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6 20:30: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公益海报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纵观所有的海报设计,文字一直都被广泛地应用到其中。而且,随着海报设计的发展,“文字”逐渐图形化,甚至在某些海报作品中直接充当起图形的角色。现今,设计师逐渐注意到了“文字”本身的独特魅力。他们开始寻求不同的方式来使文字的视觉形式语言得到加强。在对文字进行处理时,设计师总是力图做到在融入人情味的同时也保持了文字特有的哲理性,从而使观者更容易被打动。文字或是被变形重组,或是通过夸张表现出独有的趣味性。而海报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也会随着文字功能从“叙述”向“表现”的提升而显得强烈、显得直白。随着设计师对海报中的“文字”设计的不同尝试,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诠释文字的方式。1.通过对文字进行适度的收缩或扩张,或是对其笔画进行增减调整,展现出文字本身的结构与形式特点,使作品独具特色;2.将文字置于图形的功能位置,使海报设计显得活泼、有趣;3.使字体意象化。通过将文字与图形的巧妙融合,使文字的图形化表达更具有文化内涵,从而使海报设计能与观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获得观者的认同。随着海报文化的不断完善,设计师越来越注重文字的表现魅力,也致力于去挖掘更好的表达方式,从而在海报设计中展现出文字的独特性。
二、文字的民族性
人类的任何活动总是在特定的文化中进行的,自然而然地会受到文化中所共同形成的社会审美、社会习俗等的影响。而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艺术活动也不可避免地染上民族性色彩。究其根本,民族性又是什么呢?民族性是深植于民族精神中的,是人们对本民族的精神文化不断探究的成果,它概括地反映了出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内核,它向其它民族展现着独有的性格与气质。它使得民族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始终能保持自身民族的精神气质而不被同化。它浓缩了这个民族在某一时代的精华特征,并深深烙印在其民族中的一切物质与精神上的创造中,包括民俗民风、等,使其在不同的时代中体现出一脉相传的特点。而文字,作为人类记录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其深刻的民族性更是不言而喻。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而文字是民族“书写”的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万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并在长期的生产和交换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发展,从而更好地表达人们的思想,它是人类约定创造的视觉形式。文字在其漫长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吸纳了各自民族的思维特点和美学内涵,体现出独属于其民族的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但是,设计者往往忽略了文字的民族性,忽略了其作为民族身份的表征,而是如前面所提到的,只将设计的重点落在将文字图形化,使其适合于海报的画面排版。
三、突显文字的民族性
在公益海报中的必要性的确,大部分的人会认为,一幅公益海报,有些时候只靠图形进行传达即可,文字显得画蛇添足。但在此,我们强调的不仅仅是其对内容思想的传达、对排版构图的作用,而是其民族性的表达,其对自身民族身份的肯定。而文字的添加又是否画蛇添足,个人认为,这是设计者的排版功力问题。正如图一海报所示,“Victory”这一单词所承载的信息传达功能并非至关重要,但其文字的放置亦不显得突兀或不和谐。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文字的民族性在公益海报设计中的必要性。
(一)由公益海报的国际性
所决定的基于前面提到的公益海报的创作内容,决定了它与其它商业广告的指向对象的不同,也决定了公益海报具有国际性。商业广告往往针对特定的群体,传达对象是其消费者,商业目的明确。而公益海报则不同。公益海报传播的对象并不局限于一个群体、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国家,而是针对不特定广泛人群的内在精神需求。其往往超越民族、超越国家,没有过多的地域限制,让更多的人从海报中去感受对这个世界的责任。因此说公益海报具有国际性。也正由于其国际性,公益海报更应该在其传播中保持其民族性。
(二)由现今海报的表现形式、手段所决定
在现代的海报设计中,其基本的理论已经相对完备。所谓的极简主义、现代主义、波普艺术、包豪斯风格等已被普遍了解与应用。基于这些设计资源共通性,同一种形式风格、同一种图案、同一种元素都可以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设计师所使用。或许这些设计能成为好的设计,成为能够交流的设计,但却没能显示出自身的身份。个人看来,这不是一种完整的设计。真正完整的设计应该具有自身的民族身份。而具有民族性的文字恰恰是最具代表性,也最能说明身份的元素。在此,以日本的设计为例子。在现代设计中,日本被认为是拥有强烈自身设计风格的民族,非常成功的使其设计在传统文化中体现出现代元素。其设计,已经渐趋成熟。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趋于成熟并拥有自身风格的民族,一旦将其设计中常用的传统元素剔除,那么人们又能否对其设计所从属的身份进行辨别呢?就图一所示,这是日本福田繁雄所创作的反战海报,采用的是极简主义。一般的观者基本上都可以读懂其含义,但却不一定能辨别出这张海报出自哪个民族,无法辨认出这是一张日本的海报。让我们再看看图二,这是日本东京地铁里的海报。毫无疑问,一般的观者都能迅速地判断出该海报为日本的海报。为什么判断上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事实上,这两幅海报并未能从风格上体现出过多日本的风格特点。而我们之所以能对进行准确地判断,都源于其日文的使用。如果将画面中的文字用日文再表述,我相信,观者也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判断。由此可见,文字对表明公益海报所属的民族身份的重要作用。
