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计算机科学论文

计算机科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19 08:07: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计算机科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计算机科学论文

篇(1)

充满欢乐和喜悦的奋斗之路

姚期智祖籍是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1946年12月24日圣诞夜出生于上海。像很多有志的学生一样,因为受到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鼓励,当他填写大学所学专业时,选择了物理学。当然这并不是他出于对物理学真正地了解。后来,当他开始接触到相对论和量子学,了解了其中的意义的时候,对物理学才有了犹如醍醐灌顶的感受。姚期智虽然是学理工科学的,但对文学的喜爱却一直没有放弃过,文学使他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1967年他获得台湾大学物理学士学位以后,当年就进了哈佛大学,成为著名物理学家格拉肖(Sheldon Lee Glashow,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研究生,开始了自己的物理世界探索之旅,并顺利地在1972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1970年,中国同学会组织哈佛大学男生与麻省理工学院女生野餐。正是在这次野餐中,姚期智认识了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计算机的女学生储枫。她的端庄的淑女风度,立即打动了姚期智的心。储枫也同样喜欢这位儒雅、帅气而又富有幽默感的姚期智。姚期智决定与储枫约会,第一次约会他们去了歌舞剧院看芭蕾舞剧《天鹅湖》。认识一年之后,在1971年他们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日后,姚期智骄傲地说:“‘图灵奖’和储枫,是我此生的最爱。”

结婚之后,储枫建议姚期智转行研究计算机,姚期智觉得她的建议很有道理。他在回忆中曾经说:“就能力和性格而言,我更适合搞计算机。物理看重直觉,你必须推想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求证也许不严格。可数学,包括计算机,最重要的是你必须用严密的数学推理来证明这个答案。我发现自己的论证能力在计算机领域更合适。”

1973年,26岁的姚期智做出了一生中的一个重要决定:放弃苦心钻研多年的物理学,转而投向方兴未艾的计算机技术。他选择了以计算机闻名的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系,再次攻读博士学位。1975年,他获得计算机的博士学位。姚期智和储枫,有爱情的甜蜜,更有着共同的志趣和共同的事业,难怪有人说他们夫妻开的是学术“夫妻店”。

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着社会生活,同时它又涉及如何保密的问题。因为即使只有两人之间的联系,而且即使使用只有双方通晓的暗语,也存在泄密的可能。信息的安全,是姚期智研究的重要方向,后来他在这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如果他没有转行而继续留在物理学的世界里,很有可能他不会获得如此大的成就。

在计算机领域里游刃有余,硕果累累

姚期智在学术领域里研究范围非常宽广,不断向数据组织、基于复杂性的伪随机数生成理论、密码学、通信复杂性乃至量子通信和计算等多个尖端科研领域发起冲击。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以前,密码学尚属政府研究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感到密码学在未来商业行为中会越来越频繁地使用。怎样在通信上使用一种保密的方法?怎样用计算理论解决密码学上的问题?这成为当时诞生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姚期智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的。

事实上,他在计算机极其广泛的领域里都做出了巨大而独到的贡献。他所发表的近百篇学术论文,几乎涵盖了计算复杂性的所有方面。现在姚期智已经成为计算机理论方面国际上公认的最拔尖的学者、世界级大师。

变化迅猛的计算机进展,其变化之迅速简直使人目不暇接,一般人会在这样迅猛变化的面前不知所措,慌了手脚,但姚期智却反而对此惊喜不已。他说:“做研究的人也是不同的,每个人做事的方式也不一样。我比较喜欢新奇的东西,有新的方向我就喜欢去看一看,试一试。”“我喜欢做这类事情,怎样把一个东西变成一个问题,然后再去解决它。”

他还认为:集中精力攻自己喜爱的方向,才可能在那个方向上获得经验和直觉。这样你在某一段时间里可能会非常专注于自己研究的领域,而没有时间兼顾其他。姚期智认为,这没有什么关系,研究本身就会带你走出困境:

“年轻的时候我认为我现在做的东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别的事情都不值得做。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件好事,你认为有意义,你才会有那么大的兴趣和那么大的投入。当你在你的领域研究钻研得比较深了以后,慢慢地你的视野会比较大一点,你会知道你的研究在世界上充当一个怎样的角色。你会觉得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只是在这个世界上做出了一点小小的贡献。”

