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德育信息化教学

德育信息化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11 15:29: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德育信息化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德育信息化教学

篇(1)

关键词 中职德育课 信息化教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信息化教学是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指的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课程有效地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2011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第二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颁奖会上做了题为“以现代信息技术带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的讲话,明确提出要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因此,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大背境下,每一位德育老师都必须思考在教学改革中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取得实效。

1 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1)德育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不到位。在教学中我们会大量使用多媒体手段,但很多教师误把多媒体教学等同于信息化教学。此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多媒体手段仅仅是信息化教学手段中的一种,多媒体教学仅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信息化教学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然而,我们很多德育老师没有意识到二者的区别,认为使用多媒体手段就是信息化教学,没有根据信息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仅对资源进行简单堆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编排不科学.呈现方式不符合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够,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出来,这样的课堂还是传统教学模式,而不是信息化教学模式。

(2)德育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高。信息化教学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课程有效地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教师不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就很难进行信息化教学,它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如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制作课件、对网络驾驭的能力等。如果说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成长的环境里充斥的都是信息技术、信息知识,他们从小耳闻目濡,不用刻意学也懂得相关技术和知识,那么,我们充其量只能是这个时代的“移民”,很多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必须从头学。另外,德育老师是文化课老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上落后于专业课老师,尤其是年纪大一些的德育老师其信息技术能力偏弱,有时在网上看到一些好的资料就是不知道如何拿来为我所用。因此,不能自如地运用技术解决学科问题,也不知道运用怎样的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是德育老师必须重视和面对的一个问题。

(3)德育课教学资源建设滞后。德育课的教学资源不同于其他学科,在讲解观点时经常要结合案例、事例,而案例事例尽量要用到最新的,十年前或者五年前用的案例再拿到现在的课堂上,必定是脱离时代、脱离社会、也脱离学生,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的教学资源必须经常更新、丰富,而纵观当前的教学资源,适合中职德育课的教学资源缺乏且质量不高,很多资源只注重表面形式而不注重资源本身的内容;教学资源的开发需要中职德育老师来进行,但在资源开发和共享上我们明显有些滞后,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在资源开发上各自为政,更由于彼此间缺乏合作与协调,资源建设在重复中进行。

(4)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没有发生改变。很多所谓的德育信息化课堂教学,教师仍主宰课堂,不可否认,多媒体有它诸多的好处,如可以节约板书时间,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知识的呈现更直观、生动,但是教师仅把信息手段当作灌输知识的工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能调动起来,很难真正进行知识的建构,知识是教师“塞给”的,而不是学生自主探究而来的,这样,学生的能力培养效果不理想,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他们在竞争中必将落后、落伍。

2 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的对策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信息化,而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即信息化教学,我们每位德育老师都是当仁不让的信息化教学的践行者,因此,我们要提高对信息化教学的涵义、特点和作用的认识,自觉地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积极地将信息技术、资源融入到课堂中,丰富教学方式与内容,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另一方面,要意识到我们提倡信息化教学,并不是完全排斥传统教学,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适合运用信息化手段,有些课题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解决的我们就不必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哗众取宠。传统教学有它的优势,信息化教学并非完美无缺,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正是我们进行课改的方向。例如中职德育教材《职业生涯规划》第1课“发展职业生涯要从所学专业起步”中的“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这一内容,我认为让学生预习课文内容,教师再结合事例讲解就能达到预定教学效果,不必非得花心思用信息化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能解决问题的,咱们就不用信息手段。

(2)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要进行信息化教学,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中职德育课老师肩负的任务比普通中学德育老师的任务重,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外,还要对学生的就业、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这就要求德育老师必须与时俱进,懂得运用网络吸取最新的资讯、信息例如当前的就业形势、国家的相关政策等并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善于汲取信息知识,德育教师的授课就很难做到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3)加强教学交流,共建教学资源。在建设教学资源方面,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加强多方面的交流,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与本校其他学科教师间就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交流,可拓展学科的视野;再如与兄弟校德育教师在资源建设上的交流,加强资源建设方面的合作开发,实现资源的共享,并能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地对教学资源进行更新。2011年福建省职教学会德育教学委员会年会在厦门召开,在两天的会议过程中,来自全省各地职校和职教中心分管德育工作的领导及德育教学骨干教师们就如何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进一步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进行交流探讨,这其中也包含了对德育课信息化教学的探讨,两天的会交流研讨使我们一线的教师获得了很多新资讯,视野也开阔了。笔者认为在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我们应该形成合力,各市、区把本地区优秀的课件资源集中起来,再由福建省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建设中职德育课教学资源库,以此实现对资源的共享并实时进行更新,如此,可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并能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