(三)图形、图案在身份性表达上存在缺失
“没有文字的海报是存在的,因为超越语言的‘一看即懂’是视觉沟通的最终目的,但没有文字的平面设计,却总会让人觉得缺乏现实感。”我们承认:图形元素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表明海报的身份,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失。如图三所示,该海报是一系列的反战海报。如果说让人去辨别这一系列海报的所属身份,那么,大部分人肯定会认为这些海报出自于西方国家,而不会认为该海报的创作者为中国人。即使我们不能立刻反应出斯大林等人物,但我们至少会根据这些图形来反应出创作者大体的对应地域和对应国家。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呢?这是由于以下海报的图形图案具有很强的识别性、身份代表性。但同时,这样具有鲜明个性的图案元素在国家、民族的使用上却不存在限制,它同样能为其他人所应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被认为是一种创意。然而,文字则不同。人们多少都对自己文化中的文字更具有归属感,在不必要的情况下,设计者并不会去刻意使用其它文化中的文字(英文除外)。举例而言,当设计者看到一种有趣的文字表现,他首先想到的是套用其风格,而非文字本身;但如果对象是一个有趣的图案,可能会直接使用该图形。由此可见,相较与文字,图形图案的民族归属感相对较弱。
四、结语
【关键词】岭南文化公益海报设计教学活动开发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209-02
在“岭南文化体育艺术节”活動开展过程中,进行了以“童绘粤韵”2017少儿公益海报绘画为主体的活动,该活动的开展其主旨为传承岭南广府文化艺术,让岭南广府文化艺术能够代代相传下去。而从学校角度考虑,可以借助本活动优化小学美术教学,结合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艺术文化的魅力,进一步使学生的艺术天分得到有效培养[1]。
1.岭南文化公益海报设计教学活动开发的意义分析
童绘新岭南2017年少儿公益绘画大赛1月13日在广州启动,本次活动的开展,通过展示孩子喜爱的卡通动漫形象,打破了时间的阻碍,使岭南广府文化艺术得以传承,使岭南广府文化艺术代代相传[2]。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考虑到能够使孩子和传统文化的距离拉近,结合了多维度的活动,即“视、听、游、绘”。在“视”方面,让孩子欣赏自身喜欢的卡通人偶进行表演;在“听”方面,听传统讲古艺人如何用演绎岭南文化的传奇故事;“游”即游戏,通过亲子互动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孩子感受岭南特色建筑;“绘”即绘画,让孩子在本次活动所看、所听画出来,使孩子通过自身的美术天分和想象能力,绘画出岭南的全新风貌。
综上,“童绘新岭南”活动的意义是显著的,一方面能够通过绘画活动提升孩子的绘画实践操作能力,让孩子感受到绘画艺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通过绘画岭南,感受岭南的传统文化,使孩子对传统文化艺术产生兴趣。此外,还能够达到优化小学美术教学课程方案的作用,使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岭南文化公益海报设计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分析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认识到岭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对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具备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为了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并起到熏陶孩子的作用,可将岭南文化公益海报设计作为有效的教学思路,进一步制定并实施全新的美术教学方案。
(1)具体策略为:一方面,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渗透岭南文化中的“民间美术”;另一方面,利用岭南美术文化,开展创新教学。
(2)策略的具体落实:一方面,岭南文化内涵丰富,种类繁多,其中民间美术是岭南文化的一大特色,例如:广绣、佛山木板年画、佛山剪纸、潮州刺绣、潮州木雕以及石湾泥塑等,均是常见的民间美术。对于这些民间美术来说,将岭南当地的时代风貌、社会面貌以及审美心理充分展现出来。为了丰富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可将这些资源纳入到艺术课程当中。另一方面,不少艺术创作者所创造的手工扇子利用了岭南美术文化,在扇子上印有12生肖,也有农历12月份。另外还有青花瓷片的领带夹、袖口,还有这个屋顶式的名片夹。这充分体现了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艺术创作方法[3]。因此,可以利用岭南美术文化,开展创新美术教学,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比如在抱枕上绣上Q版的中国门神图案。
(3)策略实施的成效:一方面,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结合民间美术教学,既丰富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又使学生能够熏陶到岭南文化,以此使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得到升华,真正达到优化教学的目标。另一方面,利用岭南美术文化,开展创新教学,既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又使现代产品的内容显得更加丰富。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学以致用,使美术创作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4)策略反思:除上述策略以外,还可以利用岭南美术文化,开展分阶段美术教学,以达到全面优化教学过程的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了解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因此,可以利用岭南美术文化,开展分阶段美术教学。首先,对于年龄偏小的学生,主要采取“体验+尝试”的艺术学校,可培养学生对广彩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模拟陶器圆形物件内上进行创作,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其次,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需注重美术语言和组合原理的掌握,可让学生对广彩纹饰中西合璧的装饰题材作品进行欣赏,了解美术作品的风格,然后进行图案创作,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岭南文化的了解。总之,可以利用岭南美术文化,开展分阶段美术教学,使美术教学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3.结语
