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0 02:22: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酒店设计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旅游酒店;地域;文化;设计
引言
我国现阶段旅游酒店呈飞跃式发展,但是基本上所有酒店的外部和内部的环境都大体一致,这样没有凸显出具有特色的旅游酒店,对旅游酒店更没有加入具有地域性和文化象征。本文主要介绍一下在旅游酒店设计上加入地域及文化象征,希望对旅游酒店的发展能够起到作用。
一、旅游酒店设计的地域及文化象征所起到的作用
旅游酒店和其它普通酒店的相同就是:都是为消费者提供居住和用餐的场所,同时为消者提供一些娱乐场所。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普通城市酒店基本建在城市之内,而旅游酒店基本建在旅游景区附近,旅游酒店能够为游者提供旅游的相关知识。对于服务于旅游景区的专业性酒店,应该具备普通城市酒店基本功能之外,还要适应旅游景区发展特点和旅游者的要求进项创新和改革,旅游酒店要根据所在区域文化和经济的不同,设计出具有地方性和灵活性的旅游酒店。这样一来很多酒店设计师会在旅游酒店中加入具有本地旅游特色的地域及文化象征,来提高旅游酒店的特色,从而更加吸引游者光顾。加入地域和文化象征元素的酒店,能凸显旅游酒店的特色,增加旅游酒店的整体审美感,可以说是具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使游者在酒店之内就可以体验到当地风俗习惯,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游者都会前来消费。
二、设计旅游酒店地域及文化象征的主要策略
(一)旅游酒店整体构思设计
现在很多的建筑设计师把地域及文化象征运用到旅游酒店的设计当中之去。当游客在选择酒店时能够一眼就能看出区别,这就要求设计师在旅游酒店整体构思设计时,尽可能的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地域及文化象征。在进行设计之前,设计师要对旅游酒店所处的景区进行身临其境的研究,研究那些真实的自然景点和当地人们的风俗习惯,将这些和酒店设计融为一体,设计出景区自身特色的旅游酒店。比如说,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九寨沟中的九寨国际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设计师在旅游酒店整体构思设计上采用了九寨沟景区的地貌特点,度假酒店中心和扇子形状相同,客房、餐厅和会议中心分别错落在山林之中,但是利用了回廊又都连接在了一起,这样一来,整个度假村的美感十足,游者入住后也变得更加方便。九寨国际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顶部是温泉中心,设计师将温泉中心用半椭圆型的玻璃罩住,这样能够让游者一边泡温泉一边看外面的九寨沟美景,感觉确实很惬意。
(二)旅游酒店设计原材料的选取
设计师对旅游酒店设计原材料的选取,尽量选取具有当地地域及文化象征意义的原材料。比如说,位于云南村落的少数民族中,旅游酒店原材料采用的是和当地居民居住房屋基本一致的石料、砖瓦和木料进行建筑,当游客居住进去就能够亲身体验到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再比如说,位于广东省的十字水生态度假村,十字水生态度假村所在的地区,大部分生活的都是客家,同时也是客家比较集中的文化地区,在那里居住的客家基本都是采用比较传统的建筑方法,用青色的砖瓦、石头、黄土和竹子来建筑居住的房屋。比较巧的是南昆山上的毛竹产量特别多长得特别茂盛,旅游酒店设计师利用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经过设计者和施工者的共同反复研究,将质量好的毛竹进行脱水防腐,将处理好的毛竹加在钢筋混凝土的外面,当游客去十字水生态度假村旅游时,在远方看去整个度假酒店就是一棵棵毛竹建造的,并与后面的南昆山森林公园相对应,确实能给游者带来舒服自在的感觉。十字水生态度假村就是比较成功的案例,旅游酒店设计原材料的选取和当地旅游景区相适应,游者居住的时候能够亲身体验客家文化,所以来十字水生态度假村的游者非常多。
(三)旅游酒店设计色彩的应用
因为地理位置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和民族运用的颜色也不尽相同。比如说,在我国西部的地区,的人们主要信仰藏传佛教,不管是他们居住的房屋还是平时穿的衣服,基本都是红、白、黑三种主要颜色,而位于我国北部的内蒙古地区,可能跟他们生活在草原有关系,性格相对比较豪爽奔放,在色彩的应用上也是比较开放的。所以说,在旅游酒店设计色彩的应用上要选取和当地地域和文化象征相对应的颜色。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具有“东方天堂”美称的香格里拉,因为香格里拉处于云南,那里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在香格里拉的仁安悦榕庄,那里主要是藏族居民,旅游酒店设计色彩的应用上与当地藏文化相对应,采用了很多的黑色和红色,地板上铺上了编织漂亮的地毯,墙上挂上了唐卡,外墙面主要选择了墨绿色,展现了大自然和人类的和平共处设计原则。当游者入住仁安悦榕庄,能亲身感受到浓郁的藏族文化。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认知水平的逐渐提高,为了能够开拓眼界和释放压力,更多的人选择外出旅游,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就带动了旅游酒店的飞速发展。旅游酒店应该抓住这样的发展机遇,在旅游酒店设计上加入地域和文化象征的元素,建造出具有自身景区特色的旅游酒店,来吸引更多的游者前来居住,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益。以上是我对旅游酒店设计中加入地域及文化象征元素的认识,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大家要对旅游酒店的设计提高认识,更好地促进我国旅游酒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薇.旅游酒店设计的地域及文化象征探讨.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李萝茜.藏东昌都地区山地度假酒店地域性设计研究.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佘俊涛.基于地域文化的山地酒店设计研究及实践.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徐建博.基于地域特色的云南度假酒店设计研究.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5]王琼.酒店设计中的地域性和文化性[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2(6):38
关键词:度假酒店;入口空间;高效;适宜Abstract: The entrance space is first presented to the tourist resort hotel space for visitors, it first impression of the hotel has a direct impact on. Entrance space as the hotel facade should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o study the entrance space is to study how to make the entrance space tourists can feel a warm sense of guests feel at home. In order to meet different people do not interfere with each other, and do not cross. The suitable scale, entrance interface, soft and strong local flavor will lead visitors into the exotic, enjoy the unique natural landscape and cultural landscape.
