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建筑工程安全技术论文
时间:2022-11-21 20:13: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筑工程安全技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青海农牧区;建筑工程;消防安全;建议
Abstract:Highland areas due to the high altitude where the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is relatively poor and, ther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 the plateau reg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fire safety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buildings to withstand fir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works in the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areas of Qinghai fire, fire supervis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other related provisions of the construction series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areas of Qinghai; construction works; fire safety;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 TU99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0-0080-02
建筑消防设施是建筑物抵御火灾的重要基础设施,它是建筑物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是建筑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建筑物的高度和广度的不断增加,对消防设施的消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在当前建筑工程消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的消防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由消防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结合建筑工程的用途、结构、功能等制定科学、有效的实施计划。然而,在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在消防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1建筑施工单位对消防安全管理认识不够
随着政企划分的不断推进,企业对政府的依赖程度相对减弱,特别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管理权。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企业为了节省资金,大量招收无经验农民工或者临时工上岗操作,留下了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青海等高原偏远地区,甚至可直接引发安全事故。
1.2建筑施工单位缺乏必要的消防管理措施。结合青海地区实际情况,很多施工企业却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工程招投标、材料选购、施工工艺等环节,造成了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由于相关制度建设的缺失,难以严格落实《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管理埋下了消防事故隐患。
1.3建筑施工企业对消防设备采购以次充好现象严重
消防设施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火灾事故的营救成败。由于个别建筑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违反《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对消防设备质量要求,非但不能起到救火的作用,还会影响到消防人员的正常工作,造成严重的后果,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更大的损失。
1.4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及旧城改造中布局不合理。
由于《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对建筑消防设施审核、备案作了明确规定,所以对居民建筑等达不到审核条件的建筑形成了先天性的监管盲区,使消防安全防火间距严重不足,消防车通道的环形道路或回车场地设置不足,无法达到人员疏散要求。
1.5外墙保温材料的市场准入监管存在漏洞。
近年来,南京、济南、青海等相继发生建筑外保温材料火灾,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筑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已成为一类新的火灾隐患。鉴此公安部、住建部曾于2009、2011年出台了《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对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做出了严格要求。加之青海地处偏远、经济落后等综合因素,在外墙保温材料的准入方面更需严格控制。
2.构成建筑施工中消防隐患的责任划分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对于在建筑工程消防系统质量管理责任划分上由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依法对建筑消防系统工程负责。
2.1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责任划分