关键词:海报设计 图形 情感
一、引言
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所触动而引起的主观心理状态和相关的行为反应,是在一定的心理刺激、内心体验和现实感受条件下形成的。著名的广告大师伯恩巴克说过:“情感能引起欣赏者的审美认知,没有情感就没有审美体验”。情感是人对外部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是设计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在海报设计中也是一样,利用图形的形象和刺激来引起人的视觉、知觉、心理上的共鸣。
二、图形元素情感化的涵义及特点
在各种信息视觉化的今天,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只要是通过图形、图像作为主要载体来传递信息。图形元素应该是“意与形”、“形与情”的完美结合,并能够成为传达视觉信息的重要形式。如果富有情感的图形设计所拥有的潜在力量一旦被设计师所发掘并在设计作品中使用,这种图形元素就会成为一种独特的、能够打动人心的设计语言。
在海报设计中,图形为观者提供了一个视觉和情感共融的空间,同时观者也可以准确的从中获取信息。在海报设计有限的二维空间中,将图形中加人情感元素会把观者的视觉和心理都带到图形所表现的观念之中,特别是在公益海报的图形设计中,可以真正的使人体会到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将图形元素和观者的心紧紧联在一起。一幅成功的海报设计,不仅取决于它是否能够引起大众的关注,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否可以唤起观者在情感上的体验,并使观者产生心理和感情上的双重共鸣。
平面设计师在设计海报时通过对图形元素的设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或愤怒、或颂扬、或怜悯、或悲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报中的图形设计过程和艺术家的艺术表现过程颇为相似。艺术家的感情或情绪是通过绘画的媒介、不同的色彩以及复杂的材料等释放和宣泄出来的。平面设计师则将内心的情绪通过各种形式的点线面、抽象或意象元素、具有象征意义的色彩等形式语言表达在二维空间的图形上。此时的图形已经不仅是对客观物象的真实反映,而更多的是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载体。例如世界著名的海报设计大师冈特·兰堡的土豆系列海报。他的儿时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世界所有处于战争中的人民一样,德国人民也正饱受着战火带来的灾难,粮食的短缺导致大量的难民只有依靠生长周期较短的土豆维持生活,也正是土豆让他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日子,因此,他在今后的一生中都和土豆结下了深深的情缘,土豆也是他早期海报设计中最常见的图形元素,土豆系列海报不仅是他对儿时的回忆,同时也时时刻刻提醒着世界记住灾难、珍爱和平,深刻的表现了他对和平的无尽热爱和对战争无言的痛恨。
三、图形元素的情感化形成因素
图形元素的情感化并不是说情感简单的来自于图形的本身,一方面,设计师的主体性意识是其图形设计的艺术与审美语言的得以实现的关键;另一方面,是普通观者在欣赏和品味海报中的图形时所产生的主观反应和心理感受。可以说,这种感应并不是单纯的心理感知,而更多是观者的思想、情感、联想三维交融的综合产物。审美心理学认为,人们对待事物的情绪和感受是一个审美的心理感应的一个过程,此过程分为两层:一层是内在的心理感应和外在的心理感应。第二层是内在的心理感应具有公共性,在这个层次上,大众对待同一事物的感受基本上是一致的。
关键词:广告;海报;平面设计;传统文化;民族个性;文化表现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的便利以及通讯手段的发达,使得各民族的文化间的隔阂逐渐的降低,各地区的“本土文化”逐渐的与外来的文化相互融合。现代社会的标准化、简约化的需求,使得国际风格样式的广告海报设计借助现代媒体而盛行。设计师根据时代的诉求,对各种文化进行新的认识和探究其中蕴含的设计素材和灵感,来表现不同地区的设计风格。创意是现代广告海报平面的设计灵魂,但是没有任何文化成分的创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
一、中国广告海报设计的现状
我国在广告的设计中一直走的是含蓄路线,所谓的含蓄,从艺术的角度看,就是在不损害解释客观事物的本质,不减少形象感染力这一限制之下,一种更简洁、更概括、更回味的省略方式。在我国的广告设计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构图:不见房屋,只露出一面酒旗;停着的小船,无船夫也无过客;小径虽幽,却没有行人等等用简单的形象表现深刻的意境美。在现代广告设计中,为了便于形象的传播,让消费者记忆,要求设计简洁、集中、概括,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空白、虚形的表现方式不自觉的体现在许多现代设计大师的作品中。在世界的前500强企业的标志来看,个个简洁含蓄,视觉冲击力强,很少繁杂或是令人费解。例如:“雀巢咖啡”广告设计语“美味的开始”,朗朗上口又回味无穷;“可口可乐”广告设计语“永远的可口可乐”,简单而深刻,用含蓄的语言传达深刻的含义。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国际社会的接触与日俱增,受到“国际化”的影响较为严重,我国广告设计的“失语”视觉现象日益的突出,国际风格样式泛滥,这就导致了我国广告设计由于缺乏自身文化的内涵而变成了一副“躯壳”。陈可辛导演的作品《武侠》在柏林电影节亮相的海报十分的隐晦,画面中只有两个帽子遮面的男子,背景是浓墨狂书的“武侠”二字,没有体现任何有关演员和剧情的信息。主要的原因有:以我国电影海报的设计而言,行业呈现的现状是设计人员专业不专供;不受重视,流程复杂;诉求过多,广告碍眼;明星“大头照”现象泛滥等,因此,只有把我国现代广告海报平面设计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才能实现真正“国际化”。
