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5 04:18: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国优秀硕士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话语分析 学位论文 研究方法 多元化
一、引言
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水平,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毕业论文写作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学习掌握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本文针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研究方法上的问题作了较深入的剖析。
二、文献综述
研究方法,是指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新的现象、事物,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揭示研究对象本质及发展规律的工具和手段。蔡鸣龙(2002)将研究方法按使用范围、概括程度划分为三个层次:基本方法,一般方法和专业方法。在语言学等一般学科的研究领域一般使用一般方法:主要为以下四种:1.定性分析和定量的分析相结合;2.分析与综合相结合;3.归纳与演绎相结合;4.比较和分类相结合。
刘晶波、丰新娜、李娟(2007)的《1996-2006年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方法的运用状况与分析――基于三所高校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对学前教育领域常用的思辨法、文献法、质的方法、量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混合方法等六种研究方法的总体运用状况以及六种研究方法各自的运用情况从不同级别的学位论文、不同校别、不同的研究选题进行了分析。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文献为样本,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在对所选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了解研究生在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的使用情况及研究方法一章撰写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语料中某外语大学的10篇论文,来自该大学图书馆的自建数据库。本文中的“全国英语优秀论文”是指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随机选择的话语分析的硕士论文。
本文主要的研究问题:第一,话语分析方向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种类的使用情况。第二,话语分析方向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撰写中存在的问题。第三,某外语大学话语分析方向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使用和撰写与相应方向的全国英语优秀论文是否存在较大差距。
四、数据分析与结论
1.对研究方法使用种类的分析。通过对比话语分析方向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的使用,发现某外语大学与其他高校的话语分析方向的研究生在研究方法的选择方面差别不大。基本情况均为:研究方法种类使用比较单一,主要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只有个别论文在使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搭配调查问卷、访谈、语料库研究或多模态的分析方法。
2.对研究方法撰写规范性的分析。以文秋芳的论文研究方法的撰写要求为参考依据,分别分析了20篇论文的研究方法一章的撰写是否完整,清晰。具体的分析情况如下:
在所选的20篇论文中,大部分全国优秀论文研究方法的写作相对比较完整,思路较为清晰。例如《基于需求分析理论对中国专门用途英语教材评价的实证研究――以外贸英语函电教材为例》一文,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开设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两所院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学生及讲授该门课程的教师进行了访谈。在研究方法这一章对研究设计和本章概况简述的非常明白。对研究对象做了详细的阐述,写明了研究对象的人数,背景情况和挑选程序,以及研究价值。在研究工具部分,详细介绍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概念,优缺点及选择的理由。在研究过程部分详细分析了调查问卷和访谈的过程,保证了研究数据的信度。
3.研究方法写作改进方案。针对研究方法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首先,应该学习全国优秀论文研究方法写作中的优点,保证写作格式正确,写作内容完整。对此,建议参考文秋芳《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中,“研究方法撰写”一章的内容。此外,在写作的过程中,对于具体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的介绍要简介明了。最重要的是在写作过程中要保持思路清晰,保证论文写作的逻辑性、连贯性。
五、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某外语大学话语分析方向的研究论文的研究方法的使用和撰写方面与全国英语优秀论文的相应方面存在一定差别。第一,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主要为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有待于向多元化发展,如个案研究以及混合研究。其次,部分研究方法的撰写不够严谨,缺乏完整性和规范性。应加强研究生对研究方法的研究与训练,提高对研究方法的驾驭能力;优化定性与思辨研究的结构,重视定量与实证方法在研究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蔡鸣龙.谈谈毕业论文写作中的研究方法[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51-53.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07-02
校企合作是世界各国进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并逐渐成为教育与产业经济结合、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正由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对社会产生的巨大作用,我国学者对校企合作问题的理论研究成为热点。笔者拟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对后续研究进行思考。
近年来校企合作研究的发展
纵观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学校与企业一直有着紧密的联系,从企业办学到引企入校,校企合作已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主题。为了更好地梳理学术界对校企合作专题的研究,笔者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库”和“中国优秀博士论文库”为检索工具,以总目录为具体检索的子目录,通过输入“校企合作”作为篇名主题词进行检索。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10月4日,共查到6 238篇论文,其中期刊论文6 153篇、硕士论文82篇、博士论文3篇。
从年度上来看,1990~1997年之间论文数量保持在10篇以内,1998~2005年之间论文数量保持在100篇以内,2005以后论文数量快速增长,进入2010年后在1 000篇以上(见表1)。同时,最早的硕士论文出现在2005年,有4篇论文涉及校企合作的主题,分别是南京理工大学的《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问题与对策研究》、湖南大学的《南方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运作研究》、西安理工大学的《基于博弈的校企合作技术创新过程研究》和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湖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研究》;而3篇博士论文均在2011年,分别是天津大学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武汉大学的《校企合作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和华南理工大学的《吸收能力对校企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对我国校企合作研究成果的梳理
(一)校企合作的基本认识研究
