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卫生评估

卫生评估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10 12:47: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卫生评估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卫生评估

篇(1)

    本文在梳理以上分析理论和工具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借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3A评估步骤(充分性评估、可行性评估、可能性评估)[5],并结合水和环境卫生服务在中国农村的供给情况,重点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1)水和环境卫生服务是否容易获得?主要从时间成本进行评判,包括取水时间为往返厕所耗费时间等。(2)水和环境卫生服务使用情况如何?主要从设施、服务的质量以及可持续性方面进行评价,涉及问题有饮用水的质量、厕所的质量、以及能否长期使用。(3)水和环境卫生服务能否覆盖目标人群使用。尤其是妇女和儿童等。(4)水和环境卫生服务能否产生预期效果?着重从经济、社会、生活质量,以及人的尊严等方面进行评估。陕北黄土高原梁峁丘陵沟壑区。近年来,该地在各级政府、国际组织的指导和帮助下一直致力改变取水难、环境卫生差的状况。2005-2007年间志丹县改厕受益人口28975人、解决饮水人口7540人、全县卫生饮水的普及率达到52.6%,居民生活饮用水4项指标合格率100%。课题组于2009年10-12月随机选取了4个改水改厕项目村———保安镇张沟门村和沙道子村,顺宁镇百草台行政村和保娃沟门村进行了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问卷和访谈内容包括改水改厕前后情况,村民对于改水改厕的满意度情况等。课题组共发放问卷200份,获取有效问卷192份,问卷样本符合正态分布,问卷对比数据均通过卡方检验。访谈采用结构式访谈的形式,共访谈当地村民7人,其中卫生室医生2人,小学教师2人,家庭妇女1人,学生1人,村干部1人。

    水和环境卫生服务的获取改水以前,志丹县当地农村的饮用水及生活用水主要是井水以及河水,取水不便,很多农户家庭需要花上大量时间挑水以满足日常饮水及用水需要。改水项目的实施为当地农户取水用水提供了便利,69.1%的问卷调查家庭在改水后,家中有了自来水;不少农户家庭有了自家独立的水井;一些村深水井打造,用水情况有了很大改善。根据陕西志丹县4个改水改厕项目村的问卷统计,改水后,取水时间在10min以内的家庭达到了72.9%,而取水时间在40min以上的家庭仅为0.8%,改水使村民取水时间大为缩短。改厕以前,志丹当地农户家庭使用的厕所主要是简陋的茅厕或是露天的粪坑,70.2%被调查者的家中无独立的厕所。改厕后,被调查者家庭自家有独立厕所的家庭也占到了83.4%,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比例达到了72.0%。在访谈以及观察中,课题组成员也了解和观察到,无害化厕所一般都建于房屋的旁边,用厕的便利度相较于以前也大大增加。46.4%被调查者在改水以前往返厕所需的时间在1min以内,15.6%的被调查者在5min以上,改厕后,往返厕所在1min内的比例增加到了59.4%,而需要5min以上的比例降低到了8.3%。因此,水和环境卫生改善工作基本达到预期目的,大大提升了当地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品质。水和环境卫生服务使用情况42.4%和38.2%的问卷调查家庭认为“与5年前相比,所在区域的安全饮用水”有“明显改善”和“有一定改善”,改水后,卫生饮水普及,水质改善,这些都是改水受益家庭所深切体会的。在通有自来水的家庭,或是房屋附近有水井的家庭,取水用水都比较方便。但是通过村民访谈,一些村民也反应,虽然取水便利了,饮用水的水质有所保障,但是一些饮用水还存在异味,需要更好地监测。43.1%和41.5%的被调查者认为“与5年前相比,所在区域的厕所状况”有“明显改善”和“有一定改善”。改厕后有顶、有墙、有门、有便池、有粪便处理设施的无害化厕所代替了以前的简陋的茅厕和茅坑。在改厕以前,当地村民顾虑最多的雨天和夜间用厕不便、污水泛滥、臭味弥漫、不小心会掉下茅坑等问题在无害化厕所建立后都基本得到缓解或解决。使用沼气式厕所的家庭一般使用沼气作为做饭的燃料,给生活也带来了便捷。不过,调查中也发现由于生活习惯等原因,一些村民建成的卫生厕所未得到很好利用。三联式厕所维护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成本,这些都妨碍了水和环境卫生设施的后续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前期资金的浪费。目标人群的使用在问卷调查中,39.47%和48.68%的被调查妇女“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改水后饮用水状况,30.26%和48.68%的妇女“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改厕后厕所环境卫生条件,比例远远高于“不满意”的情况,问卷调查的女性对于饮用水和改厕的满意度达到了88.16%和78.95%,比男性对改水和改厕的满意度86.84%和77.88%还要高。同时,3.8%的被调查者认为改水之后“孩子上学方便”,21.80%的被调查者认为改厕之后“孩子上学比较方便”。在家庭妇女、教师、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水和环境的改善,对于家庭妇女,家务劳动变得轻松,用厕隐秘性得到保障;对于孩子,学校饮用水、厕所卫生方面也有了很大改善。从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来看,当地村民、妇女、儿童对于水和环境卫生的改善都是相当满意的。村容村貌。绝大多数村民认为改水改厕后,村容村貌得到很好改善。61.8%和27.2%的被调查者“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改水改厕项目实施后,村容村貌变得更好了,7.3%被调查者“不太赞同”这一观点,而“不赞同”和“很不赞同”的比例仅仅有3.6%。自豪感。在进一步的问卷调查中,79.4%的被调查者在改水改厕后对于自己的村庄“更加喜欢了”,37.6%和45.5%被调查者认为在改水、改厕后,亲朋好友对自家附近环境给予“很高”和“较高”的评价。环境卫生的改善也促进了村民对家园的认可。肠道疾病控制和预防。29.3%和55.0%的被调查农户认为改水改厕后,自己及家人的肠道疾病有“明显减少”和“有所减少”。在问卷和访谈当地的卫生室的医生中也了解到,改水改厕项目的实施,安全饮用水的普及以及粪便处理的无害化,使水质和卫生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从而使得以饮水传播和蚊虫传播为主的肠道类疾病的发生率大大下降。卫生观念及习惯。在调查自己和周边的人卫生习惯改善方面,38.7%和37.0%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明显改善”,55.5%和56.1%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所改善”,5.8%和6.9%的被调查者认为“和以前一样”,而“比以前差”和“比以前差很多”的比例均为0%。这说明,绝大多数当地村民对于改水改厕项目的实施对于其卫生习惯改善的促进持肯定的态度。但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当地村民一些落后的卫生观念和不良习惯,仍普遍存在,如:有相当一部分村民还是习惯于喝生水,如厕后洗手的习惯并未完全养成。经济促进。32.8%和42.9%的被调查者认为环境卫生的改善对经济促进“影响很大”和“有一定影响”。对于改水、改厕后,收入是否有明显好转,30.2%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明显好转”,56.6%认为“有好转”,而“比以前差”和“比以前差很多”的比例都为0%。对于改水改厕后村里投资增加的情况,19.8%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很大增加”,27.8%认为“有一定增加”,9.6%认为“增加很小”,25.1%认为“没有变化”,17.6%选择了“不清楚”。在调查及访谈中了解到,虽然一些村的蔬菜大棚经济、旅游业、蓄养业的发展与改水改厕带来的环境卫生的改善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村民对于改水改厕对经济促进作用及带来的机遇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晰。

