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博物馆汇报材料

博物馆汇报材料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28 04:47: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博物馆汇报材料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博物馆汇报材料

篇(1)

1.对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认识不够

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人们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人事档案工作就是保管工作,只要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查档就行了。不能做到有效利用人事档案资源,既便是利用,也仅限于人员的简历、职称等范围,这种现象的持续,会使得人事档案的利用率降低,其服务于博物馆工作的作用就不能真正发挥。

2.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容缺乏特性

博物馆人事档案的内容仍然使用比较传统的记载方式,存在单一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反映出职工各方面的才能和特长等特点,实际上博物馆职工大都是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员,都具有突出的专业才能和个性。传统的人事档案记载方式会模糊了这种个性特征,从人事档案中很难清楚地了解)到每位职工全面的实际情况。

3.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硬件投入不够

信息化程度比较低。随着博物馆工作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事档案管理应该逐渐信息化。但博物馆仍然采用传统手工的记录方法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没有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措施,既使引入了微机操作,但是仍旧无法达到无纸化办公程度,信息化程度不高,不仅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同时也降低了博物馆工作效率。

二、加强博物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1.领导重视领导应增强档案意识

充分认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博物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真正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将人事档案工作列入工作计划,摆在重要议事议程,定期提出任务要求和听取工作汇报,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切实解决人事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人事档案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

2.完善制度

根据博物馆人事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博物馆人事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为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确保人事档案的安全保密、合理利用、规范整理,应建立完善人事档案收集、鉴别、归档、整理、查找、检查、核对、传递等各项制度,努力形成一个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更要关注贯彻落实情况,要按照制度的要求及时将收集的人事档案材料,从手续是否完备、表述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使人事档案收集和归档工作真正做到不丢失、不积压,客观真实的反映事实,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制度化。

3.利用信息化技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也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必由之路。因此,人事档案管理要不断学习掌握现代化档案管理理论和新技术的运用、开发新手段。及时快速将人事档案信息以影象、数字化等形式予以保留。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利用电脑、扫描仪、传真机等现代化设备和先进技术,将档案资料整理、录入。通过处理后,原来的文字图片甚至声像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一旦档案发生变化时,可以随时更新信息,保证人事档案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小结

篇(2)

[关键词]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岛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52-0131-03

鉴于上海崇明岛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2005年9月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成立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经过近3年的建设,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于2008年4月揭牌开园。公园范围涵盖整个崇明岛,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是目前上海唯一的一个国家地质公园。

1 博物馆岛概念由来

博物馆岛的概念来自于德国。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施普雷河的支流上有个面积近1平方千米的小岛,因荟萃了柏林老博物馆、德国历史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博德博物馆和佩加蒙博物馆等德国博物馆的精华,被称为“博物馆岛”。

本文所称的崇明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岛,是指在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一系列表现该地质公园地质地貌特征及演化历史和人文资源特征,以及反映中国地质公园事业发展状况的博物馆群,使崇明岛成为地质公园主题博物馆聚集的、具有特定科学内涵和景观资源的岛屿。

2 建设博物馆岛的作用

2.1 弥补景点的弱可视性

崇明岛是冲击沙岛,地势平坦。所以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既没有名山大川,也没有碧海金滩。虽然崇明岛之下的基岩、断裂、厚达400米的沉积物等地质遗迹蕴涵了丰富的地质内涵,但是这些地质遗迹都埋在厚厚的泥沙沉积之下,出露地表的基岩、断离、第四纪自然露头几乎没有,因此这些地质遗迹具有弱可视性和不易被观赏性。另外,三角洲地貌和大河分流、河口浑浊带等动力现象的范围非常大,人的视域不可能观看到这些自然现象的整体行为,只能是“一孔之见”,所以这些宏大的地貌遗迹也具有弱可视性。尤其在崇东和崇西地区,自然景观单调,观赏性差,对观众的吸引力不大。在崇明岛地质公园建设过程中,能否通过创新型的设计和开发,打造具有独特吸引力的观赏点,弥补可视性较弱的缺憾,成为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影响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2.2 充分发挥地质公园科普教育的功能

科普教育功能是地质公园的基本功能之一。一般来说,博物馆具有收藏、展示、教育、研究、休闲等功能。而地质公园博物馆主要是通过对地质公园的科学解读、深入剖析以及专业、全面和细致的展示,让人们了解和探究地球的历史和奥秘,发现和欣赏地球演变留下的鬼斧神工般的地质遗迹,进而让人们认识自然规律,掌握地学知识,提高保护和利用自然的意识。因此,围绕地质公园主题建设多种题材和视角的博物馆,能让人们全面掌握相关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普及的力度,实现科普教育的功能。

2.3 积极推动中国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

中国一直是世界地质公园体系建设的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中国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需要国际、国内的广泛交流和合作,也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尝试推动地质公园建设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建设地质公园博物馆岛是地质公园建设中的一个新的尝试。它既能弥补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的某种先天不足,又能为中国地质公园事业的国际国内交流创设一个新的平台,必然会对中国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崇明建设博物馆岛的优势

