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2 09:38: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急诊科护士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之后入职的36名低年资急诊科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岁;学历分布:大专20例,本科及其以上学历16例。纳入护士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8例),两组护士一般资料、学历等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急诊科培训模式展开培训,即对新进院的护士对真空采血、建立静脉通道、输液等16项基础性操作及护理常识进行培训,护士长集中授课、演示,后期无再设培训课程;观察组使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来展开培训,按照护龄设置年级授教,方法内容如下:培训内容。(1)一年级时以培养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为重要目标,包括内容有用药禁忌、常规输液异常排查、环境卫生消毒、真空采血技能、安全护理注意事项等,同时还需强化护士岗位责任意识,旨在培养出拥有严谨工作态度、爱岗敬业的护理人才。(2)二年级目标逐渐从辅助治疗再深入配合抢救,开始熟悉急诊室环境、设备、急诊程序操作等,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规范护理档案书写,并慢慢强化团队协作。③再次强化急诊专业技能,能全面专业护理基础知识,并逐渐提高到能协调组织、指挥抢救的重要能力,该阶段还着重培养其沟通技能、应急预案等[1]。教学培训方式,授课老师有一名班主任和一名护士长共同担任,满足本科以上学历,10年以上丰富临床经验的要求。培训中护士长先一对一带教,再根据学习进度制定确切的教学目标,接着以目标为基础安排可行的课程,每月定期授课不少于1次,为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可实施不限次数的小课堂、一对一再示范、分小组谈论等教学形式。考核方式,每季度授课后由班主任和带教护士长组织理论与实际双重考试,考试成绩与实际工作质量及态度来一起评定护士是否完成一学年培训目标,合格者,升级再造;不合格者留在本年级再学习。1.3效果评定标准。培训后对两组护士均实施技能客观评价,由培训班主任与1名深资质护士长共同展开评定工作,评定技能包括基本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专业操作技能、临床分析及沟通应变能力等8项内容,统计每项技能掌握良好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例数越多表示对应培训模式应用效果越好。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士8项技能得到良好掌握的情况对比结果,基本护理理论知识、基本护理操作技能掌握程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四项技能良好掌握比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传统急诊科护士培训一般主要针对对象为刚毕业入职人员,教授内容多和操作技能、常规护理理论等基础性技能有关,第一护龄过去后几乎不再设培训课程。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方法不仅重视基础技能、理论的夯实,第二三年时还继续层层深入,设置专业性更强、提升护士综合能力的培训课程,有效地培养出了一批拥有扎实基本操作技能,急诊应变能力强,综合能力显著提高的护士队伍[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不同的护理培训方法后,临床分析应变能力、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等能力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有利于急诊护士综合素质提高的结论。
作者:吴庆荣 叶芳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 急诊护士职业倦怠的分析
1.1 护理工作的高风险 护士担负着人命关天、救死扶伤的任务;临床上职业暴露也威胁着护士,针刺伤、玻璃等划伤有染上血液传播等疾病的危险。
1.2 护理工作的高责任 护理工作是一项有着高度责任的职业,对象是有生命的人,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同时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护士工作的难度和压力越来越大。
1.3 高度紧张状态 急诊护士承担着"120"急救任务,急救中心一旦发出出诊指令,就快速赶赴现场,如果患者病情重,到了现场患者和家属总是责备迟到,甚至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急诊护士在出诊途中有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使出诊护士高度紧张,有些护士下班后耳畔总伴随着救护车警报声。
1.4 护士成就感低 在医院重医轻护,社会地位低,工作繁杂,待遇差,所做的护理工作不被重视,没有得到价值的体现,成就感底下。
1.5 护理工作的超负荷 随着经济发展,交通事故频发;全民医保的实现,就诊患者大大增多。急诊护士每天疲于应付一般的治疗。护患沟通时间少,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不到位,导致护理质量下降,患者满意度下降。
1.6 随着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需求不断提高,加之急诊科的工作性质,护患纠纷的情况时有发生,护理人员常因防范纠纷的发生而使自己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4],由此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个体因素与组织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预防和矫正护士职业倦怠必须采取改变个人和改变组织的综合干预措施[5]。
2防范职业倦怠的措施
