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学生剖析材料

学生剖析材料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19 02:31: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学生剖析材料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学生剖析材料

篇(1)

我校此次主题教育活动从**月1日转入第二阶段即查摆问题阶段后,学校领导班子进一步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按照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结合学校实际,狠抓查摆各项工作的落实,进展顺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本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做法1、抓好思想再动员,继续深入学习讨论。学校**月30日召开了此次活动第一阶段总结暨第二阶段动员大会。会上,再次学习了教育局杜书记,姜局长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干部对主题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认识到,查找问题阶段是活动的关键环节,会议要求广大干部要深刻剖析,深入反思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查摆问题阶段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肃认真的态度,找准“病因”,“对症下药”,为整改打好基础。2、广泛征求意见。按照工作的安排,学校秉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集思广益、开门纳谏的工作态度,扎实搞好意见征求活动。在查摆问题阶段共发放征求意见函150份,收回80多份,学校设立公开征求意见电话、设立征求意见信箱;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1次;教师代表座谈会1次,深入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调查研究,倾听教职工、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界的呼声,广泛征求对学校领导班子、干部和师德师风的意见和建议。3、深刻进行个人剖析。学校支部要求每位干部在在查摆问题阶段,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要围绕“六查”开展自我反省和帮助对照检查,按照“重点写问题、深入找原因、关键查自身”的要求,认真撰写不少于2500字的个人剖析材料,做到查找问题“细”,原因分析“透”,整改措施“严”。干部查摆剖析材料由书记、校长把关审阅,对不合要求者责成重新剖析。此次个人剖析大多做到了认识深刻,触及思想深处,提出的整改措施针对性强。4、抓好领导班子成员个人查摆及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个人问题查摆是重点。学校校级领导干部在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围绕“六查”开展自我反省和帮助对照检查,也按照“重点写问题、深入找原因、关键查自身”的要求,着重从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地位观等方面进行剖析,撰写了剖析材料。学校先后召开了民主测评会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民主测评会邀请全体干部及教师代表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剖析材料进行评议,学校校级干部在中层以上干部会上进行了查摆剖析并接受了满意度评议。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班子成员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热烈和诚挚的气氛中,相互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对同志们的批评都表示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克服不足,弥补不足,齐心协力,团结进取,把学校工作推向前进。5、查摆问题与实施整改紧密结合。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我们坚持以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作为检验成效的根本标准。学校通报开学以来的工作情况,对工作效率高、完成质量好的部门给予了大力表彰;对于少数部门存在工作被动、办事效率低、工作质量差等问题进行了批评。各部门以此为契机,对照工作查不足,边学边改,积极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还注意把查摆问题与日常小事相结合。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找准了班子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查摆,学校干部队伍、领导班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方面。存在精神不振奋,工作不在状态,工作缺乏热情、缺乏创新意识和责任感的突出问题,思想观念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看不到教育面临的紧迫挑战或者看到了挑战但没有具体的应对措施,总体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态度和方法方面。“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不够。存在工作作风飘浮、方法简单、落实不力、效益低下等问题,部门之间、干部之间还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部份干部工作情绪化,工作中掺杂个人感情因素过多;服务意识不够,对关系学生、教职工利益的事拖沓,处理不力;领导深入基层不够,不能很好地倾听教职工的呼声,教职工福利待遇低下,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的调动。三是纪律作风方面。规章制度欠完善,落实不够。特别是随着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和社会现实的变化,原有的规章制度没有得到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四是教职工中存在从教、治学行为不规范、不严谨等现象,部分教师真情关爱学生不够,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有教育教学敷衍塞责现象等。五是安全稳定隐患方面。学校忽视安全死角。

篇(2)

