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多媒体教学反思

多媒体教学反思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14 02:27: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多媒体教学反思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多媒体教学反思

篇(1)

课题:《海燕》(高尔基)。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情况:

1. 作者及背景简介。

2. 配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朗读指导。

3. 设计文章内容分析表格(包括正面描写海燕、侧面描写海燕和海燕的象征意义三大格),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然后显示答案。

4. 放映配画朗诵录像,放映名家朗诵录像。

整个课堂多媒体可谓全程参与,色、光、声、像俱全。教师完全丢掉了粉笔,离开了黑板,站在计算机演示平台前,点击鼠标,把教材的文字图像化了,让学生眼见海燕、耳闻其声,遥远的海域拉到了眼前。置身其中,享受着现代文明给人们带来的种种乐趣。师生们似乎都那么的入神。

然而,醒过来之后,却觉得自己只是当了一回观众。表演者除了教师还多了一部机器,因而显得更为纷繁多彩。

如果对照语文新课标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的要求,我们便会发现这样的课,跟传统“我讲你听”的教学相比,只是多了一件华丽外衣而已。不客气的说,如果“我讲你听”的教学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话,那么如此地使用多媒体,则使这些现象显得更为惨烈。

新课标要求“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然而,在这节多媒体参与的课堂上,屏幕上先是作者介绍,接着是时代背景介绍,最后在填表分析时,海燕的“象征意义”的格子里出示的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先驱”,这几个字特别用红色加粗,让学生毋庸置疑。这,怎么能说是学生“自己的体验”呢?其实不要说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就是成人,由于国籍不同、身份不同、阅历不同,都不可能对海燕这一形象有相同的体验:一致认为象征“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先驱”。因为经典的也就是世界的,如果是某一个民族、阶级或某一个团体独有的东西,它就不可能成为经典。在“世界在多元化的前提下和平发展”成为全人类共识的21世纪,我们不但没有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验”,反而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惨烈地“摧残”学生。

再则,假如没有多媒体,就没有后面配画朗诵的画面,那么一千个学生心中就会有一千个海燕,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再创造,也正是这个再创造使文学作品充满了魅力。曾记得一个文学家说过,小时候听爷爷讲孙悟空的故事,他把孙悟空想象成一个英俊无比、威猛高大的英雄。后来看了连环画,见孙悟空原来是一个瘦骨嶙嶙的猴子,实在扫兴。

一般来说,不喜爱文学作品的人,都是缺乏想象能力,不善于把文字变为画面,即缺乏再创造的能力。当然这种能力一半是天生,一半靠培养和锻炼。配画朗诵,固然十分精彩、十分动人,令人大开眼界,但它说到底是机器的精彩,是别人的精彩,并不是学生自己的精彩。它的副作用可能会使善于想象的学生觉得扫兴,使不善于想象的学生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而养成严重的依赖性。

课堂突出了朗诵指导,并以《命运交响曲》作为基调,对于理解《海燕》的主旨来说无疑是有益的。新课标也指出,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问题是“言为心声”,既然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又怎么能把全班的学生都定在一个调子上呢?即使是“流利”,也有“大江东去”“湘江北去”“门前流水尚能西”。哪一方“水”不是“流利”的呢?如此划一的朗诵指导,对照新课标的“自主”,的确有扼杀个性之嫌。

多媒体这个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怎样使它在落实新课标中发挥正面的作用,十分值得商榷。

我以为,多媒体必须为学生阅读的“自主、合作、探究”服务。比如海燕的象征意义,可以让学生自由读、自由写,然后通过投影,把学生所写显示出来。让学生们自由讨论评判,教师参与其中,最后再展示作者和时代背景简介以及传统的观点,供学生参考。海燕的形象也要让学生根据文字,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进行口头描述,然后再展示有关画面,让学生比较优劣。读也是如此,可准备几首音乐曲,让学生挑选配乐个别朗读。看哪首曲子喜欢的学生最多,然后以这首曲进行配乐齐读。最后欣赏名家的朗读作品,师生共同比较评判。

篇(2)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手段,功用与负面影响,信息传递

0 引言

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在高校,采用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已经普遍化了。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提供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同时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若不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一味追求、把多媒体作为必备的教学手段,则会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功用

