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项目工作方案

项目工作方案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19 00:38: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项目工作方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项目工作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方针,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按照县工作精神,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争取获得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全面完成土地、林地征用等相关工作,确保镇至小门大桥接线公路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二、工作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进村入户,做细做实群众思想工作,在群众的支持、拥护、配合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土地、林地征用等相关工作,确保镇至小门大桥接线公路项目如期建设,如期完成,促进全县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三、工作内容

1、2014年7月份前完成长沙村土地、林地征用工作任务

2、2014年7月份前完成仁前途村土地、林地征用工作任务。

3、2014年清明节前完成隧道入口私坟墓迁移工作任务。

4、2014年7月份前完成与环岛公路接线路面附属物补偿工作任务。

四、组织领导

1、责任单位:镇

2、牵头领导:郭海辉、郑建伟

3、具体负责人:黄孝川、林春

4、协作单位:温州大小门岛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五、工作步骤

1、征前公示。土地林地征用、坟墓迁移、路面附属物补偿标准确定后,镇人民政府要将征用位置、补偿标准和有关规定以书面形式告知所涉及的农村集体和农户。

2、现状确认。实地勘丈时,征地工作人员、村组干部、被征地农户和协作单位委派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等四方代表对所勘丈的面积、地类、权属等共同签字确认。

3、补偿兑现。实地勘测、登记公示及补偿兑现,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执行。

开展上述各项工作,要做到认真细致,公开公平公正,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确保工作有序进行,按期完成,取得各方满意,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六、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责任单位和协作单位领导具体负责,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要把本次工作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抓紧抓好,纳入日常工作议事日程,确保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篇(2)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一)征地补偿安置标准、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严格按《省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省征地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执行,各项补偿费足额发放给被征地权属单位及个人。

(二)严格按照征地范围实施征地,不得随意扩大或缩小范围。

(三)征地档案资料齐全、完整,交接手续完备,及时办理建设用地交接及征地补偿结算工作。

二、征地范围、面积

项目征收土地总面积15.5552公顷(233.328亩),具体征收土地四至范围以勘测定界图为准。

三、组织领导和分工安排

为切实加强项目用地征收工作的领导,县政府决定成立红岗互通立交至镇连接线工程项目用地征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副县长王延平担任,成员单位包括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县审计局、县住建局、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就业局、县农保局、镇政府等相关单位。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现场工作组、社保及再就业组、政策技术指导组和资金监管审核发放组等工作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国土环境资源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工作组人员从相关单位抽调组成,各成员单位抽调的工作人员及职责如下:

(一)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局长)

副主任:(镇党委书记)

成员:(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国土环境资源局),(镇)。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征地补偿安置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和配合等日常工作。

(二)征地工作现场组

组长:(兼)

副组长:(镇镇长)

组员:

以上组员可分成若干小组,按照分片包干管理原则,负责对征地范围内青苗及附着物的丈量、清点、登记、填表、统计和协助发放征地拆迁补偿费的工作并落实清表工作。组织被征地单位按时签订《征收土地补偿协议书》,收集材料、汇总统计、及时制止抢建抢种行为,协助拆除违章建筑物等。征地现场工作组实行全程包干制,负责到底,至项目竣工止,期间出现的征地问题工作组需跟踪、协调、解决。

(三)社保及再就业组

组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副组长:(县就业局局长)

傅彧(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组员:(县民政局),(县农保局)

负责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及再就业培训工作。

(四)政策技术指导综合组

组长:(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副局长)

副组长:(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副局长)

林德永(县土地储备整理中心主任)

组员:(县国土环境资源局)

负责指导征地现场组,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实施征地,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做好征地业务技术指导工作。

(五)资金监管审核发放组

组长:(县审计局局长)

副组长:(县审计局副局长)

组员:(县财政局),(县会计中心),(县国土环境资源局)

负责审核、发放各项征地补偿款和监督管理征地工作经费的开支使用。

四、工作任务要求

(一)县国土环境资源局负责有关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的宣传解释和征地补偿标准的把关、审核,同时协助、配合、指导工作组实施征地工作。

(二)征地现场工作组组长为征地工作主要负责人,工作组须按时完成项目征地工作。

(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根据《省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和《县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规定,为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及时办理基本养老保险手续。

(四)县民政局负责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纳入生活保障范围,对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给予办理有关低保手续。

(五)县公安局负责征地范围内的社会治安稳定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和处理突发事件,确保征地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

五、奖励与处罚

篇(3)

为迅速、有序、高效地组织应急反应行动,提高本区抗御地震灾害整体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编制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地震专项应急预案》和《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区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1.4工作原则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依靠科技、整合资源,协同行动、专群结合。

