积累到理论创新

职教教育教学论的学科化及其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取决它的科学化程度,因此,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科学性是接下来的教学论研究工作的核心。当前的研究主要是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国内、国际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进行经验性的积累和总结。这种积累和总结是简单、表象、粗糙的,主要表现为在研究中普通存在着对概念的表述和对知识理论的借鉴和运用简单而直接,常常是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为解决这种问题,要求我们在接下来的教学论研究中,加强科学指导下的经验积累,实现理论知识的沉淀,并在科学化的经验积累过程中去探索新的天地,以实现理论创新。

(三)研究队伍的壮大和专业化

随着人们对职业教育关注的增加,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迎来了发展壮大的春天,而与之匹配的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也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这种学科发展趋势将吸引更多的职业教育研究工作者参与到教学论的研究中,从而使得教学论的研究队伍得到空前壮大,其专业化水平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篇(2)

一、沉淀自己

人生像一杯茶,经过生活的洗礼时要学会沉淀自己。

名师工作室为我们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机会,提供了平台。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我们增长了前进的动力,从更大程度上激发了自己的潜力,在这一年期间,我由以前懒于总结整理到现在勤于发现总结,不断的学习、反思,沉淀自己,让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同时作为校级骨干教师,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师德要模范、班级管理要优秀、教育教学成绩要突出……在不断地学习当中,我时刻感到自己的不足。因此我积极利用空余时间阅读学习先进经验和新的教育理念,不断的充实自己,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在这一年中,我积极地参与名师工作室的各种学习,快速的提高自己。在名师工作室的各种活动当中,我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理论并开阔了视野,外出培训以及生物学年会的参与让我的理论层面的得到了提高,更近的接触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也让我们开阔了教育教学的视野,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学以致用

“学了不会用等于白学”我经常对学生这样说。所以我坚持把在名师工作室所学到的东西用于教学中。

1.教改科研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把在工作室中获得教学理论用于我的课题和论文撰写中,完成了小课题《培养学生喜爱动手发明的好习惯》的研究,并积极进行探索,不断地分析、讨论,总结出一套适合我们自己学校学生特点的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爱动手,爱发明。在教研中,我的教学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同时自己所撰写的论文论文也获得了省教育学会论文二等奖。

2.帮代工作

我虽是校级骨干教师,但我深知“独木不成林”的道理。我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大胆实践,在平常的探讨中,我也从不吝惜自己的点滴经验,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教学中,积极和组内老师集体备课,谈自己所获得的一些教学理念,对课的看法等。这样做使我收获都很大,提高很快。

三、努力方向

“学无止境”,所以我给自己定下以下的目标:

1.在提高课堂实效性上下功夫,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有更大的收获。

篇(3)

一、坚持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我们深深认识到,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 “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本学期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立足校本,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校本培训,措施得力,目标明确,形式多样。

1、要求教师深入学习《国家课程标准》,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教学中的热点和冷点教学问题,从而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认识教学新策略,并组织教师利用新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科研型转变。

2、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教研组利用每个星期三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学习本年级的教材特点,了解教研课改信息,一个学期下来“研教合一”,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同时,我们还组织教师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们在学期初教研活动计划中提到,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开展“听、评、说课紧紧跟踪一节课”的教学工作。且把这项工作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组每位老师都能在期初向教研组长报送开课课题和时间,认真按照“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分头做课、共同评议——反思总结、内化吸收”的步骤进行,听课后认真评课,及时反馈,通过一学期下来,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师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研讨,从集体备课到听课、评课,使教师教学理论得以提升.。

本学期以“关注学生、追求本真”为研修主题,以“提升教师素养,改进教学行为,巩固课堂实效”为抓手,以教研组建设的动态评估为契机。立足教研,聚集课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修机制,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先关得记录和反思。年轻教师的提升工程也完满成功:其中林学峰老师执教的《植树问题》获学校一等奖、许海燕、胡婷婷、袁勇等老师上的公开课都得到全校教师得好评,吴雪琴老师执教的综合实践课获市一等奖。

三、健全教研制度,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本学期,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做到“开齐、开足、教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教研工作做细、做实。

2、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管理,特别是学生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数学组老师都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作业的批改及时、认真、细致、规范,一部分老师并能及时分析反思,适时地采取补救措施,使本学期的教学质量能有突破性地提高。

篇(4)