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应该承担的主要责任有
2.1.1擅自修改已经审查批准的消防系统设计文件,如需修改,需要将修改意见重新向公安消防机构进行申报、批准后方可修改,否则,将承担消防质量责任。
2.1.2建立并实施一套符合建筑工程消防设计要求的质量管理责任制度。
2.1.3建设单位组织的消防系统验收会议,对于有异议或不符合的地方必须严肃提出并整改落实。
2.2建筑工程建设单位的责任划分
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在消防管理中责任划分主要有
2.2.1建设单位必须保障消防系统工程在实施工程中的资金到位,严格按照消防系统设计方案执行。
2.2.2建设方应该将消防系统工程委托给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来实施,使其在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的共同监督下按期完成。
2.2.3单位所选用的消防产品必须是经过产品质量监督认证的,符合工程施工管理要求的合格产品。
2.3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责任划分
作为消防工程的施工方,必须承担其在消防设施安装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主要有1、程消防系统安装施工工程中,不得擅自更改要求,降低消防系统工程质量。2、消防产品中,应该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消防器材和设备都必须是经过认证的、合格的产品,3、工方,必须建立消防系统施工质量责任制,对建筑工程的消防系统承担施工责任。
3.加强对建筑工程消防管理工程的技术创新
随着国内外建筑工程消防管理工作的广泛深入,有很多科学的管理经验和理论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参考,但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我们的实际需要,还需要加以创新,只有因地制宜的创新发展,才能更好的适应青海农牧区建筑工程要求,满足我国当前建筑施工企业消防工程管理标准,主要从以下几点谈一下价钱消防工程管理创新的思路。
3.1要善于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加以创新
在长期的建筑工程消防管理工作中,国外的建筑工程消防理论和方法有许多可取之处,我们应该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学习思路,结合青海农牧区建筑工程管理现状,逐步建立符合中国建筑施工要求的消防管理方法。
3.2有借鉴就要有创新
虽然我国建筑工程消防管理行业起步较晚,但我们的许多消防系统管理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自己的经验。因此无论是建筑工程设计单位还是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都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为建筑工程消防管理事业,不断贡献出更多的心得和体会。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中消防管理系统的安全实施,不仅关系整个建筑物的安全,也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负责的表现。随着建筑工程各项审批、施工、验收等消防机制法规的不断完善,相信在未来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消防系统的安全性会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陆华国;建筑消防设施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消防月刊;2003年01期
【关键词】悬挑阳台;施工荷载;承载能力;卸载
由本公司承建的郫县德源公交场站综合发展项目位于成都市郫县德源镇,建筑面积约为97661.24m2 ,由1#停车楼及2#配套商业用房及宿舍楼组成,有一层地下室。其中1#停车楼1层层高为5.88m;2-4层层高为5.4m,檐口高度为24.35m。
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5.6.9的规定,对型钢悬挑梁下建筑结构的混凝土梁(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进行混凝土局部受压承载力、结构承载力验算,当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并未就如何进行混凝土局部受压承载力、结构承载力验算进行说明,本论文主要就该部分验算进行阐述,给广大读者提供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思路。
3、内端锚固钢筋抗拔计算:
在图上实际放样,楼板配置了上部钢筋,所以不需要考虑内端锚固钢筋抗拔计算。
4、对该问题的思考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P116提到“悬挑钢梁支承点应设置在结构梁上,不得设置在外伸阳台上或悬挑板上,否则应采取加固措施”,通过验算该算例,我们发现悬挑钢梁其实也可以设置在外伸阳台上,但是必须对外伸阳台的承载能力进行验算,如果结构的承载能力不能满足要求,则必须对外伸阳台用建筑钢管进行加固,多层结构共同承担悬挑钢梁荷载,防止外伸阳台在钢梁作用下下挠。
(2)悬挑钢梁可以左右适当移动,悬挑钢梁应尽量设置在具有上部钢筋的位置。
参考文献:
[1]李元祥;张若筠;李琳 (楼梯、阳台、看台等围护栏杆及扶手的受力分析)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0.08
[2]张智明;杨仪静 (关于悬挑梁远端部和构造柱连接点施工方法的浅谈)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1
[3]余庆军;郑俊杰 (大跨度悬挑粱的有限元分)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05.S1