    农村改水改厕推进使农民对于水和环境卫生的服务更容易获取,水质和厕所卫生状况得到良好的改善,妇女儿童等焦点人群对于水和环境卫生服务的使用的满意度提升。同时,水和环境卫生服务提供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水和环境卫生的现状不断改善,农民对于水和环境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不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改水改厕维护工作、农民意识等方面。结合问卷调查数据以及相关材料,课题组认为志丹在今后的改水改厕项目的推进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其一,改水改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府应在继续推进改水改厕项目的同时,强调部门之间联动、精简服务供给环节、推进饮用水监测体系的建设、加强改水改厕工程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率。其二,加强卫生宣传与教育促进。作为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水和环境卫生,在改善过程中不仅能直接减少与水有关的疾病、减少劳动交易时间。各级政府应采取多种方法鼓励群众更积极主动参与到改水改厕项目中,使改水改厕项目成为转变农民健康认知、促进农民公共参与、转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缓解贫困的重要途径。

篇(2)

2009年8月18日,卫生部等9部委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国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浙江省和山东省第一批试点机构分别于2010年2月25日和2010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本文抽取两省部分试点县区,具体分析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情况。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期预评估调查。浙江省以杭州、绍兴两市各3个区县的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样本,收集了2009年8月和2010年8月同时使用、同规格剂型药品的销售情况;并随机收取2009年8月21-30日和2010年8月21-30日的门诊处方每日10张。山东省以日照市苣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样本,收集了2009年6月、2010年6月和2011年6月同时使用、同规格剂型药品的销售情况。所有数据以2009年为基年。剔除数据有误、基本信息不全的调查表,最后得到山东省14个有效样本;浙江省76个有效样本,处方15028张(2009年7519张、2010年7509张),其中男性7446人,女性7582人,平均年龄43.4岁。

2.研究方法

评价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药品销售情况、合理用药情况。销售指标包括销售额、销售量及价格。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合理用药国际网络(WHO-INRUD)公布的《医疗单位合理用药调研方法与评价指标》[1],结合处方信息,选取以下处方指标作为合理用药的评价指标:(1)每张处方平均药品种数;(2)每张处方平均国家基本药物(NationalEssentialDrugs,NED)种数;(3)每张处方平均抗菌药物种数;(4)每张处方平均针剂种数;(5)每百张处方使用输液的比例;(6)每百张处方使用激素的比例。以价格变化率为横坐标,其他指标变化率为纵坐标,用四象限法分析价格与各个指标的变化分布及强度。分布用n表示,为落在该象限的样本机构数量。当纵坐标为销售量和NED品种指标的变化率时,阳性结果为第二象限;当纵坐标为药品、抗菌素、针剂、输液和激素指标的变化率时,阳性结果为第三象限。各个象限变化强度用I表示,公式如下:i=姨x2+y2,I=∑iX表示价格变化率,Y表示其他指标变化率,i表示单个样本机构的变化强度,I为该象限的变化强度,表示某象限所有样本机构的变化强度之和。

二、浙江省药品销售和处方行为的分析结果

1.药品销售与处方的总体描述(1)药品销售情况。分别统计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NED)、省级基本药物增补目录药品(ProvincialEssentialDrugs,PED)及全部药品的销售情况,结果见表1。与2009年相比,2010年药品价格明显下降,销售额下降幅度较大,最高达39.29%,销售量略微下降,降幅仅1.39%~2.29%。浙江省增补基本药物201种[2],其价格明显高于NED。(2)处方情况。浙江省平均每张处方的药品种数显著下降,NED种数显著上升,占处方药品种数由2009年的60.39%上升到2010年的83.42%。抗菌药品、针剂、输液和激素的使用均有减少(见表2)。

2.药品价格与销售量、销售额的四象限分析(1)价格与销售量。NED、PED和全部药品均有超过50%的样本落在第二象限(阳性结果),即价格下降、销售量增加的机构最多,变化强度也最大。其中价格下降的机构比例均在80%以上(见表3)。(2)价格与销售额。降低药品价格、增加基本药物使用量分别从不同方向影响销售额的变化,因此难以判定阳性结果。如表3所示,超过60%的样本机构落在第三象限,即价格下降、销售额也下降的机构最多,变化强度也最大,与表1分析结果一致,说明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3.药品价格与处方行为的四象限分析(1)药品种数与基本药物种数分析。药品种数的阳性率达51.32%,强度为11.88,药品种数减少的机药品销售情况2009年2010年变化率(%)NED销售额(元)97531.4459209.44-39.29NED销售量1971619264-2.29NED价格(元)16.3612.60-22.98**PED销售额(元)71706.6459584.57-16.91PED销售量52045132-1.38PED价格(元)29.2624.60-15.93**全部药品销售额(元)168294.57118010.00-29.88全部药品销售量2485224328-2.11全部药品价格(元)21.7918.66-14.36**项目2009年2010年变化率(%)每张处方平均药品种数(种)3.523.24-7.88*每张处方平均NED种数(种)2.132.7127.25**每张处方平均针剂种数(种)1.771.60-9.89每张处方平均抗菌药品种数(种)0.760.71-6.22每百张处方使用输液的比例(%)43.1140.82-2.29百分点**每百张处方使用激素的比例(%)14.5911.58-3.01百分点**表3浙江省药品价格与销售量、销售额的四象限分析结果构占64.47%;NED种数的阳性率达64.86%,变化强度为38.94,远远大于其他象限,NED种数增加的机构占71.62%(见表4)。(2)抗菌药物、针剂、输液、激素的使用分析。抗菌药物、针剂、输液、激素指标的象限分布情况相似,结果略显阳性。针剂和输液第二象限I值大于第三象限,表示药品平均价格下降且针剂和输液使用增加的强度更大,二者在变化强度上的一致可能与“输液是针剂品种的主要给药途径”有关。若单独考虑纵坐标,各个指标的增减分布差别不明显(见表5)。