姚期智还有一个重要的体会是,阅读是缓解压力的主要手段之一。让他感到惊喜的是,这种随便翻一翻的阅读方式,对他的研究视野产生了重要影响。

细节决定成败——对待科学研究也是如此

如何对待挫折和失败,是研究工作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处理不好,就会退缩,或者继续蛮干,这样的话结果就只可能是彻底失败。姚期智的经验是:最开始不知道做不成功是由于自己太笨,还是因为问题太难。当自己一再失败的时候,他会问自己还会不会做出成功的事情来。过一两年他会对自己有所了解,有所了解以后会比较容易一点……每一个人由于性格不同,选择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会不太一样。他的原则是在选择课题的时候,不能选择超过自己能力太大的课题,不能野心太大,要量力而行,但也不要选择太容易的问题,最好选择比自己的能力稍稍高一点的问题进行研究。当自己的能力得到培养以后,再选择更难一点的课题进行研究。

姚期智说:刚开始他写很多文章,看到的问题他都想去解决它。后来就比较聪明一点,选择比较难一点的问题进行研究,写的文章也会慢慢少一点。因为一开始要培养自己的能力的话,就要多做一些事情,等能力够了以后,才有资格选择比较重要的事情去做。他的这种性格有助于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挖掘自己的潜能,也容易成功。

始终在著名大学执教的姚期智,不仅坚守着自己的成功理念,而且还把这种理念直接引入到培养学生的实际教育中。了解他的同事都知道,他带研究生的时候,常常先出些题目给学生试一试,看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他们的数学根底,看他们对自己的指导是否适应,然后采取最合适的方式培养他们。

他还认为,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有很强的获得成就的欲望和动机是最重要的。学生必须对自己的研究有真正的兴趣。他常说:“我们这个研究领域比较像数学,要有很大的兴趣才能做出成就来,像做家庭作业一样的方式是做不出成就的。”

主持“清华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

作为在国际一流大学长期任教的教授以及在计算机理论领域享有世界声誉的学者,姚期智教授很快就出任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和首席科学家,立即承担起建设世界一流的清华大学信息科学的重任,组织筹建国家实验室。

众所周知,要想建立一流的实验室,必须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大师来清华工作,并为教师和学生作学术报告。姚期智的归来一下子就带进了一个开始是6人、后来迅即增至10人的“讲席教授组”,他们都是国际上算法和复杂性领域最出色的华人学者。

伴随着姚期智的归来,清华计算机学科国际交流的频率和层次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6年,清华计算机系有3篇论文入选理论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顶级学术会议 FOCS(Symposium on Foundation of Computing Science),不仅实现了国内学者在该会议上“零的突破”,而且入选篇数超过了美国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超一流”伯克利大学。更令人振奋的是, 当年24岁的博士生陈汐与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讲席教授邓小铁合作,出色地解决了理论计算机科学的著名难题——“二人博弈中纳什均衡点的复杂性问题”,并因此获得2006年度FOCS最佳论文奖。

这一年,姚期智的团队还为国内计算机学者填补了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文的空白。

姚期智的到来,不仅为清华师生提供了与国际一流学者交流的宝贵机会,更是大大提升了学术讲座的水平,丰富了学院的学术气氛。每一次只要是大师的讲座,许多慕名而来的学生就会把整个讲堂挤得水泄不通,而精彩的讲演也让清华学子们真正领略到了大师们的风采。

姚期智还经常告诉学生,当今的中国正迎来史无前例的最好时代,有非凡的事业等待年轻的学子去实践。他勉励莘莘学子珍惜优越的环境资源,投身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事业中。

2007年3月29日,清华大学在姚期智的努力下成立了“清华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ITCS)。