这主要涉及校企合作的内涵、意义、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与形式。2001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将校企合作定义为: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获得报酬的实际工作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见识带回学校,促进学校的教与学。在这里,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观点:一是从人才培养出发,强调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二是从科学研究出发,强调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三是从社会服务出发,强调校企合作是学校“育人”功能和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有机结合。同时,从掌握的资料来看,学者对校企合作意义的认识相对统一。推动开展校企合作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教育的内外部关系理论、价值链理论、人力资源外包理论、系统工程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等。在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与形式方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技能培训联合委员会提供的推进校企合作工作指导手册中《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形式对照表》最具有代表性,可以全面地反映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过程。合作内容有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习教学、能力评价、研究开发、招生就业和学生管理等9个重要环节,每项合作内容对应基本形式、延伸形式和拓展形式三个不同阶段的合作形式,体现出层层提高的递进关系。其中,基本形式是目前校企合作的普遍做法,是对职业院校的基本要求;延伸形式是在基本形式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合作方式具有先进性;拓展形式的合作过程是企业起主导作用,是在基本形式和延伸形式基础上的开拓创新,具有超前性、启发性的作用。
(二)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国内许多学者和专家根据校企合作的目标导向、合作主体等不同,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见下页表2),从而为校企合作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校企合作的比较研究
校企合作是世界上发达国家进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从实践上来看,国外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有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三明治”、苏联的“基地企业”、日本的“产学结合”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同时,伴随着对国外经验认识的深化,学者对相关经验的挖掘更具体、更有深度。如社会伙伴关系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领域常用的一种合作关系,分为法定社会伙伴关系、社区伙伴关系、协商型伙伴关系。这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必须强化产学间的知识转移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职业院校要变革传统上以技术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与社会各方建立多样化的协作关系。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研究者应在合理借鉴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克服校企合作政策制定过程中认识层面的问题,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操作性的公共政策体系。
(四)校企合作的相关主体研究
校企合作主体的研究,主要是对校企合作机制构建的主体进行划分和归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都对此提出明确的要求: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健全校企合作、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院校和师生成为校企合作的主要主体,主要有校企双边互动式、校企生三方共赢式、校企官三方一体式和校企官行四方联动式等四种形式。利益部门的博弈,不仅减缓了校企合作政策的流速,还有可能转变校企合作改革政策的流向,使得改革举措偏离民众的利益和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需求。因此,要明确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院校和师生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与义务,将学校主导、以感情联络为主的浅层次合作转变为校企共同主导、以依法依规办事为主的深度合作。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研究日益成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对校企合作的概念尚未达成一致,校企合作实践中企业的积极性尚未真正发挥,等等。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当高职教育走向内涵发展阶段的时候,校企合作研究必须给予充分的支持。为此,立足于职业院校层面,未来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必须在以下两点有所突破。
(一)恰当界定校企合作的内涵特征
校企合作中存在着U型曲线现象,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强度、紧密程度等有由高到低、再到高的发展趋势,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这意味着校企合作水平取决于不同经济体制下政府主导功能、行业主管部门与行业组织的指导作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特征和学校主体要素的积极作用与贡献。当前,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意识非常关键,必须以此来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并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在这种背景下,校企合作的内涵界定就必须把这些关键要素反映出来,并注重把握好职业院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边界,形成学校与企业互动的状态,使其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注重制度设计,实现“价值认同”和“利益共享”的有机结合
制度创新是校企合作的着力点。它需要考虑两点:一是价值认同问题。当前,高职教育在目标定位上在“就业教育”中注入“创业教育”元素,在培养模式上将平面化的“适应性”优化为多维度的“导向性”,在课程建设上从“以职业活动为中心”转向“以职业人为中心”。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企业互动合作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多赢价值目标。二是利益共享问题。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是校企双方利益博弈的过程。为了深化合作,必须在系统分析校企双方利益诉求的基础上,通过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双方的利益诉求,使校企双方共享合作成果。
参考文献:
[1]尹庆民,陈浩,裴一蕾,王晓红.校企合作研究——基于应用型高校的模式及保障机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91-100.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技能培训联合委员会.推进校企合作工作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3]杨丽波.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社会伙伴关系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67-71.
[4]陈鹏,庞学光.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基于2005~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转载文章的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3):30-35.
[5]马树超.校企合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28-31.
[6]张鸿雁.将校企合作写入院校制度[N].中国教育报,2012-06-13:(5).
[7]蔡春红.基于价值导向的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7):11-13.
[8]周鸿羽.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目标调适[N].中国教育报,2012-05-12:(5).
[9]王振洪.校企利益共同体:实现校企利益诉求的有效载体[J].中国高等教育,2011(8):83-85.
[10]张俊英.学校与企业:校企互动双向介入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5.
