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6 21:10: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国土所重点工作计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切实完成好市委、市政府及其办公室、督查室交办的督查督办工作任务
一是认真做好上级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落实的督促检查工作,及时主动报告贯彻落实情况,上报率达到100%。二是认真负责、按时保质完成上级领导批交的事项及上级机关临时交办的督查任务,对因各种原因未能按时完成的事项做到了及时报告进展情况,并督促跟踪尽快办理。三是对市委、市政府会议纪要,重要事项的交办工作非常重视,扎实办理,1—6共收到市委、市政府《议事纪要》共计34期,其中涉及我局工作共28期,按时限要求及时办结回复市政府督室的18期,现正在办理的10期;《领导批示件》271件,按时限要求完成且及时作了回复229件,正在办理的42件。市政府《政务工作通报》共12期,涉及我局1-6月份有关重点工作计划及完成情况,均按时限要求将办理情况及时上报市政府督查室和重点督查办,对因政策或资金原因未按时限要求完成相关工作的,能及时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并说明正当理由,保证了每项工作件件有回音,项项有落实,有效杜绝了拖踏延误的现象发生,得到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的一致好评。
二、保证上级领导、局领导批示的工作按时按要求完成
一、2009年工作回顾
(一)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县委的部署,我局认真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紧密联系实际,精心组织、认真谋划、有序推进,准确把握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思路、解决问题“四个环节”,认真落实召开民主生活会、形成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和组织群众评议三个步骤,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取得了预期成效。
(二)全力做好经济发展用地保障工作
一是规范了建设用地报批工作。按照“依法依规、从严从紧、有保有压、集约节约”的原则,积极支持有利于结构调整的项目建设用地,保障了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确保经济发展必需用地。全年共上报独立选址用地1宗,面积5.3122公顷;置换用地1宗,面积26.2711公顷。
二是加强征地实施管理。在实施重点项目征地过程中,正确处理国家、建设单位、农民集体和被征地农户的利益关系,更多地考虑农民群众的利益,严格实行“两公告一登记”的征地程序,落实征地听证制度,在县政府的指导下初步建立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并及时足额兑现了农民征地补偿安置费,灵城镇罗河村26.2711公顷农用地置换征地补偿款382.18万元已按协议100%支付到位。
三是积极为建设项目提供优质用地服务。我们采取协调沟通、政策法规教育等办法妥善解决征地中的突出问题,积极做好国家和省、市、县级重大工程项目用地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努力为建设项目用地提供优质服务,保障了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切实加强土地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我局严格实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严格控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对于非重点项目,一般不得调整规划;切实加强基本农田监督管理,除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以外,任何项目不得占用基本农田。进一步加强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坚持实行集体会审制度,严格遵守《禁止供地目录》和《限制供地目录》,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国家产业政策和建设用地标准,对建设项目中有关土地利用方面的内容,依法进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完成了省级重点工程明徐高速公路、宿淮铁路以及县重点工程灵璧县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徐淮物流粮食产业园等项目的预审和调规工作,预审面积346.3791公顷。同时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有效地防止了建设用地盲目扩张,从源头上控制建设项目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二是加强土地供应管理。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要求,我们全面落实了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严格界定划拨与有偿用地界限,全面推行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制度;坚决落实房地产市场土地调控政策,确保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用建设用地;建立健全了划拨用地公示制度,加强了划拨土地供应管理;切实加强了批后监管,严格禁止长期批而不征、征而不供和占而不用的现象存在,坚决把住土地供应的闸门。全年共协议出让国有土地103宗,总面积40.93亩,收取土地出让金188.38万元,挂牌出让国有土地3宗,总面积109.85亩,成交价格3068万元,土地出让收入全部上缴国库。
三是加强农村土地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除三类用地可以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外,其他项目坚决不得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符合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的建设项目,及时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对农村村民建设使用土地的,我们严格贯彻执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的规定,实行“三到场”的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切实推进农村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四是加强土地执法监察。按照省、市安排,深入开展了“全面清查土地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活动,在对去年开展土地执法百日行动的情况进行“回头望”的基础上,继续严厉打击和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认真执行动态巡查制度,切实加强土地利用监测,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行为,将违法行为制止在
萌芽状态。加强了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努力建立部门协作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长效机制。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和效果,并对一些农村村民未批先用、批少占多、占用耕地修建住房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查处。全年共立案查处各类土地违法违规案件17起,涉案土地面积47.32亩,其中耕地26.79亩,罚款5.5万元,并已全部结案。
(四)全面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经过认真组织实施和严格监督管理,大路、大庙两个乡1583.72公顷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已于今年6月30日竣工,新增耕地面积73.11公顷。浍沟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已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实施,总面积1963.5公顷,实施后可新增耕地71.43公顷,目前正在进行项目招投标,将于近期组织实施。另xx乡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已向省国土资源厅申报立项,总规划面积2568.23公顷,预计总投资3921.5万元,计划2年完工,预计新增耕地65.75公顷。
(五)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用地置换工作
根据各乡镇的规模、置换潜力和全县的用地需求,县政府今年安排了2105亩置换任务,并分解到各个乡镇。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自8月份以来,我局严格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精心组织,依法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经统计,全县19个乡镇共涉及拆迁片数45个,拆迁户数1377户,拆迁面积13.6万平方米,房屋拆迁总费用3820万元,土地复垦费用670万元,通过土地复垦可新增耕地面积2753亩。到目前为止,全县19个乡镇已全面进入房屋拆迁补偿安置阶段,已下拨房屋拆迁补偿资金1171万元;通过复垦,已新增耕地面积450亩。其中:杨疃镇的房屋拆迁、土地复垦工作已全面结束,大庙、黄湾等乡镇的房屋拆迁已结束,正在进行土地复垦工作,其余乡镇的房屋拆迁工作正在推进之中。
(六)全面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工作
一是进一步规范矿业权管理,加快矿业权市场化建设,全年共新颁发采矿许可证2个、延续28个、注销4个,变更37个,挂牌出让采矿权1宗,价款收入400万元。
二是加强了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管力度,全年共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21万元。
三是继续深入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工作,并加强矿山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无证采矿、越界开采等违法案件6起,维护了良好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四是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安全生产宣传月为契机,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矿山安全生产和地质灾害应急知识,书写了宣传标语20余条,制作展板8块,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落实了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和险情巡查三项制度以及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应急反应的各项制度,并加强日常监管,实行一周一巡查,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同时函告有关乡镇政府及安监、公安、供电等部门,并积极协助做好监管工作,减少了矿山安全事故和地质灾害的发生。
(七)狠抓各项基础业务工作
一是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进入冲刺阶段。根据国务院和省、市的要求,我们积极筹措经费,购置办公设备,抽调精干力量,组织技术培训,在认真实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展开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通过全体调查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基本完成调查任务,并将于12月20日前完成全县的统一时点更新、变更调查和遥感监测工作,从而为今后我县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提供翔实可靠的资料。
二是土地规划修编工作完成过半。加快了灵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修编工作进度,目前规划大纲已编制完成,待上级验收。下一步将着手进行县级规划文本及各乡镇规划的编制,力争明年底完成全县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三是土地登记发证和土地估价业务工作有序开展。我局严格按照土地使用证的颁发程序、原则,以提高土地登记效率和准确率为目标,严格审核每宗土地发证的每道环节,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今年共颁发土地使用证2309本,其中集体土地使用证2126本,国有土地使用证183本,并做到了“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契税手续齐全”。积极开展了土地估价业务和基准地价修订工作,为国有土地出让和土地使用权抵押等提供了依据。
