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国安全生产论文

中国安全生产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08 19:59: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国安全生产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国安全生产论文

篇(1)

论坛以“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为主题,围绕如何推动安全生产理念创新,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建设都市、行业和企业安全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届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安全生产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部分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部分国际安全生产领域专家等400余人将出席会议。

一、论坛时间:20*年11月

二、论坛地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术报告厅

三、论坛主题:以人为本安全发展

四、主要议题:

(一)安全文化——提高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的软手段、软实力,兼谈安全生产监管的制度创新、措施创新和方法创新。

选题思路:通过对比“执法监察”等硬实力、硬手段与“安全文化”等软实力、软手段,探讨全社会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建设,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创新、措施创新和方法创新奠定理论基础。

(二)“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措施和方法——行业文化与安全生产关系研究。

选题思路:通过发掘不同行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法律环境、人员构成、操作惯例、行为习惯,分析安全文化建设在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措施和方法等方面的作用。

(三)国际安全生产经验及其对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借鉴。

选题思路:通过了解国际安全文化研究的现状,特别是通过对德国煤矿企业安全生的借鉴、日本全民安全教育体制的借鉴、英国石油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借鉴,总结国际安全文化建设经验对我国现阶段、我市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参考意义。

(四)城市安全文化建设——国际视野下的首都如何构建“有序、安详、幸福”的安全环境。

选题思路:通过都市视角,分析安全文化对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性大都市的影响,以及在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当中的具体制度和办法。

(五)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从石油、石化行业实践看“健康、安全与环保”体系的建设经验和落实情况。

选题思路:通过石油、石化系统HSE建设的具体例子,分析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以及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企业责任。

(六)危机预警及动员——从汶川地震看危机预警、危机管理和动员能力

选题思路:从汶川地震看危机预警、危机管理和动员能力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

(七)根据论坛主题,专家自拟课题

五、论文征集

1、热忱欢迎国内外高校、企业及研究院所的安全生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其它科技人员参加会议并提交论文,有意者请填写并以电子邮件返回会议回执;

2、提交的会议论文将编入《第二届北京安全文化论坛论文集》。

3、论文语言:中文

篇(2)

关键词:企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方法。

1.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在新形势下,企业的安全生产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在经济告诉发展、企业各方面出现明显变化的今天,如何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解决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当前企业面临的新形势是:成本压力增大、生产周期缩短、外来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加、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参差不齐等都为企业的管理、尤其是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新课题。所以,企业在生产过程和经营活动中,应该始终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安全管理理念,持续积极主动地分析并处理企业安全管理中应经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性。该管理长效机制内容应该包括:促进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标准的编制;落实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积极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质量工作标准化,明确安全管理的目标与任务,实现企业不同部门与环节之间安全生产的结合,不仅让互相协调,而且互相促进;深刻认识到影响职业危害、作业环境以及生产设备的潜在危险因素,明确影响安全生产的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区域以及部位等,并遵照国家的相关技术标准对其安全质量技术状态进行评价和规范,有效控制和管理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状态及其行为;制定并认真执行企业安全生产的联动考核机制以及生产奖惩机制,有序处理安全生产事故,并对安全生产责任进行追究。

2.企业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途径

2.1重视安全培训,提升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企业的和谐关键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和谐。公司坚持把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发动人人参与安全管理,作为公司有效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前提。通过安全培训,使他们充分了解在安全生产上企业和谐提出了安全是效益,安全足效果、安全是效率。

企业每年要以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安全质量标准化、职业卫生、安全操作知识为主要教育培训内容,举办各类安全知识培训班,培训各类人员均。通过培训,切实增强企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操作技能。在工程系统的安全培训中,需要打破传统的师徒传教模式,引入先进的以三维动画教材文施培训的方法,使安全规则统一化、唯一化、程序化和形象化,大大提高了培训质量。

初次之外,还要高度重视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积极培养具有高度竞争优势的高素质职工,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安全运行提供人才资源方面的支持。