1.5组织机构

1.5.1组织领导

《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政府是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区应急委决定和部署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其日常事务由区应急办负责。

1.5.2领导机构

根据市政府和市地震局的要求,成立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隶属于区应急委,平时负责区内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协调,震时自动转为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区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1.5.3办事机构

设立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办公室在区地震办,作为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日常办事机构。

1.5.4工作机构

区有关职能部门和各街道、镇是区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工作机构,担负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部署的日常相关工作,并在区域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按照区地震应急预案要求承担相应的应对、处置工作。

1.5.5专家机构

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根据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平时为区域防震减灾提供政策咨询和工作建议,发生地震突发公共事件时,参与区抗震救灾指挥工作。

2预防和预警机制

2.1信息监测与报告

2.1.1信息监测

建立区防震减灾测报网络体系。各街道、镇和重要监控目标单位应指定专人作为联络员,平时配合区地震办收集、传递、分析本区域地震活动和前兆信息;震时及时向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本社区震情、灾情、民情及应急处理情况。

通过区有感地震应急处理中心的震情实时监测系统,与市地震应急处理中心联网,快速、及时掌握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震情,为区震情分析、震灾处置提供基础材料。

2.1.2信息报告

一旦发生地震突发公共事件活动和前兆信息,有关单位和社区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立即根据其性质和威胁程度,将有关信息报告区应急联动中心(110)、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办公室。

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办公室接到报警信息后,应马上掌握和汇总相关信息,分析判断是有感地震还是破坏性地震,及时提出应急处置意见,并按照相关规定,迅速向市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办公室、区应急办报告。

2.2预警预防行动

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办公室将根据市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办公室、区应急办的指令,随时进入警备状态。

2.3预警级别及

2.3.1预警级别

按照地震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并参照市有关规定,本区地震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2.3.2预警信息

根据地震信息有关规定,需要通过区应急委报送市应急委,由市政府地震相关预警信息。

3应急响应

3.1应急响应

3.1.1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分级

参照本市规定,本区地震突发公共事件按可控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处置要求分为四级: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大突发公共事件。

3.1.2响应等级

对地震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本区建立四个响应级别,即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和Ⅰ级(特别严重),应对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大地震突发公共事件。

3.1.3响应程序

对应急响应级别,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办公室将根据市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办公室、区应急办指令,分别启动区有感地震应急预案、区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以及各相关职能部门、街道、镇的应急预案分预案。

3.2指挥和协调

3.2.1本区域发生一般、较大的地震突发公共事件

指挥机构:区有感地震应急处置中心(由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自动转为)。

区有感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主要成员部门分工:(略)

3.2.2本区域发生重大、特大的地震突发公共事件

指挥机构: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

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主要成员部门分工:(略)

3.3应急处置

3.3.1一般、较大的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

由区有感地震应急处置中心按区有感地震应急预案处置。

区有感地震应急处置程序(略)

3.3.2重大和特大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

由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按区重、特大地震应急预案处置。

区重、特大地震应急处置程序(略)

3.4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根据地震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以及可能引发的一般次生灾害,由负责应急物资供应的有关部门提供抗震救灾人员必须的头盔、应急灯、常用的救援工具及安全防护用品;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化学品、放射性物质以及火灾等严重次生灾害,则由消防队、民防特种救援队等专业应急队伍,使用专用设备实施抢险救灾,以避免应急人员不必要伤害。

3.5群众的安全防护

根据地震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采取保护群众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和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应在社区建立紧急避难场所,各街道、镇应急领导小组事先要向群众交待应急疏散撤离方式、范围、路线、紧急避难场所的位置,紧急情况下组织、指挥群众安全撤离灾区;区公安部门应制定应急安全保卫措施,及时维护灾区现场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区民政部门应建立救济物资供应站,及时向受灾群众提供救济物品;区卫生部门应组织医疗应急救护队,及时向受灾群众提供医疗救助。

3.6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

根据抗震救灾的需要,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报请区应急委同意后,可动员区域内企事业单位、社区内个人参加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参与抗震救灾。

3.7地震突发公共事件的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

按照中国地震局公布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规定》要求,由区地震办会同区民政局负责进行地震灾害的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有关部门予以帮助。

3.8新闻报道

根据国家和市有关地震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规定,对现场新闻媒体活动实施管理、协调和指导。

3.9应急结束

地震应急现场危险状态消除和得到控制,由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请示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同意后,宣布解除或调整应急相应等级。区域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完成,由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报请区应急委同意、必要时请示市应急委后,方可宣布解除、调整应急相应等级或终结报告,终止应急状态,转入常态管理。

4后期处置

4.1善后工作

4.1.1实施经济救助

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后,区财政局和区民政局要迅速采取措施,组织实施经济救助。

