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8 14:17: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电路原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电镀流水线行车避撞终端超声波测距
引言
现代电镀企业大量采用自动化挂镀流水线,在这些流水线中大多采用2吨左右的小型行车在各镀槽中转移挂具架。行车的行走、停止、吊具升降、停留等动作完全由PLC控制,可实现较高精度。行车运行质量直接关系到产量和产品质量参数的实现。在实际生产中,行车运行并不是特别理想。在生产线调试阶段,由于调试者技术水平和观测能力等主客观限制,行车与实际生产所需要的走位点之间往往存在微小的误差。通过长时间生产,这些原始误差会逐步积累放大,最终导致行车走位与实际需要之间出现比较明显的偏差,从而引起行车间的碰撞,造成挂具架倒挂等事故。一旦发生倒挂,整条生产线就必须停止,同时还需要人工处理掉落在渡槽中的镀件,每次处理时间至少在20分钟以上,对正常生产影响极大。为解决碰撞问题,有必要为行车设计和安装一种特殊的避撞终端。
一、避撞原理
行车一般都安装于特定轨道上并直线运行,要实现避撞,只要能及时检测两部行车之间的距离,在小于安全距离时暂停运行即可。在测距时,通常可使用四种方法:即无线电测距、激光测距、红外线测距和超声波测距。在电镀流水线上,渡槽通常需要蒸汽加热,很多原料比如出光剂(硝酸)、除脂剂(LH-303)等会出现挥发,在渡槽上空形成大量的白色雾气,所以红外线测距和激光测距均不适合。同时在电镀车间中存在大量的电力设备,无线电也会受到很大干扰,因而选择超声波测距作为实现手段。
超声波测距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方式,主要原理是:发射器定期发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产生反射,由接收器接收回波信号,采用单片机进行监控,记录发射与接收的时间差Δt,然后可用以下公式得到准确的液位高度:L1=L-Δt*C/2
其中L是预先输入的罐体高度,C是超声波传播速度。不过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与温度的关系大致可用下式来表示:
C=331.45+0.61φ(米/秒)φ为当地气温。
二、电路设计
避撞终端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主要由控制电路(ATmega8)、温度补偿电路、超声波发射驱动电路、发射换能器(T)、超声波接收检测电路和接收换能器(R)、输出接口和电源组成。超声波的发射频率决定采用谐振频率为40KHz超声波换能器TCT40-10F1(发射)和TCT40-10S1(接收),该器件工作距离约10m,盲区约30cm。
超声波发射驱动电路(如图2所示)采用以74HC04为核心的推挽式驱动电路,单片机PC3口输出40KHz的方波一路通过一级反向后加入换能器的一端,另一路通过两级反向后加入换能器的另一端,这样可以提高超声波的发射功率,继而增加最大测量距离。
超声波接收检测电路采用LM324两级反相比例放大电路和LM393比较电路组成。放大电路用于接收并放大信号,两级增益分别控制在40dB和20dB,LM393用于信号整形,整形后的信号将输入PC2口。
温度补偿电路采用美国Dallas公司的DS18B20芯片,其精度可以达到0.5℃。数据通过PC2口送入单片机。
三、软件设计
本次设计采用模块化方式,主要包括主程序、发射子程序、计算子程序、定时子程序、温度测量子程序、比较子程序等7个单元模块。
四、结束语
避撞终端可安装于行车行走装置导轨上方前端,测量范围约为0.3-10m,误差范围约±1cm,实际使用时控制的安全间距大致在50cm左右。在程序处理时需要引入数字滤波技术,根据多次测量计算出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精度。
在实际安装使用过程中,由于电镀生产环境较为恶劣,需要特别注意在终端外壳应用工程塑料等抗腐蚀材料,以增强对腐蚀性气体的抵抗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潮.AVR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实践[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电力电子;教学方法;教学改革;考核方式
作者简介:姚志垒(1981-),男,江苏溧阳人,盐城工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 盐城 224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盐城工学院2013年度校级教改研究项目(项目编号:3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052-02
“电力电子装置及技术”是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1]该课程是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变流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功能指标,电力电子实用装置的构成、基本电量的计算方法和所有装置需解决的共同技术问题。[2-3]该课程涵盖知识的内容多、面广、难度大、实用性强,能培养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值得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该课程的课时数为40学时。由于它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因此需要在书本内容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前沿,增加一些当今热门课题的内容,如:电力电子装置在新能源发电系统和节能环保中的应用等,以便为学生找工作或读研找课题提供参考。
选用杨荫福等编写的《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作为本课程的教材。[3]由于该教材第1章中半导体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和第2章高频开关电源的内容已分别在“电力电子技术”和“开关电源及技术”课程中详细讲述,因此该课程不再赘述。
所选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1)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概述(2学时):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的概念;电力电子装置的主要类型;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概况;电力电子装置的发展前景。
(2)逆变器(4学时):逆变器概论;单相和三相恒频恒压正弦波逆变器;感应加热电源。
(3)不间断电源UPS(6学时):UPS的功能及原理;UPS的组成和设计(包括蓄电池组、整流器和PFC电路、逆变器、切换电路、滤波电路、旁路控制电源和系统辅助电源、接地装置、保护和报警系统);UPS输出电压控制。
(4)晶闸管变流装置(6学时):晶闸管交流变换器;交流净化型稳压电源;晶闸管谐振型逆变器。
(5)电力系统用电力电子装置(6学时):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电力系统有源滤波装置;电力系统谐波与无功功率综合补偿;远距离直流输电。
(6)电力电子装置的研制与试验(14学时):电力电子装置研制流程;研究对象的方案论证;主电路设计(包括输出滤波器、输出变压器、缓冲电路、直流滤波电路和主开关器件设计);控制系统及辅助电源设计(包括抗冲击负荷电路、调压环节、过温保护、辅助电源和驱动电路的设计);电磁兼容技术和措施;电路仿真;整机调试与电性能试验;结构设计和例行试验。