3.1 都市旅游的延伸和组成部分

博物馆是都市旅游的重要资源。世界很多城市因其种类繁多、展品丰富、地位特殊的博物馆而成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如美国的芝加哥、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等。近年来上海的博物馆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加强。

目前,上海都市博物馆总数已经超过100家,参观人数逐年提高,2008年已达1117万人次。但都市中每万人拥有博物馆数只有0.06座,与世界城市相差10倍,人均占有率低。上海科学类博物馆只有3家。以上海科技馆为代表的科技类博物馆深受广大游客和市民的欢迎,参观人数每年都有新的突破,表明科学类博物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下表所示。

3.2 成熟先进的展会技术

上海世博会的举行更是增强了上海博物馆建设和展示的能力,能为崇明建设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岛提供专业和技术支持。

(1)整体规划和展馆设计

上海世博会的整体规划建设突出了绿色、环保、生态、节能、和谐宜居的理念。世博会场馆建设中采用了大量太阳能、冰蓄冷、江水源、地源热泵等最新环保科技,将绿色、低碳融入世博会的各个方面。

在展馆设计方面,备受关注的中国馆主题是“东方之冠”,突出体现了生态环保和科技创新。斗冠造型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遮阳体,减少了热量进入室内,超白透明的玻璃加大了透明率,减少了玻璃对周边环境的辐射影响;采用冰制冷技术,夜间制冰,白天制冷;采用中水回用技术、雨水收集技术、绿色建筑材料等多项新技术和新材料,符合环保节能理念。

其他参展国也大都带来了本国最新的科技成果。英国馆所有的建筑材料都可循环利用,整个建筑的碳排放量为零。日本馆专门为上海世博会开发了40多项最尖端的建筑技术。意大利采用了一种最新发明的多样化材料――透明混凝土,可以形成不同透明度的渐变,还能随时感知建筑内外部的温度、湿度等。

(2)新能源的运用

上海世博会为了突出绿色世博和低碳世博的理念,重点开展了清洁能源技术的科技攻关和大规模示范应用。

①半导体照明技术的运用

在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及一轴四馆的景观照明将完全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整个园区80%以上的夜景都采用LED。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LED示范区。大量采用的LED照明也为世博园区节约了不少能源,LED灯的节能率超过60%。

②太阳能的运用

以主题馆为例,主题馆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825KW,是亚洲单体建筑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站,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3)科技创新

2007年开始启动的上海世博会暨世博会历史回顾展上的多媒体展示手段的运用已让我们有很大的惊喜了。立体电影回放经典镜头、纱幕电影带来视觉冲击、环形屏幕讲述未来、虚拟翻书。一项项多媒体展示手段精彩生动地把世博的概念形象展示在参观者面前。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开设了网上世博会,数字博物馆的理念再次获得了技术支撑和推广。

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己任的地质公园博物馆也可以采用数字博物馆的手段,以突破传统博物馆的展示理念和方法,快速、远程、全覆盖地传播博物馆信息,使地质公园博物馆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呈现新的生机和活力。

3.3 丰富的博物馆资源

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和人文资源丰富。因此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可建设多种主题的博物馆,一方面可以提高其科普和科研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强化其地质景观的可观赏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该岛地质景观可视性较弱导致的对游客吸引力不足的缺憾。

(1)河口沙洲水文化馆

用于展示世界河口三角洲的发育与地貌景观,重现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演变,展现崇明岛典型的淤泥质海岸潮滩地貌景观以及崇明浓郁的围垦文化,成为进行崇明岛地质遗迹科普知识,保护教育的研究教育基地之一。馆内可以保存崇明裕安村的古沙堤的沉积物标本,模拟潮汐的形成过程及潮汐过程中波痕的形成和潮滩的发育过程。

(2)世界河流博物馆

以世界河流独特的自然生态、水利工程及文化遗迹为主体的综合型博物馆,是具有长江口地域特色和上海大都市特点的地质生态旅游教育科普基地。该馆可由河流自然分馆、河流水利工程博物分馆、河流文化博物分馆和河流灾害博物分馆等几个分馆组合而成。

(3)崇明岛潮滩湿地科普教育馆

利用多种手段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功能等多种科学知识。如可利用沙盘制作技术和DEM技术,模拟制作西沙地质科学景观区的模型,再现潮滩各种潮沟、潮滩、植被分布状况。利用动植物标本制作技术,制作潮滩典型的动植物标本,还可以展示湿地生态恢复和引鸟工程的科普知识。

(4)长江口鸟类生态博物馆

可分为三个展厅。第一展厅展示东滩及长江口鸟类资源,第二展厅主要展示东滩的植物资源、底栖动物资源等,第三展厅主要展示东滩湿地形成、生态演替、生物多样性状况、湿地价值、湿地保护、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基地。

