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化学学年总结

化学学年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20 08:17: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化学学年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化学学年总结

篇(1)

一、学年初,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我校是一所普通初中,学生分别来自农村和城市。针对优等生大量外流、生源素质普遍低下的这种情况,我们确定了“以考促学”的教学思路。利用堂堂清、周考和月考对学生进行考察,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学习,以期大多数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二、教学中,采取适当奖励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当的精神奖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学年来,笔者对在周考、月考中成绩进步较大的学生和期中考成绩优秀的学生分别给予不同档次的物质奖励,从目前已知的结果来看,收到一定的效果。

三、训练中,对题型和知识点的把握上要有针对性

平时的化学教学过程,对习题的训练一定要有针对性,要与正式考试相接轨。习题的选取要精,解题的步骤不能随意,规范二个字记在心里,挂在嘴边。对知识点的把握上要恰到好处,既不能青蜓点水,也不能节外生枝。这样良好的训练习惯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稳步提高。

四、一点困惑

本学年,我任教的两个班,出现令人困惑的两个问题,其中一个班的好几个中等程度女生,化学成绩无法提高,另一个班的好几个男生自始至终不学化学,其严重程度是笔我教学多年中首次遇到的,在此,恳请智者帮助,给予解惑。

同栏目文章:

篇(2)

非智力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具有多方面的促进功能。首先,从动力功能角度分析,其可以驱动人们将原始的一种诱因转变为人内心的实际需求。还可以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进而赋予其情感与兴趣。同时还可以引导人们将学习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目标形式,对化学学科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从控制功能角度看,其可以随着主观客观条件的变化,及时对目标进行调整与处理,从而有效确保学生积极对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最后,对一个人还具有补偿与定型功能,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出现可以有效弥补一个人的弱点,这在化学学习中至关重要。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高一年级新生。学期初我们进行了新生学习习惯的问卷调查,从每个班各抽样35份问卷做反馈分析,作为这一学年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课题研究的一项参照基准。在学校进行第一次质检考试之后,随即对学生在答卷过程中因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失分汇总,课题组老师结合任教班级学生在课堂上及课后作业表现,补充和完善了学期初依据问卷调而设置的参照基准。

针对学生失分主要集中在元素符号、离子符号错写;化学方程式生成物状态符号、反应条件遗漏;仪器名称错字别字及部分同学未按题意作答等方面。高中化学学科考试是学生“会而不得分”情况的重灾区。我们课题组进行反复讨论研究,确立了第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对策。

(1)高中化学具有概念多,知识点细、碎的学科特点,尽量在每节课预留5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设计分层问题解答,检查学生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新课的预习情况。这样可以收到很好的课堂预习效果,是提前进行知识导入及温故知新的关键环节。

(2)教师教学方面,给学生开口说、上台写和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减少学生想当然的机会。主要是希望教师可以逐渐转变自身的定位和角色,主动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可以对一些化学反应有更直观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及主观能动性,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挖掘作业的有效性,发挥作业在学生学习能力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在确保全批全改的前提下,部分学生进行不定期的面批面改。并且要求学生“马上写”即错题重做,并建立个人错题集,累积保存。如化学学习中对于化学式的配比,许多学生都会感到比较困难。如何进行化学式配平,成为影响许多学生后续学习的关键。所以这一部分的习题及重点学生都应该进行重点记忆,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之后的学习得以顺利进行。教师不定期检查学生错题集,并使用其中相关内容作为测试题源,调动学生积极翻阅复习的主动性,达到巩固知识、加强理解、培养能力、掌握规律的目的。

在将近三个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迎来了学期的期中考和期末考。特别是期中考,学生“会做不得分”的情况少了,答题下笔更规范了,会错题意的同学也明显比第一次质检少了。特别是期中考考查了蒸馏实验的相关知识点,这道实验题反而是主观题里得分率最高的,这都得益于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并互相评价。手口并用,记忆效果明显好多了,考试就受益了。而当学期末考试后,课题组老师做评卷反馈讨论时,发现了新的问题,非智力因素失分率相对于期中考查有了回涨的现象。为抑制这种现象,我们在坚持第一阶段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第二阶段对策作为第一阶段的补充。

(1)让学生参与分析试卷。每个学生除了分析自己的试卷,还可以随机抽号的方式得到分析另一位同学试卷的机会。具体试卷分析任务分解为以下三项:

①哪些题目做得比较好,哪些题目存在失误?