二、广告海报设计中的文化内涵
我国广告海报设计中的文化的内涵,以公益广告海报设计为例,主要有:以人类社会的环保题材为主体;以人类的生命健康为主体;以振兴教育、科技发展的题材为主题;以宣扬社会的新风尚和美德题材为主题;以弘扬民族文化遗迹爱国精神题材为主题;以传播时代观念、文化的题材为主题。主题系列能够形成大规模的视觉优势,可使主题多层次多角度的进行深度的表现,既提高了传播的力度,又使主题的引导和说服更具有亲和力、强化了观念,丰富了视觉表现,这是一种在中心主题的统帅下子主题系列的文化表述。我国是一个东方文明的古国,积淀着非常丰厚的民族文化和精神,传统的文化艺术更显示出无限的审美内涵,传统绘画艺术有传统工笔画、水墨画、壁画等体现的那种神韵、空灵的艺术精神;民间美术作品:剪纸、漆画、年画、染织等,所反映的民俗民风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无不蕴涵着民族文化的情结,成为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文化资源。观念的思考和个性化的表现是公益海报创新设计的追求,深层次地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与图像元素,巧妙地吸收并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以体现出中国文化内涵的个性化设计。
三、广告海报设计中的文化表现
1、在广告海报设计中的图形文化
在现代我国广告海报的设计中,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都是融入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传统图形,设计师准确的把握这些图形的深刻内涵,并且将它和现代的设计元素相结合,赋予它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让我国古老的艺术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不断的发扬光大,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图形是广告海报设计作品的表意形式,在设计作品中居于较敏感和备受关注的视觉中心,主要是由写、绘、印、刻,摄像录像技术等手段产生的能传达信息的图形记号。在当代,把我国传统的图形和现代广告海报平面设计融合起来,受到设计师的青睐。例如我国著名的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日本的“自在”纸坊创作的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海报设计,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的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我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的意境,表现了我国人文性情的无拘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在整幅海报的制作中,结合我国传统的图形艺术手法,把作品的风格和表现内容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2、在广告海报设计中的意境文化
我国当代的平面设计开始于八十年代中后期,它的发展受到我国传统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是广告还是海报的平面设计都是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为基础的,是一种视觉传达的艺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广告海报的设计都是表现了含蓄的意境美,用简单、概括的语言表现出深刻的含义,但是由于受到国际化设计风格的影响,我国广告海报的意境美正逐渐的消失,所以要实现我国平面设计真正的国际化,就要运用我国传统的文化元素表现我国广告海报平面设计的意境美。在广告海报的平面设计上,构图留白虚实相生,空白能够引起人们无限的思维想象空间的美感,由于没有任何的物体作为视觉度量空间的标准,所以留白空间就具有了一种似乎含有无限容纳能力的意义。利用视觉知觉的表现,不仅仅将得到更简练的抽象造型,同时还能增加视觉的新鲜感和趣味性。广告海报设计采用图文结合情景交融的形式,从而使欣赏者犹如身临其境,进而唤起消费者潜意识的欲望。
四、总结
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我国的文化艺术和广告海报平面设计的理念都必然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当代设计国际化的浪潮中,思想的贫瘠和信念的丢失给每一位设计师的创造带来严重阻碍作用。我国的广告海报平面设计师要依据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为基础,学习借鉴西方各流派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中西结合,创建自己的民族个性,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我国的民族文化不断的传承下去,我国的广告海报平面设计才能在本土文化中“茁壮成长”。(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2]李维.我国平面设计新思维[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年
[3]李艳组.平面设计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从“以赛代练、以展代考”的内涵分析了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主要分为“综合素质”核心课程与专业素质教育课程;以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海报设计>为例,论述了基础知识的教授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课程相关竞赛获奖作品的探讨和分析、设计竞赛实训和展览等三个阶段实训内容;从学生受益方面对“以赛代练、以展代考”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出“以赛代练、以展代考”适合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以赛代练” “以展代考” 课程体系 海报设计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5-0102-02