(4)调整师生地位,改进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因此,我们要调整传统的师生地位观,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精心为学生筛选和组织学习资源,使其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比如在传授教材《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单元“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第二课“性格及其调适”这一内容时,笔者设计了一份任务书(见表1):

要求同学利用网络这一工具来完成任务书:首先上网测试自己的职业性格并通过资料搜索完成任务书上的其他问题,由于是对自我的探索,学生很感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分享任务书的内容,在分享中学生进行着知识意义上的建构:不同职业对从业者性格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推销员和办公室文秘对从业者的职业性格要求截然不同,而同学们的职业性格可能和想要从事的职业所要求的性格特征不一致,怎么办?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于讨论中形成的不同观点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探究,在探究中同学们又形成了这样的知识建构:人职匹配是最理想的状态,当无法实现时,我们要主动改变自己,调适性格适应职业、适应社会。当同学有了这样的知识意义建构时,便是突破了难点(职业对从业者性格要求的不同),同时也把握住了本节课的重点(性格能调适)。整个过程借助信息化手段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原则,学生在自我探究和合作探究中进行自主的知识建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改变师生地位观,改进教学设计,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在21世纪信息化大浪潮中,知识呈爆炸式的增长,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在教学中实施信息化教学势在必行,每位德育老师应该明确当前的形势,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改变观念,实现信息手段与课程内容的完美结合,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02.1.

[2] 苑永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中国电化教育,2001.8.

篇(2)

当前,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在此过程中,信息化视阈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中职德育想要突破瓶颈,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就必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推动自身的改革和创新,将信息化手段恰当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促使技术与教育深度接轨融合,从而获取新的发展空间。[1]

一、信息化视阈下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特征

(一)师生之间互动性更强,地位也更趋于平等

传统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以老师为主体的,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学设计的初衷往往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师生及生生间的互动较少,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有效突显。介于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内容本身就显得比较枯燥乏味,学生渐渐失去了对于德育课的兴趣,课堂效率逐步降低。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主动建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则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需借助多种信息化手段,丰富课堂资源,营造形象化、可视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机会和条件。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得师生间的地位趋于平等,互动更为频繁,从而建立起师生学习共同体。在这样的协作学习课堂上,学生成为了?n堂真正的主人,通过师生间的“共省”,学生就可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知识建构。[2]

(二)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并具有一定的共享性

由于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建立在计算机、互联网以及通讯技术的基础上的,且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海量资源的资源库,学生以及老师可以针对自身的兴趣点、疑难点、需求方向等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获取需要的知识和内容。这些教学资源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类型也比较丰富。比如一些教学软件、各种形式的数据库、论文成果及微课慕课视频等,对于这些教学资源,每个人都可以对其进行添加,不断丰富其形式和内容,而且也可以将这些有效的资源通过互联网进行分享,提升其共享性。

(三)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要使得学习更具效率,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就具备这一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对学习地点以及学习进程进行自主选择,对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搜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在此基础上,老师只需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引导,对其参与学习的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价,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并督促其及时改正。同时老师也可以向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学生使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3]

二、中职学校德育课信息化教学的价值意蕴探析

将信息化教学应用于中职学校德育课,摒弃了传统教育的弊端,顺应了时展的潮流,更是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必然趋势,这使得中职德育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其价值也是多样化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一)顺应教育体制的改革趋势,更加符合现阶段学生的特点

因为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理念也渐渐朝着“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方向发展,而国家针对中职教育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即以信息化教育为主要目标对职业教育进行建设,所以说将信息化教学应用于中职学校德育课顺应了教育体制的改革趋势。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涉及的概念性知识比较多,而且部分知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其次,大部分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逻辑思维也较差,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导致学生的德育课成绩普遍比较低,但是中职生也有自身的优势,比如思想活泼、有一定的可塑性,对于事物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作为信息原住民的他们对于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容易接受,将信息化教学应用于中职学校德育课更加符合现阶段学生的特点。[4]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水平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有兴趣就能创造良好的学习动机。中职德育课堂由于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概念性的知识居多,使得学生在理解和认知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抽象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逐渐失去了对德育课学习的兴趣。而通过将信息化设备运用于德育课堂所形成的是一种动静结合资源体,它们所呈现的不仅有文字,还包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其他媒体信息,具有表现直观、色彩丰富等特点,进而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感性参与性,引发其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水平。