(5)崇明岛民俗文化博物馆

崇明岛水土洁净,空气清新,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自然、人文历史古迹。其中著名的景观有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明珠湖、瀛洲公园、金鳌山、澹园等自然风景区;学宫、寿安寺、广福寺、寒山寺、唐一岑墓等人文历史古迹。同时也是人类围垦规模最大的地带。历来是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人文科学最理想的教育环境和场地之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也造就了崇明独特的人文气质和风俗传统,形成了崇明岛独特的民俗文化。如崇明的扁担戏是我国仅存的单人布袋木偶戏,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崇明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也应得到保护和展示。

(6)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

目前中国已批准设立152个国家地质公园,它们从各个角度表现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地质地貌特色,体现了中国地质科研工作者辛勤工作的成果。在崇明岛规划建设中国地质公园博物馆,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荟萃和展示中国地质科学的成果,展现中国丰富多彩的地质地貌景观中的精华,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绘就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灿烂画卷,使之与反映崇明本土地质、人文资源特色的博物馆相映成辉。

中国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建立,不仅能充分利用上海崇明岛独特的地理人文优势推动中国地质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提高中国在地质科学领域的国际地位也将产生无可替代的作用。

(7)世界地质公园交流展示馆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事业是世界地质公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特殊的地质环境和在世界地学研究领域的崇高地位,以及中国在世界地质公园事业中的积极努力和贡献,中国应该继续为世界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起到新的推动作用,建立世界地质公园交流展示馆无疑是有必要的。这一交流展示馆可以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建立,用于介绍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历程,及各国在地质公园事业中的成果和经验,展示各国具有特色的地质公园景观,推动世界各国在地质公园领域及地质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举办相应的国际论坛,真正实现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目标。

3.4 博物馆岛的集群优势

(1)聚集效应

在一个地方聚集多座博物馆,形成多种主题会聚的博物馆群,使得涵盖的知识更加丰富,知识领域跨度更大,能引发更多不同兴趣爱好者和研究者的注意。当博物馆融入了都市居民的生活,就能够唤起他们对本土文化传统、历史传承的热爱与追求,形成一种具有明显精神特征和高文化水准的都市人群。

(2)提升效应

通过博物馆的建设可以使一个城市原有的人文元素和历史价值得到质的提升和飞跃。特别是博物馆群的产生,使各博物馆价值发生叠加甚至乘数效应,并且形成具有特色的博物馆旅游线路,使人们了解上海这座时尚、年轻的国际大都市悠久的地质形成过程。

(3)品牌效应

形成博物馆群,打造博物馆岛品牌,吸引更多投资者对博物馆岛的投资,同时也使崇明成为地质研究的基地。使崇明地质公园博物馆岛成为崇明国家地质公园的名片,崇明国家地质公园成为崇明岛及上海的名片。形成一系列的品牌效应,拉动崇明各产业的发展。

(4)辐射效应

博物馆岛的建立对解决当地就业、当地历史文化提升、当地景区收益的拉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村的文化发展,以及崇明岛的旅游发展和城乡统筹等方面,都将起到辐射效应。

(5)公益效应

博物馆是对文物标本收集、保藏、研究、陈列、展示和传播文化科学信息,为社会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公益性是博物馆必须始终坚持的宗旨。博物馆岛的建设能树立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公益性的形象,提升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的积极效应。

4 地质公园博物馆建设原则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指南和标准》指出,地质公园必须提供合作制各种工具或活动来向公众传播地学知识和环境保护理念。地质公园博物馆在规划设计阶段比较容易沿着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的思路,在结合户外游憩与大众旅游服务需求的同时,为普通游客的旅游活动增加科学知识含量,并最终促成以科学旅游取代神话旅游的知识经济时代潮流。地质公园博物馆要更加注重再现地球历史,揭示自然规律,传播地学知识,提高人们保护和利用自然的意识。通过对地质公园科学解读,让人们从中了解和探究地球的历史和奥秘,在地质公园的科学保护、合理开发、监督管理、永续利用方面发挥督导功效。

地质公园博物馆展品主要是大量的地质标本,对标本的选择、标本的组合、标本科学内涵的挖掘、标本与解说词的匹配效果等,都需要深入研究。在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要强调环境伦理,呼唤生命关照,借用生态博物馆的理念来构建公园社区和谐的人地关系,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柏林博物馆岛[EB/OL].(2010-3-31).zh.省略/.zh-cn/%E5%8D%9A%E7%89%A9%E9%A4%A8%E5%B3%B6.

[2]万钢.科技创新与世博会[N].文汇报.2010-03-13(8).

[3]胡.上海世博会将成世界专利技术大舞台[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03-10(7).