中心成立半月之后的4月16日~19日,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成功主办了“第十届国际公钥密码学会议”,来自世界15个国家的学者参会,姚期智担任大会主席。这是国际密码学研究领域和理论计算机研究方向的世界级盛会,首次在中国召开,又恰逢该会议的十周年庆典,可谓意义深远。由于有姚期智的威望和信誉,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ITCS)成立以后迎来了众多的世界著名学者来访。仅2007年5月,国外学者的访问日程就已经安排到了12月31日。美国两院院士、1985年“图灵奖”得主理查德·卡普(Richard Karp,1935—),2002年“图灵奖”得主、著名密码学家阿迪·萨默尔(Adi Shamir,1952—)……都先后出现在ITCS的访问学者名单上。

姚期智回国后两年半,不仅显著改变了中国理论计算机领域的研究面貌和学术水平,也在广大华人学者和学生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讲席教授滕尚华注意到,现在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回到北京,参加微软亚洲研究院理论组的招聘面试,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至于他自己,以前回国往往只呆一周左右的时间,现在有了姚期智的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他每次都会在北京呆大半个月甚至更久。他感觉到在姚期智的影响下,北京正逐渐成为理论计算机科学的中心城市之一。

讲席教授组成员、香港城市大学邓小铁教授这样评价姚期智的归来:

清华请来姚先生,同时也带回了他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从那以后,有很多知名科学家造访清华……一些顶尖的计算机科学家说,只要姚先生在这里工作,清华将会有越来越多有天分的学生进入理论计算机科学领域,并成为这一领域有影响力的人物。

如何完善世界一流计算机学科建设的整体规划,如何吸引并留住一批顶尖人才、一个优秀团队,在中国共同建设一流的计算机学科,是姚期智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他始终坚信:能够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出力,非常值得。

“天然的感情联系”

软件科学实验班的每堂课都是姚期智精心设计的。每次上课,姚期智都会选择生动典型的实例,把学生引入到最根本的理论问题中。从清华到王府井怎么走路程最短?男女生如何选择约会对象成功率最高?教学楼里的自动售货机如何付款最划算?……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有一次,姚期智在课堂上“悬赏”出题,承诺请25分钟内解出答案者到“必胜客”吃饭。令他没有想到和惊喜的是,90%的学生都在规定时间内得出了正确的解答。姚期智信守承诺,按人数叫来近百份外卖,奖励了每位答对的学生。那天姚期智特别高兴,甚至半开玩笑地问学生:“你们以前有没有遇到过像我这么好的老师?”

在姚期智眼中,这一群学生是那么聪明可爱。但姚期智并没有因为这种特别的钟爱而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恰恰相反,他的课是出了名的容量大、习题多,所有作业必须以英文完成,而且要用专门的科学论文排版软件LaTeX来写。

除了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和带博士生做研究以外,他每周还要为本科生讲4小时的课。这是姚期智为自己定下的工作量。而他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时,每年只不过按照惯例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各上一学期的课。他这种不辞辛劳的精神,明显地显示出他对清华本科生所寄予的厚望。2006年春天着手创办软件科学实验班时,姚期智明确表示:

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培养普通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员,而是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一流计算机人才。

姚期智与微软亚洲研究院沈向洋院长一起探讨,为软件科学实验班制定培养方案,编写教学计划。按照这个计划,8门高水平核心课程分别由姚期智等知名教授和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高级研究人员承担,其中由姚期智亲自主讲的《理论计算机科学》是国内首次开设的计算机理论课程。

8门核心课程中,有4门课程由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高层研究人员讲授,他们将最新的科研进展和课题引进教学。2006年秋,来自微软的教员竟然讲到了当时还未在中国上市的Vista操作系统。那时,很多讲授类似课程的教师,都还无法获得任何有关Vista的具体资料。

培养方案将大四整整一年设置为实践教育和研究训练时间,地点在微软等国际知名的大IT公司,采用双导师制,以保证教学的规范性和工程实践的先进性。姚期智说:

我们要多为学生提供增加基础理论知识的机会,同时也要不断丰富他们将理论用到实际方面的经验。唯有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他们才能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篇(2)

[关键词] 信息化;专业外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4634(2015)04-0076-04

