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数学教育

小学数学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02 14:33: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数学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数学教育

篇(1)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孩子有模仿的天性,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他们想知道事物的本来面目,教师可根据孩子的天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提倡活动式、启发式、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新知,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然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于是学生产生了求知欲望。教学过程中开设数学活动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将来更进一步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小学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做到无师胜有师,所学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学会去学习、去思考去应用数学知识。

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要想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在现代教育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要平等的交流和恰到好处的点拨。在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好活动方案,课上为学生提供活动时间和空间,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重视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要摆脱过去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学生是在教师的框框下思考回答,是一种思维不能积极单一的被动式学习,是师生之间单向的信息交流,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相反,现在的新课程要求: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进行开放式的信息交流,学生在这样的方式下学习,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教学中,既要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更要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要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显示学习方法的“透明度”,使学生在探求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四、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改进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衡量教育质量的优劣仅看分数的高低,统考、升学还严重束缚着广大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手脚,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要真正落实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必须改进教学评价,树立全面质量观。因此,要建立全面的合理的小学数学整体素质的综合评价体系,即变单一知识考试为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的全面考查;变单一的笔试考查形式为多种考查形式(笔试、口试、面试、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查;变用分数排名次相对评价为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水平评价,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反应、作业状况等方面入手,强化日常评价,评估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的效果,再结合考试成绩作出综合评价,实现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

篇(2)

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状况

1、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虽然我国一直强调要实行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依然是主流,学生仍然有做不完的作业和没完没了的考试,小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在日益的增加,光凭“减负”的口号也没有什么意义和作用。有的小学生们对小学数学这样需要极其费脑力的科目产生了厌倦心理,而这种心理导致的直接影响就是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下滑,形成了一种矛盾的局面,就是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与教育教学的强迫性之间的抗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老师们往往抛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谈,只是“填鸭式”教学,虽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喜爱数学的,但是从心理上排斥数学、讨厌数学的人也不在少数。如何满足所有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成为每一位数学老师应该关心和解决的问题。

2、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有所偏倚。在小学数学教育的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存在着一定的教学倾向,他们往往比较注重精英教育,对于那些对数学本身的学习兴趣特别大,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关注程度比较大,这种精英式的教育虽然会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它也在某种程度上自动摒弃了对那些普通水平的学生的教育教学,这与传统的大众教育是不相符的。那些得到关注的学生受到重点的培养,学习成绩等方面也会一直的上升,而那些不被关注和重视的学生因为受不到老师的鼓励和赞许,有可能会对数学课产生反感的心理,学习成绩自然也提不上去,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学习成绩上的两极分化,直接影响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3、数学教育上目标的期待与具体执行有差距。好多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或是教育局出台的相关的教育政策其本身是比较好的建议,但是这些目标和建议如果不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的话,又因为受到各种因素方面的限制,最后是取得不了显著的教学成果的,有的专家的建议没有那么大的可执行度,最后学校和老师们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法去教学,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又进入了原先的教育教学的循环模式。

4、教育教学目的具有纯粹的功利性。我国教育环境总体上是应试教育的模式,这种背景下的教育肯定含有一定的功利性,家长和老师们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拼命给学生灌输一些理论知识,还有的家长为学生报名许多数学兴趣的培训班,但是学生们的兴趣受到了一定的忽视和限制,没有发挥更好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育具有特别强的功利性,虽然对于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有时候反而会产生相反和负面的教育教学影响,这给学生本身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给学生们讲一些有趣的数学小知识题,让学生们去积极寻找和探索数学的原理,讲一些以前大数学家们比较励志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获取于自身有益的正能量。家长们给孩子们报数学兴趣班之前要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并根据他们自身的兴趣点所在选择适当的培养机构。