(7)电力电子装置在当今热门课题中的应用(2学时):选择应用于当今热门课题的某个电力电子装置作为教学内容,如:直直变换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并网逆变器在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应用等内容。
2.开设实验教学内容
为了进一步验证理论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开设一定的实验教学内容。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江苏省电气与新能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新能源实验室和电力系统无功补偿实验室,完成一些高频电力电子装置实验项目,如: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电力系统有源滤波、升压变换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和并网逆变器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等实验项目。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兴趣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紧贴社会的要求进行学前教育,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后,学习的目标改变了,如果说学生在中小学时是以升学作为他们的目标,那么,进入大学后他们的目标已经转向了就业。因此,要使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及其变化,使学生意识到该课程作为大四的专业选修课对今后工作以及再深造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一开始就认识到该课程必须学,而且要学得非常好。
第一次上课,在讲完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概况后,了解每个学生对电力电子装置感兴趣的应用领域,布置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或图书馆查找其感兴趣应用领域的相关资料,并做成PPT,以备上该应用领域课时做报告。此后,每次上课时,先让对该节课教学内容感兴趣的学生用PPT做报告(每个学生报告5分钟,学生提问2分钟),讲述相应应用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由教师讲解具体教学内容。通过该兴趣教学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做科技报告的能力,为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和答辩奠定良好的基础。
2.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上课基本都已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多媒体课件也不能是黑板板书的简单复制,最好配以一定的动画和声音,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解电路工作模态时,采用“动作路径”的动画格式,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通路径,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学生在下半节课时往往会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可通过在切换幻灯片时配以一定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习题或举例时,先以某个习题为例进行讲解,解题步骤逐步显示,而不是一下子显示所有答案,保留了板书的优点,然后总结归纳解题方法,最后再以习题对所述方法进行巩固。
3.采用仿真辅助教学
用仿真的方法不仅可以初步验证电路原理和参数设计的正确性,还能仿真试验极限条件下的特殊情况,从而有效地减少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费用,缩短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周期,优化参数设计,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常用的电力电子仿真软件有:Saber、Pspice和Matlab中的Simulink等。以其中的Saber仿真软件为例对所设计4kW、400Hz的中频电源进行仿真验证。学生可以通过仿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对较复杂或不易懂的电路可以通过仿真查看电路各点的波形反推电路工作过程,从而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该课程采用小论文的考核方式。考核的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20%)、平时PPT报告成绩(30%)和小论文考核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和平时作业;平时PPT报告成绩主要是检查学生对电力电子装置感兴趣应用领域相关知识的预习情况,考核学生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PPT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回答同学提问时的应变能力;小论文考核成绩主要包括测试学生书写小论文的能力(包括中英文摘要、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利用word软件书写小论文和排版的能力。小论文要求学生从电源设计领域、电机调速用电力电子装置、电力系统领域、汽车电子领域、绿色照明领域、新能源开发领域和其他与电力电子装置相关的领域中选择1种领域撰写。此外,要求写相同领域小论文的学生相互商量各自研究方向,确保每个学生的小论文题目和内容不雷同。通过上述小论文考核,杜绝了学生相互抄袭小论文的现象,学生在选题上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选题范围比较宽。学生在查阅资料完成小论文的过程中,了解了国内外电力电子装置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初步掌握了电力电子装置主电路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仿真及结果分析这一流程。
四、结束语
近年来,我们紧跟时代前沿,及时更新“电力电子装置及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兴趣教学、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和仿真辅助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一人一题”的小论文考核方式,对“电力电子装置及技术”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院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陈仲.“电力电子装置及控制”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S1).