0 引言

专业外语不同于大学英语,它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作用是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大量外文词汇、习惯表达和语法特点等,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和外文专业刊物等信息渠道获取国外相关专业知识发展及对外技术交流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进行国际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高校工科专业外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专业外语重要性的重视度不够[1];教师外语水平差别大,教学方法单一,教材匮乏,考核标准不清晰;专业外语的课时数少,授课效果不明显等。尤其是,专业外语的教学没有充分利用并顺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教学方法及模式仍没有获得突破性的创新,高校目前的专业外语教学对象、内容、深度和教学方式都很难适应当代国际经济与科技竞争的需要,几乎不可能担负起全面提升我国科技和经济竞争力的历史使命[2]。

信息化时代为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旨在探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专业外语的教学模式,使其达到学以致用的最高境界。

1 信息化时代学习特征

信息化背景下的学习环境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具体如下。

第一,可获取的信息量大,学习资源丰富。由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正逐渐加大,日均信息量正以几何级数量级迅速增长,过去单一教材所能提供的信息已不足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信息的时效性强,更新快。各种媒体,如互联网、电视广播、移动通讯以及各种传统报纸、杂志都能及时提供科技、社会等各种最新信息。

第三,学习途径多样,载体多样化且十分便利。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移动通讯设备学习。

第四,技术更新快。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对学习方式、途径、手段产生的很多影响。

2 专业外语的特征

2.1 专业外语的目标

专业外语教学强调表达的专业性、客观性及准确性;语言要规范简练、逻辑性强[3],使学生掌握专业的外语表达特点,培养学生用外语表达和交流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和外文专业刊物等信息渠道获取国外本专业知识发展的能力。“专业英语”也是一种上升到专业层次的系统英语教育,它不仅要求学生能阅读专业的外文期刊,而且还能用专业外语撰写科学论文在国际权威和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即便在科研软硬件都高度发达且母语是英语的美国,科研人员也要经过专门的专业英语训练[2]。

2.2 开课方式

目前,国内高校专业外语教学的开课方式通常有两种:独立设课的专业外语和非独立设课的双语教学。

独立设课的专业外语课时通常不多,一般在24/32学时左右,有的因专业要求高,课时比较多。定位于以专业为载体,主要侧重外语词汇、专业术语的学习以及外语科技报告或论文的写作等。教学内容偏重于英语,本质上是大学英语在专业上的延伸。

主要问题:因课时不多,易形成外语与专业两张皮,教学效果不明显的现象。

双语教学因非独立设课,采用母语和外语两种语言混合思维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把语言作为载体[4],以专业技术为主要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环境下学习专业知识。主要侧重在特定的专业技术背景下,以语言为载体,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其主要优势,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也能学会用外语阅读、交流及写作等的习惯表达。

主要问题:双语教学的初期投入的精力大。若训练手段跟不上,易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

由于语言环境因素影响,当前多数高校的专业外语教学采用独立设课的方式授课。我国的中英文双语教学仅限于课堂,语言环境相对薄弱,只有少数院校能采用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而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移民国家,则具备良好的双语教学条件。在欧洲,各国之间频繁的文化、经济交流给各国人民提供了使用双语的动力和舞台,具备双语语言环境[5]。

2.3 训练手段

课程训练手段仍主要采用板书、幻灯片、视频短片、中英文翻译、查阅外文文献、模拟国际学术大会、论文写作等相结合方式。

总而言之,传统教学的侧重点仍以课堂为主。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下便利的网络及各种通讯工具,没有真正调动学生课外及其自主积极性。

3 解决方案

改革专业外语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必须创新专业外语教学的思路,充分利用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及各种便利设施。信息化背景下创新工科专业外语教学,必须坚持四个原则:独立设课与非独立设课相结合;兼顾课堂内集中与课堂外自主学习;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化手段相结合。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高级数据库应用》、《Linux系统与编程》和《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双语教学及《计算机专业外语》等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在信息化背景下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和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既要坚持集中设课的专业外语教学,也要实施非独立设课的双语教学。

专业外语是在我国单纯以汉语作为单一官方语言背景下,为弥补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使用外语的缺陷而产生的,传统的专业外语教学方法是在过去通讯及媒体还不发达的环境下形成的。专业外语教学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选择合适的教材。专业外语教材涵盖的面非常广,一般应涵盖该专业密切相关的几个专业方向的内容,难度适中,能与专业课程理论紧密结合,系统性强。教材与参考资料不仅要内容经典、翔实,而且还要反映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和应用水平,好的教材还能丰富专业内容,因此合适的教材尤为重要。