(八)加强国土资源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开展了乡镇国土资源所管理干部培训工作。根据部、省厅和市局的统一部署,我局认真开展了乡镇国土资源所管理干部培训工作。培训从7月20日启动,至10月底结束,对全县20个基层国土资源所的122名干部进行了脱产封闭培训,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我们注重培养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素质过强的国土资源干部队伍,将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集体学习与自学、辅导讲课与讨论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党的十七大精神同国土资源具体工作结合起来,促使干部职工把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变成自觉行动,真正提高了基层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
二是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健全了系统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健全了工作、学习、生活和廉政建设各项制度,重点加强了财务管理、车辆管理,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公务招待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和《考勤制度》等四项制度,并严格实行招待费、车辆维修费审报制度,从钱、权、人、事各个方面加强监管,完善了干部监督约束机制,调动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工作合力。
三是加强了基层国土所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省厅《关于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的意见》,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改善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服务效能。通过积极努力,今年我县20个基层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全部通过了省厅组织的验收,争取到奖励资金575万元,促进了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是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我们将行业作风建设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从领导干部自身建设入手,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争取工作主动。全面落实行政为民“十项措施”和工作人员“五条禁令”,坚决杜绝工作中推诿扯皮、吃拿卡要和不负责任等问题的产生。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严格依法行政,特别是在土地和矿产出让、审批、登记及项目招标工作中坚持原则,照章办事,防止现象发生,坚决纠正在征收征用土地和资源管理中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有效地防止了利用职权参与土地、矿产非法交易,从中牟利等行为的产生树立了国土资源部门依法行政、热情服务、廉洁高效、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新形象。
四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责任,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增强廉政勤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把反腐倡廉与日常监督管理结合起来,初步构建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加强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全程监管和管人管钱管项目等重点岗位的监督管理,促使党员干部正确对待、慎重使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做到勤政廉洁,推动了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
在县委、县政府合市国土资源局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我们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等方面做了应该做的工作,为开创我县国土资源工作新局面做出了新的贡献。然而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耕地保护责任落得不够扎实,还局限于落实责任的形式,真正的责任还在于国土资源部门,县乡村各级组织仍不能切实负起保护责任。二是业务基础仍然比较差,主要是信息化管理和城乡地籍规范化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三是执法监察工作比较薄弱,违法案件查处难,执行更难,特别是农村村民违法建房的势头难以遏制。四是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力度还不够。五是由于办公地方紧张,无法实行集中统一办公、无法推行窗口办文制度。六是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提高和完善,不断开拓进取、求实创新,扎实地搞好国土资源各项工作。
三、2010年工作计划
明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国土资源重点工作,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夯实耕地保护责任,落实耕地保护的各项措施,加强对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耕地保有量指标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不突破市下达的任务。
二是围绕全县经济工作重点,积极为重大建设项目提供用地保障,确保经济发展必需用地。落实土地调控管理政策,严把土地供应闸门,控制建设用地增量,规范土地征收征用管理,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加大土地收储工作力度,严格规范管理,确保建设用地规范、有序。
三是巩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成果,继续严厉打击非法开采行为,坚决纠正滥采乱挖矿产资源的行为,建立矿产资源开采利用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维护良好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
四是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力度,严格管理,规范实施,加快进度,实施浍沟镇、xx乡基本农田整理项目。认真规划设计,加大工作力度,组织好2010年省、市、县级项目的踏勘选址和评审论证工作。并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质量标准,确保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
五是进一步加大土地置换工作推进力度。积极开展村庄普查,全面查清每个村庄的面积、人口、户数、建筑物和附属物等情况,登记造册,并据此制定全县建设用地置换总体规划和年度具体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六是加强国土资源基础业务建设,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全面启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发证工作;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库和现代化设备,努力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今年,我科(农村工作办、征地拆迁安置办、爱卫办)按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得到在区各部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及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得到各村(场、居)及街道相关科室、职能部门的大力协助,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求真的干劲,务实的作风,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计划和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全体人员凝心聚力、扎实苦干,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在治污治水、城市管理、环境卫生治理、拆迁安置、规划报建及三农工作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我科全年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回顾
(一) 加强机关作风和廉政建设,强化管理效能,促进机关工作不断适应发展的新要求。
(二)锐意改革、推陈出新,以“三农”工作为全年工作重点,进一步改善民生。
进一步落实工作岗位责任制和作风建设,抓重点工作,关注“三农”和民生。
1、落实岗位制,开展作风和廉政建设。根据在区下达我街重点任务中征地及拆迁工作和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10分。针对这一情况,科室上下高度重视,进行了全面工作动员和部署,为确保工作任务逐项落到实处,成立了征地拆迁组等共7个职能组,将工作职责细化到了每个组、每个岗、每个人,同时,强调分工不分家的团结宗旨,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营造一个和谐、廉政的科室打牢了基石。
2、关注民生,为村及村民办实事。围绕区“惠民36条”和街2009年民生工程任务表,以整治城乡居住环境为今年的工作重点,优化城乡环境,提升农民生活生态质量;以解决历史房产办证及留用地确权历史遗留问题入手,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以解决
(二)以“创文、创卫”活动为契机,抓好“四大工作任务”,全力推进国家文明城市和星级卫生街创建工作。
1、抓好环境卫生管理,努力创造优美整洁环境。积极承接区陆续下放的道路清扫保洁及垃圾清运、河涌保洁等事权,组织环卫中心全面做好城乡环境卫生保洁,一是加强环卫领导班子和保洁队伍的建设,稳妥推进改革,以旧镇、金洲裕兴花园为试点,推行了“三定一包”的责任承包制,即定路段、定人员,定责任,包保洁质量,探索出适合我街长效的环卫工作管理模式。二是进一步完善环卫设施建设,及时更换了残旧破损的垃圾桶、人力三轮车、手推车, 仅3.5L垃圾桶今年就新增10000个。
据统计,全年共完成33条道路、21个村(场、居)居委会、3个小区共543万平方米的保洁工作,完成23条河涌与3条外江376万平方米的保洁工作;清运、处理垃圾10.95万吨, 更新人力保洁车150台、果皮箱410个,新增45L垃圾桶10000个。依托下放事权,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达377人。
2、以创建“星级卫生街”为纽带,严抓城乡卫生治理。
(1) 积极创建“星级卫生街”。严格落实健康教育、市容环境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除“四害”等8个创建标准,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创建,我街成功“摘得”一星,成为南沙区首个一星级街道。
(2) 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宣传及整治行动。牵头组织开展了第二十一个全国爱卫月宣传活动和第二十二个无烟日活动,清洁家园活动、妇儿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等,联合城管、工商和街职能部门开展了多次清洁大行动,如“靓穗迎国庆”等,使爱卫深入人心。
(3)以市场及周边为重点,大力开展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在日常环卫保洁、环境卫生治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金洲市场、旧镇市场和塘坑市场等市场的整治,指导及监督市场卫生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提高市场内部卫生环境管理水平,市场环境卫生得到显著改善。
(4) 抓好“四害”防除工作,预防病媒生物传染性疾病发生。加强领导,做好分工及协调,进一步明确了除“四害”工作机制,对各单位完善详细的除“四害”责任分工及标准,加强了“四害”监测及检查。今年,认真组织开展了以春季灭蚊、蟑螂、夏季灭蚊蝇及秋季灭蟑统一行动为重点的除“四害”工作,全街四害密度得到有效控制。据统计,全年向群众派发各种宣传单张1500多份,投放灭鼠毒饵约3吨,下发各村(场)各类灭蚊、蝇、蟑螂等药品合计约245箱。
