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29 03:13: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态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生态设计

篇(1)

伴随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MAB计划的提出,许多国家先后开展了城市生态系统方面的研究。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状况的思想引入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并对未来园林发展的规划设想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在景观行业发达的国家,生态主义设计早已不是停留在论文和图纸上的空谈,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发展可持续的生态处理技术思想贯穿于整个设计的始终。对生态的追求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后两者,占据首位。国内城市范畴的景观规划还相当落后,仍停留在传统的追求空间视觉效果的形式层次,生态原则只在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中得到少许应用。

生态设计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设计将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摒弃了掠夺式开发的弊病,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理想。

二、城市生态敏感区

鉴于城市处于快速拓展阶段,特别是建设需要大量土地资源,为了保障其建设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应对城市空间作生态敏感性分析,并划分出不敏感区作为城市优先发展区用地。

生态敏感性分析通过对城市化特别敏感的自然生态因子加以叠加,用以界定易受人类损伤的敏感地带,加以控制保护。一般从饮用水资源、自然生态要素的人文价值、生态资产、工程地质情况等指标进行处理分析。根据生态敏感性程度,将市区划分为生态最敏感区、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4种类型。空间落实如下:

生态最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山脉、河流水系的两侧。该区生态敏感性很高,外来干扰不仅对其自身影响反应剧烈,甚至有可能波及其他地区,对整个生态系统带来破坏,故应属重点生态保护区,城市发展过程中应重点考虑与该区的关系。

敏感区分布在山体边缘地带、建成湖泊湿地地区以及老城中心。该区生态敏感性较强(包括历史文化因子的敏感性),对维护最敏感区的功能以及整体生态效果起重要作用,故开发建设亦应慎重。

低敏感区以大片农田景观为主,少部分为城区内历史文化保护地段或文物密集区,该区不宜强度开发,而应作为大地园林化的主要构成成分或历史文化控制建设地段。

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县城区一带,是城市发展的良好用地。

三、生态的绿化

随着环境资源被不断开发利用,经济的高度增长,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局部地区后工业社会的逐渐到来,利用绿化技术对受损环境与被破坏环境进行生态与景观恢复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生态处理手法是值得大力推广运用的,但以为设计人造的绿色空间,植林挖池就具有生态效益,未免是将复杂的生态系统简单化了。从表象上看,城市景观大都体现了绿色的主题,但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形成和保持的景观效果并不是生态意义上的“绿色”。自然有其演变和更新的规律,站在生态的角度上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充分利用乡土植物种类,尊重场地的自然再生植被,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或是充分利用基址上的原有植被,发挥自然系统的能动性,这才是绿色生态设计。

(一)屋顶生态绿化

在建筑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屋顶生态绿化作为一个比较有效的空间绿化手段,常常出现在高密度的建筑群中。屋顶绿化对建筑本身的承载力和防渗透要求相对较高,因此,一般建筑只能栽植浅根系易于生长的花灌木及地被。但基本上只是的达到了绿化的效果,在生态多样性方面太过单一了。值得我们考虑的是如何更高效的发挥生态绿化的作用,建立生态多样性空中绿化。

韩国环境部《建设高效率的生物栖息空间》项目之一“天空乐园”——把建设生物栖息场所的市内生态公园的概念引申到屋顶绿化中。把空间分为“野生绿地”、“灌木丛”、“湿地”等,并种植了八十多种植物。屋顶小生态系统建设后,高为12层的建筑,取暖能源减少了14%,空调使用减少了13%.建设两年后屋顶小生态系统植物种类达到了150种,昆虫种类达到了二十多种,鱼类、两栖类、鸟类生存环境优化。由此看来,在屋顶上建设生物栖息空间,给城市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多样化。

(二)依据潜在植被理论进行恢复树种规划

城市发展在基础建设和道路建设中几乎不可避免对自然植物群落的破坏。依据潜在植被理论进行恢复被破坏的植物群落系统,其在绿量和生物多样性比自然再生的恢复速度快很多城市发展在基础建设和道路建设中几乎不可避免对自然植物群落的破坏。依据潜在植被理论进行恢复被破坏的植物群落系统,其在绿量和生物多样性比自然再生的恢复速度快很多。

城市发展在基础建设和道路建设中几乎不可避免对自然植物群落的破坏。依据潜在植被理论进行恢复被破坏的植物群落系统,其在绿量和生物多样性比自然再生的恢复速度快很多。

绿化树种规划的方针:

1.以当地景观与植被构成为主的乡土群落为复原目的;

2.早期形成绿量的速生树种的落叶树(先驱种)与远期形成景观的常绿树按一定比例搭配。

首先通过调查当地周围的自然植被,在土壤贫瘠的条件下,生长发育着的稳定的树种规划为远期构成树林群落的树种。其次选用当地的速生树种,利用速生树种确保绿化初期的绿量,并为慢生树种提供夏季遮荫。并根据对当地自然植被林缘树种的调查研究,在林地边缘选择适当的抗性强的树种栽植。

从效果来看,而采取这种生态恢复绿化方法仅需用4~5年的时间,即与其周围没有遭到破坏的植被在绿量方面达到了基本的一致。比任植物自由萌发与生长快几十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群落的构造发生相应的变化,动植物种类也开始自然增加。为保障远期形成景观的常绿树健康地生长,必须对恢复地植被进行适当的养护管理及对早期形成绿量的速生树种(先驱种)进行移植。

