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会展专业

会展专业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28 12:31: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会展专业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会展专业

篇(1)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如火如荼的会展业发展,市场对那些既懂得会展相关理论、又能熟练操作实践的高级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愈来愈强烈,高校会展专业因其应用型强、高的社会需求度及广阔的发展前景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开设会展相关专业的高校已达两百多所,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会展业人才奇缺的市场状态。但纵观高校会展专业的发展史,笔者发现,由于会展教育起步较晚、师资队伍薄弱各院校的办学基础参差不齐等原因,会展专业教育的实际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实务教学环节是高校会展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而且学生经过实务教学环节也更容易适应未来的工作。因此,探析科学的会展专业实务教学法成为培养合格的会展人才的重任。

一高校会展专业开展实务教学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会展专业的实务教学环节的必要性,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以期通过会展专业的实务教学的加强,培养出能够与市场需求接轨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

首先,实务教学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的贯彻。高校开展会展专业主要是为向市场输送理论基础深厚、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如可以开始会展实务课,带领学生到会展中心亲身体验会展活动,不仅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加强了学生与企业间的联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其次,借助高校学生与企业间的零距离接触,加速学生的“角色转换”。会展行业属于开放性、外向型的行业,尤其是会展布置的过程,特别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因此,通过实务教学,让学生在会展活动中逐步实现从“学生”到“员工”“角色转换”,培养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对岗位技能的掌握。

再次,实务教学培养学生将知识转换为能力的素质。会展专业实务教学是一种互动的、交流式的教学模式,采取这种模式打破了以往的满堂灌的理论灌输性教育理念,为学生在理论学习之余,创造了独立操作的实践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

最后,通过实务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具有就业竞争力。纵观近年来的企业招聘信息发现,应届毕业生因其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只会纸上谈兵等问题而没有竞争优势,尤其是会展专业对应届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更高,往往都是因为没有实践经验而被企业拒之门外,因此,高校通过开展会展专业的实务教学能促进学生成为即拥有专业知识全面、又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全才和通才,只有具备这些能力的会展专业人才,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开展会展专业的实务教学势在必行。

二高校会展专业实务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我国会展行业蓬勃发展,高校的会展专业仓促间应运而生,由于会展实务教育起步较晚,不少高校都是最近几年才设立会展专业,由于实践基础少和可利用资源相对短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高校会展实务教学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实务教学场所与设施配套不全导致实践内容单一

会展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化、全面化的体系,需要多方位的实践场所及大量的设施,为其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和保障。但是,由于高校会展教育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还没有为会展的实务教学建设起配套的设施及广阔的实践场所。例如会展实务教学非常重要的设施―――实验室,实务教学过程中,不仅对实验室的面积有要求,对实验室所采用的材料物质、灯光、音响等实验器具的要求也比较高,但是目前的两百多所高校中仅有较少部分具备符合要求的实验讲学基地,通常情况也就是搭建一两个供学生参观或交流的固定标准展台或借助电脑进行信息查询。由此可见,现阶段高校的实务训练实践内容单一、低层次化、简单化,没有明确的实践目标,教学模式方面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更没有系统化、针对化的实践内容,学生仅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很难全面地、系统地学习会展活动的全部流程。

2校企合作形式单一,产学研结合度不高

会展业如火如荼的开展要求会展相关专业人才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由此可见,会展实务教学的产学研的结合度将直接影响会展人才的培养结果及市场竞争力。从目前开办会展专业的各高校来看,许多高校都在努力寻求与会展企业间的长期合作,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如一部分高校在会展企业建立了一批零散的学生实习基地,但是由于会展企业规模不大或者会展的不定期、不稳定召开导致会展企业的工作不能常态化的开展,又或者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一般不愿意接受实习生等等原因,致使高校和企业间的联系不密切,产学研的结合度不高。此外,即使部分高校与会展企业确立了合作关系,也仅能输送一部分较优秀的学生到企业进行交流和实习,这种方式的合作导致受益的学生人数少,效果不甚理想。