篇(3)

XX年9月19日至12月30日,由22名考古专业03级本科生和9名04级考古学硕士研究生组成的四川大学考古实习队,由考古系白彬和于孟洲带队,前往成都金沙遗址蓝光工地,进行了为期103天的田野考古发掘实习。1月6日下午,金沙遗址考古实习汇报会在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四川大学教务处处长马继刚、副处长廖沐川,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霍巍、副书记鲍成志,考古系主任李永宪,考古系资深教授张勋燎、宋治民等60余人出席了汇报会。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的西二环路与西三环路之间,遗址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41′,东经104°。该遗址发现于XX年,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也是继广汉三星堆之后四川省最重要的考古发现,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5年来,为配合基本建设,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金沙遗址20多个地点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发掘面积已超过15万平方米,发现大型建筑基址、祭祀活动区、一般居住区、大型墓地等,出土珍贵文物上万件,其中太阳神鸟金饰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初步研究表明,这里是继三星堆之后,古蜀先民在成都平原建立的又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约当公元前1200—前850年)古蜀王国都邑之所在。

此次四川大学考古发掘实习所在的蓝光工地,位于金沙遗址中部摸底河南岸一级台地上,面积约25000平方米,与金沙遗址黄河地点仅一墙之隔,为金沙墓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川大实习发掘区位于蓝光工地的东南部,共布设5×5 ㎡探方55个, 10×10 ㎡探方12个。

实习队队长白彬副教授从实习的基本情况,教学大纲内容的执行情况,业务考核标准的执行情况,考古工地、文物库房及学生、民工的管理情况,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情况,发掘的主要收获等六个方面总结和汇报了此次考古发掘实习的情况。他指出,3个多月的田野考古实习,不仅锻炼了实习队伍,圆满完成了考古教学任务,而且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三轮探方共完成发掘面积2575 ㎡,清理灰坑354个、灰沟70条、墓葬66座、窑4座、房址2座、井1口;遗址堆积可分商周、秦汉、唐宋、明清四个大的时段,这为深入认识金沙遗址面貌提供了坚实的地层学证据,尤其是唐宋时期地层的辨析和确认,在成都地区乃至整个四川地区都是不多见的;发现和复原了近百件完整器物,为金沙遗址的细致分期,并探讨金沙遗址的发展、变迁提供了更为翔实的资料;灰坑、灰沟、墓葬、窑、房址等一大批遗迹的发现和清理,为研究金沙遗址蓝光工地的性质及金沙遗址的功能分区提供了新的资料;采集和浮选、筛选出较多的炭样和植物、动物标本,有助于金沙遗址古环境的复原研究;对采集人骨标本的13C测定,可以反映金沙遗址居民的食谱,有助于了解成都平原古代先民的经济生活状况。

参加实习的本科生代表胡松鹤、谢莉亚,研究生代表杨佩玲先后发言,各自汇报了在发掘实习中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对此次考古实习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祝贺,认为此次实习目标明确、计划周密、操作规范、管理有序、训练完整、提取信息量大,在积极推进考古实习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方面,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有了一些新的突破,是我校本科教学迎评创优工作的一个亮点和闪光点。希望考古系师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密切川大与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推动西南地区考古事业的发展。

四川大学考古实习队是9月19日抵达金沙遗址蓝光工地的。9月20日-11月30日为野外发掘阶段,实习学生先后完成实习方、考核方、基建方三轮探方的发掘。11月26-27日,四川大学和成都博物院联合对实习学生进行现场考核。12月1日-29日为室内整理阶段,完成陶瓷片和小件标本的清洗,陶瓷器的拼对、粘接和修复,陶、瓷片的标号(写字),陶质、陶色、纹饰和瓷器之胎、釉的统计,拣选标本,绘图,制作器物卡片,排版,拓片,文物摄影,器物排队,筛选、浮选等。12月22日-24日,实习师生分赴邛崃下霸石器地点,平乐冶铁遗址,临邛大渔村果园山庄窑址,临邛西江村尖山子、罗山墩窑址,固驿瓦窑山窑址,火井镇盐井溪,油榨乡唐城遗址、火井遗址等9个地点进行了考古调查。

发掘和整理期间,金沙遗址工作站站长朱章义副研究员、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教授、成都博物院副院长李明斌副研究员先后为实习师生作了题为《金沙遗址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考古发掘出土人骨材料的处理》、《成都平原史前古城调查方法》的学术报告。

篇(4)

一、县档案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县档案馆老馆位于县政府大院,为一幢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两层普通办公楼,面积仅有500㎡,1993年经县建设局鉴定为危房被县政府收回拆除。

2006年5月,县档案馆由县政府临时安置到县自来水公司老办公楼办公。该办公楼属于普通办公用房,建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不适合用作档案库房,2009年经县房地产管理局鉴定为C级危房。

县档案馆现有馆藏档案资料约15万卷(其中现在实存馆约6.5万卷,到期暂未进馆约8.5万卷),30年后馆藏档案数量将达到29万余卷。

为奠定我县档案事业发展的良好基础,改善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保管及利用条件,新建一幢县档案馆就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

二、县档案馆项目申报与跟踪情况

我局2009年紧紧抓住国家及省财政加大对中西部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支持力度的有利形势,积极争取我县档案馆项目建设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及大力支持。

