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4 10:20: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实验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下面是与双册教材有关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训练内容。
一、电磁铁性质实验
1.实验原理
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不仅磁铁周围存在着磁常电流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如果把导线绕成螺线管,螺线管就有了磁性。利用通电螺线管有磁性和铁在磁场中能被磁化的原理,可制成磁性很强的电磁铁。电磁铁有很多性质:通电产生磁性,截断电流磁性消失;电流越强磁力越大:螺线管的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电磁铁的南北极性可以由变换电流方向来控制。
2.实验操作
(1)把带有绝缘外皮的导线,按照相同的方向缠绕在一根大铁钉上。接通电流,用它接近铁制品,有吸引现象出现;切断电流。现象消失。(2)用电磁铁的一端去接近磁针两极,出现相斥相吸现象。改变电流方向,又出现相吸相斥变化。(3)改变电磁铁线圈匝数,磁力随之改变。改变电池节数,磁力也改变。
3.实验教学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第六册第8课)(1)自制电磁铁。(2)综合定义。(3)分组实验:研究电磁铁有无极性和变换极性的方法。(4)分组实验:研究加大电磁铁磁力的方法。(5)讲述电磁铁的用途。
二、电路的组装实验
1.实验分析
在设计、安装、维修各种实际电器的时候,常常需要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为了简便,通常这种图不用实物,而用符号代表,这种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根据需要电路有串、并联之分。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的叫做串联,把电路元件并列接在电路两点间的叫做并联。教材中涉及到的电路图如下:图中①是串联电路,②③④是并联电路,使用了电灯、开关、电池组、导线四种符号。并联电池能加大外电路电流,串联电池能提高外电路电压,通常采用串联电池方法。串联灯泡光线弱,不能控制每只灯泡的亮灭;并联灯泡光线强,可以分别控制。
2.实验操作
(1)组装串联两节电池、两个灯泡、一个开关的电路。(2)组装串联两节电池、并联两个灯泡,一个开关控制的电路。(3)组装串联两节电池,并联两个灯泡、两个开关,分别控制每盏灯泡亮灭的电路。(4)组装串联两节电池和一个分别控制三个并联灯泡亮灭的开关的电路。
3.实验教学设计
五年级教材涉及电路的内容是第6课《电流》,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习一些电流电路的初步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磨练其攻克困难的意志。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活动,教师需要做的是:①提供充足的器材。②明确三个研究课题:一是分别试用一节和两节电池做电源,看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变化。二是试用同一电源,使两只小灯泡同时发光的方法。三是设计控制三只灯泡分别亮灭的电路。③组织学生课内外实践活动,参与观察,实验制作,分析综合,形成概念。④让有创见的同学演示自己组装的电路。⑤总结。三年级教材也安排了电路内容,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电路,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课堂教学中虽然也让学生进行实验、比较、探究、尝试,但实验能力要求只是初步学会组装电路,做不同电路的对比实验。
三、沉浮规律实验
1.实验原理与操作
(1)浮力的产生:挪动水中的物体,有省力的感觉,这说明水对物体有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叫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可用下图来说明。假定在水中有一个立方体,它的六个面都要受到水的压力。物体的左右两个面因在同一深度,所受的压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侧面上的压力是彼此平衡的。前后两个面也是这样。而上下两个面在水中的深度不同压强就不同了,下面的压强比上面的大,也就是说下面的向上压力比上面的向下压力大,这压力差就是水对物体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2)浮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用实验图示来研究。在弹簧的下面挂一个金属筒,筒下吊一个金属圆柱体,记下弹簧伸长后达到的位置。另外取一个溢水杯,杯里的水装到溢水位置,把金属圆柱体浸入水中,这时弹簧缩短,同时水从溢水口流出,把溢出的水全部倒入金属筒,这时弹簧又伸长到原来位置。这个实验可以说明,金属体所受的浮力等于被它排开的水的重量。如不用水而用酒精等液体做这个实验,结果也一样。(3)沉浮条件:我们知道,浸在液体里的物体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量;另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就取决于这两个力的大校如果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量,物体就上浮;如果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量,物体就下沉;如果物体的重量等于浮力,物体就停留在水中不动。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量。
1 大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1.1 实验教学方法与现代社会脱节
实验教师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对实验效果的考察也只关注理论及知识的考试,对实验能力的考核存在敷衍甚至不考的现象。很多大学实验只是开设一些简单的、验证性的实验,对一些需要大量时间的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很少开设,导致学生只会简单的重复性验证操作,大部分学生只是按照课本逐步得到实验结果,或者是根据教师的指导与演示进行实验,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
这样的格式化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反而变成了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绊脚石。目前,我国各用人单位普遍认为,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综合能力太差,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甚远。