②错题纠正,即要写出正确答案,主观性试题还应根据老师讲解的解题思路补全。

③对错题进行归类,找准原因,形成文字,给自己诊断也同学对症下药。

即每个同学手里会有两份报告,一份是镜子中的自己,一份是别人眼中的自己。

(2)让学生体验成功。作业、小测、测试按时间顺序整理就是一份个人学习成长展。定期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同学相关资料,在班级宣传墙上展示,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

(3)习题课,教师适当“闭嘴”,让学生读题,析题。听学生怎么说,教师才能真正了解他们心里怎么想,带着学生找题目的“茬”,培养严谨审题的习惯。

篇(3)

①. 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

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 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③.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⑥.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⑦.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⑧.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篇(4)

一、加强学科组建设,提高教研组工作效能

学科教研组是基层的教研组织,学科教研组工作效能如何直接决定着学科教学、科研的质量与水平。因此,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创新教研机制、创建符合课程改革需要的教研文化,将成为学校教研工作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但从基础调研情况来看,教研组工作存在工作效能不高、管理机制落后、教研水平较低等现状。为此,新一年学会工作将以教研组建设为抓手、以教研机制创新为手段、以创建新型教研文化为目的,切实提高教研组工作效能。

1.认真开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认真领会精神,明确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并以此为行动指南,做好教研组工作长计划、短安排,同时对教研组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关的整改活动。

2.加强教研组长业务研修培训工作。学会将根据有关相关行政、教研部门的安排,组织教研组长开展相关的研修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教研组长的教学、教研与业务管理水平,从而为教研机制创新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3.引领教研组长开展教研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新的一年里,将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求,组织教研组长对学校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教学评价等相关教学常规制度进行反思与研讨,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教研管理机制,并在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与推广。

二、突出两项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实践

根据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的工作要求,本年度将“深入课题研究”、“创新教研机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深入学习、积极研究、先行先试,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深入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因其具有规划性、系统性、长期性等特点,对推动业务学习、提升研究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课题研究将为中学化学教学带来长期的教学、教研效益。为此,学会本学年度将深入课题研究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来抓。

1.进一步开展市级重点课题“普通高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学科子课题“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之研究”。该课题从属于课堂教学常规机制创新研究的一项内容,课题研究的目的旨在引导老师建立起基于学习取向的课程教学。本年度将在上学年制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组织会员深入学习课题实施方案,领悟课题实施目标及意义。同时,引导我会会员基于高中化学学科特点,积极开展实践中如何开展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的探索。本着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的课题实施原则,引领参与课题实验的会员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提升,深化对学习策略的认识、把握学习策略指导训练方法,最终实现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提升的双赢目标。

2.继续开展“九年级化学单元整体教学”之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教学”从属于教学常规中的教学设计(备课)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两个范畴,试图解决如何开展教学设计、如何从整体性的角度开展课堂教学。该课题是基于目前九年级“低效耗时、效率不高”的教学现状提出的,本课题研究旨在研究、揭示教材单元整体性关系,从而为一线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供支撑。该课题拟用一半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为使本课题研究得到较好的落实,本学年将结合相关工作的开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单元整体教学的初步实践”、“单元整体教学阶段总结”三次专题研究会议,分别进行理论研讨、实践尝试、阶段小结等相关工作。

各县(市、区)教研室、学校、会员,也应根据各自的计划,结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研组建设及教学常规机制创新”这一主题,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相关工作,从而为创建符合课程改革需求、符合教育改革方向的教研常规与教研机制。

