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文化意识论文

文化意识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08 01:18:4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文化意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文化意识论文

篇(1)

[关键词]忧患意识创新意识社会责任

二战结束以后,日本在战争的废墟之上,仅用了二、三十年时间,就实现了经济高度成长,迅速崛起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期间,日本一群优秀的企业家带着他们的团队,以其雄厚的实力和独特的经营方式,取得让世人为之惊叹不已的巨大成功。20世纪80年代,美国众多研究机构和学者纷纷研究日本经济发展的奥秘,指出日本企业发展神速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企业有适合自己本国的企业文化,而本田技研的巨大成功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俗话说:有竞争才会有压力,有压力才能挖掘潜力,发挥潜力才有了高效率和高回报。本田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把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注入于企业的竞争机制之中,使本田人自觉地勤奋学习,不断开拓创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

一、本田的两大基本理念

1.“人间尊重”理念

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以人为本。本田公司的“人间尊重”理念即尊重每一个人。本田文化的核心就是尊重人,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从而激发员工对工作的满腔热情。本田的所有员工没有职务称呼,一律用“さん”相称,也不需要员工对公司有任何承诺,也无派系之争,让员工在一个和谐轻松环境之中工作。本田宗一郎的名言“为自己工作”就是高度尊重个人精神的具体表现。本田公司用“自我申请制”来安排、调动人员,使每个人有自由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方向的权利。

2.“三つの喜び”理念

“三つの喜び”(買う喜び売る喜び創る喜び)理念即购买之喜悦、销售之喜悦、创造之喜悦三大理念。通过企业的各种活动,使购买商品的人感受到购买之喜悦,从事商品销售的人感受到销售之喜悦,从事开发新产品及一系列企业活动的人感受到创造之喜悦。这三大理念体现的就是让顾客满意、高兴。与此同时,也让企业员工把工作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去做,使每位员工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本田公司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间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一个强势品牌,正是因为这种购买之喜悦、销售之喜悦、创造之喜悦三位一体的文化交融,使本田公司赢得了顾客、赢得了市场、赢得了每个本田员工的心。

二、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

1.注入忧患意识,增强企业活力

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没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本田高层领导清楚地认识到,由于工作长期固定不变,企业中有些员工多少会产生惰性,缺乏一定的敬业精神、必要的战斗力和竞争力。如果维持这种消极状态,就会严重影响公司的整体发展。其实这些员工并非是庸才,只是在疲劳期时缺乏一定的活力。所以本田公司每年会从外部“中途录用”一些年轻有为、实力强的人才,实施让这些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过人学识,来调动一般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只有外来的压力,才能让员工感受到竞争气氛,才会有紧迫感和忧患意识,才能使使员工充分认识到面临的困难,积极调动员工学习各种技能的主动性,使员工洋溢在学习干劲足、创新意识强的工作氛围中。

2.建立各种有效机制,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日本是个资源极其贫乏,并时常饱受地震、台风、海啸等威协的岛国。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日本人清楚地认识到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个人才能获得的生存、发展的条件。因此,这种不利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造就了日本民族的团队精神和创造性。

本田公司为了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建立了各种有效的激励机制。

(1)建立合理化建议制度

经营者是靠人来进行,所以经营者要信任员工,实践“新的人道”。本田公司自1953年起就制定了合理化建议制度,凡优秀的合理化建议,本田公司不仅在精神上得到鼓励,还给予免费出国旅游的物质奖励。(2)设立员工设想工作室

本田公司鼓励员工可以“异想天开”,而给予员工一定的自由创造环境,其中员工设想工作室就是给普通员工提供了一个把设想具体化的平台。员工在不违背公司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开发、创新,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也许员工犯错。

(3)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团队

现代化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既有创新意识又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了发挥员工最大限度能力,公司不仅给创新员工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还为创新员工提供必要的人手,同心协力共同去开拓创新。

本田倡导“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活动理念,让员工在思想上精神上感受挑战梦想的最高境界。

三、本田企业文化的借鉴意义

本田文化一直强调“喜び”(快乐、喜悦之意),本田文化赋予个人的是更多的职责和信心,这种方式有助于本田公司保持年轻和富有活力。同时在全球战略、产品概念以及可持续使用的资源等方面本田公司坚持走自己特色的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加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有一些中国企业已进军国际市场。但是相比之下,由于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起步较晚,在企业文化定位和经营策略等方面还十分模糊,大部分企业在企业文化理论根据和规范实证方面缺乏必要的研究。员工还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意识与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与实践的能力,因此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加入WTO之后,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竞争,企业生存、要发展一定要靠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内涵丰富的企业文化,所以中国企业借鉴优秀企业的文化的意义十分重大。