(5)整治“六乱”出新招。在整治“六乱”问题上加强了与重要企业、单位、商铺业主的沟通协调,提高依法经营的意识,加强与各村“两委”以及分管领导的沟通,提升其积极管理的意识,效果明显,使“六乱”现象得到较大程度的遏制。同时,积极配合城管执法队伍对发现的“六乱”及“两违”行为积极、及时处理。全年,共协助城管中队整治乱摆卖、占道经营、乱堆放、乱拉挂、乱张贴、乱涂写27500宗;立案查处“两违”178宗,拆除违法建设17宗,清拆面积约5000平方米。拆除违法搭建窝棚12栋,拆除面积约2200平方米;拆除违法户外广告405宗,拆除面积3522平方米。
(6)加强卫生巡查、监督,及时落实整改。联合各职能部门不定期到实地巡查卫生、“门前七包”和“六乱”情况,对巡查中发现的卫生黑点,及时牵头组织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前后共清理卫生死角500多处,清运垃圾、杂草等5000多吨,整治路面积水及破损200多处。对来自区整改督办文件以及其他单位、个人反映的环境卫生问题等,牵头及时核实,立即组织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于两天内进行整改完毕,并及时反馈整改情况,今年共及时处理各类环境卫生交办函30多宗。
3、抓好治水工作,切实改善群众生活用水环境。今年列入市任务的有5条村(居)的生活污水治理、4条河涌综合整治及第二批136家餐饮单位废水整治。在区的大力支持下,在街的高度重视下,成立了以街主要领导牵头、我科具体落实的治水工作专项小组,先后召开两次治水动员大会,向各村(场、居)颁发了《南沙街2009年污水治理与河涌综合整治任务书》,与餐饮单位签订了《南沙街餐饮单位废水整治责任书》。根据治水工作进展及时召开工作部署会议和协调会,积极跟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各项目的勘察、设计、招投标及施工等各个环节,严抓工程质量,按工期倒排表严格控制工程进度,基本按质、按量完成了年度治水任务目标。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开展并完成列入今年市任务的芦湾村、九王庙村、鹿颈村、南横村和红岭社区5条村(居)7个子项目的主体污水治理设施并进入验收阶段,完成其中4个子项目的绿化升级改造,现正开展几个项目的污水管网接驳设计工作。餐饮废水整治方面:积极开展任务书中136家餐饮单位废水整治,通过对136家餐饮企业经营情况调查中,排除停业、立案整治等原因,实际需整治的75家已全部完成整改,现在组织检测验收中。河涌整治方面:积极配合区水务环保局开展河涌综合整治各项工作,负责开展整治用地涉及征收工作。今年重点开展了金洲涌、芦湾涌、三姓围涌综合整治用地收地清场,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已基本完成任务。近期,根据区事权下放要求,对新立项的大涌涌等5条河涌开展前期的现场考察和设计方案论证工作。
4、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竭力抓好森林防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坚持以护、防、消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建立了护林防火安全管理责任分级制;制订了各项护林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对护林防火安全工作实施规范化管理;加强了对辖区内林地的巡查监管,做到了每月对护林员进行岗位专业培训,每月对消防器材进行保养,每月组织人员召开例会。全年森防工作顺利开展,确保本年度辖区林地无安全事故。
(三)加强规范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拆迁安置工作顺利开展。
今年,以建设项目和金洲涌河涌综合整治等项目为重点,积极开展各项征(收)地和拆迁安置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抓好全局部署、重视拆迁工作。在街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定期开展工作例会协调解决征地拆迁安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二是打造一支凝聚力强、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的专业征(收)地拆迁队伍。多次组织开展廉政作风类及业务类培训,提高队伍的思想作风、业务能力及人员素质。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想法设法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深入细致的开展动迁工作。四是认真做好被征(收)地拆迁户及安置工作,严格执行南沙区的拆迁安置政策,把好安置分房的各项工作环节的关口,做到拆迁一户安置一户,同时,细致做好了安置后的服务工作和群众意见的疏导、排解工作。
截至11月底,我科按计划及进度要求顺利完成了12个征(收)地项目,共完成清场收地约1805亩、征地128亩,拆除临时棚类6743平方米、拆迁补偿商铺5间;强拆房屋两间、强制清理棚屋类3874平方米;居民拆迁补偿安置35户,拆除房屋面积5458平方米,其中新建房屋1728平方米;发放征(收)地拆迁补偿款约19,582,688元。
(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做好“三农”工作,对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保障农民持续增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我科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各项方针政策,立足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乡统筹与农村城市化管理、三防、畜牧、渔业生产及绿化管护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积极协助各村做好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协助、指导、配合各村在积极发展、复苏农村集体经济,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约5982万元(其中:经营收入517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5465万元),其他收入 40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 161万元。经济收入完成年度计划6400万元的 93 %。
2、周密部署,切实做好三防相关工作。贯彻落实“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提前谋划、积极部署、迅速反应。(1)密切关注天气,及时做好信息传达工作。(2)汛前开展安全大检查,对海堤、水闸组织开展了整治维修,协助区对四个山塘水库进行维修了整治,及时补充三防抢险物资。(3)汛期严格落实24小时三防值班制度,三防办人员时刻警惕,与各村(场、居)及三防水利设施管理人员密切联系,做好巡查、整治工作,提前排除各项安全隐患。(4)做好应急抢险工作,遇到汛情积极处理,妥善疏散、安置受灾群众,同时做好灾后清理、恢复工作。在今年的莫拉菲、巨爵等几次强台风中我街指挥有力、处置得当,上下齐心协力,全街安全度汛。
3、以试点为载体,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以试点,推行了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从7月份开始至12月份,试点村改革历经了八个工作阶段,审核并表决了我街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试点改革取得了初步成功,为全面推广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固化奠定基础。
4、加强荔枝的品牌建设,促进优势产业健康发展。抓住今年荔枝丰收年的好时机,积极协助举办第三届荔枝旅游文化节,以荔枝文化为媒,树立荔枝品牌,提高荔枝知名度,带动旅游服务业。组织参加在广州举办的“名优农产品展销会”,筹备省名优农产品展销会。今年,我街的桂味荣获“名优农产品称号”。
5、做好农业生产各项工作。完成2008年种粮大户补贴和2009年种粮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及水库移民资金的发放工作;组织并完成15条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证明书申请上报;做好农机年审及安全管理工作,共年审手扶机10台;完成43户农机购置补贴的审核工作等。
6、做好畜牧业生产、防疫防控工作及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今年,街畜牧业生产发展较平稳,生猪存栏量27412头,年出栏量29918,比去年略有下降,其他畜产品生产平稳。(1)采取生产情况统计关、强制免疫关、疫病疫情防治关、动物疫病的查源灭源关、检疫检验关和生猪生产质量关的“六大关”工作措施,严格防疫防控。据统计,我街家禽禽流感免疫接种达100%,生猪口蹄疫免疫率达95%以上;没有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鸡瘟等疫情发生;生猪检疫率达85%以上,家禽检疫率达80%以上。(2)采取饲养场产地检验关、屠场生猪宰前“瘦肉精”检测关、屠场宰后检疫检验关、饲料经营场及饲养场添加“违禁药物”关“五大关”检测措施,监控饲养场、屠宰场生猪盐酸克伦特罗残留,协助区不定期开展检测,使群众吃上放心肉,全年未发生肉禽食品安全事件。
7、做好“村村通公路”和机耕路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基础建设。对今年立项的“村村通公路”项目——环宇路处长线和旧桥重建组织开展招标工作,预计年底前进行施工;组织开展今年立项的3条机耕路建设,现在前期招投标阶段。
8、及时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及治理。及时更新2009年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定《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协助并联系各村、场、居的地质监测员对街辖内地质隐患点进行监测,并及时向国土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上报险情,全年地质灾害监测工作圆满完成。开展国土局事权下放的3个地质灾害点排险工作,组织摇珠确定了代业主单位以及设计单位。
(五)协助开展房屋报建、土地利用等相关工作。
1、积极协调处理村集体及群众土地、房屋确权等历史遗留问题。一是用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开展原17个拆迁小区的房产证办理工作,已完成小区共28拆迁户的房产证办理,目前正对16个拆迁小区之一的拆迁小区着手办理建设用地批准手续。二是积极开展留用地确权工作,与区积极协调解决留用地确权问题。此外,积极协调在虎门污水提升泵站项目收地工作中的土地争议,协调处理土地已征未补的历史问题,协调处理东部公司游艇俱乐部用地涉及砂石码头征地历史问题等,均取得积极成效。
2、立足服务群众的精神,协助群众进行房屋建设报建。秉着一贯认真负责的态度受理我街村民、居民的每一宗私房报建案件,为报建人提供周全的服务。据统计,今年向南沙规划分局递送办理私房报建工作共计100宗。
3、积极开展廉租房及危房改造申报的调查工作。(1)按照区国土分局要求,开展我街廉租房租赁补贴的申请审核报批以及发放后续工作,目前为止,经批准成功申请廉租房补贴的有223人。(2)做好房屋安全管理,指导南沙街各村、场、居及单位切实做好房屋安全工作,明确房屋安全管理专职负责人,根据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要求,向各村(场)传达农村危房改造精神,开展危房改造申报接收工作,目前第一批共收到申请表共27份,2份符合改造要求并已公示。
4、其他。协助区规划国土局开展村庄规划工作,参加村庄规划现场专家讨论及村民征求意见大会,提出规划指导意见;协助区国土分局开展第二次全国土调查,对全街的17个村(场)的历史征地情况进行了摸查;开展第四次卫片新增120个图斑的摸查工作,完成查处任务。
(六)招投标和工程建设管理
1、建立并完善街招投标及工程建设管理流程。建立街小型工程招投标及建设管理办法,协助纪工委进一步完善、规范小型工程招投标、建设及支付制度。制定及完善工程管理相关专业的制度,如拆迁安置公示制度、绿化养护管理办法、保洁制度、地质灾害防治指导书等等。
2、组织开展区及街工程招投标及建设管理,严把关口。从今年5月成立招投标小组自今,作为小组办公室,共完成区事权下放项目及街内小型工程招投标项目22个,跟踪建设及验收项目合计约18个。
3、筹建小型工程库。根据街建设需要,筹建街常用项目的小型工程备案库,拟于年内建成。
二、存在的问题
1、随着各项工作任务的日益增重,尤其是征地拆迁、环境卫生整治方面,工作人员调动村“两委”的积极能动性不够。
2、村场环境卫生经过整治面貌有所改变,但保洁标准不高,保洁质量波动较大,长效管理机制还需完全建立起来;环卫工人交通安全意识较弱,有待进一步加强;环卫保洁经费支付滞后,影响正常运转;单位和商铺以及个人卫生意识差,需加大宣传。
3、区事权陆续下放我街,属于我科职能范围内的工作量急剧增加,需要科室进一步理顺职责、制度和规范管理,同时需与区事权下放职能部门加强沟通。
4、在地质灾害防治、历史问题解决、安置房源质量问题解决等过程中需要区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和区的协调力度不够,使有些工作的推进受到影响。
三、下一年重点工作计划
1、配合区及街开展各项整治工作,包括大道等里面外观整饰,全力铺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依托创文、创星、创“广东省卫生村”等,夯实环卫保洁基础,进一步严抓城乡综合环境整治,将城乡环境卫生推上一个新台阶。
2、拆迁安置方面。
(1)进一步完善内部的工作流程,使我街的拆迁工作更加规范化。理顺当前正在开展的征地拆迁项目,全力以赴,努力圆满完成现有的委托工作任务。
(2)继续推进安置进度,尽快完成首批安置房的契税申报缴纳工作,加快房产证办理速度。同时,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注意收集群众意见,认真细致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化解群众的意见和矛盾。