关键词:网球发球;生物力学;文献综述
动作构成技术,因此动作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而用生物力学的知识和方法去研究网球的发球特征,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而研究方法又离不开研究设备,可以说目前研究设备也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这篇论文成果的好坏。关于发球生物力学的研究有人做过专门的统计。蒋婷在她的《国内网球生物力研究现状及发展―基于2007-2011年4种文献来源计量分析》中指出2007-2011年,核心期刊、优秀硕士论文、博士论文、重要会议各自研究网球技术生物力学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2.9%、51.6%、3.2%、32.2%,其中优秀硕士论文研究网球生物力学的最多,占51.6%。此外,5年中,核心期刊发表的关于网球生物力学的论文仅4篇,充分说明这类研究并没有成为热点。根据文献论文内容的主要特征,结合生物力学及网球项目相关理论,可以将检索到的论文分别归入3个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技术分析(运动学、用力学、生物学)、损伤(骨、肌肉)、装备(鞋、拍弦)。从本次统计来看,技术分析独占鳌头,共计23篇,占74.2%;其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损伤12.9%(4篇),装备12.9%(4篇)。技术动作分析受到更多的关注,主要是因为技术分析的设备日益进步和完善,生物力学研究受仪器设备的制约。这篇文章很全面的介绍了目前国内一些比较有价值的论文的分布情况及总体研究情况,让我们对整个研究水平有了初步的印象。
马大慧在《运动生物力学在网球运动中的应用分析》中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比较好的运动生物力学与网球运动的结合点,我们可以从运动生物力学的力学理论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力学理论研究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紧密结合等方法去研究网球的特征,当然这些方法也可以用到发球的研究中去,使我们的方法更具有科学性和方向性。下面从研究方法和内容方面入手对所查阅到的文献进行简单阐述。
刘卉(2000)以6名国青网球运动员和2名北京队青年网球运动员的大力发球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Peak三维高速录像系统进行拍摄,拍摄频率为120帧/s。采用爱捷人体信息研究所的录像分析系统对发球动作技术的运动学数据进行测量与分析。依据对录像带的观察及发球实验时的现场评价,对每个运动员三个好球中质量最好的一次进行解析。所得数字化数据采用数字滤波法进行平滑处理。她的研究揭示网球大力发球属鞭打类动作的特征并论证和全面阐述了网球大力发球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同时通过对运动员发球技术的对比,得出抛球的方向、高度和身体下蹲的深度均会对整个发球动作技术起重要影响;通过对下肢运动的观察,提出影响“搔背”动作阶段的因素主要是下肢蹬伸、躯干扭转、屈肘和上臂外旋的幅度、速度及它们之间的配合,同时还认为“搔背”动作时身体各环节活动的同步性是高质量合理动作的特征;提出击球动作并非挥拍动作的自然过渡和延伸,而是有其本身技术特征的相对独立的动作技术;她还通过对身体各环节最大速度出现时间的比较,认为可将鞭打动作的基本理论作为网球发球动作技术的理论基础。这篇文章在国内具有比较高的地位,无论是研究对象还是研究方法对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同时所得出的结论对我们平时训练也很有参考意义。
刘保华(2008)以2007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网球公开赛中5名优秀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台100HZ的摄像机在比赛现场进行拍摄,对我国顶尖女子网球运动员彭帅与4名世界顶尖女子网球运动员发球技术的速度特征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发球速度上,4位世界优秀运动员明显高于彭帅。4位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在球拍速度、右手速度、右手腕速度、右肩速度、右肘速度右髓与身体重心的速度这7个参数因子载荷值的贡献排序运用较为合理,而彭帅则不够合理,表现在球拍的因子载荷值明显低于右手与右手腕。这篇文章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彭帅发球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据此对她做出指导
林建健(2009)选取2名职业网球运动员,4名专业网球运动员和6名业余网球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利用,Qualisys红外远射测试系统(六个镜头)对运动员发球动作过程进行测试。拍摄频率为200幅/秒。同时用Kistle测力台系统与Qualisys同步,采集运动员的动力学数据。结果显示:在抛球过程中我国高水平运动员抛球臂关节角度变化幅度和屈膝最大角度均小于低水平运动员。在蹬伸过程中,我国高水平运动员膝关节最大角度和腿部发力效率均大于低水平运动员,膝关节最大角度和最小肘关节角度均小于国外优秀运动员。在击球过程中,我过高水平运动员身体各环节最大角度速度和击球高度与身高比均大于低水平运动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对比国内的高水平和低水平选手特征,可以使低水平的选手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有目的改进。