Key words: dual-mentor;subject teaching;education master;implementation management;status;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8-0288-03

0 引言

2009年12月,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之若干意见》中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1]。而对于生物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双导师就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通过生物学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从事生物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的中小学教师。而目前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推行的双导师制,则是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分别由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共同指导[2],其中理论导师负责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学位论文指导等,实践导师则负责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从事实际教学的能力。一般而言,理论导师是培养单位为学生配备的校内导师,大多数由教学和科研能力突出且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担任,而实践导师主要由具有丰富的学科基础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教育教师担任。

随着当前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不断强化,使得对于从事基础教育的学科教师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要求的教师职业具有“双专业性”特点,这就要求高校在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科教学知识”与“实践教学能力”双管齐下,探究教育硕士培养的高效、科学的方法。

1 实施双导师制对生物教育硕士培养的必要性

1.1 生物教育硕士培养现状

目前而言,现有的生物类教育硕士的培养模式主要由两个导师共同进行指导,其一是负责研究生课程学习、学位论文指导的校内导师,由培养单位选派高校中教学和科研能力突出,且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所担任;其二是负责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校外导师,主要由中学一线具有丰富的学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的基础教育教师担任。校内外导师高效合作对教育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培养,能够有效促进教育硕士研究生充分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从而为今后从事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生物教育硕士的学制通常为两年,其中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主要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由校内的理论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所有必修选修课程的学习,按照教学计划修够所需学分;第二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主要是进行为期半年的教学实习,学生主要采取集中或散点实习的方式在中学开展基于前期理论学习的教学实习,通过教学实习一方面巩固前期理论学习的成果,另一方面则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丰富教学经验,以为将来从事教学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第二学年研究生则主要从事教学理论的研究、学位论文的钻研、撰写,以及后期的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因此,第二学年的主要工作同样也需要校内外导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从而使得学生更加扎实地投入到相关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之中,以此为今后从事一线教学提供高效保障。

1.2 双导师制对生物教育硕士培养的优势

相对于目前的双导师制而言,教育硕士的传统导师制即为单一导师制,通常只是由研究生培养单位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能力突出且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的教师一力承担对教育类硕士的培养重任。由于高校教师通常有比较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压力,同时也承担着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因而花费在教育硕士培养上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同时,还由于高校教师较长时间地脱离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学实践工作,因此对于教育硕士的指导也仅限于理论研究层面,这就使得培养的教育硕士也是重理论轻实践,更是出现学生对教学实践锻炼不足,承担基础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就生物教育硕士而言,由于生物学科发展迅速,各方面专业知识更新较快,实验技术方法层出不穷,很多知识点可以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进行对接,教育硕士研究生固然能够快速高效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技术方法,但是如何能够深入浅出地将相关知识传授给教学对象却是需要认真推敲和琢磨的,而在这一点上,校内导师明显是存在短板的。

因此,对于教育硕士而言,双导师制培?B模式的优势不言而喻。其优势主要可以通过与传统导师制的对比窥见一斑。相对于传统的单一导师制而言,双导师制补充了具有丰富的学科基础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线基础教育教师作为校外导师,共同参与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用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能完善教育硕士培养的不足,在校内外导师的联合培养下,教育硕士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又掌握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则能够更加迅速、更加全面的成长,从而更好地适应并承担今后教书育人的伟大重任。

2 生物教育硕士双导师制的建设现状评析

2.1 双导师制下的生物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模式

各院校生物类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响应教育部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双导师制。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力图对每个生物教育硕士进行最大化的全面培养,校内导师充分利用更加专业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理论指导,通过授课、报告、学术交流、论文写作指导等方式全面深化学生的教育理论知识水平,引导学生与时俱进地追踪现行基础教育的理论积淀过程。同时,校外导师充分发挥自身多年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通过各种实践课程及活动指导学生,积极挖掘学生的教学潜能,提升其教学实践水平,为今后的顺利入职做足准备。