四、城市特殊地区更新

生态学的引入使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甚至改变了景观的形象。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建筑和设施,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再生原料支撑的材料,将场地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废弃物等。今天,景观设计师面对的基址是越来越多的那些看起来毫无利用价值的废弃地和被生产破坏的区域。更多的是为我们的城市治疗疮疤,用景观的方式来修复城市的肌肤,促进城市各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德国埃姆舍公园(IBAEmscherPark)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设计者巧妙的利用旧工业区原有的采矿基地和大量建筑,改建成公园休闲、娱乐的场所。不仅尽可能的保留了原有的工业设施作为地区的历史延续,并有效的节约了资源,同时创造了独特的工业景观。这项环境和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由于工业衰落带来的环境、就业和经济发展等诸多难题,并赋予旧工业基地新的生机。

俞孔坚教授主持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也是典型的充分利用原场地的造船厂房及机器设备作为景观的组成部分。对工厂的原有设施加以提炼和修饰,使其赋予新的审美和使用功能,并引发游客对历史的回顾和思索。

五、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性是生态设计的重点。生态水环境终目标是使流入自然流域的水实现污水“零排放”。城市里一般污水都被收集到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后再排回河道中。但水处理厂的排水一般为三级排放,仍然携带大量污染物质,所以排放到自然河道仍然是超V类水体,易引发诸多问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会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根据去年的检查,我们国家600多个城市中间有230多个城市的污水处理率等于零。也就是说,这些城市的污水是直接排放的,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而且也使水的循环利用在这些城市受阻。为了扭转该现状,根据生态设计理念在规划中,我们应分考虑了污水治理、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回用以及水质保持的问题。

(一)综合形的生态处理方法

污水处理厂的排水推荐采用一些先进的生态污水处理措施,如太阳能水生物污水处理系统(SAS),处理后将清洁的水回用当地的生产。中水和雨水集中净化处理可利用城市林地作为生态过滤系统,同时加速水的蒸腾和下渗,保障了水系统的循环,并且可创造出一个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这种设计理念有多方面益处:它首先解决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给当地提供了清洁的淡水资源;回灌了土地,补充了地下水资源;进入河流的水质达标,确保河水恢复为奔流的河流,而不是一条排污的渠道。一方面提高了水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生态恢复手段维持水循环过程,以便持续地获得可供利用的水。

(二)湿地

湿地作为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调节气候、蓄洪防旱、水质净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的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文明的摇篮。

湿地具有巨大的净化、降解有毒物质的能力。试验表明,湿地对采油污水中油的净化率可达80%以上,对落地原油和钻井泥浆的净化作用也十分明显。此外,湿地的功能还表现在供给水源、重要物种栖息地、动植物产品的开发、科学研究、文化教育、旅游和休闲等方面。因此,利用各类湿地来构筑城市的生态系统,投入最少,养护费用最低,却能为城市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人工浮岛

浮岛是在池塘中放入浮体,并在浮体上种植植物来净化水质的一种人工制造的“岛”。在浮体上种植亲水性植物,不但可以净化水质,给生物提供栖息场所,而且还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日本约在30年前着手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并成立专门的机构,并利用人工浮岛技术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声息空间、改善景观。

篇(2)

关键词:环境 设计 设计思维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看看你周围的环境,如果你坐在办公室或者家里的客厅,你可能正被形形的产品包围着,你使用的书桌,你吃饭的餐具,你身上的时尚单衣和孩子把玩的玩具,这一切都是由设计所带来的无限可能。但是你是否想过在这美好的情景背后,它们是否真的是安全的呢?你可否知道它们正在散发出导致胎儿畸形或者还有致癌的混合物?可能通过你的食物,呼吸的空气,或者你出汗的毛孔进入你的身体。你的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可能并不污染严重的室外空气要高更多。而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是产品的开发商因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不停的降低成本,选择劣质的材料;或者是对产品的研究与测试不够,造成材料选择的不合理。如果我们从宏观上去了解一下这个问题,自工业革命之后,我们开始了一种直线型的设计思维方式,即只关注产品的生产,而以最合理的价格送到消费者的手里,换来大量而可观的收入。而这种单一的粗暴的思维方式,又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导致对其他问题的忽视。在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环境被我们摧残的岌岌可危。直到今天,我们才慢慢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但此时我们问题的遏制手段,却已经不足以弥补我们之前的过失。

而我们不能瞬间销毁和停止使用我们周围的这些产品,不可能一刀切的断定什么是好的设计,什么是不好的设计。我们如果希望找到解决的方法,那最好的决定无非是一种循序渐制的方式。寻找解决的方法,应该在问题的萌芽状态就采取措施,即设计手段。