4.1.2安抚、清理及防疫

区民政局要迅速设立灾民安置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做好灾民安置和救济款物的接受、发放、使用与管理工作,确保灾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并做好灾民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及时处理和焚化遇难者尸体。区卫生部门应立即派遣医救防疫队进驻灾区,抢救输送伤员;及时检查、监测灾区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并向受灾人员提供精神、心理卫生方面的帮助。区市容部门应立即组织实施污染物收集、灾区现场清理等工作。

4.1.3补偿、褒奖及抚恤

区劳动保障局、区民政局要制定地震灾害事故赔偿的规定,确定赔偿数额等级标准,按法定程序进行赔偿。对因参与地震应急处置工作而伤亡的人员,应给予相应的褒奖及抚恤。

4.1.4组织恢复重建

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要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对受灾情况、重建能力以及可利用资源评估后,认真制定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的计划,并迅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组织恢复、重建。

4.2社会救助

4.2.1组织社会救助

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性救济救助制度,积极鼓励和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救济救助。

4.2.2明确救助程序

明确政府救济、司法救济的程序、方案;组织协调社会、个人或境外机构社会救助程序和要求,并明确捐赠资金和物资的监督与管理等事项;有条件的,还可明确社会心理上援助的单位和方案。

4.2.3规范捐赠管理

全区救灾捐赠活动实行归口管理,由区民政局根据受灾情况和实际工作需求,统一组织实施灾时应急动员捐赠行为,必要时可建立专项救灾捐赠基金,用于抗震救灾。

4.2.4经常性捐赠与应急捐赠

将经常性捐赠与灾时应急动员捐赠有机结合,广泛动员红十字会、慈善基金会等公益型社会团体和组织开展互助救济活动;加强与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有关组织的交流和合作,做好吸纳国际援助的各项工作。

4.3灾情调查和总结

区地震办会同区民政局应迅速开展地震灾情的调查分析、检测,提交震害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综合评估总结报告,及时报送区委、区政府和市相关部门,由市有关部门作出最终评估。

5保障措施

5.1队伍保障

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和重建以及地震科普队伍的建设与投入,建立一支与区防震减灾工作特点相适应的地震人员队伍。

区公安、消防、驻区武警、医疗救护、民防、建委和社区保安等抢险救灾队伍是发生重大、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主要救援力量,承担本区的抗震救灾任务。必要时可由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向驻区部队求援。

5.2财物保障

资金、物资是保证地震应急工作的物质基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应当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财政预算中预留相应资金用于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应急与救援、灾后恢复重建以及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

在本区统一的救灾物资存储、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中,确保抗震救灾所需的救灾器材和生活必需品的应急供应。通过建立应急生产启动机制,实现救灾物资动态储备。积极开拓与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和兄弟区县的物资调剂供应渠道。

区经委负责组织、协调救灾物资的储存、调拨和紧急供应。其中本区医疗单位的药品储存、供应由区卫生局负责。

区民政局负责设立灾民安全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

发生重大、特大地震突发公共事件时,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可依法向社会统筹、征用救灾所需的各类装备、物资等资源。

5.3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运输必须保证地震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展。震灾发生后,区公安分局交警支队要及时对灾情现场实施交通管制,根据需要和可能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

区建交委负责救灾交通设施的抢修和修复。

5.4通讯与信息保障系统

依托和利用政务网和公众网,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应急通信体系。

通过区府800兆集群通信网实施与市应急联动中心、市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和区应急办的应急指挥通讯保障。

通过区有感地震应急处置中心信息平台(待建)与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实行震情信息、专家决策、应急处理指令的双向视频音频传递。

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整合全区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必要时,可以紧急调用或征用其他部门和社会通信设施。区信息委负责组织协调全区信息、通信管理资源与技术支撑。

5.5建设工程质量保障

区地震办负责本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管工作;区规划局负责将防震减灾的要求融入区建筑总体设计规划中,并把好建设工程立项前的抗震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督工作。应依法加强区域内在建或改建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坚决杜绝质量低劣的建设工程,切实保障各类建筑物以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5.6社会稳定的保障

社会稳定是保障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区公安分局负责社会治安管理、灾害事故现场的警戒,应确保社会稳定,遏制灾区犯罪率的上升。开展群防联防,积极发挥街道、镇、社区保安在维护区治安和社会稳定中的协助作用。

5.7医疗救护保障

区卫生局负责震时医疗应急及救护的实施。全区各医院应做好应急医救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受伤人员的及时抢救和治疗。发生重灾时,应立即组织医疗急救队开赴受灾现场实施抢救工作,并向灾民提供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帮助。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灾区的消毒与疫情的监控工作,应加强饮水和食品的卫生管理,及时控制和隔离传染源,防止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6宣传、培训和演习