(三)教学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当前,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式正在逐步实现由“制造适合教育的学生”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转变。究其核心价值就在于我们做所的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深刻的点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所以,对于德育课老师来说,就要基于学生的个性特点,以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样化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对学习资源、教学方式等进行调整,使得德育课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接近学生的心理特征与个性特点,使不同天赋的学生以适合自身特点与学习需要的方式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促进个性的发展。

篇(3)

2017年我与陈丽菁老师、刘晓月主任共同参加了天津市和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课堂实录大赛,均取得二等奖的成绩。通过参赛促使我们不断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德育课堂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

(一) 什么是信息化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之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数字化,通过创建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和学习效率,是一种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新教育模式。

(二) 德育课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 适应新时代信息化社会

我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后,信息化教学受到各教育部门普遍的重视。信息化新时代对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出了新的要求,德育工作要适应社会的需求。此外新时代信息化召唤新型的人才,既要能够拥有与机器对话的能力,又要能够拥有与机器相处的智慧以及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价值观,因此我们必须要对中职德育课堂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探索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研究。

2. 适应新课改

国务院提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对德育教育提出新要求,要求我们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的首位,落实在生活当中,实现“树魂立根”。这就要求我们德育教师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式进行教学,不再是填鸭式,而是在体验的过程中理解、应用、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适合德育课教育目标

2008年12月的教育部文件《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颁发后,新一轮的德育课程改革即开始实行,《意见》指出:“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可见职业学校德育课不仅要承担经济、政治、社会、哲学、法律、职业道德等知识的传承,还需要承担德育工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多种多样的信息化手段来帮助达成这样的目标。

二、 我在参赛过程中对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德育课堂中的应用的研究

目前信息化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各类专业技术教学当中,并且各教学平台针对各类专业技术开发了相应的教学工具,但是却没有针对德育课程开发的工具,真是很让人遗憾。以参赛为契机,我广泛的阅读信息化教学文献与国内外关于德育课堂使用信息化教学的最新研究论文,并且学习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前人的教学案例。通过学习与实践我了解到在德育课堂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同时面临许多的局限,以下为我的探索。

1. 教学组织模式

传统的德育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达不到教学效果。经过新课改的洗礼后,德育课普遍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提升。

我尝试用可汗学院的反转课堂的方式来进行德育课改革。课前通过教学平台推送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并设置课前小任务收集自己家庭的消费记录,学生在搜集相应的生活背景知识后再进行课本知识的预习会更加亲切生动。此外我还安排学生用教学平台的直播功能记录自己的一次消费行为,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上,师生共同分析学生自己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记录,结合小组探究将组内成员的消费分析并形成学习笔记与全班同学共享。我运用互动黑板,与学生共同实时生成思维导图,思维过程可视化。接着以小组合作模拟消费的形式请同学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通过四分屏系统将小组的消费计划投屏,组长边讲解边展示,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辨别理性消费我设置了组间互评。学生在课堂中合作探索发现自己消费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小组共同完成模拟消费的任务,模拟理性消费者,在知识层面掌握如何成为理性的消费者。为了更好的达成德育目标,请学生戴上vr眼镜进入到冰川融化的阿拉斯加,切身体会不理性消费行为给这个地球带来的灾难,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升华出保护地球,理性消费的情感,完成从知识到情感的跃迁。课后我布置一份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坚持使用支付宝记账本一个月,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并将记账本截图发送至教学平台参与理性消费者评选。

2. 信息化手段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实际课堂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如信息化对网络环境要求较高,当出现网络卡顿时,极大的影响课堂进程和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使用手机时容易出现走神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使用学习通教学平台,当我播放ppt时学生的手机屏幕是被锁定的,但当退出ppt播放时则无法控制学生手机,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vr眼镜的使用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不过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注意力。

三、 赛后反思

通过这次参赛我们团队每个人都有非常大的成长和收获。首先我们更新自己的理念: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从教﹥学到被动﹥主动到学会﹥会学。秉承新课改理念为以学生为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接着我们立足于学校实际,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内容分析,把问题变课题,从应用教材,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到考核模式进行有目的、有标准、有成果的新尝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我们运用信息化手段做了如下设计:

1使用任务驱动法,运用“生活即教育”理念,课前在学习通教学平台上任务,请学生使用支付宝记账本记录家庭一周的消费,达到了解家庭消费的目的。针对学生喜欢看直播的特点,请学生用学习通教学平台的直播功能记录自己的一次消费,将消费生活融入学习之中。