1.2 大学老师对学生的帮助辅导不够全面
很多大学都为全国招生,学生们的水平相对来说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甚至之前连计算机都没有摸过。而且实验课上学生多,辅导老师较少,老师同时兼顾不了这么多学生,导致一些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对实验操作一知半解或完全误解,这对之后的实验教学或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是很不利的。
大学综合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大学师资队伍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具备专业理论素养和大学职业道德以外,还应具备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等。但是,很多教师是理论型或者研究型教学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没有实际工程应用的经验,也没有经过专门的技能培训,在理论教学方面较为擅长,而在实验教学中无法对学生实践方面进行有效地指导,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 大学实验教学改良方案
作者总结目前国内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的不足和缺点,结合国外一些著名大学实验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实验教学改良的方法。
2.1 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和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可采取互动式的方法,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总导演”、“观众”,学生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使学生的才华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通过互动式的实验教学方法,教师不仅能实时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学生不会也不敢偷懒,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表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工作,同时也能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激发出创作灵感和创作激情。
2.2 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实验积极性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好的问题总能够令学生精神百倍,跃跃欲试,踊跃回答。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多选取一些精致有趣的问题,如一些具有浓厚趣味性、游戏性、实用性、挑战性和现实意义的计算机实验,使学生喜欢上实验课,对实验产生浓烈的兴趣。
也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辅助作用,进行实验活动[4]。通过这种形式,增强团队凝聚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也让学生可以了解自身的不足,借鉴他人长处。从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验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困扰。也可建立专门的实验教学网站,积极建设实验素材库,将所有相关的网络实验课程资源统一上网,供学生自由下载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3 实验课时可利用随机抽题法增加学生的紧迫感和新奇感
随机抽题具有不确定性,而且实验题目种类繁多,学生会很有好奇心。随机题由于较多因此设计的面比较广,学生如果每次抽到的随机题都能够动脑筋、想办法做出来,这对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使得他们对一些原本忽略的知识或错误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对各种实验内容有进一步的加深理解。
所有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参加实验,让学生来演示实验的过程,讲解实验内容以及学习心得。每个学生抽到的实验内容都不同,因此会给学生带来责任感,使得他们在实验课上不敢马虎大意。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上课集中精神,认真听讲,课后多多钻研实验知识。以任务方式驱动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培养学习兴趣为向导,加强教师的实验辅导
大学实验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较高水平的师资人才,必须要有较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立一支理念先进、经验丰富、能力较强、勇于创新,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验教学的“双能型”师资队伍。雄厚的师资力量是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拥有高水平的实验教师,大学可以做好以下几点:①定期组织一些教师讲座或培训,也可让教师提议自己需要哪方面的提高。②组织教师相互听课学习。③让一些教师有机会走出去,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去工作学习一段时间,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实践和学习机会,了解新方向,实用技术、学习新设备、新工具的使用,及时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需求,确保在实验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实践能力。
——题记