在高校,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得当,确实能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好的效果,它打破了过去手段单一、气氛沉闷的课堂教学现状。在丰富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活跃气氛、引发学生兴趣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对一些本身信息量大、演示需求度高、对计算机和互联网依赖强的学科,多媒体教学更是备受青睐。

1.1多媒体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高校,多媒体的出现一则可以引导、督促教师去开发研究新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二则可以直观形象,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往的教学手段相对单一,教具就是挂图、小黑板、实物等;还有的教具不便于临时准备、携带和保存,影响了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组合了文字、图形和图像、声音等物理媒体,其生动性、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时空的限制,创设比较理想的学习情境。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教学节省了大量时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1.2多媒体丰富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和角度

对于多媒体丰富信息传递的渠道和角度的问题,在需要传递审美信息的人文学科上表现尤其明显。一般说来,审美信息通道越多元,审美感知就越真切,对美的发掘也会越深入。多媒体课件能综合影视、文学、音乐、动画等多种信息媒介于一体,大大扩展了审美信息领域。它通过多维审美信息通道,既强化了学生视觉的形象感受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听觉的语言感受能力和音乐情绪化的感受能力,满足了不同审美层次、不同审美兴趣的审美者的需要,从而实现了审美的最佳效果。

1.3多媒体对于辅助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功不可没

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如果这两点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不管其它形式、内容怎样合理,这堂课都不会很成功。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教师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外语学科为例,其素质教育是以外语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由语言基本知识、语言基本技能(听说读写4个基本技能)和学习能力共同构成。传统的教学形式因受时间和条件的局限,在创设情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方面显得较薄弱。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能直接获取更多直观的信息如跨国文化知识(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能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文化素养和思维品质也得到发展。

2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反思

2.1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能用多媒体手段取而代之

虽然现在科技发展迅速,但是在学校,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能并未改变,教师凭借个人魅力、丰富学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受益终身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才是教育工作者的本职所在。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因此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要求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努力创设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些教师却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也先进了,于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下,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我行我素。

2.2用多媒体教学取代教学内容和教学工作

手段和工具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对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师和学生,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也应有所不同,不能搞一刀切。多媒体教学手段并非灵丹妙药,复制式的课件不应取代灵活多变的各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于教师和学生随时沟通、即兴交流,产生一些意料不到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多媒体也应有所控制,不应成为某些教师花拳绣腿的工具,更不能利用信息传递的便捷而出现“拿来主义”的现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个别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把需要精心讲解的教学内容一字不漏地整篇幅播放,把课件等同于备课笔记甚至于教材。

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多媒体教学本应有助于“视觉-空间”型和“音乐-节奏”型学生的学习,可如今对学生评价的主要依据——考试,题目仍然主要以文字形式出现,图片微乎其微,视频几乎没有,而学生的答题也要求用文字表述,这显然不利于那些在图文之间转换表达方式存在困难的“视觉-空间”型学生和“音乐-节奏”型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在建筑、艺术、汽车等专业试行。

2.3用多媒体教学取代传统的合理的教学手段

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基本放弃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不少人文学科的课程,同时承担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任务。教师的板书对学生的书写能力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试想,一位很少板书,或者板书质量低劣、字迹潦草、杂乱无章的教师,怎么可能影响学生的书写功能?黑板板书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方便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会有突发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内容的动人之处,却又无法即时加到多媒体中,从而生出许多遗憾。另外,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对吸引学生关注学习重点往往有“一目了然”的效果。

3结语

篇(3)

关键词:大学历史 多媒体教学 现状调查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034-01

1 历史多媒体教学的现状调查

1.1 历史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

对于大学历史多媒体教学的现状调查,是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的。这种方法相对于一些网上调查虽然繁琐一些,但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结果的真实性与代表性还是可以参考的。由于调查人手与时间的有限,所以笔者只在自己所在城市及周边城市进行了调查,选取了一些大学发放了适当数量的问卷,虽然范围没有特别大,但也能代表一定空间的水平。

1.1.1 学生对历史多媒体教学的整体评价

在对历史多媒体教学的看法上,有81%的大学生表示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而对这种方式表示不适应或者有些不喜欢的占到7%。其他学生保持中立观点,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这说明了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还是持支持与喜欢的态度的,这也充分体现出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很大的,而且很受大学生喜爱。而少数大学生的不赞成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现今的历史多媒体教学中还存在需要改善的问题。

