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心理爱情论文

大学心理爱情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02 03:26: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心理爱情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学心理爱情论文

篇(1)

【关键词】 大学生;恋爱心理;心理困惑;类型;原因;对策建议

大学生谈恋爱是一个较为普遍的校园现象。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9-23岁之间,从生理上看,他们已开始进入性成熟阶段;从心理上看,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上的成人感更加促使他们对爱情的渴望。这个时期的年轻人追求爱情是正常现象。有学者调查统计,大学生中有55.2%的涉足过恋爱。[1]在安徽某高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22.48%大学生正在谈恋爱,有16.76%的学生正在准备谈恋爱。在对待谈恋爱的态度上,有43.43%的学生支持谈恋爱,有51.99%的学生对谈恋爱无所谓,有4.59%的学生反对谈恋爱。在接待学生来访咨询和网上咨询中,有近40%的问题与恋爱有关。由于恋爱困惑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甚至会影响自己和他人的正常生活与学习。本文结合调查结果对大学恋爱困惑心理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教育策略,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一、大学生恋爱困惑的类型

1、恋爱中的动机困惑

调查结果中显示有11.9%谈恋爱的学生明确表示不会和恋爱对象结合,学生恋爱中的动机困惑主要有:(1)内心空虚。大学与中学的学习不同,大学是自主学习,中学则是被动学习。所以,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认为大学生活无聊,成天无事可做,想通过谈恋爱来打发时间。(2)从众心理。看到别的同学都有了对象,觉得很不错,还有的认为“大学不谈恋爱会留下很多遗憾”。(3)攀比心理。同学之间有已经恋爱的,没有谈恋爱同学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看到别人成双成对,心里很羡慕。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条件并不比别人差,如果自己没有,就很没面子。(4)玩乐游戏。大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成熟期,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一些大学生把谈恋爱作为寻求刺激和新鲜感的一种方式,甚至通过频繁换交往对象,来寻求自我满足感。

2、恋爱中的抉择困惑

大学生在谈恋爱过程存在着抉择困惑,主要有:(1)友情与恋情。两人本是异性好朋友,但是由于交往过密等原因,分不清是友情还是恋情。(2)学习与恋情。一些大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谈恋爱后发现,恋情的维护需要时间和精力,担心继续下去会影响学习,耽误学业;如果断绝关系又舍不得。(3)道德与恋情。恋爱中的人,渴望与对方亲密接触,又担心伤害了对方或者被对方伤害。(4)现实与恋情。有的已经有恋爱对象,但是在大学里又遇到感觉不错的,不知道如何选择;异地恋爱的两个人相隔很远,虽有精神寄托,但是距离使他们进退两难。

3、失恋

大学生由于失恋而产生的问题很多,有些大学生失恋后拒绝和任何异性的接触,但是内心深处又渴望被别人关怀,很矛盾。有的在遭受失恋的打击之后,在失恋的痛苦中不能自拔,通过逃课、上网等方式寻求自我安慰。

二、大学生恋爱困惑心理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困惑是在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交互影响下产生的。

1、个人原因

异往有利于大学生的情感稳定和心理补偿。但是,有些同学却分不清异往和恋爱交往。[2]在异往中,缺乏交往技巧,不能正确处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有些大学生把恋爱当成一切,一旦恋爱受挫,认为一切都没有意义,甚至会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如自杀等。究其原因,这些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经成熟,但是在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耐挫力低。

2、家庭教育原因

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一方面不少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自我为中心,心理脆弱,个性强。另一方面,很多是留守儿童长大的孩子,缺乏家庭教育、父母关爱,在与异往中我行我素,容易产生矛盾与困惑心理。

3、社会环境原因

首先,学生进入大学后处于半独立状态,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其次,大学追求个性发展,校园环境宽松,使他们对恋爱行为的顾虑减少。第三,大学校园是一个男女生集体群居的地方,是一块容易滋生爱情的水土。第四,同学中恋爱风气相互影响,恋爱心理互动感染,增加了恋爱行为的内驱力,但这种内驱力并非完全建立在理智的层面上。第五,大量的影视和网络信息中有关情爱的宣传,刺激、诱导着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萌动。

三、处理大学生恋爱困惑心理的建议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对于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但是不提倡不反对不代表不教育不引导。所以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橱窗、心理健康网站、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进行宣传。要让学生认识到恋爱不是摆脱内心空虚与寂寞的手段,也不是同学之间相互攀比条件,更不是游戏。所以要理智对待爱情,不盲目追求,理性对待大学生谈恋爱的利弊,树立健康的爱情观。[3]

2、指导学生与异性相处

异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异性朋友正常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而且也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正确处理与异性间的关系,要做到自然交往、适度交往、真实坦诚、留有余地。[4]特别要正确对待比朋友亲、不及爱情的第四类情感。

3、正确处理恋爱和学业的关系

恋爱是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然而学业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大学生在学校主要任务是学习,应当把学习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只有协调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才能维持双方的恋爱关系。[5][6]无论是在恋中是已经失恋,都不能以荒废学业为代价。对失恋的学生加强心理疏导,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老师或与心理老师联系。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学习生活进行合理规划

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很多学生在学校感到空虚,无事可做,对大学的生活没有积极的规划,总是想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聊之余就想通过恋爱方式来解决,虚耗大学时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应加强学风建设,形成认真学习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 刘志翔,毛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的新特点及对策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5.142-144.

[2] 张兆延.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恋爱问题及教育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0.23-26.

[3] 马V.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现状及教育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153-154.

[4] 向莉.当代大学生恋爱状况及其引导[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 朱柱,史红选.大学生的恋爱认识误区及思考[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7.01.98-100.