2.1自我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态
2.1.1急诊科护士要清楚地认识造成职业倦怠的原因,在工作中学会控制自己不良情绪,正确面对现实、面对挫折,给自己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1.2获得社会支持,减负释压,舒缓心理压力:对于工作中的困惑,可采取向家属、亲人或朋友倾诉、表达,或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大家讨论得以宣泄;或采取购物、运动等方式缓解或释放压力。
2.1.3培养兴趣爱好,修身养性,增强抗压能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一些时间看看书,一句名言"书能给人以力量",健身运动等使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2.1.4当工作不顺利,情绪低落或身心疲惫时,用暗示法提醒自己,困难只是暂时的,胜利一定属于自己,多思考一些积极向上的事情,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2.1.5饮食原则: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食用巧克力可以使人感到心情愉快,还可食用香蕉、菠菜、橘子等可以改善不良情绪[6],使自己保持积极愉快的心态。
2.1.6 环境 在工作中急诊护士要团结一致,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良好的环境使人身心愉悦,还能促进身体健康。
2.2提升护士形象 护士应该自尊自重,应从多方面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来提升护士形象,对稳定护士队伍起着重要作用。形象应端庄大方,语言得体,不卑不亢。好的形象可减轻患者的紧张心理,拉近护患距离,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赖[7]。语言应规范礼貌,做到来有迎声,走有送声,服务不足有道歉声,从患者的需要出发,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2.3急诊护士应加强全面业务学习和知识的更新,熟练掌握各种急救器材地应用及各种急救技术,灵活应变地应用于急救工作中。
2.4掌握护患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作好急诊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可以缓解护士工作压力,能降低急诊护士的职业倦怠。
3 现代医院管理要求
护士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的同时,也需要医院为护士提供人性化管理[8]。在管理方面,医院管理人员应认识到职业倦怠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尤其要关注低学历、中高职称及25岁~35岁年龄段急诊科护士的倦怠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她们的压力,使职业倦怠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从而提高急诊科护士工作满意度。
3.1 护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使急诊护理人员掌握新的、积极的应对方法和技巧,提高应对工作应激源的能力,促进人格的成熟与健全,提高应变能力及遇到困难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引导急诊护士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人格锻炼,极大地减轻了职业倦怠的发生。
3.2 尊重理解护理人员的辛苦付出,完善激励机制,为护理人员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鼓励护士撰写论文,在新闻出版总署发行的A类或B类期刊在晋身职称时将获得不同的加分,调动了急诊护士的积极性,使她们感到自身价值所在,有效地降低了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
3.3 合理的人员配置是有效开展护理工作的基本保证,是确保护理质量的关键[9]。护理工作是医院治病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的就医环境是患者的需要,而医疗、护士人力的充足是保证正常就医的必要条件[10],医院领导非常重视这点,充实了护理人员数量,把护士从非护理性质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护士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派急诊护士去学习、进修,不断渉取急诊护理的新知识,推动急诊护理的发展,提高了急诊护士的成就感,降低了职业倦怠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宋双,张立力 .中文版护士职业倦怠量表的信度和维度[J].广东医学,2010,2(4):501-502.
[2]应菊素,徐国英.影响急诊科护士健康状况的社会心理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04(10):721-722.
[3]邵林玲,陈水红.急诊科护士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0,8:659-700.
[4]赵翠凤.浅谈对护士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对策探讨[J].维吾尔医药2013,7:326.
[5]冯莺,骆宏,叶志弘.MBI量表在护士工作倦怠研究中的测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7,477-479.
[6]黄蔷薇,张靖.加强自我调控 改善护士职业倦怠[J].临床护理杂志.2011,4:11-12.
[7]王毓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输液室护理质量[J].中外妇儿健康2011,11:282.
[8]范巧珍.护理职业环境的若干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9,5:403.