纵观全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陈旧、复杂,尤其是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下,部分专业教师仍然存在大锅饭现象,教学任务不明确、规划模糊、资源整合不足等问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另外,部分缺乏相应社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进入高职教学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从学生来说,在旧的课程体系下,学生毕业后无法立即参与到企业第一线的工作,往往要经历1-2年的实践才能完全与市场接轨。此外,学生在校期间的作业练习多为模拟项目,设计作品没有得到市场的检验。
鉴于平面设计专业的相关设计竞赛众多,本文以理论学习结合实践,推行“以赛代练、以展代考”课程体系来探索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设计思路,并以海报设计课程为例具体来分析其实施过程。
一 “以赛代练、以展代考”课程体系的内涵与课程体系建设
1.“以赛代练、以展代考”的内涵
“以赛代练”、“以展代考”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以赛代练”指的是在课堂学习中组织学生组成参赛设计团队,在坚持学生主体定位的同时,选择具有大赛经验的教师进行教授和专门辅导,实现专业教师资源共享,并根据专业优势,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参赛思路。同时系部将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有一定影响力的职业技能赛事,并对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奖励。
“以展代考”指的是课程结束后课程作业将在系部展厅以展览的方式呈现,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学生课程成绩将由本专业教师组成评分团对学生课程作业展览效果进行打分,学生成绩取自专业教师所打分数的平均分。
2.“以赛代练、以展代考”的课程体系建设
新的课程体系建设应遵循“以赛代练、以展代考”分综合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两个模块。
“综合素质”核心课程由“品格育成与人生砺炼”、“形象塑造与自我展示”、“职业规划与创业体验”等课程组成,结合平面设计专业行业的特点,对原有的公共基础课进行整合,实现与高职院校现有公共课程有机融合,与后续专业技能培养课程有效衔接。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在技能培养中育成素质”的育人思路,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锤炼学生职业素养。
专业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以赛代练、以展代考”课程体系上。“以赛代练、以展代考”主要课程有“设计基础”、“图形语言”、“编排设计”、“字体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海报设计”等课程,对于没有设计竞赛支撑的课程采取“以展代考”,如“设计基础”、“图形语言”、“编排设计”等基础课程。
二 专业课程贯穿“以赛代练、以展代考”案例分析
以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海报设计>为例,本课程一般安排在高职院校第四学期,每周20课时,共六周计120课时。
《海报设计》课程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教授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第二阶段主要是对课程相关竞赛获奖作品的探讨和分析:第三阶段主要是设计竞赛实训和展览阶段。三个阶段应遵循按部就班的学习原则,不能颠倒或排除某个阶段。
第一阶段――海报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教学内容提纲如下:
(1)海报设计基础知识学习。在《海报设计》课程中,基础知识包括海报设计的概念、历史、分类以及重要的发展阶段。通过本阶段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海报设计基本常识和概念。
(2)海报设计表现手法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海报设计的表现技法,其中包括:直接展示法、合理夸张法、以小见大法、运用联想法、富于幽默法、借用比喻法、以情托物法、悬念安排法等,并通过实训对每种手法进行针对性训练。
(3)海报设计原则学习。通过理论与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海报设计的原则,并通过海报设计原则实训,完成相应的作业练习。
第二阶段――海报设计竞赛获奖作品解读阶段。
本阶段的学习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要求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欣赏各大赛事的获奖作品,共同探讨作品的设计内涵和深意,目的是培养学生更高的理性视觉欣赏能力,为后期的实践奠定基础。第二部分:让学生自主赏析,要求学生在课后搜集获奖作品资料,制作成PPT,在课堂上扮演教师角色与其他学生进行作品分享。
具体的教学实践设计如下:在第一部分中,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对获奖作品进行全面的赏析,赏析类别涵盖公益海报、意识形态海报、政治海报、商业海报等,教师主要讲解和分析获奖作品的设计背景、设计思路、表现手法、设计内涵等方面。同时在讲解作品的同时应将作品设计者进行详细介绍,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自行制作玩转课堂视频,同时也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循环使用。