三、山东省药品销售分析结果

1.总体描述2010年,药品价格降低,销售量大幅上涨,销售额略有下降。可见,基本药物价格下降的同时使用量快速增加。与2009年相比,2011年NED和PED都出现价格与销售额下降、销售量上涨的情况,而全部药品的价格却比2009年高3.16%。可见,非基本药物目录药品价格较高,使用量较大,从而造成全部药品价格的上涨。山东省增补基本药物150种[3],与浙江省不同的是,山东省PED的价格比NED低(见表6)。

2.药品价格与销售量、销售额的四象限分析(1)价格与销售量。2010年、2011年分别与2009年相比,分布情况较为一致,均出现阳性结果,尤其是PED,阳性率达71.43%,I值为7.98,远远大于其他象限。而2011年与2010年对比,分布阳性则不明显(见表7)。可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贯彻基本药物制度精神,配备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降低了基本药物价格,促进了基本药物使用。(2)价格与销售额。药品价格与销售额变化的四象限分析结果显示(见表8),各年分布不集中,没有规律性。由表6可见,销售额2010年略微下降,2011年各有增减,亦无规律变化。第二象限I值较大,即价格下降,销售额上涨的强度最大。说明价格下降带来的销售量增加对销售额的影响更大。#p#分页标题#e#

四、讨论与分析

1.药品价格整体下降。价格是直接反映制度效果的指标之一,基本药物价格在可支付能力内是人民群众能受益于基本药物政策的前提条件[3]。浙江和山东两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价格有不同程度降低,切实减轻了人民群众的就医负担。浙江省级增补药物的价格高于国家基本药物,而山东省级增补药物价格则低于国家基本药物,与两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有关。因此,各省在制定省级基本药物增补目录时,必须结合当地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另外,分析发现山东省药品销售量大幅上涨,而浙江省却轻微下降,但是两省的四象限分析结果一致,均出现第二象限的阳性结果。表明浙江省销量下降大多来自原销量大的机构,而销量增加大多来自原销量小的机构。当平均价格下降时,基本药物的使用量增加。本文对销售量和销售额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而价格则通过销售额赋予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削弱低销量高价药的权重,增强高销量低价药的权重,更能真实反映实际价格水平。因此在分析中会出现价格乘销售量不等于销售额的情况及“价格涨、销售量涨、销售额降”的情况。

篇(3)

目的:为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系的完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探索英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系的特点及其对英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影响;了解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的基本情况及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结果:英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工作方式公开透明,管理流程清晰,评估方法严谨,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度高并且专业团队充分协作。而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系尚不完善,缺乏规范的流程、严谨的方法、合理的章程以及项目评估结果的落实机制。结论:建议对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流程和方法制定全国指导,着手建立一个国家级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机构,抓紧构建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人才支撑网络,并健全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结果传播机制。

关键词:

公共卫生项目;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管理流程;评估方法;英国

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是指对公共卫生项目(如高血压预防项目、戒烟项目、健康运动提倡项目等)的开展状况,包括项目的管理流程、安全性、成本—效益性、项目施行带来的社会效应和社会影响等内容进行的系统的研究。公共卫生项目评估通过客观、真实可信的评价,追求有限卫生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更高的质量和效益。慢性病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主要健康威胁,应对慢性病带来的巨大挑战,完善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经验表明,通过将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引入决策,为公共卫生项目开展决策提供循证证据,对推行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健康干预手段,提高优质高效公共卫生项目的执行度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我国目前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完善的评估体系。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在发达国家已取得较大发展。

英国国家卫生医疗质量标准署(NationalInstituteforHealthandCareExcellence,NICE)凭借其对公共卫生项目、健康干预项目的完善的管理流程和科学严谨的评估方法,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在公共卫生项目评估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本研究通过对英国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系进行梳理归纳其先进的经验和方法,结合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现状讨论其借鉴意义,为我国形成更加科学的公共卫生项目政策制定机制提出可行的建议。

1英国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管理流程和技术方法

NICE是一个非政府部门的独立公共机构,主要负责卫生技术(包括药物、公共卫生项目和医疗技术等)的评估,制定卫生领域多类国家指导,为英国卫生部和国家医疗卫生服务系统(NHS)的重要决策提供证据和支持[1-2]。NICE从2005年开始至今已了57项公共卫生指南[3],其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管理流程清晰,严格遵循流程;技术方法严谨,始终处于国际前沿。

1.1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的管理流程NICE对公共卫生项目评估设定了精细流程,组建的项目评估团队负责协调评估参与者,按流程完成项目评估并最终向社会评估结果。