【关键词】 急性酒精中毒;院前急救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792-01
院前急救与急诊科抢救室是急救的不同环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120运转与院内急救长期分属于两个独立系统,工作上也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120医师的培养与急诊科医师的培养更无交集。正如同武秀昆所指出的[1],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衔接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抢救的质量和疾病的转归。然而,理论上的无缝隙、无障碍、无脱节与现实中的工作有很大的区别,要能做到每一例患者都无缝连接,实践中存在困难。实际工作中问题的产生,首先是管理上的问题,其次是医护人员的意识和认识不同,最后,急诊科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很好的解决。因此,笔者收集了66例急性酒精中毒的资料,对此进行分析,以期更好的完成急救任务。
1 一般资料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66例,来源于2010年2月――2013年2月间南京市急救中心调度所派遣,南京市中医院急救分站承担的急救任务,均位于南京市市区,最远者距离我站约5.5公里。其中男性60例,女性7例,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P
2 急救任务的特点
2.1 南京市中医院急救分站位于南京市区繁华地段,周边居民区多,街巷多,工作单位、餐饮娱乐、旅游景点、宾馆多。最大急救半径5-8公里左右,区域内分布三级甲等医院多,具备一定的救治水平和能力。
2.2 从患者年龄分布的情况来看,以18-29岁的患者为最多,共26例,占全部病例的39.4%;30-39岁患者17例,占全部病例数的25.8%;40-49岁患者8例,占全部病例数的12.1%;50-59岁患者10例,占全部病例数的15.2%;60岁以上患者5例,占全部病例数的7.5%。
2.3 从发病地点来看,从饭店转运至医院者13例,从医院转送至另一医院者2例,宾馆送至医院者2例,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发病者7例。
2.4 从合并症的情况来看,36例患者合并轻重不等的外伤,从轻度的皮肤擦伤到交通意外伤害。
3 120与抢救室的衔接
所有66例患者均在转运途中测量呼吸、脉搏、心率、血压、体温、血糖,予以吸氧,进行初步的体格检查,部分患者建立静脉通道。120急救车进入急救通道后,由抢救室护士接诊,做好抢救病人登记,行心电血压血氧监护,必要时复测血糖。120医师与急诊科医师床边交接,交待发现时间,地点,目击者情况(亲友陪伴身边,目睹发病过程,还是路人发现倒于路边,报警求助等),简单病史和查体。如合并外伤患者掀开衣服,暴露局部进行交接,交待外伤部位和严重程度。没有亲友陪伴则交待是否报警,是否与家人联系等情况。
4 结 果
所有66例患者的初步诊断方向均正确,无一例漏诊。急救经过顺利,无一例纠纷及投诉。
5 讨 论
从目前的120日常工作来看,120工作人员由南京市急救中心管理,120急救人员相对固定,120医师长期固定在急救分站工作,甚少进入抢救室工作。120的急救任务忙闲不均,城市人群急性酒精中毒的发生有自身的规律[2],休息日发病多,晚餐后至凌晨发病多。因此,有时连续接诊的患者均为急性酒精中毒,或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需要成批转送。有时患者距离医院近,因此转运时间短暂,途中来不及建立静脉通道和描记心电图。有时患者躁动不安,呕吐频繁,不能很好的配合检查和治疗。加上车厢狭窄,酒味浓烈,患者衣物常常多处污迹,造成120医师来不及或者不愿意解开患者衣物检查皮肤。
从急诊科的现状来看,目前南京市区的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特别是夜间,均是人满为患;急性酒精中毒的发病又多在晚餐后到凌晨,正是急诊科工作的高峰时间,急诊科医护人员均处在满负荷运转的状态,加上急诊科内外环境嘈杂,凌晨工作人员注意力和耐力下降等原因,造成医护人员忽略细节的现象逐渐加重。特别是抢救室内危重伤员多的情况下,医师往往忙于看危重患者,对酒精中毒的患者推后诊治;护理人员则往往来不及或忽视脱下患者衣物,充分暴露躯体进行检查。
从患者自身的原因来看,大部分社交性饮酒的患者由朋友送来,往往陪同人员自身处在欣快或者共济失调状态,不能顺利配合医师采集病史,有的患者陪同人员常因此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部分患者醉倒于路边,由路人报警后呼叫120送来医院,缺乏主诉和既往病史。患者本身往往呕吐频繁,衣物脏污,躁动不安,医师不能顺利体检。在急诊科人满为患的状态下,酒精中毒的患者占据留观床位时间过长,过了一定时间未清醒容易被认定酒醉未苏醒而忽略检查,容易漏诊心肌梗死或脑出血。
从120医护人员与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交接来看,现实中并未能很好的做到医师交接、护士交接。这一点与院内转运有明显的不同。目前院内转运时,能够做好医师之间的交接,护理人员做好患者护理情况和皮肤的交接,部分医院还有自定的交接记录单。然而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之间的衔接,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有的医院急诊科分诊护士多,护士能及时主动的接下患者,听取病情汇报;有的医院则存在护士人手不足,进修、实习医师与实习护士接待患者的情形。笔者认为,进修、实习医护人员不应该独立承担此任务,120医护人员交接也不应该一甩了之,而应该等待抢救室医护人员,实现医师之间的交接,护士之间的交接。另外,目前120与抢救室之间,并没有专门的护理交接记录单,这也是一项遗憾。笔者认为,120应该有专门印制的护理记录单,便于医护人员填写各项生命体征和体检情况。形式上以文字部分简洁,不需过多书写的表格为好,最好印有部分评分系统,如格拉斯哥评分等,便于对患者病情的评估。一方面,留存交接时的病人状况,另一方面,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提高院前急救质量等有重要意义。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各自为政,相互如何衔接与处理,并没有清晰、明确的说法,更没有一定的法律解释作为日常工作的依据[3]。规章制度不明确,执行的时候难免歪曲变形,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另外,笔者认为,120与急诊科工作人员不仅承担了医疗责任,更多的承担了社会责任。然而,目前的120和院内急救医护人员并没有得到与工作强度相匹配的报酬和奖赏,现实中存在做错了有罚,做对了无奖的情形,造成医护人员得过且过,只求不错的心态。因此,在财政上应当向120、急诊科医护人员倾斜,鼓励工作中表现优秀,善于思考,对急救工作提出合理建议的工作人员,而不仅仅以科研和论文作为创新的评价依据,推动急救工作的制度化和标准化。