对于非独立设课的双语教学,其采用的教材也可不具体限定于一本书,而是为学生指定若干数量且内容十分丰富的英文原版专业书籍。大连工业大学在《高级数据库应用》及《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双语教学中就采用这种做法,效果很好。这些书籍的内容应能够反映课程的最新技术水平,使技术内容与国际始终保持同步。不限定学生使用哪个具体书目,使得学生的阅读更灵活、更具广泛性。

2)教学文件英语化。与课程有关的课件、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参考文献、练习题以及课程要求与成绩评定办法等都应该采用英文。

3)面向学生,注重教学的过程化,训练方式的多样化。多样化的训练方式与注重过程化教学,总会使学生获益良多。在《高级数据库应用》双语教学课程中,将训练及考核方式分布于各个环节:考试及小测验、出勤及课堂讨论、作业、项目报告或学期论文、期末考试等;每个环节所占比例各不相同。特别是学期论文对于提高学生快速并大量阅读文献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在《计算机专业外语》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从网络获取一些最新的SCI、EI文章让学生略读和精读并点评,这既能使学生掌握或了解论文题目、摘要和全文的翻译过程,学习写作技巧;又能使学生通过对英文文章的点评,更深层次的理解专业英语的写作特点和手法;丰富专业知识,开阔视野。

此外,还在《高级数据库应用》双语教学课程中,让学生完成一个技术专题,并进行510分钟的脱稿英文陈述演示及答辩;教学实践表明:这些实践性较强的训练内容可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运用能力。

4)建立完善的专业双语教学体系。改革专业培养计划,在保证专业培养计划的完整性前提下,既要注重专业外语的教学,也要加强专业的双语教学,将过去集中在24或32学时内学习的专业英语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的始终,确定若干个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主线,在其中实施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也是对专业外语的有效补充。

双语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可持续式的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国际化与信息化。笔者认为,双语教学模式是适合当前高校信息科学类型学科专业状况的一种适应性较强、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

当前,高等教育的信息化与国际化是一对孪生兄弟,是当今社会、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共同发展趋势。在教学培养计划的制订上,要首先考虑培养层次和目标以及课程体系的适用性,使得课程的设置既适用于本土学生也适用于国外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学生;更要适合学生今后在专业领域进行跨国交流。专业技术无国界。注重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述能力以及专业技术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力求充分体现课程跨学科的综合性、选择性、基础性以及灵活性。

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专业技术理论的理解,提高专业学习的质量和水平。当前,许多先进技术理论知识的获得、国际学术交流和高水平研究论文的撰写,仍都是以英文为主。所以,双语教学能使学生真正领会与世界同步的现代科学知识;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环境,为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学生而言,开展双语教学是通过外语学习专业知识;对教师而言,却是通过外语教授专业知识。如果把教学课堂看成一台戏,那么,教师就是戏殊的演员兼导演。教师既要把戏演好,还要把学生导进戏中,使之参与,积极互动,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

应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必须用双语上课。因此,必须在制订专业培养计划时,长远规划,从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确定实施双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根据笔者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的双语教学经验来看,一般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不宜采用双语上课,否则会影响实际教学效果;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以及专业入门性的基础性课程则适宜采用双语教学。同时,应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所有实施双语教学的课程,建立完整的双语教学体系结构,使之独立又前后呼应、互为关联,自然地融入教学计划之中。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单独实施几门课的双语教学,没有相互联系的铺垫,很难达到双语教学的预期效果。实施双语教学必须具有一支素质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这是保证成功实施双语教学的基础。

教学实践证明,笔者认为实施双语教学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专业外语在专业技术理论中的有效应用,必须在课程培养计划中,总体设计,系统安排。

第一,必须将双语教学始终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双语教学不是开设几门课就能解决并提供学生的双语运用能力的。