我们将产品出售前的生命周期大致的分为四个阶段,概念、设计、生产与产品出售。而在这一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从一个新的概念点出发,此时其对周围世界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而在设计和生产的过程中其影响力成几何的倍数不断扩大产品对周围世界的影响力。当一个概念变成一定规模的产品时,它已经成为了构成市场和人类生活的主要元素。通常我们在采取措施和法律要求的时候都是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如突然抽查某一类产品,在发现问题后,禁止销售或者加强监管,这不但造成了大量的浪费,而且也不一定能够从根本上的解决问题。在生产过程中,监管部门会采取一系列的生产限制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但是问题依然总是层出不穷,措施如同亡羊补牢。怎样才能在影响面较小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问题出现之前去处隐患,是我们值得我们考虑和研究的课题。所以将问题解决在一个概念到设计这个过程,将会以最小的成本与最全面的思考来解决问题。而此时设计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为产品而设计,而是一个管理科目,它统筹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设计过程如何才能达到我们对环境友好型的产品的期望呢?周全的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的方法是可能是解决之道。在做设计思维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特别的关注设计的三个思考的因素,即人类的需求,经济的收益,技术的支持。我们将这三个因素称为设计平衡。我们在做设计开始,往往都是将这三个因素作为出发点开始产品的研发。而在评估设计的优劣时,我们又将设计的平衡作为主要依据,因为设计师,认为设计的平衡是一种简单而且全面概括设计的依据。但是在设计的发展的今天,不禁要问,这个设计平衡真的依然是全面的吗?在我们追求这种设计的平衡时,生态因素常常被忽视。首先,生态因素并不能简单的被设计平衡的三个因素所概括。生态因素是一个全面的问题,其不但是现代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也对现有世界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在技术上,需要层出不穷的新科技作为基础。其次,由于生态问题是综合性很强,其涵盖的知识面很广,概念抽象,效果不明显,导致设计师对生态概念模糊,一不小心就将生态环保变成一种简单的口号,而无法做到实际有效。最后,因为没有有效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教育中缺少生态的关注,导致设计师和企业没有足够的环保意识,并没有意识到设计在环保事业中重要的作用和产品研发中的社会责任,从而忽视了产品的生态因素。我们前文提到了,我们被各种形形的产品包围着,但之前并不是所有人意识到它们在危害着我们的健康和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这时,设计平衡似乎并不是平衡又可靠的,这种二维的三角形思维方式在今天的背景下是不全面。因此,我们需要将生态因素加入设计平衡中,构成一种三维的金字塔式更加稳固全面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新设计平衡,或者生态设计平衡。而由新的设计平衡构架出的设计思维定义为生态设计思维。

生态设计思维的发展将有利于设计师在设计初期阶段就将生态因素考虑进去,这会保证在后面几步过程中,对生态的影响不但不会扩大影响,而且缩小其生态影响,或者不产生生态影响。这是崭新的设计评价方法,我们将人类的需求作为原点,因为在设计的初期,我们已经确定了设计的必要性。所以这是是设计的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我们假设建立一个设计的坐标系,X轴为设计的技术支持性,因此来对技术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如技术的生态的影响,在设计中的效能,以及的技术的可靠性进行数据的统计。Y轴为设计的经济性,其关注的是设计的受益,设计的成本,设计在社会中,受益群体中和生态方面的经济影响。Z轴为设计的生态性,凭借和评估设计的在神态方面造成的影响和可以弥补的措施,按照计算得出生态指数。在这样的坐标系上我们可以很快的计算出坐标系上的一个“体积”,并将其称为设计的“体积”。而这种“体积”的大小的思维方式可以作为设计好坏的一个指标和对比来评估一个设计是否是成功的,优秀的。这样一前一后的设计的设计思维引导,可以将项目充分的全面的设计思考,而不会忽视设计的生态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纳森 谢多夫.设计反思:可持续发展设计策略与实践(美) [M]. 刘新 覃京燕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篇(3)

关键词:室内设计;生态设计;运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中国室内设计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设计已深入应用到各类建筑之中所用材质也日趋多样化庄要包括有色金属、纺织、陶瓷、化学制品、玻璃等。然而在环保和低碳生活的理念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室内设计存在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加果任其发展将会成为生态环境的一个有力的破坏者。目前国内的室内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过于追求时髦、奢华。

在室内设计中盲目使用各种昂贵的装饰材料,例如紫檀、黄花梨等木材。不管是在大型公共建筑中还是私人住宅中用大理石装饰墙壁用不锈钢装饰柱子已是屡见不鲜珍贵材料的大肆使用应引起业界关注。

2.使用过多的含有有害物质的化学材料。

这些装修材料中含有多种化学合成物质,如甲醛、氛类等。长期接触这些物质会诱发人体病症,特别是氛类物质极易滋生病菌存在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此外这些物质还会长期散发刺激性气味不仅污染空气而且有害人体健康。

3.“更新换代”过快。

一方面住宅用房和商业用房的升级或转让都会引发室内装饰的更新;另一方面,被废弃的旧的装饰材料由于不能循环利用而成为环境的污染源。

4.对室内设计的认识错位。

许多人只是把室内设计看成是对装饰材料的运用,看成是形式、色彩、符号的组合与室内设计真正的“人性化”内涵出现偏离甚至背道而驰。如使用大量的人工照明和人工空调,既浪费资源,又不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传统的形式化、表面化的室内设计背离了创造人性化生活环境的目的,驱使人们远离最应该亲近的自然。在认清这些问题后被称为绿色设计和可持续设计的生态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将逐渐成为室内设计的主流。

二、室内生态设计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生态的室内设计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比如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周边的自然景观,这样不仅可以促使人们的居住条件自然怡人,还可以为人们的居住环境打造一个休闲娱乐、散步健身的场所。室内生态设计由于自身天然的特性,所以具有加强人们自然意识的功能。尽管室内生态设计所装饰出的自然生态景观与大自然景观仍不相同,但是,室内生态设计却具有生态景观的重要特征。这些表现特征虽然无法和自然界的景观相比,但是效果依然非常明显,其通过融入都市室内设计之中,可以帮助人们意识到自然生态之美,体会到身置自然之境中的美感。室内生态设计还可以促使人们寻求到精神依托。多数室内生态设计都会参照一定的地域特征,在设计时,可以适当的把人们的思想情感融入进去,设计出接近人们向往之地特色的家居环境,从而为那些无法经常探望家乡的人们提供一个有着精神依托功能的生活环境。