3会展实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指导能力有限

一般情况下,进行会展实务指导的专业教师不仅应具备浓厚的理论素养,更要有相关行业实习或从业经历,最好是曾经与业界保持深入广泛的联系。但从目前各高校的情况来看,具备上述能力和经历的教师非常至少。虽然也有个别高校把会展专业的教师送到会展业进行学习交流或者挂职锻炼,但是由于师资力量薄弱等因素影响,这种锻炼不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致使专业教师无法有效掌握和了解行业的前沿动态,从而导致其对学生的实务指导也就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由此可见,会展专业教师培训和学习的重要性。

三会展专业实务教学的思路与方法

1扩充并完善高校实践教学基地与设施

实践教学基地与设施是高校开展会展专业实务教学的重要场所,其完善与否关系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然而正如上文分析,现阶段校内实践场所的缺乏是各高校会展专业的通病,并严重制约着其发展,如果盲目投入专项资金兴建,一方面缺少优秀的可以参照和借鉴的经验模式,另一方面,即使投入巨资兴建,利用效率也未必高。因此,高校在完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方面可建立利用率颇高的会议场馆、休闲活动中心或体育馆来完善教学基地。在这些基地内,可定期将会展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班编组,以任务驱动或情景模拟等需要出发,经常安排学生在各种场所组织和宣传各种会展活动、文艺演出、大型活动或学校各类会议的组织安排等,并且每次会展活动设置相应的部门负责人和带头人,并统一接受高校相关部门的指导。高效率的校内实践基地既节省资金,又具有可操作性,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2探索校企合作共赢的实践教学模式

借鉴和参考国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会展业发展特点及会展专业教育的发展需求,探索合作共赢的实践教学模式,如严格把关选取的企业,尽量选取综合实力强、在业内有代表性并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大型会展企业,并且在基地内实现与企业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具体思路如下:首先,高校会展专业可与会展企业达成共识,共同制定可行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其次,会展企业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需要为高校会展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再次,高校会展专业根据企业的要求,一方面向会展企业输送实习生、合作开发项目,另一方面,不断根据实习生的反馈,调整实践性教学的要求;最后,根据会展企业的反馈,对实习生进行业绩评估。

3完善师资培训渠道,加大师资建设力度

高校会展专业实务教学中,师资力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会展专业人才的各项能力,因此,各高校不仅应加强师资的理论培训,更要完善其实践能力。会展专业实务教师应定期或不定期的与会展企业沟通,掌握会展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经常到企业学习、挂职锻炼或有针对性的培训锻炼,才能胜任会展专业的实践教学。此外,高校会展专业也不能脱离与业界的联系,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会展业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讲座、作报告等,尽力打造会展专业理论和实践样样行的教师队伍。

总之,构建和完善高校会展专业的实务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进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各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可依据会展业发展特点和历程,理顺会展专业实务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结合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的规律,努力构建适合会展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最终通过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创新性及市场导向性实现会展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安晓波,王泽烨.会展专业教育实践环节教学的探讨与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0(7)中旬刊.

[2]费斯威.高职双语教学的核心内涵及教材开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

[3]董刚,杨理连.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互动[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

篇(2)

关键词:会展专业;就业能力;模式

F713;G712

就业是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尤其对会展经济与管理这样的应用型专业,学生就业比例高,专业优势不明显。如何提高专业教育的水平,进而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在人才市场上形成竞争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就业,也关乎会展专业教育的走向。在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会展专业的学生具有一些特征,比如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表示非常喜欢会展专业,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但同时对专业缺乏了解,对学习的目标不明确。本文将从就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解决这个矛盾问题。

一、就业能力的内涵与结构

就业能力的概念提出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内涵解释随社会发展不断地变化。本文采用Fugate和Kinicki的观点,从心理结构角度解释就业能力。Fugate和Kinicki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心理结构, 主要包括五个维度:对待工作变化的开放性、工作和职业生涯韧性、工作和职业生涯前摄主动性、职业生涯动机、工作认同。对待工作变化的开放性反映个体愿意接受和积极响应变化, 当变化发生时一般认为它是积极的。工作和职业韧性反映个体能乐观看待其职业机会和工作,感觉自己能掌控职业生涯,能在工作上做出真正的、可见的贡献。工作和职业生涯前摄主动性反映个体去获取潜在影响工作和职业机会的信息的倾向和行动。职业生涯动机反映个体倾向于作出特定的职业规划和策略,倾向于自己控制职业生涯管理和设定与工作或职业相关的目标。工作认同反映个体在何种程度上根据特定的组织、工作、职业或行业的特征或要求来定义自己,它更多关于一个人做什么、做得有多好、以及其他人的印象如何等方面。

