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4 06:14: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演示实验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演示实验教学

篇(1)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物理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物理教学中必须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初中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初中生的心理的另一个特点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的奥妙,兴趣广泛、强烈,但缺乏深度和稳定性。如果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实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例如:我在《大气压》一节的教学中,首先演示母子管实验,在大试管中注入水,将略小的试管放入大试管水中,然后提问:若手拿大试管倒置,小试管如何?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试管会受重力而掉下。然后实验,学生惊奇的发现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反而在滴下水的同时,缓缓上升,感到疑惑不解,教师及时点拨:是什么使得试管缓缓上升的呢?是大气压。学习了《大气压》这节课我们就可以解释这一现象。一个有趣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堂课学生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

二、演示实验的重要作用

演示实验是连接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的纽带。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离不开表象作基础,而表象的感性材料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理实验。

学生头脑有时积累了一些感性材料、生活经验,但有些经验是模糊的、动摇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生动演示,突出主要部分,使模糊的得以鲜明,对错误的加以改正。例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运动和力有些模糊的认识。在教学中就要做好斜面小车实验,分析实验,推出牛顿第一定律,在这基础上更好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试想如果没有实验,教学将变得多么困难。

三、本人在实验教学中,注意并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上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注意实验的细节问题,以免出现意想不到的失误,以确保实验成功,提高课堂效率。

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 有效利用 演示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60089

在化学课堂上,最常见的实验形式是由教师主导、设计、操作的演示实验教学。演示实验在化学课堂上以非常高的频率出现,演示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关乎整个化学教学活动的质量。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们一定要科学认识演示实验的重要地位,积极发挥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势,努力以高质量的演示实验来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的教师都能认识到兴趣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所能产生的重要作用,然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是让很多教师颇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化学学科,由于有相当一部分的化学知识都带有一定的抽象性、枯燥性和零散性,所以导致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不高。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恰当地运用一些演示实验活动,借助化学实验生动、直观的特性,就可以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上有明显的帮助。例如,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的颜色会由紫色变成红色。对于这样一个信息,如果教师通过语言直接讲授,学生最多只会在笔记本上再增加一行字,根本谈不上兴趣的提升。倘若教师用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来替代这一行字,可能取得的效果就远远不止这些了。笔者在讲到这部分知识时,给学生拿出了一瓶雪碧。雪碧作为碳酸饮料,其中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借助于雪碧的这一特性,笔者将紫色的石蕊溶液滴入了白色的雪碧中,结果就像变魔术一样,原本无色的雪碧变成了红色。就这样,以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为手段来给学生分析相关知识点,学生会感到非常新鲜、有趣。直观的实验现象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演示实验突破重难点

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大多数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化学知识的抽象性。我们知道,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明显强于抽象思维能力,因而化学学科的特点就成为很多学生学习化学道路上的“拦路虎”。如果能够解决化学知识抽象性的问题,把抽象的知识点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那么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化学演示实验就能做到这一点。在课堂上,教师以直观的实验现象向学生阐述抽象的化学概念、规律,这样的形式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如“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说到可燃物的条件,无非就是两个: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相接触;二是可燃物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即着火点。对于这样一个知识点,学生记忆起来并不存在什么困难,难点在于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知识点给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把白磷分别放在铜片上和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分别同时进行加热。结果,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而水中的白磷却没有燃烧。接着,再往烧杯中通入氧气,结果水中的白磷也开始燃烧了起来。通过这个实验,学生直观地看到了氧气与燃烧之间的关系。接着,再进行第二个演示实验:将白磷和红磷同时放在铜片上,然后同时进行加热。很快,白磷燃烧了起来,而红磷却没有燃烧。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又直观地看到了燃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就这样,通过两个简单的小实验,原本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变得直观生动起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进方法

笔者观察发现,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诸如教师对实验演示认识不足、器材设备不足、操作不规范、可见度不高、学生参与度较低等问题,直接影响到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就意味着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提升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水平。

一、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物理教师对演示实验的认识不足,在课堂实验演示中,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简单地操作演示一下,敷衍了事草草结束,还有一些教师只是将其作为调动课堂气氛的“一味作料”,没有充分认识到物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二是在不少初中学校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缺乏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设备,无法顺利完成演示实验教学;三是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理论知识不足、物理实验水平不足,或者课前准备不足,在物理演示实验中出现演示操作不规范或者实验失败的现象;四是有些物理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小,不能满足班级所有学生观察,同时教师往往注重自身演示、学生观察,忽视了学生的直接动手参与,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改进方法