1、领导重视。我局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局长亲任领导小组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其他副科领导及各股长为成员,确定了分管领导,积极跟踪档案馆建设项目相关政策及项目开发。

2、2009年6月底,当上级出台县级档案馆建设项目申报相关文件后,我局会同县发改委及时做好跟进,在数天之内,联系相关部门出具相应证明材料,按照一级县级档案馆标准编制完成《县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材料》,上报到市档案局与市发改委得到认可并已转报。

3、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后期跟进工作。为使我县档案馆建设项目尽快得到上级批复,我局于项目材料申报后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保持联系、沟通,在第一时间掌握项目相关讯息并及时跟进。在得知未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项目后,我局利用《国务院关于支持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之机,积极与省、市档案局争取,由省档案局作为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项目再次上报国家档案局与国家发改委,争取国家立项。

三、县档案馆项目进展情况

1、县委、政府高度重视。

根据上级部门对档案馆建设项目的相关要求(谁先动工建设谁得到项目优先安排),我局及时向县委、政府做好汇报工作并得到县领导的高度重视,2009年12月28日政府常务会讨论决定将县档案馆建设项目列入我县重点建设工程,规划选址新区,占地4000㎡,建筑面积6580㎡,计划投资1645万元,与博物馆、图书馆、城展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组成“四馆一中心”,建设成为我县新区标志性工程。

2、积极做好前期基础性工作。

2010年县发改委已立项,作为我县新区标志性建筑群“四馆一中心”的一部分,已完成征地、拆迁、土地平整、地勘、规划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现正着手进行项目施工招投标,按照我县重点建设工程进度按排,“四馆一中心”必须于2013年7月前开工建设,2014年年底前完工。

篇(5)

老艺术家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联系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让基层群众共享老艺术家们的精品佳作,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传递他们为艺术奋力拼搏、一以贯之、执着追求的精神,由市文联主办、市文明办指导的“浦江流芳—2013上海美术·书法·摄影老艺术家作品邀请展暨社区巡展”在上海图书馆一楼展厅拉开序幕。本次展览共有55位老艺术家参展,平均年龄为73岁,最年长的作者高式熊先生已93岁高龄。参展作者中囊括了上海美术界、书法界、摄影界的一大批名人大家,展出的作品中有徐昌酩的公鸡图、汪观清的钟馗抓痒图、王克文的夏荫图、郑家声的醉八仙、龚继先的荷花图、唐逸览的百年苍松图以及高式熊、陈佩秋、周慧珺、韩天衡等书法名家创作的各类书体的条幅、斗方、对联等上品佳作。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受邀的12位老摄影家所创作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们高超的摄影技巧,许多作品更是记录了上海历史上的许多重要时刻,如左家忠在和上海工人共庆“五一”时留下的珍贵画面,尹福康在1956年记录下的梅兰芳在舞台上献演的精彩瞬间等。此次首展结束后,文联培训指导中心将联合市东方宣教中心、青浦区徐泾镇文化中心,赴全市各区县巡回展出15场。

2013上海文艺知识产权论坛成功举行

《上海文艺知识产权年度报告(2012)》会暨“2013上海文艺知识产权论坛”在上海品牌交易中心国际俱乐部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市文联、上海知识产权研究所、上海知识产权保护发展联盟主办,上海市文学艺术家权益维护中心、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平台、东方知识产权俱乐部和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承办,来自行政部门、企业、高校、律所和知识产权公司的70多名知识产权理论研究和实务人员参加。论坛上,十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文化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这一主题,分别就“文化产业发展与版权保护”、“网络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问题”和“文化贸易中的法律问题”等相关专题发表演讲。论坛以专题研讨的形式,深入探讨了当前文艺知识产权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问题,为版权制度的完善建言献策,进一步推动了上海文学艺术知识产权的学术研究,增强了文艺界与知识产权理论界、实务界的联系与互动,为知识产权制度如何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何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提供很好的切入点。

纪念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逝世一周年系列活动举行

由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特别支持,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电影资料馆、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主办的“瑞草芳华——纪念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逝世一周年系列活动”近日在新落成的上海电影博物馆一楼艺术影厅隆重举行。开幕式上,上影集团副总裁、上海电影博物馆筹备组组长王小军向张瑞芳的亲属颁发捐赠证书,感谢他们把张瑞芳大量珍贵文献资料和实物捐赠给上海电影博物馆。张瑞芳亲属代表顾毓青接受证书并发言。上海电影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范奕蓉向来宾介绍了上海电影博物馆展出的有关张瑞芳的各个展项。最后,嘉宾们共同观赏了1957年由江南电影制片厂摄制、张瑞芳主演的电影《凤凰之歌》。此次活动还展映了张瑞芳主演的《李双双》《松花江上》《南征北战》《聂耳》《泉水叮咚》《三八河边》《万紫千红总是春》和《家》等经典影片。同时,张瑞芳艺术人生研讨会在上海电影博物馆会议室举行,电影界专家学者、张瑞芳生前亲朋好友共同参与了研讨。