2.2 生物教育硕士双导师制的现状与评析

2.2.1 生物教育硕士对双导师制的评价

通过对生物教育硕士的问卷调查与采访,学生普遍对校内导师的评价较好,主要是因为在攻读学位期间与校内导师的接触机会和时间较多,通过经常的沟通和学习,使得学生在教育理论知识水平方面的提升效果较为明显。相对而言,由于校外导师多为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平日的教学任务繁重,使得学生与校外导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较为有限,交流沟通方式主要以电话、QQ或者微信为主,并且交流时间和次数有限,少有面对面的沟通,加之一些学生不善交流,则校外导师与学生的沟通就更加形同虚设。当然,针对校外导师教学任务繁重的现实,学生表示能够充分理解,但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还是希望能够出台更加有效的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能够真正得到来自一线教师的切身指导,从而使得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游刃有余地承担各类教学任务。

2.2.2 校内导师对双导师制的评价

对生物教育硕士校内导师的调查和采访结果表明,校内导师认为?F行的双导师制对于学生的培养具有明显的促进和提升作用,学生学到的教育理论知识只有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与实际的切实结合,从而更加有效地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予以践行。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校内外导师有必要通过交流和沟通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诚然,校内导师既有教育硕士培养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学校各级各类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以及学术型硕士的培养任务,如何更加高效地肩负教育硕士校内导师的任务,这也是当前生物教育硕士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问题。

2.2.3 校外导师对双导师制的评价

通过对与承担教学实习的中学、校外导师、相关一线教师等进行采访调查,发现校外导师对生物类教育硕士双导师制的认识主要表现在:①校外导师可以充分发挥其一线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优势,从而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知识、经验和技能等方面的传授;②在指导教育硕士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与学生以及校内导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使得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如此可以教学相长,不仅对于学生培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自身的教学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和提升。

3 双导师制对生物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提升作用

3.1 理论指导方面的提升

自2009年在教育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双导师制以来,学生成了校内外两位导师之间沟通与进步的桥梁。针对于教育硕士的培养在实践方面的需求促成了理论指导的发展方向,而立足于基础教育实际的理论指导则更加具有针对性。相对于孤立的理论学习而言,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牢固掌握相关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并有效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加有利于今后的基础教学实践过程。

3.2 实践经验方面的提升

对于在校接受较多教育理论知识学习的生物教育硕士而言,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教学实践经验指导,可以更加高效地促进教育硕士的进步和成长;并且在学校教育教学特色的大环境下,凭借更加高效的创新实践平台(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促成了生物教育硕士多方面、多层次的教学实践机会,这也使得学生在攻读学位阶段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基础教学理论研究探讨和实践锻炼机会,因而也进一步提升了本校教育类硕士在同领域内的有效竞争力。

3.3 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

通过对已就业的多所中小学的教育硕士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各学校比较一致地认为,相应教育类硕士在承担基础教学的工作后在教学和日常管理方面的表现较为突出,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教学研究潜能,这对于一线教师提升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生物教育硕士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的确具有十分明显的促进效果。

4 学科教学(生物)教育硕士双导师制的有效提升策略

4.1 加强校内外导师之间的沟通

虽然双导师制在生物教育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优势显而易见,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校内外导师沟通不畅的问题,同时校外导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一定程度上没有真正发挥校外导师的指导作用的情况也较为常见,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校内外导师的有效沟通渠道。鉴于此,作为教育硕士的培养单位,有必要出台针对于教育硕士培养的双导师履行的相应管理条例,以使得校内外导师充分明确自身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要有相应的激励政策,从而更加高效地激励双方导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此外,还可以考虑让校外导师为研究生开设教学实践的课程,或者不定期举办教学实践沙龙等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尽早且充分地与一线教师接触,汲取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为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加油充电。

4.2 以教育教学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

同样地,以双导师制为人才培养模式的生物教育硕士的培养可以考虑借助于校内外导师的教育教学项目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的个性化、具体化培养。对于校内外导师而言,或多或少都会承担一定的各级各类教学教改项目,而导师则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自己指导的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实施的不同环节。这些项目可能涉及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或者是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导师则可以根据项目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让指导的教育硕士承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工作,相信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学生一定能够从中汲取到最新的教育理论成果,获得教育教学方法或者技能的提升,这种项目导向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是对相对空洞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同样也更加有利于生物教育硕士的成长与发展。

4.3 充分发挥导师专业优势,侧重实践能力培养

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同,生物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扎实的生物学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具备较强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的中学生物教师,因此,对于生物教育硕士的培养要更加注重教?W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作为承担教育硕士培养任务的校内外导师而言,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尤其侧重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从事紧密联系基础教学实际的教学实践训练,诸如,增加学生教学实践的时间(除了在校实习半年以外,增加平时课程实习的机会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实习期间充分参与课程教学、班级管理以及各项教学事务等等),采取多样化的学位论文形式(包括教材分析、案例分析、调研报告、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案例设计等)。