Keywords: Resort Hotel; entrance space; high efficiency; suitable
中图分类号:TU9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日渐提高,工作之余四处游览,领略不同的人文景观以提高自身修养。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度假酒店的发展,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末,全国11676家星级酒店,拥有客房147.49万间,床位258.63万张;实现营业收入总额2314.82亿元;上缴营业税金147.84亿元。
度假酒店简单来讲是指建在度假区中的酒店,为客人提供当地出色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运动设施和娱乐设施的场所。四川大学教授李原教授认为,度假酒店是指能供人住7天以上的有供专门度假产品和项目的酒店,它讲求的是一种回归感,不仅能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还要能提供一个休闲与学习,掌握新技能的平台。
度假酒店入口空间是度假酒店首先呈现给游人的空间,是体现酒店文化和服务的中要内容之一,也是内外空间的交界处,它所营造的空间环境将对游人产生重要影响。入口空间设计要有效地组织各种不同的人流,避免不同客人间及客人与服务人员流线的相互干扰,以提高酒店的管理效率;同时入口空间的尺度、界面、文化气息等也是不能不考虑的因素。
一.高效的流线组织
酒店的的出入人员比较复杂,要使各自的工作互不干扰并且迅速就要依赖高效的流线组织。酒店流线从水平到垂直可分为四个系统:客人流线、服务流线、物品流线、情报信息流线。客人要与后勤服务人流分开,将服务入口和卸货入口放置在远离主入口而又连接服务功能的区域;把主入口设置在二层,服务入口、卸货入口等设置在一层也能起到分流的作用,三亚博鳌金海岸温泉酒店就是主要入口设置在二层,服务入口设置在一层,服务区域与大堂区域分层,既可以解决内部流线问题,也可以使入口结合环境设计营造独特的酒店特色,大堂空间也能得到良好的景观视野。
进入酒店的车道也要考虑到流线的高效简洁性,度假酒店的车道适宜2—3车道,布置车道的方式 一般为两种:一是分隔式,例如红森林酒店,车道间用柱子进行区分,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功能分区明确,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二是跨越式,如喜来登酒店,车道间不做分隔,视线通透、宽敞、节省空间,但是繁忙时相互间的干扰较大。
二.适宜的入口尺度
合理的尺度能够营造出宜人的空间环境。现代许多城市建筑体量巨大,给人的的心理造成压迫,失去平衡,易使人感觉自我渺小;与城市中的大体量的建筑相比,度假区中的酒店要有适当的体量,入口空间尺度应适宜,使游人感觉建筑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而是感觉可以亲近它、感受它甚至触摸它。而这种感觉来自于人所处空间的高度(H)与平面深度(D)的比例关系。当D/H介于1到2之间时,空间最具有均衡性,最具亲切感、放松感;当D/H远大于2时,人会觉得空旷而产生疏远感、渺小感;D/H逐渐小于1时,人会产生压迫感,这是当前建筑外部空间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设计酒店入口空间时,可以把入口空间的外部部分设计成有一定纵深的缓冲空间。度假酒店的入口空间在满通通行的前提下,应当采取宜人的尺度,避免给游人造成紧张或者空旷的感觉。
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北侧的入口是一片很有气势的落水池塘,逐级跌落的各层水面总长度50多米,这样的尺度并不会给人造成空旷的感觉,因为有小品错落在跌水之间,打破了建筑入口的大尺度问题而使人感到很亲切,完成了从马路到酒店大堂之间的完美过渡。
三.柔和的入口界面
入口的界面是指划分入口空间与外部空间气候的边界。生硬的界面会使人产生抗拒的心理而不愿进入。因此度假酒店的入口空间在进行设计时应考虑使入口界面柔化、弱化,增强空间的渗透性。度假酒店的入口空间界面通常采取虚质的界面,使人的心理感受能够融入建筑内部空间近距离的感受它,避免了与建筑实体的直接对立,减少了压迫感;通过入口空间的架空或者用较为通透的围合构件做到。在选择材料时,使用一些天然石材和木材、粗糙软性质感的材料,引入自然的绿化、小品、水体等等,既可增强空间的亲和力,也可起到柔化界面的效果。
酒店主体建筑离主干道路比较远时,为了能营造更好的景观效果,酒店入口较少采用中间设置行人踏步的手法,而是利用建筑和道路间的用地设计大面积的园林绿化,甚至还设计不同的水景或者园林来呼应酒店入口,入口界面不再是硬邦邦的,入口空间柔化不仅使客人欣赏到不同特色的景观还使客人感到亲切温馨,提高了酒店的档次。
四.当地文化的渗透
度假酒店是展示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游客千里迢迢来到当地度假,应该把当地的“东西”呈献给游客,而不是生搬硬套地盲目采用流行的“东西”,所以度假酒店设计的必然趋势是地域化、民族化。这样酒店风格才会忠实于当地独特的人文环境,才会是独一无二的建筑,所带给客人的感受也将是独特的。设计应考虑当地文化特征的提炼和表达,这些元素不是当地传统元素的简单再现,更不能照搬前人的做法,而是用设计师的审美与手法,在尊重当地传统设计元素的前提下,对它们加以重组与简化,对当地的传统符号进行或抽象化或形象化或文艺化等再加工,最后通过现代材料表达到建筑中。这样既能体现地域文化,又能适应现代的技术水平,也符合现代人生活习惯与审美层次,这样的酒店空间才是有品位的、有价值的!