一、基本做法1、抓好思想再动员,继续深入学习讨论。学校月30日召开了此次活动第一阶段总结暨第二阶段动员大会。会上,再次学习了教育局杜书记,姜局长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干部对主题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认识到,查找问题阶段是活动的关键环节,会议要求广大干部要深刻剖析,深入反思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查摆问题阶段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肃认真的态度,找准“病因”,“对症下药”,为整改打好基础。2、广泛征求意见。按照工作的安排,学校秉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集思广益、开门纳谏的工作态度,扎实搞好意见征求活动。在查摆问题阶段共发放征求意见函150份,收回80多份,学校设立公开征求意见电话、设立征求意见信箱;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1次;教师代表座谈会1次,深入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调查研究,倾听教职工、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界的呼声,广泛征求对学校领导班子、干部和师德师风的意见和建议。3、深刻进行个人剖析。学校支部要求每位干部在在查摆问题阶段,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要围绕“六查”开展自我反省和帮助对照检查,按照“重点写问题、深入找原因、关键查自身”的要求,认真撰写不少于2500字的个人剖析材料,做到查找问题“细”,原因分析“透”,整改措施“严”。干部查摆剖析材料由书记、校长把关审阅,对不合要求者责成重新剖析。此次个人剖析大多做到了认识深刻,触及思想深处,提出的整改措施针对性强。4、抓好领导班子成员个人查摆及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个人问题查摆是重点。学校校级领导干部在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围绕“六查”开展自我反省和帮助对照检查,也按照“重点写问题、深入找原因、关键查自身”的要求,着重从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地位观等方面进行剖析,撰写了剖析材料。学校先后召开了民主测评会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民主测评会邀请全体干部及教师代表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剖析材料进行评议,学校校级干部在中层以上干部会上进行了查摆剖析并接受了满意度评议。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班子成员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热烈和诚挚的气氛中,相互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对同志们的批评都表示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克服不足,弥补不足,齐心协力,团结进取,把学校工作推向前进。5、查摆问题与实施整改紧密结合。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我们坚持以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作为检验成效的根本标准。学校通报开学以来的工作情况,对工作效率高、完成质量好的部门给予了大力表彰;对于少数部门存在工作被动、办事效率低、工作质量差等问题进行了批评。各部门以此为契机,对照工作查不足,边学边改,积极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还注意把查摆问题与日常小事相结合。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找准了班子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查摆,学校干部队伍、领导班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方面。存在精神不振奋,工作不在状态,工作缺乏热情、缺乏创新意识和责任感的突出问题,思想观念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看不到教育面临的紧迫挑战或者看到了挑战但没有具体的应对措施,总体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态度和方法方面。“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不够。存在工作作风飘浮、方法简单、落实不力、效益低下等问题,部门之间、干部之间还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部份干部工作情绪化,工作中掺杂个人感情因素过多;服务意识不够,对关系学生、教职工利益的事拖沓,处理不力;领导深入基层不够,不能很好地倾听教职工的呼声,教职工福利待遇低下,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的调动。三是纪律作风方面。规章制度欠完善,落实不够。特别是随着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和社会现实的变化,原有的规章制度没有得到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四是教职工中存在从教、治学行为不规范、不严谨等现象,部分教师真情关爱学生不够,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有教育教学敷衍塞责现象等。五是安全稳定隐患方面。学校忽视安全死角。

篇(3)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 初中数学 教学研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用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可以把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1 导入的生活化

1.1 运用实例创设真实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1.2 运用作业中的错误创设情境。在学生的作业中经常出现容易混淆的概念,马虎做错的习题,不易辨别的运算等方面的错误,教师要及时把握好出现的问题,及时创设改错的情境。如以学生喜欢的故事、游戏、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亲临其境,在宽松的环境中改正错误,获取知识。

2 收集生活素材,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搜集“生活中的数学”,教师让学生根据收集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课堂教学时,教师有目的地从学生收集的资料中提取与数学有关的资料,并将它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如:在国庆放假前我布置了这么一道作业:某人有10000元钱,打算存入银行十年,请同学们到储蓄所调查一下,一年到十年存款的年利率得出的结论,按照要求设计出存款方案。①选择三种储蓄方法,计算10000元钱存入银行十年后的利息(假设利率不变);②选一个最佳的存款方案,并说说这个方案有什么优点。要求:亲自到银行把利率表抄下来,并注明是哪个银行的。这道题中渗透了数学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收集材料、分析材料、设计方案,激发了探索的欲望,提高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结合实际生活,提高探究能力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无数的数学问题等待着开发利用。作为数学活动设计者的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穷乐趣,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设计《测量校园中旗杆和树木的高度》这一节课时,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测量工具独立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可行的测量方案;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并评选出设计独特且有较强应用推广价值的设计方案在全班同学中进行交流,再由设计者对自己方案的设计思路和可行性进行讲解论证。这一过程对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的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4 剖析例题,将例题生活化

4.1 纵向剖析,即分析这个例题从已知到结论涉及哪些知识点。例题中哪些是重点、难点和疑点;例题所用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是什么,等等。甚至哪一步是解题关键,哪一步是学生容易犯错误的,事先都要有周密的考虑。例如:在学习了增长率问题后我设计了“同一种商品,甲商店先提价10%再降价10%,乙商店先降价10%再提价10%,问甲乙两商店该货物现价是否相同?为什么?”等问题,把这一章和前两章的内容都进行了复习,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实践证明,如果数学教师能把例题剖析得透一些,讲解得精一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领悟,则必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摆脱题海的困境。