关键词:房建工程;施工技术;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建筑行业是中国的基础性支柱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数量以及规模都在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建筑工程质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技术问题,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施工技术,显然与建筑工程的未来发展形势不相适应。其中所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工程施工技术问题。面对房屋施工作业呈现出的多样性的变化以及所存在的诸多隐患,需要房屋建筑工程单位给予高度的重视,对施工安全技术问题以足够的重视,以预防施工现场事故的发生。
一、重视房建工程施工技术的必要性
(一)提升施工技术水平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房屋建筑施工中渗入了各种新的技术。在建筑的施工阶段,要将这些新型的施工技术引入到现场中,就要经历检验和时间验证两个环节。这样做不仅使房屋建筑施工的周期得以延长,而且还会降低建筑工程安全系数。因此,提升施工技术水平,是确保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提高房建工程质量,选择恰当的施工技术是关键
选择恰当的施工技术,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从安全的角度而言,提高施工技术是减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伤亡事故的重要条件。与此同时,还会保证房屋建筑投入使用后,并不会因质量问题而缩短使用寿命。
(三)优化施工结构工艺是提高房建施工效率的有效途径
施工技术的选择要以提高工程质量为目标,那么,就要选择合理的技术,并优化使用技术方案。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各个环节都要进行综合考虑。鉴于建筑施工现场作业环境普遍较差,为了使建筑施工更具安全性和稳定性,就要提高建筑施工结构工艺的优化程度,以提高建筑施工效率。
二、房建工程施工常见的问题
(一)房屋基础处理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房屋建筑施工之前,都没有按照规定勘察房建工程施工现场。因此在施工设计中,并没有对相近的场地环境勘测报告,而是在施工之前,搜集了附近同类建筑的基础设计资料,凭借经验来进行地基处理,这就会对建筑基础的质量产生影响。
(二)外墙渗漏的技术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中,外墙渗漏是主要质量通病。一旦出现渗漏,就会影响到房屋的使用性能。由于施工工艺技术而导致的房屋外墙渗漏,主要是由于裂缝的出现所导致的。建筑施工的工作量之大,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往往会对砌筑的质量有所忽略。在进行房建工程施工的时候,如果没有进行规范施工,就会对砌筑的强度造成影响。砌筑的时候,要确保砌块被湿润,但往往由于水泥砂浆中的水分被吸收而导致水泥无法完全水化,导致墙体和建筑结构主体之间的整体性受到影响。如果抹灰的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也容易导致墙体开裂。
(三)混凝土养护的技术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养护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但在目前的混凝土的养护方面,浇水的过程缺少了,混凝土养护时间上存在着不足。如果发现混凝土有蜂窝或者麻面,就说明混凝土养护技术不到位,因此而埋下了安全质量隐患,不利于建筑工程投入受用后的安全保障。
(四)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技术问题
混凝土的构成中,除了水泥、骨料、水之外,还包括气体。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混凝土的组成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导致变形。混凝土会因此而出现很多细微的缝隙。随着温差和干缩程度的不断加大,混凝土中所存在的不会引起视觉注意的缝隙,其破裂程度会有所加剧,此时,混凝土裂缝的破坏形式是显而易见的。
三、房建施工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地基的施工技术处理
地基是建筑物质量的基础,更是提高建筑物安全性和风险性的保障,那么,就应该在地基施工之前,进行土壤结构测试,并根据土壤状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比如,如果地基的地质状况为淤泥土层,主要的特点是土层相对较薄,此时,在施工技术的选择上,就要避免淤泥土层,投入质量均匀且密度极好的垃圾废料,以提高持力层的承受力。
(二)外墙渗漏的预防和处理
外墙渗漏的预防,就是要做好基层处理工作。清理干净墙面之后,充分湿润达到10%~15%的含水率之后,才可以进行墙面抹灰。抹灰之前要注意使用界面剂进行墙面基层处理,抹灰之后,还要对抹灰墙面采取适当的保养措施。对墙面要适当地喷水,以避免由于日晒雨淋而导致开裂隐患。
外墙渗漏的处理,需要将漏点寻找出来,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对于渗水不是很明显的漏点,可以采取撒干水泥粉的方法判断,漏点会留有湿润的痕迹。墙体裂缝的局部处理,要根据裂缝的大小,凿出一个凹槽,深度18~22毫米,宽度为30~40毫米。使用高压水对槽内冲洗,并完全干燥后,用砂浆填满凹槽。如果裂缝非常大,就要将一定比例的膨胀剂搅拌在砂浆中,高压注浆到凹槽中。当砂浆干燥时,要进行检查,漏点处理符合要求之后,才可以进行面层装饰的恢复工作。
(三)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在民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养护工作是关键。按照建筑施工规定,混凝土进入到养护阶段,不仅要保障7天的养护,还要在养护期间对混凝土进行适当地浇水,以使混凝土保持相对恒定的湿润程度。混凝土养护不到位是造成裂缝的主要原因。拆模过早或者施工的时候负载过重,也会造成混凝土开裂。
总结:
综上所述,民建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面对民建施工中所存在的质量问题,就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针对已经投入使用而暴漏的质量隐患问题,要采取必要的技术处理措施,以提高建筑工程的使用安全性,并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王石.浅谈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6).
关键词:建筑工程,脚手架,施工工艺