蒋川(2009)年以我国优秀网球运动员杨意民、国际著名选手阿加西和张德培为研究对象。利用两个PULNIX摄像头(频率为120Hz)采用定点、定焦、定距的方式进行外同步拍摄方式,对杨意民大力发球动作进行拍摄。采用美国ARIEL三维图像解析系统对杨意民、阿加西和张德培的技术动作进行解析。阿加西和张德培的发球技术动作录像由美国ARIEL公司提供,拍摄频率为50HZ。结果发现:杨意民发球时身体主要环节的用力顺序符合鞭打动作规律,且击球点的高度较为合理。但是其抛球技术还有待改进,其抛球最高点与击球点之间的落差较两位世界级运动员的偏大,即杨意民在抛球环节存在抛球过高的问题。杨意民的挥拍臂形成有效的用力前,“搔背”姿势所需时间明显过长,且拍头最低点高于身体重心高度,反映出杨意民的“搔背”动作不够充分。杨意民的挥拍速度以及拍头速度较阿加西、张德培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击一球瞬间,阿加西的拍头速度是杨意民的1.69倍,而张德培的拍头速度更是达到杨意民的1.71倍之多。杨意民下肢蹬伸充分,但在脚蹬离地面时身体重心上升的速度和击球时身体重心的高度跟世界顶级选手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孙宇亮(2011)以2009年底在江门网球训练基地冬训的8名国家网球队女队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站右发球区,大力发球。利用两个ZOOHz的高速摄像头对运动员进行同步拍摄。利用直接线性转换(DLT)算法对二维图像进行三维重构。数据处理采用北京体育大学视迅解析系统对运动学指标进行解析,应用Qtools、EXCel等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计算。根据国家网球队教练的评价,每名运动员取三个好球中质量最好的一次进行解析。所得数字化数据采用数字滤波法进行平滑处理。得出结论有:我国网球运动员发球时抛球较高,建议降低抛球高度。相对于FB技术,FU技术能使运动员获得更大幅度的躯干扭转角度。根据运动员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缓冲技术。缓冲结束时刻,部分运动员存在过度顶髓的现象。这造成下肢发力不充分,最终导致球速下降。建议在此时刻保证重心投影位于在两腿之间。“搔背”动作是典型的超越器械动作,下肢的充分蹬伸是此动作完成质量的保证。因此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应注意下肢的爆发力训练。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和结论都有具体意义,值得国家队的女队员进行参考。
BrianJ.Gordon(2006)通过三维录像解析法对9名优秀的网球运动员进行了测试。他们在上臂和前臂套上了带有标志球的环,在肩关节周围皮肤上贴了标志球。由于计算关节和环节的扭转角度。结果详细阐明了发球过程中人体各部分的扭转情况,指出在临近击球时刻,肩关节屈伸运动和内收外展运动对于拍头速度的贡献微不足道。这篇文章的研究结果使得我们平时的一些错误观念得到了重新的认识。
综合研究的情况来看,国外学者利用运动生物力学手段对网球发球动作技术做了大量研究,并且阐明了一些发球动作的客观规律。对现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技术动作提供了科学理论上的支持,对学习和改进发球技术做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有的从肌肉发力顺序方面探讨,有的从核心部位探讨,也有的从动作模式探讨,还有从肌电方面入手等等,可以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且随着研究设备的技术提高,研究的水平也在提高,但是大多数的研究还是将中国的运动员数据直接和外国运动员的数据直接进行对比,我觉得这存在一定的问题,且不论身高的不同,中国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与他们也会有不同等等,或者是否可以将他们的数据可以和现在排名较高的亚洲球手进行对比,比如,现世界排名17的日本球员锦织圭等等。再者,我觉得在发球最佳模式的研究方面还有所欠缺,看我们是否能找到一个最适合我们的发球模型。让大家在练习的时候心里有具体的数据可依。作为研究来讲,我们最好是能把各个方面的情况考虑清楚最好,或者就某一方面作最细致的研究。随着未来各种仪器设备的更新提高,研究水平也会越来越深,可以说,生物力学在网球领域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参考文献:
[1] 蒋婷.国内网球生物力研究现状及发展―基于2007-2011年4种文献来源计量分析[J].运动,2012,(08).
[2] 马大慧.运动生物力学在网球运动中的应用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04).
[3] 刘卉.网球大力发球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02).
[4] 蒋中伟.关于提高网球平击发球成功率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04)
[5] 刘保华.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彭帅与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05).
[6] 林建健.中国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大力发球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9.
[7] 蒋川.我国优秀网球运动员与国际名将发球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分析[D].武汉体育学院,2009.