1.自制实验教具,提高学生参与度

教师可以结合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具体内容,就地取材,自制实验教学工具,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制作简易的实验工具,丰富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操作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常用的尺子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尺子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尺子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尺子,比较两种情况下尺子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特点,进而直观了解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再如学习浮力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小纸船,让学生折一个类似的纸船,然后小纸船放在水面上,让学生也跟着自己的步骤操作,观察小船的漂浮情况,接着在小纸船上放置诸如小块橡皮之类的物体,观察小船此时的漂浮情况。学生们通过亲手实验操作和观察发现,小船上放置物体后,会出现下沉的现象。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一起进行演示实验,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浮力的知识,也能逐u培养学生对生活物理现象的思考和探索。

2.规范演示操作,引导学生正确实验

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前,物理教师要做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物理实验的步骤、物理实验结果以及物理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果物理演示实验没有做好,学生很难在亲自动手实验操作中成功完成物理实验,甚至可能出现危险状况。因此,教师要规范演示操作,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的详情,引导学生正确实验。

例如,教师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演示实验时,首先要讲解这个实验所需器材,如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等等,实验的目的: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实验开始前检查器材是否正常,然后演示实验操作步骤,提示学生观察:杠杆受得作用力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让学生对实现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实验记录,演示实验结束后,把实验器材和实验设备整理妥当,保证演示实验桌面的整洁。

3.多媒体辅助演示,丰富实验教学形式

受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实验环境的影响,有些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无法从实验中获取所需的知识。当前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教师可以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演示实验,丰富演示实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授光的折射规律时,可以在课前先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操作课件。在课堂讲解中,利用多媒体分别展示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的实验场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实验场景、光从空气中垂直射入水中的实验场景等,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验展示,掌握光的传播特点和折射规律。最后教师在对多媒体实验演示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光的折射规律的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师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到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的不足,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改进教学方法,自制实验教具,提高学生参与度;规范演示操作,引导学生正确实验;多媒体辅助演示,丰富实验教学形式。通过多种举措,提高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燕.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探讨[A].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2.

篇(4)

一、凌云县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从乡镇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配备现状、教师对课堂演示实验的处理方式及课程资源的利用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到乡镇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实际存在着如下问题:

1.实验仪器设备落后,且数量不足,实验教学难以正常开展

大多数乡镇中学物理实验仪器、设备比较缺乏。有些学校不管设计是否合理,还能否在课堂上演示,都是能用尽用。部分学校虽有一些仪器,但数量严重不足或不配套;甚至有的学校连在课堂上演示的最基本的测量工具都没有。在这样的条件下,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是很难开展的,更不用说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了。

2.教师对演示实验不够重视

从调查情况来看,仍然有部分物理教师对演示实验不够重视,认为课本上的实验图已展示得清清楚楚,最多利用黑板和粉笔就可以完成任务,往往存在“做实验”不如“讲实验”的思想。某乡镇初中一位从教多年的教师坦言:“其实有很多教师不愿上实验课!为什么呢?怕麻烦,用时间多,实验功效低,也不好控制课堂纪律。”此外,就算做了演示实验,也没有及时引导学生探讨实验结果等。

3.“应试实验”的教学理念左右演示实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学习的刻苦努力程度,但仍有不少教师更重视考试分数。绝大部分教师存在“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思想。不管你采用什么教学方式,只要考试时出好成绩,你就是一位优秀的教师。甚至,有的教师还指导学生在考试中如何争“有效实验分数”。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也就成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应试实验”教学。

历时几个月的调查活动,综合各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凌云县乡镇中学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仪器设备落后,且相对缺乏;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足;“应试实验”的教学理念左右着实验教学。

二、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1.客观方面的原因

大多数乡镇农村中学物理实验仪器、设施相当缺乏,主要是教育部门或学校关注程度不够或是投入的经费不够。我区农村初中生、小学生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西教育经费投入相对偏低。

2.教师方面的原因

首先,乡镇中学物理教师实验素养参差不齐、实验技能技巧、设计实验的能力不强。

其次,有些教师对实验教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不愿意经常开展实验演示。(1)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不如做实验练习题”,教师会“把实验讲得滚瓜烂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2)认为做课堂演示实验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3)认为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现象贴近生活、简单、司空见惯,没有重做演示实验的必要;(4)有些实验以前做过,演示的效果不够直观,所以教师不愿意设计新的演示实验。

3.学生方面的原因

篇(5)

1.演示实验的教学创新策略

1.1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不是一个机械的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只能通过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自觉的学习行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能够相互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在这样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中,教师从监督者变成了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认真进行演示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成功与不足,探讨和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体验到实验带给他们的乐趣,这种积极的情感促进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挖掘出演示实验对学生的各种素质。