1.1.1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参与者。对每一个评估项目,NICE组建项目评估团队,协同合作完成每个项目的评估及相关指南的制作。每个评估项目的参与者主要包括相对固定的公共卫生项目中心(主要负责选题和任务委托分派)、咨询委员会(主要负责决策制定)、临时组建的专题项目管理团队(主要负责管理协调工作)、外部研究团队(主要负责评估研究)、利益相关者以及指南制定和执行的相关支持团队等。CPHE(TheCentreforPublicHealthExcellence,CPHE)是NICE公共卫生指南制定的总负责机构,在整个过程中进行宏观管理和行政协调工作,总体把控指南质量,确保指南及时更新、证据可靠、与现实问题相关等。公共卫生咨询委员会(PublicHealthAdvisoryCom⁃mittee,PHAC)。PHAC基于内部或外部收集的相关证据,结合干预措施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制定相应的措施指南。PHAC由CPHE任命,包括委员会主席在内约12~18个成员。主席通常由项目相关领域的医学专家或学者担任,其余成员包含6~12个任期3年的核心成员,以及在某一项目开展过程中临时指定的主题专家成员。专题项目管理团队(NICEprojectteam)。专题项目管理团队是NICE开展某个项目时临时组建的,仅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其职责包括对证据的系统性回顾和评审或检查指导、确保术语的正确等。NICE专题项目管理团队通常由13~15个人构成,有1~2个项目经理,负责管理整个项目团队。外部研究团队。NICE在制定公共卫生指南时,可能需要委托相关的领域外部专家团队(大多来自高校或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外部研究团队通过两种形式参与决策:一是以书面形式向PHAC提交评估报告和专家意见;二是部分成员参与指南制定论证会接受PHAC提问。利益相关者。NICE在制定公共卫生指南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包括病人、护理员、相关商业机构如药企等)高度介入。任何个人或组织只要符合NICE关于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均可申请注册成为利益相关者,在NICE指南制定的过程中提供建议、进行监督。利益相关者在确定项目主题和公开咨询环节通过电子邮件、NICE官方网站和参加PHAC论证会议的方式参与项目评估和指南制定,提出评价和建议,NICE对其进行反馈并向社会公布,PHAC将其中合理部分纳入决策依据。

1.1.2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指南制定和的管理流程NICE制定公共卫生指南的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选题、项目评估、论证和决策、指南,具体流程及大致时间分布见图1。

1.2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方法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方法是基于循证决策科学理念的应用,NICE评估综合多种技术方法并且注重方法应用上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以保证评估结果为决策提供最佳证据。

1.2.1科学合理的实践证据评估。(1)文献研究。评估团队收集证据,并对其进行系统综述,对项目的功效、有效性证据的准确性、精确性等进行详细分析。(2)公开咨询。NICE高度重视社会公众的监督,通过公开咨询等途径,不仅确保极高的公众参与度,还拓宽了证据收集渠道和项目评估路径。(3)实地调研。当公共卫生项目涉及全新的、具有争议性的领域时,NICE会展开实地调研,预测相关政策建议在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了解指南执行和政策转化的难易程度。

1.2.2经济学评估。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中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经济学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经济学评估,可利用量化指标,对比每个项目的干预成本、健康产出关系评估项目效果,为公共卫生项目是否适合推开提供科学合理的经济学证据。经济学评估主要基于四种方法: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最小化分析[4]。NICE较推荐是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

1.2.3NICE指南相互引证。指南间的相互引证是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的重要方法。公共卫生项目评估过程中,项目和卫生技术彼此相关,各类指南也并非孤立存在,指南之间存在交叉。指南相互引证,增加准确性的同时,减少了重复性研究,节省了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的资源耗费。

1.3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总结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始终遵循严格的管理流程和严谨的评估方法,具体而言,具备以下优势。

1.3.1专业团队充分协作并提供独立意见。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过程中,PHAC、专题项目管理团队、外部研究团队等多个多专业跨学科的团队明确分工、独立研究的同时相互协作,依据各自的专业特长,为项目评估、指南制定提供专业建议。

1.3.2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方便的参与渠道。NICE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项目评估,并提供了电子邮件、NICE官方网站和参加论证会议三种渠道,征求其意见并接受其监督。极高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度使得无论是病人、医疗服务提供方、药品或器械生产者以及社会大众都能很好地接受NICE的指南。

1.3.3工作方式公开透明,管理流程清晰。NICE在公共卫生项目评估过程遵循严格的管理流程,每一环节均实行标准化管理,并坚持循证、透明、公开、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原则,都有利于确保评估和指南制定的质量和科学性。

1.3.4评估方法严谨科学。NICE制定了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方法指南,并严格遵循指南中的评估方法,多种评估方法择优选取或交叉使用,既保证了评估方法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又确保针对特定项目评估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并且保持持续关注,以保证一旦有相关最新证据发表,能够及时更新评估结果。

1.3.5评估结果政策转化顺畅。NICE作为非政府部门的独立公共机构,被赋予了制定全国指南的职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是项目是否推行的决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这样的流程机制保证了评估结果不仅在决策过程中得到采纳,还通过国家指南得以应用。

2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现状

我国公共卫生项目建设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步伐很快;而我国公共卫生项目的评估工作起步更晚,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和与国外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中开始逐步得到发展[5]。目前我国在国家层面并没有类似英国NICE的专门的公共卫生项目评估评估机构,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机构以科研机构为主,主要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少数挂靠在高校、研究所和医院等单位。目前,已有学术研究得到发表,根据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平台进行文献搜索,仅研究高血压干预项目评估的文献就有254篇,但是,发表质量层次不齐,而且极少数采用了先进的经济学评估。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起步晚,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评估管理流程和方法指南缺失目前,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缺乏国家层面评估机构以及完善的评估体系,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估流程和方法指导。由于行政主体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不足,现有开展评估研究的学术机构间合作零散,缺乏宏观统筹规划,并且评估研究方法缺失,质量也有待提高[6]。

2.2项目评估透明度不足我国公共卫生项目指南或规划通常由相关机构和部门直接制定,整个项目评估过程主要由专业人员参与,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低,缺乏公众意见表达渠道,存在高度不透明现象。

2.3项目评估证据收集难度大由于目前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制尚未形成并且没有提供可靠证据的数据库平台,项目开展过程中根据非评估标准收集的数据难以被直接应用于项目评估,特别是经济学评估中。

2.4项目评估结果决策转化难由于缺乏专门的国家级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机构和决策转化机制,评估结果政策转化程度极低,评估结果一方面难以应用于是否推开某个项目的决策中,另一方面也难以转化为实际实施指南。

2.5项目评估成果利用率不高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结果通常只是零星于某些期刊杂志,或以课题形式汇报给卫生部门,没有专门的的信息平台进行统一收集、公布的工作,限制了信息交流,公众对研究结果的知晓度低。

