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0 13:54: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医学科研设计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医学论文是医学科研工作的最后阶段,通过文字形式记录医学研究的最新结果。因此,撰写医学论文要把握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选题方法及一般体裁,从而达到主题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1 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1.1 创新性 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衡量医学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可体现在:①理论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见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论方面的独创见解,又要提出这些见解的依据;②应用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技术等,也就是要写出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关键,或揭示原有技术移植到新的医学领域中的效果;③创新性还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进或突破。
1.2 可行性 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鹜远,脱离实际,但也不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影响选题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知识素质结构、研究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和兴趣等;②客观条件,包括经费、资料、时间、设备等。
1.3 实用性 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
1.4 科学性 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逻辑性强、经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生命。
1.5 前瞻性 要选择有研究价值及发展前途的主题,应积极开发研究新领域、新学科和新理论。
2 选题的基本方法
2.1 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 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以科研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寻找主题;③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攻略1 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1.1 创新性 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衡量医学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可体现在:①理论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见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论方面的独创见解,又要提出这些见解的依据;②应用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技术等,也就是要写出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关键,或揭示原有技术移植到新的医学领域中的效果;③创新性还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进或突破。
1.2 可行性 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鹜远,脱离实际,但也不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影响选题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知识素质结构、研究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和兴趣等;②客观条件,包括经费、资料、时间、设备等。
1.3 实用性 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
1.4 科学性 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逻辑性强、经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生命。
1.5 前瞻性 要选择有研究价值及发展前途的主题,应积极开发研究新领域、新学科和新理论。
攻略2 选题的基本方法
2.1 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 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以科研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寻找主题;③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2.2 在科研过程中选题 医学科研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现象或问题,作者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可以在这些偶然中获得新的选题。
2.3 在临床实践中选题 临床工作是医学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在临床中会经常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或理论问题,对此,只要从本学科实际出发,用心思考,会从中产生很多好的主题。其包括:①探讨发病机制与预后情况;②分析临床症状与表现;③研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 从文献资料中选题 医学文献是人们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医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阅读最新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当前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开拓思路、激发灵感,从而挖掘提炼出好的医学论文主题。
攻略3 医学论文的一般体裁
3.1 实验研究 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①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②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③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④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
3.2 临床分析 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3.3 疗效观察 指使用某种新药、新疗法治疗某种疾病,对治疗的方法、效果、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或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对比疗效的高低、疗法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程度,并对是否适于推广应用提出评价意见。
3.4 病例报告 主要报告罕见病及疑难重症;虽然曾有少数类似报道但尚有重复验证或加深认识的必要。
3.5 病例(理)讨论 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临床病理讨论则以对少见或疑难疾病的病理检查、诊断及相关讨论为主。