入口的文化属性是融合在酒店整体风格特征中的,有时会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性表现地域性,如日本青森市的八甲田酒店属于山区度假酒店,它的入口设计用传统的井干式外墙和原木结构等装饰,地面则使用了天然的石材做铺地,像一座深山中守护山林的老者居住的小木屋,表现出了山区酒店原始粗犷的环境特征,营造出了一种轻松惬意的度假氛围。
结语
入口空间作为度假酒店的门面,完成由外部环境到酒店内部空间的过渡。度假酒店入口空间不但要与自然环境结合,还要能够反映出酒店的主题风格和地域特色,以一种亲和力和欢迎者的姿态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因此在设计度假酒店入口空间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营造出宜人舒适的入口环境。
参考文献:
[1]2012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
[2]刘珠鹏.浅谈度假型酒店的设计原则.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7]
[3]王双全.星级酒店室内设计系统创新.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D] 2006
[4]孙韬.度假酒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D] 2005
Discussion on Themed Hotel Positioning and Business Strategy
游来红 YOU Lai-hong
(广西大学商学院,南宁 530004)
(Business School,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China)
摘要: 主题酒店成为目前酒店业的一种市场发展形势,其是适应目前的市场文化导向而建立起来的,给人体会酒店个性化服务的空间。主题酒店建设的目的就是适应了人们追究高品质服务的需求,提升酒店的性价比,打造酒店个性环境,以给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文化特点、风俗习惯就会有所不同。酒店可以此作为酒店文化符号,注重发挥酒店的品牌效应,通过实施差异化经营以提升行业市场竞争力。通过酒店不同地理位置的选择,可以对酒店的经营方略进行定位,不仅可以塑造酒店主题内涵,与前来酒店住宿的客人形成心理交流效应,还能够给客人留下难忘的体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本论文着重分析主题酒店地理环境定位以及本土文化优势,提出有效的经营策略。
Abstract: The theme hotel becomes the marke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hotel industry, which is adapted to the current market-oriented culture and provides a personalized service space to the people. The purpose of theme hotel construction is to adapt to the people´s demand to pursue high-quality services, enhance the cost-effective of hotel, build personalized environment and give deep impression to guests. Different regions have differen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stoms. The hotel could be served as the symbols of the hotel culture, so the hotel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ffect of the hotel´s brand and implement different operation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dustry. Through the choice of the location of hotel, the hotel´s business strategy can be located, which not only can shape the hotel theme connotation and form mental exchange effect with the guests, but also can give the guests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and achieve good economic benefi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ing of the theme hotel and advantage of local culture and makes effective business strategy.
关键词 : 主题酒店;地域定位;经营策略;当地文化;区域环境
Key words: theme hotel;geographic location;business strategy;local culture;region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0-0016-02
0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主题酒店成为酒店业的主要发展模式,且受到众多投资者的青睐。主题酒店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适应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越来越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对于酒店提供的服务不再满足住宿、休闲娱乐,而是要求酒店环境更具有文化内涵。
1主题酒店的概念及特点
1.1 主题酒店的概念
主题酒店,是指酒店所呈现出来的地域特征,主要体现为地域文化特点在酒店设计和服务中突显出来,形成酒店特有的文化特质。主题酒店的最大特点就是对于酒店的经营主题以定位,包括酒店环境、酒店的经营策略以及所提供的各项服务都围着主题展开,使得酒店散发出独特魅力。在此基础上,酒店也会相应地提升产品质量,通过个性特征的发挥提升酒店文化品位[1]。由此可见,主题酒店虽然体现出来的是特色文化,但是基于地域文化而建立起来的,使酒店文化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客人入住酒店,就可以领会当地的文化,产生回味无穷之感。
1.2 主题酒店的特点
1.2.1 主题酒店文化内涵浓重
主题酒店所流露的是文化性,以浓郁的地域性突出地域文化特点。酒店的建筑结构,外观和室内设计以及所提供的酒店产品和各种服务都是围绕着主题文化展开,营造出具有地域风情的主题氛围。文化性是内涵性,也是酒店行业竞争的核心力量。随着酒店行业竞争的日渐激烈,仅仅依赖个性化的酒店服务远远不够,要使前来住店的客人能够对酒店产生心领神会之感,就要提供特色产品。地理环境是酒店经营的基础,就要提高竞争力,散发出生命活力,就要提升本土文化含量,追求文化底蕴,以占领酒店个性化消费市场。
1.2.2 主题酒店具有鲜明的形象识别性