2、按照有教无类、因地制宜的原则教育教学。针对有的老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有所偏倚的现象,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改变这种情况。老师们要同等的对待所有的学生,对于那些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给予鼓励的同时也要告诫不要骄傲,而对于那些对数学已经失去兴趣的学生要加以正确的鼓励和引导,鼓励他们不要气馁,只要努力认真的学会取得好成绩的。同时,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教学,加强与学生们的沟通交流,以便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根据他们的兴趣点适当的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小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提高小学数学老师的水平和修养。有的学校的小学数学老师没有比较高的职业教学水平和本身的素质修养,这也影响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在引进小学数学老师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考核,保证每一位老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在实际教学中的完全发挥。另外,学校应该定期的组织对小学数学老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老师们平常也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多看一些专业的书籍,主动要求参加一些课题的研究,在锻炼中成长,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广泛的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争取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效果。

4、教学不应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数学这门学科是一个比较完整和系统的理论体系,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快速学成的,欲速则不达,应该循序渐进的进行教育教学,抛却比较强的功力性,保证学生们的知识理解和吸收的能力和效率。不能因为一味要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就一时给学生们灌输大量的小学数学的理论知识,因为小学生处于这样的成长时期,虽然有着较强的记忆力,但是理解力方面还需要老师和家长们耐心的进行引导。因此,老师们不要过多的给小学生们留一些数学练习题或者作业,让学生们在一个比较宽松的教育教学的环境下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篇(3)

作为数学学科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育学旨在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与学习,帮助教育工作者实现数学由作为一种学术形态向便于学生接受的教育形态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相应知识和能力,数学教育学的功能就在于此。相较于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和小学数学教学法,小学数学教育学不仅解决了小学数学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更加强调对为什么这样教问题的关注。

另一方面,它是一门教育类专业课程,从教育学的理论高度剖析了小学数学教育的一系列问题,通过该课程学习,引导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能够正确看待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差异性,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法,善于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将数学思想和数学学习方法渗透于数学课堂教学中,从而为推动数学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教育理论发展打下基础,逐步引导教育工作者向科研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转变。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项综合性较高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凸显数学的学科性,传授数学理论知识,还需充分考虑小学生心理智力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学科知识,同时还应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相关原理,只有遵循幼儿教育规律,课堂教学实效才有保证。小学数学教育学课程正是培养教师各方面能力的一门专业课程。

二、构建小学数学教与学课程体系的原则

(一)探究性原则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大致可以概括为理论阐述举例练习,在这一课程指导下,教师极易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填鸭式教学,数学学科学习由此变成了讲练模式,教师不断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则成为了重复练习的机器,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降低了教学实效。因此,构建小学数学教育学课程体系时,应从根本上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课程构建应秉承探究性原则,有意识地增设一些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的案例,从而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加鲜活、有力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实施合作学习。

(二)科学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育学是一门专业的教育学课程,因此必须具备科学性,课程体系各个内容板块、板块与板块间的结构等,都应能够经历实践检验,都应体现科学性。

(三)实用性原则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数学教育学更是为培养数学教育工作者而开设的实用性学科,因此,在课程构建上,必须明确这样一个目标,那就是: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切实获得前沿的数学教育理论,习得先进的教学方法,并能够学以致用,付诸于教学实践。

三、小学数学教育学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

作为一门教育类专业课程,小学数学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课程有明显区别,无论是教什么,还是怎样教,教学内容的确定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以现行小学数学教学为根本依据。就数学学科本身而言,它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理论的形成则是这一思维活动的结晶。思维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任何数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不断运用数学思维探索研究的结果,从这一角度来讲,思维过程本身远比思维结果重要,掌握了思维方法,也就拥有了发现、发展和运用数学理论的能力。传统教育学教学模式下,主要针对数学理论的传授,教材在结构设置上,着重将各个数学定理、公式等知识点串联组织起来,形成知识框架,引导学生理解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和推理方法,然后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构想

综合前述分析,我们可以对本学科教学内容提出如下构想:

第一,应包括数学哲学知识。作为教育者,要教小学数学,首先应明确数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学习数学的意义在哪里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真正进入数学学科的神奇世界,也才能形成探索数学学科奥秘的愿望。

第二,应包括数学史知识。要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必须对数学史有一定的了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了解数学学科的发展史,有助于区别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特点,通过对数学发展史中重大问题与研究成果的学习,激发创新数学发展的动力,从数学发展的规律中探寻数学教学的灵感等。

