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时间:2022-03-29 03:28: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2012〕53号)的有关要求,现将我部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地要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纳入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作为考试制度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科学规范、导向明确、诚信可靠、保障有力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要将组织开展体质健康测试计入教师工作量。要加强测试场地、设施和器材等条件建设。要加强相关技术培训。
二、各地要将学校体育工作评估作为监测教育发展和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途径纳入教育督导检查计划,并建立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制度和重点地区学校体育工作挂牌督导制度。要认真总结学校体育工作经验,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
三、各地要把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作为一项基本工作制度,通过年度报告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本地区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系统总结、发现各地的经验和典型,深入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及时年度报告,促进信息公开、共享,推动改革成果转化和深度开发利用,推动学校体育健康发展。
四、各地要通过政府主导、第三方监测、社会监督等多种渠道,汇聚、分析和公布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学校体育工作进展情况等信息。各地和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健全青少年阳光体育公示平台,公示工作情况、交流改革经验、接受公众监督。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核心课重要度;满足度;社会需求
中图书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2-0049-02
据了解,麦可思公司是专业的,唯一的政府、学术界、商业机构和社会公众共同认可的,有着良好公信力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曾承担了国际、省级的重大研究项目,与国内近200所高校有稳定的长期研究合作。我院院长认为麦可思公司的年度报告为我院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启示作用,希望各专业根据报告客观分析中所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从而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由MyCOS公司提供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看出,电气自动化专业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满意,如就业现状满意度、就业质量等都比较高,但某些方面还是存在问题,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问题进行整改。
1 报告分析
1.1 就业竞争力
表1是本校2011届主要专业毕业半年后的总体就业指标一览,包括其就业率、月收入、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就业现状满意度,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计算出了各专业就业竞争力指数。就业竞争力指数综合了就业率、月收入、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和就业现状满意度这四项指标,是对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综合评价。
某专业的就业竞争力指数的具体计算如下:首先求得该专业的就业率与本校最高的专业就业率的比例,即就业率/本校最高的专业就业率,该指标反映的是在本校各专业就业率的相对水平;同理计算月收入的比例、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的比例和就业现状满意度的比例;然后算得四个比例平均值,即为就业竞争力指数,最大平均值为100%。
分析得出,本校2011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最高的专业是物流管理(国际物流)(96.7%),就业竞争力指数最低的专业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梯制造技术及维护)(81.0%),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排名第三。
1.2 主要专业工作相关的核心课程重要度及满足度评价
电气自动化为专业相关度较高的专业,由其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回答所认为的核心课程的重要度及满足度,评价结果如图1所示。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五门核心课程的重要度均分别高于该专业毕业生对这五门核心课程重要度的评价,即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认为这些核心课程的重要度更高。
另外,该专业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认为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度为100%,且此课程被该专业毕业生评价为对个人成长最有帮助的课程,但其满足度仅为44%。需在课程设置和培养上进一步加强。另外,其它核心课也不是很高,也需要整改。
2 结论分析
经过电气自动化教研室老师对MYCOS报告分析和讨论,形成了如下结论:
①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情况较好,社会认可度较高。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高职毕业生愿意留在技术一线岗位工作,动手能力强,适应性方面要比本科生更强,所以企业乐意接受。这一结果与本专业历届毕业生供不应求,用人单位纷至沓来的情况相呼应的。
②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比较高,对自身所学专业的前景及发展充满了信心,这与电气专业蓬勃发展的势头相适应。但是,毕业生对目前的就业环境,生活条件及工资待遇有所期待提高。这与毕业生比较高的离职率相吻合,毕业生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待遇,达到自己的期望值。
③数据分析反映出本专业毕业生在外语实际应用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
④核心课程重要度都很高,但满足度有些课比较低,需在课程教法、课程改革及培养上进一步加强,尤其是电力电子技术和交直流调速系统。
3 工作对策与建议
综合问题和意见,电气自动化专业召开了专门的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研讨会,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和改进。
①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库。毕业生是学校的重要资源,为了能够及时跟踪毕业生的情况,需要建立本专业毕业生信息中心,开辟网上校友录等形式,及时收集和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动向。
②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注重基本素质的培养。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调整教学计划,提高实践课和实际操作的相关课程份量,以缩短走向社会的不适应期。同时,对于学生在吃苦耐劳、创新能力、沟通交流方面的素质教育要进一步加强。
首先,加强职业资格证的培训力度。教育和引导学生考取就业资格证书,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电梯专业除了必须的电梯安装证以外,要正确引导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电工证等。
其次,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有赖于其自身对知识的探求,更有赖于其自身精神和行为的磨练和修养。事实证明,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各类活动应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相互结合,同时要注意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