4.2 横向剖析,剖析例题的多解性。课本上的例题一般只给出一种解法,而实际上许多例题经过认真的横向剖析,能给出多种解法。如果我们对课本例题的解法来一个拓宽,探索其多解性,就可以重现更多的知识点,使知识点形成网络。这样,一方面起到强化知识点的作用,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课堂上剖析例题的多解性,还可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篇(4)

一、注重基础知识积累。

政治试题背景,每年千变万化,但仔细分析后就不难发现,政治试题具有十分明显的“基础性”特点。高考命题的第一根据是教材基础知识。因此,应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尽可能不遗漏,在此基础上,整合知识,建立知识系统,形成知识网络,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更加系统化、网络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高考指导一定要全面,在此基础上提出重点,才能使学生有深入的理解。要用好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教材,一是注意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中关于考试内容的规定和要求;认真学习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中的例证性试题,领会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思考其解答的思路与方法;重视使用考试大纲中的样卷,研究样卷有助于缓解高考的紧张压力,消除学生对高考试题的神秘感。二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尽量做到准确――表述准确;全面――理解透彻;灵活――知识内化为解题思想,根据设问变通表达;顺畅――理顺关系,把握逻辑。高考政治试题特别是主观性试题往往不只是考查某一个知识点,而是把政治学科内的知识点整合起来,放在一个知识块或知识链中去考查,体现学科内综合。除此之外,在教学和复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及时把各个模块内的相关知识加以整合,把握其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要注意各个模块之间的知识联系,引导学生从哲学角度去思考经济现象、政治现象和文化现象,从政治学角度去思考经济现象、文化现象等。另外,还要把握教材与热点之间的联系,把时政热点问题回归到教材的知识网络中去,用教材知识分析说明,便于学生理解,从而形成发散性思维。这些都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基础性工程。

二、关注热点问题。

高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所以它既要体现国家意志,又要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对于考生来说,既要灵活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又要关心时政,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对国际国内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保等热点问题,要熟悉掌握其时代背景、发展过程、引发的事件和导致的后果。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不是单纯考时政,而是从问题出发通过特定材料和情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设计系列问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学科内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对热点问题,除了善于积累、学会筛选外,还要注重剖析。所谓剖析,就是对热点进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分析。具体来说就是:首先,我们应弄清热点问题的背景,即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这是剖析热点的前提。其次,要寻找热点问题与教材相关联的基础知识点,这是剖析热点的理论支撑。最后,要根据热点材料和教材相关知识的结合,选择切入点,精心设计问题,运用基础知识,多角度、多层面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三、模拟训练,掌握方法。

学科知识与能力很大程度上要通过解题体现出来。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模拟训练,以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答题规范和速度。特别要加强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的训练。答案要点不仅要全面,而且要精练;理论知识的表述不仅要准确,而且还要联系背景进行分析,努力使答案层次分明、符合逻辑,富有针对性。为了让学生在复习中强化训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教师要精选一些高质量试题、试卷,让学生限时解答、临场演练。逼真的模拟氛围有助于学生深刻领悟相关试题的知识价值、思维价值,及时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提高解题能力。在做好以上知识和热点问题准备后,还要进行答题方法的指导,并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练习题,熟练地掌握解题技巧。

高考政治试题解题实质是一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信息提取、信息加工、信息输出的思维过程。其中信息提取、信息加工是一个分析问题的过程,是反复运用既分析又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理解试题的过程,也是全面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并积极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思考的过程。在信息提取、信息加工方面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仔细分析设问主要是明确设问的角度、要求、规定等,把握阅读材料的方向。二是要理解材料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分清各层次的含义,分析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炼中心主题。并带着设问的指向,发现、发掘材料提供的显性和隐性的有效信息,形成对信息的综合性解读。三是积极调动和运用知识,将试题中的“有效信息”同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确立论点论据,为完整、准确地组织答案打下基础。

篇(5)

理解;甄别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0—0036—01

物理概念反映物理现象的本质。如何在概念教学中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物理概念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引入物理概念

在概念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原有概念的局限,从而知道为什么要引入新的物理概念。引入概念,常用方法有:从生活实际引入,如引入“力”的概念,可以现场模拟生活中力的现象,让学生体会“力”就在我们身边;从实验现象引入,如观察体会惯性的存在;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如“电功率”的引入,在复习“电功和电能”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电流做功不光有多少还有快慢,顺理成章地引出“电功率”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问题,将学生引入情景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形成物理概念