6.1宣传教育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是地震灾害中非工程预防的重要措施。要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纳入区法制宣传教育计划和学校科普教学计划;要向全区公布有关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简本、报警电话,广泛宣传地震应急法律法规,使单位和个人明确在防震减灾中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大力普及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等科普常识,增强市民防范意识,提高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6.2培训

加强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领导成员、地震应急管理人员和抗震救灾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抗震救灾技术装备的建设和先进救援器材的配备,提高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和快速抢险救灾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6.3演习

适时开展抗震救灾训练、演习,增强救灾队伍的实战技能、各部门协调配合能力,不断完善、充实区地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7监督检查与奖惩

篇(4)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范围。

本土地整理项目区位于后安镇七星、坝头、龙唇、龙田、白石五个村委会。具体四至:东至白石村,南至下港村,西至上坑村,北至龙唇村。

2、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

建设规模:整理土地面积247.53公顷。

投资规模:总投资803.20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688.60万元。

3、项目工期。

项目工期:1年。

4、项目任务目标。

(1)项目区土地整理总面积247.53公顷。整理后,新增耕地面积8.27公顷。新增耕地比率为2.90%。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2)采取工程、生物措施,建立生态保护工程,实现项目区的生态平衡,达到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与稳定,把项目区建设成为“田成方、树成行、沟成网、路成框”,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越、生产效率较高、生产条件良好、田园景观美好、整体功能较强的现代化土地整理项目区。

二、实施方法与内容

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划定区域调整农地结构、平整土地,归并零散地块,完善农田水利实施、修建田间道路等农业配套设施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改善生产和土地生态环境,增加耕地。主要工程内容包括:1、土地平整工程;2、农田水利工程;3、田间道路工程;4、生态防护林工程。

三、资金来源

项目预算资金由省财政厅拨付(已到位)。

四、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后安镇土地整理项目工作分4个阶段进行。

1、前期准备阶段(年月日—月日)主要工作包括:

⑴土地权属现状和地面附着物登记。

⑵对需要整理土地进行公告并做好项目宣传动员工作。

⑶编制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

⑷进行项目招标。

按照《人民政府关于集中规范开展招标投标活动的意见》(琼府85号)等有关要求,按规定选定项目工程招标机构,编制项目招标文件、招标方案。项目工程招标采取委托形式,由项目招标人委托省内乙级(含乙级)以上资质工程招投标机构实施项目工程施工的招投标工作。邀请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全程监督,公开招投标选择确定施工单位。项目工程招标工作在月底前完成。

⑸委托工程建设监理。

⑹签订有关合同。

⑺编制实施方案和施工计划。

2、工程施工阶段(年月—年月)主要内容包括:

⑴现场监督检查和管理,包括资金管理、采购管理、权属管理、统计、档案管理等。

⑵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报告。

⑶中间验收。项目管理单位对项目在施工中间阶段进行阶段性验收。

⑷竣工自查。项目管理单位组织、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竣工自查,搜集资料,申请竣工验收。

3、竣工验收阶段(年月日前)主要步骤包括:

⑴竣工验收准备,包括所有材料准备及申请报告。

⑵竣工验收。向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申报竣工验收。

⑶竣工决算和审计。在项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后一个月内,将编制好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及相关资料报送省土地储备整理交易中心进行决算评审等工作。

4、工程后期管护和经营。

工程完成后,将项目整理形成的固定资产委托给负责生产经营管理的当地村委会进行管护。

五、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篇(5)

一、指导思想

2012年度市科技计划项目按照市政府加快发展首位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实现首位产业技术跨越、支撑“445”产业发展、科技改善民生为重点,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充分发挥各种政策的叠加效应,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强化集成,聚焦核心区域、核心产业、核心项目“三个核心”,强力推进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三体建设”,着力扩大科技、产业、改革、人才“四大成果”,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全力推进创新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主要原则

(一)鼓励自主创新。立足“十二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二)支撑产业发展。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组织首位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重点行业和领域自主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创业孵化、重大专利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大力提升首位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促进全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有力保障。

(三)突出扶持重点。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整合资源,强化集成,通过攻关实现产业化,取得标志性产业及科技成果,拉动产业爆发性增长。同时,突出科技惠民示范、创新人才培育,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变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三、计划类别

根据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衔接国家、省科技计划,结合2012年度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经费预算安排情况,本年度项目计划编制分为首位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重点科技计划、科技专项计划三个部分。