第三,应适当加入高观点。小学数学本身难度不大,但要使数学教学事半功倍,运用适当的高观点最简单易行。例如,数学基本运算的本质其实与代数中的映射相对应,圆的面积计算则与极限思想相对应。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数学专业中,这些思想多不与小数相结合,这使得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极易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学中适当增设相关观点,并结合实例加以分析,对优化小数教学很有必要。

第四,应包括幼儿数学学习心理方面的知识。研究小学数学的教学对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根据不同学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教学目标、分配学习任务,已经成为当代数学教学的普遍共识。将国内外对小数教育具有指导性、成熟完备的相关理论编入教材,有助于认识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从而实施个性化教学。

第五,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学习方法、学习意义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其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育学课程设置中,应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作出明确阐述,并对不同章节、不同板块、不同学段、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所需达到的水平作出明确划分,从而为教学质量评估提供具体有效的标准,并以此为蓝本规范、调整数学教学。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日记;沟通桥梁

数学日记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一种特殊文体、特殊的交流工具。因为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数学日记全面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思维,同时学生也可通过数学日记全面理解小学数学所涉及的知识,并把自己所理解的知识以及不明白的知识点同时记录在数学日记中,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一、数学日记与生活日记的异同之处

数学日记与生活日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记录学生周围所发生的事情以及心情,但是也存在区别。数学日记主要记载的内容包含几个方面,分别是:(1)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计算方式以及所运用的具体情况;(2)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建议以及评价,包括课程的内容、讲解方式、作业布置情况等各类问题;(3)学生还可以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让教师明白自己内心的想法以及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日记与生活日记的不同之处,并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数学日记,让学生通过数学日记阐述内心的真实想法。

二、巧用数学日记,强化小学数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数学是一门重要科目,教师和学生几乎每天都需要与之打交道。所以保证小学生的学习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必须学会巧用数学日记,从而让小学生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所学知识,并且使得小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及对数学的重新认知。

1.巧用数学日记,阐述数学意义

数学日记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心得的一种特殊方式。因为小学生能够通过日记记录自己在课堂中所消化吸收的小学数学知识,并且小学生可以在数学日记中倾吐自己的心声,可让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学生对数学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师还能通过数学日记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进行针对性教学,让学生摆脱学习的困境,并在学习中展现自我的价值。例如:某校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使学生了解数学日记的意义价值,让学生在数学日记中记录几件事,分别是:(1)把自己在课堂中所理解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话语记录在数学日记中;(2)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记录在数学日记中,并写明错误的原因以及正解;(3)每月做一次总结,并把自己的想法、建议以及自己对知识点的不明之处记录在数学日记中。所以,教师若想让小学生有效明白数学日记的作用,就需要巧用数学日记并充分发挥日记的价值,从而使学生在日记中记录心得与见解。

2.巧用数学日记,促进数学发展

数学日记是一种特殊的日记,其包括情感型、质疑型、整理型、错例型、反思型等多种日记。而多所学校的数学教育中,教师常见的数学日记形式一般为错例型,因为错例型数学日记能够清楚地反映错误的原因,并且可使小学生在错例型日记中弥补自我的空缺。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强化学生运用数学日记记录经验、心得的习惯,从而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思维更加明晰,能够构建属于自己解题的思路,使得思维更加条理化。此外,学生还可对所学的知识点进一步精加工,把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够在数学日记中自我评价,提升自己的小学数学学习成绩。例如,某校小学教师为了促进小学数学的发展,帮助学生学习,每次数学考试结束后,教师都会让学生把试卷中的错题整理到准备好的错题本中,并在错题旁总结错误的原因以及正解,然后再给学生一周的时间掌握这些错题,明白这样解题的理由,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日记及时改正自身的不足。