知道了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后,接着的问题是理解这个概念到底怎样描述某一物理现象的本质?它的内容是什么?针对学生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掌握情况和已有的“前概念”,即学生在学习某一物理概念之前,脑子里已对这一概念形成的“偏见”,设计一个好的形成概念的过程。例如,亚里士多德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观点,虽早在17世纪就被伽利略和牛顿等人否定,但直到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讲“运动和力”的概念时,这种错误观点仍留在学生头脑中。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和剖析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前概念”。物理学是借“物”求“理”,为了形成概念,就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例如,列举生活中熟悉的实例,或观察模型、实物、示意图等等),然后启发诱导,让学生观察、思维、分析、比较“现象”的共同属性,概括出其本质,得出物理概念。

三、精确表述概念

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表述概念的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能的转化和守恒”概念时,师生共同列举一些有关能的转化的例子。如,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时,重力势能不断转化为动能。用电饭煲做饭时,电能转化为内能。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等等。至此,让学生概括得出新概念——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其间,对学生表述的不当之处,教师应诱导启发,力求语言精练、准确。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得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四、剖析物理概念

初步建立了概念后,还要从正面对概念进行认识。对概念中的关键“字”、“词”要咬文嚼字。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一切物体”表示这个定律适用于所有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表示定律的成立条件;“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结论,二者必居其一,即原来静止的物体现在继续保持静止,或原来运动的物体以原来的速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总”表示当物体满足以上条件时,结论就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没有例外。总之,对概念的定义要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对重要的“字”、“词”要认真推敲。

五、深入理解概念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概念的本质,帮助学生全面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使学生在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中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例如,“电阻”这个概念,学生一定要懂得:对同一导体来说,其电阻值是恒定的;对于不同的导体,其电阻值也有可能是相同的,其大小由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性质和温度共同决定,而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正确理解这一点,学生就不会把公式“R=U/I”的意义理解成: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电阻越小了。为了比较深刻地理解概念,还需要全方位认识概念。这就必须从分析概念的内容入手找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六、甄别物理概念

篇(6)

【摘要】我院课题组构建的教学素材库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切实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和读书的质量;养成了朗读背诵的习惯,能有表情的诵读课文,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坚持课外阅读,既拓展了视野,吸收了大量的信息、知识,又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养成了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了创新思维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思维活跃,不人云亦云,不偏激武断,实事求是,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个人看法,英语水平逐步提高,同学们都切实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有效地学习方法。同时,我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方便快速的查找资料,节省了很多备课时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公共外语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进一步推进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函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如何适应改革,适应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我院课题组的教师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结合自身经验,从教学和学习立场出发,努力帮助学生寻找有效地学习方法与途径。

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本课题组教师采用了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调查,其中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内容为风俗文化、社会生活和经济科技,其次为趣味英语、应用英语等。可见学生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之内,最大限度的获得英语背景知识。1.从学生角度剖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从学生的感性认识角度来看,我们的学生英语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不是学生学习不刻苦,也不是学生头脑不好使,而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有所偏差。当今社会,信息交流发达,很多学生刚刚踏进校园,就把英语作为主攻学习科目,原因很简单也很实际,就是拿到四六级证书,找工作有帮助。甚至以后考研等各种考试都会用到英语。我们的学生因为带着这种实际的目的学习英语,往往越学越恢心,越学越觉得英语枯燥,提高速度太慢,收效太低。所以应该从感性认识上,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是为了提高英语的阅读、交流能力,去读懂外国先进的优秀期刊杂志的文章,把世界上最新的科研成果拿来和我的专业相结合为我所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2.从教师角度剖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过去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死板、单一,教学目的仅仅为了提高英语水平测试的过级率,侧重点偏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忽略了我们的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效的学习。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把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结合声音、图片、电影片段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课下学生们自然会主动寻找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从教材角度剖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我们现有的教材大多以文字为主,图片,声音材料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觉得枯燥。而且,我们现有的教材在风俗文化、社会生活、科技知识等方面的背景材料所涉及内容太少,学生想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苦于找不到材料。此外,我们英语教材的声音材料,大多和我们的英语过级考试内容相关联,按照过级考试把听力和单词分成等级,殊不知英语的学习本身就不应该有等级划分。就像我们学习我们的母语汉语,在我们还是婴儿学说话时,我们学到的汉语就是成人化、生活化的语言,而没有分成等级,同样英语也作为一门语言,我们的学习是连贯的,应用的,而不应该有等级之分。否则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就好像上台阶,每上一级台阶,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所以,我们的英语教材应该图文并茂,增加相关的英语声音资料,让学生们接受正常的英语语速和标准的美音听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形成系统,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二、学生获得知识的现有教学资源