三、生态化设计的美学价值

生态美学是以生态学为基点,用整体生态系统观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本质上阐述二者关系,反对绝对人类征服环境行为,主张生态伦理和美学统一,追求真正的“天人合一”。“生态美学理念,是现代科学与哲学生态化在审美领域中的集中体现。”即生态美学追求事物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并以一种关注现在更在乎未来的可持续性眼光对待各种事物转变。生态美学在设计中表现为生态思维的具体化和实践化,运用生态学原则与方法进行思维定位:始终坚持生态化与人本化审美原则,强调设计与自然环境共进退理念,强调自然人性化、空间自然化的统一。

所以说,生态美学为生态化设计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寻依据。同时生态美学为室内空间设计带来了新审美判断和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即以生态眼光去看待各项设计。一方面,它反对昂贵的设计堆砌,追求实实在在的“诗意栖居”载体。因为生态美学第一特征是生命力,所以人在空间中的生存价值依赖于生态化设计思维体现。另一方面,它注重设计整合性,在设计材料上强调有机和可再生材料特性及设计方法,在艺术法则上以整体设计来取代线性设计。再者,设计中尽量全面确保设计原生态,使室内空间从简单生活空间上升到关于生命价值的生存空间。生态化设计是用生态美学的观点,理解并重新定义室内设计深层美的新型设计语言,并将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室内设计师审美趋势,为当代室内空间设计提供了新思维和设计方向。

四、生态化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室内生态设计不是表面上做文章,要从实际出发,多角度的思考,它既不是空间功能的片面塑造,也不是对自然环境再现和挪移,而是自然、生活、艺术与科学的整体结合,是功能、形式与技术的总体性协调,是以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为前提的。

1.凸显自然风貌

在室内空间中尽量地将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融为一体,吸取“多外留,少掩饰”的传统木结构建筑空问理念;充分引入自然元素,自然色彩、材质、造型等都是非常好的室内设计题材,达到利用视觉文化传达生态理念的目的;多采用自然光,有策略性地进行采光造型设计,减少人工灯光照射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能源浪费;尽量使用无污染、易溶解、可再生材料,保持空间环境的舒适;尽量使用当地设计技术和材料、以降低制造成本。室内空间形式和风格应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总的来讲,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以保持生态的生活环境,减少对自然环境负面影响。

2.强化人的主体性

消费观念的生态化是现代生态化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念或理念的形而上学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进程,甚至可以直接改变他与周围世界的关联。在思想上,可依托教育力量,对人进行生态理念的教育,从思想上深化生态思维,以便为生态理念从构想到现实的转变创造动态条件。在设计中,提倡居住者参与设计即边居住边设计,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空间构架方面,提倡空间灵活性和模糊性,增加空间变化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空间使用功能,相对最大限度地降低空间二次改造成本与污染,真正地凸显人在空间中的主体地位。

3. 倡导生态原则

首先,提倡实用消费。尽管室内生态设计把创造优美室内人居环境作为发展目标,但是生态设计倡导节约、朴实的消费思想、倡导实用优化的消费设计,反对铺张浪费。把消费与设计维持在资源与环境承受能力范围之内,保证空间发展可持续性,体现为一种文明生态价值观。

其次,注重生态美学。生态美学注重用系统生态价值观研究人类各领域的审美问题,它强调人与审美环境的共振与互动。在室内环境创造中,它表现为人类遵循自然和谐法则,利用绿色景观、新材料、新能源等各种自然元素实现室内空间的持久舒适。

最后,倡导节约和循环利用。室内生态设计强调生态理念体现为对常规能源与不可再生资源采取节约和回收利用方式,对可再生资源尽量低消耗。使用生态环保型装修材料与生态设计技术,采用全面现代绿化方法与常规能源节约技术。设计中提倡“废物利用”便是生态设计理念的实践。

五、结语

面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能源的耗竭危机,人类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室内设计中的生态设计只是在众多领域中的一个微小的认识,但希望其中倡导的“以人为本”的设计内涵、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地域设计观、伦理设计观能够对设计者们起到一点启示。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J].中国园林.2011

[2]郑曙吻.室内设计思维与方法[J].中国建筑.2012

[3]珞明.室内设计新趋向:生态设计[J].装饰装修,2002(1).

篇(4)

设计为人”的室内“生态”设计最终要服务于———人“.人”作为室内“生态”设计服务的客体,对“人”的需求研究同样是室内“生态”设计的重要内容.人类需求规律研究表明,当人类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精神上的各种其他需求会逐渐增强,更多的表现为精神文化的、心理层面的的需求,而室内的“生态”设计就承载着对人类的心灵慰藉和精神寄托的重任,它关注的是人类的自身.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以人为本”的“生态”设计观使室内设计师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从室内空间本身转移到室内空间的使用者———“人”的身上.室内设计师的任务就是设计出更符合人类情思活动的理想场所;另一方面,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增强了社会的物质技术特点,数字化、信息化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变得更为密切,私人化和孤独感的生活方式反而愈演愈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人们需要一种功能齐全、美观大方、舒适方便、节能环保,符合人们心理、生理多方面需求的室内空间环境.[2]P75-76