3.巧用数学日记,搭建沟通桥梁

数学日记对学生以及教师来说是交流工具,因为数学日记能够有效地搭建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成为“传话筒”。例如,某校小学数学教师在学习中鼓励学生使用数学日记,把自己对课程的理解以及见解记录在数学日记中,课后再让学生通过日记来复习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点,并针对自己的弱项来强化训练。同时,这位小学数学教师还依据学生在日记中所记录的见解以及意见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在数学日记中看到自己的“短板”,从而促使小学生通过数学日记不断反思、提升自我,进而提升数学日记在小学数学中的利用率。

总而言之,数学日记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一种特殊文体、特殊的交流工具,并且教师可通过数学日记全面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数学日记的有效运用,使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明晰,并构建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使得思维更加条理化。此外,数学日记还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短板”,并在日记中不断反思、提升自我,与教师构建一个良好的沟通桥梁,提升学生的小学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吕欣.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06).

[2]刘月玲.优化作业设计,实现“有效作业”[J].新课程:小学,2013(10).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因材施教

一、因材施教是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核心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教学各因其材,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教育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有清醒的认识,即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达到的发展水平,可达到的发展水平是指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只有把握“最近发展区”,才能加速学生的发展。布鲁姆通过对学生学习的研究,指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特别是为中等生和学困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90%以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变得十分相似。在一个班内,个性的差异是各式各样的,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因材施教。

二、分层教学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

分层次教学是将同一班级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分成各个同质组,进而实行区别对待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同一课时对各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在传统授课模式下,容易产生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而分层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层教学,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一)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教师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时,教师应该以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论文格式”、“年终总结”、“跳一跳摘得到”、优秀生“吃得饱”为原则,既要有统一的教学活动,又要对学困生及时辅导,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优秀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崭露头角。同时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评价,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鼓励优等生不断超越自我,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课堂教学的分层可作如下设计。

1.创设情境:(1)思考: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需要看什么?(2)出示一个由12块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的长方体积木,问:怎样求出它的体积?

2.提出问题:能否不切开物体,找出一个计算其体积的方法呢?并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再问: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呢?

然后,根据学生回答归纳: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方法;(板书:方法)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用?(板书:应用)。

(三)提问分层

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要真正做好提问分层,教师在设计问题上必须认真研究。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活动,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识。例如,教学“数位表上的游戏”时,教师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设问:第一层:(1)在数位顺序表上,右边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第三位呢?(2)在个位上放上1个小圆片表示几?在百位上放上2个小圆片表示几?(3)523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4)你能用小圆片在数位表上摆出这个数吗?第二层:(1)还是523,小胖想在数位表上加上一个小圆片可以怎样放?(2)放在个位上这个数是几? 比523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3)放在十位上呢? 比523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4)放在百位上呢? 比523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层:(1)还是523,移动一个小圆片,可以得到哪些数?(2)有没有规律,一个也不漏?(3)观察所得到的6个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分层提问,逐步增加了问题的难度,能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的兴趣更浓,掌握更多新知。

(四)练习分层次

练习是强化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式,是数学学习的必要环节。因学生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在练习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例如:在学生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一组渐进性的练习题,包括三种练习。

1.模仿性练习。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为:长3分米,宽1.5分米,高1.2分米,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发展性练习。一个长方体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6米。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木板?如果这个木箱不做上盖呢?

3.综合性练习。把第一题的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后,木块的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总之,小学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正确看待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学习心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在水平和深度上更加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真正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育效率 提升 策略

一、小学教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教育改革以实践而言在教育中取得越加重要的作用,作为改革系统工程之中的生力军,取得了活力课堂,高效课堂,自主课堂的成绩。以当下教学来说,普遍为低产出,高投入,轻实质,重形式的教学方法,造成教学效率低下。

(一)、重视抽象的逻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育之中引发出重抽象轻视形的现象,引发了学生动手能力不足。针对教学来说,众多的人认为针对数学这门富含逻辑性的学科,理所当然应注重逻辑思维培养。但根据小学生认知规律可得,在小学印象中,最主要的就是形象思维,进而才是逻辑思维。但在教学之中,已经产生了“越位”现象,在小学教育之中,教师家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考能力,并形成一种定势,进而学生也形成一种定势。以数量关系为例,在学习中让学生死背公式,如:路程=速度×时间等。