在第二部分中,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每位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搜集和整理获奖海报及设计者简介,制作成PPT且不少于20张,每位学生用时不能少于8分钟,每天抽取两名学生上台进行作品赏析。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对作品的赏析能力不仅得到很好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有所加强。
第三阶段――设计竞赛实训与展览阶段。
著名台湾籍平面设计师蔡仕伟先生说:“海报设计的学习原则应该遵循多看、多想、多听、多问、多做”的步骤。“多看”指的是看一些作品展览、优秀设计师作品以及设计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多想”指的是在看作品的同时要懂得思考和品味,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多听”指的是多听老师的授课掌握基本知识、多听大师的讲座或视频拓展自己的视野:“多问”指的是在看或听的时候对于自己不解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或身边的同学;最后才是“多做”通过不断的练习让自己的技能得到训练。
通过第一、第二阶段的学习积累,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得到提高,对于原有的审美思维方式进行重新的定义,所以在第三阶段的设计实训可以很好避免一些低级设计方案和方案撞车情况。第三阶段主要是参加国内外的一些专业的海报设计竞赛。具体步骤如下:
(1)竞赛主题解读。竞赛主题解读非常容易让学生忽略,所以在前期竞赛教师应带领学生认真地分析比赛要求,而不是把竞赛要求直接扔给学生。尤其重要的是对竞赛主题的分解。例如安徽省科普创意设计大赛主题是“科普创意”,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对“科普创意”进行解读,“科普创意”包括多个方面,如环境问题、安全问题、人权问题等。环境问题又可以分解成水污染、雾霾污染、噪音污染、森林破坏、垃圾分类等;安全问题又可以分解成食品安全、酒驾安全、安全施工等;人权问题又可以分解成保护妇女和儿童权益、尊老爱幼、关爱残疾人等。通过对主题的分析,学生很容易找到创意的切入点进行头脑风暴。
(2)相关竞赛获奖作品资料搜集并共享。相关竞赛获奖作品资料的搜集主要是两个目的。第一让学生全方位了解目此竞赛相关获奖作品的质量,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特别独特的手法或创意,学生在设计的同时可以借鉴。第二避免学生作品出现抄袭或“撞车”的情况。
(3)头脑风暴。头脑风暴阶段要求每位学生不少于10个创意方案,且创意角度应不同。方案制作成PPT在课程上进行汇报,只有进行大量的头脑风暴创意方案,才能有最好的设计方案诞生。
(4)方案筛选与修改。在头脑风暴进行的创意中,选择合理充分的创意方案进行完善和修整,通过学生方案的调整和完善,来培养学生的创意筛选和方案确定的能力。
(5)方案设计与调整。方案确定后主要是后期的执行,教师在方案的设计制作中应及时跟进,尽量在第一时间解决学生出现的技术问题或其他问题,确保设计方案的顺利进行。
(6)交稿。按照竞赛文件的要求,仔细填写报名表等相关文件,并按照递交要求进行作品格式调整,最后完成交稿。
(7)展览。在对创意概念的执行完成后,所有学生按照授课教师的要求挑选三件海报作品,尺寸调整为120x80cm并打印,按照学号顺序排列在展厅张贴布展,标签贴在作品右下方。在展览的过程,由授课教师进行海报作品讲解和评价,将课程的效果再次升华。
三 “以赛代练、以展代考”教学效果评价
“以赛代练、以展代考”课程体系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的设计水平不仅得到提升,综合素质也得到发展。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而且作品获奖不仅给学生带来一些收入,还可以充实和完善自己的作品集,为以后的就业增加砝码。当然得奖的机会可能会特别小,所以声誉和奖金是伴随成功随之而来的额外奖励,而不是你的目标。“以赛代练”更是一种自我技能的修炼,通过“以赛代练”课程的实践,学生在国内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主要包括威尼斯双年展最佳国际设计奖、德国红点传达设计奖、河南公益广告大赛三等奖、方正字体设计竞赛三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安徽分赛区一等奖、乌克兰哈尔科夫“四方块”国际环境海报三年展优秀奖、第二届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大赛二等奖、第二届亚洲生肖设计大赛全场大奖等,学生在国内外获奖累计达100余项。“以展代考”有利于促进各个班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以赛代练、以展代考”课程体系的实践督促了专业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及时掌握设计动向。通过“以赛代练、以展代考”有利地提高了教师教学课程质量,带动了教师们的干劲,让教师真正把心放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上,同时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最终锻炼出一支干劲十足、业务熟练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海报 图形 视觉心理 特征
海报设计是众多视觉传达设计之一。图形作为一种非文字性语言,在海报设计中可以表达作品内涵、传递信息,有效实现作品商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应,是海报设计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视觉传达设计、海报与图形的概述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要素主要有文字、图形、色彩,视觉传达的主要载体有报纸、杂志、互联网、影视片、广告牌及其他印刷宣传物。视觉传达设计就是要利用其基本要素设计成作品,通过其主要载体,把有关信息通过受众的眼睛传达给受众,让受众产生心理反应。视觉传达设计就是“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海报又称招贴或宣传画,通常是指单张纸形式、可张贴的广告印刷品,是一种平面形式的宣传广告。