再次,加强实操培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积累实际操作经验。大部分同学认为在工作中最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并认为有社会工作实践经验是就业成功的主要原因。再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我们应在校期间进一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学生快速的转型和就业具有很大的帮助。
③积极推行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进一步完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课程体系,并在课程教学方式及模式上要实现多样化。包括机房授课、多媒体教室授课、实训室实训、企业现场教学、企业兼职老师授课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并灵活运用小组法、探索法、项目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④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培训和到企业挂职锻炼,切实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同时壮大兼职教师的队伍和加大参与教学的份额,以此来提高实训环节的有效性。
4 结 语
通过对本次调研材料的总结和分析,我们深入了解到毕业生的工作情况、用人单位、行业协会以及学生家长反映出来的问题,发现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和不足,这对于我们专业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的改革计划,调整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各环节的改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学生死亡事故不时见诸报端、常浮现在百度新闻首页中,有运动猝死的、有江河溺亡的、有坠楼而亡的、有自缢身亡的、有死于车祸的、有死于情杀的、有死于劫财的、有死于劫色的……凡此种种令人揪心不已,而且我国高校大学生死亡事故有增加的趋势。每一起大学生死亡事故都给家庭、学校、亲属、老师和同学带来无尽的悲伤和哀痛。除了家庭培养外,国家在每个大学生的培养上也耗费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学生的死亡不仅给家庭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围绕大学生死亡如何找寻它的发生原因,如何做好预防工作,如何高效应对和处置这种危机,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死亡原因分析
1.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2015年11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4-2015学年度心理咨询分析报告》白皮书,统计数据显示:在2014-2015学年度,该校心理中心接待了463名学生,前来咨询的学生中女生占75.16%,大一和大三的学生较多,咨询人际关系问题的频率最高[1]。白皮书报告可以看出,人际关系问题给大学生带来最多的心理困扰。复旦大学投毒案,林森浩与黄洋同为2010级硕士研究生,同住一间宿舍。林森浩因日常琐事对被害人黄洋不满,决意采用投放毒物的方式加害黄洋[2]。实际上,案发原因就是两者人际关系不和谐导致的命案。
2.大学生恋爱观不够成熟。大学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任其随意放纵,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分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轻则学习造成严重影响,重则痛不欲生自杀身亡或谋害对方。
3.大学生不堪学业压力。大学学习和高中学习不一样,老师管得少了,作业少了,课余时间多了,不少同学因此放松了学习,导致挂科、留级。有的同学学习方法不对导致学习困难,挂科后一蹶不振,频频挂科多次留级,引发休学甚至勒令退学。有的同学为了蒙混过关,铤而走险考试舞弊,引来学校取消学位处分。有的同学所学专业是被调剂过来的,学习兴趣很低,没有学习动力,导致严重的学习困境,自己想退学家长又不同意。面对这些后果,有的同学一时想不通而选择结束自己生命。
4.大学生不堪就业压力。与不堪学习压力相关联的是不少学生承受不起就业压力。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是个很普遍问题。大学生择业过程中遇到性别歧视、薪水不高、面临分手、缺乏实践经历等都给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大四毕业生即将走向社会,奔赴工作岗位,同时他们又处在“大四毕业综合征”的气氛中,呈现出迷茫、困惑、焦虑、不安、沮丧等各种不良心理状态。如果不良心理状态长期得不到缓解,导致大学生失眠、抑郁,严重的引发大学生恶性事件发生。
5.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2010国民体质检测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25年来一直在下降,尤其是心肺功能。与1985年相比,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这与他们在高中阶段忽视体育锻炼有直接关系。高考的压力让他们基本上没了锻炼的时间,身体素质下降。到大学阶段,又延续了高中的惯性,对锻炼不重视,因此身体免疫力也逐渐下滑。这导致青年学子在体育运动中频频发生意外,甚至引发猝死。
6.大学生沉迷网络世界。大学生体质下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沉迷网络,缺乏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有些大学生沉湎于网络虚拟世界,将网络社会视为“精神家园”,以此来逃避现实社会,并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这类情形久而久之会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的扭曲和分裂。这也是诱发自伤、自残等行为甚至自杀轻生的重要因素。同时,过度沉湎于网络将造成大学生多种生理疾病的发生甚至猝死。
7.大学生安全意识不强。一份来自关于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全国性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交通、卫生、防火等与出行相关的安全意识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分别有24%和21.7%的接受调查学生很注重人身和财产安全,但对防火、交通、卫生等方面安全具备较强意识的学生均不足10%。同时调查还显示45%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因为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引起。
8.大学生生命敬畏缺乏。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有关生命的教育,仍十分缺失。学校教育,教会同学们爱祖国、爱他人,却并未教会他们爱自己。自杀身亡表明他们忘记了生命不仅是自己的,也事关父母亲朋。传统孝道中明确指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人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损毁伤残,这既是孝的开始,更是对自己生命和身体的珍惜和敬畏。
二、预防大学生死亡举措
1.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安全主题教育。高校应要求学生工作人员安全问题逢会必讲同时还要注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讲。各个学院应利用班主任会、班会、学生会干部例会等各类集会,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微博等新型传媒,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各类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诸如交通安全、用电安全、涉水安全、防火安全、饮食安全和网络安全等。
2.进一步加强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学生工作者应该把握人才成长的特殊性,坚持“重点关注,深度引导”原则,加强对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困惑、就业困难等特殊群体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特点的调研,研究制定关于特殊群体学生的管理办法,做到分层次分批次约谈重点关注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要求全校教职员工主动缓解学生在学习、就业、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和各方面的困境,师生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建立起固定的联络和帮扶机制。