(二)轻思考过程,重结果

在小学数学教育之中,我们很难听教师对学生询问思考过程,重视的是结果的对错,而忽视了思考过程,普遍教师针对学生出错原因也很少思考,引导了学生在做题中注重结果,哪怕出现了猜题的行为,忽略了做题的正确思路。

(三)重书本,轻实践

在数学教育之中,教师往往以教参为教学目标,把书本知识进行详细剖析解读,从而使得学生书本基础很扎实。但在实际教学之中,我们可以让同学在数学课上画一画,折一折,以生活常识中的例子为原型,进行讲述,充分的带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重书本,轻实践所带来的教学问题覆盖在普遍的学校之中,我们可以咨询每个学生电线杆之上的三角形有什么作用,他们肯定会告诉你:不知道,但倘若你直接问三角形有什么作用,他们会说:稳定性。这种的教学直接导致了知识不能和教学挂钩,导致学生脱离现实的同时,不能融入生活。

二、小学数学教育效率提升策略

(一)设置情境,引出课题

在小学数学教育之中 “创设情境”是常用的策略,但也是经常被疏忽的策略。这种情景可以解决学生具象思维和数学抽象思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曾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的教育,更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发展和互动交往的过程。由此,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以司马光砸缸为例,老师给学生播放司马光砸缸的视频,并询问小学生如何救出掉入缸中的小朋友,并在小朋友踊跃发言之中,坦言,这就是一种 “策略”。并向同学们阐释,策略就是方法,就是谋略,咨询小学生是否能举例说明策略? 进而揭示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联系生活,探究策略

针对书本教学之中的问题杂乱无章的现象,为了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了解,可以以日常生活问题为探究根本引导学生在学习之中联系生活,按照生活经验进行重新组合排列,进而形成了合理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探索之中,回顾以往知识,进行解答,并在教学设计中,老师也应该选好切入点,找寻最佳数学素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现了解,实践和知识的形成。并从条件方面入手,感受分析法和综合法,形成针对题目的策略体验探究。并让学生回顾整个过程,通过比较,经历对探究知识的完整认识,进而积累经验,引发数学思考。

(三)通过模型,提高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充分利用学具,变被动为主动,变抽象为直观,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高校,轻松,自然的学习效果。以 “长方体认识”为例,以模具的形式,要求学生动手测量,通过比一比,数一数,量一量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长方体的特征,最终引发学生牢记12个棱,相对棱相等且平行,长方体相对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如此一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性,发挥主体作用,并提高思维能力,自己研究,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探索意识,发现意识,动手意识,顺利完成任务量。

(四)实践操作,培养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加入实践操作的方法,可以将具体事物的接触和观察转换为和感性认识,再将感性认识转变为抽象人士,进而引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中“解决实际问题”“性质和公式的推导”“图形的认识” “认数与计算”这些教学内容都可以以实践的方式展开,从而验证结论正确性和教会学生探索问题方法。

在“圆的面积计算”时,可以采用回顾的方法,先回顾之前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接着提出“能否用之前学过的方法,来推倒圆的面积呢?”引导学生动手能力,倡导他们做自己所想的,同学们做他们所想,之后通过以上种种,将圆形图片寻找出来,将圆沿直径剪成相等的2份,并形成若干小扇形,进行拼图展示,从而让学生去发现,推导,进而加深对公式理解,提高教育效率。

(五)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育在工作中要不断完善现有机制,并学习先进理念,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日常规范的完善,注重细节。需要注意引导过程,教师应注意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实现探索,发动学生主动认识发现新事物。并围绕教学重点产生质疑,和关键点的提问,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引发思考,其次需要注意在引导过程之中,质疑要具备启发性,注重新旧知识的回顾,避免一问一答的情况出现。

小结

有效性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主体出发,全面落实数学教育目标,提高课堂知识学生综合驾驭能力,提升数学教学中设计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探索,不懈探索,并改进当前教育方法,实现教育效率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敏茹. 浅谈新课程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陕西教育.2012 (07).08