图形是一种具有说明性的视觉符号,设计师以图形为创作元素,设计成可视性的作品,表达创作者的意念和思想内涵,实现作品的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
二、海报设计作品图形的视觉心理特征
(一)视觉心理
视觉传达设计在准确传达视觉信息的同时能使受众的视觉心理发生能动反应,使受众所看与所知同时感觉,积极理解作品,形成感悟体验,让受众审美体验与设计者创作意图形成共振,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
(二)视觉心理特征
1.重复与渐变
重复就是在视觉艺术中,同样的图形以相同的表现手法重复出现。重复相对于单个图形元素,在组合时,受众容易获得整体感,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在海报设计中,设计元素的合理重复,可使画面构图整体具有秩序美感和韵律感,使受众消除心理紧张感,获得强烈的视觉效果。
渐变就是在单位重复过程中,变化是逐渐改变,程度均等。形态的渐变包括单元加宽、单位缩减、角度减小等,色彩的渐变包括
明度、色相、纯度、冷暖等。设计图形渐变,要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似图形,用渐变展现其内在联系,使图形在受众心理呈现韵律美。
2.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指图像相对于某点、直线或平面,在排列上相互对应,整个构图上下、左右对称,高度平衡,它有自我调节倾向,如果图形有缺陷,受众会产生使缺陷部分趋于完整的心理,寻求视觉心理的稳定。
均衡是指布局上的等量不等形的平衡。对称能产生均衡感,均衡和对称都能让受众心理平衡。设计者设计作品时,运用丰富的审美经验和娴熟的形式美法则,可以使受众心理上获得均衡感。
3.虚实与疏密
在海报设计中,虚实就是受众视觉清晰与模糊、明确与含混,“实”是需要主要处理的物体,“虚”是需要次要处理的物体。
疏密就是稀疏与稠密,在海报设计中,画面元素排列疏密不匀,该疏即疏,该密即密,能收到画面层次丰富、内容充实的效果。
4.节奏与韵律
在海报设计中,通过各要素的组合来实现节奏与韵律。图形是传达信息的视觉符号,本身就具有简洁的节奏形式。在海报设计时,将文字、图形及点、线、面等元素按照设计者的意图重新组合,形成富有节奏的韵律感。一幅好的海报作品要能够调动受众心理,表达作品内涵、成功传递信息。
三、视觉传达设计之海报设计作品欣赏
海报又称招贴或宣传画,是一种平面形式的宣传广告,具有艺术表现力丰富、视觉冲击力强等特点,多用于电影推介、比赛活动、文艺演出等广告宣传。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宣传海报,构图造型为“心”,也是英文“青年”第一个字母“Y”;图中央既是手也是鸽子的造型,寓意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向社会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面向世界、奔向未来,表现“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主题。
电影海报是海报的分支,它浓缩了一部电影的精华,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如果设计者对图形、文字、色彩等设计元素进行巧妙运用,就能提升受众的视觉表现力和作品的艺术魅力。《我们天上见》的电影海报,下方五个人物形象,紧密排列,以竖构图,上方只有一个人物形象,在等量的色块中,形成了鲜明的疏密对比,两个人物在不同时期的形象得到很好的展现,既对电影主题进行了诠释,也丰富了海报的画面。《与美人图》的电影海报,画面整体以蓝色调为主,画面人物穿着轻盈的服装,位于画面中心向左,设计师在画面的右侧,对文字的大小、形状、高度做出精心安排,用文字来均衡,使整个画面有平衡感。
海报一般设置于户外,一幅视觉冲击力强的作品就能强烈吸引受众的眼球,就能给受众深刻印象、回味无穷的广告效果。《让子弹飞》的电影海报,子弹从左边字体迅速穿过,利用字的笔画连接,迅速穿过的子弹刚好把字体切割,再配合上凌厉的笔触变形,让人产生视觉愉悦的设计感与子弹飞过的速度感。
一幅优秀的海报作品既要能成功传达主题内容,又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在设计者和受众之间产生情感与心灵上的交流和共鸣,收到更好的社会宣传效果。2008年奥运会标志海报,就是以最简洁有效的图形、文字元素来表现富有深刻内涵的主题。五环表示奥运会,表示五大洲人民团结;2008表示奥运会2008年在北京召开;上面的图形表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中国结、运动员在打太极拳,形象鲜明醒目,色彩鲜艳强烈。
结语
总而言之,在近些年来,视觉传达设计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广泛应用于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店内外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方面,这些设计都是以文字、图形、色彩为基本要素进行艺术创作,再通过视觉传达给受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文化观念,也以其震撼的视觉体验影响着人们的人文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2]吴建华.让心理震撼的视觉体验――海报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先结婚,后恋爱”
郑中用“阴差阳错”来形容自己是“一不小心”就进入了设计业。高考那年,他怀着日后成为一个艺术家的抱负,最后却有些不情愿地到了大连工业大学(原大连轻工业学院)学习设计专业。如今,郑中觉得自己那些年的年少轻狂颇为可笑,也非常感谢母校和恩师,“正是他们让我和设计之间产生了微妙的感应,也算是:先结婚,后恋爱吧。”
毕业后郑中来到北京当了一名“北漂”,先在国安广告,之后在国资委大商广告,后在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学习设计管理。2008年,郑中创立了正大中艺设计机构,开始独立承接一些设计项目。光从名字上看,就知道郑中心底的那个艺术之梦其实一直未曾泯灭,“郑大中是我的曾用名,想做一些与艺术相关的事情,那就叫:正大中艺好啦。正大中艺,让我从无思奉献,变为自思自立。”很多时候设计也是一项让人身心备受“摧残”的工作,但郑中对自己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挺满意,“喜欢就不累,用自己喜欢的事情挣钱,多好啊!有多少人能这样生活啊!”