[6] 卜望飞.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篇(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而令人满意的状态,如果个体能够与周围环境达到一种内部与外部相融的平衡、协调状态,并具有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势,基本上就可以认为是心理健康的状态。大学生“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教育者根据大学生处于17-23周岁这一特殊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运用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理论,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法,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和过去传统的心理教育相比,“以人为本”的教育内容更加紧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从婚恋、网络、生命意识、职业生涯四个部分来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学生“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学生婚恋观教育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为17-23周岁,正是谈情说爱的年纪。但是往往这群刚离开家庭、走出高中繁重学习压力的孩子对爱情、婚姻还处于懵懂不清的状态,他们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外界的媒体――比如电视剧、小说、网络等,而这些媒体的引导并非都是正确的。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是要帮助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爱情是社会生活中一种非常美好的感情,是男女双方彼此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感情。但是当今大学生却经常因为爱情问题发生许多悲剧,将这样美好的一种感情变质为一种腐蚀自己、荼毒他人的事情,这就是因为没有建立好良好的爱情观。对大学生来讲,健康的心态应该是对爱情有追求的勇气,同时也能够有能力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应该注意引导大学生由渴求爱情的自然属性发展为承担责任的社会属性,教导大学生学会调节弱化爱情中占有、自私的排他性,强化爱情中的奉献、付出的高尚性和互爱性。

2 大学生网络健康教育

许多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大量时间耗费在电脑和各种终端之中。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确实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适当地使用网络也确实能方便生活。但是,许多大学生由于自控能力不强,缺乏基本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沉溺于网络世界不可自拔,严重影响了学习生活。基于此,加强大学生网络健康教育刻不容缓。首先,要让大学生对网络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要从认知层面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恰当地利用网络,自觉抵制一些不良信息的诱惑,提升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约束力。其次,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介入网络,让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教育完成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筛选和整合,让他们学会辨别是非的能力。其三,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到网络的过渡侵蚀和大学生过于闲散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大学的闲暇时间如果得不到有效利用,就很容易让许多感到“无聊”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和安排好闲暇时光,引导和教育他们在张弛有度的生活中进行多样化的学习,例如从事体育竞技、文艺活动、社会实践等,在丰富而高尚的精神享受中提升自我,那么他们在网络中占用的时间就自然会减少。

3 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体制的转变,大学生在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的同时,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竞争之中,随之而来一系列冲突、困惑和迷茫困扰着大学生的心灵。而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功利主义的倾向也使得成功学成为人们的信条,追求成功使得大学生们身负着巨大的自我压力。这种压力一旦得不到排解,当种种压力和焦虑混合在一起,便很有可能采取伤害他人或者自己的方式来寻求解脱。

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建立一个适合而有期望的人生目标,并且能够为此目标付出努力,积极行动。这些目标可以是小到一门学科的掌握,大到一个宏大的人生愿景,都能够避免空虚和迷茫。另外一点就是应当注意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当目标不能实现,人生遭遇困境的时候,教师应该尽量跟踪学生的心理动态,以人文主义的关怀为主,并提供脱离困境的具体帮助,不要陷入空洞的说教。

4 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比较淡薄,大多数学生缺乏一个理性可行的职业规划。首先,应考虑到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扬长避短,让他们首先学会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再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进而在不断深入的认识中找寻到自己合适的定位。其次是应该要做好职业心理咨询的工作。大学生在就业求职的过程中,普遍会遇到许多心理困惑。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大学舒缓和消除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种种问题,促使其健康发展。其三是适当辅助职业心理测评工作,使大学生能够较好地自身定位,建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不过,如何使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测评,要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不同情况来执行,切不能“一刀切”,而要注意“因材施教”。最后一点就要注意职业生涯指导的连续性。不是开一次讲座、做一次测评,学生就能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事实上,职业生涯的规划是一个长期和动态的过程,随时可能有变动,也随时有可能进行一番大调整。每个年龄阶段、每个行业都有其不同特点,职业生涯的指导应该是持续性的,跟踪性的,随着人化来延展,比如职业选择的评估、求职之前的心理准备、择业过程中的困惑解析、就业后的自我定位,这些都应该在一个长久的持续的过程里进行下去,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中。

篇(3)

【关键词】阅读推广;读者分类;阅读特点

在高校阅读推广中,大学生读者由于会因为受到性格差异、生活经历、心智发育、兴趣爱好、家庭教育、所学专业、文化水平等方方面面的影响,所以会造成他们不同阅读的心理,阅读不同的内容。做为高校图书馆,我们要想为读者服务好,那就要把读者所具有的很多客观的共性进行总结分类,以便我们高校馆把握,并使阅读推广形之有效。下面让我们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对大学生进行分类,并对他们的阅读特点做以下分析。

1 按性别分类

1.1 男读者

大多数男大学生精力、体力充沛,喜欢体育运动,操场上大多数是男生的身影。但是在心理上却不够成熟,常会在事情面前无所适从、迷惘,情感不稳定,情绪会受到周围人和事物的影响,起伏很大。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容易容易偏激、冲动,造成冲突。有正义感,敢于挑战权威。喜欢讨论军事,对国家大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一阶段军事、体育和武打类的书是他们的优先选择,但是由于他们对自己的情绪不易把控,推荐一些历史和名人传记类的图书,会让他们学到不少东西。

1.2 女读者

大多数的女大学生读者心思都是非常细腻的,情感上也会很敏感,对身边的人和事观察的细致入微,情感世界丰富且深刻。由于大学生的年龄大约都在17-24岁,她们生理基本成熟,所以第二性意识也会很强烈。他们会在这个青年男女聚集的校园里遇到感情问题,比如垂青优秀的男生或者受到男生的追求和表白。由于她们的经历缘故,在处理这样的事会感到力不从心,不知如何是好,从而会有不安与烦恼。女生们在一起会交流化妆和打扮的技巧,使自己更加美丽大方。这一时期化妆打扮类和爱情小说会与他们经常相伴,但由于他们会把爱情想的过于美好,推荐一些正确爱情关的图书,会让她们学会保护自己。

2 按读者入学阶段分类

2.1 新生读者

如果“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那么大学之际就应该在于大一了。这四年怎么渡过,当然不能光是学好习,谈一场恋爱,而应该是规划好自己四年的生活学习,从而定位自己的人生,再按计划步步迈向成功。针对新生,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开展了丰富的活动,比如参观图书馆,开展入馆教育,推荐大学生应该看的图书,甚至帮助他们制定出自己的阅读计划。