酒店的主题设计是系统化的过程,包括构思、提案、实施、评价等等,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到客人的体验,让客人感受到酒店文化,享受酒店美的环境。现代的酒店所能够提供的服务,不仅服务设施要具有较高的舒适度,而且还要提高酒店文化品质,让客人在住宿、娱乐的同时,还能够置身于文化环境中,体验酒店主题文化[2]。
2主题酒店所发挥的作用
2.1 主题酒店促进行业市场结构优化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酒店成为中国城市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出门旅游、入住酒店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酒店入驻中国境内,让中国人民领略到国外的风情、体验到国外的文化。中国酒店要与国际接轨,在学习国外的高质量酒店服务的同时,还要打造主题酒店,发挥本土优势,适应世界市场形势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还要塑造地域风情,注重酒店产品与酒店服务相互配合,促进酒店功能性发展。现代的酒店发展是建立在优质服务的基础上的,主题酒店的经营,不仅要打造主题文化氛围,还要将酒店的特色发挥出来,实施个性化经营,以提升酒店行业的竞争力。
2.2 主题酒店运用品牌提升吸引力
随着酒店市场经济的繁荣,酒店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狭小。要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持续而稳定地发展,就要发挥酒店的品牌效应,以满足客人的高品位和高质量服务需求。主题酒店就要运用品牌提升酒店的吸引力,包括酒店的功能性定位、酒店能够吸引客人的亮点等等。这就意味着酒店已经不再局限于接待服务和为客人提供住宿娱乐功能,还要适应地域环境,打造地域文化风情,将酒店与当地的旅游业融合为一体,对于酒店的结构、装饰进行设计,对酒店服务以定位,以提升酒店对客人的吸引力。
3主题酒店的定位
以成都锦江剧场附近的地理位置作为酒店选址为例。酒店选择在锦江剧场附近,是适应了锦江剧场的文化氛围,加之浓厚的地方特色,可以为酒店增添吸引力。成都人对于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极为热衷,都喜欢看川剧。在程度市内有很多川剧表演的场子,诸如成都的雕塑公园、顺兴老茶馆以及文化宫等等,都会经常有川剧上演。但是,川剧表演的大舞台就较为简陋。人们到这里来看戏,也仅仅是单纯的看戏,在没有文化设施的情况下,也没有形成文化氛围。锦江剧场则有所不同。锦江剧场位于成都市华兴街54号,投资了千万元于2001年建成。除了锦江剧场本身之外,还有相继建成了川剧艺术博物馆、排练厅和会议大厅。锦江剧场的前身是悦来茶园,早在一个世纪之前这里就是戏迷窝子。“锦江剧场”建成,建筑特点颇具川西建筑风格,现在已经成为川剧爱好者的活动中心。将主题酒店建在锦江剧场附近,作为川剧艺术中心的配套服务设施,借助这里的川剧文化氛围塑造以川剧文化为主题的酒店,不仅可以提升就带你知名度,而且还能够获得更多的客源。
锦江剧场的位置在成都市王府井背后,这里的人流量之多,可以超过20万,当处于节假日期间,这里的客流量甚至可以超过50万之多,除了戏迷和购物者之外,还包括外来的旅游者,国外的游客慕名而来,感受成都川剧文化的氛围,体会川剧文化的内涵。在这里建设主题酒店,庞大的客流量可以为酒店提供充足的客源,特别是红星路步行街为商住两用的商业地,这里商务人士和旅游者居多,加之穿梭于这里的各大媒体记者,使得这里的地理位置就已经成为了程度的品牌。主题酒店可以借助这种品牌效应提升自身的文化层次,不断地完善酒店配套设施以提升酒店声誉。
4主题酒店的经营策略
在成都锦江剧场附近的地理位置设立主题酒店,要从当地文化的角度对于主题酒店以定位,还要符合文化市场环境,以采取相应的酒店经营策略。
4.1 酒店的主题要符合地理位置的市场环境
成都锦江剧场附近的地理环境文化氛围浓厚,这里已经成为了成都市的文化市场核心地。酒店所确立的主题是否符合地理市场环境,直接关乎到酒店经营状况。将酒店品牌与地理文化环境相融合,将地理环境中具有代表性元素提炼出来,用于完善主题酒店的服务设施,可以借助地区的品牌效应提升主题酒店的吸引力。
红星路步行街为商住两用,这里交通便利,人群复杂。酒店建设要注重形象设计,不仅要突出酒店特点,还要与川剧文化相符合。酒店所提供的菜谱也要以程度名菜为主,使酒店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成为当地别具一格的风景。但是对于一个地区而言,旅游、民俗和酒店都是一体的,酒店形象的视觉冲击力最大。酒店以经营为主,虽然在设计文化上要与当地文化相吻合,但是与市场环境保持一定的和谐度,不可以过于异类,否则就会受到当地文化的冲击。酒店所发挥的品牌效应,不仅要借助川剧文化,还要突出酒店特有的风情特点,以突出行业市场优势,在经济环境中获得竞争力。成都市以川剧为最,成都锦江剧场周围可谓是喧嚣都市环境中的一点幽静典雅之地,这里虽然属于商贸两用之地,但是受到川剧文化的感染,使得所塑造的经济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为文化经济范畴。如果在步行街附近开办的酒店主题定位于川剧文化,将酒店的主题与所处地理环境的文脉相协调。以通过提升文化层次博得商业市场,在商业环境中突出市场优势。
4.2 从地理文化环境的角度出发,创建主题酒店品牌
市场经济的发展,酒店要发挥行业优势,除了提高服务质量之外,还要为客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发挥酒店的品牌效应。成都锦江剧场附近的酒店主题的建立,是要通过发挥品牌效应以吸引更多的客人。主题酒店要符合地理环境特点,使品牌的内涵与环境文化相一致的同时,还要塑造主题产品品牌,由此而发挥酒店的经营特点。主题酒店要发展,要在激烈的行业市场中占有绝对优势,就要探索行业市场中的地方文化,以此为导向确立酒店经营优势。在成都锦江剧场附近建设主题酒店,就要从环境的内蕴文化中挖掘适合于酒店发展的主题,以提升酒店的市场竞争力。比如,在成都锦江剧场附近的“三庆客栈”是具有典型设计风格的主题酒店,其是运用现代的装饰语言,使用现代的工艺材料对于当地古典文化以诠释,使用灯光效果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在酒店设计审美上,以川剧文化为主要线索,通过酒店设计作者对川剧的理解对于功能空间进行设计,其中容纳了川剧舞台艺术,为入住酒店的客人塑造川剧文化空间,以在居住期间能够深刻体会川剧文化,并能够在酒店空间内进行川剧艺术交流。酒店中的每一位服务员都会提供与川剧文化相关的个性化服务,让客人在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中领略当地古典文化和生活方式,以树立酒店品牌,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5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市场竞争元素被纳入到商业经济发展中,酒店业在发展进程中逐步建设主题酒店,并成为目前酒店也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的地域文化丰富,成为酒店主题定位的文化基础,也为主题酒店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主题酒店突出文化特点,却要以地域文化为主,从地域本土文化的角度出发塑造酒店文化氛围,提升酒店个性化服务质量,不仅实现了酒店与当地文化环境的融合,还提升了酒店的行业竞争力。由此,主题酒店要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予以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经营策略,以推进酒店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利娜,郑向敏.浅析我国主题酒店之主题展示[J].旅游研究,2010,2(01):56-58.