2.2加大安全管理投入,降低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风险系数

企业应该把引进先进生产设备看作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大在引进先进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目前,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先进生产设备已经实现了人机脱离,自动柔性生产线也已经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全自动化操作,降低事故风险的效果非常显著。与此同时,企业在改善作业条件、改造作业环境、整改项目硬件以及完善管理软件等方面的投入需要持续性,持续完善企业现场的安全生产。

2.3构建企业安全文化,构筑企业从业人员的观念“防火墙”

企业安全文化是在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作为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企业的安全管理需要综合性、全面性以及系统性的规划、执行和监督过程,每一个环节均要环环相扣。构建企业安全生产文化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制度的重要前提条件,系统化的安全文化能够有效解决安全工作面临的各种问题,防止安全工作的盲目性、主观性以及片面性。

(1)建立安全的投入观。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安全的投入观,是 “安全第一”方针在投入上的具体体现。它的基本内涵是:凡涉及安全的投入,是硬投入,是必须的投入,是第一位的投入,是不可或缺的投入。应该坚决制止在安全投入上的不作为或 “打折”现象,并从政策上对安全投入给予激励。

(2)建立安全的环境观。环境是安全的基本要素。创造安全的环境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首要前提和必要条件。企业应当从装备现代化、管理信息化、工作标准化等基础工作入手,逐步形成本质型安全的条件。切忌以种种困难为借口和托词,让职工在危险、恶劣的环境下进行生产作业。

(3)建立安全的分配观。加大安全在分配中的权重,用分配来调节安全、保障安全,是实现企业长治久安的重要机制。它的切入点是将职工的安全行为 (结果)与职工的经济利益 (收入)有效挂钩,从根本上克服 “重经济、轻安全”的倾向,改变利益驱动的单向性。

(4)建立安全的管理观。安全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决定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多维性和复杂性。安全的管理观需要特别重视“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增强安全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将预防重特大事故看作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职责;强化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持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实现企业生产操作的规范化和考核管理的标准化;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的源头治理,把安全生产的各种隐患和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时期。

3.结束语

以安全发展为主题,落实“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的理念,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安全管理原则,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通过安全管理思维的转变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创新:以建立企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目标,重视人机安全,强化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构建,积极落实企业的目标责任,科学编制并认真实施标准化的管理流程,排杳治理,消除隐患,借助安全技术方法和安全生产文化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最终构建起高效、可靠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忠彬,刘宝龙,恒川谦司,高建明,南保昌孝,周书林.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宣传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06):12-14.

[2]张志博.安全生产管理浅谈――安全生产预警管理机制在冶炼企业的应用[A].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安全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136-137.

[3]晓讷,韩颖.强力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访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三司司长王浩水[J].劳动保护,2010,(11):29-32.

篇(3)

(1?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要:基于研究现状,采用安全系统工程学方法,将企业的广义安全文化内容进行归纳和划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将企业广义安全文化的内容、结构及特征系统化,建立广义安全文化指标体系;运用“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对广义安全文化发展进行分级。在量化和内容划分完善方面,为广义安全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安全文化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企业安全;安全文化;广义安全文化;层次分析法(AHP)

中图分类号:X 954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4-12-12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J05088);福州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13-XQ-18)

第一作者简介:林其彪,男,安全工程专业助教。 在AQ/T 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中不包括安全物质内容的建设;在AQ/T 9005-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安全环境内容中包括安全防护内容,属于安全物质内容,但占的比例少。两个标准中的安全精神方面的内容难以量化;企业安全文化属于组织文化,缺乏物质安全方面的衡量,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缺乏延续性和目的性[1-4]。

笔者将应用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人-机-环-管理系统”分析和界定广义安全文化的内容,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模型设计一个广义安全文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1广义安全文化的定义

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下属的核安全咨询组织最早提出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并在1991年发表的《安全文化》报告中,将安全文化定义为“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5]。20世纪90年代末,安全文化的概念传入中国,2008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标准,将企业安全文化定义为:“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6]。