论文摘要:在RC电路中,当电容两端有电压时,关闭开关,通过计算机观察电流通过电阻,在RC电路中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理论情况比较。实验以RC电路为基础,通过声卡使计算机与实验结合,用CoolEdit软件进行录音,最后通过数学软件MATLAB对图形进行分析,将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证实了RC放电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1引言
本论文主要证明在RC电路放电时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
在RC电路中,当电容两端有电压时,关闭开关,电流通过电阻,此时电路中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成何种规律。作者在一本教科书中发现前人已经得出结论,电压与时间的关系式是.作者通过实验测量出5个时间点的电压值与在相同时间点的理论值相比较,看两者是否接近或相等。
2设计原理及方法:
2.1RC电路放电原理:
电路的过渡过程是指从一种稳定状态转到另一种稳定状态所经历的变化过程,其变化十分短暂而且是单次变化过程。对时间常数τ较大的电路,可用慢扫描长余辉示波器观察光点移动的轨迹。对时间常数τ较小的电路,必须使这种单次变化的过程重复出现。为此,我们利用NE555方波发生电路输出的方波来模拟阶跃激励信号,即令方波输出的上升沿作为零状态响应的正阶跃激励信号;方波下降沿作为零输入响应的负阶跃激励信号,选择方波的重复周期远大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就可以观测电路的过渡过程.
在阶跃信号下,RC-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分别按指数规律衰减和增长,其变化的快慢决定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
2.2时间常数τ的测定方法:
⑴根据-阶微分方程的求解得知
(1)
方程⑴为电容放电过程方程,其中U是放电前电容两端的电压.
当t=τ时,U0=0.368U.此时所对应的时间就等于τ。其零输入响应的波形如图1测试电路如图2⑴所示.
⑵由零状态响应波形增长到0.632U所对应的时间就等于τ。其测试电路及波形如图2⑵和图3所示.
⑶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是RC一阶电路中较典型的应用电路,它对电路时间常数τ和输入信号的周期T有着特定的要求.
RC串联电路,如果满足τ=RC<<T/2(T为方波脉冲中的重复周期),且由R端作为响应输出,这就成了一个微分电路.
(2)
由式(2)可知:电路的输出信号电压与输入信号电压的微分成正比,电路如图4⑴.
将图4⑴中的R与C位置调换一下,即由C端作为响应输出,且当电路参数的选择满足τ=RC>>T/2条件时,则称为积分电路.
(3)
由式(3)可知: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积分成正比,电路如图4⑵.
2.3实验仪器与软件介绍
声卡是多媒体技术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声波/数字信号相互转换的一种硬件.在一块声卡上有晶振,AD/DA转换芯片和数字处理芯片及其他辅助电路.因此,它可以作为数据采集卡使用,不过被采集号的频率被限制在音频范围之内.设定了采集频率,采样位数,缓冲区大小之后,再利用声卡的DMA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工作。利用LabWindows/CVI环境下,借助硬件驱动程序对声卡的采集频率,采样位数,缓冲区大小等分别进行控制,根据用户的需要调整波形显示,进行波形分析,从而构成功能强大的虚拟存储示波器.
CoolEdit软件与外电路是通过声卡的连接,当外电路的开关关闭再打开,在CoolEdit软件的界面会显示出电压与时间的关系图形.将图形剪切下来,与.mav的文件形式储存起来.
MATLAB是数学软件,主要用于对图象的研究,精确度较高.
2.4实验设计方法
(1)设置声卡
①打开声音高级控制.