1.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环境创造出适合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同时,在合理界定社会责任的基础上,积极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优化企业员工的创造环境,全面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管理者要抓住多种机会,利用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去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员工始终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并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个企业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就应该努力把企业建成学习型组织,让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把学习当作是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检验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此外,还应该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规范来加强组织中每个成员的合作意识,以便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创新欲,形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大合力,尽可能把员工培养成一专多能的、适合于当今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要营造适合于人才潜能发挥的环境和企业文化。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人才潜能发挥的剂。经营者要为员工创造一个相互理解、精诚合作的良好和谐关系,从而使每个员工都能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岗位上。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开拓创新。

篇(2)

1.正确对待主流和非主流文化

教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能够欣赏并且尊重各种各样的文化,具备选择、比较、寻找文化的能力,能够将不同的文化进行比较,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文化本身没有好坏,多样性的文化构成了人类成长的人文环境,教师可以从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让学生综合分析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差异。每一种文化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若是一种文化企图战胜另一种文化,形成文化霸权主义,那么这种文化也即将面临困境。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之间相辅相成、,才是文化发展的正确道路。

2.了解风格迥异的民族文化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民族意识的教育,学生学习本民族的文化,能够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团结力。教师培养学生民族意识,首先就要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让学生比较不同的民族文化,从而发现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很多形式,最典型的代表是汉字文化、书法文化、绘画文化、音乐文化等,这些文化都代表着不同的性格,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最佳的文化进行学习。教师要加强学生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含义,增强自己的感悟。例如在进行近现代史讲解的时候,教师就要告诉同学们,我国的近现代史是一个不断饱受摧残的过程,在中,我国失败是有很多的原因的。不但有当时清政府的腐败原因,也有西方先进政体的压迫。教师可以将清政府和西方先进国家进行横向对比,将清政府的落后和繁荣的唐朝纵向对比,通过这些对比发现一个国家只有保持着改革开放的政策,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若是一味的闭关锁国保守残缺,只能被先进的文化所取代。

3.多层次的感知阶层文化

不同的社会阶层有很多的矛盾,正是社会阶层的矛盾,促进了历史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主要是体现在不同的阶层文化中,教师要让学生全面的了解同一个时期的不同阶层文化的差异,从而增强这个时期的文化领悟。例如在进行春秋战国时期的讲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搜集不同学派的思想策略,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了解当时百家争鸣的情况。学生在了解了儒家、法家、道教、兵家、墨家的思想之后,就能够提出本学派的主张和本学派在历史中扮演了哪些重要的角色,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何种重要的意义。教师讲述不同阶层文化差异的时候,要用平等包容的眼光,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促进各种文化的共同发展。

4.平等对待男女性别的差异

学生在学习多元文化的时候,要注重平等的对待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在历史发展中,女性普遍要低于男性的社会地位,女性通常都是男性的附属品,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教师在讲述这些性别歧视的时候,要注重纠正学生的思维观念,让学生树立平等的意识,减少性别歧视。在历史中,大多是“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男强女弱”,女性不但没有社会地位,还要时刻接受男性的侮辱。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这种性别歧视是腐朽文化的代表,只有男性和女性站在共同发展的地位,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5.感悟艺术和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是历史发展中重要的产物,宗教对人文习惯、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都有重要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区,存在很多的宗教,不同的宗教之间也存在宗教文化的差异,很多宗教文化都是通过壁画、墙、塔、石窟、雕刻、寺庙等形式进行传承和体现。很多宗教的文化存在一定的偏见,教师要让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合理的审视不同的宗教文化差异,让学生正确的对待宗教的信仰,了解宗教之间文化的冲突,从而更好地尊重宗教文化。

二、总结

篇(3)