总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衔接是一个认识和管理问题。业务水平有高低,责任心有强弱,要维持一定水平的运行,根本上来说还是管理要足够细致和明确。创建合理的运行机制,实现科学管理需要事实和数据,这二者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因此,日常工作需要细化,留存数据,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才能推动急救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武秀昆.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衔接[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8):759-760.
1建立灾害护理管理体系
1.1成立灾害护理小组
我院灾害护理小组成员均为军人和非现役文职人员。灾害护理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护理部助理员,急诊科、ICU、儿科、妇产科护士长,共6人组成。负责对灾害护理救援知识进行系统培训、指导和管理,做到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组员本着自愿申请、科室推荐原则,要求临床工作5年以上,具有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及急救素质,急诊科、ICU的护士优先。经过筛选,共有40名护士入选,均为女性。当发生灾害时,从灾害护理小组成员中统一组织、调配,及时参加救援。
1.2培训目标
灾害护理工作具有突发性、复杂性、任务繁重等特点,通过进行体能训练、灾害护理理论知识、救援技术等多方面培训,使救援人员有充分的心理及身体准备应对灾害事件,培养“一专多能”、素质过硬的灾害护理人员。
1.3培训内容
1.3.1体能训练。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灾害救援人员的基本素质。灾害护理小组成员每周进行2次3公里跑步训练;每个季度进行外出拉练—山林地徒步行军(20公里)。通过常态化的体能训练,为灾害救援提供基本保证。1.3.2理论知识培训。学习与灾害护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急救护理、消毒隔离、灾害流行病学、灾害心理学、预检分诊、传染病的控制等,由灾害护理小组统一安排培训。选送灾害护理骨干参加军区灾害护理专业培训班,掌握前沿知识和技能,再由骨干开展培训。1.3.3技能培训。专科技能培训:请ICU、急诊科护士长按专科护士核心系统能力系统培训;急救技能培训:掌握灾害现场常用的急救技术,包括止血、包扎、固定、心肺复苏、转运及炸伤、烧伤、冲击伤的处理等急救技能;军队医院参与灾害救援,具有战时的某些特点,在平日培训中,将轻武器射击、特殊路面驾驶、战场救治技术、批量伤病员分类救治、夜间防卫、紧急集合等项目纳入技能培训课程中。1.3.4轮科培训。由灾害护理小组统一制定轮科计划,根据科室工作安排,轮转急诊科、ICU、内外科,重点培训危重症护理、急救护理、专科护理等知识和技能,经护士长、护理部考核通过才可出科。1.3.5感控培训。当灾害发生时,超负荷的工作、救援环境恶劣等因素容易让医护人员忽视无菌技术原则,使其受到感染的可能大大增加[4]。我院的感控知识培训包括手卫生管理、特殊伤口感染处理、消毒隔离、手术器械消毒灭菌、穿脱手术服、感控教育等知识。1.3.6举办应急救护演练。我院每年根据上级命令开展1~2次应急救护演练,通过情景模拟、实际演练提高灾害护理小组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救援能力,训练一支技术过硬的应急团队。
2效果
2.1构建灾害护理管理体系,提升个人知识水平,推动临床护理工作。通过护理部统一培训,灾害护理小组成员急救技能考核、灾害救援理论知识的成绩比培训前平均提高了10.30分,个人应对急危重症的能力大大增强;在40名护士中,有6名走上护理管理岗位;2015年有10名灾害护理小组成员撰写的论文于中华护理学会第七届全国灾害护理学术研讨会上大会交流。2.2构建灾害护理管理体系,在灾害救援、卫勤保障任务中作用突显。2014年,我院抽取10名灾害护理骨干远赴利比里亚执行抗击埃博拉疫情任务,历时113天,圆满完成这场特殊战斗任务,实现“零感染”目标,她们训练有素、技术娴熟、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赢得了世卫组织、利比里亚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
3讨论
不断增加的自然、人为灾害几乎影响到了世界的每一个国家,灾害护士作为灾害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日益突显。国际护士会(ICN)支持和发展灾害护理的知识和技能,致力于提高专业护理人员在灾害的预防准备、应对及重建的水平[5]。因此,军队医院构建灾害救援护理管理体系十分必要。通过系统的灾害救援知识培训,提高护士防灾、应对意识,提升灾害救援水平,使护士可以快速应对各种灾害,在灾害救援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院护理部尝试探索军队医院构建灾害护理管理体系,尚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完善和改进,如灾害救援与平战时卫勤保障结合的研究,有待完善和改进。
作者:孙莹 黄悦 房丹丹 单位:中国人民第二0二医院
参考文献
[1]金大鹏.医疗防疫机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1-5.
[2]张军勇,丁迎周,张美进.军队医院灾害医学救援能力建设的思考[J].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57-58.
[3]ParkerN.Nursingindisasterevents[J].AustralasEmergNurs,2013,16(1):1-2.
论文关键词:工作满意度;护士;研究;文献分析
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体对其所在工作环境中各个方面的一种积极的、主观的评价,即个体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的程度…,护士工作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的质量、人员的流失,甚至护理专业的发展。国外自1940年起就开始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早期,开始注意到护士的流失率,将流失率当作护士工作满意度的一个衡量指标,70年代后,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多种影响因素的研究逐步深入。近年来,许多国内学者也致力于具体环境里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包括对急诊科护士、助产士、ICU护士、康复护士和社区护士等的研究。但对聘用制护士(俗称合同护士)的满意度则关注较少。