“实验”一词包括两方面的概念:其一是科学技术的成果的参与和运用,在艺术上可以说是科学技术为艺术的创作与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觉经验。在教学中是泛指采用新的科技手段来辅助进行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二是科学的方法与态度,对于艺术与教育来说都是一种新的方法的尝试,首先是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用科学的方法鼓励一切大胆的假设和创新,创造成为一种无止境的追求。无论从哪一方面看,这两者都与传统形成尖锐的对立,它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形态,提倡批判与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实验”就表示它是探索的、批判的、创新的。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实验艺术,是一个艺术思潮和文化主题逐渐具有全球视野的时期,各种媒介、美学和主题的实验都开始和国际艺术新潮具有呼应性。在艺术教育方面,最显著的变化是在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先后建立了新媒体专业,一些实验艺术家被邀请到学院工作,在博物馆、美术馆方面,像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都设立一些常规性的实验艺术的展示,比如,上海双年展,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学术年度展等等,而从2000年开始,实验艺术开始被纳入到政府间文化交流的项目中。①
2007年7月,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艺术银行联合中国三大美院——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实验教育展,央美雕塑系、川美油画系以及国美的综合艺术系的毕业生优秀作品参加此次展览,指导老师有隋建国(中央美院)、邱志杰、张培力(中国美院)、张奇开(四川美院)。中央美院的雕塑作品略显一丝学院派的严谨,但能窥视到扎实的造型功底和艺术史底蕴。中国美院的学生们似乎更注重对日常生活的关注,树叶、鱼虫、生活用品、生活材料被用进了艺术作品当中,传达了“艺术融入生活”的观念。四川美院毕业生的油画中,总是能感受到一股年轻活力,卡通造型成为了主流创作元素,让油画变得很“当代”,更贴近年轻人的审美趣味。
在实验艺术教学“硕果累累”的表面现象下,一系列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突显出来。老师如何去教?学生如何去学?如何进行教学成果评估?最终如何对艺术教育大纲进行改革?当这些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更需要就实验艺术的内容和其教学特点有清晰的分析。
一、实验艺术的实验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艺术②
1.指媒介和美学实验:包括装置、录像、摄影和网络媒体等媒介实验;抽象绘画的实验和写实绘画中的摄影性的模仿;文本、装置、绘画、表演和摄影中的观念性;19世纪以前图像美学的现代性改造和对历史摄影的模仿;电子艺术、Flash动画和计算机视觉的影像实验。
2.变化反映的自我变异:包括对知识分子自我主体性、对商业文化和后殖民文化、对当代艺术体制批判性或者反讽性的表达。
3.边缘美学的探索:包括女性主义、身体和表演在艺术中的人性极限的表现等。
二、实验艺术教学的特点
1.反标准、反常规
实验从本质上来说是反“标准”的,反现存“规范”与“观念”的。这样的做法主要为了规避,可能有习惯与重复、参照、照搬,或者说给予一些“限制”。也可以这样理解,要在思辨中去形成自己的想法,而这个思辨的框架在笔者看来是冲着问题而搭建的。③
2.院校实验艺术的对象
对于一个学生,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形成自己成熟的作品是不太可能的,那么在学生成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工作者之前,必定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作语汇,为将来的成果做必要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验的含义不仅仅只是试验,而是一种行动力,是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学生的潜意识中扎下根基,使其成为以后艺术创作的原动力和产生源源不断创意的火种。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对学生在思维、创作行为、创作形式上给予指导,将创新精神与态度传达给他们。
3.实验艺术允许失败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教育着重指引学生力求作品的完整性,整体感,并按一个规定的审美模式套用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而实验艺术的教学中,我们允许并接受失败,任何一个成功的艺术家谁没经历过失败?在实验艺术教学中,我们认为那些不成熟、不完美、不成功的作品同样有机会进入大雅之堂,甚至放置于展览馆由观众来品味。我们强调的不是作品的失败,而是作品中可贵的闪光点,并使其发扬。
4.实验艺术针对作品的形式与内容
实验艺术是多方面的,所涉及到的艺术问题也不是单指艺术的形式问题,在形式上指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材料、媒介等。在内容上指作品的内涵,作品传达的信息以及作品创作的目的等方面。无论形式与内容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他们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
实验艺术总是挑战和反叛传统审美艺术,与人们接受传统审美教育相比,它显得不美,甚至有些丑、怪。创造新的语言艺术形式,一种新的语言形式要被人接受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实验艺术呈现出来的面目往往是反视觉的,这也使得实验艺术在被接受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中国的实验艺术一方面接受传统艺术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在影响着公众对创新思维的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它与当代社会的联系使我们直接面对社会,面对人生,扩展了我们的思维空间和审美视野。
艺术教育的最根本的目标是学生毕业时应该具有个性,如何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艺术观念的改变。艺术观念改变后,艺术教育就不是灌输和训练,而是激发人的潜能和天赋。所谓实验的艺术的目的是追问一个问题,艺术是什么,不停地问下去,然后就试试,到底是什么。④在艺术院校从事实验艺术教学是近几年以来的事,有些艺术院校跃跃欲试,有些院校想从事这方面的教学,但是师资力量跟不上,各个院校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实验教学的可能性、可操作性到底有多大,还取决于具体指导老师是否有自己的当代思考和教学程序。实验艺术教学发展如何,教学的内容如何安排,实验艺术教学计划修订等问题都仍然需要我们不停地追问下去,然后再去尝试,最终在教学实践中去总结归纳。
注释:
①皮道坚.从词语转换看80-90年代中国美术批评.当代艺术家.总029期.