第十七届“江南之春”画展开幕

由上海市美协、解放日报、上海市群艺馆、上海市农民书画协会、刘海粟美术馆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江南之春”画展在上海农业展览馆隆重开幕。该画展是上海画坛一个以群众美术为主的展示类品牌项目,是上海画坛一个“老字号”的双年命题展。经过34年的发展,拥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是得到社会认同的“文化标识”。本届“江南之春”画展作为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以“都市—乡情”为主题,所展出的作品中既有根植民间土壤的农民画、剪纸,反映现代新农民、新农村的优秀作品,也有反映都市情怀、都市风貌的作品,体现了上海都市文化的多样性和当代美术多样化的创作状态。展览共评出入选作品162件,获奖作品50件,其中一等奖5件,二等奖10件,三等奖15件,优秀作品20件。同时授予上海的金山、松江和宝山等画乡创作团队等9名美术辅导者为“现代民间绘画优秀辅导员”;7名农民画家当选为“优秀现代民间绘画艺术家”。本次展览的部分获奖作品还将送评今年9月由上海市美协主办的“上海美术大展”。

《上海爷叔讲上海》研讨会在沪举行

日前,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举办的《上海爷叔讲上海》研讨会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举行,相关专家学者30余人与会。《上海爷叔讲上海》于今年5月首轮在上海兰心大戏院连演8场,出票率100%,票房超过152万元,引起业界关注。与会专家表示,姚勇儿出身艺术世家,表演既有其父姚慕双老道幽默风格,又传承叔叔周柏春软逗阴噱流派,演出信息量非常大,更难得的是整场演出自然流畅,一气呵成,显示了他深厚的生活积累和艺术积淀。在上海方言亟待普及和推广的今天,这样一台内涵丰富、饶有趣味的演出在申城舞台上出现是很值得赞赏的。有专家提出,姚勇儿虽然是一个人撑满整场演出,但他不同于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也不同于北方的单口相声,他的表演,知识性远多于娱乐性,是普及沪语、上海文化的正能量。也有专家将演出形象称之为纪实频道剧场版,可以激发了解上海、寻根上海的意识。会上,大家对这一本土方言类脱口秀演出如何进一步提高纷纷支招,期待将此打造成可持续挖掘的系列性演出,成为一个弘扬海派文化的新亮点。

音协组织召开“海上新梦”音乐会专题会议

日前,上海音协组织沪上20多位著名词曲作家赴崇明岛进行采风并召开音乐创作专题会议。会议总结了“海上新梦Ⅶ”举办经验,并研究部署了“海上新梦Ⅷ”的筹备工作。会上,艺术家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就通过“海上新梦”平台推动音乐创作繁荣,提出了一系列中肯的建议。与会者们认为,在中国的音乐节中,组织本土作品的演出非常重要。因为西洋乐的发展不会因中国作曲家不参与而受到影响,但中国音乐如果没有中国作曲家的支持,就无法在世界立足,很高兴上海音协有这样的远见和胸襟。采风过程中,艺术家们还前往崇明博物馆、规划馆、三民文化村、杨刚音乐馆参观,并观看了崇明本土山歌表演和瀛洲丝竹乐的演奏,为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积累了宝贵素材。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研讨会举行

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表十周年,6月8日也是我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为扎实推进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近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民协、宝山区文广局在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联合主办了“纪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公约》颁布10周年——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研讨会”。市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成员以及各区县文广局、非遗保护分中心负责人等10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该是孤立的文化事象,对其保护应牢固树立整体保护意识,不仅要强调单个项目技艺的传承,而且要让项目在当今社会环境中活态传承,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和体制,确保其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密切关联和共同发展。研讨会结束后,与会人员欣赏了由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张静娴,古琴艺术和江南丝竹保护项目传承人表演的昆曲、古琴、江南丝竹等部分保护项目的汇报演出。

著名导演汤晓丹电影作品回顾展开幕式举行

中国著名导演汤晓丹素以拍摄军事题材影片见长,这位从未侧身行伍的布衣导演,被人们冠以“银幕将军”的美誉。在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上海影协联合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向大师致敬——著名导演汤晓丹电影作品回顾展”,展映汤晓丹执导的《南征北战》《红日》和《渡江侦察记》3部观众非常熟悉的影片。日前,主办单位在上海影城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开幕式,并放映了开幕影片《红日》。今年正值影片《红日》公映50周年,为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开幕式上,汤晓丹导演的夫人、影片《红日》的剪辑师蓝为洁,《红日》的摄影师马林发,作曲吕其明,制片沈锡元,演员张云立以及参与《南征北战》《傲蕾·一兰》演出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仲星火,《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的特技设计戈永良和《廖仲恺》的制片杨公敏一一上台与观众见面,共同回忆当年与汤晓丹导演合作的美好岁月。