2.2 老生读者

这里的老生指的是来到高校一年以后的大学生。经历入学后的种种不适应后,学会了自己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会了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在学业之余,各种过级考试接踵而来。好比游戏里的一个个关口,要他们一个个地闯过去。老生还会出于兴趣忙于参加社团活动、各种交际活动和社会实践,丰富自己的证课余生活。图书馆对于他们的服务要有针对性,比如把考试资源进行整合,提供课程介绍和资源简介,还要帮助他们拓展兴趣爱好的深度。

2.3 即将毕业读者

一般说来,在本科的第四年或专科的第三年,在校大学生迎来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同学们会在这一年投入大量的精力来准备毕业考试和毕业论文,特别是毕业论文,需要大量的理论、实例和数据来支撑文中论点,学校的电子资源就成为他们的首选。大学生在毕业之前还要站在这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艰难决择,一大部分选择是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他们参加学校的毕业就业培训课程,看就业和找工作相关的书籍,制做自己的自荐书。当然现在社会还是有很大就业压力的,很多工作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比如国家公务员的考试,一个职位往往能吸引成百上千的应届毕业大学生,所以有人选择参加升本、考研的考试,进一步深造,增强自己的竞争力。那这些同学会看一些所考学校推荐的考试教材,很多高校图书馆也专门推出考研自习室来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

3 按教育类型分类

3.1 专科读者

专科学校大部分是高职、高专类型,教育和学习有着强烈的目标性,比如护士、汽车技师。在培养成过程中不仅是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并且重视实践。特别是在近几年中,很多专业都是学专业知识的时间和实习时间是一样的,所以专科培养的是面对各行业一线服务实用型的高级专业人才。虽然有专业知识的学习,但教育目的性强,所以教学是重实际,而轻理论。他们到一线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但是由于理论的缺失,如不及时加强学习,会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巨大影响。所以对专科学生的阅读推广应该围绕着所学专业的深度和升本资料来开展,会对他们人生的规划和发展有很大帮助。

3.2 本科读者

本科的教育重视专业理论的学习,学生们能够较全面掌握所学学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熟练的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并且有的还有能力从事科研研究。由于他们的实践时间相对少,所以有很多单位在一开始都不愿意录用,说他们是眼高手低的代表。随着时间的增长,他们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全面性会展现出来。不仅可以在工作中独当一面,并且在还能去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面对这样的读者,我们应该让他们接触相关专业的书籍,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储备更多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创造精神。

4 对特殊读者的分类

4.1 心理 “问题”读者

大学生在校园的学习、生活、恋爱和人际关系等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像“网瘾”、自闭、失恋问题就很具有代表性,这些疾病会造成他们心理压力过大,严重的会造成自杀的结果。很多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建立心理咨询室,给他们推荐适合的图书,提供交流机会,开展“阅读疗法”。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霾,恢复心理健康。

4.2 身体残疾读者

在大学中有很多身体有残疾的学生,他们靠着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深造的机会。他们的校园生活既要克服身体带来的种种不便之处,还要面对其它同学或鄙视或同情的目光。他们的自理能力可能稍差一些,但是他们的自强、自立、和学习的主动性可能还要比其它健全同学还要强上一些。他们渴望能融入集体中,希望能够被理解。我们高校馆不仅应该给他们推荐一些励志类图书,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他们自强、自立、自信的意识,激励他们成才。还要对他们在馆内的活动给予特殊照顾,比如建立无障碍通道和“上门”服务,为他们的阅读等活动提供便利。

5 结语

在高校阅读推广中,很多学校的推广都没有对学生的类型进行细分,造成推广效果并不好。推广中只有把读者的类型分析透彻,把他们的阅读特点弄明白,有的放矢,才能保证推广开展的成功。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读者心理;大学生

21世纪的中国繁荣昌盛、和谐安定,国家法律政策更趋于人性化,新闻传媒自由尺度放宽,文化思潮中西合璧,大学生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生活方式、学习行为、思想理念都悄然融入了新概念、新元素。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视野越来越开阔,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大学生对在校生活质量、学习环境等自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只有系统分析读者心理特征发展变化新因素,预测读者心理活动发展新趋势,广泛深入地开展调研活动,才能发挥当今高校图书馆的新职能。

读者心理学研究包括读者心理现象的共性和个性两方面。共性就是在相同层次、相同类型的读者中,从千差万别的阅读心理活动中,发现和认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共同规律,使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未雨绸缪。个性是反映在阅读活动的心理过程当中,通过读者的心理特质和行为个体的差异,可以充分了解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内因,积极引导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在此,笔者不赘述读者心理的方方面面,重在阐述目前高校学生读者心理共性和个性中存在的新问题、新现象、新趋势。

1读者心理现象共性分析

1.1不同类型读者的阅读心理需求共性

1.1.1方便心理。读者希望图书馆一年365天都能开放,自己在想利用图书馆的时候,图书馆的大门总是敞开的。其次希望手续简便,检索方便,无需等候浪费时间,借期延长,册数增加,罚款从轻,规章制度等限制减少,网上咨询长时间在线,设备现代化快捷省时。

1.1.2求全心理。图书馆建筑面积大,各种功能室布局全面合理;绿化带、休闲区等占地充足,环境幽雅;对图书馆馆藏要求很高,希望应有尽有,自己需要的文献都能有所满足;服务设施齐全而先进,有利于便捷地获取资料;各类型、各专业、各专长的服务人员充足,能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多项教育职能;参考咨询、课题查询、心理辅导等服务活动可以全面满足自己的情报需求。

1.1.3创新心理。科技日新月异,掌握新信息、新知识、新技能、新思想、新理念,成为阅读热点。要求图书馆及时采购内容新、版本新的权威性书刊,先睹为快;电脑等硬件设备新,网速快;大型全文数据库品质高,论文刷新快;图书馆网页内容新鲜、更新周期短;服务理念有新意,符合当代大学生读者的需求。