[8] 邹廷铸.我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四种发球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关键词]旅游;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162-02
近十几年来,我国旅游发展突飞猛进,不仅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日显重要,而且在许多省、市、县成为当地的龙头产业、支相产业和新的经济增民点。作为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是旅游经济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是激发旅游动机的吸引物,是旅游供给的重要内容。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景区建设日益提到的各级政府和经济主体的议程。在各种类型的景区中,乡村地区自然生态景区是激发旅游者产生的主导资源之一,也是激发人类旅游的最早、最持久的资源。
一、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关于旅游与土地利用研究才刚刚起步,主要发端与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实践中存在的旅游发展与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规划的矛盾。为了解决旅游设施用地与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发展,旅游用地被作为一个问题提出与研究。目前有关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中能查到的最早的关于旅游与土地利用的文献为1988年,截止2007年,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涉及到旅游用地相关问题的论文达50余篇,硕士论文占绝大部分,博士论文不到10篇,充分反映了我国尚未对旅游与土地利用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已发表的所以相关硕博论文和期刊可以看出,我国对旅游用地的研究起步较晚。就研究案例来看,主要集中在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度假区的用地研究方面,所占比例达50%以上,其他类型的旅游用地研究较少。就研究内容来说,主要集中在规划设计方面,所占比例为30%左右,其他内容较少。而把旅游资源开发作为影响土地利用的驱动力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涉及旅游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旅游用地评价、旅游度假区的研究、旅游用地管理和持续利用、景观房地产、旅游与地价的关系、旅游用地的分区和结构,引景空间的研究、复垦与旅游。等方面。其中代表性成果有左冰、梁栋栋、陆林、吴必虎、李江敏、席娅、张凤英等人的研究论文。
左冰(2004)《土地利用变化的旅游驱动力研究》,该文从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形态及其价值变化剖析了旅游作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并根据区域旅游资源分布基础和旅游需求类型,总结了旅游用地的空间分布形态;梁栋栋、陆林《古村落型旅游地土地利用的初步研究》、《旅游用地的初步研究》、《贫困地区旅游开发的土地利用》、《山岳型宗教旅游地的土地利用分析》等,主要从旅游用地的特点、原则、土地利用结构发生的变化,指出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吴必虎等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空间分布及动力机制研究》、《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中国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与优化》、《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诸文,主要从土地利用特征和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指出了不同类型旅游地的空间分布规律。李江敏、张立明(2005)在《基于环城游憩带建设的城郊土地利用研究》一文中则分析了环城游憩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和城郊土地发展利用现状,指出了城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就环城游憩带建设对土地利用的要求,以实现环城游憩带建设与城郊土地利用两者良性互动为目的,提出了新的发展背景下城郊土地永续利用的途径。
二、国外研究进展
关于旅游资源开发与土地利用关系问题的研究,国外是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1930年,美国学者麦克默里(McMurry)在《美国地理学者联合会年刊》(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上发表了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首次讨论了土地利用与消遣娱乐的关系,明确指出旅游业是一种独特的、重要的土地利用形式。从此,与旅游业发展相关联的土地利用问题成为地理学者们关注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克罗森等人(Clowson etal,1960)研究了户外娱乐休闲活动的分类方式,根据人们出游距离与休闲需求类型,确立了一种简单的土地资源利用模式。后来,Hammes(1994)研究了旅游度假村的开发与土地市场的关系,明确指出,随着旅游度假村的开发,当地的土地市场会受到影响而发生明显变化,土地级差地租的空间格局也随之变化。Wesley S.Roehl and Daniel R.Fesenmaier通过对美国旅游地土地利用改变与旅游地的居民态度进行研究,发现旅游地的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是消极的。Fache(1995)将北欧的度假村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同时根据设计思想不同,将度假村的空间模式划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土地多样利用国际研究组”(ISGMUL,The international studyGroup on Multiple Use of land)的研究者们则描述了多目标乡村土地利用规划与旅游景观设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D.Pearce(2001)从旅游交通的角度对旅游电车轨道的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Fossen&Lafferty(2001)以夏威夷与昆士兰作为对比案例来探讨不同的土地管制方式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土地利用政策所导致的土地利用结果。Mccarthy(2004)在探讨马耳他的历史港口城市的旅游导向的滨水区开发时,发现历史港口城市新的旅游导向的土地利用形式的出现带来了自然、经济与社会福利的变化。Yalc inKuvan(2005)以土耳其Antalya-Belek作为案例调查以旅游为目的森林的使用情况。发现林地的使用与转化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旅游发展在自然资源上的消极环境影响表现在土地利用的变化,土耳其迅速出现的大众旅游,在没有考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自然与文化资源的前提下,被地方政府积极鼓励与支持,由此造成了森林区域的严重环境问题。
三、总结
电子信息资源类型