3.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建立起校、院、班三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机制。加强对班级心理保健员的培训与指导,让他们能又好又快又准地把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报送给辅导员,二级学院视情况请求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专职老师支持。心理咨询中心利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文化节”活动平台,大力开展贴近学生需求、在学生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恋爱观、成长与适应、人际关系等),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平台拓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
4.进一步加强危机干预和生命教育。高校应建立学生工作处、心理咨询中心、校医院、保卫处、体育学院与各学院等单位的联动机制,实行学生心理健康数据与学生身体健康(体能)数据、安全稳定数据的整合,形成学生身心健康年度报告,逐步建立立体化的危机干预与生命教育体系。生命教育就是要在全校开展各类讲座、宣传、文体活动等,使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感悟到生命的可贵,进而学会关心和尊重自己、他人及他类的生命,最终形成“珍惜自己、尊重他人”的生命价值观,使大学生真正健康、快乐地生活,继而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5.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体育工作。高校应该出台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应要求:建成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总体达到国家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形成学校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下降,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扎实有效开展学生体质测试工作,毕业年级学生测试成绩及格率达95%;最终形成学校主导、部门协调、全员参与的学校体育工作良好氛围。
6.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90后大学生已经离不开网络,他们伴随网络而长大,网络成为其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2010年全国两会上1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大力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积极推动网络素养教育进学校、进课堂,把网络素养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内容,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和网络道德规范[3]。其实不仅仅是基础教育阶段,高校阶段也应该重视网络素养教育和养成。高校应该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素养,让大学生学会网络知识和技能,掌握网络信息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提升网络沟通交往中的法理与伦理道德修养。
三、为预防大学生死亡提供保障
1.成立领导机构。高校应要求成立大学生死亡预防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小组应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校领导为常务副组长,成员由学生工作处、党政办、财务处、保卫处、校医院、宣传部、后勤处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各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组成。
2.制定应急预案。大学生死亡案例已不是个案,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各高校应该针对它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包括从事故预防、发生、发展、结束各个环节来明确任务、流程和规范,从而最大限度地把事故“扼杀”在摇篮中,即使一旦发生也能依规依据、有条不紊地高效高质处置事故,维护好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新闻背景:
IELTS(雅思) 即国际英语语言测试系统,是全面测试考生语言能力的考试,内容涵盖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四项语言技能。学术类和培训类考生均使用相同的听力及口语试题,但阅读及写作题目不同。IELTS考试由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英国文化协会及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开发署(IELTS澳大利亚)共同拥有。
由于接受IELTS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加,IELTS考试作为一种国际性考试,其认知度几乎遍及全球。IELTS年度全球报告显示:2002年全球共有360000余名考生参加了IELTS考试,比2001年增长了67%,2003年考生数目仍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把参加IELTS考试当作扩大工作机会,确保个人今后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
又有四所美国“常青藤联盟”学校认可IELTS成绩
马健
记者日前从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获悉,美国新增四所认可IELTS成绩的常青藤联盟学校,它们是: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和公共关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和科学学院以及LASPAU(隶属哈佛)。
2004年,越来越多的常青藤联盟学校开始接受IELTS成绩,用于对非英语母语的学生入学英语水平的评估。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入学事务负责人VincentJames透露,专业学科的最低入学要求是IELTS综合成绩达到7分。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和公共关系学院研究生院的专业学科入学要求也是7分。
此外,美国颁发专业技能证书以及艺术、商科、设计、采购、烹饪文凭的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也承认IELTS成绩。如需了解更多的关于考试、考试中心和IELTS全球认可程度的信息,可登录IELTS网站省略,并可免费下载考生手册、年度报告和备考资料。
新闻链接:
常青藤联盟学校
常青藤联盟学校(lvy League)是由美国的8所大学和一所学院组成的一个大学联合会。它们是:马萨诸塞州的哈佛大学,康涅狄克州的耶鲁大学,纽约州的哥伦比亚大学,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罗德岛的布朗大学,纽约州的康奈尔大学,新罕布什尔州的达特茅斯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州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这8所大学都是美国首屈一指的大学,历史悠久,治学严谨,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政界要人、商贾巨子都毕业于此。在美国,常青藤学院被作为顶尖名校的代名词。
常青藤盟校的说法来源于上世纪的50年代。上述学校早在19世纪末期就有社会及运动方面的竞赛,盟校的构想酝酿于1956年,各校订立运动竞赛规则时进而订立了常青藤盟校的规章,选出盟校校长、体育主任和一些行政主管,定期聚会讨论各校间共同的有关入学、财务、援助及行政方面的问题。早期的常青藤学院只有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和普林斯顿4所大学。4的罗马数字为“IV”,加上一个词尾Y,就成了“IVY”,英文的意思就是常青藤,所以又称为常青藤盟校,后来这4所大学的联合会又扩展到8所,成为现在享有盛誉的常青藤盟校。
这些名校都有严格的入学标准,能够入校就读的学生,自然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校很早就去各个高中挑选合适的人选,许多得到全国优秀学生奖并有各种特长的学生都是他们网罗的对象。不过学习成绩并不是学校录取的惟一因素,学生是否具有独立精神并且能否快速适应紧张而有压力的大一新生生活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学生的能力和特长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关,高中老师的推荐信和评语对于学生的入学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学校财力雄厚,招生办公室可以完全根据考生本人的情况录取,而不必顾虑这个学生家庭支付学费的能力,许多家境贫困的优秀子弟因而受益。有钱人家的子女,即使家财万贯,也不能因此被录取。这也许就是常青藤学院历经数百年而保持“常青”的原因。