2课上通过分析家庭消费记账本、学生直播视频使学生掌握分析影响消费因素的方法。小组合作运用该方法分析组员的消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并将探究成果记入电子笔记。为了更好的促进组间交流,我们使用四分屏系统将四个小组同学的手机画面同时投影到交互白板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构建知识框架我们选择使用思维导图,但直接将思维导图呈现给学生与启发式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我们将两个交互一体机拼接在一起实现拖动文字与图片的功能,与学生一起生成思维导图。学生在操作交互一体机的过程中将思维过程直观的展现出来,反映出学生的问题,便于有针对性的教学。

为了突破难点,我们使用了:

1探究法,小组合作模拟消费,制定消费计划并通过四分屏展示、讲解,在充分的交流后,我们使用学习通评分功能,请学生从理性消费四个维度评选出最理性的消费计划。

篇(4)

1中职教育的必要性与有效性研究

1.1教育信息化以及德育教育发展需要

教育信息化指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引入教育体系,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环境等方面对教育进行整体上的变革。教育信息化是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要求的产物,其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让我国教育体系更能适应公民需求。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得以不断完善和成熟。德育教育本身就是中职教育的重要部分,与基础及专业技能教学同样重要。

1.2学校德育的优质数字化资源

1.2.1网络可以提供丰富的德育信息资源基于Internet这个海量资源,建立德育网站案例库。通过网络教学模式更利于形成德育合力,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在网站上可以完成同一个主题的学习。

1.2.2网络环境提供了进行教学要素整合的德育构建环境网络环境拥有多媒体展示、广泛的网络资源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多条获取知识的通道和多种师生的交互方式,为学习中的学生起到自我建构、发展的作用。

1.3学生自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

通过网络环境这个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人文经典,使学生用更积极、更乐观的心绪对待世界和人生,从而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2中职学校利用网络开展德育的现状与分析

2.1中职学校利用网络开展德育的现状

第一,国家对教育网络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网络大潮兴起,使我国教育也快速进入网络时代。2001年10月,教育部启动“校校通”工程计划,使每一名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但从总体上看,窘于经济上的制约,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且存在东西部发展上的不均衡性。

第二,职业学校网络硬件设施不断完备。随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正式颁发,国家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职业学校网络硬件设施也在不断完备中。

2.2中职学校德育创新的挑战与机遇

2.2.1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为中职学校德育创新带来挑战

随着电脑和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不断普及,它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青少年的道德认识和价值观念,弱化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意识,带来了网络犯罪、网络伦理道德等问题。学校德育不得不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

2.2.2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为中职学校德育创新带来机遇

在中职学校里,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不断加强,为网络环境下开展德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之,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基本知识及网络知识的课程,广泛普及计算机及基本的网络知识。

3网络环境下中职教育德育工作提升策略研究

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建立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联动机制是中职院校网络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网络环境下中职德育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

3.1学校:应强化网络德育教育观念,加强网络管理

学校是中职教育德育管理的中心环节。学校要积极完善网络环境,提升德育教育网络环境和教育管理,开创新的与时代相融合的德育教育工作手段,同时还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以及道德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强化德育观念,为网络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思想保证。中职学校在强化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同时,可以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德育教育的活动,将育人融于实践,并将传统的德育教育与网络充分结合,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第二,积极完善网络环境下德育教育的相关制度。为提升网络德育教育实施效率,中职院校可以根据教育部的《关于加强对教育网站和网校进行管理的公告》以及《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等条令制定与学校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将网络德育教育的权责明确到部门和责任人,对教育中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规范,引导和鼓励师生参加网络德育教育活动。另外,为保证网络德育教育付诸实践,学校可以将网络信息课与德育课充分融合,具体实施中,教务管理处可以制定相关《网络德育课考评制度》或《XX中职学校网络德育考评办法》等,可以考虑将可将网络德育教育与班主任的工作考评相结合。

3.2家庭:引导子女正确上网络

家庭是网络德育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这是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学生思想不够成熟,特别是网络的复杂性更给学生带来众多不良诱惑,若不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极有可能给学生带来众多负面影响。此时,家长应该用更多时间与子女沟通,通过培养良好的家庭关系和融洽的家庭氛围,来安抚和转移子女青春期的叛逆心态,帮助子女远离网络腐朽思想的侵蚀。同时,家长可以督促子女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及户外活动,让他们将有限的精力投入更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中去。

篇(5)