(二)创新教研机制

篇(5)

一、研究思路和指导思想

本研究以高中新课程“化学必修1”为媒介,以现代学习策略、元认知为理论生长点,在高一化学教学中设计可操作的元认知优化训练方案:激发兴趣;规范和形成常规学习习惯;抓住学科特点培养学科思维和方法;通过自我提问法、目标激励法、时间管理法、自我评价法、阶段总结法等来提高学生的元学习能力,旨在寻找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学习监控力的方法。

二、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平行组实验设计,自变量是高中化学元学习能力训练。因变量是学生化学成绩、化学元学习能力和化学兴趣态度的改变。通过实验考查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实验模式:(1)单组前后测设计G:01―X―02;(2)实验班与普通班对比实验。

三、实验目的

以高中新课程“化学必修1”为媒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设计可操作的元学习能力训练方案,并考查此训练对“学生学习兴趣、化学成绩和元学习能力各维度的影响”,旨在寻找出提高学生的元学习能力、自我学习监控力的方法。

四、实验假设

1.元学习理论和新课程功能相结合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化学元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2.元学习理论和新课程功能相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五、实验材料

1.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1)》,2007年3月第三版。本研究将元学习能力的训练渗透到该册书的教学中。

2.问卷调查表。中学化学学习过程的元学习能力问卷。该问卷是依据北京师范大学董奇、周勇编制的“学习自我监控量表”,借鉴王会丽等硕士学位论文中的有关量表,又经深入了解高一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经综合分析归纳编制而成。经小范围预测后,对问卷初稿又做了进一步修改,最终形成该问卷。该问卷共50道测题,测量学生在学习中的元学习能力高低,共有三个方面八个维度,包括学习活动前的准备性和计划性,学习活动中的意识性、方法性和执行性以及学习活动后的反馈性、补救性和总结性。其中,准备性,如学习之前准备好学习用具,创设好学习环境,调节好情绪与精神;计划性,如学习之前做好计划,对学习哪些内容如何去学以及学习时间安排等进行计划;意识性,如上课时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讲这些内容,可能以何种方式讲这内容等;方法性重在一般方法、预习、上课理解、复习、课后练习五个亚维度所采取具体的方法,如预习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听讲时重在弄清老师讲课的思路,应采取理解记忆的方法,及时复习等;执行性的表现,如上课克服开小差的现象,坚持在完成学习后做其他事;反馈性侧重对学习状况进行检查,反馈与评价;补救性要求学生根据反馈结果对自己学习采取补救性措施;总结性意指学生总结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如总结自己或借鉴别人和书本上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不断提炼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该量表的评分办法采取六分制:完全不符合表示l,基本不符合表示2,有点不符合表示3,有点符合表示4,基本符合表示5,完全符合表示6。某学生在某维度所有试题的得分总和,作为该学生在该纬度的得分。施测所得的一致性系数a=0.97。试题分布见表4-1。

3.化学学习兴趣问卷。(见附录1)该问卷由杨育玲的《物理学习兴趣、态度调查表》改编而成,能反映学生对学化学习的兴趣程度。该问卷采取5分制评分办法,评分标准为: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说不清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l分。所有试题得分总和作为该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的得分。分数越高表示兴趣越高。

4.实验前后的化学测试题2套(前测和后测各1套)(见附录2、3)。玉林市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和期考题。两套试卷都重视双基、突出重点,注重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考核,与生活联系紧密,有较强区分度,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化学学习的实际水平。

六、实验对象的确定和无关变量的控制

本研究以博白县中学高一年级两个自然教学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0班学生作为实验组,11班学生作为控制组。这两个班学生都是按中考成绩高低三个层次随机抽取分班,所以两个学生总体情况比较均等,平均成绩相近。以学生的中考化学成绩作为划分依据,将成绩为84、100分之间者划分为优等生,将成绩在60、84分之间者划分为中等生;将成绩在60分以下者划分为学困生。被试构成情况见表4-2。