3.6 调查报告 在一定范围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处理因素,对某一疾病(传染病、流行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给予评价,并对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议。
1 课程结构
1.1开课时间 在预防医学专业中,我们限定了课程选修时间为第五学年第一学期。此时,学生已系统的学习过文献检索、卫生统计学及流行病学等基础课程,因此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均较好。而面向全校医学专业时,选修此课程的多为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尚未学习过基础医学知识,对科研也没有深入的了解,学生对此课程大部分知识点不理解。而如果此课程花费大量课时讲解文献检索及统计学的基础知识,一则是与学生以后学习的相关课程内容重复,二则达不到本课程欲锻炼学生科研思维与科研能力的真正目的。鉴于此,我们认为此课程的开课时间至少应该在二年级以后,此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再学习这门课程会对科研设计有较深的理解。
1.2学时设置 各高校根据自己学校各专业的教学进程不同及教学对象层次的不同对本课程学时的设置也各不相同,有16学时的设置也有30学时的设置[4-5]。我校在预防医学专业平台中本课程设置为课堂教学12学时,课外自主探索与实践部分则为弹性学时。尽管如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12学时的设置仍显不足。而在全校医学专业选修课平台中本课程设置为32学时,包括理论课时23学时,上机实习课时时。同样的,此平台也设置了学生课外自我探索与现场实践环节,因此,实际的课时数远远超过32学时。经过实践与论证,此32学时的学时设置基本可覆盖本课程需要讲授及操练的各知识点,设置较为合理。
2 课程内容
鉴于医学科研设计课程目前缺少针对性的课程教材,各高校也多为依据各自专业特点采用相应的自编教材。因此,对本课程授课内容的选择各高校也不尽相同。但是,医学科研设计课程设置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应用于课题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因而,本课程授课内容的选择也应紧紧围绕着学生在进行科研活动时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展开。总结各高校及本校本课程多年的教学实施经验,本课程体系框架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培养科学选题的能力 本部分内容通过介绍医学相关研究的主要设计类型(如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选题的基本原则、科研设计相关基础知识等,使学生了解如何结合各自的专业背景及兴趣进行科学的选题定题,从而培养学生将所学医学基础知识和兴趣点提炼为科学研究问题的能力。
2.2培养文献检索的能力 本部分通过介绍医学常用的英文及中文的检索网站、数据库及文献检索方法,使学生掌握常用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检索方法,进而达到对指定科研题目能够熟练检索、获取相关文献信息,把握相关研究领域研究背景及最新研究动态等的能力。
2.3培养文献阅读与判别的能力 本部分主要介绍如何甄别科技论文的类型,如何判断哪些文献需要精读哪些文献只要泛读,判断高质量文献的标准有哪些。同时,通过介绍不同类型论文写作标准如PRISMA、STROBE等,培养学生高效阅读文献与判别文献质量优劣的能力。
2.4培养数据获取及分析能力 根据不同的研究设计类型,原始数据的获取方式与手段也不同。本部分将分别讲述实验性研究与调查性研究获取数据的方法。尤其在当今开放获取数据库逐步增多的背景下,如何合理的利用资源、如何下载开放获取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将成为今后医学生的必备技能。而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本部分不需要全面重复讲述,而应是通过提纲挈领的方式对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梳理,从而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方法的综合把握能力。
2.5培养论文撰写能力 本部分着重介绍中文及英文SCI论文撰写的一般格式、论文写作原则与标准,写作注意事项,不同期刊杂志撰写格式的差异,不同论文类型的差异等。通过本部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能完整撰写规范的中文科技论文及较为规范的英文科技论文的能力。
3 教学与考核方式
3.1教学方式 实践证明,本课程采用集中理论讲授与围绕"项目"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医学科研设计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如果课程教学只停留在围绕课本灌输式的理论讲授,则会出现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学生并未真正掌握学科的精髓。而且,本科阶段的教学并不一定要求学生记住很多知识,而是应该注重对学生科研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否将理论正确的运用于实践才,能否解决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检验本课程教学效果的"金标准"。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实践,我们发现围绕"项目"的实践式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首先,通过挑选最新的权威期刊精选案例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紧接着,介绍研究的基本情况与背景;然后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不同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解构,从而理解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要素。最后,也是最核心的部分便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设计科研"项目"并运用学过的知识对"项目"进行实地演练,比如进行一项调查设计并进行现场调查,从而在实操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2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因此,本课程考核的重点并不在于学生会背多少具体的知识点,而是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本课程我们设置的考核方式为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即让学生分小组协作完成一项科研课题的设计与实施并形成书面的报告。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由教师进行判定评分。
4 授课教师结构
目前我校本课程授课教师队伍由多位高年资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组成,授课教师层次分布合理,教授、副教授、讲师比例得当。最重要的是授课教师专业分布广泛,包括流行病学专业、医学统计学专业、医学毒理学专业及临床医学专业等教师,从而保证了本课程各部分内容都由最合适的教师承担,克服了多数高校本课程仅由单一学科教研室教师承担的弊端。
综上所述,合理设置课程结构、适当安排课程内容、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等是提高医学科研设计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但在老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如何使这门课程建设得更好却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随着我国医学高校建设的深入,会有更多的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本课程的成功开展将有助于学生从基础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取得更好的成效。因此,将本课程作为本科生的必修课或限制性选修课也将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孙秀宁, 汲蕊, 李瑞芳,等. 对医学本科生进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和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2):220-222.