篇(5)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小岭中心小学教师--刘春霞。现年39岁,教龄17年,大专学历。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

在教育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教法,研究学生,认真参加教改实践活动。本人系统地学习了 “教育学”、“心理学”和“信息技术”等继续教育课程资源。认真记录心得笔记,用所学的教学理论充实教学实践。

为了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几年来先后参加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和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以及继续教育校本培训。

XX年,我市实施新课改,本人参加了学科培训,并经过培训,提高了思想认识。在学校承担了科研课题研究,在课改年级开展实践活动,参加课改研讨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此,本人被评为阿城市课改先进工,教师职业道德先进个人及哈市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在教育教学工作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好评。

在这几年里本人先后撰写了论文《培养科学素养,探求自然知识》获得省级论文二等奖;《校本培训在教师成长,学校发展中的思考》获得省级论文二等奖;《教师要成为素质教育的主力军》阿城市一等奖;《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获哈市论文一等奖。

同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了学科带头作用,先后取得优异的成绩。

XX年9月,自然学科教学研讨课《食物的营养》获一等奖;

XX年1月,被评为哈尔滨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工;

XX年7月,自然学科《种子的构造》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XX年12月,自然学科优质课教学设计《食物营养》获省级二等奖;

XX年6月,自然学科《花的构造》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

XX年6月,综合活动教学设计《校园环境的调查与设计》二等奖;

XX年6月,自然学科研讨示范课《种子的构造》;

XX年6月,第三其后备骨干教师教学设计大赛《电路》获二等奖;

XX年10月,获得阿城市学科教学大赛《我的手》一等奖;

篇(6)

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高中新课程标准和改版后的新物理教材的学习和培训;市研训和校本教研有机结合,各学段、各年级阶段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的研究.注重研训实效,进行多种研训方式实践,继续在初中进行“小班化教学”授课研究.继续进行提高“常态物理课”教学效益的研究,开展城乡及校际的物理教学交流,总结推广学校物理组校本教研的成功经验,组建高中新的高一和高二备课中心组、组建高三物理教学指导小组并切实有效开展活动,对教学的难点课题和新增的教学内容进行示范教学,组织参加市举行初、高中中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活动,继续对新教师进行跟踪听课.提高初中片物理教研活动的实效.帮助学校物理课题研究活动开展,继续把“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有机融合到初、高中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去.继续办好初中物理课改网.做好年度各项论文的征集评选工作.

一.继续进行高、初中新课程标准及有关文件学习,继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研究高、初中新物理教材.继续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

1.继续进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确立现代教育理念,确立科学的全面的人才观,把握好物理学科在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密切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学习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和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以及修订部分,结合初、高中新课标教材的修改做好培训工作,各片、各校物理组教研活动中联系教学实际,进行学习交流,按新的理念和要求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3.注意学习和交流外地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成功经验,继续对初中和高中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进行探索和实践.

4.学习、研究和探索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物理评价体系和作业体系.在高、初中进行新的教学评价实践.

5.学习经典的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目前初高中学生的心智特点和成长规律,探索对学生个体的学业和发展方向进行的指导经验.

6.组织好初高中老师赴省、市参加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培训,利用网络和各种活动进行推介和交流,扩大培训效益.

二.做好常规教研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挥物理学科教育功能

1.深入到初、高中各年级课堂,了解教与学的真实情况,协助老师掌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和需求,为学生设计好学习“台阶”,从教学细节入手,提高“常态课”的课堂教学效益.

2.学习和研读新物理教材,剖析教学过程,贯彻落实《物理课堂教学建议》.提高片教研活动和学校物理各项教研活动的活动质量,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新教材、新教法的交流.

3.在起始年级进行物理概念教学和渗透物理方法教学的研究,进行学生学法指导,发掘实验教学和科学探究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4.组建高中新的高一和高二备课中心组、组建高三物理教学指导小组并切实有效开展活动.制定和实施初高中各年级阶段教学目标,及时发现教学中的新问题和对突破教学难点进行探索,取得的经验向各校推广.

5.改革常规的教研活动模式,在初中进行“小班化教学”授课研究,高中继续进行常态课教学研究.