中国式英语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习惯用汉语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并把汉语的应用规律也放到所学的目的语中,母语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极大的干扰作用,从而产生了一种不标准的英文变体,这种变体可以表现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及语用的各个方面,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中国式英语。很多学者都认为,中国式英语是由于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引起的,普遍认为中国式英语是一种不规范的语言类型(morbidlanguage)。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国。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影响力自古就有。作为拥有人口数量位于世界第一的中国,语言的传播和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文化影响语言,语一言反映文化。由于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也是不可分的。语言学习在文化学习中进行。没有语言作为正规非正规的学习手段,就决不可能学到任何文化。任何人习得一种语言的同时,也该学习该语言的文化,因为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所以我们说,学习英语就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及风俗习惯,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国式英语最早产生是在文化传输的输入中产生的,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西方文化知识引起的。绝大多数的中国学生都是在汉语言文化这个环境下学习英语,中西方文化差异就成为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学生在说英语或在写英语作文的时候所犯的语言错误有不少其实是“文化错误”。所谓“文化错误”,是指学习者所使用的目的语不为口的语国家的人们所理解或接受。以两个最为典型的例子来说明这种情况。

首先是打招呼。用英语打招呼最常用的的是用“hello","goodmorning","howareyou”等用语,随便的一点可以用“Hi"。但是很多外国友人或者外籍教师都发现中国学生不太习惯使用这些打招呼的方式。当那些学生在校园里碰到的时候,更多的是会lb]诸如:"Haveyoueaten?,,或者“Whereareyougoingto?”一类的问题。这些问题让人很尴尬,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事实上这些就是中国式英语的表现,中国人见面了,都会用这样的问候语来互相打招呼。中国人无视国外保护隐私的习惯,也把这种打招呼的方法用到交流中,势必会造成误解。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面对别人的赞扬的反应。当英语国家的人们听到自己的赞扬的时候,多数是回答“thankyou"。但中国人听到赞扬的时候,如果回答谢谢,别人多会认为这个人不怎么谦虚,甚至觉得太自夸了,所以中国人一定会对别人的赞扬表现为自谦或者自我否定。如果不知道中西文化的差异,问题就来了。很多学生在听到别人的赞扬的时候,肯定就会说,"No,Iamnotgoodasyousay.”等等,初到中国的不了解文化的外教也会觉得不知所云。

因此,由于缺乏跨文化意识而导致的中国式英语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一方面说明了在外来语的学习中,文化意识的培养还相当欠缺。用汉语思维来进行英语交流时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英语老师在讲解英语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的时候很熟练,但涉及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时候,就会出现文化知识不够丰富,语用能力随之较弱的情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尊重和接纳他国文化就成为交往中不可回避的内容。

在英语学习中,教师应强调英美文化的导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该逐步积累,意识到学习语言不应该只学习语法句法,更重要的是了解不同的文化,用所学语言传承文化和表达文化,让文化融解于语言之中。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学开设《英美文化》等课程,对学生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帮助学生更有效的使用语言。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日益与世界接轨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与中国人的接触中开始慢慢的接触中国式英语,并且认可中国式英语的语法规则和意义的表达。

语言习得的完成,是某种思维方式形成的标志。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洪堡特认为,语言不仅有表达功能,而且还有认知功能,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包含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因此当中国式英语在表达中国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候,不可避免的由操汉语的人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影响,在英语中夹带中国特点,这也是中国式英语的一种特别的表现形式。

要使英语和中国特有的社会和文化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环境有的东西要想单纯通过语言让对这一环境一无所知得人了解,往往还是要费一番周折,人们只有通过语言表层,了解其深层的社会文化内涵之后,才能进行真正的沟通和相互了解。这也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在的社会文化介绍并传播的一个有效途径。

从词汇角度出发,中国式英语这时是一种输出性语台,但不可避免的将文化渗透其中,是英语带上明显的中国特色。诸如气功,地方戏曲,传统习俗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许多名称或术语,很多是通过音译在英语中使用。事实上,很多的汉语借词早已进入英语辞典中,如:wushu,kungfu,quyi,erhu,yamenmahjong等等。

我国还有丰富的成语,谚语,典故和警句等,怎么样将它们翻译成英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如果硬将"papertiger"翻译为“scarecrow"就失去了“纸老虎”这一词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底蕴。这种情况很多,汉语在外来语的吸入中也注意到了。比如“特洛伊木马”,“潘多拉盒子”,“鳄鱼眼泪”之类的。这样的互相渗透,不仅是思想的交流,也是语言的交流。

中式英语比较成熟,直接了当地说事,不拖泥带水,早就得到国际承认,最著名的当属longtimenosee。英国作家萧伯纳当年曾说过,中国的洋注洪英语nocan(不能)比正宗英语unable(不能)要清晰明了,值得仿效。类似的例子还有“你问我,我问谁”=Youaskme,measkwho?