一、巧借信息技术,丰富德育教学的内容

德育课程包含着民族、经济、艺术以及法律等相关内容,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活动中,多采用着单一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德育知识的学习多表现出学习兴趣较差的问题,教师德育课程的讲解也多呈现出“事倍功半”的状态。信息化教学方式在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对中职学生德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入学习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德育教学中包含着大量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指导。例如,班主任在上《职业生涯规划》班会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为学生展示一些名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组织学生一同分析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同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未来发展目标,展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巧借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够随时保持正确的思想理念,通过辩证的思维去思考事物,形成一定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体,在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网络上的内容与德育教育课程相结合,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将网络上的一些言论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比如针对于我国“中国梦”的创设,每个网友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将一些网友的言论带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一同进行评论。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势必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再如,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中国的成就,比如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等等,通过直观的视频图像,使学生为祖国的发展而感到骄傲,并决心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建设而不断努力。同时,这种德育课程教育模式也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篇(6)

关键词:空间建设;信息化;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3-0018-02

“利用职教新干线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是我校建设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特色项目。2010年12月被教育部正式立项,随即启动建设任务。2011年8月,省教育厅指定湖南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校对口支援单位,我校信息化建设进入提速阶段。截至2012年3月31日,全校师生共建设空间1000个;建设空间资源课程70门;上传教学课件6000个;教案8000篇;教学视频7208个;视频观看近12万次;上传文章8万多篇;文章浏览91万人次;互动交流120多万次;接受访问100多万次。师生个人空间建设有力地带动了学校教育信息化,推动了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力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内涵发展。

一、全力保障空间建设

1.加大人力投入。学校大力引进计算机专业教师,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师共52名,达到全校教师的六分之一。学校抽调了6名计算机专业教师组建信息中心,信息中心负责空间建设设备设施的配置、指导、管理、考评工作。学校空间建设实行“层级管理、责任到人”,所有校级领导包到各部门,所有二层骨干包专业组、教研组,行政干部和年级组长、专业组长、教研组长对该组所属部门所有成员个人空间建设进行指导和管理。我们还把所有计算机专业教师分派到各专业组、教研组、年级组、班级进行师生个人空间建设的技术指导,形成了人人参与空间建设的良好氛围。

2.加大培训投入。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培训。从2010年11月份开始,先后派出21名计算机专业教师外出参加省、市和行业培训。积极邀请专家来校进行全员培训。学校请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文理学院专家来校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培训。2011年暑假,学校自行组织计算机教师对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课件制作等培训。请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专家来校进行空间建设培训。学校还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了信息化培训。并对全校师生进行了信息化水平测试,对达不到要求的部分师生再次组织培训,直至合格为止。目前,所有教师人人会制课件,能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所有学生个个能建空间和利用空间学习、交流。

3.加大设备投入。我校信息化建设前期投入了100万元进行硬件设施的全面改造,建成了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校园网络,配有多媒体教室54个,多功能报告厅3个,校园网络覆盖全校所有办公室、教室、寝室。投入210万元给321名教师每人配备一台手提电脑。2011年下半年,又投入150万元新配400台电脑建成学生电子学习室,投入50万元建成信息中心,投入70万元进行校园网络的改造升级。学校向中国电信申请开拓家校通业务,电信公司为我校铺设了校园网的大部分主干设备。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条件已经初具规模。从2012年开始,启动学生每人一台电脑计划,每年投入100万元建设学校信息化课程资源库,投入50万元进行信息化教学奖励。每年新配置1000台学生电脑,到2015年,至少配置4000台学生电脑,总投资约1600万元,使全校每个学生人手一台电脑。资金来源由学校、企业共筹,目前服装、数控、模具、电子、酒店管理、汽修等专业的校企合作单位已与学校签定共建协议。

二、充分利用空间服务教育教学

1.利用空间促进教学信息化。我校把“利用信息化教学,提升课堂吸引力”作为一项科研课题,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空间的资源,结合学生特点,进行网络化教案,在师生空间进行网上教学,网上布置作业,学生在网上学习,网上交作业(作品),教师在网上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进行网上实训,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室,进行实景视频教学,在网上对合作企业员工、学员进行新技术培训。师生与企业专家网上交流不受时空限制,企业的模块化教学视频广泛应用于课堂。重点专业教学开放率达到10%,其他专业课、文化课、德育课和讲座培训开放率达到5%。职教新干线网络学习平台使用率达85%以上。重点专业学生每星期网上学习达3小时,其他专业学生每星期网上学习达2小时。空间互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011年学生巩固率较2010年的72.8%提升到92.6%,课堂教学满意率由86%提高到95%以上。