我国学者傅贵对国内外安全文化定义的安全文化元素进行比较发现,国外对安全文化的研究不包括物态安全文化;徐德蜀、傅贵、王亦虹等专家提出了物态安全文化概念。徐德蜀将文化进程分为器物型安全文化,工业型安全文化和广义安全(大安全)文化,并对广义安全文化时代解释为:安全物质与安全精神同时改进,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珍惜生命,安全文化建设时期[7-8]。

根据广义文化的定义(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全部内容),广义安全文化至少应该包括安全物质方面和安全精神方面的内容,而不应局限于安全精神方面的内容[9]。

结合以往的研究,笔者在本论文中将广义安全文化定义为:为了实现组织活动有序进行和组织的安全目标,而采取的安全精神和安全物质方面的措施,获得的成果总和称为广义安全文化。

2广义安全文化的指标及权重

国内外对企业安全文化的研究方法有几十种,考虑企业的广义安全文化属于开放形式的体系,涉及人、机、环、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取值精确性、综合性的评价分析方法,因此选择层次分析法(AHP)。AHP是一种基于结合多位专家主观判断得到基础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能较好的解决多因素情况下得出重要指标的问题。

2?1评价因素

广义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可通过韦格曼等人观点得到验证[10]。由文化的广义定义可知,广义文化由特定的组织(即人)作为主体,广义文化的物质和精神积累不会凭空消失,广义文化具有延续性,广义文化原本就是存在的,广义文化并不能简单的阐述有无。

广义安全文化和安全文化的载体是组织,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安全文化,系统工程中的人-机-环-管理系统将组织可靠的划分,避免重复,规范化各元素的定义和相互作用关系。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于安全文化的研究,将安全文化包括的概念和这些概念的

关键词 进行细分和归纳[11-13],见表1。

将广义安全文化划分为四大部分,这四部分可为广义安全文化的评估和建设提供一个框架。

2?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广义安全文化的内容,其多数内容指标很难量化,首先要通过专家的主观判断(调查问卷获取基础数据),再结合方根法进行计算。

构造针对目标层的二级指标判断矩阵。

其中bii=1、bij=1/bji。对于判定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采用9级标度法(分为:绝对重要为9、十分重要为7、比较重要为5、稍微重要为3、同样重要为1,相反则为对应值倒数,也可介于划分的中间状态)。将两两对比得到的值构成矩阵,采用方根法进行值的计算,用一致性判定得到的数据是否合格(不合格认为打分者水平不够或不认真,弃用数据,修正后一致性CR≤0?1为合格),得到最终合格的权重值,其他指标以此类推。广义安全文化的指标体系及相对应的合格指标权重分配见表2[14]。

2?3指标体系结果分析

二级指标中,人的权重为0?393,所占的比重突出,为最大比重。

精神安全文化包括人、管理单元,物质安全文化包括机、环单元;精神安全文化占的比重为0?643,高于物质安全文化0?357,在广义安全文化范畴内,精神安全文化占的比重更为明显,但是物质安全文化(物态安全文化)比重在安全文化研究中不可忽略。

三级指标中重要的指标是管理者、执行者、设备安全、安全制度四个指标,其中管理者最为重要。

四级指标中重要的指标是安全管理能力(管理者)、营造安全氛围的能力(管理者)、安全意识(执行者)、设备本质安全化(设备安全)占的比重非常大,其中安全管理能力在广义安全文化中的体现最为突出。

2?4广义安全文化的等级划分

企业组织的广义安全文化,对于企业的生产活动具有一定的耦合程度。为了区别这种关联程度,笔者将广义安全文化进行分级。根据国内学者徐德蜀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笔者将企业的广义安全文化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优、良、中、差,具体内容如下[8]。

(1)差:只能满足组织成员(特别是与安全相关人员)的生理和安全的需求,企业对员工及安全生产仅能达到基本的保障,安全环境脆弱,部分安全措施未达到要求,或采取措施后效果仍然不佳。

(2)中:可以满足组织成员(特别是与安全相关人员)的情感和归属的需求,企业创造机-环-管理系统可以保证人员及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但采取的各种“软措施”与“硬措施”,是被动进行的。