Abstract: the scaffold construction workers as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work auxiliary tool, in a lot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essential. The use of the scaffold i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construction workers and assignments, or to the periphery of the engineering maintenance and the safety of the high altitude component installation. This paper will keep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 outside the scaffol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an example related elaboration.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scaffo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脚手架的才来哦一般是木、竹、钢材或者是合成材料,主要指的就是施工过程中为了方便施工工人的操作,同时为了解决水平及垂直运输等进行搭设的支架;而在建筑界则指的是用于工地中的外墙以及内部的装修,或者是那些高层的施工。
一、脚手架的类型
(一)我国主要使用的钢管材料制作的脚手架的主要类型
按照杆件的材料,可以划分为单一规格钢管、多种规格钢管、以及以钢管为主的脚手架。第三种类型的钢管指的是以钢管为主,在以其他其他型的钢杆件为辅的脚手架。
按照传递垂直力的方式,可以这样划分:第一种是横杆与立杆之间的四种类型,即靠横杆与立杆之间接触面摩擦作用传力、靠直接承压传力以及靠焊缝传力和靠销杆抗剪传力。第二种是立杆与立杆的连接中也有三种不同传力方式的类型,即靠承插对接的支撑传力、螺扣连接的啮合传力以及销杆连接的销杆抗剪传力。
按照连接部件的固着方式与装设位置可以划分为定距连接与不定距连接两种类型。
按照施工工人固定结点的作业方式可以划分为插入打紧与拧紧螺栓两种类型。
二、脚手架的施工工艺
本文中的脚手架的施工工艺是以高层建筑外的脚手架为例,具体施工工艺的论述如下:
(一)脚手架布置
结合高层建筑工程的结构形式与实际的施工特点,选择的施工方案是落地式双排钢管外脚手架。脚手架有两种作用,一种是用于施工的架子,一种是可以作为安全的防护作用。一般外脚手架采用的都是双排单立杆的方式。要沿着建筑为的周围从架空层到建筑的二层进行全封闭的脚手架的搭设,在二层以上要搭设悬挑脚手架与外挂脚手架的组合来进行防护,并且在每层都要进行一次倒架,而且每隔四层的高度就要设置一层水平网,该水平网是悬挑六米的悬挑网,而且还要在最底层有作业的地方以及通道的地方设置悬挑六米宽的硬板进行防护。
(二)脚手架材质
对于脚手架的材质要求,首先是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钢管要选用Q235-A钢管,因为它的力学性和规格都要与相关规定相符,从外观上要有平滑的表面,并且没有裂纹、压痕划痕以及分层和硬弯等等。其次是对于扣件的选用,要选用可锻铸制造型的,并且扣件上不要有裂痕、气孔、沙眼等等那些对脚手造成影响的布置,对于扣件与钢管的接触面一定要保持其平整性以及二者的良好接触,要使活动的部位可以转动灵活,扣件螺栓的拧紧力矩要达到要求且不能使扣件遭到破坏。再次,脚手架的架板的制作要选用硬木架,其厚度要达到5厘米,不得使用那些有裂纹或者是腐朽的硬板架,并且使用的型钢以及预埋环钢筋都要在进行施工验收的要求后才可以使用。
(三)外架的搭设
首先是搭设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首先要进行扫地杆的摆放,然后对立杆进行逐根的竖立,然后将每根树竖立杆都与扫地杆进行紧扣,下一步是进行扫地小横杆的安装,并且要与立杆以及扫地杆进行紧扣,再一步就是进行第一步大横杆的安装,并且要与立杆进行紧扣,然后是第一步小横杆的安装,然后再是第二步小横杆的安装,第三步小横杆的安装,然后再进行临时斜撑杆的架设,其上端要与第二步的大横杆进行扣紧,然后再进行连墙杆的安装,接立杆,然后在进行剪力撑的假设,以及脚手架地层架板的铺设,然后在进行防护密目网与随层平网的绑扎,最后在进行操作层脚手架的铺设。
其次,脚手架的立杆间距、排距以及步距要分别保持在1.5米、1.2米与1.8米的距离。然后要在两端的位置设置剪力撑,每隔12米就要设置一道,而且剪力撑要联系立杆3至4根,与地面成45°-60°的夹角,并且两端要与立杆或者是大横杆进行紧扣,除此之外要增加几个结点,来紧扣相交的立杆或者是大横杆。
(四)搭设悬挑封闭外架
其搭设的顺序,首先是预埋钢筋环,然后是悬挑杆件的传入,再然后是悬挑杆的固定,再是悬挑部分纵向水平杆的安装,然后就是单立杆与纵向水平杆的安装,然后是连墙杆的安装,脚手架板以及安全网的安装。
(五)搭设悬挑脚手架与外挂架的组合
组合的悬挑结构是与上一个施工步骤相同。外挂架外派立杆与水平杆之间的间距不能大于1.5米,并且立杆的间距要平均。立杆上有接头,但是对于水平杆是不存在的。
(六)悬挑水平网
第一次层水平网要安装在二层的位置,并且之后每向上十米的高度就要安装一道水平网,水平网的宽度为六米,为了方便角架的固定,所以要在墙体阳角处进行角架组装,并用外伸钢管作支点角架在墙体上。平网的内网都要用钢丝进行拉线,并在墙体上进行固定。
(七)验收以及拆除
脚手架在安装以后的验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其验收要进行分层分段的验收,这是因为其结构是右下向上进行搭设的。并且验收的时候一定要有项目经理以及安全员与技术人员等验收合格签字认可后再进行使用。脚手架在拆除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安全,严格按照拆除的顺序由上而下一步一步的进行拆除,拆除施工过程中要佩戴安全帽,并要在当天拆除当天就要进行清运。
结束语:
本文中首先简单介绍了钢管结构的脚手架的类型,然后以高层外建筑的脚手架为例,对脚手架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论述。脚手架的施工安装既是为了施工工人的施工作业,同时也起到了安全防护的作用,脚手架在建筑工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丁海涛. 浅谈建筑施工悬挑式脚手架的安全技术管理 [A]. 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
[2] 姜旭,张其林,王洪军. 新型插盘式脚手架数值模型研究及节点改进设计 [A]. 施工企业模板与脚手架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C],2007.