二、就业能力提升模式的层次体系

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科学选拔的基础上,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入学前对学生的报考进行指导。入学后,学生要通过系统学习,提高综合能力。毕业前,训练核心能力,定制化学习。毕业后,能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和能力。

(一)入学前――加深专业理解,应对职业开放性

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会展专业缺乏了解,盲目报考,学习兴趣低,动力不足,这样的问题应该在入学前解决。报考时考生要有多条渠道了解会展专业的就业前景、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等。就业前景应包括就业职位、岗位职责、薪酬等。培养目标要明确具体。课程体系要说明专业课程名称及代表书目。推荐学生进行就业能力倾向型测试。

(二)入学后――建立综合能力,增加工作和职业韧性

毕业生就业反馈发现,会展行业对从业者的综合能力要求高。不仅需要策划、组织、沟通协调协作等基本能力,还需要其他综合能力。比如艺术鉴赏能力、外语交流沟通能力、公共事务处理能力、法律事务处理能力等。大学学习期间必须广泛涉猎相关学科,不能局限于课程的学习,还需要丰富的阅读来拓宽视野。这样就业后在业内的选择会更多,工作和职业的韧性更强,对新工作的适应得更快,贡献也会更大。

(三)毕业前――培养核心技能,实现职业生涯前摄主动性

经验发现,毕业前准备越充分,就业情况越好。毕业前,指导学生加强核心技能。例如,一些学生有艺术类特长、语言特长或者专业等级证书,可以在毕业前通过定制课程有针对性地提高,并在求职时形成核心能力。同时,为学生创造实习实践机会,在实习实践中,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水平,并能初步确定目标岗位。

(四)毕业后――能够持续学习以强化职业生涯动机,获得工作认同

近些年,就业整体环境有了很大变化,技术进步的影响尤为突出。这要求会展从业者要不断学习以适应环境变化,同时通过持续学习,从业者更容易获得工作认同。例如,移动终端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对会展营销中的宣传推广有直接影响,会展从业者必须快速跟进,应用新的技术保持客户联系并获得竞争优势。一些新技术在校时并没有学习,但是如果从业者具备持续学习能力,就能够积极并高效地掌握所需技术。

三、就业能力提升模式的实现路径

(一)树立会展专业教育就业能力培养理念

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的管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及社会各方面的协作才能够实现,因此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会展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毕业生中的大部分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概率很小,教学中更应突出就业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在教学中将学生放在中心,围绕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教授知识,更多的是引导和协助。

(二)建立针对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会展专业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可以包括四个基本的模块,通识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特长培养模块和实习实践模块。通识课程模块需加大学生选择的课程范围,包括社会人文历史、科学技术前沿资讯、商业伦理道德、科学研究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掌握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方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模式。专业课程模块部分需要完善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强会展专业教材的建设。特长培养模块可以引入网络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形成个性化的课程表。实习实践模块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条件和机会,把行业和社会资源引入到教学中。

(三)构建就业能力培养的支持系统

会展专业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学院、专业及基层教师和学生全面配合,才能够实现。从学校和学院的教学管理层面,应该给专业更多的自力,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能够更多体现对就业能力的培养。基层教师在课程安排设计方面,要充分体现对就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科间的交流合作,积极探讨就业能力培养的方案。学生要树立就业能力培养意识,通过个性化的课程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会展专业教育相对于成熟的学科,仍处于探索阶段。围绕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所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围绕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否则会展人才培养就会失去方向。

参考文献:

1.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何玉润 李晓慧;会计研究;2013年4月

篇(3)