篇(6)

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西安市附近地区。在乾县,我们首先去参观了永泰公主墓。由于乾陵并未被真正的开发过,所以大多数乾陵出土的文物都出自于永泰公主墓及其附近几座太子墓穴。文物主要有壁画,石雕,珍贵文物(唐三彩)等,有很高的历史及艺术价值,是我国珍贵的史料。初进入永泰公主墓,我们就被周围的环境所震慑了。炎热的夏日,蝉鸣声不绝于耳,可墓中却格外的凉爽,周围的壁画线条流畅,颜色绚丽,虽然与我们有着历史的阻隔,却又好似触手可及,贴近历史的感觉使我们每个人都屏息凝视,叹为观止。慢慢走进墓中,周围有小的洞穴,存放着陪葬的陶俑,陶器,虽然灯光很灰暗,因为有关单位的开发保护,还是能很清晰地看到生动的人物表情和行为举止,使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最后走进的就是主墓穴,陈放着永泰公主的棺木。黑青色的石板,一块一块堆积成样式精美的棺木,上面的雕刻是他就像是崭新的近代工艺品,棺木保存良好,刻纹中的花鸟兽都非常的清晰可辨。房檐式的设计使棺木脱离了死板、沉寂的特点,反而有种家的归属感,灵巧、美观。在这样的历史文物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很渺小。可是我们看到,有些观光者就在墙壁、房檐上刻下自己的名字、愿望。我觉得很悲凉,这些古老的文物,即使它们是没有生命的,没有价值的,但他似乎也像一个苍老的长辈,多少为能工巧匠为它付了汗水,甚至是生命,智慧。我们参观应该带有尊敬它,尊敬古人,尊敬我们民族人民的思想,我们卑微的愿望又怎能值得一提呢?我们对这种现象的调查分析是,有关单位给予的重视程度并不够,监察力度小,没有准确的惩罚方案及措施,才使得宝贵的遗产被留下了烙印。我们倍感痛心,有良知和爱国情感的人们都倍感痛心,不知那些破坏者是否有所痛感呢?乾陵属于国家四A及重点旅游景区,但是经过我们的考察,我们认为乾陵的设施过于陈旧,开发过与简陋,客流量过少。我们应该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加大投资力度,争取使乾陵也成为游人万千的旅游景区,吸引外来投资的地区。

乾陵的山下曾经被八国联军洗劫过,他们能带走的东西都带走了,不能带走的也毁坏了,其中六十一藩臣像和守陵的瓮仲投向很多都被损毁,只有极个别的幸运儿保存下来。我们看到都十分的痛心,转念想想,我们的文物我们有些自己国民都不懂得爱护,更何况是那些强盗般的掠夺者呢?我们应该自己首先做好保护文物的工作,自觉律己,那样才能够来管治他人。

乾陵是女皇帝武则天和她丈夫唐高宗的墓穴,使我唯一没被发现但是没有被盗的墓穴,至今没有被开发。原因有两个,首先,我国的科技并不够发达,在给墓穴通风痛氧前没有很好的防腐措施,不能随意开发,防止墓穴遭到无畏的破坏;其次,我国的经济也不算发达,开发乾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产,我们要争取少投入,多受益,质量高,这是很难做到的,这也是乾陵没有被盗取的原因。日本曾经愿意投资我国帮助开发乾陵,条件是乾陵开发后日本国获得收益的百分之六十。民族自尊心强烈的中国自民又怎能同意这种有辱国体的要求呢?这是日本人的一个不可能达成梦想而已,但独立开发乾陵并不是中国人一个不可达成的梦想,这一天早晚都回来到,我们有强烈的爱国精神为动力,亿万人民为基础,即使不依靠他国,也能够达成。尽管乾陵现在还是一座山,但是他总会在我们国民的努力下成为举世瞩目的历史遗产。郭沫若先生对总理说过,如果乾陵被开发,那么他很有可能就是世界的第九大奇迹,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在几天的参观过程中,兵马俑博物馆是我们最流连忘返的地方。首先,我们在博物馆外定时纪录的客流量,发现博物馆的国外参观者竟达到百分十六十左右,也就是说,加上工作人员及其他营业分子,兵马俑博物馆的外来参观者几乎和中国参观者人数相当,这是相当值得重视的。因为,在国外参过着多的地方,更囊体现出我国的国体,人口素质等一些实际客观情况,对兵马俑更是要严格保护,对游客进行严格的监督,控制。对景区内的不文明现象也要劝阻制止甚至于惩罚。在景区内,我们发现地上是不是有些烟头,废纸屑,胶卷外壳或是吃过喝过的食品包装袋。我们也针对一个垃圾箱进行了观测,外国游客多数都把垃圾丢在垃圾箱内,但中国游客由少数人就随手丢掉,我们认为这是极度破坏博物馆乃至于国家整体形象的。应当有专人制止或是有相应的惩罚手段。兵马俑参观大厅的监管还是很严格的,但是仍有不足,例如,标志牌上有写可以拍照,但是不能使用闪光灯几三脚架,但是馆内仍是灯光不断,经过我们的定时观测,我们发现,违规的国外参观者人数较多,标志牌上也有英文标注,但是遵守的人却不多,我们认为随团的导游有义务提示自己的团圆,严格遵守管内规定,这样即使是看不懂标志的外国参观者也能够管制自己的行为,不作出对文物有所危害的事情。在出馆的时候,我们看到很多出售兵马俑的小商贩,唯独在国外参观者的前面,兜售兵马俑,尽管别人不肯买,他们仍然不依不饶,喋喋不休。这是十分没有礼貌的行为,遇到的有损,与我们国家的尊严有损。所以兵马俑的管理部门应该严格控制小商贩随意兜售的行为,对他们加以遏制,严禁他们入馆售物。兵马俑是世界奇迹之一,是陕西省珍贵的文化遗产,距今两千年有余,用雄伟壮观,惊世骇俗来形容也不为过分。整个兵马俑博物馆内,没有两个兵马俑是相同的,不论是姿态,表情,举止,神态都各不相似,各具特色。每个物品都活灵活现,照在照片中,不认真看,真似一位活人树立其中,惟妙惟肖,绘声绘色。秦朝有着惊人的先进军事科技,不论在做功又或是材料上都有至今仍未接触的谜团,兵马俑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是重要的历史材料。保护它是我们爱国精神的体现,更是我们中华自民的义务。