篇(7)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听力教学;理解能力;思维能力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1999)的定义,语言理解能力就是学习者以听、看、读的认知渠道,输入语言信息并进行理解的能力,语言的理解就是要把握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我们可以把语言理解能力划分为听力理解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两类,因为无论学习者接收信息是通过口头渠道还是书面渠道,都属于接收信息并处理信息。在英语教学的阅读和听力课堂,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是主要目标。通过中外学者对阅读和听力理解能力的研究,我们可以获取通过阅读和听力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国内对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大部分基于两种理论。一是语言和思维不可分的理念。研究者认为训练思维的同时也就训练了语言。二是批判阅读理论。阅读理解被视为含有多种技能的思维过程,可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沈涤(1988)就曾把阅读理解分为三个层次,即字面理解、推断性理解和批判性理解。这种划分与国外研究界对阅读理解的分类很类似,可以说吸收了国外心理学、语言教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听力理解能力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得到多数国内英语听力研究者的认可,但是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缺乏外部语言环境下,听力理解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一直是难点。

我国教育部针对高职学生的英语教学,可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来了解思维能力培育的要求。

2007年正式颁布实施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指导我国非专业英语教学的政府性文件。《要求》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级别,从听、说、读、写、译、词汇量六个方面描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要求》中不能明确看出思维能力或认知能力应达到培养的目标,但可以看到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得到强调,而语言能力就是语言技能。三个级别都要求学习者具备识别与提取信息的能力,领会与概括能力,但没有要求学习者具有分析与推断能力、评价与赏析能力。

听说能力的培养在《要求》别受到强调。这一点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听力理解题目的分数比重不断加大,也可以得到印证。听力理解能力的不同级别主要通过所听语言材料的差异体现出来。三个级别都要求学习者掌握中心大意,抓住要点与细节,没有要求学习者具有分析与推断能力、评价与赏析能力。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由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于2000年,适用于高职高专教育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教学要求分为A、B两级,实行分级指导。A级是标准要求,B级是过渡要求。入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应达到A级要求,入学水平较低的学生至少应达到B级要求。《基本要求》从认知内容和思维能力两个方面描述了学习者的英语理解能力。就阅读理解能力来说,认知内容由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来体现,不同阅读理解能力水平的学习者能够用不同的速度读懂不同难易程度的书面材料。在思维能力的要求上,学习者“理解文章的主旨或要点”,即要求学习者具备领会与概括能力;“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作者的见解和态度等”,即具备评价与赏析能力;此外,“根据上下文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是要求学习者具备分析与推断的能力。

《基本要求》听力理解能力要求中,学习者具备“理解所听材料的主旨或要点”,和“理解所听材料的背景、说话人之间的关系等”的能力,也就是领会与概括、分析与推断信息的能力。听力技能的描述中没有要求学习者具备评价与赏析的能力。缺乏对所听的材料的批判性思考是《基本要求》的一大缺憾。

大多数的英语教育者都认同思维培育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有的英语教师对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改革,将阅读课堂分为三个环节:导入环节中让学生充分了解语篇,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剖析环节帮助学生剖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了解语篇、层次结构和作者传达的思想。教师可让学生浏览全文、领会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并分析文章结构,借此感悟英语语言思维模式。学以致用环节则在剖析环节基础上,让学生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学过的课文进行再现、重现、创造。虽然他们没有明确地定义思维能力,但采取了基于语篇的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突破了以语法和字词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还有的教师主张在课堂内外的各个环节发展思维培育的隐形课程,将其渗透在大纲、教材、教学活动、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在课前,教师通过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把值得讨论的问题找出来,帮助学生形成“扬弃”的好习惯。课堂上,教师采用讨论教学法,让学生互相交流,相互评判,说出其他同学值得借鉴的地方或对其不太 的观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反思,鼓励学生评判老师的观点;或者教师可以设置开放式的、思索性的提问,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龚智敏,2011)。课后巩固环节,教师可让学生对自己课堂上所表达的观点想法进行反思,通过元认知训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思考内容、思考方式,可以对其进行检查,确定哪些想法有价值,哪些问题值得解决,从而做出正确的调整。

在听力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研究比较少,大多是基于多年的听力教学和研究经验。多数听力课堂仍以语言知识为主,关注语言知识障碍的克服,解析所听材料,提取大意。教学策略也多为教师的经验和直觉。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在阅读和听力的授课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对所读、所听的材料进行深层次理解,并作出反馈,达到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沈涤.阅读理解的层次与阅读练习的分类[J].现代外语,1988,39(1):29-33.

[2]刘龙根.影响外语听力理解的若干因素再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5):27-31.

[3]任均玲.英语听力技能的层次与能力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