在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利弊评价上,有57%的大学生认为利大于弊,有27%的大学生认为利弊平衡,有16%的大学生认为弊大于利。由此可以看出,超出半数的大学生对历史多媒体教学是持肯定意见的,在历史多媒体教学中应该发挥其优势来辅助教学的完成。

在历史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上,有20%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38%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两者百分比已达到半数以上,充分说明大学生对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认可与接受程度是比较高的。

在历史多媒体的满意程度上,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据了55%,24%的学生表示一般满意,剩下的学生持保留意见。这表明大学生在认可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对其还有一定的期待。

1.1.2 大学生对历史多媒体教学的效果评价

此次研究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作为一个重点。传统教学的重要特点就是将教师的讲解与板书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便于记笔记。同时在教师的系统讲解下,学生能形成较为清晰的思路,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就无法体现。而在多媒体教学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显示出来,但大部分学生反映难以记笔记,从而理解起来有困难,认为更好的方式是将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够将知识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率也是一大研究重点。多媒体教学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太大,课上根本不能完全接收。由于信息量大导致教学速度快,以至于学生思维跟不上,这就使学生在上课时缺少必要的思考时间,更没有多余的记笔记时间。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一大问题。

1.2 历史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

对于历史多媒体教学教师情况的调查,是通过访谈的形式进行的。虽然数量不多,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可信度。访谈内容主要是针对历史多媒体教学下教师的感受。笔者通过面对面交谈、电话访谈、网上交流等方式,对20多位教师进行了访谈,大致了解了他们对历史多媒体教学的体会与思考。以下是对访谈结果的分析与思考。

1.2.1 历史多媒体教学基本情况

在接受访谈的教师中,有87%的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而在这些经常使用多媒体的教师中,又有75%的教师每节课都会使用多媒体。只有极少数教师不习惯使用多媒体,而年轻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相对高一些,甚至有一部分年轻教师表现出对多媒体教学的依赖,没有多媒体就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这种情况一方面体现了年轻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熟练运用和学校多媒体设备的完善,但同时也体现了年轻教师传统教学能力的退化。从整体来看,单纯地依赖多媒体并不好,因为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来完成,有些教学内容需要传统教学方式的介入才可以达到完善。而且,多媒体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助工具,并不能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不能忽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1.2.2 历史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备课情况

在多媒体的备课情况上,教师的差别很大。备课时间包括教师熟悉教材、分析教材的时间,通过各种途径搜索资源的时间,多媒体课件制作时间等。访谈结果表明,教龄越长的教师,一般备课时间越长,他们对教材更加熟悉,但备课却更加用心踏实。因此,他们在教学目标的完成上,更容易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完美结合。而一些较年轻的教师的备课时间与准备程度就差一些。他们在备课中遇到最多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但利用课上的50分钟时间根本不可能全部讲完,因此材料的取舍很困难。这也是多媒体教学中很多教师面对的一大问题。

2 对历史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篇(4)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多媒体的多彩的图像,动态的影像和声音,可以使创设情境更生动、逼真接近生活。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时常思索的一个问题。多媒体参与的教学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例如,在上到立体几何图形,如棱柱、棱锥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它们侧面展开的动态过程。通过“展”与“收”的动态演示,学生能够把平面展开图的各个部分与相应的几何体的各个侧面联系起来,空间立体效果明显,形象生动,它所产生的效果是静态二维图形所无法实现的。又如,运用几何画板讲授平面解析几何的平移、翻折,进行一题多变等。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便传递了教学信息,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内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节约上课时间,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要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节约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因此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多层次、开放性、实践性的课堂练习。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可以在短时间内播放大量的信息,尤其是只需要学生了解的一些知识和内容,使学生更深刻清晰地理解题意,并顺利灵活地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板书,可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减少粉尘对学生身体的影响。同时教师可以用更多的精力去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化枯燥为趣味,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并克服遗忘的问题,真正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一些缺陷

在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但课堂上一味追求新颖、情景化,使每堂课都必有情境,会混淆学生的学习目标,使一堂课下来学生不明白到底要掌握什么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把多媒体作为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辅助手段,要适时使用。多媒体上述优点有时也会导致教学内容过多,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且变换快,学生要听、要记、要做题,一节课下来犹如走马观花,很难把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长期下去,学生的积极性将受到影响。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的过程。多媒体在教学中使用过多,会使课堂缺乏情感交流。传统的板书教学可以传递非常细腻的、微妙的情感。但多媒体这种省略过程的、静态的、冷漠的交流,抑制了创意思维的产生忽视了健康心理的培养。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对课件的流程设计、呈现容量我们都做了整而细的把握、详略得当的安排,是相对固定的,在应用时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有一定难度。应对突发问题的策略是,备课时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原有水平,重视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多元性。效率要看目标,目标之外的任何学习经验也要重视,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展开探索的翅膀。多媒体的运用要因课而用。比如抽象的、受时空限制的知识,我们要善于把传统的教学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形象地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好的境界。