(3)良:可以满足组织成员(特别是与安全相关人员)的尊重的需求,企业创造的人-机-环-管理系统较为完整,安全系统的设置多为借鉴外部经典的、成熟的技术措施。

(4)优:可以满足组织成员(特别是与安全相关人员)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形成核心竞争力,对组织的广义安全文化的追求,已经内化为企业自身的动力。

3实例验证

福建省某汽车公司是集研发、配套生产为一体的汽车生产基地,7位专家依据设计的企业广义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对该企业的广义安全文化进行了评价,最终的评价结果见表3。

根据我国学者李振涛、傅贵的研究结果,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安全文化量值水平越高,企业的事故率越低[15]。对比该企业过去两年发生的3起轻伤事故,可知该评价结果较为可靠,企业广义安全文化量值水平表现为优,但仍有部分指标处于差和中,应重点关注此类指标项目,并采取相应改善措施。

4结论

(1)笔者在安全文化基础上扩展成广义安全文化,即增加了机、环两个物质安全文化范畴的内容。增加了安全文化的延续性(即继承的属性),进一步强化安全文化在企业诞生之初伴随产生,广义安全文化是物质和精神积累。由此可知,生产与安全不可分割,体现在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等环节,均需要考虑安全文化的影响,广义安全文化在安全产生之初就存在。

(2)将广义安全文化分为人、机、环和管理四个方面(二级指标),取消了前人采用不同的安全文化内涵分割方式所导致的重叠部分。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看,广义安全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结构文化,广义安全文化各组成部分不可分割,具有统一的安全目标,每个部分(指标、要素)具有其特定的功能,并且广义安全文化的各部分与外界环境和外界条件相互影响。

(3)采用AHP模型方法分析,得出了“物态”对广义安全文化的影响很大(占有不可忽略的权重)的评价结果,在进行广义安全文化建设,甚至是安全文化建设时,应注重“物态”安全化。同时,“物态”安全对重建广义安全文化是不可或缺的,“物态”安全化程度体现了广义安全文化的优劣性。

(4)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广义安全文化自身的复杂性,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对指标权重应进行一定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张宇飞.中国石油河南分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AQ/T 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S].

[3]AQ/T 9005-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S].

[4]王旭光,谭威威,许志,等.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研究与分析[J].煤矿安全,2012,43(2):178-180.

[5]张荔.供电企业安全文化构建与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6]王凌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安全文化建设结合实施模式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4):161-165.

[7]傅贵,何冬云,张苏,等.再论安全文化的定义及建设水平评估指标[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4):140-145.

[8]徐德蜀.安全文化、安全科技与科学安全生产观[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3).

[9]杨海蛟,王琦.论文明与文化[J].学习与探索,2006,(1):66-73.

[10]任国友.中美校园安全文化对比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8):55.

[11]胡海伟.推进马莲台发电厂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建设[D].银川:宁夏大学,2012.

[12]王越荣.如何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J].管理学家,2013(19):105-106.

[13]金治光.对海事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运输经理世界(下旬刊),2012(12):76-77.

篇(4)

关键词:高校,优势,建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参与方式

 

建筑安全生产一直是我国安全生产关注的重点。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建筑安全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国家倡导建立“和谐社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大了对建筑安全生产的投入,安全状况有所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据《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07年全国建筑安全生产总体状况保持稳定,但形势不容乐观,全年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事故死亡人数仍在千人以上”。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必须狠抓综合治理,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安全知识普及,特别要抓好特殊工种和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构建建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以下简称“安全机制”)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历史任务,绝不是只听取汇报、检查资料流于形式就能完成的。为推进安全机制建立,促进建筑安全生产平稳有效进行,笔者认为可让高校参与进来。

1.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的意义

1.1对整个行业而言

我国建筑业行业协会数量少、实力弱,而建筑企业众多,单纯依靠行业协会推进安全机制构建实属不易。高校作为专业性教育机构,拥有先进的设备、完备的科研场所和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师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单纯依靠建筑行业协会的不足,也减轻了政府部门的压力。论文大全。

1.2对建筑企业而言

近年来,我国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愈来愈高,对安全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也愈来愈重。建筑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此外,安全业绩差的企业在其他项目投标中也很难中标。高校与建筑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建筑企业提高安全业绩,获得丰厚效益。论文大全。