3英国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我国国情,借鉴NICE评估体系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工作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3.1英国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系对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流程和方法制定全国指导目前,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流程透明度不高,公众介入程度极低,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建议参考英国NICE的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系对其不断完善:制定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章程,保证评估过程的标准化;在国家指导中确立公开透明原则,引入社会公众对项目评估进行监督;确立公共卫生项目评估过程中允许利益相关者参与;完善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方法,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规范公共卫生评估流程,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3.2建立国家级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机构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缺乏一个进行统筹规划、协同管理的评估体系,相关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无法保证。根据欧洲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发展经验,建议建立一个国家级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机构,协调各方相关部门和机构,形成分工明确、各有侧重、相互衔接的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系,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公共卫生决策依据,确保患者能享受标准化公共卫生服务。长期来说,为保障程序顺畅运行,需要在国家层面构建一个独立的评价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相关研究和流程技术把关。构建一个国家级的卫生项目评估机构对提高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卫生技术评估的学科地位和决策层面的影响力具有积极意义。

3.3抓紧构建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的评估人才支撑网络未来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必然需要三类知识和技术人才支撑:第一类是从事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的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专家;第二类是进行基于社会选择、政治需求、财政可持续性等因素的宏观政策导向评估的公共政策和卫生政策专家;第三类是提供项目执行具体环节咨询的利益相关者代表。需要鼓励相关的人才培养,加强现有人才的评估专业培训,积极构建科研合作网络,将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专业机构紧密联接起来,通过一定的人才培养和合作磨合周期,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将得到稳定的人才支撑。

3.4健全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结果传播机制,推动评估结果的政策转化在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中,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结果的宣传十分重要,建议加强对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结果的传播、政策转化和推广。一方面,完善信息传播渠道,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建立和持续维护信息传播的网络平台,注意专业语言通俗化,为公众获取评估结果提供渠道。另一方面,提高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结果决策转化,在加强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相关机构自身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将评估结果转化为推行政策,并将政策建议细化为具体的行动策略,推动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结果的决策转化。

参考文献

[1]CulyerA,MccabeC,BriggsA,etal.Searchingforathresh⁃old,notsettingone:theroleoftheNationalInstituteforHealthandClinicalExcellence[J].JournalofHealthServicesResearch&Policy,2007,12(1):56-58.

[2]UKDepartmentofHealth.HealthandSocialCareAct2012:Chapter7,ExplanatoryNotes[S].UK:UKDepntmentofHealth,2012.

[3]RawlinsMD.NationalInstituteforClinicalExcellence:NICEworks[J].JournaloftheRoyalSocietyofMedicine,2015,108(6):211-219.

[4]DrummondMF.Methodsfortheeconomicevaluationofhealthcareprogrammes[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5.

[5]吴博生,陈英耀.加强公共卫生项目管理的思考[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1):1-3.

篇(4)

县卫生局严格执行县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和“三定”规定,机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卫生局职责调整

(一)新增的职责

1.划入原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职责。

2.增加组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职责。

(二)取消的职责

1. 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的职责划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取消已由县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三)加强的职责

  1.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加强对职业卫生、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

2.加强组织实施中医药、民族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和规划的职责。

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二、部门职责落实情况

职责调整中县卫生局承担食品卫生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而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的职责划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目前县卫生局已经承担起食品综合协调职责,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调整仍未完全到位:行政主管部门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而监督管理和执法仍由县卫生监督所和乡镇卫生院的卫生监督协查员承担,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不一致,导致执法困难。

三、“三定”规定和部门职责落实情况

县卫生局严格按照县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和“三定”规定执行,内设机构、派出机构设置符合“三定”规定;人员配备符合规定,不存在超编进人等问题。我局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在医改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建议

尽快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真正落实到位。在卫生局增加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职能的情况下,人员应相应调整;县食品药品监督局应尽快组建自己的执法队伍,保障食品安全监管无缝对接。

 

 

 

篇(5)

[方法] 引入风险管理思路,借鉴国内外大型活动的公共卫生保障准备经验,开展对策的探讨。

[结果] 通过梳理和分析表明,存在着传染病疫情、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安全、高温中暑等公共卫生风险,但是资源的储备(尤其是能力)和协调沟通方面还存在着差距。

[结论] 需通过风险评估过程,改善应急管理,对世博会的公共卫生保障提供对策和依据。

关键词: 公共卫生; 风险评估; 保障能力中图分类号:R 1 文献标志码: B

Pre-assessment of supportive capabilities for public health during EXPO 2010 in Luwan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LU Hui-min1, ZHAO Ming-yao2,YAO Zong-bei1 (1.Luwan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0023, China; 2. Luwan Health Bureau of Shanghai, Shanghai 2000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s the public health risks in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and prepare to face possible emergencies.

[Methods] Risk management was introduced for decision making and planning.

[Results] Through analysis, it showed that there existed public health risks, including infectious diseases, water related diseases, foodborne illness and heatstroke etc, and there wasthe capability gap between the preparation and responding.

[Conclusion] These risk pre-assessment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topredict and design strategies forEXPO 2010 and improve urgent management.

Key words: Public health; Risk assessment; Supportive capability

2010年将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世博会的举办在促进城市发展进程的同时,也是对公共卫生体系的考验。本课题引入风险管理的概念,旨在借鉴国内外公共卫生保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和世博会的特点,找出应对策略。

1 材料与方法

1.1 疾病资料

相关数据来自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国家卫生部、上海市和本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的监测数据。

1.2 访谈

访谈采用录音和现场记录方式记录整理。

1.3 问卷调查

开展对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市民等的公共卫生能力和认知调查,用SPSS 11.5软件统计分析。

1.4 评估指标的选择与依据

查询到相关文献资料100余篇。将《澳大利亚/ 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AS/NZS 4360∶2004》(Australian/New Zealand Standard RISK MANAGEMENT)作为本课题主要的参照标准。

2 结果

2.1 风险管理的概念

所谓风险,是指突然发生的一些事可能影响目标的实现。风险管理,是指针对肯定有风险的情境,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

风险管理的过程和要素及相互关系见图1。

2.2 上海世博会公共卫生风险管理背景分析(卢湾区)