(一)重大科技攻关计划

本计划以取得标志性重大技术突破和获得重大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重点支持汽车、装备制造、节能与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重大科技攻关,培育爆发性增长的创新产品,大力提升首位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拟支持40个左右项目,每个项目市财政原则上予以20-50万资助。对事关全局、带动性较强的特别重大项目,可加大资助额度,各县、区应按一定比例配套。(高新科负责,其中国际科技合作、长三角联合攻关项目由国合科负责)

(二)重点科技计划

本计划包括科技惠民计划、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软科学研究计划。

1、科技惠民计划

以科技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科技强农惠农、科技惠及健康与医疗、科技改善环境、科技保障公共安全。重点支持生物与医药、医疗与卫生、农业与农村、生态与环保、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前瞻性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应用示范技术等的研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科技示范工程,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农社科负责)

2、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以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强各类创新基地和载体建设,为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提供支撑。重点支持产业技术研究院、重大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公共服务机构等能力建设和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计划科负责)

3、软科学研究计划

围绕全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科学预测、评估和对策研究,以及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科技体制改革等研究,为政府科学决策和科技宏观管理提供研究咨询报告。本年度重点围绕我市首位产业和“445”产业。(管理科负责)

(三)科技专项计划

1、专利产业化专项

以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合作,强化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首位产业核心竞争力。(知识产权科负责)

2、科技创业专项

支持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留学回国人员、科技领军人才、大学生创业和博士后工作站的创新项目。通过科技计划项目引导科技人才领办创业企业,以创新提升产业层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催生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科负责)

3、产学研合作专项

重点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在芜设立产学研合作机构及项目的申报,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科技特派员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项目的申报。(管理科负责)

(四)节能技术推广应用

根据省政府对我市节能目标考核要求,在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重点科技计划和科技专项计划中充分体现节能技术推广应用,确保年度科技计划用于支持与节能技术相关的项目经费占全市财政收入预算0.025%以上,项目数6个以上,为实现我市节能目标提供科技支撑。(高新科统筹)

四、工作安排

(一)方案与申报

1、预算和方案。编制年度市本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预算安排、市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方案和《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规程(试行)》,商市财政局,报局长办公会研究、分管市领导审定。责任科室:计划科,完成时限:6月25日。

2、开发网上申报系统。2012年市科技计划项目力争采取网上申报,功能包括用户注册、项目在线申报、专家评审、项目任务书签订、分类统计等。责任科室:计划科,完成时限:7月30日。

3、通知。起草年度征集计划项目的通知,报局主要领导审定后,通过市科技局、创新办、创新中心、创业中心四个网站同时向社会公开。并对各归口管理部门进行申报培训。责任科室:计划科,完成时限:7月30日。

(二)受理与初审

1、组织申报。各归口管理部门根据申报通知,组织所属企事业单位进行网上项目申报(可常年申报入库),作为市、省、国家备选项目。

2、确定限额。各业务科室按照分工,根据年度科技计划和重点支持产业,对各类入库项目进行梳理,提出各归口管理部门限额推荐项目数,计划科负责综合汇总调整,报局主要领导审定后下达各归口管理部门。责任科室:各业务科,完成时限:8月30日。

3、限额推荐。归口管理部门根据申报限额,网上推荐,并书面将项目申报材料和排序汇总表(见附件3)一式四份上报市局各业务科室。责任科室:各业务科,完成时限:9月10日。

4、形式审查。各业务科室在规定时间内,按限额进行受理并对项目进行形式审查。责任科室:各相关科室,完成时限:9月15日。

5、项目汇总。各业务科室将形式审查合格的项目分类汇总后报计划科。责任科室:各相关科室,完成时限:9月20日。

(三)项目评审

1、评审组织。计划科制订项目评审总体安排,采取异地或网上专家评审,落实时间、会场、专家、经费,印发评审通知,向专家介绍市科技计划项目概况、评审目的、评审指标、评审纪律等。各业务科室派1名联络员,携带、分发和回收项目材料、专家评分表,解释有关问题,记录整理专家评审意见等。

2、评审专家。参与项目评估的科技中介机构,应面向社会择优选用;参加项目咨询评审的专家,应在省科技咨询专家库中选择,并实行专家信誉制管理,建立咨询评审专家信誉档案数据库。

3、评审分组。评审按项目类别、技术领域进行分组,参加项目评审专家的专业结构,应根据项目类别、技术领域进行选择。每组专家人数应在5名以上,其中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应不少于7名。

4、专家评审。依据评审要求和项目评分表,评审专家对参评项目从立项的必要性、目标任务的可行性、技术的先进性及创新性、管理与机制的保障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及预计绩效等方面进行评分。评分实行百分制,每个组所有评审专家打分的平均值作为最后得分,由工作人员汇总排序。