1.2让 教师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验证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只作为一个主宰者、评论者;而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咨询者、服务者和提问者,教师在讨论和辩论时往往有意持不同意见,以引导和促进学生去创造发现。探究性实验有利于理解科学过程和培养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演示实验教学中应该由教师的演示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转变 ,从而不断尝试培养学生敏锐、精确的观察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3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辅助教学

把微观问题宏观性,抽象问题具体化,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原因,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化。例:观察Fe(OH)2沉淀的颜色,由于Fe(OH)2白色沉淀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学生难以观察到稍纵即逝的Fe(OH)2白色沉淀现象。教学时可用暂停镜头,把现象定格在屏幕上,就能清晰的观察到白色现象。若用慢镜头放映,可观察到Fe(OH)2被氧化的白色灰绿色红褐色的颜色变化过程。因此用媒体代替演示实验具有趣味性、效益性、便于理解等优点,从整体看应该大力提倡,创造条件设施,但也有存在不足之处。如:用媒体全部代替演示实验,有些实验本来色彩分明运用媒体反而变的色彩混乱,因此媒体应该应用的合理、适当,该用的时候用既是雪中送炭,又是锦上添花。

2.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创新

过去演示实验教学的模式通常为:教师按照教材向学生传授有关新知识——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用实验结果验证新知识——师生作概括总结。这种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碍于学生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新课程实验教学要求激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特别是演示实验,它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应该由教师的演示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转变 ,从而不断尝试培养学生敏锐、精确的观察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几种教学方法:

2.1生生间的合作探究:

新授课中部分演示实验,教师以动手能力强和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同时上讲台,共同完成操作,教师作评委,对正确无误的操作作出积极的评价,对不规范的操作提出委婉的建议,同时提供建设性意见。如高中化学必修1中的“NH3的制取”,本实验是初中“O2制取”实验的翻版,可以先让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完成发生装置的装配,让动手能力较弱的同学完成收集装置。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发生装置的试管要略向下倾斜?收集氨气的试管为什么要向下?棉花应蘸取什么试液?为什么要蘸取这种溶液?怎样检验NH3是否集满?提问前先说明:两位合作者可相互讨论,回答不出或不完整由下面的同学回答或补充。试验下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上台的两位同学精诚合作的精神让我佩服。

2.2师生间的合作探究

新授课中部分演示实验,教师邀请部分平时较害羞,不敢动手的学生上讲台,教师与他们共同合作,以消除他们的害怕心理。如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中的“乙烯的制取及性质”的实验,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可邀请两位学生上讲台,交待简单的任务,一位看温度计,一到170℃,马上报告;另一位验证乙烯通入KMnO4和溴水的试管中。教师有意识地把本实验的两个最重要又最简单的环节交给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实验操作原来这么“简单”,这么有趣,这么“轻易”成功。

2.3分组式合作探究:

新授课中部分演示实验,可以简单的分成两个或几个小组竞赛式的研究。如向氢氧化钠浓溶液中滴入氯化铝溶液与向氯化铝浓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中,把学生分成两个组A和B,A组做实验,B组观察现象,同时要完成3个任务①、观察记录实验现象,②、观察A组同学的实验操作是否正确,③、解释实验现象;同样B组做实验A组同学也要完成这三个任务。学生就会看到A组先有沉淀生成,但马上消失,而B组有沉淀产生。从表面看来,都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铝反应,为何现象却不同呢?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原因。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铝溶液,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由于氢氧化钠过量,而氢氧化铝沉淀具有两性,生成的氢氧化铝又溶解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而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但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不与过量的氯化铝溶液反应,所以产生沉淀,沉淀不溶解。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还要培养追其因,究其果的科学精神;同时体验实验过程的快乐。

篇(6)

关键词 :     物理演示实验;价值重构;节节探;满堂探;立德树人;

随着课改进入新阶段,新课程理念为广大教师接受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上社会经济发展,办学条件得到改善。这两个重要因素的叠加改善了实验教学现状。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重视利用与开发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物理学习铺设台阶,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但是,教学实践中发现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存在矫枉过正的情况,比较典型的有:“节节探”———应景式开设演示实验;“满堂探”———一节课上实验扎堆。这两种现状其本质都是为了实验而实验,不能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和育人价值,更多的是烘托课堂气氛。避免演示实验“节节探”和“满堂探”,教学内容瘦身,有利于集中时间和精力破解教学疑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顺利达成。

一、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两个误区

1. 演示实验教学“节节探”