为人造物”的室内“生态”设计是一套系统、协调的方法论,同时也是经济的、多目标的.室内“生态”设计既包括室内空间的规划、研究、设计形成以及工程实施等一系列复杂问题,也涉及到对人类空间需求研究、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等重任.室内设计师作为室内“生态”环境的创造者,要对设计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所产生的间接或直接影响环境的相关问题都必须有清晰的认识.早在1973年,美国著名设计理论家维克多•佩帕尼克在《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一书中强调,设计师创造了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设计师成为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所以设计师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人与环境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问题,必须考虑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提出设计师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地球资源的义务,要合理分配有限的环境资源.同时他还强调设计师伦理价值和社会价值就在于把所处空间中的人的需求放在设计首位,设计师应通过各种科学合理的手段设计出更舒适、更健康、更体贴的生活环境和空间.[3]P43

室内“生态”设计第二关系要素———“物”

室内“生态”设计的第二关系要素为“物”,此处的所讲的“物”,既涉及设计的对象———“物”,又要兼顾考虑对现有环境资源的合理使用,这关系社会的可持性发展问题,是现阶段“为人造物”的重要内容.室内“生态”设计不仅要考虑空间的功能性分割、环境舒适度、装饰主题性等符合人的需求之外,还要考虑设计过程中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要求.随着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并应用,“物”对室内“生态”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科学合理之“物”为室内“生态”设计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室内“生态”设计中“物”的选择与使用是完全建立在科技成果基础之上的,是高科技发展下的必然产物,体现了人类发展与环境生态平衡的完美融合.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皮亚诺在设计曼尼尔博物馆时,就充分考虑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在认真研究阳光照射度、光线控制、采光调节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体块构造技术,对屋面的三百块遮阳板进行构造组合设计.通过物质技术手段把具有云影变化的自然光巧妙地引入到馆内,营造出了一种奇特光影变化效果.这种优美而独特的室内顶棚采光设计,既解决了博物馆室内采光问题,节约了能源,又达到了为展品设计出特殊光影的效果,十分别致新颖,完全符合“生态”设计要求.再如日建设计事务所设计的东京煤气公司港北NT大楼,在节约能源、降低能耗方面也表现的非常成功.该设计有一个被设计者称为“生物核”的共享大厅,位于该建筑的北侧,设计师精心设计了一组能呼吸的玻璃外壁,能充分利用自然光,导入自然通风.设计师为了能充分利用南北方向的自然采光,特意将南侧的办公部分每层吊顶设计成折线状,这样既能将太阳光反射至天花板,形成均匀的室内反射光,带来了别致的漫反射光效果,又能减少了室内人工照明对能源消耗,即使在阴天,博物馆室外照度为15000lx时,而室内中央办公桌的自然采光照度依旧能达到300lx.[4]P16无论是在设计质量上还是在施工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全面诠释了室内“生态”设计的新理念.当然,室内“生态”设计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也自然会考虑大量的可再生材料及自然材料的使用,如上述博物馆的设计内墙即采用了环保的可再生材料壁纸,入口处门厅设计铺装的也是利用废弃的混凝土所制再生材料品,展厅内部的各种陈设绿化等等,都是室内“生态”设计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实现了室内“生态”设计的许多内容,向世人展现了未来设计的许多重要观念.

篇(5)

关键词:城市生态;公园设计;概念;原则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park construction, it is a use of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green plants, to city input of natural factors, eas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gr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ecological design concept and the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analysis of urban ecological park design.

Keywords: urban ecological; Park design; Concepts;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 它既是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部分, 也是一项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的工程措施。它为城市生长提供了新鲜空气和舒适的环境, 也抵御无序的灾害。传统的公园设计理论制约了城市公园的生态建设, 使公园的自然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随着生态设计理念日益成熟和人们对优美生活环境的不断追求, 城市公园的生态设计也随之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生态设计概念

生态设计的定义最早由著名景观设计师斯图亚特考恩和瑞恩提出, 即: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 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随着系统理论的发展, 马来西亚著名建筑设计师杨经文从系统角度定义了生态设计, 即“生态设计是通过设计获得一种整体全面的考虑, 它包括在一个被设计系统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 对系统中能源和材料的审慎使用, 以及通过设计减少这种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关学者结合景观生态基区的定义得出: 每个景观都拥有比其实际占地面积大得多的景观基区, 总体而言, 景观的生态设计就是在保证景观能很好地发挥为公众服务功能的前提下, 设计尽量减少景观基区面积的景观。中国设计师俞孔坚从生态恢复理论角度提出:生态设计就是生态补偿设计, 即: “人们为对自然环境作出补偿而进行的减少负干扰的设计。”生态设计的准确定义尚有争论, 但应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 设计本身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协调, 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或影响和对能源与物质的消耗, 保护或恢复生态环境; 生态设计是一种以现代生态学为基础和依据的设计思维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以及保持与维护人类与自然界间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原则

1、以生态发展为依据, 发挥“绿”的效益

“绿”主要是体现在植物上,“ 绿”的效益包括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所以要合理配置植物造景的绿色效益。

2、自然性、生活性、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城市中的人们向往绿色, 渴望回归大自然环境。因此, 在景观设计时, 植物造景应综合考虑立地条件中的土壤、气候、降雨量等自然条件, 以人为本, 充满生活气息, 用科学的、艺术的手法将各种矛盾融合统一在规划中, 形成最理想的景观环境,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3、意景先思, 构景先笔, 景观鲜明, 特色美丽落笔之前, 首先要酝酿好“意景”“ 构景”的思路, 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来。在创造上要以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为基础, 化平庸为神奇, 旗帜鲜明。

4、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与合理引进相结合根据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合理选择树种, 植物种类丰富多样, 树种地区差异较大, 适地适树, 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同时, 科学合理地引进外来适生、无害、观赏价值高的树种, 增加本地区园林植物种类。