1.1.4逆反心理。关注有问题、被批评的禁书,以及星座命相的伪科学书籍,女生对明星的星座、面相与己的关联特别感兴趣,黄色网页、八卦网站,越是争议多,越千方百计进行搜索。逆反心里还包括剽窃、撕挖、污损书刊等违纪行为,近年学生违纪现象略有下降趋势,一方面表明当代大学生读者心理水平更成熟,另一方面也不排除窃书等行为更加隐蔽,难以被工作人员发现。

1.2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心理需求共性

1.2.1以往入校新生带着新鲜陌生的感觉和求知好奇的意识涌入图书馆,虽然漫无目的,不懂怎样检索和充分利用图书馆,表现出阅读需要心理的随意性,但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借阅率非常高。近几年这种趋势却有所下降,新生更多地被社交、娱乐、打工等活动吸引.书籍在部分年轻学者心目中失去了诱惑力。另外,一年级学生缺乏较强的辨析能力,不能敏锐地从众多的书籍中,挑选有阅读价值的读物,总是随着一个个阅读热点盲目借阅,以武打言情小说为主流,现在追捧光怪陆离的网络小说、哈韩哈日的情爱小说,这与网络风行、日韩电视剧火热密切相关,反映一个时代的流行色,但是过度迷恋,会导致思想消沉,民族意识淡化。

1.2.2二年级学生通过一段时间适应了大学生活和学习方式,能克服盲目跟风等各种不良阅读需要心理倾向,喜欢阅读修身养性、处世哲学、中外名著、历史传记等作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与深入,读书品味较以往明显有所提高。

1.2.3三年级学生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意识较强。现今社会职业竞争白热化一年胜一年,学生也一届比一届更感受到就业压力的沉重,压力产生动力,他们不满足于课堂教学,大量阅读专业书刊,学会做摘录、笔记、书评,阅读过程和步骤体现有序化,希望自己今后在专业领域有略胜一筹的独特本领。

1.2.4四年级学生进入撰写毕业论文期间,连平时甚少光临图书馆的学生,此时也扎堆借阅专业书籍。而现今这种扎堆现象已不复存在,由于互联网的便利,大量全文数据库可供参考,给急于求成的学生有利可图,他们抄袭论文,进行剪切、复制、粘贴凑成自己的毕业论文。也有学生在四年的专业学习中,脑海里已经锁定了课题,逐步积累某一专题的文献,系统地收集、筛选、加工信息,撰写论文时胸有成竹。

1.3不同阶段读者的阅读心理需求共性

1.3.1开学阶段。长期以来开学都是借阅高峰期,学生涌到图书馆归还假期借阅书籍,但借阅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虽然开学课程比较松,但是现代大学生打发时间的方式多种多样,阅读已经不再占据学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其次,许多学生文体娱乐之余,只有时间应付课本,无暇顾及课外书籍。

1.3.2上课阶段。借阅量较稳定,始终感觉学习风气不浓,甚至要采取硬性指标,规定每位学生每学期的借阅量来提高馆藏利用率。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学校的用心良苦,借阅并非自己所需的薄本书,前天借,后天还,无心阅读。

1.3.3假前阶段。假期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但是由于时间相当充裕,借阅量还是较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大类:英语、计算机是当代求职的两项必备技能,假期利用充足的时间使自己的水平提高一个台阶;专业书籍,趁假期补充课外理论知识;古今中外世界名著、名家名篇,提高文化素养,综合文化素质是目前应聘、考核、测评的重要环节;人际、心理、修身哲学,当今大学生特别重视自身发展,总想在竞争中拥有与众不同的气质、完美高尚的品格;畅销小说、文艺书籍,以此打发时间,寻觅同龄人茶余饭后的共同话题;地理文化、旅游摄影,有些学生家境较好,有些学生平时打工挣钱,已具备跋山涉水的经济能力,借阅此类书籍为远足做好准备。

1.4不同境况特殊读者的阅读心理需求共性

1.4.1勤工俭学学生。以前这些学生家庭贫困,自卑心理较重。现在的大学生思想观念转变,追求独立,不认为勤工助学是不光彩的事,自觉走向勤工助学之路,当中不乏家庭境遇较好的学生。他们个性开朗,能和图书馆老师、同学融洽相处。

1.4.2残疾学生。受身体条件限制,许多文体活动不能参与,图书馆一直是他们的身心依托,由于所占比例少,图书馆在这方面不够重视。

1.4.3心理障碍学生。心理疾病在爆发前都有潜伏期,追溯近几年的大学生心理犯罪案例,心理疾病集中在个性孤僻、不善言语、与同学相处格格不入的学生身上,他们来图书馆,内心渴望得到一种积极、正确的阅读指引。

1.5不同借阅部门的阅读心理需求共性

1.5.1电子阅览室。因网络的隐匿性和虚拟性,大学生心理潜在的一面尽显无遗,传统道德观淡化,抄袭文章成风,言行放纵,欺骗情感,传播计算机病毒,浏览黄色网页,关注娱乐八卦新闻等。纵观电子阅览室,八九成以上的学生沉迷于聊天,QQ聊天是目前网络交友最盛行的方式,方便、快捷,极大地扩展了交友圈,得到每位渴望友谊、爱情的大学生的极度青睐。其次打牌、玩游戏、观看最新影视等娱乐休闲,是又一大网络爱好。从网络下载软件,浏览专业性网站,查阅大型数据库、搜索引擎,真正以学习为目的利用网络的学生寥寥无几,利用传统书籍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以致网络的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1.5.2传统借阅部门。当代部分大学生热衷于穿着打扮、修身减肥、恋爱情感、旅游消遣以及阅读影视同期作品、网络小说等书刊,借阅书籍只是为了调节枯燥单调的学习生活。另外,以应付考试、撰写论文、报考研究生、公务员、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为阅读目的的学生“异军突起”,应引起高度关注。他们急于求成,只借阅相关的模拟试题、考题汇编、习题集等书籍,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读书计划性强的学生,经常阅读本专业的权威书籍。在专业期刊的阅读方面,90%以上学生已经改变传统阅读习惯,选择校园网图书馆主页的大型全文数据库,它所包含核心期刊种类的全面性,检索的快捷性,是图书馆期刊阅览室无法比拟的。