[2]贺连平,金岳龙,余结根,等. 科研训练-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J].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5(2):29-31.
[3]彭波,赵婷,彭怡然,等. 新时期医学生科研素质的现状调研及培养途径探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0):24-26.
1、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1.1 创新性 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衡量医学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可体现在:①理论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见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论方面的独创见解,又要提出这些见解的依据;②应用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技术等,也就是要写出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关键,或揭示原有技术移植到新的医学领域中的效果;③创新性还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进或突破。但不论是实践水平或是理论水平的衡量,均应与同类成果当时的现有的水平相比较,如与国外的、国内的、本地的同类课题水平比较才能给予评价。
1.2 可行性 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鹜远,脱离实际,但也不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影响选题的可行性因素有 ①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知识素质结构、研究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和兴趣等;②客观条件,包括经费、资料、时间、设备等。
1.3 实用性 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能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一是与临床联系的课题,二是可重复性。
1.4 科学性 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逻辑性强、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生命。所谓科学性是指论文所介绍的方法、论点,是否用科学方法来证实,是否经得起实践的考验。这就要求:⑴ 进行科研设计时即有周密的考虑,排除一切对结果可能干扰的不利因素;⑵ 要设立必要的对照组,甚至双盲对照研究;⑶ 对实验和观察的数据,要进行统计学;⑷ 无论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对其结果的分析要从实际资料出发,得出恰当的结,切忌空谈设想和抽象推理。
1.5 前瞻性 要选择有研究价值及发展前途的主题,应积极开发研究新领域、新学科和新理论。
2、选题的基本方法
2.1 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 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 以科研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 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再寻找主题;③ 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2.2 在科研过程中选题 医学科研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现象或问题,作者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可以在这些偶然中获得新的选题。
2.3 在临床实践中选题 临床工作是医学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在临床中会经常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或理论问题,对此,只要从本学科实际出发,用心思考,会从中产生很多好的主题。其包括:① 探讨发病机制与预后情况;② 分析临床症状与表现;③ 研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④ 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 从文献资料中选题 医学文献是人们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医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阅读最新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当前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开拓思路、激发灵感,从而挖掘提炼出好的医学论文主题。
3、医学论文的一般体裁
3.1 实验研究 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 ①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②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③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④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
3.2 临床分析 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3.3 疗效观察 指使用某种新药、新疗法治疗某种疾病,对治疗的方法、效果、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或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对比疗效的高低、疗法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程度,并对是否适于推广应用提出评价意见。
3.4 病例报告 主要报告罕见病及疑难重症;虽然曾有少数类似报道但尚有重复验证或加深认识的必要。
3.5 病例(理)讨论 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临床病理讨论则以对少见或疑难疾病的病理检查、诊断及相关讨论为主。
3.6 调查报告 在一定范围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处理因素,对某一疾病(传染病、流行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给予评价,并对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议。
3.7 文献综述 以某一专题为中心,查阅、收集大量国内外近期的原始医学文献,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整理而写出综述,以反映出该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等情况,并做出初步的评论和建议。