根据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所收藏的电子信息资源主要有:电子图书、电子报刊、各种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电子图书是指各种电子版或光盘版的图书,如光盘版《四库全书》、《百科全书》等。许多图书经数字化之后被收入电子图书数据库,如超星电子图书。另外电子图书有时也泛指所有电子出版物,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和软件读物等。电子期刊是指各种电子版或光盘版的期刊,许多电子期刊也同时被收入电子期刊数据库,如《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据库包括各馆自建或多馆联合建设的馆藏书目数据库、联合书目数据库、各种专题数据库以及社会上公司企业生产的各种数据库产品。网络信息资源则是计算机网络上可以利用的各种电子资源的总称。
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思路
笔者以我校图书馆为例,介绍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思路。
馆藏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应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它是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管理的基础。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并连接校园网,高职院校师生读者就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检索图书馆馆藏图书以及查询个人借阅情况,并可以办理预约和续借手续。馆藏书目数据库是由本校图书馆自建,要对图书馆藏书手工输入书目信息,工作量较大,所用时间较长,因此可以利用有关图书数据提取和转换。现在出版社都会定期将新出版的图书书目电邮给图书馆,各图书馆可以将自己所购买的图书书目信息提取出来,添加到本校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中,或从其他有关书目数据库中下载自己所需的书目数据。我校图书馆现已建成23万册馆藏图书的书目数据库。
各馆可以直接购买现成的电子期刊数据库,中文期刊和论文数据库常见的有《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万方学位数据库》等;外文期刊常见的有SpringLink英文数据库、EBSCO-ASC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ProQuest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等。笔者上网查阅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福建省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以及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黎明职业大学、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等37所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有90%的高职院校使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72%的高职院校使用《万方学位数据库》,我校图书馆也购买了《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外文期刊数据库使用较少,这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外语水平较低有一定关系。本科院校常用的是SpringLink英文数据库。
近年来,许多新出的图书都配有随书光盘,包括对本书的作业解答、视频讲解、例子、图文资料等等,随书光盘已经成为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市面上还出现许多光盘版图书。由于光盘容易损坏,因此图书馆收藏的随书光盘或光盘版图书一般不能像纸质图书那样借给读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图书馆将光盘制成压缩文件,存放在图书馆光盘镜像数据库中,供读者从校园网上下载观看。同时图书馆还配置了一些刻录机,为师生读者提供光盘刻录服务。
由于音视频文件容量巨大,我校图书馆将其单列出来,建立音视频数据库。各高职院校都拥有大量与本校专业相关的特色专业音视频教学光盘、教学录像带、外语听力磁带等。对于音视频教学光盘,可以将其压缩成RM、MP3等媒体格式,存放在图书馆音视频数据库中。对于教学录像带、外语听力磁带等,需要进行数字化加工,把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压缩成RM、MP3等媒体格式放到图书馆音视频数据库上,以实现教学音视频资源的共享。我校图书馆购买了一套CanopusDvstorm影视采编设备,已将所有教学录像带和四六级外语听力磁带等影音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转化为RM、MP3等媒体格式,存放在图书馆音视频数据库中,供老师上课时在教室通过校园网进行视频点播,配合课堂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室要设置录像机、录音机、VCD机、DVD机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状况。同时学生也能在宿舍通过校园网进行视频点播,丰富了校园生活,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教师成果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体现。我校的教师成果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精品课程建设上,共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精品课程、29门院级精品课程。学校高度重视精品课程上网工作,特别为此给图书馆购置了服务器。精品课程建设先是由专业老师组成精品课程建设团队进行建设,完成后交由图书馆收入精品课程数据库中,由图书馆负责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是本校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的精华和办学特色的体现,它搜集了该课程的全部资源和内容,如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实验指导、试题库、在线模拟试题、多媒体教学视频等等,是集文字、动画、音频、视频为一体的教学资源,在文件数量、质量、种类等方面形成一定规模,大大方便了师生对精品课程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是师生最经常访问的资源,具有很高的利用率。
【关键词】动漫;传统文化;文化缺失
Abstract: As China's animation recent years to develop industry in China has formed a preliminary scale. A large number of domestic animation works, a lot of animation production base in China earth came into being. But careful study of difficult to find in this great anime is difficult to have a good exemplary works of various animation production base production center also did not form their own style and sadnes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henomenon in the end is what causes it? Traced culture, especially with the lack of separation of the fin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animation industry is the cause of this phenomenon lies.