关键词:会展专业;实践教学

一、高职会展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如火如荼,会展业的发展导致对那些既具有一定会展理论知识素养、又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高级会展专门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滞后于会展业的发展的高职会展教育要加强其实践教学,以培养出能够对接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一)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教育思想

高职院校的会展专业主要以培养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应着重强调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能力的培养。通过进行一系列的实践课程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到会展活动第一线的情况,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缩短了学生与企业的距离,加强了会展专业学生理论和实践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有利于高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会展业属于外向型行业,在会展活动运作过程中,特别需要人际交往的能力。通过参与企业实践,学生必将面临“角色转换”,由“学生”变为 “员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他们需要与领导、同事、顾客进行沟通协调,并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岗位技能的掌握,从而实现高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转化和能力的发展

实践教学是一种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以往纯粹的课堂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独立动手的机会和知识迁移的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的理论知识的转化和职业技能的提高。

(四)有利于增强会展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

用过会展专业应届毕业生的会展企业反映,应届毕业生普遍存在空有理论而无操作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现代会展业的发展对会展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的是那种知识全面、拥实际操作技[]能、具备创新能力的全才和通才,只有具备这些能力的会展人才,才能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实践教学可以使会展专业学生具备上述几种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将有利于会展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会展教育起步较晚,不少高职院校是最近几年才开始设立会展专业,因此高职会展专业的实践基础和可用资源相对短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没有形成系统

由于会展教育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还没有形成可遵循会展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和安排的规律。许多会展院校大多是建立在自己对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解基础上的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结果不可避免会体现出较大的主观性,有些甚至还有很大的随意性,即便是有较为成的案例也很难被其它院校所复制或借鉴,没有形成真正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义乌工商学院会展专业成立于2009年,至今只有两年的办学历史,但是义乌有着得天独厚的会展业资源。义乌每年举办的展会就有40余场,义乌工商学院周围会展公司云集,这对义乌工商学院会展实践教学来说无疑是有利的条件。义乌工商学院两年来就充分得利用了这些会展资源。如《会展管理与服务》的实训环节部分直接把课堂搬进展会现场,给学生真刀真枪的进行实训操练。笔者认为这是很好实训手段,但对于没有这些会展资源的院校来说,就没有可借鉴性。但笔者也同样认为义乌工商学院的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二)实践内容简单化

会展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当是一个系统化、全面化的体系,应该根据产业发展和业界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设计明确的实践目标,选择系统化有针对性的实践内容。然而,目前的现状是低层次、简单化的实践内容较多,高层次、系统化的实践内容相对缺乏。就义乌工商学院来说,学生参加校外实训的机会较多,但大多停留在低层次、简单化的现场服务。学生仅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很难全面地、系统地学习会展活动的全部流程。

(三)校企关系不够紧密,产学研结合有待提高

由于会展人才所从事的行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特点,会展教育的产学研结合度将直接影响专业教学质量和会展人才的培养效果。从目前的状况看,虽然有部分会展院校建立了一批学生实习基地,但会展高校产、学、研结合度仍然不高,没能与会展企业、会展业协会、政府职能部门等社会单元组成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会展教育网络体系,也没有形成与会展产业在信息情报交流、科技成果转化、建立教师学习实习基地等方面的有效机制。就义乌工商学院来看,目前已把义乌的四大国家级展会作为实训项目,建立了几个校外学生实习基地、与义乌政俯会展办有了一些合作项目,但是还没有达到产学研结合的程度。

这些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会展专业的学生虽然参与了一些专业实践活动,但通过实践学到的技能还远不能满足业界的实际需求。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会展专业发展时间短、发展不完善之外,更主要的是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更新,产学合作要进一步加强,相关资源应进一步整合配置。

三、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于会展专业的特殊性,就我国高职院校会展专业的实践教学而言,会展实践教学体系应重点包含以下要素:

(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物质基础,如校内实训、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实习基地两个部分。就校内实训、实践基地而言,又包含模拟实训室、专业实验室等。这部分承担着校内理论课的课内实训、实验任务和校内安排的综合实训任务等,起着直接架通理论与实践的作用。有些高校由于场地或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往往不重视校内会展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甚至个别会展高校重外轻内,根本就没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导致会展专业的学生在校内只能学习理论课,无法进行实践训练的局面。义乌工商学院会展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目前仅有一个会展工作室。

在基地建设方面,特别是校外会展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应选取综合实力强、在业内有代表性的大型会展企业或组织作为会展实践教学基地,这种基地在信息、技术、师资等方面与高校要实现资源共享,并保证校企双方都有专人负责实践基地建设事宜。

就校外会展实践、实习基地而言,校外会展实践、实习基地是高校与业界进行产学结合,开展会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会展专业学生获取一手实操技能,从而真正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就校外会展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对会展企业来说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实习生可以解决会展企业的一些人力问题,节省人力成本,同时会展企业也可以通过这一途径为企业培养和发现专业人才等。所以高校会展专业可与会展企业构建双向双赢的合作模式。高校应选取综合实力强、在业内有代表性的大型会展企业或组织作为会展实践教学基地,这种基地在信息、技术、师资等方面与高校要实现资源共享,并保证校企双方都有专人负责实践基地建设事宜。

高校会展专业与会展企业构建双向双赢的合作模式的基本思路如下:第一步,会展专业与会展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任务、教学规程;第二步,由会展企业提出培养目标、提供基础培训、提供实习岗位;第三步,会展专业提出实践性教学的要求;第四步,高校会展专业为会展企业输送实习生、提供咨询服务、开发合作项目;第五步,会展企业对实习生进行业绩评估。义乌的会展业发达,会展企业云集,义乌工商学院应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会展企业资源,主动与会展企业构建双向双赢的合作模式。

(二)会展专业理论基础教学实践

会展实训教材和会展应用软件是会展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载体,通过专业实训教材和专项的会展应用软件,学生能够在校内从专项和系统两个方面初步得到训练。需要明确的是,实训教材的编写和选用不能仅仅站在学校的角度来决定,而是应当与业界进行沟通与合作,特别是在实训教材的编写上,更要充分发挥业界专家的作用,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业界专家参与到实训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当中,保证这类教材有一定理论高度的基础上,还具备较高的应用和实践价值。同时,在校内实训平台上要选择超前或业界通用的会展软件作为会展专业学生校内实训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技巧,提高学生们的实战技能。

(三)会展专业教学师资力量建设

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培养的会展人才的实践能力,因此,应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训教师应有相应的企业经历,才能胜任会展专业的实践教学。因此,在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的师资配备和队伍建设上,要充分重视业务知识和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完善和提高。实践教师应重点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实践培训、业务进修或企业针对性锻炼,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实践技能。同时,会展高校决不能固步自封,脱离与业界的联系,而应当聘请业界专家给会展专业的学生开讲座或讲授专业实践课程等。尽力打造会展专业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

(四)支撑项目

支撑项目主要包括能支撑会展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较为稳定的会展项目,支撑项目是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的依托,学生通过参与一定的会展项目,学习和掌握会展项目的运作方式和实施流程,提高实操能力。作为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会展支撑项目要有代表性、专业性和可持续性,要能够为会展专业的学生提供规范、可靠、丰富的实践内容。义乌工商学院会展专业已把参与义博会等四大国家级展会现场服务列为教学计划,同时还有自办展会(义乌工商学院大学生用品展览会)以作实训教学的支撑项目。

总之,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关高职院校应根据会展专业的特点,弄清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要素和要素特征,结合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的规律和要求,努力构建适合会展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周霄. 高校会展专业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初探[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5):81-83

[2]易小力. 会展教育与实践的问题与对策[J]. 社会科学家, 2010,(5):97-99

[3]顾艺. 会展专业实施产学合作教育的实践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0,(8)142-143

[4]肖轶楠.关于我国会展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J].旅游学刊,2005,(S1):129- 132.

