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7 18:38: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
1、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知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基本常识,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一般使用方法。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等良好习惯。
这样看来小学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应注重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课的学习,掌握具有一般性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巧以及能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我认为其落脚点是重视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基础学力的培养。
从平时的教学中我得出这样一种结论,我认为计算机教学要从学生兴趣入手,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入手。而学生的兴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游戏;学生特别喜欢玩电脑游戏,老师们就要给电脑装一些练习字法的游戏,另外再装一些练习鼠标的游戏,如:WINDOWS98自带的纸牌、扫雷等,这些游戏既能满足学生的爱好、兴趣,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更能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还有,我校所用的《金山打字通》效果都很好。
2、学生喜欢利用电脑绘画;绘画比较容易学习,让学生从比较容易的学起,而且是从兴趣方面击起他们的求智欲,这是一种把兴趣和学习结合的一种好方法。而且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还能培养他们美的情操!
3、学生喜欢上网;在网络发展的今天,上网成为一种时尚,网吧随处可见,只要家里有电脑的,只要电脑具有上网功能的,家里一般都上网了,所以,学生在校外已经接触到了网络,从中已经了解除到了网络的昧力,他们在校内同样渴望上网,所以网络教学同样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还要求我们教师在教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为己所用。
4、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适当地补充计算机史、计算机人物,计算机界的大事,对学生来,比较的新鲜、有趣,又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如:在介绍WPS的时候,我们可以拿WPS与WORD相比,分别介绍他们的发明人,求伯君和比尔。盖茨,从WPS艰难的成长历程中,让学生了解到一个优秀的国产软件的开发所投入的大量时间、精力,财力。,既增强了学生正版软件意识,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介绍微软时,介绍比尔。盖茨的求学经历,和现在的钱财、学生听这样的故事一般都非常感兴趣,你在故事中就可以顺便介绍了世界首富的微软公司的全线产品(从DOS到WINDOWS,还有OFFICE系列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很快就接受了。
5、字处理对学生来说则是实际生活中所需要的,学校在绘画中,在画中插入艺术字,在上网时给网友、同学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这都要用到文字输入与文字处理,我想将来对学生布置的作业或许可以考虑用电子邮件形式来完成。
所以,信息技术课程中应包含有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
过多媒体课件,让难点逐层剥离,让学生突破掌握。如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将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可视图形———线段图,并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引起学生注意,寻找条件和问题、单位“1”与几分之几的量的相互关系,化抽象为具体,既帮助学生理清了题意,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二、网络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增加信息来源,丰富学习素材
网络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数学课堂的学习素材。课堂上,运用网页浏览与上传下载技术,改变信息来源,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为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自主建构提供了有力地保障。
2.优化学习工具,搭建个性发展平台
在常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工具只有课本、作业本、笔和尺,再好一点就是增加剪刀、胶水和纸等工具。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可以使学生寻觅不同的教育方式,各取所需,学生可以沿着自己的途径,按自己的节奏接受教育与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享受最佳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培养独特的个性和人格。
三、处理好教师、学生和信息技术的关系
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和依赖信息技术的作用。因为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来说,信息技术毕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对学生的学习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要有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控制能力和学习能力。
想象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识活动,在人们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往往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抽象的音乐语言转化成形象生动的声像音画,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在欣赏并教唱《天堂》这首歌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绿毯如茵的草地,幽静深邃美丽如画的草原风光,并通过背景图片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草原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欣赏那草原骏马的优美姿态,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视听意境。那空旷悠扬的草原音乐,那诗情画意的草原风景映入学生的眼帘。学生的心情也随之活跃起来,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学生边欣赏、边体验,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接受潜移默化的艺术感染,培养了学生鉴赏音乐的素质。学生只有理解音乐,用音乐要素去掌握作品的内涵,才能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教师应在平时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因地制宜、恰如其分地为学生创设情景,引导他们多角度看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创作和创新的能力。
二、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欣赏课上,经过多媒体视听技术处理的音像资料,而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的欲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参与。如:在欣赏器乐合奏曲《森林的歌声》时,通过多媒体功能,屏幕中动人的画面与美妙的音乐交织在一起,把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如:秧鸡、枭、山羌、飞鼠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五彩缤纷的森林奇景,大自然中的真实音响和各种动物的鸣叫声,全部都展现在学生眼前,把学生带进了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学生享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穷乐趣,在愉悦中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也激发了学生的欣赏兴趣。