[3] 申兴文. 轻型悬索脚手架及可滑动安全网在工业厂房施工中的应用 [A]. 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论文摘 要: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由于投资大,工期长,技术要求高,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均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风险,如果不加防范,很可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为此,就需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进行风险管理。就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控制与控制展开讨论,重点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过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控制与决策分别进行了阐述。
1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识别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是要确定在建筑施工中存在哪些安全风险,这些安全风险可能会对工程产生什么影响,并将这些风险及其特性归档。为此,就需要了解建筑施工中主要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哪些及引起这些事故的原因。
下面将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分析发生这些事故的原因:
1.1 事故的直接原因
参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CTB6442-1986)的规定,可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施工机具、材料以及建筑产品(统称为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1)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①安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②机械设备、设施、工具等有缺陷;
③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手套、护目镜及面罩、防护服等)缺乏或有缺陷;④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主要包括现场照明不足、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混乱、交通线路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和地面滑等;
⑤恶劣的气象条件或现场条件,如暴雨、酷暑、严寒、台风、龙卷风、洪水、泥石流等易造成事故。
(2)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操作错误,忽视警告;
②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③使用不安全设备;
④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和工具等)存放不当;
⑤手代替工具操作:
⑥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⑦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吊车吊钩等);
⑧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⑨机器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调整、检查等工作;
⑩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⑧在必须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⑩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等。
1.2 事故的间接原因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建筑物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②安全教育培训不够,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③劳动组织不合理;
④对现场工作缺乏安全检查或指导错误;
⑤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⑥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
工程管理人员可参考有关检查标准或规范规程及上述发生事故的原因,对照本工程的建设环境、建设特性、建设管理现状和工程技术文件等方面采用检查表法来分析可能出现的主要安全风险。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是安全管理中的必要环节,对于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并且获得关于它们的核心与外延信息很重要。而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是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的优先权的基础,包括确定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
工程管理者可以采用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
首先,识别出某一特定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重要的安全风险,列出安全风险调查表;其次,利用专家经验,对所有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进行评价。
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每个安全风险造成伤害的可能程度,伤害程度可分为1,2,3级,1级为轻微事故(如所有损失工作日不到3日的事故,假设为1分),2级为严重事故(如使工人3天或者更长时间不能工作的事故,假设为2分),3级为重大事故(如死亡和重伤事故,假设为3分)。
第二步:确定每个安全风险的等级值,按发生可能性很大、较大、中等、较小、很小这五个等级,分别以0.9,0.7,0.5,0.3和0. 1打分。
第三步:将每项安全风险造成伤害的可能程度与等级值相乘,求出该项安全风险的得分,求出所有得分后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各项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即可确定哪些是需要更多资源投入的高风险领域,以方便选择合适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3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决策
在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工程管理者所要做的是根据安全风险的性质及潜在影响,选择行之有效的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将安全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以减少损失,增加收益。
笔者将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总结为:风险回避、风险缓解、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
3.1 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当项目的安全风险发生可能性较大和损失较严重时,主动放弃项目或变更项目计划从而消除安全风险或安全风险产生的条件,以避免产生风险损失的方法。对潜在损失大,概率大的灾难性安全风险一般采取回避对策。风险回避可以在某安全风险发生之前,完全彻底地消除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仅仅是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风险回避是一种最彻底的消除风险影响的控制技术,而其它控制技术只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回避虽然能有效地消除风险源,彻底消除某些安全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可能造成的恐惧心理,但不可否认它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应对措施,因为在回避了风险的同时,也回避了可能的获利机会,从而影响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2 风险缓解