专家评审过程中,经集体讨论,在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可对项目直接作出明确的不予实施结论,并说明原因。

5、评审监督。市科技局纪检监察专职人员、市财政局相关人员对项目评审全过程进行监督。对个别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视情组织实地考察,考察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申报书内容是否真实、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等情况。也可视情组织专题答辩、论证。

6、评审经费。评审过程所发生的专家咨询费、会务费、交通费、资料费等按照有关规定支出,由经办人填报销单,证明人签字、分管领导审核、分管财务领导审批,在市本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评审费中列支。

责任科室:计划科,完成时限:10月15日。

(四)立项公示

1、排序分类。根据评分排序、专家意见、计划类别,计划科将项目分为A、B、C三个类别,A类为推荐项目,B类为可选项目,C类为落选项目,同时提出项目和资金控制数,报局主要领导审定后,由各业务科室按照重大、重点、一般项目分类提出拟立项建议及资金安排说明,责任科室:各相关科室,完成时限:10月22日。

2、立项与资金建议。计划科汇总各科室拟立项建议,编制年度立项计划及说明,商市财政局后,共同向市政府分管领导专题汇报。责任科室:计划科,完成时限:10月30日。

3、立项公示。根据汇报情况进行调整完善,提交局长办公会研究,确定拟立项项目及经费支持额度,在市科技局、创新办、创新中心、创业中心四个网站上同时对拟立项项目进行公示,并公布咨询举报监督电话。责任科室:计划科,完成时限:11月13日。

(五)组织实施

1、下达计划。公示结束后,会同市财政局下达市年度科技计划项目,并对立项的计划项目进行统一编号。对有异议的项目,由各相关业务科室提出处理意见,报分管局长审定。处理结果书面报计划科备案。

2、签订合同。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项目承担单位填写《项目任务合同书》,并对项目起始时间、研究内容、实施进度、考核指标、经费预算和结题验收考核指标等重点条款进行审查,审查结果报市局各对口业务科室,各业务科室审核合格并报分管局长审定后,办理合同签订手续。

3、核拨经费。各业务科室负责核对项目承担单位银行账号、户名、项目单位收据,填写拨款计划单,经分管领导、主管财务领导审批后,由计划科协调市财政局核拨项目经费。项目经费的管理依据国家、省、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规定执行。

4、实施管理。各业务科室负责对分管的计划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协调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监督检查项目合同的执行。组织项目承担单位填报《项目年度执行情况表》,并于次年1月底前,形成各计划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报告,经分管局长初审后报计划科。计划科汇总形成年度科技计划执行情况总报告,由市局会同市财政局向分管市长报告。

5、监督检查。计划科会同市财政局相关科室组织开展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检查。

五、申报材料

1、《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见附件2)。

2、附件材料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审计报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报表附注(2011年)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事业单位参照以上提供;项目负责人学历和职称证明;查新报告;产学研合作协议;知识产权证明资料,包括专利、软件及著作权登记证书、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证书、成果鉴定证书、新药证书、通讯和电力入网证、生物和农业新品种、农药登记证等;与项目有关的其他参考材料,包括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环保证明、奖励证明、检测报告等。

篇(6)

学校基本情况

我镇辖区现有1所中学,5所小学及5所公(村)办幼儿园,拥有在校生8408人,其中中学2414人,小学3515人,幼儿园2479人。根据有关部门对我镇辖区学校校舍的鉴定结果,德化六中,丁墘、英山小学被列为不符合抗震标准学校,需拆除重建。在县校安办的具体指导下,镇政府积极协调村委会和相关学校,对辖区需要拆除重建的三所学校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现已完成危房过渡安置选址和校舍改造装修及场所租金费用等预算工作,其相关情况列表如下。

实施步骤

1、过渡迁移准备阶段(2010年5月18日——2010年5月30日)。通过发放问卷、召开家长会和入户家访等形式,切实做好师生、家长和群众的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工作,使其明白实施校安工程是根据国家、省、市、县的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为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举措,赢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同引导好学生自愿、自觉地融入到过渡安置校舍的学习与生活;根据“简单、简洁、方便、实惠”的原则,低投资、保安全、快节奏地做好安置校舍的装修改造、氛围创设、教室编排等工作,并分期分批有序转移师生。

2、校舍拆除封存阶段(2010年6月1日——2010年6月20日)。各相关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舍所有教学设施设备的清查与盘点工作,履行好登记造册手续,并将所属物品一件不落地安全转移到过渡安置校舍,进行科学合理安放,截止6月20日前确保完成三所危险校舍的拆除封存。