还有些中式英语是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产生的。截取意义完整准确的两个英语词汇的一部分构成新词诊释中文时事词汇。

篇(4)

《单向度的人》是德国著名哲人马尔库塞最负盛名的一部力作。“单向度”;(one-dimension)这个术语今天已成为最脍炙人口的概念之一。单向度的人(one-dimensional man),即是丧失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人。这样的人不再有能力去追求,甚至也不再有能力去想象一种与现实生活不同的生活形式[3]3-5。在此借用马尔库塞的这一概念,用“多向度写作”;指不因囿于同一模式和既成的规范而形成八股文式的写作,不以文害意,而是具有创意,有批评和身份意识, 充分体现思辨能力的写作模式。“多向度”;分为知识向度、技术向度、文化向度和思辨向度,它们是层级升高和互为基础的关系。

一、现状分析日前,学界就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只是一个“美丽的摆设”;,达到了 “人神共愤”;的境地,劳民伤财,应该废除;有人认为如果因为质量差就取消是因噎废食,不仅不能取消,而应找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办法。笔者认为,语言学习的重要技能除了口头表达,还有书面表达,取消毕业论文的这种“瘦身运动”;不可取,况且英语专业生的毕业论文更担负着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重任,不可废除。业界专家在教学评估和调研过程中发现了英语专业本科生思辨能力欠缺的问题,特别突出体现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如黄源深教授在论文“思辨缺席”;[4]18-19,和“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论‘思辨缺席’”;[5]1中进行的跨度十余年的考察的结果仍然是“思辨缺席”;,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黄教授指出目前“思辨缺席”;不仅是英语专业生的痼疾,甚至是一部分英语专业教师的痼疾,并探讨了一些解决方案。王宁教授针对中国的语言文学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处于“失语”;状态的说法,指出“这绝不是一个语言表达的问题,而是我们学会了如何说话和写作,但却不知道说什么和写什么的问题。……所以,我们决不能满足浅层次的教学工作,而应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6]1-2

目前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多围绕形式展开,针对如何提高论文的思想含量的研究较少,而针对地方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体现出来的思辨缺席现状的实证研究和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的研究就更少了。探究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源,发现存在着中学与大学英语教学衔接不当,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断裂的现象。随着英语学习起始年龄的降低和对英语学习的重视,大部分学生在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经过十多年的英语学习,进入大学后可以说基本解决了英语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特别是英语专业生,入学的口语测试要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录取。那么,大学阶段的培养目标还是仅仅定位于语言技能的训练,那岂不是重复劳动?无形地延长了学生的学习周期。大学生英语学习和中学的根本区别不是听说读写的流利和准确的程度差别,而是如何表达更深层的思想和更广阔的视野,所以大学英语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放在首要的位置。

受主流语言学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学仍以语言形式为主。主流语言学强调对能指,即语言形式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具有丰富内涵的所指,即意义的研究。“语言意识”; (即关注语言形式的意识)已得到充分的重视,而对“批评语言意识”;(即关注语言的社会性和思想性)的强调不够[7]3。在大学阶段,学生外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就体现在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在这种状况之下,学生的思辨性写作问题就凸现出来。目前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基本解决了学生的论文格式和规范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学生的论文语言流畅,没有语法错误,符合格式,但都是一些综述性的文章,没有新意,整齐划一,给人一种新八股文的印象,走向了以文害意的极端。语言哲学家塞尔说过:“没有感受性的严格是空洞的,没有严格性的情感只是浮华的废话”;[8]155。如何把标准和客观与批评意识有效地结合起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术意识成了问题的焦点。

二、几点建议因为本科毕业论文不是单纯的一门课程或某一个教学环节,而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系统工程,是把知识片段进行横向联合而且付诸实践的一个有效手段。因此改革内容与方法应该从宏观考量,应从人才培养理念、课程设置以及师资培训和整合等几个大方面入手。

篇(5)

【编者按】: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论文频道为您提供各类开题报告范文参考,以及开题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开题报告写作中的难题。

选题依据:在当今以金融、技术、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文化之间的激烈竞争。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决策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管理方式等都有重要影响,从而对企业的兴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占我国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闭型企业文化阶段,其“企业文化”常被单纯地认为是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将企业职工的文体活动代替“企业文化”。也有的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仅仅表现在一些大同小异的口号和标语上面,或规章制度及企业标志上面,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没有真正发掘出企业员工中蕴藏的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不会自发产生的,而是在人们积极追求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我国国有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的进行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比较与吸取,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使国有企业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可行性论述: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意识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一样,是企业基础中的“软件”。如果不能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和本企业特点的的国有企业文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就难以取得长远的成效。因此探讨国有企业文化重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去国有企业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拟运用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第一部分:企业文化的概述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含义,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企业文化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我国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拟对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原因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第三部分:重构国有企业文化的对策通过对国有企业文化现存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2004年09月25日—2004年10月25日收集资料,拟订论文题目和开题报告。2005年03月01日—2004年05月1日在国有企业进行调研,撰写论文初稿。2005年05月02日—2004年05月31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2005年06月01日—2004年06月08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三稿。2005年06月08日—2004年06月15日修改论文,做好答辩前准备。2005年06月15日—2004年06月20日左右进行答辩。