风险缓解是指采取措施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少风险损失的严重性,或同时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风险缓解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风险缓解的重要途径。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措施有:工程法、程序法和教育法。
工程法以工程技术为手段,减弱甚至消除安全风险的威胁。例如:在高空作业下方设置安全网;对现场的各种施工机具、设备设置安全保护装置;按照规定在施工现场设置防护棚、安全通道、安全标志等;给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在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坑井口等设置围栏、盖板等均是工程法的具体应用。
程序法要求用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从事工程施工以保证安全风险因素能及时处理,并发现随时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因素,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在施工中就是要真正落实好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会议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制度、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制度、特种作业和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职工守则和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等。
教育法是针对事故的人为风险因素为着眼点实施控制的方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践表明,项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构成项目的风险因素,因此要减轻安全风险,就必须对项目人员进行安全风险和安全风险管理教育。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要接受相应的安全教育,未经安全教育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
(2)减少风险损失。
减少或控制风险损失是指在风险损失已发生的情况下,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以遏制损失继续扩大或限制其扩展的范围,使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例如: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后对受伤人员立即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同时加强作业环境的安全防护;制定各类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置预案,对员工进行安全事故处置训练,提高施工单位在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对能力,降低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
(3)分散风险。
分散风险是指通过增加风险承担者以减轻总体安全风险的压力,达到共同分摊安全风险的目的。例如:企业内部的扩张,增设实体以分散安全风险或通过企业兼并以加大风险承受的能力;企业通过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职责,发动企业各下属单位、基层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分担安全风险。
3.3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项目管理者设法将风险的结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转移给其他经济单位以使自身免受风险损失。转移安全风险仅将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转移给他方,其并不能消除安全风险。一般分保险和非保险两种方式。安全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向保险人缴纳一定的保险费,当所投保的安全风险发生并造成人身伤亡时,由保险人给予补偿的一种制度。1998年3月开始施行的《建筑法》第48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这对施工单位而言是强制保险。非保险风险转移方式主要有工程分包和利用合同条件的拟定或变更。例如: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遇到对自身而言具有较大安全风险的特殊施工(如水下施工作业)时,可将其分包,将安全风险转移给分包人。
3.4 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又称风险接受,是一种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安全风险后果的风险应对策略。风险自留是一种财务性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后备措施,一般需要准备一笔费用,作为安全风险发生时的损失补偿,若损失不发生则这笔费用即可节余。其主要用于处置残余风险,因为当其它的风险应对措施均无法实施或即使能实施,但成本很高且效果不佳,这样只能选择风险自留。所以,风险自留是处理残余安全风险的技术措施,与其它风险管理技术是一种互补关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建筑工程 安全评级 影响因素
1.人为因素
人的因素,包括在施工过程中的领导者、管理者、操作工人和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是产生安全事故的部分原因。这些问题包括:未经授权的操作,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危险地工作,人为安全设备故障,不安全的设备或违规操作。决策层的安全质量和安全的技术能力:
1.1安全意识
主要是对决策项目和决策能力,在处理安全事故的安全状况时要洞察,还要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安全局势。
1.2安全生产责任
主要决策者对建筑安全生产负有社会责任和职业使命,要真正掌握安全生产的方针和政策,仔细观察和实施,并对项目部和社会同时负责。
1.3安全素养
考查各级决策者必须具备的能力,要学习现代管理技能和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的业务及应用。
1.4安全和技术能力
考查安全事务管理能力,如组织协调、研究、综合分析、逻辑判断能力、写作表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能力。
1.5安全的心理素质
主要是决策者的心理素质,其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决策的顺序的准确性,执行,以及情感冲击力。
2.施工材料因素
建筑材料质量直接决定了施工的安全局势,建筑材料的使用要整体监督,主要材料要求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2.1主要材料供应商的选择
主要是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一定标准,从采购源头控制,所以原料供应商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优质材料业主是第一供应商,必须对其产品质量进行可靠性评估,然后比较价格。
2.2主要材料的正确使用
在主要原材料质量标准的前提下,要确保正确使用,可以进行跟踪管理,常用的材料及材料的技术指标企业应制定。
2.3主要材料的检验工作
对主要的施工材料进行抽样调查检测。材料现场验收,确认实物与清单一致。
3.工程机械因素