3.8 专题讲座 围绕某专题或某学科进行系统讲授,介绍医学发展新动向,传播医学科研和临床上实用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更新传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改善知识结构,推动医学科技进步。根据对象不同,可分为普及讲座和高级讲座。
3.9 其他还可包括:述评、学术交流、专题笔谈、经验介绍、简讯等。
4、医学论文的基础结构
医学论文(论著)的具体撰写,一般可分为题目、序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项。
4.1 题目:论文的题目必须切合内容而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能够明确表达论文的性质和目的。题目一般都采用主要由名词组成的词组来表达,且标题不宜过长(一般少于20字)。
4.2 摘要:全文通过什么方法,得到什么结果,资料数据,提出有意义的结论(包括阳性及阴性)。具体按四要素来书写中、英文摘要:目的(Objectives )、方法 Methods )、结果(Results )、结论(Results )、结论(Conclusions ),中英文内容要一致。字数控制在 200 字左右。关键词或主题词3 ~5条。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作者应列出前3位,3 位以上加“et al”。
序言:过去研究的情况、方法、目的和所获得的主要成果或特点。这段文字不宜超过100 ~200字。
4.3 材料和方法:这是执行科研的关键部分,对于要进行的研究工作,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在事先:⑴ 选择好合适的即合乎一定条件的、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⑵ 采用一定的实验、诊断或治疗方法(包括实验步骤、方法、器材试剂、药品);⑶ 经过一定时期的观察,相同条件下的对照组,与他人结果比较并综合分析。这部分内容要求简明准确、材料完整及可信。
4.4 结果:把全部原始资料集中起来,在处理这些原始资料时,应是随机,客观地加以分析,不应有意无意地加以挑选。对于一些阴性结果,不必一一列出。尽量组织严,符合逻辑、进行对比观察。
4.5 讨论:论文中很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探讨 “ 结果 ” 的意义。
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⑴ 主要的原理和概念;⑵ 实验条件的优缺点;⑶ 本人结果与他人结果的异同,突出新发现、新发明;⑷ 解释因果关系,说明偶然性与必然;⑸ 尚未定论之处,相反的理论;⑹ 急需研究的方向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 讨论 ”的内容也以精简为原则,要能讲清楚主要的论点,已经谈过的不宜在这一节里予以重复。在结论的问题中避免以假设来 “ 证明 ” 假设,以未知来说明未知,并依次循环推论。
【关键词】 机能开放实验室;学生科研;资源共享;创新精神;医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R-05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084-01
机能学实验是医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医学实验的基础,它是将传统的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等三门学科的相关实验及理论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独立开设的实验教学课程[1],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创新的实验教学,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机会,为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提供一个思考和实践的空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科研的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科研实验,这对医学人才的培养不失为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1 建立开放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
机能开放验室严格意义上讲是有别于普通的机能学实验室,在时间、空间、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及实验室管理上应有其特色,其仪器设备、实验教学人才及实验经费上,要求高度共享(即资源共享)。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最大限度的实现了科研资源的共享。人才是实验教学的宝贵人力资源,应加强一专多能型教学人才的培养,以上论述的资源共享对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型、研究型的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技术平台,全面提高学生自学动手和科研实验能力。学生科研重在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使学生了解实验设计和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学会立题,实验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结果的处理及分析和研究结论,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逻辑思维配合实验方法及技术,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独立的进行医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学生科研的实施和收获
我院机能实验室开展的学生“实验设计”和学生“探索性实验”[1],两者都是培养学生素质、智能和探索、求实、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自学、动手和科研实验能力。“实验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实验设计和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学会立题、实验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结果的处理及分析和研究结论。而“探索性实验”重在培养学生探索、求实、协作的精神和科研动手能力。培养学生采用科学的逻辑思维配合实验方法与技术,对拟定的研究目标或问题进行的一种有明确目的探索性研究[1]。因此,它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医学科研实验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当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机能学实验方法后,可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生理学及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大胆的创新,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查阅文献,教师可在理论上提高支持,开拓学生思路,并对学生的科研课题做出可行性分析,指导学生查阅相关学科的资料。