为了解我国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现状,笔者收集我国1997—2065年有关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的论文25篇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国内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对策,并提出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主要是根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期刊网和重庆维普科技期刊网3个光盘检索系统检索19972005年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论文。
1.2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论文就测量工具、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影响因素、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1997—2005年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测量工具:见表1
表1结果示,国内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测量工具是根据基础理论或参考大量文献自行设计的问卷,且未经信、效度验证,而信、效度是衡量测验客观性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测验的客观性又是决定一个测验能否存在的必要条件,因此59.3%的研究结果是值得我们质疑的;而使用的标准化的量表也大多是引用国外的,有14.8%的研究论文是直接根据国外量表设计问卷的,由于国内、外在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医疗保健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直接引用国外量表易导致问卷内容不符我国国情;由此可见,目前国内尚未研制出一套标准的、可被推广应用研究的护士工作满意度测量工具,这方面的研究急待拓展。
2.2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2.2.1研究对象:76%是集中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24%是关于精神科、保健科及社区护士的研究,其中仅有2篇是关于保健科及社区护士的,说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管理者对社区护士工作满意度还不够重视;绝大多数针对女性护士,极少数针对男性护士,说明目前护士群体中仍以女性为主体,再者男性护士还没有广泛得到社会的认可,使得对男性护士的关注极少;仅有8%的研究是主要针对聘用制护士(即合同护士),92%的研究则主要针对在编护士,说明管理层还没有意识到合同护士工作稳定性、工作满意度对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影响;其他如年龄、职称、学历及工作年限等均是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各个层次。
2.2.2抽样方法:其中24%的论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选取研究对象,而76%的论文均未明确说明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说明绝大多数研究均未严格按照随机原则进行抽样,因此所抽取的样本缺乏代表性。
3统计分析方法
调查所得资料绝大多数均采用SPSS软件的不同版本进行分析处理。
4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工资及福利待遇;②个人及专业发展机会;③工作负荷及排班;④家庭/I作的平衡;⑤管理方式及工作自;⑥工作被称赞和认可;⑦社会、专业上交流交往机会;⑧与共事者(医生、护士、管理者)及患者的关系;⑨工作环境和条件;⑩工作/职业本身。其他如工作年限、年龄、学历、科室、班次及从事护理工作的目的等也会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统计结果见表2。表2示,护士工作满意度水平最低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上四个方面,说明目前护士的工资及福利待遇还比较低而护士的工作量又比较大,尤其是合同护士,因此表现为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心理严重不平衡,挫伤工作的积极性;护理职业的高风险性、经常担心出现差错事故及人身安全问题等工作/职业本身的特点也是导致护士工作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尤其对于急诊科及精神科护士,说明我国目前护理管理体制还很不完善,还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对护士给予正确的引导以及满足她们低层次的需求;护士对个人及专业发展机会的满意度低,说明医院、护理学院及学术团体所提供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太少,晋升机会也不多,而且由于工作量大、时间紧、缺乏经济支持,护士也很少有机会参加护理科研工作和撰写护理科研文章。
此外,28%的研究认为管理方式与护士工作满意度之间是显著相关的,说明研究者已经意识到管理方式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的重要影响,提倡变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应用现代管理理论,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5对策