篇(6)

在全球化背景下,论文写作专业的论文对于全球化当前也进行了广泛的涉猎。特别是如今的全球形势,在传统论文写作和网络论文写作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 论文写作理论的民族性研究始终是一个热点问题, 论文写作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 并且不同学者或者是不同学派对其民族性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 但是无论哪种观点, 对于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以及民族意识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对于论文写作专业的毕业生,经过长时间的研究, 需要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希望可以为一些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提供一些帮助。

作为一个利益单位, 各个民族及国家都应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守护和捍卫。我们所说的“世界文化”或者是“世界论文写作”, 都是一个虚幻称号, 该称号的实际内容多数情况下都会被一些发达国家所劫持, 帮助他们进行代言。没有任何国家会将自身文化传统放弃, 甚至还会为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开战。在这种情况下, 多数批判家都提出了主张, 希望可以尽快恢复中国论文写作理论的重要地位, 并从西方论文写作理论中夺回论文写作的解释权。

我国现代论文写作理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就是受到苏联论文写作理论的影响, 通过该理论对进行了解。到了50年代, 中国出版了很多论文写作理论教材, 多数都是在《论文写作原理》和《文艺学引论》之上建立起来的。实际上, 在我国现代论文写作理论当中, 多数西方论文写作概念都来源于苏联, 比如论文写作的倾向性、人民性以及党性等。对于苏联而言, 无论是在经济模式、文化观念还是在政治制度方面, 都对我国论文写作理论的民族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

本土的特征并不是一种自我规定, 而是取决于民族间的竞争、活动、对抗等。本土和西方文化必须在现代性平台之上进行竞争, 民族发展不可能脱离全球化网络, 或者是放弃现代化社会, 而回到远古时代, 所以我们不应该将论文写作理论的话语权拱手相让, 而应该通过现代性平台和西方国家进行抗衡, 建立中国式的现代性。

异域的理论也可能对本土的现实进行阐释, 比如生物学以及物理学的研究明显不受民族、地域等的限制, 我们不能够说美学理论对我国论文写作无效, 也不能说我国论文写作对美学没有任何作用, 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各个民族论文写作理论之间的联系及影响。比如在魏晋时期, 佛学曾介入到了中国论文写作当中, 并对我国的古典诗产生了影响, 例如“意境”。再如, 在“五四”时期, 西方文化也曾介入到中国论文写作当中, 比如鲁迅、巴金以及老舍等论文写作作品中都多多少少涉及到了西方一些论文写作理论, 所以本土论文写作理论并不仅限于对自己本民族的问题进行阐释。

论文写作理论的民族性和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集中体现在我国古代论文写作理论上。我们或许认为中国古代论文写作理论主要是对中国古典诗文进行阐述, 但是这一观点显然不能够对中国现代论文写作的情节、气韵等进行解释。在“五四”后, 一种新型的现代论文写作体系日益成熟, 并且在这种体系下, 多种论文写作作品都和历史有关, 比如梁启超写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就极具历史的敏感性。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复杂, 这些论文写作作品明显力不从心, 在叙事论文写作之后, 我国古代论文写作理论主要是通过“诗文评”对社会进行相应的反映。另外, 在我国古代论文写作当中, 多数都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或者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应, 或者是对国家的一种情怀及奉献精神。比如杜甫的《春望》、陆游的《示儿》等, 都具有一定的民族色彩。

篇(7)

开题报告怎么写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3.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4.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第2篇:吉首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一、选题的依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国家形象,是近年从国际政治学、传播学领域引入文化学电影学的一个新名词,一般认为是指在一个文化交流传播愈益频繁的时代,一个国家的外部公众、国际舆论和内部公众对国家各个方面的主观印象和总体评价,主要通过媒介和舆论传播与表达,是国家整体实力的一种重要体现。而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越来越被世界所关注,这时候更需要一个真实友好的国家形象。