2.2.1 地理位置 卢湾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全区面积8.03 km2。2008年底全区户籍人口31.01万人, 外来人口27 985人,流动人口(未住满6个月)16 696人。世博园区规划用地范围为5.28 km2,卢湾区纳入世博会规划区的范围约0.85 km2。

2.2.2 世博会参展情况及预计人数 世博会在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举办,预计有7 000万人次参观。据方颖研究预测,世博会的参观者中,上海市民、长三角地区游客、长三角以外地区游客、境外的游客比例为20∶30∶45∶5;经测算,平均日、高峰日和极端高峰日客流量分别为40、60、80 万人次。

2.3 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

2.3.1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① 卢湾区情况:2005―2008年卢湾区处理的突发传染病疫情和公共卫生应急事例见表1。

② 全国公共卫生事件:2008年10月30日―2009年5月31日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包括甲型H1N1流感、霍乱、手足口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的食物中毒有瘦肉精、集体性食物中毒;还有集体性急性胃肠炎,不明原因集体中毒,化学中毒,食品毒物,化学泄露等。

③ 世界各国疾病爆况:2008年1月―2009年5月,WHO疾病疫情报告涉及传染病种13种,A(H1N1)流感、人禽流感、霍乱、脑膜炎球菌病、脊髓灰质炎、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莱斯顿病毒、黄热病、沙粒病毒科的新病毒、马尔堡出血热、肠道病毒(手足口病)、裂谷热、登革热/登革出血热。

2.3.2 法定传染病疫情 2008年卢湾区居民和外来人口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居民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0个病种747例,总发病率为240.57/10万;报告病种为急性病毒性肝炎、菌痢、猩红热、麻疹、百日咳、乙脑、淋病、梅毒、HIV、肺结核。丙类传染病共报告3个病种134例,总发病率为43.15/10万;报告病种为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外来人口乙类传染病共报告9个病种399例;丙类传染病报告3个病种。

2008年上海市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9种38 039例,发病率为204.73/10万。传染病报告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为:梅毒、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痢疾,占全年总疫情的93.44%。

2.3.3 公共场所风险 据陈悦等对上海市6个区部分中央空调冷却水中军团菌的调查,平均阳性率为53.17%;6―9月的夏季,其阳性率达67.32%。本区各种人群军团菌抗体总阳性率为7.59%,中央空调冷却水军团菌培养阳性单位人群军团菌抗体阳性率比阴性单位高4.09倍。

2.3.4 食源性疾病

① 食源性疾病报告:据WHO 2007年3月报告,全球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很难估计,但据报告仅2005年就有180万人死于腹泻,其中大部分病例与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和水有关。

据卫生部通报,2008年全国报告食物中毒431起,中毒13 095人,死亡154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13起。其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39.91%和58.00%;9月份是2008年食物中毒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最多的月份,分别占全年总数的18.56%、15.47%。

② 食源性疾病监测(2008年):上海市临床监测病例中,7―9月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较高,沙门菌和志贺菌在每个月都有一定的阳性率,还检出肠致泄性大肠杆菌。食品污染物监测,9月是微生物检出率最高的月份。

2.3.5 生活饮用水

2005―2007年,卢湾区每季度1次的二次供水9个点、末梢水8个点、水库唧(汲)站1个点的水质监测结果,细菌和大肠菌群的合格率为100.0%;耗氧量合格率最低,平均为5.70%,氨氮的合格率为57.6%。2008年监测结果,二次供水和末梢水的耗氧量合格率分别为36.11%和59.38%,细菌和大肠菌群的合格率为100.00%。

2.3.6 高温中暑

据中国气象年鉴,2006年上海市区35℃以上高温天数达27 d,37℃以上炎热日数有9 d,极端最高气温达38.6℃;各大医院的门急诊人数比平时增多13.0%,出动急救车次比高温前增多近3倍。2005年市区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为31 d, 6月25日―7月5日,市区出现了连续11 d的高温,其中有连续5 d日最高气温≥38.0℃。2004年市区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为24 d,7月16―26日出现了连续11 d的高温;各大医院的门急诊人数比平时增加近1/3,出动急救车次是高温前的1.5倍。

2.4 风险评估

由于一些健康相关影响因素的改变,如大规模的人群聚集、高温高湿的季节,病媒生物、环境及室内空气质量、饮用水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饮食习惯的变化,加之肠道传染病及输入性传染病的威胁,增加了上海世博会公共卫生风险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近四届奥运会均在奥运会开始前进行了风险评估,树立了风险管理目标,提出风险管理措施,制定了多种应变和应急预案(未查见世博会风险预测报告)。近四届奥运会风险预测情况见表2。

悉尼奥运会期间没有传染病爆发,没有发现食源性疾病以及环境相关疾病。雅典奥运会期间在奥运场馆或巡逻船没有发生任何由于食物或水污染而引发的病例爆发;8月的高温没有上升到很高,没有对观看户外赛事的观众造成严重的影响。没有查见关于北京奥运会期间疾病发病情况的报道。

根据澳大利亚/ 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AS/NZS 4360),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评估和风险识别矩阵分别见表3,4。

2.5 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是选择和执行减少风险管理措施的过程,有时可以把风险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就理解为风险管理。风险的危险度与防备性和能力等因素有关。

2.5.1 实验室检测能力(以卢湾区疾控中心为例)

① 水质检测能力:对照2006年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新增的项目还不能检测,主要是微生物中的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饮用水消毒剂、毒理指标中的无机和有机化合物指标。

② 微生物检测能力:按照上海市疾控中心对各区县疾控中心的微生物检测能力要求,排除项目尚未申请实验室认定评审的原因,还有3项没有条件开展。

2.5.2 现场检测能力

区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配备的检测车可检项目33项(物理6项、化学23项、微生物4项);区疾控中心、区卫生监督部门配备的都是公共场所空气质量检测设备,项目分别是12和15项;3家单位有现场常规检测设备和能力,尚不完全具备突发事件的检测能力。