关键词:酒店;创新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酒店行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关于酒店业发展的研究成果丰硕,通过查阅和检索已有的研究资料发现,前些年的研究主要局限于酒店服务的规章制度、服务标准、服务流程等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的研究视角转向酒店发展的创新研究,通过知网文献词条搜索,酒店的研究高达330,363条,搜索关键词,酒店创新1804条。学者们对酒店创新的关注,很大方面原因得益于近些年酒店产业的全面发展。从这些研究角度转变不难发现,酒店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高质量、高标准服务的竞争,而逐渐演变为酒店服务创新之间的竞争,因此对酒店业发展创新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近些年学者提出的创新内容进行梳理,主要集中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战略创新、管理创新、设计与布局创新、酒店营销创新七个方面。
一、酒店产品创新
唐颖、徐洁(2015)提出超越基于顾客体验的创新产品,酒店产品的创新聚焦在如何为顾客提供惊喜。除了解决顾客的吃、住、行以外,度假酒店还需提供消遣、娱乐、矿泉养生、保健和健身中心等使人休闲、轻松、舒适的配套设施;李肖楠(2010)体验经济时代的酒店创新产品设计,提出了酒店提供DIY的产品服务;郭剑英(2007)提出了花卉在酒店产品创新中的作用。姜华(2008)酒店产品创新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开发过程。徐仰前(2008)从产品创新风险源、表征及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风险防范对策。并通过对酒店业产品创新支撑条件、创新流程、创新评估体系及推广体系的构建来解决酒店产品创新的不良现状。沈涵(2007)根据顾客需求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产品因素的创新性组合的产品创新战略。经济型酒店产品创新主要在于品牌的创新(卢昱霖2014、蔡安平2009);张数遥2013)阐释了中小经济型酒店产品创新模式;易小力(2012)阐述了主题酒店产品创新策略。
二、商业模式创新
易丽娟(2013)探讨了高档酒店商业模式的创新问题,并提出高档酒店可以开展体验经营业务、冠名权经营业务,实施长租和短租相结合、租赁和再租赁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高档酒店商业模式的创新;董博文(2015)指出了国内连锁经济型品牌酒店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构成要素创新、价值链创新、二者的混合创新;基于经济型酒店商业模式创新的成果集中在易丽娟(2013)、王涛(2012)、畅婷婷(2014)、王宠(2014)、卢中友(2012)、张晶妹(2014)等学者的研究;在理论基础方面,张希(2007)从系统的视角解析饭店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提出饭店商业模式的创新动因、时机与路径;黄婧萱(2008)提出基于信息技术变革的饭店典型商业模式;郭阳旭(2009)用商业模式理论引入饭店集团的战略管理分析,并根据价值连理论、企业组织行为学与企业流程再造理论分析了国内外饭店集团商业模式的内部结构与逻辑关系;杜群(2011)提出酒店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生存空间并能持续盈利就得靠系统的安排和整体的力量,即商业模式的设计;黄丽莎(2009)指出以技术为驱动的网络酒店是经济型酒店商业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并设计出基于网络的经济型酒店的商业模式。
三、酒店技术创新
李沐纯、魏卫、林爱芳、张海等(2012)阐述了基于低碳技术创新酒店业转型升级,并探究了升级的机制。周丹、徐红罡(2010)在文中探讨环境技术在酒店内扩散的影响因素;岳凤(2013)硕士论文从酒店智慧营销、酒店智慧管理和酒店智慧服务三个方面探讨酒店管理系统智能化在问题;唐建兵(2010)分析智慧饭店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智慧饭店建设常规设施和基本服务的内容,对智慧饭店智能系统、智能云服务和智慧管理提出解决方案;杨淑瑗(2015)针对互联网+时代酒店客房智能系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酒店自助登记、离店技术方面在领先者Ariane系统方案公司的互动自助入住系统在波兰第一家普罗酒店安装;LINQ360酒店创新中心落成,酒店管理者能够在一个地方解决所有难题。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新技术升级应用,酒店技术创新是推动酒店发展的源动力。
四、酒店战略创新
刘静(2016)提出微创新战略,并构建酒店实施微创新战略的DID理论模型;金高军、杨保建(2006)结合云南省丽江地区酒店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酒店企业实施文化战略的必要性研究;唐玲(2013)通过创新战略成本管理连锁酒店竞争优势;刘亦杰(2015)以上海滴水湖皇冠假日酒店为例提出竞争战略选择;柴泽亚(2010)以SY酒店为研究对象,提出该酒店发展战略研究。李萍、胥清(2008)主要从战略管理与核心竞争力创新、酒店企业文化创新、酒店产品、酒店管理制度与服务创新、酒店人力资源等方面对经济型酒店的创新进行探讨。
五、酒店管理创新
刘力(2014)基于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设计创新;袁君(2013)新时期酒店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进行了论述;金渝林(2012)主要分析了在新时期酒店的管理表现,提出要在服务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两方面进行创新;孙逸(2013)从酒店的人性化管理,个性化服务,酒店组织机构的精简三个方面剖析了当今形势下酒店创新管理的内容;马永佳(2011)提出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举措;薛池宇(2014)提出新趋势下的融合创新,促进酒店的可持续发展;李聪玲(2015)为顾客制定个性化服务,让顾客在满意的基础上感到惊喜;王丽(2015)、袁君(2013)、任涛(2016)、雷引周(2013)、范恒君(2008)、王吉荣(2016)等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酒店管理创新的途径;李挺(2016)、杨淑媛(2015)、向静松(2007)、虞丽(2015)、勾子涵(2016)、向梅(2016)等人酒店管理模式创新进行研究。
关键词:回纹;地毯;文化内涵;传统图案