篇(5)

[关键词] 多媒体; 教学模式; 教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6. 044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6- 0092- 02

1 高校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现状

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其实就是借助计算机这种科技手段,在课堂是使用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法相对比而言,其特点还是很显著的,既有一定的优势。通过这样的多媒体教学进行知识的讲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加快知识的吸收与理解。赤瑞特拉作为著名的心理学家通过两个实验,说明了人类各种感官配合思维都具有一定吸收知识的功能,而其中视听尤为重要,具有最强的吸收效果。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和感觉等各个途径来传输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容,因此现在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中。在2001年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件中就明确规定:“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所开设的必修课,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其他高等学校应达到15%以上。”这也是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一个标准。

近几年来,高校多媒体教学从硬件上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有的高校基本上都是多媒体教室,督促教师都采取多媒体教学,已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但是通过多年的多媒体教学我们也不难发现这种教学手段不是万能的,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而且通过高校的调查问卷,我们也不难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得到学生的全部认同,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找出不足并予以解决。

2 高校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不足

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在高校多媒体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多媒体教学课件单调

由于教师自身计算机水平和能力的限制,老师做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材料,连字体的大小、课件背景颜色等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有设计,对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吸引力;而有的课件教师却插入很多小图片或小画册,这些与教学内容没有关系,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对知识的吸收较少;还有的教师一个教学课件一直在反复使用不能进行及时地更新,这就导致无法把更新的知识应用于教学中;再有就是使用完全视频的教学课件,在课堂中教师不进行任何语言讲解完全是让学生看视频,无法进行真正的课堂教学。

2.2 多媒体教学过程生硬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非常依赖多媒体展示,基本上不再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有的教师甚至没有多媒体就无法正常上课,这样可以说有些生硬没有一定的感彩,其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2.3 多媒体教学师生交流较少

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教师大多数时间在进行计算机设备的操作,无暇顾及与学生之间的眼神沟通和交流,再加上多媒体教室往往空间都较大,设备与学生之间距离较大,所以一般多媒体教学师生交流较少,教师不太能够清楚学生学习的效果。

2.4 多媒体教学学生适应较差

由于多媒体课件是事先做好的,所以比教师传统黑板板书演示要快得多,所以学生往往会因为课件内容过快而无法充分理解,导致出现厌学的情绪,还有当演示多媒体课件过程中一般灯光都比较暗,再加上学生长时间看银幕,可能会导致学生视觉疲劳出现昏睡等现象。

3 高校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完善

3.1 明确规范多媒体课件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上,一定要教师认识到多媒体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因此,对教学课件各大高校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针对每一门课特点制定现成的教学课件供教师使用。其教学课件应该用最少的文字进行说明,以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展开讲解。

3.2 灵活多媒体教学过程

在多媒体教室设计上要可以同时使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两种手段,要求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辅助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也就是“黑板+粉笔”。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规避多媒体教学机器式的教学弊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3 加强多媒体教学师生交流

教学本身是动态的,教与学是两个互动的过程,是一种知识和感情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即使采用多媒体教学也不能减少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不能只进行课件的演示而无视学生的学习状况。我们也可要求教师在课堂中预留一部分时间进行课堂提问与答疑,加大师生之间的交流,以便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

3.4 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

想要提高多媒体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思想,把教学中心点由“教师”转为“学生”,明确我们一切教学都是围绕学生进行的,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教师可以根据每一门课程自身的特点,每一节课知识点的分布,合理地进行课件设计,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喜权,吕英华,韩毅. 多媒体原理与应用[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篇(6)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把他的感觉、知觉、想象、思维等智力活动,集中指向所学的内容上,从而达到聚精会神地学习。”多媒体能够综合运用声、光、电技术将学习资源进行立体呈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观,从而使他们的学习热情保持得更持久和稳定。