1.3对高校自身而言

一是充分利用了自身资源。高校的办学投入很大,面向社会各界开展合作交流、培训等正是充分利用了自身师资、科研场所、丰富经验等有利条件和资源,提高了高校的经济贡献度,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二是拓展了办学空间。校企合作、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资格认证等方式,拓展了高校办学空间,为高校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来源。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既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又增强了自身实力,宣传了高校品牌。

2.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的方式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对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经认同。但高校如何有效的参与到安全机制构建中去,尚缺乏完善的理论指导和实际经验。本文借鉴了国外高校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参与方式。据对美国MIT的68位从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个人拥有专利的学者的调查发现,咨询、科技出版物、毕业生及合作研究是最重要的知识转移途径,如图1。

考虑到国内高校现状,笔者认为高校在安全机制构建中必须要做到有针对性,大体可归结为当好“三库”。

2.1当好“人才库”

培养专业人才、为建筑行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是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的立足之本。高校学生是未来建筑管理人才的主体,如果他们缺乏安全意识,势必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又何谈安全机制构建。

建筑安全事关生命安危,安全教育必须注重实际效果。教育方式需多样化,除开设建筑安全理论课程以外,还应设置实地讲解以及事故案例分析等课程。有条件的还可开设安全技能教育课程,包括相关作业技能,掌握作业安全装置设施以及事故应急处理等。通过灵活多变的安全教育形式,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认知,使学生产生思想共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

2.2当好“科技库”

当好安全机制构建的“科技库”是高校的发展之石。高校在在立足“人才库”的基础之上,可以协助政府部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监督机制,完善事故记录、检查、申报制度,根据出现的安全问题,制定实时有效的政策。同时,为了建立由市场经济主导建筑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高校应当大力协助建筑业行业协会发展,帮助建立自运行机制,形成由同行评议、同行监督的良性循环,带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建筑企业是建筑安全生产的核心,如何促使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是高校发挥优势的重点。一是开展安全培训,高校针对企业需求为企业培养安全人才,企业为高校提供资源,形成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模式。为此,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师资,开展安全生产理论知识教育、以及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等培训,还可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安全资格认证。需要指出的是,安全培训应该突出全员参与,既包括实地操作的技术工人,也包括施工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决定着安全费用的投入,只有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才能保证最根本的安全生产。二是加强同企业的开展安全技术理论研发。“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安全生产永葆生机。高校可与建筑企业联合成立安全技术研发中心,开展建筑安全生产研究,推动安全机制构建。三是注重技术转移,促进研究成果产业化。借助大学科技园的优势,建立安全技术转移中心与科技孵化器,通过技术转移中心,进一步发挥高校学科综合的优势,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进行系统集成,孵化出具有市场前景的成果,为建筑企业提供实用的安全技术。

2.3当好“思想库”

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高校之间交流合作也比较密切,容易形成高学历、高能力优势联盟。鉴于此,高校可以当好建筑行业的“思想库”,承接建筑企业的安全咨询,帮助查明安全隐患,消灭安全事故,促使企业建立有效的安全机制,形成安全文化。论文大全。此外,高校应当作为沟通纽带,定期组织建筑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与高校坐堂会诊安全机制构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索合理有效的解决机制。

3.加强支持,保障高校参与顺利进行

3.1政府大力支持与政策导向

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安全机制构建得到了极大重视,相关部门已把安全生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科技部也颁布了《关于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对进一步发挥高校作用作出了指导性要求。在这样大好背景下,就需要各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制定有利于高校参与的政策,促进高校投入到安全机制构建中来。

3.2当好高校与建筑企业沟通的桥梁

高校在参与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与建筑企业产生矛盾,如双方目标不一致:企业追求短期利益,高校更注重学术成果等。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来解决这些矛盾。政府作为高校和建筑企业的监管方,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校对地方经济所起的作用,协调好双方的关系,力争实现政府、高校和建筑企业的“三赢”局面。

4.小结

通过高校优势资源提高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是一个快捷的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需要相关各方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只有做到建筑企业、建筑行业协会、政府部门、高校等“全员参与”,安全机制才能顺畅构建,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行业安全文化。

参考文献

[1] 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2007年度).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J].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3(10).