三、城市生态公园设计分析

1、分区设计

(1)烧烤区设置完备的配套设施,提供各种形式、各种尺度的空间,便于不同群体的组团交流和活动。设置一定的开放草坪空间和林下空间,在不破坏自然环境前提下,有组织的使游人能够亲近绿地,感受自然;

(2)生态体验区主要设置了生态农庄、回音壁、污水处理点等景观功能区域,旨在为游人提供参与和体验生态的场所。生态农庄主要种植和养殖无公害的农产品,其间设置绿色餐馆,在直接感知生态的同时,丰富了公园的景观元素。回音壁是采用重叠式弧形景墙,感受回音效果,意欲自然于人类的相互作用关系;

(3)步行桥景区地块狭窄,景观用地有限,结合地形、园路、水系、卵石、植物等景观要素,营造精致的景观环境。景观步行桥入口处设置螺旋型通道,满足公园与步行桥之间的无障碍通行要求。该区设置了公园管理房和茶室等功能建筑;

(4)滨水主活动区是公园内主要的活动区域,景区围绕中心湖面组织景观,通过各种形式的景观要素组织丰富的亲水场景,设置了集散广场、滨水休闲、儿童活动、观演、草坪休闲等功能区块,满足游人亲水、近水的需求。周边设置茶室、餐厅、游船码头、小卖、厕所等功能建筑另外。

(5)生态标本园区向游人展示了不同植物群落的不同景观形态,同时为生物的繁衍提供良好的场所。本区内地形相对较为复杂,便于不同习性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发挥标本园的示范作用。以群岛的形式反映湿地景观,设置水杉方阵,展示其干性之美。结合防洪堤的坡地地形,种植山区植物。区内设置温室,引进和栽培热带植物和珍惜植物,丰富了标本园的植物品种;

(6)设置生态培育区,在尽可能减少人为干扰的情况下,逐步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设置景观挑台组织观景。该区作为生态培育的一个示范区在全园乃至整个滨江生态带得以贯穿,逐步形成完善的滨江生态系统。随着人流量的增加,该部分区域可以有组织的加以二次建设,形成公园新的游览景点。

2、植物规划

根据地块特征,景观及功能需要,进行植物配置宏观控制。

(1)以乡土树种为主 ,形成绿色基调;局部点植精品树种,提高景观档次。在树种的选择上,以适宜本地生长、具有良好生态习性和观赏性的乡土树种为主,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前提下,以降低资本投入。在局部景观亮点和视线焦点处,可考虑精品植物,用以点景;

(2)配合地块功能特征,进行空间组织,尤其要注意通过植物的调和使防洪堤、绿地、水之间的和协共生,形成环境整体。由植物配合进行空间组织,根据景观区域或开放,或幽闭,或疏朗的空间要求,配以庭荫、孤植、密林、片林、疏林、草坪等不同形式,形成多种特征形态的空间;

(3)根据本工程为滨水绿化的特点,在植物品种选择上, 要注多选用耐水湿性较强的植物,并考虑其沿江的抗风能力;

(4)充分发挥植物生态功能: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出发, 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特征和环境改良能力,选择抗性较强的树种,合理配置,以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

生态公园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发展趋势, 生态公园必然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 所以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经过科学、艺术的设计植物群落景观, 营造出生态、美观、经济、舒适的生存环境。生态公园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还可以解决多功能自然空间的组合问题, 植物造景问题、环境美学问题、改善城市投资环境问题等, 最终发展目标是达到以人为本, 顺应自然, 优化环境, 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闪旭涛. 城市生态公园设计实例分析——以成都市活水公园为例[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0) .

[2] 陈晓梅,李俊杰,王萍. 浅析城市生态公园设计[J]. 浙江农业科学, 2011,(04) .

[3] 王胜永,史册. 论城市生态公园的特点及建设[J]. 科技信息, 2010,(06) .

[4] 刘飞舞. 浅谈城市生态公园的改造——以湘潭市杨梅洲生态公园为例[J]. 中外建筑, 2011,(01) .

[5] 张维锋. 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实践探讨[J]. 科技传播, 2011,(12) .

[6] 张辉,车代弟,蒙微. 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理论与实践——以大港公园为例[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07) .

篇(6)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初探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在政府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正确引导下,生态建筑会在以后得到有效的推广。所以现在还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更好的运用各个学科的相关技术成果,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出发,设计出更优异的生态建筑。

1 生态建筑的目标

随着生态建筑的发展,世界上不少国家都相继推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生态建筑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特别是一系列评估标准的出台,对规范生态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标准一方面对生态建筑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同时也对生态建筑进行了等级划分,使用者可以根据标准的要求,根据自身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生态建筑的目标。生态建筑强调的是人、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气候、资源、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各国生态建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存在差异,即生态建筑要根据各国国情来考虑实施方案。相对而言,中国面临着资源短缺、发展速度快、粗放型发展的特点, 其生态建筑的发展也应采用有中国特色的标准。

2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是将建筑这一人工物置于自然环境之中,组建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应充分考虑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生态建筑历经数十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设计思想、原则、方法。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设计是种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城市建筑发展观。在实践中的生态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3 生态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1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生态建筑设计满足人的需求,应该按照人的意图来进行设计,因为人才是城市的主导,如果城市的生态建设没有人的光顾,生态建筑设计建成之后,就会被荒废,那时,对于生态的建设全属无稽之谈。现代城市的建设,多是以满足市民的商务要求进行建设的,对于娱乐、购物、运动的场所,市民是比较热衷的。目前城市环境艺术,多以绿色环保的生态景观为主,对于交通便利和人们的商务需求不太看重。