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对策研究,缺乏干预性研究,多数属于推测性对策。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奖金报酬分配方面:应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按工作质量、效率、职责合理分配,做到奖罚分明。②帮助护士实现自我:管理层应大力开展护理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使护士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发展,使她们能顺利提职、晋升,实现自身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③培养护士的自我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完成紧张工作后善于调整自我心理,如进行自我放松,召开讨论会等,使护士的心理压力有机会释放,以保持心理平衡。④合理配置,减轻护士的工作负荷: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根据工作情况及护士的能力、特点合理配置人员,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采取弹性排班,兼顾护士的个体需要,使工作与个人需要的矛盾降至最低;⑥对护理管理者的启示:护理管理者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直接影响到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团体的凝聚力。护理管理者应该把握现代管理发展方向和趋势,通过积极学习现代管理理论,并按管理规律实施护理领导,以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士气和护理工作质量。超级秘书网
【关键词】追踪法;优化急诊服务流程;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6.03.011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racer methodology in the optimization of emergency services. Methods 800 emergency patients whose disease were classified as grade 3 were chosen from May to December, 2013.The whole treatment process and data were tracked and collected. There were 400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from May to July, 2013, and it would be found the service problems by tracer methodology during their visit and routine emergency service. The other 400 patients wer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ho were serviced by the rectif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service process from October to December, 2013.The service efficiency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registration time, waiting time, time of waiting for the examination, time of waiting for taking the medicine, time of waiting for treatment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all less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tracer methodology;optimization of emergency service process;application effect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人们对急诊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急诊服务流程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对于急诊患者的护理而言,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必须做到“快”字当头,必须争分夺秒,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温馨的护理服务[1]。为了探讨追踪法在优化急诊服务流程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3年5~12月病情分级为3级的800例急诊患者的整个就诊流程进行追踪观察,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12月病情分级为3级[2]的800例急诊患者的整个就诊流程进行追踪观察及收集数据。对照组为运用追踪法对2013年5~7月期间就诊、实施常规急诊服务流程的400例患者,其中男270例,女130例;年龄24~79岁,平均(56.5±0.8)岁;病程为1.0~6.1 h,平均(3.5±1.4)h;实验组为2013年10~12月实施整改优化服务流程后的400例患者,其中男240例,女160例;年龄40~66岁,平均(56.4±1.1)岁;病程为1.1~6.0 h,平均(3.4±1.3)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急诊服务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服务流程:接诊挂号病情评估及分诊候诊就诊缴费检查、取药、处置、办理留观或入院等。
1.2.2追踪方法运用运用追踪法对对照组患者的整个就诊环节进行个案追踪,整个就诊流程指含挂号、候诊、缴费、检查、取药、治疗处置等环节,如缺少其中一环即中止追踪退出研究。追踪方法运用如下:①跟踪:跟踪患者就诊环节;②观察:密切观察医院相关窗口为患者提供服务,查找及消除潜在的风险;③测量:测量各个服务环节所需时间;④询问:询问患者就医感受,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对于出现异常者应该立即进行抢救[3]及采用问卷调查表收集患者满意度。一旦在某环节发现了问题,就转入系统追踪,从中找出问题是某个人的还是系统和组织的问题。通过个案追踪,发现患者到院后在就诊过程中的挂号时间、候诊时间、等候辅助检查时间、等候取药时间、等候治疗处置时间相对较长,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等候时间较长,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而通过系统追踪,发现在整个系统上主要是挂号系统不完善、分诊程序复杂,收费、取药窗口少,排队缴费时间久,人员排班欠缺合理而导致问题存在。