[5]刘大可.中国高等会展教育发展态势分析[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6,(5):81- 84

作者简介:张芙蓉(1979-),女,浙江义乌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助教,工商管理硕士,主要从事会展教育研究。

篇(4)

>> 行业紧密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项目驱动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开放教育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研究 会展设计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高校会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应用型高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应用型本科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征探析 创新实践型高职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探究 辽宁省复合型涉外会展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中国—东盟博览会复合型会展泰语口译人才培养研究 应用型会展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就业导向型会展人才培养探索 廊坊会展旅游业发展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会展旅游产业发展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民办高职会展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调查实践研究 基于课程地图建设的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经管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音乐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马诗远.关于我国会展专业热身课程的设计[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50-56.

[5]余国扬,钟汉均.高校会展人才培养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72-76.

[6]许小苍.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研究[J].管理学刊,2010(6):81.

[7]佀杨.上海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9:65-72.

[8]王春雷.项目驱动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为例[J].旅游科学,2010,(6):84-92.

[9]广州大学招生就业网.

[14]刘大可.中国高等会展教育发展态势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6(5):84.

[15]王保伦.会展旅游[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149-152.

[16]张民辉.高职教育如何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J].现代教育论丛.1998(4):13-17.

篇(5)

关键词:会展专业;顶岗实习;高职院校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采用“2+1”或“2.5+0.5”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内理论学习与实训实习,后一年到企业项岗实习,同时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或者前两年半校内学习,最后半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其实质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来造就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使学校教育紧贴社会需求,使学生毕业后能成为急需之才。顶岗实习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案例研究

本文选取地处上海的某高职学院(下文简称L学院)为例,L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虽然实践教学占总培养学时的比例已经高达60%,然而从专业整体上分析,教学环节依然沿用传统的“2.5+0.5”模式,即学生在校理论学习五个学期共计两年半,第六个学期进入相关企业顶岗实习。这一模式体现的是传统的学科教学课程体系的特点,过于僵化而缺乏灵活性。已经暴露出其不适应目前会展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缺陷。使得L学院会展专业培养出的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L学院已经与上海会展行业协会建立了初步的合作关系,也与在沪部分会展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或者初步合作关系。不妨对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强化顶岗实习环节的内容。考虑到L学院实际情况,在学制不做根本性改革的前提下,拓展学生的假期时间资源,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分阶段进入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提前介入企业的会展项目的运营环节。

具体的做法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新生进校后的第一学年,在校内学习专业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目的是让学生对国内外会展行业及相关职业岗位有总括性的了解,培育职业意识。大一结束后的暑期,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进入会展企业进行第一次校外顶岗实习,时间为六周。目的是让学生完成职场的初步体验,获得对会展职业的感性认识。第二学年在校内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培养学生实务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在学年结束前要通过《会展策划师》、《会展师》的职业资格考试,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大二结束后的暑期,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进入会展企业进行第二次校外顶岗实习。进一步熟悉会展企业的业务流程和职业要求,提升职业技能水平。第三学年第一学期(10个教学周),校内将开设拓展类课程以及求职类课程。学期结束前安排专场实习招聘会,邀请会展企业参加,基于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原则,确定实习单位。学生随即进入毕业综合实践教学阶段,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上述是由学校统一安排的、集中性的校外顶岗实习,是所有会展专业学生都必须参加的。在校内学习期间,学校还应该开拓更多的会展项目资源,既可以为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提供方便,也可以创造更多的校外顶岗实习机会,为师生搭建参与会展项目运作的实践平台。

通过精选品牌会展项目,校方主动与会展主办单位联系,谋求与其建立长期固定合作关系,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来为师生提供“实战”的平台。通过与品牌会展活动的主办方合作,专门为在校生提供一些诸如现场接待、礼仪服务等实际岗位工作机会,既锻炼了学生,又为主办方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又提高了产学结合程度。作为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重要补充,可以鼓励任课教师将课程内容尽可能地与企业的真实会展项目对接。比如要求每一门课程对接一个项目,那么课程的教学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学生也会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校内理论学习的意义所在,在“做中学,学中做”。总体来讲,会展专业的顶岗实习可以考虑采用“矩阵式”模式,其表现形式如下图所示(图1)。其含义是:纵向来看,根据培养计划方案设计,会展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总共需要完成四次校外顶岗实习,以工学交替的形式,递进式积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横向来看,学生还有机会参加特定品牌会展活动的实际接待工作,增强职业认同度,积累行业实践经验。