实验班和控制班好、中、差三个层次学生人数相近,可以认为学生基础基本相同。

两个班在学生人数、性别比例以及前测成绩等方面都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两个班由同一教师任课,在实验过程中,两个班的授课总时数、课外作业量尽可能保持一致,且都要参加不定期的小测验、两次相同的月考,两次阶段性(考试期中段考试和期末考试)。使两个班学生这个变量具有初始的一致性,以保证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七、实验的程序

1.前测。以高一新生入学后摸底考试成绩为前测成绩(分班时按成绩由高到低循环排列,各班无显著差异),同时进行化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化学元学习能力问卷调查(前测)。

2.通过观察、谈访、问卷调查明确高一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和新教材使用状况,利用新教材特点设计学生化学元学习能力训练可行性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对照班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学生的元学习能力是自发形成的。实验组按元学习能力训练的原则和方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的元学习能力训练有目的、有计划地与教学活动相结合进行。实验时间从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为期一学年。

3.后测。包括高中生化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调查问卷;学生化学学业成绩;化学学习兴趣水平测验题。

用对实验结果(调查问卷和前后测成绩)进行分析和处理。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学年实验,笔者分阶段对实验对象进行化学元学习能力水平、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进行检测。

定量结果分析:

1.实验班与对照班化学元学习能力前后测比较。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了《高中生化学元学习能力调查问卷》的调查,发放试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元学习能力分数均转化为百分制标准。结果统计见下表4-3和表4-4。

后测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元学习能力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前后测对比说明经过一个学期的元学习能力训练后,实验班与控制班之间的元学习能力产生了显著差异,实验班学生元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性提高。

2.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化学成绩前后测比较。以高一入学后第一次化学摸底考试为前测,试题经科组成员研究确定,信度和效度较高。以玉林市期末化学统考试题为后测试题,试题为专家命题,水平较高。两次考试流程正规、严格,全封闭流水账评卷,成绩客观,真实有效。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成绩的平均分比较,实验班高出对照班约0.03分;标准差S,实验班略小于对照班;Z=0.0180.05即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实验后,实验班比对照班学习成绩的平均分高出约16.01分,Z检验发现,Z=2.69>Z0.05=1.96,P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成绩对比说明,结合高中新教材特点实施元学习能力训练,能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3.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前后测比较。

由表4-6可见,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实验前两个班差异不明显。从总体上看,两个班的兴趣水平分都不高。在经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后,重新对两个班进行了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发放试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结果统计见表4-7。

从上表可看到,实验班学生经过元学习能力训练后,化学学习兴趣显著高于对照班的学生,说明根据培养学生元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提高。

定性结果分析:

定量研究是围绕实验目的而设计的,数据只是反映实验结果的某些方面,本实验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这些。为了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本人还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对学生的变化进行定性的考查,发现实验实施后,实验班学生在下列几方面有巨大的变化。

(1)学习的自觉性加强了。通过确立目标,制订计划,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生比实验前更喜欢学习化学,积极主动地进行预习、听课、复习和作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不再害怕“练习和测验”,而是把它们当作检验自己学习得失、方法正误的一种手段。自觉规划学习,自觉对学习进行归纳总结的学生人数也大大增加了。

(2)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了。通过问题清单训练,学生形成爱思考、爱提问的习惯。如在学习SO2化学性质时,我引导学生按物质类别,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有学生提出:既然SO2与CO2一样是酸性氧化物,它们的性质很相似(如都能使石灰水变浑浊,都能与水结合形成弱酸等),那么SO2是否与CO2一样能与Na2O2反应放出O2?我立即表扬了提出问题的学生:你问得很好,初步具备科学家的素质。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接着让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大多数学生认为2Na2O2+2SO2=2Na2SO3+O2。但也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理由是SO2可能被Na2O2氧化,生成Na2SO4。两种意见似乎都有道理,我没有立即给出自己的观点,而是让他们课后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他们通过查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以证明各自观点的正确与否。在下一次课上,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结果,经过全班讨论,最终形成正确的方法和结论。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活,自然容易发现问题,知识与能力就在这师生动态的交往中生成。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肯定和尊重,进一步鼓励了其他学生勇于思考、大胆质疑,把学习思维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完全超出了教师的课前预设。很显然,这种超预设问题教学所带来的教学效益是巨大的、长久的,是传统灌输式教学无法达到的,它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科学的思维和方法。