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觉得物理课堂没有实验就失去了支撑,所以在执教公开课、观摩课、比赛课时,无论什么课型、什么内容,一定要设计演示实验。在设计一些不适合、不需要实验的教学内容时,牵强开发演示实验。

某次教研活动中,教师执教“力学单位”一节,在讲授力学基本单位时,开展了分组实验活动。给学生提供弹簧秤、米尺、秒表,并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猜一下课桌大概有多长?有多宽?有多高?空水杯大概有多重?刚才秒表大概有多长时间?让学生通过上述三种工具的测量来感受1米、1千克、1秒。学生在初中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已经完成详细实验,在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1节“质量”进行过质量测量的系统学习[1]。上述实验简单重复初中内容,学生不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性经验,也不能习得物理方法与实验技能,更不能领会物理思想。

2. 演示实验教学“满堂探”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另一个误区是物理课堂成了实验的堆砌———“满堂探”。利用演示实验为学生学习奠定基础,降低理解难度无可厚非,但如果一节课实验太多,每个实验都浅尝辄止,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就不能实现深度学习,演示实验的教学和育人功能也会被弱化,无法发挥其应有价值。

在一次公开课中,执教“超重与失重”的教师设计了9个实验。从课堂小测和课堂反应的情况来看,本节课教学效果离预期有差距。一节课40分钟时间内,实验探究过多,师生疲于应付,实验过程注定不细腻、不充分,学生思考不透彻,甚至没有时间思考。实验蜻蜓点水,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只是凑热闹,学生学习注定是浅层的。通过实验让学生透彻理解知识、习得物理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目标自然没法实现。

二、“节节探”和“满堂探”的不良后果

1. 对实验现象解释不充分

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掌握实验背后的物理知识,领悟其中的物理方法,理解实验中的逻辑关系,最终将知识、方法、思维迁移到新问题的解决中。所以,实验不能仅是给学生演示现象,更要引导学生思考,对实验现象进行准确、详细的解释。然而,在现实中发现,有些教师的演示实验,仅停留在现象演示,解释环节被弱化甚至忽视。这样的实验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不能促进学生将感性经验深化成理性思维,更谈不上知识迁移。

一次在楞次定律的公开课上,执教者利用图1所示器材演示了N极、S极向下插入、向上拔出等实验过程,学生观察到上述过程中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产生了感应电流。实验是成功的,但遗憾的是教师并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事后交谈得知采取这一策略的原因是:第一,学生归纳难度大,浪费时间;第二,后面教学中还有“来拒去留”、圆形强磁铁从等高的铝管、铜管、塑料管中下落等实验,时间太紧张,为了给演示实验腾出时间,省去了学生归纳总结环节。

图1 感生电流的产生实验

归纳得出楞次定律对学生而言有难度,是教学中的一个挑战,但如果因为有难度就跳过归纳总结、升华学生认知这一教学环节,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机会,学生失去挑战难度的机会,思维及认知水平就不会得到发展。

2. 演示实验与本节核心内容脱钩

每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所有的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演示实验设计要能够服务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就必须紧扣教学核心内容。如果教师设计的实验与教学核心内容联系密切,那么实验就能够在帮助学生构建模型、突破教学重难点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否则实验不能发挥关键性作用,只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辅作用。这样实验不仅不能为突破教学重难点贡献力量,还会造成学生学习精力的分散。

在“安培力的应用”教学研讨课中,执教者在讲解了电磁炮原理后,与学生一起演示了如图2所示的自制电磁炮,实验演示很成功,当接通电源瞬间,小钢珠从线圈中被加速后,经过白色塑料管飞入一次性塑料杯后,学生比较惊喜,他们感受到物理实验的魅力,也体会到了老师为这节课所付出的辛苦努力。然而,这一“现象”成功的实验并不能对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起到作用。本节课是要利用电磁炮、直流电动机、磁式电表这三个模型,让学生学会分析导体棒在磁场中的平动与转动。这三种情境中,导体棒或者线圈与磁场都始终垂直。在问题分析和拓展中,渗透电流元分析法、特殊位置分析法、等效分析法、转换研究对象分析法等方法。本实验中小钢珠在线圈中被加速与上述知识、方法联系不密切,执教者也没有解释实验现象,实验没有起到提升物理教学效率的作用。

图2 自制电磁炮

教师没有必要形成每一节课都要开设实验的“执念”,实验过度泛滥有时会剥夺学生深入思考的机会,使学生丧失思维发展的契机。实验设计必须紧扣核心教学内容,才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才有利于学生领悟物理核心方法,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学内容与实验割裂,不仅不能起到预期作用,还会造成内耗,分散学生精力。