②王广义.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北京青年报,2002年11月28日B5.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操作;实验结论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154-01
1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废止注入式教学法
1)在做每一个化学实验前,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明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课是由老师指导并由学生独立实践的教学活动,只有学生经过认真的课前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理解实验原理,弄清操作步骤,设计好记录格式,然后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操作。因此,应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前预见环节,对尚未完成预习准备的学生绝不允许其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特别是当学生尚未认识预习的重要作用和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前,更要严格进行检查。否则,那些未做好准备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盲目性很大,经常处于忙乱状态,来不及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和仔细思考有关问题。实验中难以获得应有的收获,也感受不到做实验的意义和乐趣,既浪费了实验器材、药品,也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长此以往,容易滋长“重理论,轻实验”的错误思想,误认为只有读书才收益大,做实验反而浪费时间,影响学生对实验教学重要意义的认识,不利于树立严谨的学风。
2)废止“注入式”教学方法。有的实验指导教师不重视组织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认为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只是体现在实验课开始的讲解。以为教师讲的越详尽,实验的质量就一定越高。经常占用很多实验课时讲述实验教材或课堂讲授中已经谈及的内容,有时甚至扩充到后续的内容,但实际效果并不好。
学生一进入实验室,如有准备就有一种要进行实践活动的要求。已有了很好课前预习的学生,对老师冗长讲解会感到厌烦和枯燥无味,希望充分利用时间尽快动手做实验。因此,他们往往在教师讲述时,动手动脚不注意听讲。那些没有预习的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内容由于未经仔细思考,也难以形成完整而明确的认识,仍然缺乏进行实验操作的思想准备,心中无数,对教师讲的内容在实验中对不上号。总之,这样做不仅收获不大,而且会助长学生不重视预习而依赖教师的思想。
老师讲完之后,却以为胜利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一时无事可做,只待实验将要结束时,按书本已有的结论给学生做实验总结。甚至,不论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都一律按老师结论进行更改。这种做法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思想是极为有害的,必须予以废除。
所以,实验教师应提前组织学生复习教材相关知识,温习化学实验手册,并在实验前做一些简要的说明。
2规范实验操作,培养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1)规范操作,严格要求。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严格要求学生,这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表现,是关心和爱护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要体现在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要贯穿于课前预习、课堂实践、课后书写报告以及考核评定成绩等各个教学环节。尤其在课堂实践中,实验的规范与否将直接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和制度,以及每一实验所应有的程序,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时必须严格执行操作程序,规范操作,做到一丝不苟。为此,要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入手,对学生严格训练。从仪器的使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开始,让每一学生反复练习,磨练意志,增强约束力。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示范,要求学生注意并领会教师演示实验中的要领。学生操作时,教师要进行巡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采用个别问题单独指导,带有共性问题集中指导,以强化和规范学生的操作。
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在实验中所发生的过失。学生在实验中,由于技能、思想认识和实践的不足,经常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发生各种失误。这也是人们在掌握新的技能时,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的一种自然想象。严格要求学生并不是不准学生在实验中有过失,也不是任意限制学生的实践活动,而是严格要求学生持正确态度对待过失。错了则必须改,必须从中吸取教训,弄清产生错误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获得经验,有所长进。对于那种出了错误满不在意,甚至以非为是的态度是绝不容许的。尽一切可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各项教学要求,尽最大的努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化学实验原理、条件、现象各不相同。要求学生要有一个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对每一个实验,不仅在对原理上搞清、弄懂,而且要在操作上进行严格的训练。即使是一个很小的操作,也要通过仔细观察、记录,认真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结论,一定要按要求一丝不苟地进行练习和操作。不要怕麻烦,不要图省事。要明确,任何操作只有通过亲自的实践才能学会,勤学还得苦练。要求学生实验时操作要规范,有条理,观察要仔细,记录要详实,实验后要认真清点,桌面操作整洁,仪器存入有序,合理处理废物,完成实验报告,由此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对一些难度较大的不易成功或反应剧烈不便观察的实验,要鼓励学生操作,敢于动手,一次不行,进行多次实验,直到成功。同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多提问题,对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以此树立学生们实验的自信心,而不能操之过急,包办代替,那样,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依赖心理,会给学生在今后工作创造力的形成造成很大心理障碍。
实验教学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启发性,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与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实验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以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1]。大学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又相互支持的,必须统筹、协调起来。公共管理各专业培养方案中需要重视实验、实践环节的设计,在教学中融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坚持“加强基础、培养素质、发展个性、突出创新”的方针,强化实验教学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专业岗位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实验课程体系、实验项目改革为突破口实行实验教学改革,整体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实验教学考核考试办法,重视实验教材建设。其理念主要体现为:
1.强化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公共管理学科本来就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所以公共管理实验教学应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及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即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建立起系统、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
2.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性培养。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接受社会的挑选,作为培养学生的学校,必须把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学生放在教学和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在公共管理实验教学的整体优化和改革中必须强化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突出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加强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3.以系统论为指导,实施实验教学整体优化。学校整个教学工作应看成是一个大系统,其中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等多个子系统。要改变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从属地位,单独设置若干门实验课,形成与理论体系相平行的实验教学系统。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要相互协调、整合与优化,达到大系统的整体优化。
二、公共管理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
大学的课程,可以定义为一种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计划。人才培养是由一个课程的总体来完成的[2]。分析美国的综合素质教育、英国的宽厚基础理论教育、欧洲大陆的专业教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共同的特征是着重学术素养教育。在课程结构和形式上,注重文理、通专、自由选修与限定选修要求的结合。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和核心课程计划强调人文与科学、伦理思辨与务实求证的有机统一,在多学科的知识综合中,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耶鲁大学的自由教育培养模式与分修制注重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和基础性,注重基本技能(写作、外语运用、数学方法)的训练,体现其通才教育传统和通中有专的特点[3]。我国本科与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公共管理归属于管理学门类,授予管理学学位。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管理学门类中公共管理类专业包括:行政管理(可授管理学或法学学士学位)、公共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士学位)、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编制的用于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公共管理作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包含如下二级学科(即专业):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按照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要求,本着综合各专业学科特色、发挥交叉优势的目的,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不同实验类型对所有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内容(项目)进行模块化分类,我们将公共管理实验教学的课程分为三大模块,即基础实验模块、综合实验模块、设计型实验模块三个层次(可参见图1)。基础实验模块是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主要运用一些常见技术工具及软件,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实验模块:通过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突出多学科知识的融合,通过综合能力的训练实现对公共管理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设计型实验模块:利用各专业软件,通过模拟实际办公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艺术设计 实验教学
一.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的思路
艺术设计实验教学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确定目标之前先确定教学对象,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和一些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对艺术设计实验教学做以下思考。首先,高校艺术设计实验教学需要一些实验性的教学观点在教学中适当的运用。也就是说,实验教学要有足够的优势超越普通艺术教学,更好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些观点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能让学生在其中可以有所感悟,从而获得比较系统化的思维与工作的方法,也能从中学习到专业知识理论的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实验教学与其他学科相互转化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这教学中获取更多的教学观点,以便对过去的传统教育进行修改并创新出新的教学模式,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永久的记住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学习能力。其次,要有一个合适的教学规划,给教学做一个发展蓝图,使教学大纲清晰明了,艺术设计实验教学应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的优化,把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保留下来,淘汰不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让教学的方式多元化,使课堂教育丰富多彩。这样不但可以打破了教学的单一,落后的局面,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把学到的知识有效的储存在大脑中,在大脑里形成一个知识库。既方便了知识的灵活运用,由提高了支配知识的能力,优化知识的整体,更好的掌握知识。再次,在高校的艺术工艺实验教学中,也要适当的添加一些教学情境模式,增加学生的学习氛围。这是一种能够的给学生构建一套有效学习方法的模式。教师要分清教学的主体和客体,做好明确的分工,做好课堂情境的营造,打造一个教学互动的优质课堂。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己思考,自己找到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的发挥,从而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逻辑与思维共发展。教师要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于他人交流,共同探讨,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在合作中追求自身发展。