3、新校规划重建阶段(2010年6月21日——2011年8月20日)。对重建校舍进行选址规划、设计图纸、资金预算和公开招投标,加强施工监管和验收,确保工程按时按质竣工投入使用。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镇成立中小学、幼儿园校舍安全工程工作领导小组(详见附件),领导小组全体成员要增强推进实施校安工程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服从政策、服从安排、服从调度,协助做好危险校舍的拆除封存、过渡安置和重建规划等环节工作,确保校安工程扎实推进。

2、积极筹措资金,设立专门账户。切实落实好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有关优惠政策的通知》和国土资源厅下发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用地优惠政策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设立专门账户,实行校安工程专项资金分账核算,集中支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县专项资金和接受社会捐助,全部资金纳入专户管理。资金拨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严格杜绝挤占、挪用、克扣、截留、抵债、套取工程专款,保证按工程进度拨款,不得拖欠工程款。

3、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工程质量。校安工程领导小组要将工程的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作为政务公开、校务公开的重中之重,主动公开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4、注重排查教育,落实安全指标。在重点协助抓好德化六中等三所危险校舍的拆除与重建工作的同时,对所属危房过渡安置的校舍,受活动场所限制,学生活动空间不足,学校要积极采取措施,广开渠道,结合实际重新制订防火、防电、防攀爬、防踩踏、防交通事故等防灾减灾等应急预案并开展演练活动,在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中,将大力推行诸如“班内小型游戏”或“原地自助体操”等活动,保证学生参与体验实践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同时主动邀请有关部门到校做讲座,提高师生的防灾避险能力。

篇(7)

新民村是较为偏远的库区、老区、苏区、贫困村,全村管辖10个村民小组,450户1796人(其中男性954人,女性842人,库区原迁移民470人,移民自然增长人口1112人,二、三组淹田不淹房220人,2008年之后新增人口58人),约占全乡人口6%,属于全乡中等人口村。新屋村所辖面积11000亩,其中山林面积9000亩,水域水平面积2000亩,常用耕地面积403亩(人均面积只有0.22亩)。目前村里低保、五保贫困人口280人,单亲人数9人,全村劳动力1213人,其中80%人口均外出务工。全村现有在职干部5人,党员36人。由于地域偏僻、交通不便,居住环境极差,经济基础薄弱,造成了今天贫困的局面。

一、美丽家园建设原则

按照省局工作要求,在充分尊重移民意愿的基础上,以解决移民村存在的居住条件差、家庭收入低、功能设施短缺等突出问题为抓手,坚持房屋改造与环境整治相结合,项目建设与产业扶持相结合,完善设施与健全功能相结合原则,不断加快移民小康村建设步伐。

二、总体目标

按照“布局优化、道路、沟渠硬化、村庄绿化、亮化、净化、设施配套化、环境美化、服务强化”的“八化”要求,将新屋村建设成居住条件良好、产业布局合理、移民生活富裕、功能设施配套、村庄环境优美的移民小康示范村。重点抓好“三个一”工程建设:“一房”即,对全村151户土坯危房按照村庄规划进行改造升级,同时,按照建设新型社区目标,一组和二、三组就地集中统一建移民新区;“一业”扶持产业发展,采取项目扶持方式,大力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不断增加移民收入;“一整治”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功能、配套设施,建成美丽宜居村庄。

三、投资概算

(一)、安居工程(采取新建集体点和原地折建两种方式)。

1、集中安置示范点(二个点)

新屋垅(一组)37户,需投资75.096万元。

(1)平基:填方1456.09方,挖方19333.1方,10元/方,需资金20.79万元;

(2)道路:总长约550米、面积2220㎡,75元/㎡,需资金16.5万元;

(3)公共活动场所:面积620米,75元/米,需资金4.65万元;

(4)自来水390米,50元/米,需资金1.95万元;

(5)排水沟,长450米,150元/米,需资金6.75万元;

(6)石坑浆砌长70米,宽0.6米,高1米,380元/方,需资金1.596万元;

(7)绿化,需资金15万元;

(8)垃圾收集屋,需资金0.3万元;

(9)太阳能路灯10盏,4000元/盏,需资金4万元。

(10)勘测规划监理费3.56万元。

万家窝(二、三组)37户,需投资85.41万元,

(1)平基:填方6323方,挖方18312.8方,10元/方,需资金24.64万元;

(2)道路总长约950米、面积3800㎡,75元/㎡,需资金28.5万元;

(3)公共活动场所:面积385㎡,75元/米,需资金2.9万元;

(4)自来水735米,50元/米,需资金3.7万元;

(5)排水沟,长750米,150元/米,需资金11.3万元;(6)绿化,需资金6万元;

(7)垃圾收集屋,需资金0.3万元;