2读者心理现象个性分析

阅读心理是读者为了实现独特的阅读需求,而产生不同的借阅动机、借阅行为、借阅兴趣、借阅目的等复杂心理表现,还受读者文化素养、个人爱好、生活经历、不同性别、读书多少等个体差异影响。在此,重点剖析阅读需求和阅读兴趣。

2.1阅读需求

当代大学生追求自强、独立、开放、求新、求异、求变的新新人类生活方式,因此阅读需求也呈多元化特征,其中两大阅读心理需求最为突出。

2.1.1关注社会热点的阅读心理。大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另一方面也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实现自身价值,其阅读必然融入时代潮流,关注社会焦点。比如目前股市火爆,大学生也不甘示弱,加入炒股热潮中,一时间图书馆沉默已久的有关炒股书籍成为借阅新宠。总之,他们对周围新生事物反应敏锐。

2.1.2追求实用至上的阅读心理。大学生择业的危机感,使得他们更注重实效知识的掌握,阅读目的非常明确,围绕考试科目的教辅资料,考研、考公务员、考托福、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计算机考级以及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有关书籍,国家需求哪方面的人才,这类书籍的阅读就热度不减。

2.2阅读兴趣

社会发展变化对当今大学生阅读兴趣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年轻的心理对时事的关注度和敏感度与时俱进,当前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社会热点,都成为他们选择阅读关注的焦点。随着新的热点出现,阅读兴趣也呈现阶段性,比如注重自身素质发展的学生从中外名著转到社交知识、心理素质书刊,阅读兴趣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不稳定性。

3针对读者心理现象。以人为本。因势利导,勇于改革。创新服务

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灵起着潜移默化的净化升华作用。社会在前进,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不能墨守成规,应该与时俱进。

3.1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大学图书馆大到馆址选择、馆舍设计、占地面积、环境绿化,小至内外装修、通风采光、灯光照明等,都要体现一个大气、优雅、舒适的读书环境,对读者阅读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近年高校新建馆在这些方面考虑比较周全,但旧馆不太重视环境绿化等问题,应该引起关注。

3.2以人为本,提供亲切的人性化服务

当今大学教育工作者注重尊重学生人格,图书馆也提出人性化和柔性化服务,图书馆拟定规章制度要多从读者角度出发,利于促进和谐发展。残疾学生、心理缺陷学生所占比例很少,过去没有引起重视,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对待勤工俭学学生,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把他们单纯看成是来挣钱的,图书馆的氛围不同于其他打工场所,对他们在生活上关怀、心理上帮助、学习上指导,当成应尽的义务。

3.3开展导读,培养高尚的文化素养

经常深入读者当中,主动推荐图书,调整他们的阅读倾向,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借还服务当中,虽然这句话讲了很多年,但是许多图书馆其实依然如故。定期开展读书座谈会、专家讲座,在活动中倾听大学生心声,了解读者心理状况和阅读需求;指导阅读,提高选择和鉴赏能力,鼓励阅读更多更好的书籍;认识不同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本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纠正不良阅读行为。这些工作看似简单,目前许多图书馆却做得相当欠缺,只有用心策划,克服怕麻烦、贪图安逸的思想,才能全面开展,长久坚持。

3.4指导利用图书馆,掌握信息检索技术

组织新生参观图书馆这项传统宣传工作,大多流于形式。只有根据本校和本馆实情,开动脑筋组织特色宣传,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利用图书馆。图书馆历来担负文献检索课教学,长期以来许多学生选修仅仅为了混学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针对本门课程的独特性,结合专业,侧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举办实用性强的讲座,介绍重要搜索引擎、大型数据库的检索方法等。大胆让具有情报调研能力的学生参与本馆的科研课题,提高情报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开发等能力。

篇(5)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德育;途径;生活化模式

一、德育生活化模式的内涵

德育生活化模式主要是指德育要以生活为载体,教育应该从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人的现实需要,让大学生在生活体验中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1]德育生活化模式认为,思想品德的形成只有道德主体在实际的政治生活、道德生活、学习生活与思想体验中完成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它将道德价值观念贯穿于生活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思考道德事件,提高德育效果。

德育生活化模式强调要以生活教育为主,充分发挥德育生活的渗透功能,就是说,在大学生活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感知、思考并进行价值选择,使他们在大学文化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和教育,其立足点是教育与生活需要有机统一和互相促进。生活过程、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与德育过程是有机统一的过程。每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源于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在生活中形成的对道德的认同,德育并不是离现实很远,它就是生活本身。

德育生活化意味着德育生活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一个人周围的刺激是影响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由于人具有模仿、从众、感染、体验和服从的心理,德育必须在生活中进行,那种脱离生活高谈阔论式的德育不仅无效而且令人反感。当前德育内容的重点应从传递特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转向引导大学生如何“做人”、“怎样生活”。不只是单纯从物质意义上,而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看待怎样生活,怎样运用我们的一切能力使对自己、对他人最为有益,怎样去完满地生活,这正是大学德育的着力点和价值之所在。

二、大学生德育生活化模式的内容

(一)大学生的学习道德

1、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

学习目的受制于学习的价值观念,而学习的价值观念又受制于学习道德观,因此,正确的学习目的对于良好的学习道德的形成至关重要。

2、良好的学习习惯、严明的学习纪律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效果有重要作用,它一旦形成,其学习行为就能按照自主化的程序进行。德育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现代群体学习的形式下,学习纪律的约束是维系人们高效学习和保证学习计划完成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只有在具备良好的学习纪律的意识下,才会避免违规学习行为的发生,杜绝如考试作弊和学术道德失范等不道德现象。

(二)大学生的恋爱道德

1、尊重对方人格,培养以爱情为目的的恋爱道德

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是恋爱道德的显著特征,恋爱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道德面貌,这种道德面貌也包括男女双方应当彼此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尊重恋爱自由、平等的道德准则。