为了更好地为市民服务,生态建设应该考虑到市民的需求,按照街道、公路、步行街、公园的实际尺寸,进行科学化设置,将人的需求概念渗透进去,进行一定的空间改造,掌握人的认知和思维意识能力,进行公开性的欣赏园区的建设,设计观赏性的街道、公路边界的绿色植被培育,使更多的实用性的公共场所变得更加具有观赏性,市民在进行休闲购物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亲近大自然,帮助市民进行有效的环境改造,使绿化及设施的建设迎合人的需求。

3.2 环境艺术与周边建筑的协调发展

进行城市的生态建设设计,应该与周边的建筑相协调,大环境的协调一致,有助于使城市整体建设更加鲜明,使生态建设在迎合人的需求时,能够更好地被得到长久使用,使社会的发展更加和谐,帮助市民更好地进行生活与工作,把人的和谐理念融入到城市的生态建筑中去,使人与环境能够更好地和谐共存。进行生态建设,必须把商务用途的建筑物与单边环境建设项目融入到一体,使周边环境在尽量不破坏环境的整体建设,保证各种污染事项不影响对和谐环境的长久保存。比如,进行城市大型广场的环境设计时,保证周围高层建筑物不阻挡阳光的照射,对于广场上的人流活动状态来说,也应保证不影响对于周边居民生活或商务活动的良好发展,街道车辆行驶能够保证不影响广场人群的休闲活动等等。

4 加快生态建筑设计的建议

4.1 提高认识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众多的人口却没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我国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使原本就匮乏的资源在大幅度的再度减少,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的平衡。所以人们要提高思想意识,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意识到推行生态建筑设计的必然趋势,为了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为了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推行生态建筑设计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4.2 创新理念

进行环境的改造,必须从技术入手,光有设计;理念也是不行的,要充分把握市场的需求,加大先进技术的学习力度,使更多的先进技术能够为我所用,进行系统化得研究,发现施工当中的困难,进行有效地整改。技术人员的创新理念是最重要的一项,我国地大物博,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不断的创新,使更多的好想法、好思路能够不断的呈现出来。

4.3 重复,循环利用

生态建筑应从节约能源和材料的角度出发,并尽可能的实现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既有效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并可降低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少环境污染。

5 生态建筑设计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从上述思路出发,要实现住宅设计生态化,需综合考虑 3 个方面的因素:住宅住区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物内的环境控制系统设计。

5.1 住区风环境设计

建筑物布局不合理。会导致住区局部气候恶化。规划师和建筑师已经认识到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然而,可能是对室外风环境的预测不够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住区进行规划时,更为常见的做法是过多地把设计重点集中在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而很少或仅仅凭经验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

5.2 自然通风

在住宅建筑中,自然通风是最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节手段,而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与三维空间布置等,都对自然通风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充分考虑这一影响而进行建筑设计能有效地解决住宅中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而且在不增加住户投资的情况下,就能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室环境。

5.3 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

住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系,同时还和住区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受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住区室外气温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布局,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

5.4 日照、遮阳与采光

夏天阳光的直射和热辐射是影响居室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住户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 遮阳是指运用建筑的外形设计、悬挑和凸凹变化而形成建筑围护结构,使室内实际接受的阳光直射和辐射热量减少。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当地地理与气候条件,通过精确计算,对住区的建筑布局以及单体住宅的相对关系,进行建筑群日照、遮阳以及自然采光分析,检验是否满足日照和遮阳的要求。

5.5 建筑节能设计

这里主要是指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的布置和材料的选择,体型系数这一概念并不能充分反映护结构对建筑物热环境的复杂影响。实际上,对于不同朝向角和倾角的外墙和外窗,由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不同而造成的渗透情况的不同,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也相差很大,日间接受的太阳辐射随着时间变化而千差万别,夜间背景辐射状况也不相同。

5.6 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

在建筑设计中,特别是住宅区内,噪声是设计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在住宅区规划时应有效的考虑到防止噪音的设计,以便噪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污染控制问题也需重视,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不好,一定是与室外空气污染有关,而通过有效的绿化、有效的组织建筑周围气流流动,可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6 结束语

随着全球的气候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节能建筑将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生态建筑也应运而生。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彼得先生所言:“设计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绝路,也可能成为人类到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捷径”。因此,生态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周彦明;谢丽娜.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趋势.民营科技[J] .2012,(04).

篇(7)

【关键词】理念;餐厅设计;生态餐厅

引言:生态餐厅的构建是将园艺学、建筑学、生态学和园林学等多门学科融合起来,并将绿色植物作为整间餐厅的主体,配合菌、药、草、花、果和蔬等植物,共同营造一种生态化的格局,旨在给前来就餐的顾客提供可口、生态、丰富及安全的食品。此外,生态餐厅将废物利用、残渣处理、节水和节电等理念渗透到经营中,打造全新的生态经营模式,逐步发展为了目前国内最主流也最具潜力的餐厅类型。

一、生态餐厅设计的概念

生态餐厅又有天然餐厅、阳光餐厅和温室餐厅的别称。这种餐厅会使前来进餐的顾客感到自身仿佛置身于天然的环境中。因此,生态餐厅在实际设计中是将“生态”作为核心,引入种植技术、温室工程和景观设计技术,使餐厅环境有种回归自然的效果。