以哈佛、耶鲁为代表的“常青藤联盟”是美国大学的佼佼者,在美国的3000多所大学中,“常青藤联盟”尽管只是其中的极少数,仍是许多美国学生梦想进入的高等学府。
消息:
IELTS考试:关于考生个人物品的新规定
从2004年4月份的IELTS考试开始,考生除身份证外,不能携带其它个人物品进入考场。此规定同时适用于笔试和口试。食品和饮料也不能带进考场。
关键词:社会捐赠;布朗大学;投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l)06―0053―04
进入美国布朗大学的主页,查本科生的录取率,会发现这所大学每年的录取率都十分苛严。就在2010年,布朗大学本科生的申请人数为30 136人,录取人数只有2 804人,录取率仅为申请人数的9.37。可见布朗大学能跻身于美国著名的“常春藤”联盟之林,并非浪得虚名,不只是得益于它的殖民地历史。恰恰相反,这所学校在它历史发展的初期,并不是一棵“常春藤”,而是一株几近枯萎的小苗。就在它1764年建校于罗德岛并定名为罗德岛学院后不久,这所一开始只收男生的浸礼会大学就因财政困难而停办多年。使这所学校变成真正的常春藤的,是发生在这所学校成立40周年的一件大事:1804年,罗德岛大学接受了尼古拉斯・布朗先生的5 000美元的捐赠,由此而重建,学校也因此更改为现在的校名。第一笔捐赠引来了后来的源源不断的捐赠。正是这些慷慨的社会人士和社会组织的各种捐赠,使布朗大学获得了新生,并在此基础上蓬勃发展,茁壮成长成与常春藤联盟中的其他院校齐名的世界一流大学。进入2l世纪的布朗大学,仍然维持了它的良好传统,以它高水平的教学与研究吸引了各种社会捐赠,并用来促进学校的发展。
一、布朗大学社会捐赠的来源
布朗大学设立有年度基金会(Annual Fund),该会将布朗大学每年获得社会捐赠情况对外。根据该机构最新的报表,近五年布朗大学获得社会捐赠情况如表1。
2)研究生校友捐赠实物合计11847次,捐赠者合计2006人,所占比例16.9%,款项金额合计405150美元;
3)在校学生家长捐赠实物合计9212次,捐赠者合计3147人,所占比例34.2%,款项金额合计2922269美元;
4)校友家长捐赠实物合计16458次,捐赠者合计3413人,所占比例20.7%,款项金额合计3363881美元;
5)本科生捐赠者合计1082人,款项金额合计22487美元;
6)学校赞助商和其他友人捐赠者合计408人,款项金额合计1521190美元;
7)其他来源的捐赠者38人,款项金额合计712991美元。
二、布朗大学社会捐赠资金的投资
布朗大学获得捐赠以后,相当一部分用来进行投资,以促进布朗大学获取更多的收入。布朗大学将社会捐赠投资到了各个方面,包括实物投资,有价证券,信托基金等。该校实行企业化的管理,将资金进入了商业领域,进行商业化运作。根据公允价值计算,截至到2009年6月30号,布朗大学社会捐赠的投资结构如表3。
表中的一级投资是指直接获得的社会捐赠的首次投资,二级投资是指在一级投资获得基础上的再投资,三级投资则是在二级投资基础上的再投资。
布朗大学另一方面的投资涉及学校本身的硬件设施。该校从2002年开始执行2l世纪发展计划以来,社会捐赠就被用于购买土地、建设学校的教学场馆、更新学校现有的设施等。得益于各项社会捐赠,截至2009年6月30日,布朗大学的固定资产的净值(包括土地、建筑物、设备和在建工程)达到1294352千美元。
三、布朗大学社会捐赠投资的收益
在布朗大学2010年秋季最新一期的发展情况报告中,公布了截至到2009年6月30号的收益情况。截至6月30号的投资回报如表4。表4布朗大学社会捐赠投资所获收益(2008~2009年度)
布朗大学投资主要涉及金融资本投资,以获取利息和分红为主。根据2010年秋季发展报告和2009财年报告,布朗大学自身的投资尚未涉及生产交易领域,这些投资由布朗大学下属或相关企业承担,在布朗大学财务总表有统计数据,表4仅仅涉及布朗大学社会捐赠投资的收益情况。
布朗大学的社会捐赠基金,还以收购资金为目的,与其他机构订立了多项协议。这些协议项目在进入21世纪以后的每年都有所获益。表5就是这些协议项目的进入21世纪头几年的收益情况。
表中的结余部分就是各项协议所获收益。可见,学校利用社会捐赠积极和社会机构、社会民众合作进行资金运作,也是取得投资回报的重要途径。
四、布朗大学的社会捐赠资金的使用
布朗大学所获得社会捐赠资金及投资所获得的利润,除了一部分继续用于投资以外,其余均使用于学校发展和各个方面。包括:
1)院系支持。布朗大学对于院系的支持体现在对教师的激励,让他们发挥最高的智力程度,老师在课堂上带来的是教育水平的一步步提高,把学校为社区服务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转化为教学价值。大学教授们的思想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有直接影响,布朗大学每年度拨给各院系的款项在于帮助和丰富学校的学术计划,使得布朗大学的学生获得世界领先的思想启发。
2)本科学生教育。布朗大学吸收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不同文化背景、教育背景的学生。因此布朗大学使用这些捐赠资金,用于学生教育,改变学生个人世界的同时,也是让学生去改变这个现实的世界。
3)研究生教育。布朗大学吸引和培养了很多准备吸收更深的知识,掌握更有效方法的世界学生,倡导言论自由,推进技术创新,使社会进步成为可能。每年研究生院生源超过7000人,和以前相比翻了一番,这是“学术增值”计划的成果,也是捐赠资金使用的主要方面。布朗大学每年度都提供学生更多机会进行严谨的研究,进行跨学科的对话,与在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专家合作。捐赠者的资金帮助布朗大学教育那些研究生,使他们的贡献更大更持久,无论是在科学分析,还是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4)图书馆建设和学术资源建设。布朗大学需要严谨的学术图书馆资源,使其不断发展,以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学术期刊,电子数据库,特藏书刊和充足的学习空间,都是大学的高层次研究需求。2007年1月,苏珊理查德福利德曼体育研究中心提供24小时的学习空间,开设了科学图书馆。图书馆还开始在门廊提供电子学术期刊的永久保存活动的参与点。
5)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布朗大学的捐赠基金将通过本科教育和研究奖金(Undergraduate Teaching and ResearchAwards,简称UTRAs)发放给学生。这些奖金项目为学生提供工作机会,与教师的研究密切合作,完整地参与课程发展和修订,亲身体验大学的工作。UTRAs提供有价值的学术训练,让学生在追求学术生涯的兴趣同时,直接促进研究和学科发展。
以2002年制订的学术增值计划和2008年布朗大学对社会捐赠资金分配为例,资金的流向如下:
第一部分:40%的经费使用在supporting and expandingthe faculty,即为学校的资源,包括校舍,教学设备的支持和扩展方而。
第二部分:40%的经费使用在bolstering undergraduateand graduate student suppot,即为在校学生提供经费援助或者学术研究经费资助。
第三部分:20%的经费使用在enhancing the student liv-ing and learning expenence,即为学生提供住宿和学习的客观条件。
以上分析表明:布朗大学将社会捐赠收入投入到了学校发展的诸多重点领域,使社会捐赠对学校发展发挥了应有的功效。
五、启示
通过以上对布朗大学社会捐赠的收入、支出、投资、回报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布朗大学社会捐赠对布朗大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观我国的高校,其经费来源主要依赖政府拨款,但对政府投入的依赖正是我校高校发展的瓶颈。如何拓展多种经费来源渠道,扩大社会资金注入。是我国高校应该寻找的实践道路。从布朗大学社会捐赠的经验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社会和政府应关注捐赠事业。首先,从社会文化方面,美国的宗教文化向社会传送了“乐善好施”的意识,为人们的内心深处构建了一个社会捐赠意识生长的有利平台。其次,政府为了鼓励社会捐赠,颁布了相应的捐赠法案、遗产法案、各种基金会运作的相关法律条文,规定了对社会捐赠免于征收各种税赋的鼓励政策,这些对于社会捐赠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国,这样的观念和法律法规都还很欠缺,社会捐赠的风气也尚未形成,还只仅限于部分成功人士的个人行为,并未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捐赠的良好风气,所以,社会和政府应关注、鼓励、宣传和培养社会捐赠的意识与行为,使我国的捐赠事业缩短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
2)高校应重视校友资源。在布朗大学的社会捐赠中,除了企事业、商业金融巨头等的大额捐助以外,校友成了社会捐赠的更为宽广的渠道,他们的捐赠聚沙成塔形成一笔巨大的资金财富。布朗大学建立了毕业生数据库,保存着毕业生的各项个人信息,这样的数据库对于高校来说,同样是一种财富,不只是高校与自己的毕业生之间的一种简单的联系簿,以这个数据库为基本,可以张开一张庞大的人际关系网,构建学校与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紧密联系网络,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高校的发展极其重要。
3)高校应加强对社会捐赠的管理。21世纪以来,布朗大学在社会捐赠方面的管理应该是非常精细有效的。该校在2002年之前便已经有了多项发展计划,每一项发展计划报告都有详细的名称和工作重点,2002年布朗大学又设置了一项庞大的学术增值计划,设定了筹款14亿美元的目标,并把这项计划作为本校的宣传手段,吸引外界捐赠者来为学校做出贡献,甚至形成了每年秋季对外公布发展情况报告,明确将每一份资金都用在了需要的地方。我国高校虽然也意识到了获得社会捐赠的重要性,但缺乏系统和精细的设计管理。当然,这与我国高校社会捐赠尚未形成风气有关。