2、讲求文明的交往方式,树立健康文明的性观念

“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4]有着高尚情趣和道德品质的大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应注重交往方式的文明。恋爱与性生活并无必然的联系,恋爱者要懂得自尊与尊人,树立健康文明的性观念,保证自己在生理、心理等方面都能健康发展。

(三)大学生的择业道德

1、事业第一,义利并重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自身利益与社会的要求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时德育工作要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自觉以事业为重,从社会和国家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既能施展自己才华又可为社会服务的职业,自觉把自己的前途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挑战自我,自主创业

大学生要勇于挑战自我,主动参与各种劳动岗位的竞争,树立公平竞争的道德观念,树立自强、自立意识,挑战自我包括大胆自主创业,不是在就业挫折中磨蚀自信和自尊,不是抱怨社会,更不是回去做“啃老族”。学校德育应在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在挑战自我、自主创业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3、立足基层,艰苦奋斗

从基层做起,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是许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经验。学校德育要引导广大学生认识到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到农村去,是今后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也是磨砺人生、成就大业的需要。学校德育特别要引导和鼓励来自贫困地区的大学生,树立为家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责任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他人,投身于艰苦创业的大潮中,担负起家乡发展的重任。

三、德育生活化模式的建构

(一)立足现实生活,建构良好的学习道德

1、激发的学习动机,巩固专业思想

首先,要发展大学生的学习需要。需要是动机的基础,把长远需要与近期需要结合起来,使近期需要的实现成为长远需要的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花大力气制定好近期目标。确定近期学习目标,应掌握三个原则:(1)求近不求远,要完成某项学习是眼前的事而非未来的事;(2)具体明确而非笼统模糊,学习目标不明确,就不能做到有的放矢;(3)分析个体情况,制订具体的学习目的,具有适中的挑战性。其次,要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因素。在培养学习兴趣时,应把专业兴趣的培养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因为我们的学习是围绕专业方向来组织的,专业兴趣的发展对推动我们的整个学习活动有着更切实的作用,对个体学习活动具有导向意义。

2、丰富学习形式,树立创新观念

首先,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比如大学生学习创新特别活动、大学生优秀学习典范介绍会、学习兴趣小组联谊会等,向学生传递学习方面的认真、进取观念。使我们在丰富多样的学习形式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其次,在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中,应将创新观念贯穿始终,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树立自主创新的教育观念,建构丰富多样的学习道德教育方法。 转贴于

3、传授学习方法,维护学习道德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实现学习目的、取得学习成果的桥梁和手段,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让我们学知、学做、学会科学利用时间,根据大脑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用脑的黄金时间,学会用脑,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学会拓宽自己的学习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会独立思考,虚心向人请教,遵循学习程序,善于抓住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师生共同研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和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索。

(二)认同恋爱现象,培养高尚的恋爱道德

1、以理性为向导,将美的教育融汇于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之中

大学生在恋爱中,保持爱情的纯洁性、高尚性,理性无疑起重要的导向作用,它是爱情培养和健康发展的方向盘,也是爱情升华到至真至美境界的保障。在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中,以理性为向导,将大学生的恋爱道德教育与美的教育结合起来。(1)开设美学辅修课,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特别注意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择偶标准,坚持仪表美与心灵美的统一,并注重心灵美,使我们从理性上懂得,外表漂亮、穿着华丽,绝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美只有建立在心灵美的基础上,才会升华为更高尚的美;(2)通过大学生恋爱心理、恋爱道德讲座,帮助大学生理解爱情的本质以及爱情的美学意义,引导我们认清:恋爱双方的相互尊重、相互给予、共同提高才是爱情美最深刻的含义;(3)通过开展学习竞赛、寝室卫生竞赛、青年志愿者活动及其它校园文体、科技活动,引导大学生把爱情建立在共同学习和集体活动之中,从而使大学生的爱情拥有丰富的精神底蕴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让大学生把爱情建成一所既培养道德又增进美的特殊学校。

2、完善道德教育,对学生给予人文关怀

要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恋爱道德问题,老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回避的态度,主动地面对,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大学生进行恋爱道德教育,完善高校德育的内涵,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应有一系列完善、有序的有关恋爱道德的教育内容,并安排专业教师传授相关的生理和心理知识。当然,对不道德的恋爱行为进行公正和严肃的处理,也是对大学生的一种教育。学校在加强恋爱道德教育和管理的同时,也应增强对学生人文的关怀。堵和截并不是惩治恋爱道德问题的好方法,疏和导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

(三)正视择业现状,形成积极健康的择业道德

1、大学生择业道德教育要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择业实践

首先,要从大学生择业实践中收集整理正反两方面的真实道德案例,有的放矢,开展择业道德教育。真实案例源自于学生的择业实践,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更易于触动学生的心灵,引感共鸣,因而可以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其次,要将择业道德教育渗透到择业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如在择业准备阶段,择业指导教师、辅导员、团委等相关部门对自荐信、求职履历等材料的制作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择业过程中,对面试的各个环节要做正确的指导,使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诚实自信地推荐自己;在协议签订阶段,要劝导教育学生深思权衡,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

2、大学生择业道德教育内容、途径、方法要不断创新

(1)要从择业的大环境及每一届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择业道德教育;(2)要充分利用心理咨询机构、就业指导机构、学生会、辅导员、课任教师、学生社团、校园网和宣传栏等,开展择业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职业理想意识和奉献社会意识等等;(3)要对毕业生进行有关择业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求职技能和技巧,如自荐材料的准备、面试的技巧等等。

3、大学生择业道德教育要强化规范制度意识、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强烈的规范制度意识、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使大学生主动自觉地控制和约束自我,严格履行义务,减少道德失范现象发生。首先,学校相关部门要认真审核“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相关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填写鉴定意见,以培育大学生的规范制度意识。其次,学校要加强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管理,如对于协议书遗失或违约的情况要给予备案登记,必要的时候,在学校就业信息网上公示,以培育大学生法制观念。