但是由于意识形态原因,中国的国家形象,往往会被拥有优越传播途径与资源的西方媒介所抹黑,甚至扭曲。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中国需要创造一种事实上更文明进步富强的中国,呈现一个"现实"的中国形象;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通过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相互沟通、相互视界融合来尽可能呈现一个相对"正面"的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往往能够回避国家形象认知方面的硬性差异,用更加柔软的方式塑造国家形象。这种文化塑造不仅更容易感染和影响人,而且往往也比特定的事件、人物更加持久、更加深入人心。而在所有的文化形态中,电影因为其声画合一、动静合一、逼真与虚拟合一,信息传达手段多样、意义丰富、可理解性强、感染力强,特别是跨文化交流能力突出,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更是具有特殊地位。

2)综合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大多西方国家都有通过民族电影来塑造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就明确提出,电影是加拿大的眼睛,所以电影应该关注和表述加拿大的历史、现实、政治和文化,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国际化语境下,尤其是对于意识形态比较特殊的中国而言电影绝不仅仅是经济,是票房;更重要的,电影还是向世界传播中国,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工具,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文化安全。我们要研究如何在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差距下突出一种民族个性,从而通过这种独特的文化个别性来确立自己在世界电影中的位置,而这种民族个性又绝不能一味的迎合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不能以落后的、乡土的、闭塞的,意识形态混乱的国家形象为代价而占据市场,应该要在这种民族个性展现出一种充满创新精神、具有生机与活力、具有浓厚民族精神与正确价值观的当代中国形象。

二、研究内容

在论文中,主要对八十年代末至今部分在国际电影节上出彩或是在国际市场上票房成功的部分电影进行研究。研究这些影片获得成功的因素,以及它们在传输民族文化与构建国家形象上的贡献与不足。通过这样的研究与反思,我们试图让中国电影在揣摩和研究西方受众口味的同时表达我们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观,使得中国电影在以后的发展中既能被西方电影市场认同又能更好的传播多彩并正面的国家形象。

1、八十年代末至今,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中国电影主要是通过哪些因素吸引国际关注赢得国际市场;

2、通过这些因素被认同的中国电影给世界带去了一些怎样的"中国形象";

3、这些影片在国家形象的构建上带给我们怎样的反思;

4、通过这些反思,在赢得国际市场与构建良好国家形象之间,我们应该吸取哪些长处,避免哪些短处。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全面正确的掌握xxxx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电影在构建国家形象上的状况,再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其中一些案例的分析与反思试图寻找一种正确的国家形象构建策略。

第3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研究的现状:

农业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自19xx年"三农"问题提出之后,国内外众多学者加强了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注,人们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大家一致认为: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要解决现在的"三农"问题,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林毅夫,20xx)。如何解决农民增收困难这一问题呢?有学者认为农民收入问题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农业问题,也非"三农"问题所能涵盖,而是一个越来越多地和非农就业问题相关联的问题。农民增收问题的核心就变成了如何解决农民的非农就业问题(张车伟等,20xx)。

一些学者认为国家要通过政策、金融等手段把资金引导到农村,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领域为农民增收开辟第四条渠道(徐祥临,20xx)。还有学者认为调整农业组织结构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王乃学,20xx)。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在20xx年9月22日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上提出,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减少农民,减少农村劳动力人口,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众多学者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的研究当中,有人强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有人认为农业结构调整对目前农产品总体上供过于求的局面,国内市场给农民带来的收益是有限的。一些学者的研究认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经济效应并不是增加农民收入。有的把农业结构调整的经济效应总结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宋洪远等,20xx)。

有研究表明,农业结构调整在微观层面上对农民收入产生效应,但在宏观层面则没有效应(王萍萍,20xx)。也有学者将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作用归于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而对整个国家的农业总量扩大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张明林等,20xx)。还有学者认为,中国行政体制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效应的发挥(谭秋成,20xx)。另有学者认为,近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市场化进程,提高了农民收入的货币化程度;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农产品市场交易量不断扩大,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收入始终保持增长;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纯收入增长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李国祥,20xx)。

研究目的和意义:

毕节市总人口712万(20xx年统计),其中93.8%是农业人口。这样一个农业大市,既要千方百计增加毕节市的农民收入,又要下大力气保护和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论文依据贵州省统计资料和毕节市统计资料,通过对毕节市农民收入变化态势的深入分析,找寻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提出毕节市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为未来毕节市农村、农业发展找准方向,进而为边远贫穷地区的农民增收提供参考,对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