4)高校应和当地社区保持友好联系。现今的布朗大学座落在普罗维登斯镇,它的2l世纪发展计划中,一些重大项目涉及当地的发展和建设,甚至当地机构的负责人也成为布朗大学诸多发展项目中的负责人之一。这一做法不仅将学校自身的发展和当地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更能激发当地人对布朗大学的捐赠热情。我国高校大多并未为当地发展做出太多的贡献,居民也没有太多地感受到高校带来的发展变化,由此难以激发为高校捐赠的积极性。所以,我国高校的发展除了要关心自身的发展,还需以高校的发展福泽当地人民,这样才能取得社区的信任,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与动力。
【关键词】美国校友会 高职院校 校友工作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纷纷意识到开发校友资源对促进高校发展的作用是非常巨大,因此,校友资源的研究也成为了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同志曾在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而校友资源是学校最富饶的人才资源。”对于我国高职院校而言,校友资源的作用已经被大家所认可,但因高职院校校友身份的特殊性,校友工作还处在起步摸索的阶段,需要学习更好的校友工作经验。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高等教育,他们普遍重视校友工作,注重校友资源的开发,有着相对规范的校友组织和完善的校友网络。学习他们先进的校友会管理工作经验,可以给我国高职校友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有效的借鉴平台。
二、美国大学校友会工作的基本特点
(一)历史悠久
美国很多大学在建校初期就开始了校友管理。例如,美国威廉姆斯学院成立于1793年,建校后十分重视校友管理,该校于1821年成立美国第一个正式的校友协会。威廉姆斯学院的校友会章程明确提出:“这个团体以提高文学修养、促进相互间的友谊以及增进校友对母校的尊重和关心为宗旨。”另外,像斯坦福大学建于1891年,第二年即1892年,斯坦福校友会成立;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建立于1908年,其校友会成立于1918年。
(二)机构健全
美国大学对校友工作的重视直接体现在对校友工作机构的设置上,几乎所有大学都有自己专门的校友工作机构。每个工作机构的分工也非常明确,做到校友工作要“专人、专门、专项”。以哈佛大学校友活动部门为例,该部门主要负责六个方面的工作,包括校友教育、国际校友事务、校友聚会、班级通讯办公室、俱乐部和兴趣小组、旅游项目,共有31名工作人员负责这些工作,虽然他们有一身兼两职的现象,但都有明确的分工,每个岗位的职责都事先明确,形成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化的管理。
(三)科学的捐赠管理模式
美国社会有慈善捐赠的传统,教育捐赠又是慈善捐赠的重要对象,美国很多大学也会经常收到来自校友的捐赠。据统计,2004年至2005年间,美国大学捐赠收入总额达到244亿美元,其中27.5%来自校友的捐赠。为了更好地管理校友的捐赠和募集更多的资金,美国很多大学纷纷将校友事务部门和大学发展部合并,组成学校校友关系与发展部或者校友事务与发展部,拥有固定的场所和工作人员,建立校友档案和跟踪联系制度,为校友提供优质的服务,每年固定时间举行校友返校活动和年度捐赠。
(四)丰富的校友服务项目
美国高校针对已经毕业的校友,会为他们提供很多优惠的服务,用专业化的服务态度谋求大学与校友之间的双赢局面。美国大学校友会每年都会对那些为大学做出杰出贡献的校友给予奖励,这些奖励使得校友们收到了来自母校的认可和尊重,更有利于培养一种和谐积极的爱校气氛。例如,哈佛大学会为校友提供免费永久使用的电子邮箱;普林斯顿大学校友每月会收到来自母校寄来的校友通讯;康奈尔大学会定期向捐赠校友邮寄捐赠资金使用年度报告。同时,美国高校将校友的“终生教育”、“继续教育”纳入到非常重要的服务项目之中,为校友们提供杰出教师主讲的教学计划,帮助校友终身学习。
三、我国高职院校校友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友工作仍然处于萌芽状态,校友工作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友工作机构不健全
从目前对高职院校校友工作的调查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有自己本校的校友会,但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校友会较少。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是自发成立的,而是在母校的积极推动下成立;大部分会在校内专门设立机构负责校友工作;这些专门的机构普遍属于临时型、依附型。因此,我国校友会的现有模式中,除了少数大学的校友会有明确具体的结构划分外,绝大部分高校校友会只是安排负责具体工作的人员,但是没有基本的办事机构。
(二)校友工作人员配备不足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各高校包括高职院校,配备校友工作的专职人员数一般是1至4人,少部分学校有5人以上,但和国外高校校友工作中提出“每一万名校友应该配备一名专职的校友工作人员”的工作标准还相差太远,有的高职院校甚至连一名专职的校友工作人员都没有。
(三)校友工作功利性较强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校友工作功利性较强,都是当需要校友配合学校工作时,才会主动联络校友,一味的希望校友能为母校捐资助学。在联系校友的过程中,往往也只注重联系一些有成就和有社会地位的校友,希望通过他们帮助母校解决一些问题,忽略了众多普通的校友。在整个校友工作当中,带着浓厚的功利色彩,对校友工作的建设非常不利。
(四)校友工作方式简单化
据调查,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工作方式相比美国大学过于简单,也过于形式化,没有进行细致分类。例如,众多高职院校的校友工作仅仅是成立一个校友会网站,将校友会网站作为唯一与校友联络的方式。还有一些学校每年的校友会活动就是邀请一些知名校友回校做讲学,或者偶尔向优秀校友寄送相关院报。总结而言,即可概括为“三个一”,即一份刊物、一个网站、一张联络表”。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激发校友的爱校热情,达不到促进校友能参与学校建设的积极性,使校友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四、美国校友工作对我国高职校友工作的启示
(一)转换校友工作的传统观念
要把高职院校的校友工作做好,就要充分认识到校友工作的重要性,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认为校友工作只是学校的一项可有可无的老观念,要站在发展性角度去思考校友工作。要意识到成功的校友工作可以使得校友和学校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使得校友和学校之间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校友工作不是一种索取,而是一种感情的维系方式,校友能对母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体现出校友的高尚爱校情节,同时,母校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够帮助到校友,也是母校对于校友的疼爱之情。
(二)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友组织机构
高职院校要想充分利用校友资料,就应该成立一个正式的校友组织机构。在学校条件允许之下,可以成立学校校友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相关领导任组长,全校上下齐动员,共同参与到校友工作的建设当中。校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校友联络办公室或者校友联络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鉴于高职院校要配备专职校友工作人员的人事编制不会很多,但是校友工作量又非常庞大。可以借鉴美国大学校友会管理经验,成立校友联络志愿社团。此社团可以在全校学生中公开选拔,招募志愿者,全面协助校友联络办公室做好校友服务工作。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在校学生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在校学生的校友意识,在同学们当中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
(三)举办符合高职毕业生特色的校友活动
高职毕业生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他们普遍都只具有大专学历,但很多都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只要用对方法,他们内心的爱校情节都可以很好的被激发出来。很多高职院校认为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很低,不愿意经常回母校,其实那是因为母校自身没有通过一些合理的策划,举办一些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校友活动,激发他们内心对母校的热爱之情。因此,校友工作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计划,举办校友活动一定要非常细化,例如毕业生的年龄、专业、工作性质都应该被考虑到活动的细节当中。又如,针对毕业较早的高职生,倘若这群毕业生大部分都已经成家,学校举办相关校友活动时,可以考虑邀请其家属共同参加,创造 “大家小家齐相聚”的温馨画面。