一、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回纹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富有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中国古典文化元素在当今的文化发展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不同的时代决定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衍生出不一样的艺术元素。
(一)回纹的起源
回纹作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回纹的出现上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距今大约四千多年前的马家窑[1]文化马厂类型遗址出土的陶罐纹样上。
回纹出现在青铜器上通常都是出现在青铜器的颈、腹、足等位置,一般都是用作地纹来烘托主纹的,也有作为主要纹样装饰单独出现在器物的颈部和足部的位置的时候。
商代才是回纹大规模流行兴盛的时代,作为青铜器上的主要装饰纹样,在青铜器这种祭祀礼器之上回纹这种简单与朴素为它增添了庄严和厚重之感。到了商朝末期周朝初期回纹经过时间的洗礼演变为多种形式的新型纹样。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以世俗的眼光和审美观念的改变,回纹派生出做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菱形、方形样式大量使用,并且使用贵重金属进行镶嵌装饰达到进一步的美化。
汉代的到来,不仅仅是时间的变迁,也是科技、技术、材料以及审美观念进一步发展的时代。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使新材料如漆器,陶器的广泛应用也渐渐的步入千家万户,青铜器的使用逐渐被取代。
唐朝社会繁荣,经济富盛。正因为唐朝经济的鼎盛,丝绸之路促进文化的大交融,富于浓艳特色的宗教图案花卉宝相花纹,绕枝纹和花草纹样开始大肆兴起,回纹作为配饰图案存在。
宋代提倡复古回纹,再度流行起来。宋代人不再是以富丽堂皇的繁复之美作为审美的偏好,而转变为一种对清淡、自然、优雅的朴拙之美的追求,回纹正是这种简单朴素的几何纹样,横竖折绕、规则有序的构成特点与宋代人的审美相契合,在时代的变迁与环境对世界的影响下,回纹再一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明清时期的回纹基本上延续了宋代回纹图案的基本样式,并且更加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直到今天从明清时代传承下来的家具、建筑、瓷器中都可以看见回纹的身影,并大量的应用到现代设计之中。
(二)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回纹的寓意
中国的图形艺术是先辈留下的瑰丽宝库,它反应着祖先的智慧与丰富的想象力,回纹只是其中拥有丰富寓意的纹样之一。回纹是指以横竖折绕组成的“回”字形的一种传统几何装饰纹样。因为它独特的结构形式,反复回环,更是在充满智慧的中国人的思想之下产生了“源源不断”“富贵不断头”等深远的吉祥寓意。回纹图案在家具、建筑、地毯、织绣中被广泛应用,它被用作间隔和锁边,这是因为以二方连续构成形式存在的回纹可以呈现出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
二、回纹图案在酒店地毯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酒店整体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酒店地毯设计作为酒店软装整体中重要的角色承载着大的考验。无论是在材质上还是在图案设计上的选择,都越来越被客户们关注。
酒店地毯设计和室内其他纺织品设计相同,要与当代人的生活情趣以及酒店室内设计的整体布局相互呼应。不论从其功能、样式、图案以及颜色上都必须与酒店的整体氛围搭配。
(一)回纹在酒店地毯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回纹作为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把它与现代酒店设计相互融合,既是一种对古典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
与颜色相同,图案也能改变或者协调某一环境,所以在设计地毯图案时不仅要考虑色彩,还要考虑地毯的铺设区域。在酒店公共区域铺设的图案地毯应该以多色大花为主,而酒店客房地毯图案应该以色彩协调的小花型为主。
回纹在地毯图案设计中,常以四方连续的结构出现,它有较好的空间穿插关系,给人错落有序、庄重端庄又不失活泼的感觉。回纹具有的几何纹样的特点与幅面较大的公共区域地毯图案的结构相契合,可见回纹图案适合用于公共区域的满铺地毯。
一个完整的酒店工程,是由多个不同的区域组成的,有公共区域大面积的满铺地毯,也有长方形的走廊地毯、小面积的电梯厅地毯。走廊使两个空间连接,狭长的走廊可以运用回纹的二方连续结构,回纹作为走廊地毯的主要图案,运用色彩渐变的方法使走廊的空间性更强,也可作为走廊地毯的边饰图案,让走廊地毯图案结构整齐划一,造型干净利落。走廊地毯中间可用现代装饰纹样与回纹边饰搭配,既可以让古典元素与现代元素结合,又可以增加酒店整体氛围的古典韵味。
(二)回纹图案在酒店地毯图案设计中的发展与演变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地毯行业的市场也在同步随之得到发展,地毯图案设计师要向国外设计师学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利用中国元素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灵活的改变,研发新的设计元素与设计风格,要让中国元素成为引领国际时尚的主流元素之一。通过富有人性化感觉的地毯设计来改变酒店环境,并通过这种良好的途径来营造更加舒适、温馨的,适合忙碌的消费者居住的环境,这是酒店地毯设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花型的简约、时尚、和谐是人性化的三大特点。具有浓重道家文化底蕴的“中国元素”就是和谐的产物,可以看出“中国元素”是适应人性化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的,这也预示着不久的将来“中国元素”会是成为地毯图案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
回纹这种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图形符号,非常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并引起共鸣。这也决定它非常的易于公众的认知,如此可见,回纹经过设计师们的创新和改造对未来“中国元素”在国际地毯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需要设计师们认识到的是这种对传统图案在现代地毯设计中的应用并不是抄袭,要做到真正的重新发掘并给予改造,赋予它新的价值和独特的形式美,对古典文化乐章进行新时代的编曲,拥有新时代的灵魂,对其延伸与深化,弘扬我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理念。
三、回纹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接