2.5.3 专业人员能力

参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护理学院卫生政策中心研究提出的生物恐怖和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人员能力标准,采用适用于所有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核心标准,对本区部分公共卫生应急人员(疾控中心50人,食品药品监督所15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人)进行问卷调查。对自己的应对能力作评价,设定的内容有:① 清楚公共卫生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② 清楚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工作流程;③ 熟悉本部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④ 清楚本人在应急突发事件中的职责,并能在演习中认真执行;⑤ 能独立进行流行病学或卫生学调查;⑥ 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流程和时限;⑦ 能正确使用突发事件信息沟通设备(如传真机、电话、电脑)。疾控中心在各项中选“完全可以”的比例最高,食品药品监督所多数选“绝大部分可以”,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选“部分可以”的人居多。

法定职责认知(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调查结果,被调查单位对自己的职责认定程度较高,但职责范围界定还有混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混淆项目比较多,而食品药品监督所应急处置就是围绕食物中毒开展,所以混淆的选项和人数较少,疾控中心介于当中。对区卫生监督所30人的行政职能认知调查结果,对各项违法行为查处的认知率在96.7%以上。

2.6 沟通与咨询

在内部和外部相关利益人的适当的沟通和咨询应贯穿于风险管理的每一阶段和整个过程。对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监督所的一线人员和主管领导进行访谈,主要了解在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理中的职责定位、沟通协作、本区公共卫生体系是否能满足世博保障等。

访谈结果:① 认为在应急机制、沟通协作方面各部门的职责有交叉,职能界定不是很清楚。② 人员素质和能力应付常规工作可以,但世博保障人员缺口大;人员能力需提高,技术需强化,尤其是现场处置和事件调查能力方面。③ 指挥协调方面要形成好的机制。

对245名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本地居民197人,非本地居民16人,不明32人),

了解对公共卫生和防病方面的认识。

结果有33.9%的人认为食品安全是目前构成威胁的最大卫生问题;评价现在的公共卫生状况,认为优良、良好、一般、不太好、差的比例分别为10.1%、32.8%、48.5%、7.6%和1.0%)。

2.7 风险监测与再评价

本区已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控制疾病预警预报系统、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症状监测系统(如“不明原因肺炎”监测)、食源性疾病和食品污染物监测系统等。但存在着网络结构和对疫情预测预警分析较少等问题。

3 讨论

风险管理是个过程,通过风险管理的方法,识别风险因素,以期达到防备风险、应对危机、修复灾害、减缓风险的循环过程。

识别出的风险还要考虑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结果(风险)×可能性。根据矩阵表方法,参考奥运会的风险评估经验,考虑上海世博会历时时间长、人员不特定、人流量大、控制范围不确定和季节性等特点,进行风险因素预测分析。高风险:世博会期间食物和水的销量大幅增长,因此食源性疾病、水源性疾病首先应被列入;经预测,国内游客占到95%,因此传染病危险因素应以内源性传染病为主;由于国际交往频繁,输入性传染病,尤其是输入性新发传染病的风险依然存在(如甲型H1N1流感)。5―10月是上海的梅雨和高温季节,高温中暑是危险因素之一;使用中央空调的场所嗜肺军团菌感染也是一种危险因素;另外,众多游泳场馆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低风险:霍乱、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季节性流感和近年来高度散发的人禽流感。

举办大型活动,各个国家都会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进行环境评估和风险预测。日本2005年世博会的环境因素评估方法,就从环境因素背景和评估等作了阐述。涉及政策、标准、方法、恢复措施,考虑了人与自然环境、本地居民与外来参观者等诸多因素。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的准备文件,关于审核、风险管理和报告的章节中,要求一旦确认了任务表,对于中央战略规划和风险控制的循环审核过程开始:①根据恢复预案的可靠性和自然因素的强度,判定被识别风险的级别(高、中、低);② 阐明预案中的每一个风险,并落实责任人;③ 对未解决风险逐步提高处理层级;④ 纠正行动必需由最高决定层贯彻到执行层,确保发生问题区域的执行层能接受和执行。

经初步的风险评估,举办世博会存在着众多的公共卫生风险,但是资源的储备(尤其是能力)和协调沟通方面还存在着差距。建议:① 建立世博会公共卫生协调指挥中心,统一运行机制,统筹资源,建立相关部门协作协定;② 世博场馆区域涉及3个区,旅游者的范围则在全市,因此风险评估要考虑上海全市乃至周边地区的多因素权威性评估,建议应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开展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级别;③ 在市级层面的部署和规划下,完善以呼吸道、消化道、脑炎、出血、皮疹等5大症候群的“症状监测”系统;④ 完善和熟悉公共卫生网络框架,建全相应的危机沟通路径和计划;⑤ 针对本区公共卫生资源缺陷,通过增添设备或多方互助协定获得资源共享;⑥ 制定基于能力的应急预案,贯穿风险管理的全过程; ⑦ 对专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⑧ 可以借鉴国外成熟演练模式,开展多层次多部门的合作演练,多样化的演练和文件核查可以帮助完善预案和熟悉程序。

4 参考文献

[1]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 .

篇(6)

农村卫生人员在职培训工作总结和评估工作的报告

 

各县(区)卫生局:

      

《**市卫生局关于开展2009-2011年全市农村卫生人员在职培训工作总结和评估工作的通知》,为了贯彻落实卫生部办公厅《2009-2011年中西部地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精神,根据《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做好2009-2011年农村卫生人员在职培训工作总结和评估工作的通知》(宁卫科教[2011]328号)要求,县卫生局决定,抽调人员组成督导评估组,从2011年9月14日开始,对全县(区)乡村两级卫生人员近三年来开展的内儿科、公共卫生、妇产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培训工作进行评估,请各县(区)卫生局认真抓好培训总结和自评工作。

      一、督导评估目的

     按照自治区卫生厅2009-2011年度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实施方案,我市认真落实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相继完成了乡村两级卫生人员开展的内儿科、公共卫生和妇产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培训,三年培训任务已基本完成,为了更好地总结培训工作经验、查找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制度,形成与农村卫生改革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体制和机制,落实医改近期五项重点任务,组织开展本次总结和评估工作。

      二、督导评估时间

2011年9月14日-20日。

三、督导评估范围

(一)查阅各县(区)卫生局2009-2011年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资料;