(四)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友后服务模式平台
根据需要和时代特点提供一个后服务模式平台,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就业方面,可以仿效美国成立一个网络在线校友职业交流平台。教育方面,学校可以积极为他们提供学历深造、技术更新等教育培训活动。校园设施方面,积极为他们办理校友卡,广大校友可以凭借校友卡免费或优惠使用校园内的体育设施和借阅学校图书等。
(五)成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友产学研合作工作站
高职院校可以依托各地的校友分会,结合本地产业的区域特点,成立以校友企业家群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工作站。第一、可以解决企业用工和学生实习、就业的问题。第二、可以解决校友企业对员工技术培训革新的难题。第三、可以让高职院校的教师多接触校友企业,加强彼此的沟通交流。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校友工作任重而道远,在学习美国先进的校友管理工作经验的同时,我们更要取其精华,认清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认真做好高职校友工作,力争让校友资源成为高职院校建设发展中的一股强大的辅助力量。
参考文献:
[1]曹永刚.清华校友会:发展与善用校友资源[J].人力资源,2009,(13).
[2]刁萌萌.高校校友会组织机构及运行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复旦大学访美考察团.为何耶鲁是耶鲁——耶鲁大学考察报告[J].教育发展研究,2004,(2).
[4]韩丹.高校校友资源管理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
(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摘 要: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存在很大误差,主要原因为:各级领导对学生体质测试重视程度不够,测试者的准备活动不充分,测试流程不规范,测试人员态度不够认真,仪器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测试仪器系统存在误差,受试者参与程度不积极,场地布置不合理等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体质健康测试;测试数据;数据误差
中图分类号:G804. 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2-0069-04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旨在通过体质健康测试,并对测试成绩进行有效地处理分析,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测试成绩,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数据库中为自己的体质状况找到合适的定位,更好地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及健康水平。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量大、环节多、要求高,其“生命线”在于测试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有效性。因此,在体质测试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是体质健康测试的重中之重。但是,在数据测试、数据处理及上报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致使数据的准确性大大下降,给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的有效分析及处理带来很大困扰,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上报情况分析
1.1 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每年上报的学校数量分析
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第五条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覆盖学校各年级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工作,并要求将测试数据进行汇总整理上报。近几年我国学校上报情况如表1所示:2011~2014年(截止10月31日)我国学校总体上报率分别是42. 61%、56. 48%、83. 71%、90. 93%;我国各个省份上报情况也有很大差异,如201 1年江苏省上报率最高为98. 7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上报率最低为3. 77%;2012年上海市上报率最高为93. 11%,北京市上报率最低为8. 60%;2013年贵州省上报率最高为99. 66%,北京市上报率最低仅为0.05%; 2014年吉林省上报率最高为100%,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上报率最低为69. 9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自2011年至2014年学校总体上报率虽呈增长趋势,但各个省市之间的上报率却相差很大,各省市上报数据失衡,严重影响了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统计的准确性。
1.2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上报准确性分析
教育部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第七条规定:教育部应进一步完善数据复查制度,各地区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按教育部要求进行数据抽查复核工作。2013年教育部首次委托第三方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进行复查,分别在全国32省市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抽查结果表明:抽查数据与学校上报数据有很大的出入,全国抽查测试成绩与校测试成绩的吻合度不到26%,有些省市上报数据的吻合度甚至不到10%,浙江省以76%的吻合度排名第一,江苏省仅以75%的吻合度排列全国第二名。这些数据足以证明,在现行的体质测试以及数据上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误差,影响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某些省份的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更是存在严重误差,有的还存在严重造假现象。
1.3 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各个学校上报人数情况分析
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文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第五条要求:实行全体学生测试制度,在各级各类学校要开展覆盖全校各年级学生的体质测试工作以及数据上报工作。但由于测试对象、数据处理、上报系统、学校管理等多方面原因,在数据上报过程中,有效数据人数逐级减少,对数据上报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以江苏省某大学2013年上报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为例,我们对该校的在校生人数、参加测试人数、数据上报人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校当年参测人数占在校人数的86%,还有14%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参加测试。我们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了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10所学校数据上报状况,这10所学校不仅承担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测试、统计、上报工作,而且还要承担江苏省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数据上报工作,繁重的工作负担导致了工作人员疲惫和厌烦情绪的产生,数据上报质量从而难以得到保证,其他省份中小学上报情况同样如此。