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创新的基础。继承和创新属于同一个过程。是否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重要标准。
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融合的恰到好处是现代设计师面临的问题。新时代的设计既要有历史文化性又要兼备时代特色。
现代设计理念随着审美意识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化,富丽堂皇的生活环境已经不是主流人群的需求,对于酒店地毯设计,太过于繁复、另类,被框死的艺术形式,也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新的追求是简约,优雅,贴近自然,返璞归真的自由空间。在酒店地毯设计中回纹图案的应用要表现中华文化的含蓄气质与亲和力。今天的地毯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上的需求了,更多的是为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在地毯图案的设计中应用回纹图案,不要照搬和盲目嫁接。而是要对回纹图案进行现代的创新和改变,使传统回纹与现代流行的设计元素相结合,产生新的图案构成形式,独具现代社会的特色。
真正的创作设计是对经典元素创新改变,升华新的艺术高度,重塑经典。地毯设计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拥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才是成功的,才能为未来创造经典,为后人积累经验。
四、结语
当图案变得有韵味,有内涵的同时以回纹设计的作品就会更快的被接受。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图案回纹是祖先为华夏儿女留下的瑰丽宝藏,我们要合理的开发、运用、创新它,不断地把它与现代设计进行融合,走向国际化进程,中国设计元素永久的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长久不衰。
【注释】
[1]马家窑文化,是存在于约公元前3300到2100间甘肃西部、青海东部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她创造了辉煌的彩陶文化,达到了世界远古彩陶史的顶峰。由于这些遗址与文物与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因此而得名马家窑文化,实际上是马家窑彩陶文化遗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太阳能 空气能 热泵热水系统 经济性能
中图分类号:TK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太阳能作为一种免费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太阳能利用的建筑应用中,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最为广泛、发展最快 [1-8]。将空气能热泵技术与太阳能技术统一起来,综合利用,可充分发挥热泵技术的优点,并实现对太阳能的高效利用,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1、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上海市浦东新区某假日酒店太阳能系统
工程概况:本项目目前热水由一台1745KW的锅炉提供。项目拟采用太阳能热泵(S.A.P)中央热水系统为客户提供热水。根据用户提供的耗能数据,实际热水需求量为每日100吨。
地理环境及气象条件:上海市地处东经120度51分至122度12分,北纬30度40分至31度53分之间。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热同期,日照充分。上海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约为16.1℃,极端最高气温39.4℃,极端最低气温-10.1℃ [1]。
太阳辐照:上海地区晴天平均日照时间为10小时,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97.5小时,辐射总量约为4913.95 MJ/m2,年日平均辐射量为13.46MJ/m2,适合采用太阳能集热器[9]。本项目备用能源为天然气。根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选择本项目设计用气象参数[10]。
2、 技术方案原理及特点
本着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减少运行费用、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和基本准则,结合本工程项目实际状况,本设计将采用中央热水方式进行热水供应,系统采用强制循环加热的方式
表1 上海地区太阳辐照情况
达到太阳能利用的最大化。采用太阳能集热器热力补充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太阳能热泵热水机、水箱等主要设备,来完成各项需求。
2.1 太阳能热泵系统技术运行原理
太阳能热泵(S.A.P)中央热水系统是通过独特的太阳能槽式集热器采集太阳能,将导热油加热,来驱动热泵热水主机工作产生热水的系统,它包括油系统、水系统和控制系统。热能采集在油系统内完成,高效传热介质—导热油由循环泵强制循环,导热油在太阳能集热器内被加热升温,而在热泵热水主机内放热而降温,油在每个循环内被加热和放热,此为油
图1 太阳能热泵系统运行原理图
系统。低温的热水由水泵输送到热泵热水主机被加热成为高温热水,由水泵强制输送到储存水箱内储存,后由管道输送到各用水场所,此为水系统。控制系统确保太阳能集热器、热力补充设备及水系统正常有序的工作,实现微电脑全自动控制,并可实现无线远程控制。
太阳能吸收式热泵中央热水系统实现了太阳能、空气能的结合。日照充足时由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热泵热水机+保温水箱及用水设备组成的系统保证生活热水供应。太阳辐照不足时,采用热力补充设备+太阳能热泵热水机+保温水箱及用水设备组成的系统保证生活热水供应。
2.2太阳能热水热泵系统的特点
2.2.1 集热器特点
本系统采用聚光式太阳能槽式集热器,采用先进灵活的控制系统,追踪精度高,可全时自动逐日。当太阳辐照过多、温度过高时,可自动偏转,有效防止过热及“爆管”。系统集热器聚光镜形状精确,反光精度高,所选用太阳能专用银镜性能优越,表面易清洗、清洁度易保持,聚光能力强;吸收率≥92%,发射率<9%;光热转化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系统使用导热油为工作介质,在循环状态下,-45℃时可正常工作。集热器采用超白钢化玻璃,寿命长、安全性高,具有独特的抗风沙、风雪设计和灵活的自动规避控制装置,确保系统使用寿命20年以上。
另外,系统采用的高效集热器及吸收式热泵主机,使相同条件下的集热器面积只有传统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的四分之一,成本更低,适用楼层更高。
2.2.2中央集成控制器特点
中央集控器自动判断天气情况,实现能源自动管理;先进的时空算法,追日装置精确地追踪太阳轨迹,高效收集太阳能量;机组无级变频能量调节,实现模块化式调节功能;适时显示系统运行参数,控制运行状态,自动计算能源曲线;可实现远程无线监控操作。