二、生态餐厅的细化设计

(一)餐厅背景

为了说明生态餐厅在实际设计中需注意的各种细节,本文将设置一定项目背景,从而进行具体化的设计分析。假设餐厅位置处于国内黄河流域附近的某个城市。假设该城市是一座中小规模的城市,并且该城市的重工业偏少、更倾向于轻工业发展。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该城市环境并不优越,而且人口密度颇大,交通也不够通畅。此外,假设此处的生态餐厅地处低洼地区,土地较为平整但土质较差,餐厅所占据的地理面积约为3公顷,其中建筑物所占据的地理面积约为1公顷。

(二)餐厅外部环境的细化设计

餐厅外部环境是整个餐厅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人员可将餐厅周边的环境打造成一个生态公园,生态公园将餐厅包围起来。公园本身是人们娱乐休息的地方,生态公园的打造无疑会吸引不少抱着游览心态的顾客前来观光,而顾客在观光后便很容易被厅内的美食所吸引,这种打造方式也是一种良好的营销手段。

设计人员要在生态公园中设置大面积的树木植被,树下便是天然的停车场。一方面,树木停车场面积较大,能满足许多顾客停车的需要。另一方面,树木停车场可为停留的车辆遮阴,尤其是在夏季,树木停车场的好处更是不言而喻。

公园的北方设置珠帘水幕。设计人员设计一个两米左右高的景墙,水从景墙上方自然落下。景墙的底部设置音箱,音箱中随时保持美妙的音乐。音乐声音和落水的声音给顾客一种听觉上的享受。北方位置正是顾客进入餐厅大门的位置。

公园的南方设置农田区域。农田区域划分为两部分,左边部分是顾客种植区,右边部分是餐厅使用区域。有兴趣的顾客可缴纳一定的费用给餐厅,便拥有一小块田地,并可在田地中自由种植,种植所收获的产品归顾客自身所有。

公园的西方则设置钓鱼区域。钓鱼区域有两种功用。第一种是餐厅内部养殖所用。第二种是顾客钓鱼所用,顾客只要缴纳一定费用,就可从钓鱼区域自由垂钓,调得的水产品归顾客所有。

公园的东方则设置儿童休闲区。设计人员可多考虑满足带儿童就餐的顾客的需要,在儿童休闲区设置大型的儿童娱乐设施,并放置儿童喜爱的玩具,设施内设置休憩的长凳,供家长使用。

(三)餐厅建筑的细化设计

设计人员可用温室钢架玻璃作为餐厅建筑的主要结构。在建筑外层的墙壁中,加入中空的以有机硅为原料的保温材料。在建筑上层中,可加入太阳能电池。在建筑的多个部分设置通风口管道,管道由餐厅内部直接通向室外,室外的新鲜空气可流入到餐厅内,保证餐厅内空气的流通性。

白天,餐厅内尽量利用自然的太阳光进行采光,保证餐厅内有充足的光线,还能很大程度上节约用电。晚上,餐厅内的照明灯开启,也能给顾客提供足够充分的室内光线。为了保证餐厅内光线始终保持均匀分布,设计人员可给餐厅设置一些改善光分布的装置,例如:集光装置、反光镜及反光板等。对于餐厅内某些照明不够明显的地点,设计人员可加入光导纤维,让其引导照明。

由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大范围使用,餐厅在初步构建的过程中,会耗费不少的金额。但餐厅的设置是为了长期经营,如果餐厅经营良好,那么从长久来看,这种设计能在很多方面节约经费,这对餐厅运营来说十分有利。

(四)餐厅室内的细化设计

餐厅内的细化设计应该是整个餐厅设计的重中之重。设计人员可将“生态”作为核心主题,并以不同风格的构建来划分餐厅的内部区域,让餐厅保持多样化元素的经营模式。

第一种主题是中国传统古典类型的风格。古典风格讲究的是意境。在这种风格的餐厅区域内,设计人员可在墙上设置大量的山水画,并在一定距离内设置小型盆栽或者插花,进一步凸显古典的意境。

第二种主题是热带风格。设计人员要运用密集式布置,这样能较好地凸显该区域的深度,让顾客感觉真正进入到了热带森林中。此外,热带森林中的植物有着十分旺盛的生命力,植被高大、挺拔,设计人员可摆设一些大型的盆栽来凸显这种风格。

第三种主题是中国南北方的地方风格。北方风格侧重于粗矿大气的格调,侧重于农家风情,设计人员可在该区域内加入黄色及红色为主的粗矿类型的植物来凸显这种风格。南方风格凸显的是小家碧玉的格调,侧重于乡土人情,设计人员可在该区域内加入南方建筑的背景画加以衬托。

第四种主题是山林风格。山林风格凸显的是自然风光,设计人员可设置一些疏密相间的植物来表现山林风光。此外,设计人员还可加入瀑布、假山和石头等景观,进一步衬托山林风光。

结束语:综上,本文首先解释了生态餐厅的具体内涵。其次,本文谈到了生态餐厅该如何细化设计。该部分的论述又细分成4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餐厅项目的背景,第二部分论述了餐厅外部环境的细化设计,第三部分论述了餐厅建筑的细化设计,第四部分则论述了餐厅内部的细化设计。希望本文所研究的种种内容可给相关人士一些有利的借鉴,在未来的生态餐厅设计中参考本文的成果,设计出更为环保、生态和经济的餐厅,给顾客以味觉、视觉和听觉上的多重享受。

参考文献:

[1]范书杰、康新年.浅谈生态餐厅植物的选择原则[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21(22):25-27.

[2]陈宏、邹志荣.论生产温室向生态餐厅的改造[J].安徽农业科学,2013,31(25):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