(二)每县(区)随即抽取1个乡镇卫生院和1个村卫生室查验培训资料和培训效果。

四、督导评估内容

      (一)培训的组织管理。建立培训领导小组、责任分工;培训实施方案或计划;管理制度落实;项目人员培训指标落实情况。

     (二)培训实施情况。临床实践师资队伍情况;教学设施与场地;培训的组织形式;教学活动记录。

     (三)培训效果与督导考核情况。培训期间督导检查次数;培训前后的考试成绩对比。

      (四)培训经费使用管理情况。专项经费管理制度的建立;每年经费使用情况。

      (五)培训工作的主要成绩和问题。重点总结近三年组织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主要做法和亮点工作;查找存在的问题;还有那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六)所辖乡、村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基本情况,完成培训人次。

      五、督导评估过程

(一)自评。各县(区)卫生局应成立自评领导小组,尽快组织自评。自评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照《评估表》(总分100分),自评结果大于80分为合格,小于80分为不合格。

       (二)复评。各县(区)自评结果合格后,向市卫生局申请进行复评。市卫生局将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抽查,对自评结果进行复核。并对全市农村卫生人员在职培训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将评估报告报自治区卫生厅。

六、要求

      (一)要充分重视农村卫生人员培训总结和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认真组织,加强领导,扎实开展工作。

     (二)要对照《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培训工作评估表》(附件),有效完成自评工作。

     (三)请各县(区)卫生局于2011年9月30日前将总结和自评工作报告(加盖单位公章、含电子版)报自治区卫生厅科教处和市卫生局。

联系人:张仁祥      电话:0954-2088104

电子邮箱:gyzrx2009@163.com

       附件:

   1、**市2009-2011年农村卫生人员在职培训工作总结和评估工作领导小组

2、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培训工作评估表

3、村卫生室人员在岗培训工作评估表

 

 

 

**市卫生局

二一一年九月十三日

 

 

 

主题词:农村卫生  在职培训  总结和评估  通知

抄送:市委、人大、政府、政协,自治区卫生厅、科教处,本局各局长 

 

附件1:

**市2009-2011年农村

卫生人员在职培训工作总结和评估领导小组

 

组  长:童全成  市卫生局局长

副组长:胡秉平  市卫生局副局长

成  员: 雷秉海  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

        张  立  **区卫生局局长

        朱宁政  **县卫生局局长

        张忠相  **县卫生局局长

        马德才  **源县卫生局局长

        章建波  **县卫生局局长

        张仁祥  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医师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基妇科,雷秉海同志兼办公室主任,张仁祥同志负责日常工作。

篇(7)

【关键词】 医院感染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评估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105-02

医院感染管理在综合性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体系中,承担重要的监测预警及感染控制职能[1],所以医院感染管理科作为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职能科室,在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本市县镇级医院感染管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结合医院感染管理职能对本市医院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本市12所医院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市级医院3所,镇级医院9所,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监测预警及感染控制的职能,设计统一的调查表,采用访谈的方法进行调查。

2 结 果(见表1)

2.1 所调查12所医院的基本情况 调查内容包括是否配备传染病管理专职、兼职人员;配备传染病网络直报设备情况,传染病的疫情报告模式情况;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情况;建立规范感染性疾病科或者预检分诊处情况。

2.2 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 共调查12所医院的15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标准预防的概念有11名对概念比较熟悉,知晓率73.33%。

2.3 医疗废物的处理 调查的12所医院均加入了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规范化管理,并建立了医疗废物暂存间,医疗废物统一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收集和处理。其中2所医院的医疗废物暂存间欠规范,在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方面,均存在理论清楚,而实际操作中存在混放的现象。

3 讨 论

医院感染管理的第一职能:监测预警,其主要职责为:收集传染病发病及病原体信息、统计分析、报告预警并提出预案启动建议与控制措施建议[2]。结合其职责,回顾我市此项工作现状,调查12所医院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的建设都基本遵照规范执行:①在调查的12所医院均配备的疾病预防控制计算机网络直报系统,则是实现其有效快捷信息传递的必要保证,为医院收集传染病发病信息,报告预警提供了信息依据。②从12所医院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人员的配置及传染病报告的管理模式看,有9所医院为兼职,而传染病报告的模式只有2所医院规范地采用了由临床科室发现传染病病例后,及时填写传染卡并上报到感染管理科或疫情报告专职人员处的方法。③被调查的12所医院有10所规范建立了感染性疾病科或预检分诊处。感染性疾病科或预检分诊处,其是否建立与运行的是否正常,均直接影响到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④从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方面看,12所医院虽均已制定,但其内涵参差不齐。在预案质量得不到保证的前提下,当真正发生突发事件时,如果仅以预案为指导就会无从下手。而预案的内涵又间接反映了制定预案各专职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高低,同时也势必影响到其真正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处理能力。所以在确保足够人员的前提下,规范的建立和管理感染性疾病科或预检分诊处、规范的进行传染病的管理、科学的制定预案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应对突发公共生事件监测预警职能的重要前提与保证。医院感染管理第2个职能:感染控制职能,其主要职责范围包括人员防护、消毒隔离、疫点处理、流行病学调查、督导检查、效果监测与评价。通过对本市12所医院关于感染控制工作的相关调查,各院的感染控制工作依据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已逐步走向正规,但在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足: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其人员配备的数量、结构、层次及继续教育的多少等都是其素质的间接体现,同时也能直接影响感染控制工作的质量。对被调查医院15名专职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显示,知晓率为73.33%。专职人员素质的高低是一个医院搞好医院感染工作的关键,同时也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体现。通过对我市此项现状的调查发现,我市医院感染专业队伍无论是人员配备,还是专职人员的整体素质都有待提高,否则势必会制约医院感染工作的深入发展,影响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感染控制工作的好坏,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其影响因素,而工作落实与否则是其最终体现。通过对12所医院医疗废物的处理是否合理的调查,12所医院的医疗废物都加入了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规范化管理,但有2所医院的医疗废物暂存间的建设需要完善;随着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配备,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逐渐落实,医院临床科室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也在逐年的提高,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市目前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已具有一定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但应对能力的大小各医院之间存有差异,同时部分工作也有待于进一步。领导的重视、专职人员的整体素质医院感染等各项工作制度化的管理等,均是医院感染管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必要基础与前提。

参考文献

[1] 朱士俊,韩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体系中医院感染管理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4):36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