三、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音乐创作,在完成作业并体验到成功乐趣时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这不仅使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得以充分展示,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精神。如,在教学生唱《爱我中华》这首歌曲的过程中,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及创新入手,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歌唱、朗诵、游戏、创造活动中激发兴趣和表现欲望。在学唱前用多媒体直观呈现手段,播放了由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让学生看到我们祖国日新月异的腾飞变化及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的民族精神,和各族人民载歌载舞、喜庆热烈的场面。同学们被这欢歌笑语所吸引着,引起了感情上的共鸣,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不但学会了唱这首歌,而且强化了热爱祖国的情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音乐教学得以普及,在普及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创新。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它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工具,学好英语对提高学生的语感、口语交际能力至关重要。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认清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利用多媒体技术科学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方法,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将抽象的英语语言文字转变成形象直观的图片或视频信息,让学生在直观的信息刺激下感知英语知识,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进行“Lookatme.”的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人体的各个部位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认知,用英语说出具体部位的名称。这样教学,通过图片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变枯燥的文字信息为直观的英语素材,使学生爱上英语学习,提高英语认知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二、利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进行听、读教学,规范学生的英语发音习惯,提高听、读等能力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看到:“小学生很喜欢说英语,但英语口语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发音不规范或者是错误的发音,发音习惯不好,缺乏语感等。”为了矫正这些坏习惯和毛病,我们英语教师应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发音习惯进一步进行规范和矫正,提高英语口语表达的准确性,丰富语感,提高交际水平。智能语音教具系统就是很好的信息技术资源,通过点读机的使用,有效规范了学生的英语发音习惯,提高了发音的准确性,在点读机的带读下,有效提高了英语的听、读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英语语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Myschoolbag”的教学时,在新课教学结束后进行句型训练环节,教师利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的软件平台,制作有声教具,利用书包里的物品进行声音文件的制作,主要训练学生对“What’sinyourschoolbag?Howmanybooks?”这一核心句型的掌握情况。通过有声教具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英语语感,增加了学生对核心句式的理解和把握,以便在今后的运用中能够得心应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拓展学习途径,丰富知识信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在社区,网络随处可见,尤其是无线网络的运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在线搜索和学习。小学生对网络的使用很熟练,也十分喜欢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搜索。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网络进行英语知识的教学,拓展学习途径,丰富知识信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时,遇到不会的知识可以利用网络查询,掌握英语单词的读音、汉语意思、用法等,尤其是语法知识,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知识的灵活性。比如,在进行“Where’sthesciencemuseum?”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让学生先初步理解“Whereisthesciencemuseum?”的句型特点。学生除了能够按照课本上的说法外,很多学生上网查询找到了其他的表述方法:利用Therebe句型的疑问句式“Isthere+地点名称+方位代词+here?”进行询问。还有的学生查到了这样的信息,如果继续询问可以这样问:“Isitfarfromhere?”这样教学,学生上课学习时就有了针对性。学生愿意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进而丰富英语知识信息,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有效增加了学生对英语知识运用的灵活性,综合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四、结语
(一)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特殊的信息化性质使得这一学科的软硬件环境极为重要,不仅需要条件良好的网络教室,数量充沛的教学设备,先进的软件资源,还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但纵观当前小学信息课程的整体教学环境,城市地区的小学在软硬件设施方面虽大多能符合要求,但一些问题也是存在的,教室设备陈旧,故障频发,软件资源匮乏,这些都极大束缚了教学效果的发挥。同时,对于条件较为落后的城郊和农村地区,软硬件设施满足日常教学都较为困难,更无从谈及网络教室、计算机、软件,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无法实现,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课堂安排不合理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而言,一个重要的教学特征就是前紧后松,即一堂40分钟的课程,教师往往用15-20分钟授课,剩下的时间由学生自行练习、活动。这种授课模式对于自觉性好、主动性高的学生来说较为适宜,便于他们发挥学习热情,自行探索学习中的问题。但对绝大多数处于好动年龄的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活动时间更是一种放松和游戏的时间,他们将此作为奖励,利用自由练习时间聊天、玩游戏、浏览网页。加之教师在学生自由练习时间的监督和指导不足,对教学密度和难度的掌握不够,极易造成课堂管理的失控和学生学习态度的散漫。实际教学中,也有一些教师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提前部署了一些课堂活动,但由于对整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不妥,很多练习都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到设计、创造、交流以及反思的热情不高,课堂成效不大。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和发展的对策
切实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定位,并提出切实的发展对策,不仅有利于促进各项教学活动的课程,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堂的驾驭和掌控能力,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注重软硬件环境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
课程离不开软硬件环境的支持,针对一些小学在软硬件环境方面匮乏的现状,学校及上级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适度倾斜资金,保证学生学习所必备的环境,完善网络教室、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设备,同时强化对信息技术教室的培养,不断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促使其能够更好胜任工作,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效率。
(二)明确培养目标,采取分层目标教学策略
不管信息技术课程是否纳入考试范围,学生和教师首先要明确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的信息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竞争要求,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此学科的重视,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开展教学合理。鉴于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师应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而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开展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在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自我满足感。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分开教学,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结对互帮的等形式,强化授课和指导,突出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流,促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三)多元方式教学策略灵活运