3、进一步完善街小型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积极做好区在道路河涌保洁、治水、绿化、地质灾害治理、水利设施管养、村村通公路、机耕路建设等方面下放事权的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并理顺相关办法。
4、推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以16个拆迁小区房产证办理、村留用地确权等为重点,积极协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村经济发展寻求突破。
5、以鹿颈股份制改革的试点工作经验,陆续推进其他村的股份固化工作。
一、建设策底工业园区的必要性
一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典型的工业型县份。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东部重要的能源煤化工基地,加快煤电化运一体化综合开发,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牢固树立。今后,随着煤电化运一体化开发的纵深推进,电力、煤化工等主导产业将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也将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新的投资项目将不断开工建设。我县虽已有石堡子工业园区,但其规划面积仅为385.3公顷,水资源有限,年径流量只有670万立方米,今后随着工业项目的逐渐增多,发展空间相对不足的问题会逐步显现。因此,在城郊乡镇再建设一个较大规模的工业园区,可以调整全县工业结构布局,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需要,促进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县工业企业数量比较多,但分布非常零散,一些企业在城区或城郊建设工业项目,这既影响县城的整体规划与建设,影响县城形象和居民生活,同时也影响着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企业“退城入园”,可以促使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集约发展;可以节约水、土地等日益紧缺的要素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有利于集中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扩大开放开发,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需要。在工业园区,可以形成比较好的基础设施,配套优惠的政策,提供良好的服务,这是企业投资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具有特色明显的工业园区,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容易以群体优势引起市场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投资建设。随着我县开放开发步伐的加快,在策底镇建设工业园区,精心营造一个投资的高地、政策的洼地,可以更好地推动“一体两翼”工作部署的实施,是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
四是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工业园区能够集中解决交通、用水、供电、环境保护等共用设施问题,可以共享信息和人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在工业园区,可以互相利用产品,逐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生产,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和减少排放,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企业集聚到一起,可以充分竞争、合理分工,有利于我县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
因此,加快建设策底工业园区,既是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必然,同时也是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目前,在策底镇建设工业园区有明显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一是区位优势明显。策底镇南距县城17公里,省道平(凉)华(亭)公路和泾(源)华(亭)公路贯穿全境,北距市区38公里,西到宁夏泾源县46公里,距宝(鸡)中(卫)铁路安口火车站33公里,是连接和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几何中心,也是县的工业、贸易重镇和对外开放的“北大门”。如果平华高速能在近几年开工建设,策底镇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二是工业基础较好。境内水电充足,煤炭、石灰石、陶土、红土等矿产资源丰富,煤炭贮量2200多万吨,策底河年径流量达5175万立方米。策底川、红旗川平坦广阔,可用土地达2000多亩,是工业企业落户的温床。目前已形成以煤炭和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2户国有大型企业年创收1.53亿元,实现利税1724万元。其中:设计年产240万吨的华煤集团山寨煤矿年产原煤87万吨,销售收入1.3亿元,利税1500万元;设计年产30万吨的华煤集团陇东水泥厂年产水泥10万吨,创收入2300万元,利税224万元。境内有各类小型工业企业16户,年创收入达1441万元,利税231.9万元。三是小城镇规模逐渐扩大。策底镇1996年被列为乡镇工业开发小区(副县级建制),2000年被省建设厅确定为“全省50个重点小城镇建设示范乡镇”,2002年完成撤乡建镇。1995年实施小城镇改扩建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520多万元,城镇总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增长到1800人,初步形成了“两纵两横”小城镇街路格局,拥有各类个体商贸户196户,商用房屋960间。今年投资229万元,实施了以平华路过境段整治、东大街改造、南新街开发三大工程和农贸市场、汽车修理市场、煤炭市场三大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小城镇建设工程,小城镇品位进一步提升,承载工业、带动农业、繁荣三产的效能日益凸显。四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镇到各村均建成“农一级”道路,策底至盘坡村道路全线硬化,策田路(泾华路策底段)油筑工程已全面启动。镇区日供水量可达1000立方米,可满足小城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水。区内有180KV变电站和农电站各1座。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27%,无线通讯覆盖全镇。镇区财政、金融、公安、畜牧、土管、工商、社保、供电、供水、教育、卫生、保险、通讯、环保等社会管理和服务机构健全。
二、建设策底工业园区的思路及措施
发展定位是:重点围绕煤电化运和建材项目搞开发,吸纳各类工业项目入驻园区投资发展,努力营造投资高地、政策洼地,经过五年的努力,将园区建设成“园林式、生态型、服务全”的现代化工业集中区。
发展思路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特色化发展、有序式推进的要求,坚持园区建设与全县工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发展民营经济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大力招商引资,大上工业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两年打基础,五年成规模,把策底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全县开放开发的新战场、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吸纳各类生产要素的聚宝盆。
建设园区的主要措施:
1、科学规划创园,力求高起点建设。要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档次建设”和“园林式、生态型、服务全”的建设定位,聘请高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将工业集中区规划为“工业生产区、生活服务区、行政服务区”三个功能区。按照“四统一、一分开”的原则,即统一供水、统一供电、统一供气、统一治污,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对每个区的区位、面积、建设要求都一次性规划设计到位,并进行详规控制。对园区道路网络、对外进出循环通道、绿化以及园区标志等同步设计到位。园区规划要同策底镇小城填建设总体规划和经济发展计划紧密结合起来,要有前瞻性。规划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保持规划的严肃性。按照规划要求,对进入园区的每个项目从平面布置、立面效果、绿化面积、厂房办公用房设计,到围墙风格、墙体色彩、厂区大门宽度及式样等都进行逐个审核,在总体协调的前提下,做到“一企一特、一厂一景”。点面结合,相得益彰,逐步提高园区整体品味和建设水平,增强投资吸引力。
2、重大项目兴园,务求招商取得突破。策底工业园区以煤电化运和建材项目开发为主,同时吸纳其它各类工业项目入驻园区。当前要重点做好电厂二期2×60万千瓦和华电集团2×100万千瓦两个发电项目的争取工作,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充分发挥园区开发建设成本低、劳动力资源丰富、运行机制相对灵活等比较优势,大力开展错位竞争,力争该项目落户策底工业园区。同时要重点做好对煤化工下游产品开发项目和建材项目的引进工作,积极培育产业群。我县民营经济相对活跃,要通过组织培训班、座谈会、联谊会、观摩考察等形式,激发民营企业家进行“二次创业”的强烈愿望,吸引县内外民营企业进入园区投资发展。从生态环保、高科技含量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禁止污染项目进园。对一般项目抬高门槛,提高投资强度;对特殊项目(劳动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适当放宽要求;优先考虑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对发电、煤化工等需要重点引进的项目,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
3、多方筹资建园,坚持多元化发展。园区建设要确立“科学举债、市场经营、多元推动”的思路,主要采取自己筹一块、银行贷一块、政府支持一块的办法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建园之初,由县级财政垫付一定的诱导资金,园区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通过银行贷款和从其它途径筹措建设资金,高标准地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凡园区土地“农转用”报批需缴纳的规费,由县土地储备中心先行垫付,以减轻策底镇的资金压力。各级乡镇企业发展资金、小城镇建设资金、交通建设资金、技术改造资金、高新技术引导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农业产业化资金等财政性资金,应统筹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扶持园区项目建设。园区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有偿使用收入,主要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策底镇区存量土地拍卖所得收入全部用于园区建设。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广泛吸收社会资本投入,“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实现市场化运作。
4、优质服务立园,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搞好土地统征工作。园区的土地要以策底镇为主、县国土资源局配合一次性搞好统一征用,镇政府与相关村签订土地征用合同,预付土地款。入园企业一律与园区管委会商谈土地价格,不允许由企业直接与园区土地所在村或村民商洽,以减少环节和矛盾。二是实行全程服务。园区配备熟悉业务的专职员,入园企业只要缴纳了土地款,所有立项、报批、土地征用、规划建设等各项手续均由员在规定期限内负责办理完毕,尽量减少企业工作量,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过程,使工业园区在服务上得到企业的认可和肯定。三是全面推行“帮办责任制”,定期召开园区工作例会、项目施工例会、业主座谈会等,帮助解决入园企业在项目实施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立园区领导包企业制度,全力推进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四是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全面提升工业园区的服务层次,提高各项服务质量。