2.2.3 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的特点
综上所述,太阳能吸收式热泵制热机组具有以下的优点:
(1)采用吸收式热泵可超低温运行,-30℃仍可高效运行;稳定供应55-60℃热水,符合高档热水标准,规避军团菌的污染。
(2)综合利用空气能和太阳能:本系统在有充足日照的时间内的运转几乎全部使用太阳能和空气能,运行费用几乎为零;在日照不足的时段且不使用储热装置时,使用传统能源做驱动力时,系统所消耗的能源是真空管或太阳能热水系统的50%,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效果突出;
(3)清洁环保:以MR717做吸收剂、水作制冷剂,无毒、无嗅、无氟,对大气无污染。
(4)操作简单,采用用智能化全自动控制,具有自动控制,自动调节、自动保护功能。
图2 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安装效果图
3、 设计计算及设备选型
3.1 系统热水用量及热负荷
酒店设计热水功率为1745KW;目前日耗气量为500立方,平时热水用量约为100吨/天。
热水系统回水温度为18℃,系统供水温度为55℃,总共耗费的能量为:Q=CpmT=4.18×100×103×(55-18)=1.547×107KJ=4297.8KWh
式中: Q 该热水系统需要的能量(KJ)Cp水的定压热容(Cp=4.18KJ/(kg.℃ )T水的温差(即热水温度与基础水温之差℃)
m加热水总质量(kg)。
热水系统按每天10小时工作计算,加热负荷为为429.78KW。
3.2 集热器选型计算
集热器面积 F=Q/
Q 热水功率,kW
太阳能集热效率,0.6
太阳能泵热水机效率,2.0
辐照度, 683.3W/㎡
太阳能集热器面积F=429.78/0.6/0.683/2.0=524㎡
集热器单组面积15平方,选择35块,计525平方米。
3.3 太阳能热泵热水机选型计算
热泵热水机采用吸收式热泵, 能效比达2.0,热泵热水机为模块式设计,单台制热量45 kW,配置10台。
3.4 备用能源选型计算
备用能源消耗量:P=Q/=429.8/2=215kW
Q- 热泵机组制热量,kW
-热泵热水机效率,2.0
备用能源选择215 KW的燃气导热油锅炉。
3.5 设计选型结论
本方案选取2个50吨保温水箱,1个作为集热水箱,1个作为供水水箱,24小时保证生活热水。
表2 本项目设备选型结果
4、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经济性能评价与社会效益
4.1、太阳能吸收式热泵中央热水系统投资
表3 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的投资
注:以上概算仅为太阳能集热部分,不涉及室内供排水部分;电力配件包括水泵、电磁阀电源线、部分信号线,PVC穿线管等;不包括电缆线。
4.2热水系统投资收益分析
A、燃气锅炉费用:
每天耗气量Qd=Q/(ε*ηq)=1.547×107KJ/(35112*90%)=489.5(m3)
式中:Q—该热水系统需要的能量(KJ)ε—燃气的当量热值ηq—燃气锅炉的效率,0.90
每天燃气费用:489.5×3.8=1860.3(元)
每年燃气费为:1860.3×365=678998.3(元)
B、太阳能热泵(S.A.P)中央热水系统费用:
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能耗是备用能源,即太阳辐照不足时时使用的燃气导热油锅炉,其备用能源消耗量为215KW
每小时的耗气量Qh=Qb/(ε*ηy)=215X3600/(35112*90%)=24.5(m3)
式中:Qb—备用能源每小时消耗的能量(KJ)ε—燃气的当量热值ηy—燃气导热油锅炉的效率
上海全年日照时间约1997小时,每天约有5.5小时的太阳能利用时间,100吨热水按照10小时时间制取,则每天需要4.5小时的天然气辅助。
每天燃气费用:24.5×3.8×4.5=418.9(元)
每年燃气费为:418.9×365=152898.5(元)
10年燃气费为:152898.5×10=1528985(元)
4.3 热水系统投资及节能对比表(与燃气锅炉比较)
表4 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及燃气锅炉的经济性能
(因两种系统用电量均较少,上述计算未考虑这部分能耗)
本项目使用太阳能热泵中央热水系统,每年节气138 426 m3,十五年综合投资节约586.65万元,节约55.6%,共节气2076390m3,减少二氧化碳排6175183kg,具有了优异的经济及环保性能。
从社会效益而言,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具有再生性及清洁无污染性的特点。与常规燃气锅炉系统相比,可以明显降低能源消耗,减少CO2排放和燃气燃烧产生的其它环境污染,是实现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5.结论
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充分发挥了热泵技术的优点,综合利用了太阳能和空气能,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能源综合利用技术。该系统采用导热油采热技术可超低温运行,-30℃度仍可高效运行,稳定供应55-60℃热水;清洁环保:以MR717做吸收剂、水作制冷剂;采用智能化全自动控制。有充足日照时,该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几乎全部使用太阳能和空气能;日照不足时,系统所消耗的能源是真空管或太阳能热水系统的50%,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针对本工程的应用进行的经济性能分析表明,对于有一定规模的较稳定热水需求的建筑,且具有合适的放置场地,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具有优异的经济性能和环保效益。
参考文献:
曾海平 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在别墅中的应用 节能技术第27卷,总第157期2009年9月 448-450
李玉洁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节能技术 第27卷,总第157期2009年9月 441-445
李戬洪 白宁大型太阳能空调/热泵系统太阳能学报第27卷第2期2006年2月152-158
胡智勇太阳能空调热水一体机制热工况节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中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6月5-15
吕斌太阳能空调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节能与环保2010年第4期46-48
胡桂秋 黄晶太阳能空调系统设计方案探讨制冷与空调(四川)200923(3)
冯垒朱敦智 北苑太阳能空调系统及实验研究 暖通空调 201040(4)
刘向龙 吴丹萍 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空调技术的工程应用建筑节能 第39卷第250期2011年12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