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其主要可以分为基础知识类和操作知识类,对基础知识课程来说,可以选择讲授法,同时配合图解法和提问法使得学生对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深刻全面的影响。而对于操作知识类,则可以采取多元教学策略,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等,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而言,通过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技巧,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中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实物演示情景实物演示,能够给学生带来直观有效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效果既体现了教学中的直观性特点,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实物演示,给学生创造较好学习情境,让学生把教学情境与自己的生活常识和已经掌握的数学技能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数学课堂中的实物演示情境中,教师可以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操作,去发现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学习经验的不断提升和学习方法的不断改进。例如,笔者在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三角形的东西,学生能够举出很多,如自行车的三脚大梁等,然后再让学生思考为何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三角形的东西。当学生陷入思索,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动手去做两个图案。一个是由木条组成的三角形图案,一个是由木条组成的四角形图案,学生们就能够轻松地认识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比较好,而四角形的稳定性是不足的。这个时候,学生就能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生活中的有些东西是由三角形组成的。然后,教师再进一步深化知识,如何让刚才同学们做的四角形图案也比较稳定呢,有的同学在四角形中加了一个木条,从而使四角形也实现了稳定性。这种利用实物演示,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有效的发挥。
2.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虚拟化场景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意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生活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基础是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资源,也是学生进行意义构建的必要前提。在数学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切身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能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授“相遇问题”这一内容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对学生知识特点进行了一番精心的设计。考虑到这一知识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这种类型的知识变化也比较多,同时是教材的重难点知识。考虑到这一方面知识的抽象性,学生们一时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多媒体展示的过程中,给出了两个模拟的小人,一个叫小丽,一个叫小伟,通过他们的运动,强调他们不同的状态。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本来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比较直观形象,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了许多。
(二)化静为动,展示知识形成过程
根据教育学的观点,教育媒体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个连接桥梁,其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文本都是很好的媒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比较丰富,图文比较生动,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文本教材也有一个缺陷,就是都是静态的展示,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还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尤其是对于数学学科而言,这种缺点更加的明显。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引入,让数学课堂中的许多静态知识变得生动,甚至有动画的效果,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突破难点,发展学生思维
对于每一堂数学课而言,其重难点的分布,教师要做到全面的掌握。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重难点知识,决定了一堂课是否高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些知识是比较枯燥难懂的,学生学习起来障碍性比较大,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讲解,是不利于知识传授的。如果能够把多媒体技术巧妙地加以运用,有效地弥补了教师讲解的难度,也让学生更加轻松容易地理解知识。这是数学课堂中有效突破重难点的有效手段。
二、结语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所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策略,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协作互助,让学生在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性地使用信息技术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
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我们熟悉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准确把握好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
一、了解课程标准,熟悉教材,为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打好基础
任课教师对教材的教学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新旧知识的关联、迁移程度,内容的重难点都要了如指掌,吃透各知识点在单元、章节乃至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教师就能胸有成竹、融会贯通地教授相关知识技能。
我们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注重以情境引入,如“小雷哥哥带领椰妹学习”几乎贯通了全部课程的学习。它以问题导入,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等等。所以,作为信息技术科任教师,我们要善于运用教材,深入领会教材精神,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上,我们要做到不光让学生学完课本知识,更要让他们懂得知识,运用知识。
二、了解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做到因材施教
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记忆力、注意力、理解能力、学习态度,了解各起点不同的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我们在设计作业或任务时要有难易不同程度或同一任务对各层次同学设不同要求。比如五年级下册学习制作幻灯片中,有的学生打字速度比较快,老师可以在他们完成课本操作内容的基础上,为他们设计一两张新幻灯片给他们操作,也可以让他们自己想象、创造性地自己设计幻灯片来制作,而打字慢的同学他只要完成课本内容就好了。此外,教师再联系教材,确定好整体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然后通过找出学生间的差距,设定不同层次的目标任务,注意保护好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正确引导、鼓励其追赶上学“快”生。
三、精彩、合适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精彩的课堂导入能让课堂锦上添花。课堂一开始的3~5分钟是整堂课的重要时机。老师要善于将课堂的导入做到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2.恰当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在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能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老师则由传统课堂中的主体转为“主导”的身份。自然,学法不是单一的,平时我们可以让任务驱动教学法与讲授法、演示法结合起来使用,可更加快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