三、建设策底工业园区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在当前宏观调控日趋加强的情况下,工业园区建设将会遇到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创新思路、创新模式,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加快策底工业园区建设。
1、关于组织领导的问题。要搞好园区建设,就要有一个健全的机构、一支专门的队伍和一批专业的人员。建议县上成立策底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园区建设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协调。设立策底工业园区管委会,由镇党委书记任管委会主任,下设专门机构,配备工作人员,负责园区建设、管理以及园区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同时,由县发改局负责园区的规划论证、立项审批工作,县国土局负责用地指标的安排工作。结合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将镇经济发展办公室、招商办、统计办、劳动保障所等部门整合到园区办公室,以提高工作效率。
2、关于优先安排园区建设用地的问题。园区一经批准设立,规划一经确定,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帮助园区制订科学的用地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对入园重点企业的建设用地,可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给予重点支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中,要优先考虑工业园区用地。对策底镇难以保证耕地占、补平衡的,可按规定实行异地开发整理置换;允许将整理出的耕地面积按规定折抵园区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允许园区在不同集体经济组织之间,按照“等质等量、就近方便”的原则,进行土地调整互换。对已出让的项目用地,确认在两年内无法实施的情况下,可以变更业主,并办理有关手续,出让金增值部分上交县财政,并由县政府负责安排返还园区。
3、关于开发模式的问题。在开发过程中,应逐步引进公司制开发模式。工业园区应成立投资经营公司,以企业行为筹措建设资金,按照园区的工作计划和具体安排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发和经营。同时,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将地产租赁、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培植和产品销售作为自己的主要业务,以投资土地开发和设施建设并通过其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来获得稳定收入,实施滚动开发,这样,既可降低园区投资成本,又可获得税收收入。
正当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中全会精神,各项工作进入冲刺攻坚的关键时期,县委、县政府召开这次秋冬季公路建设大会战动员会议,主要目的是动员全县各级党政组织迅速行动起来,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大打一场公路建设攻坚战,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公路建设任务。
刚才,政府副县长同志宣读了年公路建设大会战实施方案,政府陈县长作了动员讲话。县长的讲话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指出了加快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如何搞好今年秋冬季公路建设大会战进行了扎实具体的安排部署,提出了十分明确而又严格的要求。这个讲话立意深远、说理透彻,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既是全面开展秋冬季公路建设大会战的动员令,又是指导我们抓好公路建设大会战的重要文件,请大家认真领会精神实质,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再强调五点意见:
一要严密组织,迅速行动。秋冬季公路建设大会战是第四季度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的又一项重点工作。为了确保按时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县委召开常委会议,做了专题研究部署,明确提出要坚持大搞农村公路建设大会战的决心不动摇,工作力度不减弱,坚定不移地推进公路交通大建设,并且要在这项工作中,全面检阅各级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全面锤炼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因此,各乡镇,各单位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对秋冬季公路建设大会战予以高度重视。会议之后,要迅速召开本乡镇党委会议和本单位全体职工会议,及时传达学习陈县长讲话原文,深刻领会会议精神。要成立组织机构,研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定时间、定任务、定措施、定人员,靠实工作责任。要继续实行领导包村包路制度,坚持一条路一名责任领导,一条路一支管理队伍,具体抓好组织实施,真正在全县形成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科学调度、齐头并进的良好工作局面。总体要求是必须在10月25日前全面启动公路建设,切实做到有声势、有力度、有成效,迅速在全县掀起秋冬季公路建设大会战的。
二要突出重点,明确任务。今年秋冬季公路建设大会战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各乡镇、各单位要紧紧围绕“大干苦干一百天,新修整修千里路”的总体目标,进一步细化、量化各自任务,切实抓好落实。特别是发改委、财政、扶贫、林业、国土、水保、公安、检察、司法、监察、审计等公路大会战指挥部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积极支持协调解决公路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为工程的加快推进提供保障。宣传新闻单位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为公路建设大会战营造浓厚的氛围。县直和省市驻宕单位要以包好一个乡镇,修通2条通社道路为重点,切实做到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机械出机械,以实际行动支持所联乡镇的公路建设工作,这是考核包乡单位的一项硬任务、硬指标。各乡镇要坚决破除“等、靠、要、拖”的思想,把工作做细、做实,向群众讲清这次农村公路建设的原则、补助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引导农民自愿投工出劳,投身到农村公路建设中,用实际行动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生活条件。具体要抓好拆迁占、2条通社路、乡村公路整修养护和重点项目的路基改造工程等四项核心工作。要千方百计解决好所有项目路上的拆迁占地问题,为公路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真正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中提高执政水平,体现工作能力。要在县直和省市驻宕单位的协助下,新修2条通社公路,进一步提高公路通达能力。要在抓好通乡公路、通村通社公路建设的同时,全力以赴抓好重点公路和历年修建的村村通公路养护整修工作,铺沙备石,平整路面,保证公路畅通。要深入发动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到重点项目建设中,主动配合施工单位实施好路基改造工程,真正在全县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大搞公路建设的新热潮。
三要加强监管,保证质量。交通部门作为公路建设的业务主管部门,要从组织上、管理上、技术上服从服务于公路建设大会战,把所有技术力量派遣到工作第一线,切实加强业务指导。所有的项目公路,无论通乡油路,还是通乡等级路、村村通公路,交通局都要加强管理,成立项目部,强化监督责任,严格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施工、按程序施工、按合同监理。要将科学规范的公路建设管理方式、方法、手段和程序引入到通乡公路建设中来,建立和完善质量监督保证体系,全面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对出现质量问题的,一定要严肃处理,决不手软。要切实通过严格的质量监督,确保秋冬季公路建设工程成为“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放心工程”,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民心工程”和“富民工程”。
四要转变作风,严明纪律。要全面完成公路建设大会战的各项工作任务,必须要有优良的工作作风作保证。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在工作过程中,要以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勤、自身实的良好形象,带头深入一线,亲自挂帅、亲自上阵、亲自组织、亲自参与、亲自督查,真正做到不偷懒、不耍滑,不推诿。要坚决杜绝群众干、干部看的问题,要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在落实任务,推动工作中转变作风,在转变作风中抓好落实。公路建设大会战期间,各乡镇要加强管理,严明工作纪律,绝不允许干部职工缺岗溜位,绝不允许在施工中敷衍塞责、弄虚作假,要切实在“实”字上下功夫。对欺上瞒下、搞形式主义、耍花架子,不干实事的干部,该组织处理的要组织处理,该纪律处分的要坚决予以纪律处分,努力在全县营造一种说实话、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的干事创业氛围,切实形成一种议而就决,决而就干,快事快办,特事特办,雷厉风行,激情落实的工作格局。
为了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着力推进我市资本运作工作,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新形势下推进全市资本运作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新形势下资本运作工作的新特点、新情况和新变化,积极培育优质上市资源,加大私募股权融资力度,促进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企业发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质量,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衍生工具,引导企业实施并购重组战略,积极发行各类债券,不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全力做好新形势下全市资本运作的各项工作,加快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建设幸福作贡献。
(二)主要目标。根据建设幸福、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全市资本运作工作的主要阶段性目标是:到2010年,力争上市公司总量达到30家,上市后备企业达到100家,上市融资总额超200亿元;培育本土股权投资企业5家,引入国内外知名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机构10家,实现股权融资20亿元;大力发展企业债、公司债、融资券、可转债、可交换债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实现债务融资超100亿元;实现担保额超50亿元。
二、推进资本运作的重点工作
(一)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
企业上市是新时期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实力的关键举措和重要战略,是企业扩大融资渠道、完善治理结构、分散投资风险、提升产业层次、实现裂变扩张的重要手段,是现代企业做优做强的必由之路。
1.大力营造鼓励企业上市的氛围。强化和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的工作机制,建立企业上市月报制度,并通过参观考察、专题讲座、会议推动、现场办公、政策宣传等形式,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造就一批想上市、会上市、能上市的企业群体。全面营造工业企业与农业、基础服务业企业一起上,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一起上,国内证券市场与境外证券市场一起上的新局面,全力打造“板块”新优势,加速实现企业资本与市场的国际化。
2.努力建成一支百家科技型拟上市后备梯队。各镇(街道)、开发区(包括临港新城、靖江园区,下同)要按照推进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创新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选择主业突出、制度健全、效益良好、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企业、高新企业、成长企业、优势企业,作为上市后备梯队,加快培育、辅导、提高,加速形成规模、产业、品牌、效益优势,做到“优选一批、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扎实推进企业上市工作。