Key words: Anime; Traditional Culture; Culture is missing
0引言
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与缩写, 现可考证,该词语出处为1993年创办的动漫出版同业协进会与1998年创刊的动漫资讯类类月刊《动漫时代(Anime Comic Time)》,后经由漫友杂志传开,因概括性强在大陆地区的使用开始普及起来。在中国以外,并没有此种说法。国外习惯性将动画(anime)、漫画(comic)、游戏(game)三者合称作ACG,或加上轻小说(novel)合称为ACGN。其实究其根源我国对动漫艺术的贡献更早,皮影戏就是其中最有力的佐证。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皮影戏不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更值得我们骄傲的是他将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和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完美的结合了起来。现代动漫虽然不是发源于中国,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对动漫的创作与发展必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说到动漫就不能不提到动画,在过去近100年的世界动画史中,欧美出现了如保罗・格利牟、卡洛林・丽夫、约翰・哈拉斯、沃尔特・迪斯尼特等动画大师,在中国,则有特伟、“万氏兄弟”、等老一辈动画家,他们无疑是动画创作领域最耀眼的明星。 在20世纪中国动画也创造过辉煌的的过去。对于观众来说《大闹天宫》《三个和尚》《小蝌蚪找妈妈》《九色鹿》,等都是我们曾经百看不厌的经典,
1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
古老的文明,丰富的文化遗产,广为流传的经典故事曾为我国的动画制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养分。《大闹天宫》为那个时代的每个男孩子女孩子实现了叛逆之梦和英雄之梦。《大闹天宫》的造型设计不同于国外动画作品人物的无基础夸张,其造型灵感统统来源于传统文化,京剧造型、敦煌壁画、门神……都是人物创作的源泉,每个人物造型都有据可查、有案可找,整套人物绘画大大张扬了中国特色和民族个性。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三个和尚》的讽刺故事,用最最简单的线条、最最简单的形式,做了最充分的表现,整部作品没有配音,音乐只是简单的几声木鱼敲击声。这种表现模式恰恰同佛家万事皆空及中国儒家的中庸之道的道家思想完全契合,很好的适合了国人的欣赏情趣,在简单的叙述之中将观众带入中国文化的意境,让人不舍得遗漏一个镜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水墨动画是世界动画界的珍宝,水墨画借助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毛笔、宣纸和墨),表现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绘画。水墨画具有水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1]。《小蝌蚪找妈妈》就是利用水墨画的艺术形式表现动画的代表作之一,看这部作品好像打开一本素雅的国画画册,使人产生丰富的遐想,琵琶和古琴乐声悠扬,一幅幽静的荷塘小景淡淡推入,勾画出抒情优美的水墨世界,这种意象效果能,符合“中国绘画注重意境”的审美理想。这部片子打破了动画片“单线平涂”的模式,恰恰是这种打破使得中国画和动画这种表现方式做了很好的结合,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使得这部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各种文化的成功融合与包容使这部作品获得多项国际殊荣。
2当前中国动漫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传统文化的缺失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普片存在不足,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只关心数理化,而很少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缺失造成一代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这种背景下,当外来动漫进入我国时,我国大批的青少年极易产生盲目迷恋的现象。尤其是对美日韩动画的缺少价值观的、空泛的没有目的的盲从与追崇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面对这种情况,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国产的动画片的发展越来越困难,很难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很难创作出优秀的动画作品。这看似是市场因素所致,但其根源则除了近一代人的传统文化缺失以外,更加严重的问题是我国当代动画创作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动漫制作过程不是产品生产流水线,动漫作品不仅仅只是商品,她还是教育与文化传播的使者,因此一部没有优良文化传统内涵的作品,最多只能是一顿视觉快餐,它是没有营养的,更是没有生命力的。目前,很多动画创作者不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学习,不重视市场竞争所掩盖的文化价值内涵,盲目拷贝美日韩的动画的外在形式,过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这种做法不利于青少年内心深处优良传统文化品质的形成,忽视青少年自身的审美与文化需求。
对传统文化理解的扭曲与偏差是当代动画创作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另一个重要表现。一提到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保留中华民族传统风格、本土化、民族化,许多人就认为是守旧的、固步自封的、落后的,和时展的步伐不相适应,而且这种认识在动画创作领域极具普遍性[2]。其实,这种认识观是片面的,有着悠久历史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来都是开放包容的,她海纳百川,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自身从来都是不断吸取外来有益营养,努力发展自己。应该说,善于吸纳任何外来优秀文化并进行再创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在历史文化长河的发展中,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与嬗变正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2)中国传统文化与动漫创作的融合与并存
“励精图治,奋发图强,融贯中西,走民族化之路”,就是给当代动漫创作人前进的风向标、指南针。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宝库中有着丰富的动漫创作源泉,在20世纪60年代借鉴水墨画、剪纸、木偶、皮影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创造出大量优秀的动画片,震撼了全世界。
动画借鉴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造的有利条件很多,文化传承的血脉是创作出一部好的动漫作品不可或缺的也是无法割舍的。几千年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着广泛而又浑厚的受众群体。在继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动画创作的灵感并非固步自封,不求创新[4]。我们是要充分借鉴传统文化的精髓,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创造出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的具有创新元素的优秀作品。文化上的借鉴与传承,并非是空洞的概念。任何文化创作都要有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如何在融入传统文化的基础山做到社会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确需要有识之士从研究入手,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从创作手段,文化传承、艺术融合等方面重新解读,使动画真正成为文化传播商品,做到既能获利又能获益。
(3)大力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对动漫产业的影响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源泉,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并不是固步自封、一成不变的,人类文明在进步,民族在发展,当然与之对应标志性产品“文化”也在不断进步。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阶段的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在动漫产业的发展中,我们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但这并不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相背离。相反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这种发展应用在动漫产业中,给动漫的文化积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动漫产业向着更加健康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3总结
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们中华民做的宝贵财富,我们没有理由也不能抛弃他。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交织在一起,新的艺术形式从出不穷,但无论文化形式如何变化,优秀的,被历史所证明的文化传统都应该被继承。在当今动漫创作中更是如此,一部好的动漫艺术作品是有灵魂的,是有生命的,而这种灵魂和生命的创造者除了动漫创作者以外,更重的就是传统文化给予的血液。在中国,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国动漫产业振兴腾飞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动漫作品长久生存,不断壮大成长的永不枯竭的血液。
参考文献:
[1] 陶雯. 传统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动画发展探讨[J].电影文学.2010年9月.