三、问题与对策

(一).平台搭建

高职院校在为学生搭建校外顶岗实习的工作中,面临着一系列难题。首先表现在会展企业以及品牌会展项目的筛选难题。很多会展主承办机构规模都不大,单个企业能为学生提供的顶岗实习数量有限,因而需要高职院校积累足够数量的合作企业,制度性的顶岗实习安排才有可能实现。能够吸纳较多学生的场馆类会展企业,是提供学期内校外顶岗接待实习的理想合作对象。这需要院校完善学生的选拔、岗前培训、定岗期间管理等制度,以实现和主办方的长期合作。

(二).风险控制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又是会展企业的实习员工。但是他们的法律身份不是劳动者,不受《工伤保险条例》的保护。虽然顶岗实习前学生、学校、企业一般会签署三方协议。但是仍然还存在实习生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风险,如实习报酬风险、人身伤害风险等。校方对顶岗实习的学生有义不容辞的管理责任,这些在企业工作的学生往往对校方也有较高的期待和信任,一旦发生权益受到侵害时,学校就是他们的保护人。因而学校不能把学生一推了之,而应该建立健全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制度,化解潜在的风险。具体措施有,安排专人与学生和合作企业联系,必要时实地走访,关心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和思想状况。做到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努力化解学生与用人企业之间因工作产生的矛盾。

(三).企业观念

企业应该树立人力资源投资意识,将校企合作视作培养企业未来员工的最佳平台,积极介入合作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引入行业标准,提供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企业应该认识到,稳定了员工的输入渠道,其实从长期来看是有利于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的。(作者单位: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对口本科专业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另外也可以考虑市场营销专业。

1、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工商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熟悉会展策划、营销、管理和服务等全过程实务运作流程,具备会展组织与管理等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2、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关键词:艺术设计;色彩;创造性;课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032-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设计艺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各地高校美术类招艺术设计专业的比例远远大于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的规模骤然扩大,这也符合了社会的需求,促使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壮大。职业院校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改革在不断地深化完善中,职业院校中就读装潢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设计等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与日俱增。而色彩教学是艺术设计类学生必修的课程。从事一段时期的色彩教学,感觉以往的色彩教学比较传统和单一,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知识重点机械被动接受设计色彩的知识,并不能为以后从事设计领域带来较好的色彩语言,从而可以看出这样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宜职业院校设计专业教学。怎样的设计色彩教学方法才是符合当今设计专业学生的教学需求呢?我们要针对其设计专业的特点,不能使设计色彩这门基础课在设计专业的课程安排是走走过场的一门课,而是要让设计色彩这门课真正在学生以后从事的设计工作中发挥作用。因此通过自己对设计色彩的理解,结合平时教学过程中个人对这门课的分析,想通过本文来阐述一下设计色彩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绘画色彩和设计色彩相辅相成――稳抓基础,不完全摒弃绘画色彩