3.强化企业上市业务分类指导。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拟上市后备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加强业务分类指导和扶持培育。要帮助企业引进创投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社会法人资本,加快重组步伐,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经营行为,强化科技创新,提高盈利和上市能力。
4.加强企业上市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帮助企业引进上市紧缺人才。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适时开办公司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训,切实帮助上市后备企业提升素质。
5.强化企业上市政策扶持。各级各部门要以一切有利于上市为原则,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融资实际问题,该简化的要尽量简化,该补办的要尽快补办,该优惠的要尽数优惠,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切实提高企业上市积极性。
6.全力推进企业挂牌上市。企业挂牌上市是企业上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巩固扩大国内主板市场、积极拓展中小板市场,继续扩大新加坡、香港、英国市场,努力推进美国、德国、韩国等市场的上市步伐,不失时机地推进创业板上市,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30家。
(二)强力推进私募股权融资和投资工作
私募股权融资是现代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引进私募股权基金,不仅解决资本短缺的瓶颈、改变资金结构,更重要的是引进外部智力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许多诸如管理、技术、信息等新要素,增添企业发展的活力。
1.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私募股权融资计划。支持和鼓励我市各类企业和国内外各类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施私募股权融资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股权招商活动,进一步引导各类股权投资企业加大对我市各类成长型企业的投资力度,力争每年全市有10家左右企业引入各类股权投资基金。
2.促进股权投资企业发展。遵循市场化、国际化、规范化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类集团企业、规模企业、外资企业、优势企业、社会法人、有条件的自然人创办各类股权投资或投资管理企业,大力培育本土股权投资企业,促进各类股权投资企业的健康发展,力争每年新设2家以上本土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企业。
3.引进国内外知名股权投资企业。千方百计引进国内外知名股权投资企业及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在设立分支机构,积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私募股权投资环境,力争每年引进国内外知名股权投资企业或股权投资管理企业2家以上。
(三)着力推进债券融资工作
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债券市场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和企业债券以及金融债券。资金仍是一个长期短缺的生产要素,要切实通过发行各种形式的债券,募集发展资金,建立发展优势。
1.上市公司要努力创造条件发行公司债。要根据《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证券法》规定和财务状况,筛选一批节能项目、环保项目、可持续发展概念项目,创造条件发行公司债或可转债,力争1~2年的发展周期发行一次公司债或可转债。
2.大中型企业要想方设法发行企业债。我市骨干企业或重要建设项目,要千方百计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相关部门要依据债券、融资券发行条件分类排队,加强服务,引入优质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信用评级机构,帮助符合条件、行业效益好、偿债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改善财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增强发展能力,力争每年有1家以上企业集团发行企业债。
3.引导企业发行融资券。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拓展融资空间,力争每年有2家以上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或中期票据。
4.支持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债。我市符合《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试行规定》的并且需要融资的上市公司股东要早做准备,积极争取发行可交换债券,逐步化解大股东减持压力,确保企业稳健发展。
5.探索发行中小企业集合互保债券。按照“市场引导、企业自主、集合发行、统一担保、分别负债”的具体模式,积极争取为成长性好、诚信度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在债券市场直接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发行债券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局限。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中小企业集合互保债券发行成功。
(四)全力做好并购重组工作
企业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战略,是资本运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实施并购重组战略,可以使企业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将规模做大,提高竞争能力,有效实现低成本扩张和降低多样化经营风险。在并购重组中应坚持稳健原则、效益原则、整合原则,注意化解整合风险、财务风险和多付风险,确保并购重组达到预期的目标。
1.抓住机遇实施并购战略。市大企业集团要加速做好人才、技术、资源等战略储备,策划一批战略并购项目,推进一批企业集团实施海外资源收购和战略储备;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实施一批上市公司股权回购和面向其他上市公司的战略收购;针对国际市场衰退和海外知名集团目前争取合作的迫切需求,推进一批战略合作和技术引进项目;抓住国家“促内需、保增长”的新一轮发展机遇,争取吸引一批海外资金和国际国内高端人才,加速企业扩张和发展。
2.不失时机实施并购重组。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一企一策实施对困难企业的重组,推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在行业内进行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同时要构建重组信息平台及时传递重组信息,推动行业内有实力企业与困难企业的信息对接,形成企业间自发有序的行业内重组调整机制。
3.鼓励建立抱团互助机制。鼓励大企业集团建立抱团互助、共同发展的机制,推动不同板块企业之间以及大企业集团之间“异舟互帮”、“相互支撑”,形成企业集团“抱团式”的业务支持、金融支持、信息支持体系;充分发挥互助担保基金的作用,引导大企业集团利用经济调整和市场洗牌的机遇进行资源整合,不断提高我市大企业集团整体抗风险能力。
(五)不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专门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中介服务机构。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企业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摸索,已经初步具备行业规模,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现有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远未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
1.完善现有信用担保体系。研究提出支持担保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监管考核办法,促进担保业健康发展;鼓励担保公司自发结成信用担保联盟,在联盟内共享担保资源,相互担保,相互支持,降低金融风险;政府参股或控股的担保公司,进一步充实资本金做大做强,提升担保规模和水平。有条件的镇要成立担保公司。
2.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以赢利为目的,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开展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实行担保贷款风险共担;建立商业性担保体系,实行商业化运作,坚持按市场原则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业务;建立互助型担保体系,推动中小企业间的股权质押,行业(专业)协会、商会建立互助基金,营造行业内良好融资环境;鼓励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担保公司优先向上申报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减免税和奖励。
三、加强推进资本运作工作的组织领导
生产经营与资本运作是现代企业快速发展双轮驱动器,不能偏颇。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引导企业实施生产经营与资本运作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加速企业的扩张发展。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和引导,使有条件的企业全面开展资本运作工作,化解当前的金融危机,从危机中找到机遇,从挑战中寻求发展。
(一)建立组织机构,切实推进资本运作工作
建立市资本运作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发改局、上市办、金融办、经贸局、科技局、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国土局、建设局、外经贸局、环保局、规划局、安监局、房管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外管局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组织领导全市以企业上市为核心的资本运作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上市办。上市办要站在资本市场发展的前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和综合协调功能,确保实现全市资本运作阶段性工作目标。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要把资本运作工作作为重大事项,积极配合,全力做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服务,积极推进资本运作工作。各镇(街道)、开发区要把资本运作工作列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要像抓重大项目一样抓好资本运作工作,分管工业的副镇长(副主任)为资本运作分管领导,农经中心为责任部门。全市上下形成强有力的资本运作领导组织体系,确保我市资本运作工作协调有序快速推进。
(二)强化资本运作工作责任考核
各镇(街道)、开发区要把资本运作列入重要的日常工作,明确工作部门和工作职责,制订年度资本运作工作计划,强化工作责任考核,加快把辖区内的行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型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进私募股权基金,培育成上市公司;推进优势企业实施并购重组战略,加快做强做大步伐;积极鼓励企业发行各类债券,拓展筹资渠道,形成发展优势;不断完善融资担保体系,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信用保障。市对各镇、开发区实行考核制度,从制度建设上保证资本运作工作的有效推进。