图5
②选择录音属性,打开录音音量控制面板,将输入方式选成Line。
③关闭不必要的声音特效,以免左右声道互相干扰。
④如果无信号时背景噪声较大,可以尝试将一些选项静音,特别是CD音频。
⑤调整输入和输出的平衡,可借助示波器部分和信号发生器部分实现。
这时信号是从LineIn口输入的.在输出音频信号时,输入口是没有信号的.
如果使用其他声卡,可参照以上步骤设置.注意使用万能声卡驱动程序或自带驱动程序,不要使用Windows带的驱动程序.如果仍无法正确工作,可换一个驱动程序试试.可能出现的情况:
a声卡上没有LineIn口,只有MIC口,在一些廉价主板集成的声卡上会有这种情况,因为MIC口通常是声道,也就是示波器只能单踪工作.
b打开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上同时显示波形,这是输出反馈到输入端造成的,可修改各项设置.
(2)在实验线路板上选取R=5kΩ,C=10μF组成如图2所示的RC充放电电路.NE555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方波信号电压U=1.5V,频率f=1kHz,将自制电缆线Φ3.5立体声插头插入声卡的LineIn,另一边接到实验线路板上的激励端口所在位置.
(3)在虚拟示波器上观察激励与响应的变化规律,来测时间常数τ,通过调整虚拟示波器界面上的增益、时基和网格按钮,可清晰地观测RC的响应曲线,并可计算出时间常数τ.对于R=5kΩ,C=10μF的RC响应曲线如图6所示.
图6
(4)适当地改变电容或电阻值,观察波形变化情况,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①选取R=10kΩ,C=10μF,观察并绘制响应的波形,继续增大C之值,定性地观察响应的影响.
②选取R=15kΩ,C=20μF,组成如图4(1)所示的微分电路,在同样的方波激励信号作用下,观测并绘制激励与响应的波形.
3数据分析电压时间
实验所测得电压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7
4实验结果分析
①通过计算在相同时间点电压理论计算值与电压实际测量的结果的比例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相同时间的电压比值几乎相等,作者在通过改变R与C的值发现相似的结论,由此可以证实前人研究.
②本实验精确度较高,但难免有误差的出现,首先在截图时,很难从电压最大值开始截取;其次在用MATLAB对图形进行处理时,很难在特定时间内找到所对应的电压值点,作者因此选取在此附近的点,由此产生的误差可达到万分之一.而且用声卡测试仪器时,难免有噪音的的影响.
③声卡测试仪器的优点:可以将电路与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并截取录音,传送给计算机处理.
声卡测试仪器的局限性:容易受外界环境及本身其他的功能影响.
5结束语
本实验室属于计算机应用实验,难度较高。实验要求会使用CoolEditPro2.0,MATLAB6.1等软件,熟悉声卡的原理,计算机基本知识及物理原理等等.在此应该特别感谢鲁晓东老师,胡依杰同学及费芬同学对我的帮助,他们帮助我找到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在此次实验中证实前人已经得出的RC电路放电电压变化规律,即电压与时间的关系式结论.
参考文献
无论进行何种教学改革,应该明确,课程教学仍是教学的主线,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课程的重要地位,加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坚持经常的学习价值观的教育来启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求知欲,适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势必产生学习的原动力。在第一次课堂上要明确“通信电子电路”在通信工程专业以及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介绍与“通信电子电路”相关的广播、电视、导航、雷达等相关专业,强调该课程对于这些相关专业的重要性;然后从应用角度出发介绍该课程在社会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通信电子电路”的强烈愿望;最后以实际电路为例,以信号传输为主线,简单介绍其工作原理。使学生对通信电子电路的认识由抽象变为形象,由原理转化为实际应用。
2教学方法改革
2.1以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以形象代替抽象
近年来,射频电路应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为适应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了解高频电子通信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将教材中的图形、文字、公式及推导过程形象的展示在课堂上,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重点、难点部分设计生动的Flas演示,便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提高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使用ADS等软件,对相关章节涉及的实验进行现场演示,直观地反映电路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更加形象地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使学生对整个电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形象代替抽象,提高了传统教学方法及手段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2.2通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继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的任务是在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与单元电路的设计能力之后,利用Multisim、ADS等EDA软件让学生综合应用通信电子电路知识进行高频通信系统电路的仿真设计、安装和调测,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在理论课程教学期中考试完成以后,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来完成,设计过程中要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不断提高同学的自我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具体做法是:(1)自主选题(3名学生自由组合为小组),利用Multisim、ADS等EDA软件对选题进行调研、分析和设计,并利用软件仿真得出较为合理的参数和结果;并用实验完成选题的设计要求,形成创新性作品。(2)学生根据选题任务书撰写论文。(3)教师根据创新性作品完成情况、论文评定给出成绩,成绩计入学期总成绩。(4)选拔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制作实际电路,为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做准备。