工程机械不安全表现为设备和器件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部件磨损和老化,存在危险物及有害物质,安全装置失效,缺乏防护设备和其他因素。因此,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施工机械和设备的安全控制。
3.1脚手架工程的安全控制
主要指脚手架工程质量的人身安全工程现场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关系。根据中国建筑的安装和拆除的脚手架的有关规定,必须严格遵守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2001JG13O)和建筑用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2000JGG128)的相关规定。
3.2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和拆除的安全控制
主要是对塔式起重机的安装和拆卸,起重机械必须根据每个拆装规范,并按照一定的要求设置警卫保护。
3.3装卸大型施工设备的安全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该项目建成后,必须撤离,处理这些施工设备的安全控制是施工安全管理的一部分。
4.管理方法因素
4.1施工安全管理机构
4.1.1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体制。主要是确定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制定施工安全原则和制度。
4.1.2建立项目安全管理机构。主要是对建设项目选址的安全管理机构提出符合安全施工的要求,项目经理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其对安全制度的管理和落实是实现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
4.1.3施工安全管理队伍。主要是施工队在施工阶段,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施工队工作在第一线。因此,班组安全建设施工单位要增强施工管理的安全性。
4.2建筑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落实情况
4.2.1建立安全生产相应的法规,采用奖惩制度激励员工,从而落实安全生产。
4.2.2安全法律规章制度的执行。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是一个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保障,保障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是确保安全的重要环节。
4.3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情况
培训安全工作承担的任务可以通过安全生产经验、安全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质量。通过安全培训,员工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在生产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安全技能,促进生产的平稳运行。
4.3.1三个安全教育。这三个安全教育是新员工的教育、工程教育和施工队伍的教育,三个安全教育和安全质量等部门相互协调。
4.3.2施工安全知识的学习。施工单位应该在基本安全培训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如组织安全知识问答活动。
4.3.3专业的安全教育。安全运行的特殊训练,特殊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相结合的特点,一些特殊的工作。基础工程、装饰工程作业人员安全培训。
4.4定期安全检查
4.4.1安全检查通过制定安全检查表和现场检查两个内容,一般安全检查采用看、摸、敲、量、测等基本方法。
4.4.2安全检查的内容。各级建设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包括检查安全管理人员、检查施工方法、施工技术措施、安全技术交底和执行的操作。
4.4.3安全检查结果处理。进行安全检查后,检查作为现场安全未来的整改,以备将来对参考的数据进行分类登记,找出原因,及时编制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负责人组织施工安全隐患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纠正措施完成整改,及时通知相关的检查和验收部门进行检讨。
4.5现场施工安全保护措施的执行
4.5.1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主要考察在施工前期,开展的每道工序是否都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还要考察工序中各道环节的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技术标准是否对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说明。
4.5.2安全和标准化的保护措施。主要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保护措施的制定,包括危险源、脚手架、模板安装和拆卸标准,尤其是在安全性方面按照安全标准化保护措施。
4.5.3专项施工方案的安全交底。主要考察在进行爆破、拆除工程和高空作业时,是否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完后必须对参加该工程现场指挥的工作人员、技术人员、作业人员分别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4.6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4.6.1制订应急预案,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编订应急预案,做好防微杜渐工作。
4.6.2对于现场安全事故处理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在处理过程中做好现场的安全控制防止发生混乱。
4.6.3明确事故处理过程中的责任很分工,避免形成责任不明确、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5.施工环境因素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到底是否适合正常工作,施工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建筑工程而言,主要从气候、施工照明和基础环境方面进行说明并考核。
5.1建设地点的气候条件
建筑施工工作主要是在室外露天环境中,因此高温、严寒、霜冻等恶劣的自然条件直接影响施工人员的工作。所以,施工现场作业要注意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5.2施工现场照明条件
施工过程中主要根据视觉感知施工过程和所存在的危险,施工现场的采光和照明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者对某一事件是否能正确判断。昏暗、闪光等恶劣的照明条件直接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是重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施工环境中照明条件直接影响施工安全。
5.3施工现场环境
施工现场是否符合施工标准,是否能满足施工人员的正常生产生活需求,是决定安全事故是否发生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黄世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7:4.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相关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通常,在建筑工程中,日常的安全管理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以保障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安全生产,但是,工程建设项目本身的复杂性,以及项目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造成了项目内部的安全管理形势仍不乐观,一些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以及施工现场的不安全隐患不时会出现,这固然与个人和环境有密切关系,但也和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漏洞有一定的关系,这为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带来潜在的威胁。