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人民调解工作长期以来为化解社会矛盾、消除民间纠纷、减轻法院审判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方法。近年来,我国民间纠纷日益复杂化,调解难度不断加大,人民调解的范围从原来的婚姻家庭、相邻关系、人身伤害等传统性民间纠纷扩展到劳动争议、医疗纠纷、道路交通事故、征地拆迁、物业管理等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矛盾纠纷,这对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法院与人民调解委员会有着化解社会矛盾的共同使命,支持指导人民调解工作也是基层法院的职责。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组织法都对基层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做出了相关规定,20__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更是进一步明确规定,基层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因此,在新形势下正确认识加强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是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摆在全国基层法院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近年来宁波市____区人民调解指导工作实践为研究样本,扎实稳妥地开展关于人民调解指导工作的调研,希望为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提供有益参考,开创基层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新局面。
一、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开展情况
(一)基层人民调解的组织架构
1.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企事业单位等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截至2014年3月,____区已建人民调解委员会153个,其中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6个,村、居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86个,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55个,其他人民调解委员会6个,初步建立了自下而上多层次、广覆盖的人民调解网络。为了落实开展“大调解”工作,村、居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将在职党员、楼长、退休干部、优秀外来务工人员等列入“社区能人库”,鼓励他们参与到日常的人民调解工作中来,形成“人人参与,调成有奖”的氛围。乡镇、街道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则积极推进矛盾纠纷“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监督、统一归档”机制,主要解决跨辖区或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
2.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
为推动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打破固有的地域及行业局限,整合人民调解资源,提高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____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于20__年3月挂牌成立。该调解委员会由区综治办、公安分局、司法局、局、安监局、劳动局、国土局、总工会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是:对影响全区稳定的重大矛盾调处工作进行协调;协助做好重大突发性事件的调解工作;定期对全区矛盾纠纷调处情况进行分析。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五个专业调解工作室作为常设机构,分别是:驻法院的“民事纠纷调解工作室”,拥有专职调解员3名;驻劳动局的“劳动纠纷调解工作室”,拥有专职调解员3名;驻交警队的“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工作室”,拥有专职调解员9名;驻卫生局的“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室”,拥有专职调解员2名;驻国土局的“国土纠纷调解工作室”,拥有专职调解员2名。
(二)基层人民调解面对的社会纠纷情况
1.社会纠纷数量与构成
近年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面临社会纠纷数量增长较快,纠纷种类更加复杂的挑战。以____区人民调解组织收案为例,20__年至20__年纠纷数量进入一个较快的上行通道,由6762件上升到12553件,增长了85.64%。2013年案件数量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有11247件,在10000件以上的高位徘徊。婚姻、家庭、邻里、损害赔偿和生产经营性纠纷属于常见性、多发性的传统型纠纷,在纠纷总数中比重有所上升,由20__年的43.43%上升到20__年的50.6%。交通事故、环境保护、劳动争议、医患矛盾、征地拆迁等社会热点、难点纠纷可以划入专业性纠纷的范畴,曾占据纠纷总数的大半江山,近年来虽然比重有所下降,但种类进一步增加,矛盾的多样化和尖锐化大大增
加了人民调解工作的难度。
2.社会纠纷出现新趋势
社会纠纷出现了一些新趋势:一是传统性纠纷重新占据多数,做好婚姻家庭和邻里等传统类别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工作,仍是日后一个相当长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重中之重,不能因为新类型矛盾纠纷的不断涌现而忽视传统矛盾纠纷或降低对其的工作力度。二是矛盾纠纷种类不断多样化,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迅猛发展,法制建设也进入了快车道,立法不断完善,《物权法》、《道路交通法》、《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医疗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等,使得道路交通、劳动争议、征地拆迁、医疗等纠纷数量居高不下(图表2)。相信未来几年,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继续加快,新型的矛盾纠纷还将不断涌现,对此,各级调解组织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
1.人民调解面对的民间纠纷数量大、种类多
人民调解作为第一道屏障,一直承担着过滤和化解民间纠纷的重任。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体间的交流和联系呈多样化的趋势,相对应的是民间纠纷也不断引发。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纠纷数量一直在高位徘徊,人民调解工作量很大;另一方面,纠纷种类丰富,涉及主体类型不断增多,矛盾内容趋于复杂,使得人民调解的工作难度加大。问卷调查也显示,92%的被调查人民调解员认为“调解工作量大,任务繁重”;69%的被调查人民调解员认为“缺乏如拆迁、劳动争议等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数量与种类的双重压力不断上升,而组织建设和业务指导则相对落后,这使人民调解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2.人民调解在传统领域出现功能萎缩
公民之间的婚姻、家庭、邻里、损害赔偿和生产经营性纠纷是常见性、多发性纠纷,属于人民调解的传统领域,人民调解在该领域一直发挥着弥合裂缝、化解矛盾的重要作用。群众之间发生了这类无法自己协商解决的纠纷,也愿意到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去找人民调解员诉诉苦,评评理。这些纠纷一般存在矛盾不深,争议标的不大的特点,但当事人双方有很强的倾诉意愿,容易反复。应该说,广大人民调解员在处理传统领域纠纷上拥有丰富的经验,一般先让当事人的情绪通过倾诉得到了一定宣泄,再进行劝解和教育,往往能够使纠纷顺利化解。然而,近年来由于民间纠纷数量的不断攀升,往往一件纠纷还未处理完毕,更多的纠纷就纷至沓来,使人民调解员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倾听双方的倾诉,应付时常的反复。在日常的工作中,就事论事的机械性调解多了,对双方内心潜在需要的挖掘和关心少了,于是传统领域纠纷的调解效果下降了。
3.人民调解在专业领域缺乏相关指导
近年来,交通事故、环境保护、劳动争议、医患矛盾、征地拆迁等社会热点、难点纠纷也纷纷涌向人民调解组织。这些纠纷与传统领域的纠纷相比,往往涉及多层次、高专业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人民调解员的法律素养和政策水平要求很高。而且,这些纠纷的主体更复杂,标的更大,群体性纠纷比重上升,因此处理起来难度大、易激化,容易酿成。人民调解员在调解时如果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不熟悉,对当地的政策不了解,对各类纠纷的调解难点没有清晰的认识和相应的调解技巧,就容易感觉无从下手。然而,目前人民调解在专业领域的指导非常缺乏,一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即使以书面形式下发,也没有组织系统的讲解和学习,想要掌握难度很大;另一方面,针对较为复杂的个案缺乏具体的指导,无法使人民调解员更好地认识到争议的焦点,失去学习掌握相关调解技巧,促使纠纷解决的机会。
二、基层法院人民调解指导工作面临的困境
人民调解具有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理论上,人民调解作用发挥好,人民调解纠纷数量多,人民法院一审民事案件的收案数就相对较少,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以____区的统计数据为例,20__年至2013年,人民调解组织每年成功调解纠纷数量高居不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与此同时,基层法院的民事案件收案数并未减少,每年反而呈递增趋势。人民调解案件与基层法院民事案件同在高位运行,一方面是因为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矛盾进入了易发、多发期,许多过去没有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也逐步暴露,特别是一些法律关系复杂的纠纷,往往需要通过诉讼制度来加以解决,使得基层法院的收案数量不受人民调解工作的影响。另一方面,基层法院的人民调解指导工作停于表面,流于形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开始呈现弱化的趋势。基层法院在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方面的“缺位”,造成非诉讼调解不能减少诉讼,基层法院长期经受“诉讼爆炸”的考验,又不能抽调力量有效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我们认为,只有准确把握现阶段基层法院人民调解指导工作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才能摆脱恶性循环的局面,将人民调解工作引向正确的轨道。当前,基层法院人民调解指导工作主要面临内外两方面困境。
(一)内部困境
1.法律支持力度不够
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调解法都将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列为基层法院的一项法定职责。但是,一方面,相关法律对如何开展专业指导规定过于原则化,表述过于概念化,使基层法院在实践中缺少具体规定的支持,不能有效地开展人民调解业务指导工作;另一方面,法律对基层法院与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如何进行分工,如何协调配合也未作规定,影响指导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2.内部机制不健全
一是缺少专门性的指导机构。基层法院的指导工作由各民事庭负责开展,缺少统一负责、统筹协调的部门。这种缺少领导、没有分工的运行方式造成民事庭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在指导工作已经成熟的领域,往往一拥而上,重复开展工作;而在指导工作需要开拓创新的领域,往往互相推诿,不能迎难而上。二是缺少科学的绩效考评办法。人民调解指导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事务繁重,见效慢。由于没有把人民调解指导工作计入绩效考评,指导工作得不到正确评价,导致基层法院工作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将精力投入指导工作。三是基层法院案多人少。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基层法院的案多人少的矛盾更为突出。在此背景下,法官将工作重心偏向于一线审判,如果要全面开展人民调解指导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要在办案同时平衡指导工 作,先要完善法院内部管理机制。
3.工作方式待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矛盾纠纷复杂多变,人们的法律知识水平越来越高,相对的,人民调解员有限的法律知识和“老娘舅”式的调解技巧在处理新问题,特别是专向性纠纷时,就会显得捉襟见肘。当前,基层法院的指导工作停留于书面文件指导、定期培训等传统方式,工作方式落后,功能不健全,体系化不足,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需要。因此,基层法院不仅要做好日常性指导工作,还必须推陈出新,创新工作方式,帮助解决人民调解工作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外部困境