4、大学生择业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定位,从小事做起

篇(6)

【关键词】纳瓦依;格则勒;思想性;艺术性

伟大的诗人、思想家尼扎木丁·艾里希尔·纳瓦依(1441~1501年)是维吾尔文学史和思想史上最富盛名的伟大作家,是一颗灿烂的诗学巨星,他那数量浩瀚而又文思隽永的诗歌作品,犹如春雷,轰动了古老的中亚,风靡于整个15世纪,将“察合台时期文学”推到了极盛的顶峰,并对16、17世纪维吾尔文学、中亚地区民族文学以及现当代维吾尔文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他的文学遗产,早已超越了民族,跨越了国界,成为中华民族和世界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他的著作涉及社会学、哲学、伦理学、美学、语言学、修辞学、宗教学、天文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是他留给我们永远值得珍藏和学习的珍贵礼物。在纳瓦依亲手培植的“花园”中,开得最为鲜艳的莫过于他的格则勒诗的花朵。在他书写的大量爱情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独特而新颖的诗学魅力。本论文以纳瓦依著《格则勒诗选集》为基础,分析纳瓦依格则勒诗中的修辞特点。我希望通过对纳瓦依的《格则勒诗选集》的分析,使人们对这位文学巨匠及他的光辉思想有更清晰透彻的了解,使他的伟大的作品能够得到更多读者的热爱以及更广泛的普及,弘扬民族文化,让各族人民对维吾尔民族及维吾尔民族古典文学有更深刻,更客观的认识。

纳瓦依的诗歌之所以流芳千古,成为维吾尔族诗歌史上不朽的丰碑,在于其作品不仅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而且有极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这位驾驭文字的大师,用他生花的妙笔,将一首首诗歌写得出神入化、令人叹服。时而跌宕起伏,时而和风细雨,时而缠绵悱恻,时而椎心泣血。纳瓦依的诗歌拥有如此感人的魅力,跟其善用修辞是分不开的。在纳瓦依的《格则勒诗选集》中,诗人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构建出一个集音乐、图画、情感于一体的多彩艺术世界。诗人的修辞,成熟而多变,形象又富有内涵,为其诗歌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本章节中,我们选取诗选集中最具特色,亦最能体现诗人高超写作技巧的修辞格——比喻,来感受作者诗歌世界的芬芳和多彩。

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心理联想,抓住和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使表达更生动、鲜明。简而言之,比喻是相似性联想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不同民族的比喻,有共性,也有其个性。共性表现为都有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可大致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类型。个性表现为不同民族的比喻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心理特点。但不管任何民族,比喻都是使作品真正艺术化的一种创作过程,它要求诗人须有博大精深的学问、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纳瓦依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仅收录了其260首诗《格则勒诗选集》中,光比喻就运用了近两千个。使原本晦涩难懂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摇曳生姿。纳瓦依的比喻极富创新性,从不拘泥于别人的窠臼。例如,一个简单的“心”,诗人根据其需要,就可将其比喻“酒盅”、“木头”、“火焰”、“飞鸟”、“蜜枣”、“玻璃瓶”、“郁金香”、“房屋”、“征程”、“废墟”、“财富”、“神话故事”、“流浪汉”、“百灵鸟”、“百户长”、“高楼”、“黎明”、“蜡烛”、“斑点”、“烤肉”、“疯子”、“食粮”、“鸟窝”、“箭”、“贝壳”、“镜子”、“水井”、“石头”、“破衣”、“黄羊”、“火盆”、“宝石盒”、“家产”、“花蕾”等数十种。对于他喜欢的美人,他可以将其比喻为“太阳”、“月亮”、“莱丽”、“天仙”、“酒仙”、“酒娘”、“花仙”、“黑眼睛”、“凶手”、“滑头”、“调皮鬼”、“骑手”等,下面我们从一定会说“这是枯树上的枯叶一片”。

这些比喻,妙趣横生,形神俱备,既遵守了语境性原则,又遵循了适度性原则,读后令人拍案叫绝,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写作水平和想象力。限于篇幅,我们就不一一例举所有的比喻。但我们知道,要使比喻新颖得体,关键在于全面、细致地观察本体事物的外在形态、内在本质及其他显著特征,并以丰富的想象力去发现和选择与本体有相似点的、最具艺术感染力的喻体。因此,喻体选择的妥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比喻的修辞效果和艺术性,是比喻中最重要的因素。由于各种历史的、社会的以及自然环境等诸多的原因,不同民族的比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喻体上,人们肯定会选择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而且不同的民族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认识也都有各自的特点。那么,换句话来说,对一个作家使用喻体的种类和特征加以分析,就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我们通过对纳瓦依《格则勒诗选集》中出现的喻体类别和频率加以分析后发现:1、社会文化类喻体出现频率要高于自然类喻体,这是纳瓦依及所处时代作家在比喻上的一大共同特点。2、日月星辰,山水风云类的喻体较多,这是纳瓦依比喻的第二个特点。3、行业类、金银珠宝类喻体较多,这是纳瓦依比喻的第三个特点⑩。那么,从上述的特点,我们可以判断出:1、纳瓦依所处的时代,农耕生产及定居的生活方式已彻底取代了随季节和气候迁徙的游牧生活方式。城市规模扩大,经济、文化、建筑、手工业、商业等相当繁荣。2、伊斯兰教已广泛普及,成为维吾尔族全民族的信仰。但维吾尔人曾信奉过的萨满教、摩尼教、拜火教、袄教、佛教仍然对其文化和习俗产生着巨大影响。3、维吾尔族人有着强烈的自然审美意识和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古代生态伦理思想。

除了比喻外,所有的修辞格式在纳瓦依著《格则勒诗选集》中都或多或少被使用。数量虽然没有比喻那么多,但精彩程度却毫不逊色。比如

拟人:

你的黛眉偷了我的心,否则为啥弯着?

小偷低下头不就是承认了他的罪状?

我对生命说:我死是什么情况造成?

它回答说:你身上的疾病格外沉重。

我问我的身体:你负伤的原因是什么?