2.1 设计科研课题 可以引导学生以2-5人为单元,经过查阅文献后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做到各自提出科研课题,并讨论写出可行性报告,经过指导老师批阅后进行实验设计的答辩工作,让学生在答辩中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果通过了答辩,即可进行该实验的预实验准备工作,在指导学生预实验时,应积极回答和解决学生在预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但应以启发式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学生保持浓厚的科研兴趣。
2.2 修改设计方案预实验如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学生基本完成了设计思路,拟出可行性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在实验方案中进行了讨论,形成共识,拟出实验全过程,指导教师对其进行认真的批阅,再次进行答辩,在指导老师认为拟题正确,方案成熟,理论过关,实验有成功因素且经费允许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写出具体的实验方案。
2.3 学生科研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科研实验正式开展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指导老师在最终同意学生科研方案后,可以让学生大胆实验。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做好数据记录,要求学生认真贯彻实验过程,掌握仪器的使用。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记录曲线、数据等。学生科研应注意的以下几个问题。
2.3.1 数量的变化 凡是曲线记录的实验,应对曲线进行整理,去伪存真,在图示上标注说明
实验处理要有处理标记,电刺激要记录刺激参数,包括刺激方式、强度、波宽、频率、刺激持续时间等。
2.3.2 时程的变化 在实验记录上应标记实验开始、开始反应、反应最高(强)、反应恢复各时相点及其单位时间。如果实验记录的为多个指标,应观察相关指标在实验处理下变化的先后、强弱、便于分析不同指标变化的相互关系。
2.3.3 实验结果的性质 有许多的实验结果的外观很相似,必须判定结果的性质和真伪。如记录动作电位时应区别是动作电位还是刺激伪迹,是场电位还是单位放电。
2.4 总结实验结果并书写论文 实验结果必须真实可靠,对实验条件、实验结果以及出现的异常现象等进行忠实详尽的记录。实验原始资料必须进行处理分析,才能提示其变化规律,探索其本质。科学论文不同于文学作品,并且医学论文有其固定的、特有的书写格式。学生成功完成实验最少8例以上。得出结论后应指导学生书写论文,由于学生第一次书写论文,在格式和思路上会存在很多问题,指导老师应指导学生书写论文的方法,论文中应用数据和合理统计方法,三线式表格的应用等诸多问题应细心的对学生讲解。教师应认真阅读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可根据教师的修改意见做出相应的修改,修改完成后请指导教师再次审阅,如指导老师认为的确有一定的科研价值,且论文书写流畅理论严谨,可以让学生投相关期刊发表。
2.5 学生科研效果的评价 学生在经过以上的动手动脑的多次实践后,一般都会掌握科研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如果论文能在相关的科研期刊上发表,更能激发在科研创新和学习的浓厚兴趣,我院自开展学生科研工作以来,学生的科研立项呈逐年增加的形势。学生的科研兴趣空前高涨,通过近几年的摸索,机能实验的教学模式日趋成熟,先后出版四版机能实验学教材并最终定稿,并成为湖北省首批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生物药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总之,通过开展学生科研工作,有力的推动了学院的教学工作,为搞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科研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经过几年的学生科研工作表明,在学生科研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①科研经费不足。②学生科研意思薄弱,思维不够活跃。③理论知识掌握不够丰富。④文字表达能力差。对于以上提出的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解决,如经费问题我们将向学院提出更多的申请,学生科研意思可逐步提高,加强理教学,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前沿知识,科研论文的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提高,我们将开展科研论文书培训班,以期提高学生医学科研论文的书写能力。
参考文献
(一)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要求论文资料详实、内容先进。科学性是医学论文的生命。如果论文失去了科学性,不管文笔多么流畅,辞藻多么华丽,都毫无意义,只能是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资料详实,指论文内容、材料、结果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能够经得起科学的验证和实践的考验。要对每一个医学概念、数据等准确无误的理解和运用,坚持唯物辨证法的立场,实是求是,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做到立论客观,论据充分,论证严谨。不能主观意断,更不能为达到“预期目的”而歪曲事实,伪造数据。
内容先进,要求论文理论和实践水平能够代表当今国内外医学发展水平,如果失去了这一点,论文也就失去了价值。
(二)创新性
创新是医学论文的灵魂。能否为促进医学发展作贡献是衡量论文水平的根本标准。医学论文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新创见、新观点。医学论文不同于教科书及综述讲座之类的文章,而是在于学术交流,报到新发现,发表新方法、新理论。因此在内容中必须突出“新”字,对于已为人知的观点不必复述,而应突出阐明自己新的观点。
(三)理论性
医学论文不仅是医学科学研究的总结,而且是一个在创造的过程。它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记录或实验报告,而应提炼出指导医学科研活动及临床实践的经验教训,发现规律,并上升为理论,反过来指导实践。
(四)简洁性
医学论文要求简洁,这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需要各种修辞手段和华丽的词藻,它要求行文严谨,重点突出,文字语言规范、简明,能用一个字表达清楚的就不用两个字,不滥用同义词和罕见词。文章尽可能简短,材料方法部分应简明扼要,结果部分可用较少的图表说明较多的问题,讨论部分不赘述已公认的东西,不重复已有的讨论。总之,用最短的文字说明要阐述的问题,以减少阅读时间,使读者用较短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
(五)逻辑性
论文的逻辑性是指论题、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联系一环扣一环,循序撰写,首尾呼应,顺理成章,并做到资料完整,设计合理,避免牵强附会,虎头蛇尾,空洞无物。
【关键词】 医学检验教学;专业技能;综合素质
【中国分类号】 R-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67-01