6.继续进行送课下乡活动,促进物理教学的城区校际交流和城乡交流,协助有关初、高中学校办好展示课、对外公开课,在高中进行市优秀课的展示活动.

7.组织好高三物理复习教学的各项教学研究活动,研究提高不同学校和不同类型学生复习教学质量的办法,协助省华中和市一中完成重点中学物理研讨会分摊任务,及时传达重点中学物理会议精神,交流方方面面信息.

三.继续进行课题研究,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新的课题

1.继续推进初中研训物理子课题的研究活动,帮助学校的物理课题研究正常实施.

2.继续进行初中和高中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索和实践,继续开展初、高中科普知识讲座.

3.继续维护好物理课改网,结合教学进程,进行初、高中教学资料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使网站内容更贴切物理教学.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结合教学实践,提高师资教育教学能力

1.发挥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的优势,同时注重不断学习,充实有助于物理教学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需要.

2.对青年教师,结合《物理课堂教学建议》的学习和实施,从教学细节入手,钻研物理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练好教学基本功,养成良好的教育教学工作习惯,引导他们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具体做法,引导他们研究学生学情,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3.对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进行跟踪听课,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他们熟悉疏通教材,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为他们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

4.组织参加市举行初中和高中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5.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6.注意发挥各校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的作用,在教学教研活动中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形成良好的教学教研风气.

7.对部分青年教师教学情况进行抽测.对部分初、高中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抽测和进行问卷调查.

五.其他工作

篇(7)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

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单地说,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能够在工作中发现教育上的问题,并能运用正确的,系统的方法,去求得科学的结论,去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活动就称之为教育科研。

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个目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探索新形势下新的、未知的教育规律,以便发现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正确地指导今后中小学教育的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按照的观点,事物总是前进的、发展的.我们的教育工作,它必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指导教育运行的规律也必然在丰富、在完善、在发展.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只有联系本职工作认真地、不断地探索,才能培养和造就更多更好的社会劳动者。因此,开展和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对于深化教改,切实搞好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深化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改革现行教育中的思想、体制、结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中的已经过时或落后了的东西。而这些方面的改革都亟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予正确的回答,提出有效的措施,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这是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科学理念依据的源泉,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实践发展的动力.进行教育科研,每一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因此要积极行动起来,发挥主人翁作用,为推进素质教育,做出各自应有的贡献。

2.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我们知道,学校的每一门学科,都涉及到教育科学的理论;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都需要教育科学理论去指导.教育是一门艺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地进行教 改实验,勇于创新,用取得的成果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对学期或学年度所实验的课题或项目应进行书面总结,找出差距,继续研究.这样边研究,边实践,自编自导自演,既可以优化“教”,也可以优化“学”,既经济快捷,又方便实惠.所以说,教育科研的成果,一旦被广大教师所掌握,就可以变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力量.目前许多学校都总结提出了“抓科普、促科研,以科研带教研”等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辽宁盘锦市实验中学,非常重视学校科研组织和科研活动的建设.他们不仅把科研成果通过报刊杂志进行宣传报道,而且还积极主动地把经验丰富的教师派出去巡回讲学、作报告.这样做正是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便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科研理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数十年长期坚持,因而成为全国一流中学.该校的科研带头人魏书生,也逐步锻炼成为教育实验改革的专家,全国知名。

3.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需要

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依靠科技.科技的发展要靠教育.而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也就是说,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水平。从古今中外教育史的发展看,那些著名的教育家无不是经过教育科研---长期不断的教育实践发展而来的.我国古代的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等教育教学的理论,并终身为之实践,因而成为历代尊崇的教育思想家.我国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他的”生活教育”的理论,就是他在数十年教书育人的不断实践中总结创立的.我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也是在他十多年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边实验、边总结、边研究,才不断取得优秀成果的。……概言之,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展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紧密联系的教育科研活动,经过选择课题,定向研究,不断总结积累,不仅可使“教”有特色,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可以说,教育科研活动正是造就教育家,造就一大批卓有成效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途经;也是提高广大中小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

4.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需要

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而教育科研,正是使大量丰富的教育实践(包括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和教育科学实验)上升为教育科学理论的必由之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教育科学研究,就没有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得不到发展、完善和提高,怎么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呢!只有广泛开展和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才能有效地指导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顺利实施,确保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目标的实现.

那么,怎样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呢?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