它回答说:就是我火热胸怀中的爱情。

我问过胸怀,它说:是爱情灾难的闪电把火焰投向心灵。

我向心灵发怒,它说:罪过在眼睛。

它若不是去观望,我怎会被捏造罪名?

我对眼睛说:无礼的背信弃义者啊,

是你把凶恶的灾难带进我疯狂的心灵。

我的眼睛哭着说:这由不得我自己,

是那位美人突然对我露出了笑容。

对比或夸张:

我汹涌的泪水使我的身躯跪了下来,

伏尔加与阿姆河也没有那样的劲头。

末日时的人多么害怕地狱的话,

百倍超过它的是离别之火的危险!

太精彩了!我们的纳瓦依的确是一位修辞的圣手。精美绝伦的修辞使他的诗歌集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体,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难以释卷。也使他的诗歌成为后人竞相模仿但又无法超越的一座高峰。正如老舍先生说的,纳瓦依的诗歌永远是“构成祖国文化历史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艾里希尔·纳瓦依著,铁依甫江·艾利耶夫 整理,张宏超 译:《纳瓦依格则勒诗选集》2001年.

[2]海热提江·乌斯曼:《维吾尔古代文学研究》,新疆大学出版社,1999年.

[3]海热提江·乌斯曼:《维吾尔古代文学研究》,新疆大学出版社,1999年.

篇(7)

联系在于恋爱婚姻家庭教育包含着爱情教育、婚恋观教育、性教育等教育内容;区别在于恋爱婚姻家庭教育不是爱情教育、婚恋观教育、性教育等简单相加,而是根据并整合哲学、女性学、伦理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等相关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受教育者就恋爱、婚姻、家庭等方面内容进行更科学、更全面、更系统地引导和教育。恋爱婚姻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家庭观,运用正确的观念和恰当的方法处理恋爱、婚姻和家庭中的问题,从而为构建健康和谐的婚姻家庭生活以及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打下基础。理论和实践都雄辩地证明:婚姻家庭问题是诸多社会问题(如孩子教育问题、公民道德问题、青少年乃至成人犯罪问题)的根源所在。教育工作者能深切地体会到,一些学生在学校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学生生长其中的家庭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有的是根本性的联系。然而这些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正如陈一筠教授所言:“任何职业都有岗前培训,而做夫妻、做父母没有岗前和岗位培训,欠缺经营婚姻家庭的基本技能,许多夫妇无法胜任各自的角色。”大学生正在或即将面临着恋爱婚姻家庭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对大学生实施恋爱婚姻家庭教育,有利于他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恋爱婚姻家庭教育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下一代的教育直接相关。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让年轻人认识到,恋爱是做母亲和父亲的前奏,是一种巨大的责任。父母之间的情深意笃的爱情显示的榜样作用,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关系,都是巨大无比的教育力量。在一个家庭里,忠贞不渝的爱情气氛是促进儿童形成心灵美的重要因素。父母之间互相尊重,彼此信任,相互关心,同甘共苦,这一切是任何东西也不能取代的道德力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才能培养出未来的好丈夫、好妻子、好父亲、好母亲。反之,则导致家庭的不幸,而家庭的不幸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

2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本质要求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课程设置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进行。我国的教育目的,在1995年颁布实施的《教育法》中是这样表述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根本指导思想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我国的教育最终目的是以人为本,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且能幸福生活的人。实施大学生恋爱婚姻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婚姻家庭生活的和谐幸福、为其下一代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而使其下一代能健康成长,这是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文明的进步都是百利无一害的事业。所以,实施大学生恋爱婚姻家庭教育是切实符合我国教育目的的本质要求的事业;实施大学生恋爱婚姻家庭教育是我国教育根本目的的应有之义,不可或缺。

3是大学生身心发展和婚恋观现状的迫切需要

从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看,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期望得到恋爱婚姻家庭方面的指导和教育。从年龄上来说,大学生基本都是17-25岁的男女青年,他们的身体发育基本成熟,已达到追求爱情的时期;从心理上来说,因性心理基本成熟和情感更加丰富,他们渴望世界上最甜蜜的感情———爱情。但因现行教育存在着某些片面或缺失,大学生对于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如何才能获得幸福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如何处理爱情与学业(或事业)的关系、如何对待恋爱婚姻家庭中的挫折和问题、如何才能做个好丈夫(或好妻子、好父亲、好母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大多都是一知半解或是困惑不解,大学生们心中都在呼唤着恋爱婚姻家庭教育的到来。高等教育应是以人为本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素质教育,所以,恋爱婚姻家庭教育也应是高校的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当代大学生婚念观现状看,总体上还存在着许多误区,主要有如下几点:其一,当代大学生恋爱动机复杂化。其中,有为了填补寂寞空虚而恋爱的,有为了满足好奇心而恋爱的,有满足虚荣心而恋爱的,有为了“练爱”而恋爱的,也有为了满足性心理和生理需求而恋爱的。其二,爱情婚姻脱节化。不少大学生把谈恋爱视为大学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恋爱不是为了寻找志同道合、相濡以沫的终身伴侣,而是为了毕业后回忆起大学时光不因未经历过大学校园中浪漫爱情而遗憾的心态而恋爱,至于他们现在的表现是否影响未来的婚姻家庭生活的幸福,一概不论。其三,爱情地位之上化。有的大学生因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的人生追求,于是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花在爱情的追求上,导致荒废学业、淡化友情、耽误前途。其四,择偶标准功利化。不少大学生因受社会竞争环境、就业形势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在追求爱情上也变得急功近利,把物质、金钱、权势等作为选择恋人的首要标准,至于年龄、性格、修养、学识等等都退居其次。其五,对待爱情挫折非理性化。大学生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遭遇挫折是很正常的事,但因缺乏及时的发现、指导和帮助,一些大学生爱情遇到挫折后表现得很不理智,稍轻的郁郁寡欢、无心向学;严重的心理扭曲,对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或造成伤害。所以,此类问题亟待教育工作者对其系统地研究和破解。

4是很多高校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