1.4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态度分析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态度决定了学生在测试过程中的尽力程度,如果学生认为测试只是在走过场,测试过程中学生很难做到尽全力参加各个项目的测试,测试数据也不能完全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的真实状况。对江苏省10所高校100名测试人员及1000名受测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经整理得到有效问卷分别为90份和971份。分析发现:有69. 8%测试人员认为体质健康测试频率较高、工作量过大、测试持续时间过长,对测试工作存在倦怠现象,测试态度不认真,操作仪器不规范,执行标准不严格,甚至谎报数据、弄虚作假等。72. 6%的受测学生认为体质测试是短期行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不大,用“应付了事”的态度对待测试工作。极少数同学甚至通过各种方式规避测试或者测试造假,比如,通过开具虚假生病证明等方式规避测试。另外,学生在测试过程中未能按照标准进行测试,导致数据失真。譬如,在仰卧起坐测试中,多数学生借用肘部撑垫或臀部起落的力量起座;在座位体前屈测试中,部分学生膝关节弯曲、用单手前推游标或者双臂突然前伸,在做肺活量测试时不能最大吸气或呼气等。
2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误差原因分析
2.1我国各个省市学校上报率失衡的原因分析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省市在执行教育部提出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文件时的积极性和执行力不够统一。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实施的过程中,部分地方相关部门对其数据录入及检测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严格按照录入和检测标准进行操作,致使学校上报质量出现问题。其次,相关部门对学校测试工作的督导力度不够,在数据测试、统计、上报的过程中不能给予测试学校相应的指导与帮助,导致学校的数据测试、统计、上报工作难度加大、质量下降。另外,教育部规定各有关部门以及学校应通过网络窗口进行结果上报,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及学校必须具备相应的网络设备、能力较强的计算机操作人员。但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部分地区网络设备落后,计算机操作人员能力不够,导致学校上报工作延迟等。以上均为我国各个省市学校上报率失衡的关键因素。
2.2 不正确的政绩观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存在造假现象
教育部2014年6月11日颁布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学校,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不得评为合格等级,各省(区、市)不得批准其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学校。”为加大学校对学生体质锻炼的重视程度,增强学生自身锻炼的意识,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教育部每年编制和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将学生体质健康纳入现代化指标体系,作为考核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和对教育部门、学校负责人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这种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进行问责的制度,导致了很多高校存在体质健康数据造假现象。在此基础上,教育部将任务下发到学校,学校为顺利完成考核,将任务下发到各位老师,在数据上报过程中负责老师及学校为完成教学任务会出现弄虚作假、擅自更改学生成绩等行为。如:因学生测试结果较差,教师不易完成学校下发的任务,教师便将成绩更改后上报学校;部分学校如果整体成绩不理想或者是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便会修改成绩。
2.3 宣传工作不到位致使学生逃避考试
学生体质测试是教育部下发到每个学校的必要任务,每所学校都应该配备专门负责的领导老师,对测试工作进行随时检测、督查。但由于各学校领导老师工作繁重,无法分身兼顾,最后出现由某个部门领导、几个体育老师以及几十个普通学生组成测试团队。测试机构的缺乏、测试员能力的不足为体质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很多困难。专门负责领导老师的缺乏将会导致学校宣传工作不到位,致使很多学生不能够认识到测试工作的重要性,利用各种理由逃避测试。测试机构匮乏及测试员能力不足将会导致测试数据可靠性降低、无效数据比例增加等等。以上原因均为上报数据与在校生数量存在较大差异的关键因素。
2.4 学生测试态度不认真导致体测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学生成绩
经调查分析,72. 6%的学生对体质测试的认识不够,不能够正确了解体质测试的目的、意义以及重要性,不能认真对待测试。测试前准备活动是指在运动前所做的一系列运动练习,旨在使身体各器官系统在运动之前适当地得到活动,为各种运动动作做准备。它能够有效减小测试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频率,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准确性。对江苏省10所高校1000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有3%的学生在测试前做过针对性的热身活动,有13%的学生在测试前进行过简单的热身活动,84%的学生未在测试前做过准备活动。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学生缺乏测试前进行准备活动的意识,缺乏对准备活动的正确认识;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对体质测试的重视程度不够。
2.5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流程不规范导致测试数据不准确
测试流程的规范性是指:在体质测试的过程中,测试员应该按照严格的测试流程进行测试,避免测试项目之间的相互干扰,为测试数据的准确性提供最基本的保障。经研究发现:由于体质测试工作量大、工作强度较高,每所高校的测试人数大约都在10 000名以上,在测试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测试点人数分配不均衡现象。测试人员往往会根据测试点人数的多少来进行测试项目的选择,以此来加快测试速度,但会导致测试程序混乱,某些测试项目之间出现相互干扰,致使测试数据出现误差。
在体制测试的过程中,场地布置的合理性也是影响数据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国体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对测试场地的布置没有明确的要求,只有个别省、自治区国民体质监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对测试总体场地有明确的规定要求。比如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对总体场地的明确要求是:场地宽敞、平坦、明亮,有利于仪器的摆放以及人员组织与分流。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对总体场地的明确要求是:形态与测试要设置在安静的场所,尽可能是集中式靠近。由于在《国体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总体场地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在场地安排过程中各个省、自治区的场地布置有很大的差异。比如:立定跳测试中有沙坑和硬性场地之分;50 m测试中有逆风测试和顺风测试之分,这些因素都将间接影响体质测试数据的质量。
2.6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仪器自身存在系统误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体质测试中的人力操作仪器也逐渐被电子测试仪器所取代,大大地提高了体质测试的便捷性和准确性。但是,电子测试仪器自身也存在着系统误差。比如在测试过程中由于测试数据庞大,测试仪器往往超负荷工作,缺乏必要的维护导致测试数据的准确性下降。测试仪器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校正维护,但由于众多的局限性学校很难配备这样专业的技术人员,也很难对仪器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因此,在测试大量人员之后,仪器操作员只能够对仪器进行简单的维护处理,致使测试数据产生误差。
3 降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误差的措施
3.1 提高学校上报率,缩小各省市学校上报率的差距
数据上报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重要环节,只有在数据充分、合理、精确的前提下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总结,为国家制定学生体质健康相关政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各省市学校上报工作的管理,加强各省市对数据上报工作的正确认识,努力把学校上报工作纳入到各省市的常规工作中去,使其成为各省市考评指标的一部分,为数据上报工作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给予贫苦地区一些相应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比如:加大政府对不发达地区进行体质测试工作的资金投入,为其配备相应的网络设施,对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等。通过以上方法与途径,以求在提高全国学校总体上报率的同时,有效减少各个省市之间学校总量上报率的差距,以此来减少因地域差异影响造成的数据误差。