3理论课程中软件实验环节建设
通信电子电路理论课程配有相应的硬件实验课程,该课程传统开设的实验内容以单元电路的验证为主,且实验条件有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鉴于目前射频电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对课程进行改革,加入软件实验环节,让学生利用ADS等软件完成射频通信电路的设计、仿真和测试,对一些新技术、新器件,及硬件实验无法进行的实验内容,可以利用仿真软件及时的跟踪、了解、学习使用。提高其综合应用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如软件实验之一“射频宽带放大器的设计与仿真”,我们进行了直流分析、设计偏置电路、电路稳定性设计、输入匹配设计、匹配网络的实现和原理图仿真等内容。在2.45GHz处,增益为14dB,噪声系数小于0.7dB,整个电路无条件稳定,实现射频宽带放大器的设计。通过射频宽带放大器的实验,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促进教学团队的建设
通过“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改革与实践教改项目的实施,不断吸引教师加入,形成教师团队,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梯队。在完成“通信电子电路”、“通信电子电路实验”课程的教学、指导电子设计竞赛,形成团队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指导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竞赛成绩。
5结语
【关键词】电子制作 作用 融合课程 实践性教学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教学少,理论课程多。经过多年的理论实践教学,笔者认为目前电子应用专业的课程有必要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先实践、后理论的策略,大幅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习理论和技能。具体的做法是设置《电子制作》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宗旨就是通过电子电路的制作过程,学习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它能够通过具体的电路制作有效地取代《电子工艺基础》,《电子测量仪器》,《电子传感器》等理论课程的教学,并且能作为《低频电子电路》、《高频电子电路》、《数字与脉冲电路》等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课程,相互补充,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完成实践技能,以及从实践教学中获得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中等职业教学的改革中,《电子电路制作》这门课程的运用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一、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取代《电子工艺基础》,《电子测量仪器》,《电子传感器》相关课程,压缩了大量的理论课,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1.取代《电子测量仪器》、《电子工艺基础》、《电子传感器》的可行性
《电子工艺基础》课程主要是学习基本的电子元件的识别,测量,常用工具的使用,焊接的理论基础,焊接的工艺知识,电子产品的防护等。《电子测量仪器》这门课程主要是介绍电子应用中常见的电子测量仪器仪表的构成原理及使用。《电子传感器》介绍了电子各种传感器,如温度、声音、电压、压力、湿度、光传感器,理论知识并不详实,而且比较抽象。
《电子工艺基础》可以说这门课程是实践性操作性相当强的学科,我们都知道,单纯的焊接练习、元器件的测量及相关理论的教学是枯燥无味的。对目前中职生来说,他们希望具体的,感性认识。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而电子电路的制作就是将元件的测量,焊接组合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电路,学生能够通过制作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培养技能。
我们在《电子测量仪器》中要传授的知识主要是了解、使用电子仪器,学生通过学习使用各种电子测量仪器为未来就业储备知识。传统教学中只是将仪器给学生使用,没有具体测量的目的,由于教学比较枯燥,目的性不强,而且操作课时不多,学生学完即忘,所以把《电子测量仪器》这门操作性相当强的课程单独设置效果并不好。而在电子制作的过程中学习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运用测量仪器进行调试、维修等具体的操作,针对性、目的性强,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样,在电子制作中安排有关传感器的内容的制作来达到学习《电子传感器》课程内容的目的。
我们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电子制作的课题可以较好地取代上述三门课程,节省出了大量学习的时间,使得中职学生有时间进行电子制作这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并且能够配合其它课程的教学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大量的实践动手操作,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最主要的是这门课可以通过大量的实例,通过光、声、机械的介入,使学习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加深学生对相关原理的记忆,让学生学出“味道”来。
2.《电子电路制作》课程内容设置的基本原则
(1)能够学习电子工艺基础,电子测量仪器中的工具、仪器仪表的使用,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反复运用,使学生熟练的掌握相关的技能。
(2)《电子制作》课程中电路要求
①有趣性,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声、光的现象是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②科学性,能反映中等职业教育所需学习的内容。