[2] 田冰. 动画形象的设计、传播与传统文化复兴的研究[D].硕士论文.江南大学,2008年8月.
[3] 陈晓毅. 民间工艺形式在定格动画中的应用研究[D].硕士论文. 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5月.
[4] 陶雯. 中国动画创作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接受[J]. 文艺争鸣. 2009年6月.
作者简介:
张勇, ( 1 97 7- ) 男, 安徽宿州人, 硕士, 副教授, 从事软件工程、 图形图像处理的研究。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必备素质
知识储备、智力及专业能力,是体育教师素质的基础,而体育教师的性格、亲和力及对待体育课的态度则是教师的内在表现,二者对教师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特点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是学生模仿的重点。教师的理念也会通过学生的表现反映出来。所以,教师主导将深深地影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才会朝着我们设计的方向发展,然而影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则是由教师自己的素质决定的。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成都高新区体育教师100名。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了有关体育教师必备素质的研究成果,了解国内外的研究水平、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同时登录中国知网,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了1986—2013年关于体育教师必备素质的论文50余篇;在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题目数据库中,检索了1999—2013年相关博硕士论文6篇。
1.2.2对比观察法
将150名学生分为三组,分别为两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然后让三个素质高低不一的教师分别对三组的学生进行三个月的教学。在此过程中对其进行观察。
1.2.3理论分析法
通过对收集的资料及对比试验的观察进行理论分析。
2.结果与分析
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实际上对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没有良好素质的体育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由于体育教师自身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思想境界及道德修养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教学能力、高尚的道德素质、多元的知识结构、优良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综合能力。
2.1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应该被认为是第一位的,教师应对学习目标进行分析,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运用各种教学策略,通过自身的讲解示范,让学生对新的知识有自己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通过不断学习、总结、思考、尝试得到培养的。过去,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通过体育课堂表现出来的,而新课改下的教学能力是应该反映在学生身上的。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更加提倡一专多能,体育教师通过再培训、再学习,巩固自身能力,大大促进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2.2高尚的道德素质
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行为表现对学生思想及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干一行、爱一行”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热爱本职工作,是体育教师的重要素质。体育教师要热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懂得和学生谈心。关爱学生、爱校如家是教师的一项准则,也是教师的道德素质的体现。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才能够促使教师去关心、爱护学生,才可能谈得上爱岗和敬业。
2.3多元的知识结构
2.3.1精湛的体育专业知识
体育教师应该精通体育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且熟练运用,即对于课堂所涉及的内容,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为正常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最有效、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经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育科学理论、科学知识论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2.3.2多元的知识结构
教师要具有渊博的其他学科知识。素质教育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教师不但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当今的青少年,好奇心极大,凡是未知的东西都可能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以帮助学生正确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成为知识渊博的人,就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适合素质教育下的合格体育教师。
2.4优良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一切运动的前提和保障,而很多运动项目的运动水平高低往往身体素质起决定性因素。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全面发展的体能,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耐力素质良好。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良好,具有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精力充沛,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疲劳消除快,生命力旺盛,这对激发学生体育的兴趣具有积极的诱导作用。
2.5良好的心理素质
由于工作的需要,职业的特点,体育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教师的情感及意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也是师生之间相互了解、熟悉的必要过程,更是课堂上师生默契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师应该和蔼、善于沟通、富有感染力。而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体育教师的另一个重要心理素质。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坚强的意志品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目标的执著与坚毅,对运动宗旨的坚持与坚定。
2.6较强的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对于体育教师来说,非常重要。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自己学科独特的性质。在当今教学改革的热潮中,综合能力被视为一个教师能否成为一个出色的体育教师的前提条件,根据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他们具备运动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组织能力、科研能力、训练及带队比赛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能力,如社会活动能力,独立而有创造性的能力、自学能力、适应能力等。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体育教师素质是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良好素质的体育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3.1.2体育教师自身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思想作用、思想境界及道德修养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3.1.3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必须具备教学能力、高尚的道德素质、多元的知识结构、优良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综合能力等素质。
3.2建议
3.2.1要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3.2.2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及考核。
参考文献:
[1]傅正泰.我们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03).
[2]李广.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特长[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