3.2 加强对数据上报的审查与复查制度
为保证数据上报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数据上报的准确性,教育部门应完善对数据上报工作的监督与管理。首先,教育部门进一步完善上报数据的审查制度。各级地方行政部门应该督促教育部门及所属学校全面开展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以及数据上报工作,并组织相关人员逐级对数据上报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经过严格审查和核准之后再进行提交。其次。教育部门应该建立对上报数据的复核制度。教育部门应该组织相关人员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部分地方或者学校上报的数据进行数据重测,与上报数据进行复核。对上报数据准确性、真实性、有效性较高的地区以及学校进行表彰与奖励,对数据上报一致性较差的学校进行批评指正,并且责任到个人,使其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再次,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社会监督机构的建立,积极利用电话、新闻媒体、第三方机构对学生体质测试的监督,以此来提高数据上报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
3.3 加强数据测试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建立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是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准确性的有效途径。在体质测试过程中要求:监测工作实施全程监控;在各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中增设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质量监控工作组;各个学校要按要求设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质量监控小组,监测期间,要确定专人负责质量监控工作;在学生体质测试现场安排现场检测;在体质测试过程中,各级质量监控监测工作组应根据要求,成立若干个督查组对各个学校的测试工作进行督查,省级质量监控组织重点采取抽查的方式,市级以及县级质量监控组织应采取巡查或者随即抽查的的方式,来加大巡查力度。督查内容包括:监测组织工作,测试人员配备,师生员工参与度,场地设备配置,监测质量监控等各个环节。在督查的过程中,各个督查组应该深入到学校根据督查要求进行现场督查,同时应对督查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将督查结果反馈给学校,以便学校能够及时对检测工作做出整改。
3.4 增强领导的重视程度,提高测试人员的积极性及仪器操作能力
各级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经进一步增强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思想认识,切实增强领导对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视程度。各校应该委派校长或者副校长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第一责任人,以安全第一、质量为先的指导思想,认真细化体质健康测试方案,协调安排各方面有效资源,指导、监督、协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增强领导重视程度的同时,学校应该加大体质健康测试的资金投入,增加测试人员的劳务补助,切实提高测试人员积极性等。
测试人员对仪器的熟练程度以及规范操作程度直接影响着测试数据的准确性,测试队伍的操作水平是保证测试质量的关键。在体质测试之前学校应通过PPT介绍、专业操作人员演示示范、现场实习等途径对操作人员进行仪器操作培训,以此来提高操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及操作水平。在培训时,应采取测试人员、测试仪器、测试指标三固定的方式进行操作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测试人员对测试项目的熟练程度,还可以有效减少因测试人员不同而带来的操作误差。在体质测试过程中新补充的人员必须接受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杜绝临时学习上岗。对条件较好的学校教育部支持建立专业化的测试、服务队伍,也可以委托第三方专业人士对其进行培训、测试。
3.5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学生测试积极性
学校应该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动员大会、体质测试方面的讲座、体质测试培训等各种途径来提高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认识,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到体质测试的目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在此之余,也应使他们清楚意识到体质测试成绩与自身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如测试不合格者不能参加校评优评先活动,连续多次不合格者将推迟毕业等。在加强宣传力度的同时,学校还应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来调动受试者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比如,在体质测试结束以后学校可以在各个年级根据测试成绩的情况,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和团队给予相应奖励,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和团队给予有待提高的警示。
3.6 测试教师应有效组织测试者在测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肌肉温度,减少肌肉组织的黏性,提高韧带组织的伸展性;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以适应身体运动的需要;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调节心理状态,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在体质测试之前,有关人员应该组织受试者针对测试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练习。比如:在测试之前首先组织学生进行慢跑预热;在座位体前屈测试之前进行踢腿、压腿等专项练习;在立定跳远之前进行单腿跳、跨步跳以及助跑跳练习;在50 m测试之前进行高抬腿、小步跑等专项练习。充分的准备活动还能够加快血液循环,为机体运动提供充足的氧气,延迟运动疲劳等。
3.7 规范测试流程和科学布置场地
规范的测试流程,科学的场地设置,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测试成绩,还能有效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在测试流程上国家虽然没有相关的文件说明,但应按照技能一形态一素质的顺序进行。如果在测试的过程中出现人员拥挤,应该在同类测试项目之间进行调整,尽量避免项目之间的相互干扰。在场地的布置上国家文件没有明确规定,但各个省市之间应相互借鉴,发扬其优点、摈弃其不足。比如:座位体前屈、身高体重测试仪器应该放置在室内通风、宽敞、明亮的场所,立定跳远测试场地应该选用沙坑场地,50m测试应选测顺风测试等。
3.8 采取措施提高测试仪器灵敏度和准确性
各学校应该严格按照教育部对仪器的规格和要求进行订购,禁止订购未经教育部认证的厂商产品。虽然绝大部分学校的测试仪器都是经过国家认证的,但是误差是任何仪器都无法避免的,每一台仪器都有一个老化、数据准确性下降的过程。因此,在测试的过程中学校测试人员应按照操作说明对仪器进行正确使用,定期对测试仪器进行检查、校对、维护,它是提高数据准确的重要途径。比如:在肺活量测试过程中要求,每10-15人测试完毕后需用棉球及时擦干气筒内部,避免污垢堵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该组织测试人员对仪器设备的检查、校对、维护等多方面知识进行培训学习,或者配备专业的检测、维护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定时对仪器进行检测、维护,有效减少测试仪器自身原因造成的误差。
参考文献:
[1]董杰,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若干问题的思考一相关现状与对策[J].博硕论坛,2012(13):3-5.
[2]王凤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数据上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体育学刊,2013(3):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