③适合性,能根据学生的水平制定出水平适当的电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④新颖性,电路及元器件的使用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反映出目前电子技术的最新成果,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新知识。
3.《电子制作》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安排
(1)对于每一项的制作课题必须安排理论讲解。在实践操作前进行简单的理论讲解,让学生对制作课题的理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讲解的理论包括电路的原理知识,制作工艺,必要的元件的介绍。理论的讲解要简单,易懂,不要复杂的计算,公式,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
(2)实践课的安排学生从满足电子制作工艺要求的排版绘图,制作过程的焊接,元件的布局要求,连接工艺知识,元器件的测量,制作后的检修调试,探讨调试工艺。 转贴于
二、可以通过实践性强的电子制作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电路的制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不同的电路的制作可以学习电子技术的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根据《电子制作》课程的内容设置的原则,我们在实践中选用了串联稳压电路,音频放大电路,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声光控节能电路,自激多谐振荡器,组合逻辑电路,555定时器,叮咚门铃电子电路,水位控制器,热释红外报警器,温度控制器,调幅中波收音机。每个电子制作都要求学习电子电路原理,原理图的识别,其中一些电子制作要求用万能板来制作,目的是加强学生在焊接技术及焊接工艺上得到训练。一些电子制作要求运用电子仿真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并制作PCB印刷电路板,学习印刷电路板的制作。在电路制作过程中学习电烙铁,镊子、斜口钳、尖嘴钳、电钻、吸锡器等常用工具的使用,运用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晶体管特性仪等仪器仪表对元器件进行检测和对电路进行测量,维修时学习维修方法,训练维修技能。
如在制作分立元件的推挽功率放大器的过程,首先对元件进行测量,包括运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容,运用晶体管特性仪对功率对管的特性曲线的测量,使学生学习三极管的筛选方法,制作完成进行电路调试时,用万用表测量电路的静态电流,中点电压。再利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音频信号并运用示波器对波形进行观察,对整个电路调试。使学生在一个电路的制作过程中,有目的的学习了大量的技能。又如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电烙铁失效,打火等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分析原因,结合有关工艺知识,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探讨中学习电子产品工艺知识和电烙铁的维修技能。
在制作过程别注重对学生的维修技能的培养。针对制作时出现的故障现象,指导、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维修技能。每次制作中对于一次装好的电路还要人为设置一些故障,让每个学生能学习维修技能。
制作一个电路,学生能够学习焊接,PCB板图的设计,调试,仪表的运用,电路的原理即电路理论,学习电路的维修。
每个电路的制作中反复训练,最终学生通过大量的技能训练,可以成为企业需要的电子应用的熟练工人。
三、通过《电子制作》课程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制定针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制度,将企业的严格管理与操作规章规范引入到电子制作的实践课堂中,使实训场所与未来的就业环境接轨,使在校的学生能够感受到未来就业的环境,内容为:课堂纪律(相当于企业的纪律),安全规范操作,制作工艺要求及敬业精神。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能力。
2.对每个电路制作的课题都要求写出实训报告。针对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写出技术论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要求学生会利用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处理简单的文档,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能力,利用计算机处理文档的能力在不断的电路制作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加强。
3.在教学中可以加强专业科技英语的教学,如在学习元件基础知识时,对电阻电容等元件可以标注相应英语单词,这样的方式贯穿在整个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电子专业方面的英语知识,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相关专业外文简单科技论文的能力,使学生在电子制作实践同时又丰富了英语知识。
4.将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完美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多媒体教学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电子线路仿真软件(MULTISIN9.0)对制作的电路进行自行分析,理解枯燥无味的电路原理,起到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的作用。
这次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利用电子制作课程这个平台,通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掌握一定操作技能知识,实践证明切实可行,中职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努力创新,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课程,使得我们的中职学生学习到应对未来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应技能和知识,为就业和发展创造有力条件。
参考文献:
[1]孟贵华.电子技术工艺基础.