[2] 徐阿林.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教育.2009(03).05

[3] 吴海荣,全.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分析 [J].数学教育学报.2002年03期

[4] 陈晨,让师生合作走进数学课堂 [J].才智.2011年19期

篇(7)

【关键词】改革 有效学习 综合发展 数学学习 小学

0前言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从年幼无知到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期间要接受各种教育,孩子的小学教育至关重要,在孩提时期学到的东西是最有用的。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数学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或智力为基础,又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或智力的发展。因此,小学教育关系着孩子的整个基础教育,数学又是小学课程中最重要的一科,但是近年来小学数学教育逐渐遇到瓶颈,逐渐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文正是针对小学数学教育方法的改革提出看法和建议。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河北省保定市南市区十所小学的小学生。

研究方法:调查提问法,文献资料法。

2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及分析

2.1现状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育基本上都是“填鸭式”的灌输,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仅仅是教给学生们如何解眼下的题,学生根本不会考虑老师教学之外的知识。小学生启蒙起点不同,加之小孩子的懒惰思想,对数学中的逻辑思维不会深入研究。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却在逐步降低。尽管在课本之外有各种各样的数学辅助书籍,但治标不治本,还是有很多小学生大呼数学难。小学数学教育渐入瓶颈,老师不知如何才能教好,学生学习数学宛如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更不用说举一反三了,造成了老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困惑,这种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2.2分析

如今的状况不是老师的错,更不是孩子的错,归根结底,关键是教育方法的不当。小小的年纪便要背着大大的书包,孩子的负担过重,致使他们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致不高也导致了现在数学教育的颓废之势。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老师的辅导不到位,在数学的学习中没有“授之以渔”,他们的能力跟不上,自然而然的在数学学习中处于弱势。教材为降低难度,对有些内容进行了删、添,对有些内容及顺序进行了重新组织和编排,使得知识跳跃性大,学生反而不容易接受。优秀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容易内化,而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就难以适从,产生了厌学,加剧了教学成绩的下滑。

3小学数学教育方法改革几点建议

3.1活跃课堂氛围,和谐师生关系

孩子都是活泼好动的,课堂氛围活跃一些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不仅增加数学教学的效率,而且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有时候学生会根据自己对老师的喜好转而对本学科采取相同的态度。并且好的课堂教学应能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

3.2根据学科特点采取不同教学模式

数学不用于其他学科,有很强的逻辑性,仅靠老师教的解题方法而没有自己课余的思考是远远达不到学习要求的。数学课堂可以更加开放,老师与学生互相交流,可自由结组,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这种学习模式比较适用这种逻辑性强的学科,可以一举多得。

3.3数学不应是学生的拦路石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太多的学生抱怨数学太难,相比于国外的小学生,我国的小学生在数学的深入程度要高不少。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不应成为负担,而应跟玩积木差不多,在玩中学,学中玩。因此小学数学的教材应简单易懂,符合大多数孩子的接受程度,不应是越来越难。试想从小学起就学奥数一样的数学,有多少孩子能坚持到底呢?

3.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每一个有成就的人都不是在别人无数次的督促下长才的,都是靠自己自主的奋斗。学习数学也是一样,老师和家长起到的只是引导作用,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玩心比较大,作业往往要在家长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家长的做法尤为重要,他们要耐心的给孩子讲道理并且身体力行,这样才能养成孩子的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3.5学校提倡素质教育

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得孩子们都成了做题的机器,为了进入更好的大学、中学,甚至小学,他们从小,便深埋题海当中,有时会为了数量不顾质量,尤其是数学,为了解题而解题,这种教育无疑很悲哀。学校应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综合发展,在数学学习方面,更加突出学生的重要性,全面挖掘他们身上的各种能动性,发挥他们最大的优势。

4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育方法的改革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有效的,这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关注。社会应提出适应小学生的学习方案,要尽可能的考虑各个人群;学校要不断更改新的教学模式以提供给孩子们;家庭要承担指导作用,做好孩子的监督者。只有三者互相合作,才能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才能让他们爱上学习,爱上数学。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需要我们一朝一夕的呵护,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陈正国. 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