2.利用空间促进教研信息化。通过个人空间和机构空间,学校定期、定人开展网络教学研讨活动,全员开展网上说课、评课、反思、教案探讨。每位教师每月的研讨课不少于一节。拍摄课堂教学实录,组织教师对课堂教学实录课进行网上评课。进行教育教学文章、教学案例和相互的点评。网络教研带来教研方式的深刻变革,使教师内外交流更加便捷、视野更加开阔、学习资源更加丰富。网络空间的那些教学资源相当丰富,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冲击着教师的视野,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实现专业成长和能力发展,使教学提质增效。

3.利用空间促进德育信息化。每个班的班主任、德育导师和学生建立一个空间群,进行师生交流,及时班级信息,展现班级风采,展示学习的成果,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学校德育课教师及时更新心理辅导的文章、案例,开展网上师生对话,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调试。鼓励学生通过空间进行沟通和交流,把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向德育导师提问或倾诉。教师把学生的留言进行分类整理,认真总结学生在留言中集中反应的问题,发现学生的心理动态规律,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形成德育工作的第一手资料。

篇(7)

关键词:微课;中职;德育课;应用

当前互联网逐渐普及,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应用,教育事业同样应用着网络技术。微课是互联网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产物,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对于中职德育课而言,微课同样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改善传统枯燥、单调的德育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以及方法逐步多样化,优化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水平。

一、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应用的意义

现阶段,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方法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德育教学无法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面对这种教学情况,就必须要找到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改善德育教学效果。微课教学满足当前中职德育教学的现状,与时展相适应。

首先,中职德育教学的相关指导纲要指出中职德育教学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立德树人,教学要满足时展需要,提高德育教学的针对性,使德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实现高效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

其次,能够提高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要实现良好的德育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让学生对德育课程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制定科学的微课件,充分展现出德育教材中的艺术以及意境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不同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让学生乐于学习,愿意学习。

最后,相比于专业性的课堂教学,中职德育教学是比较枯燥的,德育课程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是教学中缺乏实践性,忽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并不高。微课可以通过图像、文字、视频等方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使中职德育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活跃。

二、中职德育课中微课应用的策略

当前,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因此德育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在中德育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能够使以上的问题得到妥善的处理和解决。

1.预习教学中应用微课

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德育知识,预习是第一环节,要学习知识,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和整理,将其制作成微课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传播,让学生观看视频,对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比如在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哲学与人生等内容时,就可以通过制作微课预习视频,简要介绍相关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这些方法,在课堂教学前,学生就能够对课程的构成以及重点知识进行了解,能够全面的指导学生掌握知识。

2.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

中职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中职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学习习惯,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等也是不同的,依据当前教育的实际需要,教师教学时需要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转变单一的讲解方法。但是传统的德育课堂教学是无法顺利实现这一目标的,将微课应用德育课堂中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问题。微课教学与新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多媒体设备制作图像、文字以及视频等知识,让学生对德育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顺利实现德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团结互助相关问题时,就可以利用春晚小品《扶不扶》进行微课件的制作,小品的娱乐性比较强,在微课播放过程中,通过有趣的小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观看小品,教师向学生提问,如果陌生的路人需要帮助,大家应该怎么做?到底是扶还是不扶,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通过学生的讨论明确观点,最后学生们认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是一定要扶的,但是扶的过程中要有技巧,要保护好自己,并且积极寻求周围路人的帮助,营造出团结互助的氛围。这种教学情境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实现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3.课后复习中应用微课

课后复习就是对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加深对德育知识的认识与掌握。复习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后学生自主进行。开始讲课之前,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德育知识进行复习,可以通过提问进行,也可以通过总结知识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唤起学生的记忆,不仅能够让学生复习知识,也能够为接下来的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十的中国梦,新课开始前,教师要让学生对十的时间、重点内容以及中国梦的相关精神进行回忆总结,使其与知识之间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

还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自主复习,通过微课视频的方法总结重点知识,让学生能够随时学习知识,从而使教学效果得以巩固。微课教学能够节省教学时间,环节教学压力,提高学生的德育学习水平。

三、结束语

中职德育课其实是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都比较强的课堂,使用微课开展德育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课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微课教学是一种信息化的手段,德育课堂中利用微课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任务,进一步普及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使传统课堂教学发生变化,更好地促进德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海燕.微课在中职德育课网络教学的应用初探[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5,02:76-77+80.

[2]邹海滨.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与反思[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0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