设计专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教学课程的改革有点滞后。在会展专业的《设计色彩》教学我们一直沿用原有的绘画色彩教学,为什么会出现一直沿用美术教育的色彩教学呢?因为我们大部分的绘画基础课的老师都是美术教育出身,对这样传统的色彩教学根深蒂固,而且大部分的绘画基础课程老师本身就不涉及或者很少涉及设计领域,对艺术设计领域需要怎样的色彩语言,可以说绝大部分基础课老师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当然在这里我们不能否定了绘画基础课程老师的教学和否认绘画色彩教学的重要性。绘画色彩教学、训练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扎实的造型能力、色彩关系对比、物体空间关系等绘画语言,所描绘对象是客观存在的,感性的理解为主要的思考方式。这一点所有人都是应该认同的。而我们在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的设计色彩更注重学生理性运用色彩的过程,侧重于学生内心感受和主观意识的传达,强调一个艺术设计工作者强烈的个性特征和设计理念。创造出超越客观、带有个性化的色彩表现形式,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绘画色彩教学和设计色彩的教学上应该有一个明显的侧重点,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来进行教学。我们在不同的设计领域中设计色彩创作要能表达物体的本质,传达出创作设计者对物体的深入理解及迸发出的设计理念,这一特点说明我们在设计色彩教学内容及形式还有了一个很大的探索空间。从事设计色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思路,根据实际需求的情况,在设计色彩的教学中,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色彩感受力、对色彩艺术表现力、对设计色彩创新力的能力上有所突破,通过本质领悟设计色彩的真谛所在。但又一点我们要清晰认识到想要在设计色彩中有所突破,没有绘画色彩的扎实基础那是不可能完成的。对设计专业中色彩的教学而言,不要一味地强调设计色彩的重要性,其实,我们在传授学生色彩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大部分学生对色彩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接收的知识仅仅是为高考服务的。不要说有多高的艺术修养了,就连基本的常识性规律都没有掌握。如果直接对学生进行抽象的设计色彩训练,一下子走的比较“前卫”,跨度太大,学生势必很难消化。所以,在进行设计色彩中,必须强调教学的循序渐进性、可操作性。因此,基本的绘画色彩课还是必不可少的,使学生在基本色彩教学的过程中掌握基本色彩造型规律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对色彩敏锐的观察力,积累视觉经验,为后面设计色彩教学打好基础。

二、设计色彩的敲门砖――色彩的采集和归纳

我们前面所说的绘画设计色彩是设计色彩学习的基础,那么真正要走进设计色彩的敲门砖,就是要学会对自然客观事物中的色彩,通过自身的观察、思考、及主观能动性,能够对自然色彩进行有效地采集、整合、归纳、概括。在完成绘画色彩基础教学的前提下,我们在色彩教学的中期时就可以锻炼会展专业设计方向的学生对色彩采集和归纳,这样对学生以后在设计的领域对色彩进行概况、整合起到一个铺垫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照片资料或一些名画作品等资料,让学生从中去采集、归纳他们感受到的色彩元素,并通过色块把所感受到的色彩表现出来,理解色彩如何搭配能出现完美的色彩表现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自然而然对物象有一个明确的色彩概念,可以在实际的设计项目上有目的地去运用色彩了。色彩采集和归纳在会展专业《设计色彩》的课程设置中课时比例应该加大。毕竟在会展专业中平面设计的内容,最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色彩效果,是设计者对某环境、某企业、某产品等的观察、理解、分析得出来的,也就是说设计者对色彩的把握要符合当时的空间、时间、事物的各个因素。在色彩构成的基础课程及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色彩的采集和归纳已有一些较好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借鉴,具体如何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我们设计色彩的教学中就不一一阐述了。

三、培养设计色彩创造性思维――命题训练方式

会展专业的设计以培养设计思维和创造力为主旨,其根本任务是设计者所设计的效果要有前瞻性、独特性,这就需要培养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了。我们在设计色彩的过程中,运用命题式训练方法就是一个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我们传统的色彩教学是学生对老师在摆放的静物或风景,通过简单的构图和色彩表现在画面上就可以了,学生没有去做深层次的思考。命题式训练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主观考虑画面的构图和视角,把色彩采集和归纳运用进去,并可以尝试光、色和材质等元素组合运用。命题式教学可以使不同学生发挥他们不同性格特点,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设计理念,创造出全新的视觉效果,产生与传统色彩作品完全不同的画面美感。这也是我们在设计色彩教学所能达到的最理想的状态。

当然在培养学生命题式设计色彩训练方式时要循序渐进,对一个设计色彩作品可以进行模块化进行分割,基本分成色彩写生训练、色彩采集和归纳、命题练习三个模块,这样可以使学生避免对命题式色彩盲目操作,也就是说要求学生进行命题式创作之前,必须要做好前期的铺垫,后期就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间,分清设计色彩的学习意识和创造意识,并组织学生相互之间的创作心得,教师正确评价、认真分析,培养出符合社会快速发展的会展专业需求的设计人才,这也是色彩教学改革的精神所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