1.2.3整改措施针对在急诊整个就诊环节中运用追踪法后发现的问题,通过多部门协调,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改善服务流程。流程改造如下:(1)挂号时间长:增加排号设备,使用二代身份证感应装置加快办理就诊卡速度,分诊系统电子化,取消手写分诊登记本。(2)候诊时间长:医院出台医师晋级前轮转急诊科等制度,增加急诊医生人力资源,保证高峰时段的病人就诊及处置。(3)等候辅助检查时间长:在急诊科同一楼层增加收费窗口,对急需处理的病人发放“急诊优先”标识,优先缴费、检查及处置;做好人员沟通培训,与辅助科室有效沟通病情,辅助科室接到急诊科的电话后,做好工作安排,由医护人员护送,优先对急诊病人进行检查;增加党员义工、志愿者服务,协助做好病人的送检查工作;增加平车、轮椅、软担架等基础设备。(4)等候取药时间长:增加取药窗口,相应科室对应相应取药窗口,同时在急诊科同一楼层设置急诊药房;(5)等候治疗处置时间长:针对科室工作特点,每班次上班人员工作细化,在APN排班的基础上增加卡班1(12∶00~15∶00,21∶00~次日00∶00)和卡班2(18∶00~次日01∶00),保证高峰时段的人力;完善电子系统,便于各种检验结果直接网上查询。
1.3统计学方法收集两组患者挂号时间、候诊时间、等候辅助检查时间、等候取药时间、等候治疗处置时间及诊疗服务满意度等数据,应用GraphPad Prism 5.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u)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实验组挂号时间、候诊时间、等候辅助检查时间、等候取药时间、等候治疗处置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追踪法的定义追踪方法学(tracer methodology,TM)是国际医院评审的一种常用方法,运用追踪方法学追踪检查与评价急诊患者在医疗体系中接受的医疗服务[4],是提高患者满意度,规避危险因素,促进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是优化急诊流程的起点,其包括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5]。个案追踪指通过对选定患者的追踪检查,评价护理流程、制度执行力及护理服务能力。系统追踪指各相关部门协同工作,围绕共同目标就医疗过程中的高风险项目,侧重组织系统功能实现过程中问题的发现与改进。运用这两种追踪方式进行护理质量追踪检查,可有效推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6]。
3.2追踪法在急诊工作中的联合运用急诊在医院中占据重要位置,急诊科收治的患者疾病类型比较多,患者病情也比较复杂,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其护理工作繁杂,护理安全存在着诸多隐患,优化急诊流程管理成为加强护理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7]。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引起医患纠纷[8]。因此,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护理质量为目的的追踪法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中,通过将个案追踪与系统追踪相结合,评价人员对对照组的400名急诊患者进行个案追踪,发现患者在挂号、候诊、等候辅助检查、等候取药、等候治疗处置这些环节所需时间相对较长。针对这些环节的问题评价人员转入系统追踪,从中发现系统上存在挂号系统不完善、分诊程序复杂,收费、取药窗口少,排队缴费时间久,人员排班欠缺合理等问题。结合个案追踪及系统追踪发现的问题,组织召开医务部、医院办公室、急诊科、网络中心、收费中心及药剂科等多部门联合会议,各部门针对各部门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而优化急诊工作流程。流程改造后,再对实验组400名急诊患者进行个案追踪,发现实验组患者在挂号、候诊、等候辅助检查、等候取药以及等候治疗处置所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而患者对诊疗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3.3追踪法应用后达到的效果本研究表明,对急诊患者应用追踪方法学进行追踪,能够高效地查找或识别医院服务流程中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或危害患者、家属等人员潜在的风险问题,并有效地协调和改进。追踪法在急诊服务流程中的应用大大改善了急诊服务流程,利用追踪法为重塑急诊流程及完善医院的规章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它更加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更加强调患者安全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9]。同时,追踪法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不同就诊环节,大大提高服务效率和护理效果,能够将问题贯穿于追踪活动始终,更好地协助护士顺利完成医疗活动并进行有效的监测,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和优质的医疗质量,同时,追踪法实施过程中还能加强不同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体现了整个服务流程的无缝隙连接。另外,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利用换位思考的服务理念,更多地考虑患者的感受,注意对患者安全与隐私等方面进行保护,从而有效地降低医患纠纷。本研究结果也表明,追踪法的实施使患者在挂号、候诊、等候辅助检查、等候取药以及等候治疗等时间均明显缩短,而患者对整个诊疗期间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与相关研究[10]相似。综上所述,在急诊护理服务中实施追踪法效果理想,能够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晓红,陈蕾,张卫星.追踪方法学优化手术病人交接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8):6972.
