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教本科毕业论文

小教本科毕业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08 01:53: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教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教本科毕业论文

篇(1)

相关热搜: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改革  小学教育教学

五年制师范原本是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近年来,由于用人体制的变化,“小教大专”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小教本科化”。在这种情况下,尚存的五年制师范,必须设法改变滞后小学教育的现状,找到适当的方法,采取相应的“改变”措施,不失师范教育对小学的导示作用。

 

五年制师范教育发展到今天可以用“空前尴尬”加以形容,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第一、人才培养规格的学历层次和目前小学的人才需求标准相矛盾。第二、师范教育的指导地位由于学科教学内容的陈旧和滞后而被动摇。第三、师范生的能力培养目标明显不适应小学教改现状。基于此,研究改变五年制师范教育滞后小学教改现状的问题刻不容缓。

 

五年制师范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学专科程度的合格的小学教师。多年来,我们围绕着培养目标,建构了目标达成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同时还有支撑目标的四大模块即: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实践课。但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个体,走向用人岗位后,其知识和能力的滞后性明显表现出来,个体对岗位的不适应,不能不让我们反观现行的五年制师范教育,师范教学滞后小学教改现状的原因主要是:

 

一、培养目标的多元令教者无所适从

 

学历的先天缺陷,使95%以上的大专师范类毕业生被对口的用人单位毫不留情地拒之门外,面对就业和招生挂钩的严酷的社会现实,无论是师范教育的领跑者还是从事师范教育的教师,都得考虑师范毕业生的出路。过去五年一贯或三二分段的师范教育格局必须重新布控,单一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的模式不得不被残酷的就业形势打破。曾经旁不斜鹜师范教育的研究者,不得不对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等问题进行现实且多元化的思考,使原本就不充裕的五年时光在既要完成高中课程、大学专科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还要选修社会热需可能是与所学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课程。一当把就业视为师范教育的第一要务实,师范教育的“尴尬”势必成为一种必然,甚至挂羊头卖狗肉也就不足为奇。

 

没有哪一种事业三心二意就可以做好的,更何况育人之教育大业,过去,师范教育不同方向的学程安排基本是:1~3年主要开设高中文化课和小于4学时/周的专业课,期间安排两周左右的教育见习,4~5年级上学期,各方向开设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五年下学期完成教学实习、职业基本功考核和毕业论文。整个过程,始终围绕着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进行。眼下学生到了四年级,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还要辅修高职专业的课程,目的是为就业铺路,甚至五年级全学年参与实习,而这种实习基本和师范教育脱离了干系。

 

面对这样的现实,绝大部分教育工作者无所适从,目标亦即方向,既然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和师范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大相径庭,实现目标教学自然也就失去的原有的意义。师范教育工作者在困惑与困顿双重压力的挤兑下,探索求实的精神每况愈下,师范教育滞后小学教改也就成了必然。

 

二、 职业技能的缺失使曾经不可替代的地位被撼动

 

曾几何时师范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是一般院校的同期毕业生望尘莫及的,同样一位数学、英语、语文、计算机的师范大专毕业生和相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到小学任教,师范毕业生受学生的欢迎程度和授课质量要远远高出非师范类的本科毕业生,胜出的法宝,是训练有素的职业技能。我们都知道,职业技能中的普通话、三笔字、板书、教案、流畅且恰到好处的表述、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功夫,需要日复一日的苦练专业化的引领,这些曾使我们的毕业生,在学历处于劣势的人才竞争中,一度能立于不败之地,不能不说它是师范毕业生的杀手锏,但是当迷茫的就业前景让师范人无所适从的时候,我们丢失了这一立身之本。过去师专对地方小学所处学术指导性地位随之被撼动,所谓的权威自然也就被束之高阁。

 

三、 办学条件简陋 发展举步维艰

 

回想师范教育发展的鼎盛时期,学苗、办学条件、就业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快速发展。如今,学校要发展,首先要投入基本建设,在基本建设得以改善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把教学设施的改善提到日程上来,在没有政府资金支持的这个建设的过程,是一个痛苦且积重难返的过程。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必备的语音室;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机房;体、音、舞、美师范生必备的职业技能没有相应的训练场馆,即便是有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也没有实现的条件。久而久之,教者只能从书本到书本,这就和本地区办学条件好的小学在教学手段上明显脱节。师专这个培养小学教师摇篮的圣地,它的神圣自然也随之退色。师范教育卷进了恶性循环的怪圈,学苗素质下降,招生人数骤减,就业前景暗淡,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事实上,当我们对部分现存小学的师资情况进行了解调查的时候,同期师范专科毕业生和同类专业的非师范类本科毕业生进行比较,大体情况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非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学科专业知识远远高于师范类专科毕业生,主要表现在科研能力方面,但在日常教学、班主任、辅导员和组织学生的各类活动中,师范类专科毕业生的能力则明显高于非师类的本科毕业生。正如我市四所重点小学的校长所言,师范生其实和医生、某领域的工程师一样,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决不是突击一下《教育学》、《心理学》获得一个教师资格证就能做好的。师范教育是一个一环扣一环知识和能力环环相扣的流程,不经历这个踏踏实实的训练过程,是当不好小学教师的。从小学教育的知识含量看,教者具备的从教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要大于拥有的知识。如果排除对学校教育的人才学历评估体系要求,单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师范类毕业生当然适应小学教育教学的能力更强。尽管如此,城市小学为了提高生存竞争力,教师的学历层次不容忽视。在这种情况下,现存的师范类专科学校,要适应小学教改现状,必须从教学目标入手,全方位调整教学结构,对策如下:

 