1.人民调解工作侧重于组织建设,指导工作呈弱势化
多年来,基层法院配合司法行政部门在加强人民调解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以____区为例,2013年,____区设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153个,形成了区财政拨款,区司法局管理协调,组织培训,区法院协助培训,乡镇、街道、机关单位负责人员招录、提供办公设施的格局。在组织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基层法院在指导调解工作方面的弱势地位。在司法局统一管理培训,其他机构提供硬件设施的前提下,人民调解组织更愿意向司法局及提供硬件设施的机构汇报工作,反映问题。基层法院得到不其他部门的有效支持,也无法收集到调解组织的反馈信息,指导工作缺乏充分发挥的土壤。
2.人民调解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指导工作
人民调解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好坏是调解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要件,也会影响到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成效。据统计,____区共有人民调解员969人,其中,157人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人员,812人为聘用制人员。法律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三至九人组成。为了符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要求,人民调解组织有相当数量的委员由乡镇、街道、司法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这些工作人员一般不参与具体的调解工作。因此,全区的调解工作主要由聘用制人员负责开展。聘用制人民调解员公道正派、认真负责,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聘用制人民调解员的整体素质并不高,反映出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年龄结构老化,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调解工作。93%的人民调解员年龄在40岁以上,年龄结构老化,决定了人民调解员学习能力下降,创新能力不足。根据我们实地了解,每年还有相当数量的人民调解员因为年龄、疾病的问题退出调解队伍,导致法院前期开展的指导工作半途而废。二是文化层次过低,不能胜任专业化的调解工作。人民调解员的文化层次普遍不高,只有167人学历在大专以上,有459人仅具有初中学历,占了总人数的56%,甚至有的人民调解员是文盲、半文盲。面对文化水平不高的受众,法院在制定培训大纲时无从下手,严重影响了人民调解指导工作的专业化进程。三是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大部分人民调解员工作的流动性、随意性较大。基层法院的指导工作是一项连续性、稳定性的工作,以半年至一年为一周期较为科学合理。只有首先提高人民调解队伍的稳定性,才能开展接下来的指导培训工作。
3.基层法院与人民调解组织联系不紧密,难以开展常态化指导工作
基层法院与人民调解组织联系紧密,经常性互通有无,能够共同构筑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有机衔接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机制。反之,法院与人民调解组织联系不紧密,不能有效开展指导工作,法院在化解社会矛盾、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就会打折扣。实践中,基层法院受制于人力、财力的限制,无法在整个辖区范围内进行具体的业务指导,只能针对司法局与镇、街道一级的人民调解组织建立定期的联系制度。再由司法局与镇、街道一级的人民调解组织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向村、社区、企业一级的人民调解组织传达指导精神,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大多数人民调解组织也不会主动与基层法院取得联系,法官与人民调解员之间缺少一种常态化的指导、沟通机制。
三、基层法院加强人民指导工作的对策
同志在20__年2月2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作总结讲话时曾强调,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对于法院来讲,加强人民调解指导工作,就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与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机结合,是人民法院坚持走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坚持和发扬以往在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方面行之有效的做法的同时,基层法院要结合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卓有成效地开展人民调解指导工作。
(一)为进一步完善立法创造条件
现行法律明文规定,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是基层法院的法定职责。要深入开展该项工作,必须在工作性质、任务、指导流程等方面做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加之各地基层法院近年来根据当地情况对人民调解进行业务指导,积累了一定经验,有的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指导工作机制,因此现阶段对指导人民调解制订全国性的具体实施细则难度较大。
当然,有难度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完善立法,让基层法院各自为政,而是应该进一步鼓励基层法院在业务指导的实践中勇于创新,善于总结经验,定期向上级人民法院汇报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情况。上级法院对于基层法院的工作也要加大支持和指导力度,并尝试在中院或高院的辖区内,以指导意见的形式下发文件,推广先进的做法,在此基础上为完善立法创造条件,积累经验。
(二)法院内部优先调配资源
人民调解组织遍布城乡、网络健全,人民调解员植根基层、贴近群众,人民调解工作具有平等协商、互谅互让、不伤感情、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易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具有独特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化,利益关系的调整,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内,由各种原因引发的矛盾纠纷仍会不断增多。基层法院想要处理好不断增加的矛盾纠纷和有限的审判资源之间的矛盾,应该从矛盾纠纷解决体系整体考虑,而不是只着眼于诉讼化解这一种方式。必须认识到人民调解是一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在社会矛盾纠纷解决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至关重要。基层法院倡导和支持一般民间纠纷向非诉解决渠道分流,通过专业指导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作用,既有利于缓解法院自身的讼累,也有利于及时有效定纷止争,真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基层法院不仅对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要有清晰的认识,而且要进一步克服唯案办案的局限性思维,将业务指导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到工作日程中来。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可以设立专职的人民调解指导机构,如人民调解指导办公室。该机构由院分管领导亲自负责,内部按照纠纷性质或辖区范围设立若干小组,由相关业务庭庭长任组长,若干经验丰富的法官为组员,层层负责,各司其职。该机构组织全院对人民调解的业务指导,负责制定工作计划、下发指导文件、保证指导效果、组织 经验交流、定期总结完善等具体工作。
(三)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和规范性指导工作
人民调解协议的订立和履行是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矛盾纠纷能否顺利化解。由于人民调解制度的民间性和非强制性,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是民事合同。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按照协议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不能就协议内容申请强制执行,而只能重新提起仲裁或向法院。这降低了人民调解工作的效果,增加了解决纠纷的社会成本。为解决这一不足,基层法院要积极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工作。人民调解协议经司法确认后就被赋予了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当事人违反协议,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有利于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义务,促使纠纷的解决。为方便纠纷双方对人民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____区人民法院向当事人提供统一格式的《司法确认告知书》和《民事状》,开通绿色通道处理司法确认案件,一般当天即可向当事人送达民事调解书。根据省高院文件精神,____法院还对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诉讼费进行了免除,也不收取其他费用,降低了当事人的维权成本。对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以来,收到了良好的履行效果。以劳动争议纠纷为例,____法院2013年全年累计对409件该类型案件进行了司法确认,其中376件都自觉履行完毕,另有33件直接进入了法院执行程序,也大部分执行到位。
在实践中,受人民调解员能力不足或其他客观因素所限,人民调解协议常常出现格式不严谨、用语不规范、表达有歧义等缺陷,甚至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五条、第六条所规定的情形。这不仅影响了具体纠纷的调解质量,导致当事人对人民调解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产生疑虑,而且会损害人民调解制度本身的社会公信力,长此以往势必对其进一步发展构成阻碍。基层法院对人民调解协议可以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评查,对其中格式、用语、表达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修改建议,还可以进一步将典型纠纷的人民调解协议总结出规范性的模板,下发供各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参考。对案件生效判决涉及人民调解协议被变更、撤销或者确认无效的,基层法院要及时通过适当的方式向调解委员会进行反馈,以书面形式指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正建议,防止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
(四)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沟通与交流
就法定分工而言,司法行政机关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指导主要体现在行政事务方面,而基层法院的指导则主要体现在具体业务方面。人民法院拥有丰富的法律知识、法律人才和典型案例资源,在业务指导方面拥有明显优势,但如果与司法行政机关分工不明,职责模糊,这种优势就缺乏充分发挥的空间。因此,有必要建立基层法院与司法行政机关的联动机制,对人民调解的指导工作加以协调。法院与司法局可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工作,分析问题,总结经验,研究对策。
为更好地开展业务指导工作,在解决民间纠纷上形成合力,基层法院还要加强与人民调解委员会间的沟通和联系,通过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定期召开碰头会、经常相互走访等形式,构建良好的联络机制。遇到疑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能够及时获得法院的具体指导,提高调解成功率;法院则能够掌握特定时期辖区内民间纠纷发生的特定性和倾向性,确定当前预防纠纷发生的措施和指导人民调解的重点,方便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