仔细观摩郑中的设计作品,你会发现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品牌Logo设计、广告设计、海报设计、字体设计、商业展示、公益设计、展览设计等领域,他可以在设计的差异性和共通性之间“跨界”并游刃有余。对于这样的本事,郑中倒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有了理念,所有的领域都可以做。而只要敢于去做,大多都能实现。”如今,发展了几年的正大中艺设计机构依旧保持着“精兵作战”的小工作室规模,团队一共6个人,“因为公司规模大了,你就会很累,甚至会放弃设计工作。我还是喜欢和战友们共同作战、取得胜利的感觉。”作为一个设计管理者,郑中很注重因材施教,“要了解你的员工要什么,尽力去用这些东西激励他们。一个好的设计师最重要的就一点:不懒!其他的都可以学,只要不懒!我现在认为执行最难,因为我们不缺少想法!”
在艺术和商业之间保持平衡
郑中也曾在设计师的艺术表达与商业性之间纠结摇摆。不过,今天看来,他认为这两者其实没有差别。“无论商业与创作,只要最终获得了利益,那就是商业设计。一个设计永远有3个作者:市场、客户、设计师。设计师有问题一定问客户,客户有问题一定问市场。当与客户有冲突的时候,就用市场协调。我当然希望用我的想法来帮助客户实现市场价值,但除了想法之外,沟通的方法更为重要。”在郑中眼中,沟通甚至胜于做。“‘设计’为什么是‘言’偏旁,而不是‘手’偏旁呢?其实这样的过程就是沟通,大多用嘴去讲。”2008年上海马克华菲案、2009年的成都翠玉阁茶叶、2010年大商新玛特洗衣液、2011年万科朗润圆、2012年的大连银行广告等等,这些成功的商业项目都达到了艺术和商业的平衡标准,也让郑中更加明白了沟通共赢的重要性。除了商业项目,正大中艺设计最擅长的还有公益广告。2008“我们在一起”全球华人设计师抗震救灾公益海报设计、第七届设计之都(中国·深圳)公益广告大赛等作品也引来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时候是免费的公益项目逐渐做得多了、好了,就有人自动找你做商业的项目。”无论是商业项目还是公益项目,郑中都遵循“守时、守量、守质”的原则。
从2007年到2012年,郑中以及正大中艺设计机构获得过无数国内外大奖,包括:2012年中国设计大展,连续五届(第三届到第七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金奖,澳门[十]海报设计大展全场大奖金莲花大奖,第三十三届台湾时报华文广告金像奖平面类金像奖,第八届中国澳门设计双年展铜奖,第五届方正奖中文字体设计大赛创意类银奖,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平面设计类优秀奖,第十届莫斯科金蜜蜂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精选奖,第九届日本富山国际海报三年展优选奖,乌克兰第八届“4TH BLOCK”生态国际海报三年展优胜奖,第二届意大利50X70社会沟通海报大赛优胜奖,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会徽设计优秀奖,2008首届创意马达国际创意大赛全场大奖金马达奖等等,简直就是“得奖专业户”。在郑中看来,参赛既是推广品牌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用比赛来找到自己,找回自己”。郑中认为,“年轻人一定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保有一块儿纯净的土地,种自己爱种的东西,那种收获才是喜悦啊!而获奖的诀窍就是多做、做学习、多总结。”去年,郑中加入了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他认定深圳是中国平面设计的“中央”所在。“深圳设计的今天就是大连设计的明天,在后面好好跟着走,路就不会错的!”
Zen,追求“禅”的境界
“正大中艺设计机构”的英文名叫Zendesign,而Zen中文翻译是“禅”。郑中认为,Zendesign就是他对“正大中艺”最好的诠释。郑中在自己的博客文章《和佛说设计》中有过这样的问答:“我问佛 :如何提高设计水平?佛曰:静观千重变,纳精华于心,唯有变法,方可创新。我问佛:如何做真正的中国主义设计?佛曰:真诚地做一个中国人,你的设计就是中国主义。”在郑中的设计作品中,能看到不少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但同时又很有现代设计感。在他看来,中国传统的影子不是装出来的,与家庭、生活经历有极大的关系。他坚信:中国设计会在不久的将来确立自己的评价标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外设计师关注与实践有真正中国精神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