[2]肖晓萍.电子测量仪器.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多媒体课件,EDA,教学网站
《电子技术》是我院机电与电子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也是较能整合新科学、新技术、新知识的一门重要的技术性综合课程, 是与实践联系紧密,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发现, 学员往往陷入繁杂而较抽象的理论中不能自拔, 在课程学习的理解上存在较大的偏差, 即不知道学什么, 怎么学, 如何做到理论应用于实践,更谈不上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随着电子时代的快速发展, 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EDA 技术为主的现代教学方法应运而生, 正如火如荼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电子技术》的教学也不例外。这些教学形式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 也是对传统教学的革新, 更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
1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最广泛的形式之一。教学中遇到学员难以理解的概念、规律等重点知识或不便攻克的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图形、动画、视频、文本、声音等方式加以表现。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使得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论文参考。论文参考。例如讲PN 结的形成过程和三极管电流分配和放大规律时, 都用到载流子的定向移动, 学员对载流子没有感性认识。若利用动画课件, 自由电子用黑色, 空穴用红色, 像小蝌蚪游动, 相遇时消失表示复合运动等, 这样既能把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规律形象化, 也培养了学员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再如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一直是学员学习中的难点,教员费很大劲讲解,学员还是感觉抽象,难以理解。通过动画方式加以表现,使学员对放大电路中工作点的变化及输入对输出的控制过程都有了清楚的认识,花费较少的时间即可将此难点问题学懂。
2 EDA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设计自动化( EDA) 技术越来越成为电子业的重要开发工具,使得电子线路的设计、开发、制造过程更快更好。论文参考。EWB是90年代初推出的专用于电子线路仿真的虚拟“电子工作台”。 它可以对模拟、数字和混合电路进行电路的性能仿真和分析。它采用图形界面,创建电路、选用元器件和测试仪器均可直接从屏幕图形中选取,且测试仪器的图形与实物外型基本相似,与其它电路仿真软件相比较,具有界面直观,操作方便等优点。利用EWB作为电子技术课程的辅助教学手段,不仅解决了场地、设备、经费等因素的限制,避免了因误操作而对仪器造成的损坏,而且对于某些实验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仿真得出。另外,通过仿真,还能加深学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帮助他们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例 工作点稳定问题
在讲解工作点稳定问题时,我们只能通过原理分析温度变化对工作点产生的影响,要从实验中观察此现象,就比较困难了。而在EWB中,则非常容易办到。方法如下:
(1)输入固定偏置电路,调节RB的参数,使Ic=1mA。方法为:
在Analysis栏中选择Parameter Sweep(参数扫描)选项,输入各参数如下:
元件:R1起始值:100KΩ终止值:2000KΩ
扫描类型:线性步长:10KΩ输出节点:3
并选择对 DC Operating Point 进行扫描 。
按下Simulate按钮,得到集电极电压与基极电阻之间的关系曲线。见图1。分析可知,Ic=1mA时,Vc=9V。选取Toggle Cursors 按钮,弹出电压窗口,用鼠标拖动曲线上的竖条光标,并调整光标位置使Y1=9V,则对应的X1值就是Ic=1mA时的RB值,RB=1.14×103 KΩ。
论文摘 要:根据高职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的改革,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
电工电子自问世以来,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机械类产品也慢慢的过度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方向发展,社会对机械工人的要求也从机械类单一工种,转变为机电类复合人才的要求。因此,电工电子已经成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而且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基础课程,本文针对应如何使非电类机械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技术”上,既能够满足专业和职业能力的需求,又不是像本科教育那样,立足打好深厚基础。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重点以实践、应用为主线来进行教学改革。
1 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的,而且理论知识往往过分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这就忽视了“电工电子学”作为应用学科的实用价值,使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难以理解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教学方法陈旧古板。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方式,有些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熟悉不适应,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缺乏新意,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思考回味。此外,课后作业过多也使学生无暇思考,这样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法激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考核方式单一,内容片面。电工电子学”课程的考试方式采用闭卷笔试,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又不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2 改进措施
(1)课程整合和优化。
打破学科体系,改革课程设置,实施课程内容的简约、集成与重组,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精减教学内容,去除理论推导、证明、验证内容,注重技术重现和技术实现。
实现做中学,弱化过深、偏难的理论,突出知识在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以适用、实用为原则,优化知识技能结构,形成与应职岗位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从应职岗位需要出发,将各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删去一些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的枝节。例如,很多教材大篇幅讲解二极管如何形成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情况。而在实践中,只有从事专门研究的人员,才可能用到这些原理知识,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学生,重点应该放在二极管、三极管的作用,如何判断二极管正负极,三极管的标号及管脚判别鉴定,如何通过参数来选择二极管、三极管的型号等内容上。对于电子电路应强化集成电路方面的内容,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应用。对难度较大,求解过程复杂的例题、习题进行删减。
(2)加强与专业方向的对接。
大部分机械类专业均开展了电工电子课程,但专业方向不同,学生所需知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电工电子是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在大一第一学期就开设了此课,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还不够了解,教师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授课内容既要注意与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衔接,又要兼顾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并且课程内容按不同专业编排,采用灵活的组合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科、不同学时和各层次学生对课程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比如,针对数控类专业,教师可以结合数控机床的定位系统,讲解数字电路中数模、模数的转换;针对汽车专业,教师可以结合汽车测速装置的工作原理,讲解计算器的功能。