第二,必须在授课方式、授课手段以及学生课后学习平台等多方面为双语教学提供支持。

第三,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不能代替双语教学。大学英语是以考试作为衡量外语能力的标准;双语教学则以应用为准。单纯的《大学英语》教学不能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必须为学生提供双语教学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提高双语运用及阅读交流的能力。

第四,实施双语教学,必须从学生入学开始。每学期至少保持一门双语课,以保持双语教学的环境以及连续性。

第五,在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一般的选修课中,必须有适当比例的双语教学课程,并要保持其连贯性。在选取双语课程时,应选择那些可操作性强、理论性差的课程作为双语课程。

3.2 坚持集中教学与分散自主学习相结合

1)大力普及并推广资源网络化。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课堂内集中教学与课堂外分散自主学习。为此,教师在校园网上为学生建立专业外语课程及双语教学课程的网站,并有选择地为学生提供可利用的网络资源清单,特别是丰富的辅助参考资料。

网站课程主页的语言及相关内容均采用英文,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专业外语环境,内容包括课程介绍、课程大纲,授课课件,课件下载、参考文献、作业通知、每次测验的成绩单、作业及测验参考答案等栏目。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知不觉地习惯于使用外语。学生根据需要可自由阅读或下载所需的教学材料,并可及时掌握每次测验的成绩,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这种教学方式在欧美国家的大学已经成为常规的教学载体。

为保证学生与任课教师双向交流渠道的畅通,网站课程主页还为学生提供了任课教师的电话、电子信箱、QQ号等,使得学生有问题能及时在线与老师交流。

实践证明,这种看起来细微的事情,却建立了师生畅通交流的渠道,为学生带来很大的益处。

2)开放学校的网络。应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课程主页,每个在籍注册的学生在笔记本或台式计算机上安装客户端,通过必要的身份验证,便可访问校园网上教师的课程主页。目前,多数学校的学生在校外无法访问校园网内的资源;同时,由于学校没有为教师开放网络空间,以至于教师不能在校园网上建立属于自己的课程主页,即使建立了网页,校外也无法访问,导致许多教育资源无法充分利用。改变教学及管理思维模式,适应网络信息化时代的要求,鼓励学生利用便利的通讯工具(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或台式计算机等)访问校园网资源是必然趋势。

3)建立多样化的网络学习平台。应鼓励并支持教师利用各种资源或商用的软件工具,建立课程主页或搭建网络学习平台。这是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件、网络课程。最简单的学习平台是建立课程主页,可用来创建课程主页的软件工具有许多,最简单常用的工具是MSWord,制作网页简单,更新方便。

MOODLE是针对校内教学班课程教学的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是一个课程管理系统。国外高校已普遍应用,国内尚不普及。MOODLE既适合于完全在线的课程,又可以作为传统课程的补充和辅助。根据需要可进行灵活的课程活动配置――论坛、测验、资源、投票、问卷调查、作业、聊天和专题讨论等。

3.3 教学重心由课堂内转向课外

当前,慕课风暴正影响着高校,慕课(MOOC)的在线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新型、多元和高效的网络学习生态环境。研究表明,慕课具有多重优势: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的优势;双向互动教学及碎片化学习的优势,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高效学习,从而进行个性化教育。信息化技术以及慕课必将翻转当前的课堂,实现教学重心由课堂内转向课外。学生在探索中学习,特别是在慕课中有大量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程,在开课之初,让学生在慕课中自主选择若干门英文版的专业课程学习,可拓展并强化外语在专业中的使用能力,增强专业英语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与以往网络教学相比,慕课不单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会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及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深刻变化[6]。如何在慕课风暴潮中,使学生受益并提高专业外语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值得进一步探索。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课堂外自主学习、课堂内集中教学并组织讨论,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各方面能力,特别是专业英语的读写能力。充分依靠网络、通讯设备及正在兴起的慕课平台,可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嘉,张景伟.工科专业外语教学探讨.中国电力教育[J].2013,13:235-236.

[2]桂国平.我国高校的专业外语教育与国家竞争力[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3:335-341.

[3]吴梦徽.不同专业的专业外语教学方法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6):152-154.

[4]张翼翼.关于目前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6,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