三、重构演示实验教学价值的策略

1. 正确认识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价值

实验探究需要将明显的现象充分展示出来,为学生积累感性经验,更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在学生认知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越过程中实现培养思维、领悟方法、发展智力。物理教学要立德树人,本质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五育并举”并不是德智体美劳的简单叠加、机械组合,而是要通过“五育互育”实现“五育”的融合,充分显现出“五育”的整体效果。如果五育没有“互育”,就会出现五育不充分。充分智育有利于促进其余“四育”的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就是智育没有完成本该完成的任务,即智育不充分造成的[2]。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到演示实验最终价值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体现这一价值目标需要摒弃演示实验重视数量轻视质量的观念,而重视演示实验的质量,在重视演示实验效果的基础上设计好现象和结果分析过程中教师的“导”,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这样演示实验就不会在课堂上遍地开花,而是在关键之处设计高质量演示实验。

2. 明确演示实验教学的基础和目标

基于既契合学生认知水平,又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的教学理念[3],教学设计要有新内容,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知识、能力、方法、技能等方面的“升级”。演示实验教学的设计更应基于学生基础并有所突破,不能简单重复做过的实验,也不能简单复制生活中情境,应起始于过去、源于生活,并有所超越,让学生有新收获、新体验。

演示实验出现“节节探”和“满堂探”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充分,对教学目标也不够明确,即不知道学生在何处,也不知道学生将去向何处。知道了学生在何处,教师设计的演示实验就不会简单重复学生已经做过的实验,也不会在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之处开发实验,教师才不会在本该要学生抽象思维之处开发实验剥夺学生思维发展的契机。教师开发的实验才会有新意,给学生带来新感觉,让学生有新收获。明确学生将要去到何处,教师开发实验除了追求实验现象明显外,还会追求引导学生思考,促进认知进阶和学生思维的发展。

3. 重视开发教学价值高的演示实验

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重在质量,而非数量,并非多多益善。一般而言,一节课有1到2个高质量的演示实验就足够,不需要也不应该让演示实验探究塞满整节课堂。有些不需要实验的教学内容,不应强求。高质量的演示实验应该具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有较高的教学价值———能够促进学生发展,能较好服务立德树人。具体而言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1)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实验现象明显,观测效果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聚焦学习内容。

(2)能有效解决学生认知疑难。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处开发演示实验,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方法,领悟物理思想,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为迁移应用奠定基础。

(3)能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实验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要是能够与学生原有认知产生矛盾效果更好,更能对学生思维训练产生积极作用,实现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认知实现质的飞跃。

4. 树立正确的演示实验评价导向

评价具有较强的导向功能。在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比赛课中,往往过于看中教师设计的演示实验,只要实验设计丰富且有亮点,就可以“一好遮百丑”,就可以获得评委的“芳心”,就可以威慑“对手”和“观众”,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样的评价导向下,自然导致教师想方设法开发演示实验,尤其是在比赛课或者各类公开课上,不管对学生的学习有用没用,无论如何也要设计一个演示实验。其实一节课好不好,实验只是其中的指标之一。除了关注实验还应该关注教师在这节课上的其他表现,比如整体设计、教师的基本功、师生互动、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等。这些方面每一个都可以细化为多个维度的评价标准。就教师的基本功而言,有靠嘴巴讲的功夫、引导学生思考的功夫、教学中应对各种突况生成教学资源的功夫等。评价一节课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发展,不论是否有实验,不论用了几个实验,只要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就是一节好课。

思维是物理的灵魂,发展思维是物理教学的使命,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演示实验是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充分智育的重要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实现思维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其余“四育”、实现“五育互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终极目标的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彭前程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10-15.

篇(7)

一、重视演示实验教学,加强能力

培养

目前,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缺乏实验。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我们对物理实验教学,也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了研究好这些课题,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会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设计一些直观的演示实验,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

例如,用激光演示光的干涉与衍射,用发光二极管演示电磁感应中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等。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在规定的实验中,适当增加相关演示项目,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

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教师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想象,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的参

与意识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这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例如,在讲“楞次定律”时,我将原来的课堂演示实验改为边做边讲的实验,每两位学生发一套实验器材(干电池、电流表、原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实验中让学生首先观察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再观察原线圈的电流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把直观的材料作为培养学生知觉、观察力的材料,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进行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感生电流所引起的磁场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最后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并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顺理成章地写出楞次定律。

可见,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有显示学生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还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

验教学

利用常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标志,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科学的观察和方法,组成多媒体信息,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以实现教学优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应用多媒体展示课堂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从而突破时间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的认识加强,理解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