(3)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比喻法、类比法、启发质疑法、讲练法、实验演示法,使学生能克服厌学心理,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求知欲。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要耐心对待学生,引入各种案例,多讲多练,反复强化重要的知识,不讲则已,讲的就务必使学生掌握。
(4)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拓宽教学手段。
抽象的电工原理讲解起来容易觉得枯燥乏味且生涩难懂,如电介质的极化、电容的充放电等,若能合理巧妙使用辅助教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录像,直观的实物模型和幻灯片、投影,生动详尽、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使教学过程缩短时间,尽可能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深化了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为了适应目前既要减少教学时数,又要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教改形势,同时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是最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在校园网络上向学生提供电子教案、网络课件等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进行答疑,接收学生反馈意见,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学生可以利用网上试题库,在网上随时进行自检自测。我们目前已具备的资源有: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上实验室、精品试卷、习题库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教学中引入eda技术,来改善教学质量,使理论分析得以验证。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学生也难以理解,还有许多电工电子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以阐述和验证。在课堂讲解内容涉及需要实验演示电路时,调用事先建立的eda电路文件进行现场演示,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在讲解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时,要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实验教学中引入eda技术,可以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验信号存在时间过短,用常规仪器往往很难观察得到,借助eda技术,可以方便观察;二是在电工电子实验中,将实验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进行理论设计,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计算机仿真设计,完成仿真设计后,再在实验室按照仿真电路装配实际电路进行测量;三是可以进行虚拟的仿真实验,根据教学内容和专业要求,联系生产实际提出简单的设计题目,让学生进行理论设计,然后在计算机上完成仿真实验,检验和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
(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这些理论灵活应用于实践中。但是学生到工业、企业中实践的机会很少,从而无法了解工业、企业中是如何进行具体工作的。
为此,在教学中,每章都从最基本的应用实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通过技能训练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由实训引出相关概念及相关电路。首先是教师提出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及其他相关事项,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内容,再通过自己动手做的方式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获得相关技能的训练。这种在教师指导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交互进行,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学所选实训项目应与机械专业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式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动机。
此外,实践教学场所按照职业活动环境来布置,突出其职业性的特点,同时,实践教学严格按照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现场有关规定,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着重要求学生要有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工作作风。
(6)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考核体系。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考核学生的能力,实现课程考核向过程考核的转变。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整个教学过程,与之相适应,考核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素质为考核中心,考试不再局限于闭卷一种形式,而是采用开放灵活的考试方法,包括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口试、实际操作、调查报告、综合考查等形式。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考核形式,如考基本理论采用闭卷的形式;考实训采用项目制作的形式,根据学生态度和动手操作能力,现场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实训成绩;对于综合分析和电路设计采用开卷的形式;平时的作业可以结合生产实际写课程论文和调查报告;使评分方式科学化。课程结业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实训成绩、期末成绩(试卷)组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全程参与学习,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日常学习中,扩大平时成绩和课程测验的比例,具体是平时成绩占20%,课程测验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40%。另外,在平时测试和实验考核中,改革记分方式,实行实质性评价,一些考核按照abcd级制度评分,淡化分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考核反馈,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注重考核,不注重反馈,其实考核的目的是要重视反馈,通过反馈来是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使老师反省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讲解来是学生能够更好的减少错误,学生在反省中找到原因,改正错误。
3 结语
机械类专业的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思考与经验积累已初有成果,在以后的改革中,是该课程更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具有鲜明的特色,真正的实现做中学,快乐学习。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刘立平,关于高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8:27~28.
[2] 隆平,高燕,汤光华.基于模块式的《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55~568.
[3] 谢迎春.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