二.优化艺术设计实验教学
在高校,艺术设计实验教学还需改进,以求更好的发展。首先要从招生方面入手,虽然艺术类院校在招生时是以艺术类学生为主,对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有所要求。导致有些学生掌握较好的艺术技能,有可能会因为文化课成绩的影响导致不能录取;也有些学生艺术基本功差,只是为了考取一个大学而来学习的,这就使得学生艺术基本功大不相同,教师进行教育也就变得困难。对于这一现状,艺术设计实验教学应加快招生制度的完善,实现艺术教育学校里的学生都是具有艺术功底的学生。同时,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认识这个专业。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育加大力度,让学生深入理解艺术设计这门学科,致使更多的人了解艺术课程。其次,艺术设计学科需要一套真正的属于艺术设计的教材。因此,学校要根据学生们的特点,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属于自己的教材。在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给学生专业的艺术指导的教材大都是声乐专业、美术专业的一些教材。虽然这些教材是通过教育的审核批准使用的,但是这些教材并不适合艺术设计类的学生,这些教材不能更好的诠释艺术设计这门学科,使得实验教学的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没法活灵活现的呈现给学生。面对这一状况,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教学内容,找到适合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促进学校的自编工作的完成,使得艺术设计的教育更加严密。
随着教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对艺术设计类学生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使得艺术类院校在我国的数量逐渐增加,而对艺术设计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美国的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说:“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没有艺术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总之,艺术设计如果要向更好的方向迈进,教学需要更多的方式和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韩敏学,王D.浅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的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 2014(S4)
[2]何红菊.设计专业实验教学的探讨[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
一、演示实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学生对演示实验总是很感兴趣,总要看看将要发生什么新奇的现象。如果演示实验失败了,即使补做成功,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威信也必然下降,学生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及时满足;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学习热情也会下降。因此,在演示实验前要做到课前预试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已经准备好的演示设备、仪器,在上课前要逐件检查,防止做实验时因缺少仪器导致实验失败。
二、在引入演示实验时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教师要善于利用奇特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创设实验情境,提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的现象,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及运用其他对比鲜明的教学媒体,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但重要的是,要依靠所创设实验情境的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增强趣味性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选择趣味性较强的实验;二是巧妙设计实验教学程序,运用语言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三、加强演示实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教师应尽可能地开拓演示实验的时间和空间,运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演示生动的物理现象,通过多样化的演示实验创设赏心悦目的情境,从而产生强烈的感官剌激,激发学生进行思维;二是要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尽可能完成大纲所要求的全部物理分组实验,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手脑并用,使学生在实验进程中加深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四、加强实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的智力品质,具有批判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主要包括创新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验能力。其中创新思维能力也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概念、理论、规律、原理都是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总结、概括出来的。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造发明的精神源泉。只有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实验,将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足够的实验时间和自由活动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身临其境地投入到实践中,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及定律与规律,使每位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观察、相互讨论,教师最后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法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物理知识,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同时还要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物理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扩展,它对于加深和扩展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重视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如开展小实验竞赛、小制作比赛,开辟物理园地,举办物理讲座,组织各种物理科技兴趣小组。这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攀高峰、开拓思路、探索问题、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都是具有深远的意义。
五、实验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