一、建筑工程安全问题管理现状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隐患多
首先是建筑单位,他们是建设项目的投资方,通常只关心成本和效益,忽略了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的影响。或者有些单位认为安全管理与自身无关,缺乏安全管理的意识,使建筑工程出现安全隐患。其次是施工单位,他们通常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重视效益,忽略生产过程。导致生产安全体系的建立遇到难题,有关安全管理的制度不能落到实处,安全隐患处处可见。最后是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作为业主的代表,看重的是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对项目安全监理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不依法实施对建筑施工的安全检查。设计单位往往注重建筑的造型和创新,没有充分考虑施工的操作是否安全合理,对施工安全的重点环节和部位在设计中未明确说明,缺少对施工安全的指导性。
2、安全管理考核机制不健全
在建设工程项目,有关安全管理的考核机制执行不力,很多时候成了走过场,没有落实到实处,具体表现在对发生安全事故或违法操作行为的人员的处罚力度较小,而且根本没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机制,这实际上为该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一种歪风,让大多数的施工人员,甚至是作为安全监管的安全员都出现了推诿扯皮,忽视安全的心态,不但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而且让人员缺乏了安全管理的责任心。
3、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足
现在城市建设工程中,一线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是农民工。而且文化程度都普遍较低,自我保护意思和法律意识都是相当的薄弱,经常进行一些违章操作。从相关的伤亡事故数据的统计来看,建筑业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伤亡者也基本是这样由农民工构成一线操作人员。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建筑企业没有做好或者没做对新工人安全教育培训。第二是对一些特种作业人员和技能工种的教育流于形式,使培训的效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4、缺乏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
第一,我国在建筑安全技术研究方面的工作比较弱,在解决建筑安全生产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方面的研究也比较落后。安全科技成果很难被广泛的推广并应用到建筑工程当中,相应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等同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不能同步;第二,很多施工企业管理者的思想比较固化,不愿意采用一些新的安全生产技术,从经济效益方面讲,更不愿意加大投资,所以,建筑施工中严重缺乏比较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
5、政府监管存在一定盲区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主要还是靠人的因素。施工人员安全操作水平和意识直接关系到建筑安全。建筑行业一些重大事故涉及更多的都是参与到施工项目的工程管理、操作人员,而在实际施工操作中,忽视安全规范操作和和违法违规操作也会引起安全事故。现存的建筑行业门类较多,监管职责庞大,造成了建筑工程安全的职责权属的差异,权责分明、规范统一的政府监管体系还未形成。
二、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
1、完善监管机构设置
施工单位内部应该要设立单独的质量、安全检查管理机构以及相关部门,按照行业内的操作规范制定相应的标准,加大对施工单位内部的质量、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以及自身素质要求,加大施工安全经费投入,加强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管,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总结不足,加强对分包单位劳务队安全事故的管理,搞好施工中安全事故的预防,规范施工操作行为,不冒险作业,减少违章行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保障施工安全管理的工作能够在尽然有序的条件下进行,在施工现场设置专职安全员的岗位,并经常派有经验和技术的人员进行现场指导。
2、明确事故的发生部位和形式
其实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主要集中于五个方面:垂直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这类事故的发生频率很高,后果也很严重,表现为高空重物打击和高空作业人员坠落。坍塌造成的伤亡事故,这类事故后果很严重,通常会造成多人的伤亡,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工程的支撑系统、地下土方工程等的坍塌。倒塌伤亡事故主要是起重机倒塌和拆除工程时发生倒塌。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在设备进场时必须严格把关,不留隐患。中毒事故表现为食物中毒和煤气中毒等,这种事故也很容易造成群体的伤害,必须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及时检查,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电击造成的伤亡事故,这类事故导致的伤亡较少,主要是作业区的施工动用电和高压电网造成的。
3、规范建筑业分包完善安全法
在这一方面,我们首先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应的总包、分包的资质认证和管理法。杜绝超资质等级范围承包、肢解分包和多次转包这种现象的发生。再就是完善安全法的建设,使其编制和审批制度合理且严谨。在安全管理资金这方面,也绝不可以割舍,该花多少就要花多少。因为资金问题可以说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在资金等条件都充足的情况下,我们还要建立一个严格的准入请出制度。对一些没有生产许可证或许可证不合格的企业要禁止他们参与工程的建设,必要时还要利用法律的手段将其踢出建筑行业,要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加强技术工艺因素控制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5、建立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为提高抵御建筑施工大安全事故的快速反映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要建立安全事故救援预案体系。选派骨干力量设置通讯组、抢救组、交通治安组、救治组、物资供应组、善后处理组,备齐救援物资,如车辆、担架、氧气袋、止血带等,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工迅速有效地组织抢险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的快速前进,全国各地几乎顷刻间变出了许多“大工地”,这既带来了建筑市场的繁荣,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也给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难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动手、综合治理、常抓不懈,只有这样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才会有所提高,才会真正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1】毕淑杰;现代建筑工程的安全工作探讨[J];中国对外贸易;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