[2]Ng CJ,Ycn ZS,Tsai JC,et al.Validation of the Taiwan triage and acuity scale:a new computerized fivelevel triage system[J].Emerg Med J,2011,28(12):10261031.
[3]杜云红,李捷,王莉.追踪方法学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26):161,170.
[4]姚峥,王香平.门急诊管理现状探析[J].中国医院,2014,18(2):46.
[5]张宗久.中国医院评审实务[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3.
[6]董军,刘亚平,周亚春.追踪方法学在医院评审中护理管理的策划与实例分析[J].中国医院,2012,16(3):1114.
[7]柯蕾,严光.急诊急救医疗中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院,2006,10(12):1720.
[8]李玲玲,杜春玲,王学梅,等.追踪方法学在内科个案护理查房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052.
[9]Soo RA,Kawaguchi T,Loh M,et al.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s.Tracer methodology:tips and strategies for continuous systems improvement[M].4th edition.Department of Publications of 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Oakbrook Terrace,Illinois,USA,2011:132135.
[10]王耀磊,陈虎,陈晓红,等.追踪方法学在医院评审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1):1922.
(收稿日期:2015-12-22修回日期:2016-06-20)
编者・读者・作者
医学科研论文讨论部分撰写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讨论是论文的重要主体部分,是作者对所进行的研究中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和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评价其意义。
主要内容:
1.回顾研究的主要目的或假设,并探讨所得到的结果是否符合原来的期望,如果不是,为什么?
2.概述最重要的结果,并指出其是否能支持先前的假设,以及与其他研究的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是,为什么?
3.对结果提出说明、解释或猜测,根据这些结果,能得出何种结论或推论?
4.指出研究的限制以及这些限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并建议进一步的研究题目或方向;
5.指出结果的理论意义(支持或反驳相关领域中现有的理论、对现有理论的修正)和实际应用。
注意事项:
1.应强调指出研究获得的重要结果和结论,不要重复引言和结果部分内容;
2.应说明研究的价值和局限性,如有其他相关研究,应阐述其间的关联;
下午好!
首先感谢医院给了我这一次参与竞聘的机会,我想说:面对这次的机遇与挑战,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对我们医院的未来也充满信心。
我叫,现年32岁,大专学历,本科即将毕业。是涉外病房护士,1993年7月毕业于宁夏护士学校,先后在本院急诊科、肾脏内科、综合病房、内分泌等科室工作过,1998年调到涉外病房至今。十二年的护理工作生涯使我已成长为一名具有较扎实的护理基础理论及专科技能的年轻护师。在我所工作过的科室,无论是从科室领导、同事还是病人对我的工作都给予了肯定和好的评价。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篇。2002年9月通过院内考试选拔,参加了为期一年的脱产日语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日本语能力二级考试。
总结我自身的情况,我认为我有条件、有能力将胜任护士长的工作。如果本次竞聘成功,我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在护理部主任的领导和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按照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认真履行护士长职责和义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好入院宣教与出院指导关,加大健康教育力度。
2.不断加强医护,护患沟通,定期征求各方意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扬长避短。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亲情服务。
3.使科室人人都以主人翁精神参与管理。挖掘护士潜能,调动科室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鼓励护士每人每年完成1-2篇论文。定期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培养护士科研意识。
4.重点管理护理安全,杜绝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开展法律意识教育,防范安全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责任制。做到有章必循、责罚分明。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及时完成各种有效记录,把好护理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关。
5.培养经营意识,善于进行成本效益核算。创造科室效益的同时节约不必要的开支,降低医疗成本,保障科室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6.做到对日常工作月有计划、周有安排和日有程序,抓工作中的重要方面,解决主要矛盾,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