(8)太阳能路灯10盏,4000元/盏,需资金4万元。

(9)勘测规划监理费4.07万元

以上二项需投资160.131万元。

2、原地拆建91户,2万元/户。

(二)产业发展

1、种植业:建油茶基地300亩,600元/亩需资金18万元;荒山造林500亩,300元/亩需资金15万元;

2、渔业:我村水域面积较大,网箱养鱼是我村的主导产业,准备发展30口网箱,规格24×24,1万元/口需资金30万元。

以上二项需投资63万元。

(三)村庄整治

1、村庄绿化,准备将道路拓宽,栽种绿化树苗,需投资10万元。

2、环境整治需资金20万元。

以上二项需投资30万元。

四、资金计划

美好家园建设工作计划投入资金约555.131万元;其中,争取省移民局扶持资金253.131万元,危房改造补助资金302万元。建设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的项目扶持:1、房屋改造二个示范点资金160.131万元,151户以奖代补302万元;2、产业扶持项目资金63万元;3、村庄整治30万元。

五、工作重点

(一)房屋改造

采取原地改造升级和集中统一建相结合的方式,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建设、统一补助标准,分类、分步实施,完成危房改造151户,其中集中居住小区新建60户。

1、改造办法:①根据省移民局要求,乡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指导,所在规划区辖内老百姓,愿拆建的先报名交1万元保证金,同时由村干部组织召开会议,按照统一规划的原则,并选举产生工程监管小组成员,对施工中质量问题及其他相关事宜进行监管,商议房屋户型,并讨论是统建还是自建,根据农户的意愿进行实施。初步调查80%农户愿统建,自建者必须按照相关部门规划图纸实施,并签订协议限期完工。超期者取消相关补贴优惠政策。;②集中统建的打好地脚梁时付总工程款所差部份的40%,房屋封顶时再付40%,交房屋锁匙时,付清所有房款;③施工进度:A、2014年5月25日之前必须折除土坯房,6月10日之前要完成土地平基,B、6月10日至9月10日,集中点所有房屋必须完工,三通要到位,C、9月10日至10月30日之前,所有附属工程全部完工,房屋交付老百姓使用。

2、补贴标准:①分散自建危房改造,按照户平2万元的标准进行补贴;②集中建新房移民户,均按照户平2万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对三通一平及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争取上级扶持。

3、集中居住点布局:新屋垅和万家窝二个集中点根据移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拟采用一户一院(即前宅后院)、3--7户联立,数幢并立的住宅院落布局,每户建筑面积为90平方米,房屋以二层半至三层设计,集中统一建一层,户型二室一厅,确保十年不落后。

(二)产业扶持

1、油茶业。由于我村荒山较多,土地多为砂石土壤,适合种植油茶,油茶作为纯天然绿色食品,产业前景光明,是我村的传统产业。我村计划在泥坑垅开发油茶基地300亩,采取统一规划、统一造园、统一调苗、统一管理方式高标准高质量建园。若该项目顺利实施,几年以后,既能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又能为村民提供长期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

2、荒山造林。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至使我村荒山面积大,有效资源得不到很好利用,为了充分开发荒山资源,发挥山地优势,计划荒山造林500亩,采取统一规划、统一造林、统一调苗、分户管理方式造林。若该项目顺利实施,能解决我村移民增加瓶颈问题,增加移民收入。

3、渔业。我村水域面积在燕厦乡各村中是最大的,有1000亩水面面积(实际养殖面积约200亩)。村委会决定充分利用水域面积的优势,计划在高滩畈建30余口不投饵网箱,规格24m×24m,并聘请专家前来指导,引进最新的养殖技术,以此为示范点,带动全村渔业发展。

(三)村庄整治

按照“布局优化、道路、沟渠硬化、村庄绿化、亮化、净化、设施配套化、环境美化、服务强化”的“八化”要求,努力打造和谐优美的“移民新村”。

1、村庄绿化。对全村道路两旁栽桂花树2000株,统一规格、统一标准。

2、村庄整治,实施亮化、净化工程,建立排灌体系,电网改造升级,设施配套的移民文化活动广场,建立配套完善的环境保洁长效机制,确保村庄环境整洁。

六、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屋村美丽家园建设专班,由支书任组长、村长为副组长,成员由各组组长、党员代表、有威信的移民代表组成,对建设项目实行一月一检查,每季一通报,年终考核结账。

2、科学制定规划。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编制好示范点村庄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土地利用、房屋改造、村庄整治等专项规划,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确保试点工作科学有序推进。

3、严格资金管理。建立试点资金财政专户,严格执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独立核算制度,全面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坚决杜绝挤占、截留、挪用等现象。

七、工作要求

1、请求省移民局解决缺口资金253.131万元。

2、安排启动项目和启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