一、培养目标多元化 模糊专业分界

 

既然师专和小学从用人角度讲已经脱离了输出和接纳的关系,改变师范教学滞后小学教改自然也就有了新意。一切对策虽然还是围绕师专和小学的对应关系进行,但目标的制定却有了多元的出口。

 

为了打开学生的就业渠道,五年制师范教育必须调整过去单一的培养目标,但目标多元化后,师范教育的人才规格不能变,这就要求现存的五年制师范类院校在充分了解本地小学教育教学现状的情况下,对新时期师范生的要求做深入细致的研究。

 

我校初等教育现行的专业方向有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等,按专业方向培养出来的人才势必单一,如果我们能模糊专业,分解目标,把不同专业方向的知识,有机地纳入另一专业领域,比如:一个语文方向的师范毕业生可以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驾驭语文学科教学,同时还可以借助《测量与统计学》原理分析教学效果,这种能力绝非以往教学计划中有限地开设几节“计算机原理”和“教育统计”课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压缩现行计划专业方向中的部分专业理论课课时,找到专业知识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契合点,然后纳入到学科计划中,除选修课外还要增设辅修课,使专业课程的界限不再条分缕析。模糊专业界限的目的,是为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可能,同时,为小学日新月异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实用型人才。这样做即使短期内教师无所适从,但为了长足发展,师范教师必须经历这种阵痛。

 

二、强化职业技能训练

 

师范生必备的职业不同时期,不同学校有不同的要求,长期以来抚顺师专本着与时俱进的发展观,把师范生职业技能用若干个一加以描述,即: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美观漂亮的三笔字;拥有一幅雄辩善讲的口才;精通一套教学方法;有体音舞美一门绝技;熟记一本词典;掌握一套现代化教学手段;具备一定的奥林匹克学科观。

 

职业技能训练的项目和形式没变,但标准却大打折扣。按照我校职业技能梯级训练标准把98级普师和03级普师班学生抽样比较,结果如下:

 

可见,学生职业基本功能力呈下降趋势,下降的原因:第一、学苗素质明显下降;第二、职业技能的长效机制没能延续,过去省市级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比赛层出不穷,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作用;第三、学生毕业去向对职业技能没有硬性要求;第四、激励机制缺失。

 

五年制师范类院校在学历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要把职业技能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从学生入校,就把职业技能的概念烙印在他们的思想里,针对不同年级,每年都要进行职业技能测试,并根据技能升级标准把最后的成绩载入档案,同时要求学生参加由当地人事部门组织的相关职业技能考试,使每位学生毕业时,都能达到一凭多证。这样,才有可能用能力征服用人单位,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三、 更新教育理念 构建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从理论上讲,师范教育之于小学教改无论从知识还是能力层面,都应处于指导地位,但教育发展到今天,师范类高等学府的教育工作者却很少有人敢为现行的小学教育把脉,更谈不上指导,作为培养小学教育人才的摇篮,教育观念的滞后,直接导致权威性的丧失。这就要求师范教育工作者利用自身所占据的角色高地,深入地方小学,了解小学教改现状,解放思想,有的放矢地结合小学的教学实际,重新建构对小学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师范类学科教学体系和职业技能培养框架,深层次剖析小学教改的目标走向,完善改进现行的师范教育体系,使其具有超前性。

 

这就要求师范教育工作者不能吃老本,自觉学习,学习先进国家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学方法,随时给自己充电。不能抱着一门课本一教就是十年八年。

 

养成研究问题的习惯,根据每位教师的不同特点,确定研究方向。首先,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如:我们系的英语教研室,成员构成如下:

 

这支教学团队,平均年龄34.2岁,既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又少保守思想,接受新生事物快,身体力行。有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起到的是不容忽视的风向标的作用。我们这个团队是集研究与实践于一身的团队,在本课题中,由张修海策划、组织、实施的“大学英语合作平台的建立与应用”对改变师范的课堂教学现状,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建立优秀的教学团队,用团队的治学态度影响他人。

 

树立精品意识,构建精品课。精品课程本身对教学就有一整套规范化的要求,构建精品课的过程,涵盖着观念的转变、教材的合理使用、教学方法的独特创新、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师生关系的和谐平等。所以构建精品课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实践、规范、创新的过程。

 

四、构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力求教学评价公平

 

教学评价体系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尺,以往的教学评价一直遵循着客体评价主体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标准缺乏双向性,如果按照标准授课,很容易千人一面。这种评价方式常常是把个性化的东西装入一个共同的模式中,使个性很难张扬。而且,被评价者很可能受制于评价者的个人评价标准取向的影响。

 

公平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者应充分了解被评价者如此设计课程的理由,在评价者自评的基础上,结合授课对象的评价得出最后的评价结论,这样才能体现公平。

 

教学评价的公平,不仅能改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能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在自评中,使教者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

 

五、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全省师专普遍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很多教学配套设备跟不上,影响了教师改革的积极性,很多激励机制只是纸上谈兵。

 

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对教师付出的一种肯定,是对教师积极性的一种鼓励,对教科研来说,拥有一定的保障作用。

 

当然,改变师范教育滞后小学教改策略的对策还有很多,遗憾的是,2005年提出这个课题的时候,还是信心百倍,到了今天,这个课题本身似乎已经失去了研究的意义。因为,五年制师范走到今天,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它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但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态度、方法,以及得出的结果,特别是“合作教学平台的搭建”,无论对那个专业来讲,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导示性,职业技能培养的方式方法也不仅仅拘泥于师范生,对其它专业来说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如果说课题立项初期,改变五年制师范教学为的是指导小学教育教改,那到了现在,主要还是尝试自我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