华清宫是后来加建的建筑物,但是唐朝的浴池却仍然完整的保留着,我们看着它们,想象着杨贵妃与唐玄宗的历史故事,既有民间特色,也充斥的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华清宫开发的相当完备,管理好,只是游人过于繁多,我们人多,过多的客流量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害,所以限制客流量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定不要大声喧哗,过于拥挤,防止文物受到损害。

篇(7)

1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英语教师,笔者深深体会到:学生只要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日益膨胀的求知欲。现行小学英语教材和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为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选择那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真情实感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主动性,灵活学生思维,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在“A field trip”的教学中,笔者是用故事导入的:“暑假到了,我们要去海南游玩,请问同学们应该怎么去呢?”于是笔者用多媒体展示Flas课件,真实地展现了各种交通方式如on foot、by bike、by bus、by train、by plane等真实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并以“How do you go to Hainan”作为核心句型进行反复训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动画展示,将抽象、枯燥的英语知识变得形象直观,使语言的功能在动态的画面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通过故事情境设置,使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更为深刻,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2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大大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受文化底蕴、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学生缺乏英语的信息来源,英语知识面很窄,学生缺乏英语口语训练的环境,很难用英语交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些难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英语口语交际情境,利用点读机、复读机进行人机互动,利用网络拓展学习空间,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如在进行“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的教学时,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生没有听过“科学博物馆”,没有博物馆的概念。为此,笔者利用网页课件进行授课,全方位展示科学博物馆的信息,让学生在全新的学习环境中接受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与人交谈,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拓展了知识视野。

3 巧用信息技术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新课标明确提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英语知识,提高对英语的感悟能力。

3.1 用多媒体整体展现教材,使学生对教材有个整体把握

这一环节,学生可以进行粗读或略读,但在阅读之前,教师用多媒体明确阅读任务,也就是进行有目的的阅读。这些任务设计要具体,分出层次,有助于其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提高感悟能力。

3.2 利用多媒体拓展学习内容,积淀学生的英语素养

在学生阅读时呈现一些比较明确的,但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后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分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巡视学生阅读交流情况,并及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最后,由学生汇报交流阅读成果,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3.3 发挥多媒体交互功能进行精读,加深对课文理解的深度

对于英语学科,精读或者诵读是学好英语的好方法。精读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多媒体设置教材情境,进行人机对话训练,提高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日常的口语交流和表达。

4 优化信息技术手段,使小学英语教学收到最佳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功能各异的教学媒体不断走进课堂教学,尤其是电子白板的应用,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直观有趣,学生乐于接受,教学效果极佳。另外,在硬件设施高速发展的同时,教学软件也紧跟时展的脉搏,它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走进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比如小学英语电子教辅书的问世,相当于把高水平的英语教师请回家,能对自己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为使学生深刻理解教材的含义、理解单词的意思和用法等提供学习平台。

如在“At the zoo”的教学中,在对“Look at the elephant. It is so big”这一核心句型进行训练时,笔者设计几个小故事,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加以图片、视频的辅助,借用手偶和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切身感受材料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下来用PPT课件出示几个相关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学生通过互相交流理解单词、词组或句子的含义,教师最后释疑解惑。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小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还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材料的复述等。通过各种方式的训练使书本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想用的时候随时都能提取出来。

5 巧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英语学科的特点和手段的限制,造成学生对英语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很难理解那些较为抽象的英语语法,致使教学活动成了教师的展示课堂。如果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英语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中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