总之,经过训练,实验班学习风气浓厚,学生的元学习能力增强,思维活跃,学生不仅能及时完成课内作业,而且每天还主动地去阅读相关的课外辅导书,期考该班化学成绩成为高一年级最高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明显比控制班强了许多。

九、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本课题的理论假设是成立的,即利用新课程特点结合元学习能力训练,按照元学习理论的原则、方法和策略进行高一化学新课程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化学元学习能力和化学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化学成绩,促进学生更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所以,结合学科课程在高一实施元学习能力训练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篇(6)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学科开设于初中第三学年,而学生在经过对包括物理在内的七八个学科的学习之后,学习习惯基本定形,学习基础也基本确定,这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也为化学教学无形地设置了一些障碍。对于教师来讲,这时候一定要头脑清醒,对症下药。因为化学学科的学制较短,且与实践、社会生产、生活等都联系紧密,每一位学生都是从零起步,教师要把每一位学生都视为学习化学的优生,这样既有利于保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有利于稳定和提高化学教学成绩,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课堂调动学生兴趣的途径之一就是做实验,要做好书上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的愿望,又能让学生体验到化学过程的内在美和探究的乐趣,这样学生不需要强化记忆,就能轻松记住并理解掌握知识要领,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化学学科的特点是知识点杂、乱、多,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和体系,加之内容的抽象性,学生掌握起来相当困难。教师就要从基础着手,循序渐进,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还必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农村学生一般自学能力较差,而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就会自己发现知识、发现问题,思维也会更广更活、更开阔,同时会自主地探索和创造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提纲和网络,然后自主评价,自主总结,自主复习。

二、倡导互动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

许多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都是互相商量的结果。这样,学生更易于接受,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这是实施创新教学模式一个必需的环节。

我们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上讲台的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设计,或发表演讲,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自由交流,大胆质疑,开展讨论、争论、辩论。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根据知识内容构思教学策略

不同类型的化学知识各有特点,在制定教学策略时应予充分考虑。

1.针对化学基本概念,力求讲解通俗又不失科学性,重点放在分析定义的关键字词,揭示概念的内涵,引导学生列举概念的外延,从而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有关物质性质、变化、实验等方面的概念,宜突出直观,注重实验引导;有关物质微观结构方面的概念,宜采用形象比喻、模型展示、挂图分析等方式讲解;有关化学量、化学用语和化学计算方面的概念,可通过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等途径,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2.针对化学基本原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概括性,教学时必须分两步走:一是讲清原理,教师要抓住学生直接感知到的具体实例进行归纳,或通过演绎的方式进行联系,以引出新的化学原理,讲解时力求突出形象性和论证性,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原理,用严格的推导帮助学生掌握原理。二是应用原理,在讲清原理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各种化学问题,特别是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化学原理去分析并作出合理的阐释。

四、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很多,例如通过读书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通过观察化学实验得出结论,等等。这些都是自学的基本要求和培养自学能力的基本途径。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得到满足后,对自学就会感到兴趣,自学的劲头也就更大。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很多,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这样的活动教师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如化学知识讲座,教师可以讲“空气与水污染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把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编成各种节目如相声、小品、魔术,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教师还可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把化学知识按基本知识、难点、疑点分门别类编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举行化学竞赛,这也不失为一种加深巩固知识的好方法。

六、利用多媒体网络激发兴趣,增大容量,优化教学过程

篇(7)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