例如,在讲解著名诗词《沁园春·长沙》时,笔者就用POWERPOINT课件进行了教学。上课伊始,笔者就用课件声配乐地朗诵了这篇名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随着诗句的变换,和诗词相对应的图片也随之切换,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很快融入到诗词情境中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文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语文教师在进行课文讲授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恰如其分地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想象中的“情景图”会因人而异,当学生感觉到自己构思出的美妙“情景图”时,他们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美感,从而产生心旷神怡之感。此时他们欣赏到的美不是图形美,而是真正的语言文字艺术美。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讲解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时,作者写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写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层次里复有层次,使整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其中动静、虚实、浓淡、疏密,是画意的设置,也是诗情的安排,这就不仅使画面色彩均匀悦目,而且透出一股神韵,氤氲着一种浓郁的诗意。那么,语文教师如何用多媒体来更好地展现《荷塘月色》这一诗情画意呢?对此,笔者并未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让学生欣赏荷塘、月色之美,而是采用了听录音的方式引导学生读文入境,认真感知、品味作品语言的细腻、精妙之处,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大胆想象,试图走进作者内心深处,分析作者的双重性格(爱热闹也爱冷清)。作者明明说“这些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还能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等。

三、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预先设计好的课件,教师能迅速地多角度地展示教学内容,而改变以往先板书、后空泛讲解的低效程序。同时,在展示方式上一改过去只有抽象文字,取而代之以图文结合体,使同学们利用图片展示的鲜明形象,深刻理解和记忆板书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可更大程度地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笔者用多媒体把林黛玉初进贾府拜见贾母、大舅父、二舅父的动态路线图展现出来,指导学生分别阅读相关的语段,分析贾府宏伟的建筑、复杂的结构、讲究的布局、豪华的摆设,让学生由此探究背后所显示的贾家不同凡响的地位。在学生阅读节选部分重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相关语段后,讨论探究作者的描法及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而后在大屏幕上整体归纳显示,这样预计三课时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两课时就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体现了诱思探究教学的整体思路,又可以大大提高授课速度,提高课堂效率。

四、高中语文课堂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1.使教学过程易于程序化。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情感交融的过程,教师既需要对课堂进行合理的调控,也需要随时处理“突发”事件。如果教师过度地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势必使教学过程趋于程序化,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思维只能被老师“牵”着走,从而使教学失去了“弹性空间”。因此,如何处理好多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

篇(7)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一、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的方法

1.注意在多媒体教学中设计真实的背景

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真实的背景资料,它反映知识在实际中运用的方法,要求考虑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并从中进行探索,以便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我们可以通过动画、图形、声音的演示,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学到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原有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同我们的概念和思维方式,并内化到自己新的认知结构中,形成自己新的概念和思维方式。

2.多媒体程序要注重学生的合作过程,强化学生的反思过程,设计学生的表述过程

情景学习的研究表明: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之间的合作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对于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应该设计一些过程和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解决,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率。许多多媒体程序在设计时忽略了留给学生必要的反思时间,这是一个失误。实际上学生在这一段时间内,对整个问题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进行必要的反思,通过对比自己和老师、同学解决问题的不同点进行反思,学会思考和运用,调整原有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升华。情景学习理论强调清晰表述的重要性,这是因为清晰的表述促进知识的抽象和系统化,将潜意识转化为意识,从而纳入认知结构。要注意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情景,将学生分组,一起讨论问题,发现问题,辩论问题,这一切能确保学生有机会进行清晰的表述,“使缄默的知识变成清晰表述的知识”。

3.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多媒体教学过程的一部分

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方法是作业和考试,即主要是在课堂之外的,课内也有,但一般用于鼓励学生。实际上评价应该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过程,即在多媒体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各种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设计相关的评价,结合学生的反思,促进学生对自身认知结构中缺点和优点的认识,从而优化认知结构。

二、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应注意针对性

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内容,多媒体教学的过程、形式、内容、时间安排都应有所不同,这一点我们已形成共识。但是,有一点似乎被许多多媒体程序设计者所忽略,那就是分层教学。对于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法和不同的练习、考试、评价方法,这也是多媒体大有作为的一个方面,也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软件和多媒体工具,同一软件也要考虑学生的不同类型,包括不同基础和能力,不同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不同学习兴趣和方法。这种思想早已提出,只是到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才有实现的可能。目前有这种教学思想的软件还很少,有赖于我们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

2.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