检验医学相对于其他临床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目前的医学检验教学往往过多地追求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单纯以学科为中心,对于学生对于实际工作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则不够重视,“基础、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阶段截然分开。正是由于理论脱离实际,基础脱离临床,单纯传授知识,导致检验专业毕业生的知识面不宽、动手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常常难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一、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
扎实的专业基础是临床医学对检验医学提出的要求,更是检验专业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对于医学检验的教学,应该进一步理论课学习、实验课培训以及专业实习,增加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时数及其实验课的教学时数,使实验课教学时数达到与理论课相等。而且在学生实习检查时强化要求,返校毕业考试时加试技能操作,促使学生提高专业核心能力。还可以每学期开展检验技能操作大赛,激发学生技能训练的热情。此外,专业实习时间是提高专业核心能力的关键阶段,临床检验技能可以得到充分训练,能够逐步形成临床检验的职业思维和职业能力。教师应该要求实习生掌握医院检验科各类检验仪器的操作规程,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了解检验科各项管理的程序和内容,从而促进教学与临床一体化。这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强对检验科各相关工作室等工作岗位的适应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鼓励积极思维,以适应新世纪对检验人才的要求,适应临床的需要。
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可见,国家把对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处于人生转折时期的大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康成长,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医学检验靠检测数据和结果为临床提供资料,检验是一门综合学科,检测项目繁多,每一项检测都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实事求是,比如交叉配血时,如果粗心大意弄错病人的血型或者没有注意弱的凝集反应,就会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育强化他们的医德,深化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宣传检验专业毕业生和实习生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在临床工作中做出的贡献,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此外,有的学生认为这个专业前途渺茫,教师也要用亲身说法去引导学生对检验医学重要价值的认识。新的技术、自动化仪器、复杂的图表参数等待着新一代检验人员去操作、开发和利用,很多新的检测项目和参数,临床医生也要请教检验人员,检测结果往往指导着临床的治疗。检验已成为医学诊断、治疗、预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就要不断进行敬业爱岗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三、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医患之间建立成功的双向交流沟通,促进和谐、互动式的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是避免医疗纠纷发生和矛盾激化的有效方法,检验医学工作人员要能够走出实验室,与医护人员合作,与病患沟通,把实验室工作与临床紧密联系起来,竭尽全力为病人服务,实现个人价值。他们要能够积极参加临床会诊与查房,共同探讨疾病的病因学特点、发病规律、病情变化与实验指标的关系,采取检验结果与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同步分析的方法,为临床提供如何选择实验进行疾病确诊或疗效观察等信息,从而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分析检验项目结果,合理使用检验资源。所以说,检验系学生还应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动,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集体凝聚力与团队精神。
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学生的科研素质是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教学过程应注重对科研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研究创新型实验,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对医学检验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为临床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和科研型检验人才。以学科前沿课题为依托,训练学生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计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倡导学生独立撰写课程论文,通过书写课程论文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提高课程学习的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此外,教师还应该要求实习期间书写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论文设计、资料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经老师修改并要求达到基本要求,于实习结束返校后进行论文答辩,使学生了解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培育学生的科研能力。
随着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与相互渗透,检验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医学检验人员不仅应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能正确分析检验结果,还要具备和临床医生进行交流,以及合理处理病人投诉的能力要能够,对临床医生及病人提出的疑问给予合理、正确地解释。所以说,为适应临床发展的需求,就要优化医学检验教学,培养出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医学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晓丹,韦莉萍,李伟峰,PBL教学模式改革对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现实意义[J].现代医院,2005,5(11):4-6
[2] 吴晓宁,林发全,李山.临床医学检验课间见习的初步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9,8(2):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