[3] 关于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J].科技与法律,2002(02).

[4] 邱长江.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02(06).

[5]Agarwal,A. &Henderson, R. Putting patents in context: Exploring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MIT[J].ManagementScience, 2002, 48(1).

篇(5)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设;意识提升;行为;零事故

1安全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1.1文化对于人的行为的影响

首先,文化对于人的行为有直接影响,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在某些张贴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中不抽烟,是该处张贴文字提示了吸烟者不吸烟。这是文化的知识传输层面的影响;其次,文化对于人的行为有间接影响,比如在某些张贴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中抽烟,周边人员会对吸烟者表示厌恶和鄙夷,更有一定的人员遵从多数人的意愿,对吸烟者进行惩罚,从而使得吸烟者不吸烟。这是文化的价值观认定层面的影响。以上可以看出,文化是可以影响人的行为的,并且是出于人的利益需求的。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基于人的意识改善,达成行为的改善,通过行为使多数人获得共同利益。

1.2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主要由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文化三方面构成,其中安全管理是具体工作内容,安全技术是工作依据,安全文化是工作的灵魂。安全文化引导人依据安全技术要求执行安全管理任务,从而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几率。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中起主导性作用,相当于人对于事物的认知、应激反应和价值观,就像人出于对善恶的辨识,从而在生活与工作中做出各种各样的反馈。

2安全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2.1安全文化建设现状——重视度不断的提高

首先,在广泛研究国外安全管理体系和国内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践探索成果的基础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宣教中心先后起草了总局《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关于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编辑出版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逐步统一到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框架内开展;其次,加强了标准研究,形成科学评价体系。制定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及《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价标准》;最后,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形成服务支撑体系。建立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宣教中心安全文化研究所、科研院校、企业管理者组成的70名安全文化专家队伍。通过国家层面的引导,各企业也在不断的做出自我提升,形成了700多家企业档案数据库,总计有308家企业获得全国示范企业荣誉。各全国示范企业,不断探索,形成自身的企业安全文化,创建和带动周边企业提升管理水平,通过安全月、消防日等活动,系统的梳理了自身的问题,并积极解决。

2.2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层面均在不断建设安全文化,但是由于过程时间短,各方面问题也在活动中暴露,研究表明,安全管理状况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非对称抛物线函数关系,例如走过这些路程的美国和日本,故此,安全管理的程度与生产经营情况是有密切关系的,遵循一定的特殊规律。在不断的摸索中,渐渐的在厂层级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很多是凭借策划人的感觉和上级的要求而推进的,存在着局限性。在安全文化建设上,我们经历的时间较短,目前厂级工作执行文件存在着两层次问题:第一,如何去做。关系到落实下来的工作是否能产生效果,或者正面作用;第二,做到什么程度。在达标标准中,国家出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及《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价标准》,但基本属于较为宽泛的概念,在厂级这个注重简单、高效率、执行力的层级上以上各标准不能有效的进行指导,为此,需要对安全文化建设由哪些方面构成,如何对其构成的要素进行操作,操作到什么程度进行分析和解决。

3安全文化建设的构成要素

经过多年的安全管理经验,本文认为安全文化建设需要从意识引导、组织体系化建设、全面目视化管理、全员参与、专项攻关等五个方面进行开展。

3.1意识引导

文化,最重要的是对意识的引导作用,是通过意识来指挥行动,从而得到结果。故而意识引导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意识引导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领导作用:在企业推行某一方面工作,离不开领导的认同与支持,活动需要各项资源支持,资源的调配需要领导来决策,若领导认为不重要,则一定不会给于充足的资源,从而造成活动的失败。其次,在安全文化建设本身,领导也担当着许多工作,包括各项策划的审批、活动过程的指导、活动后的评价与意见统一等。更重要的是,领导有着榜样的力量,领导的行事风格会影响其直接下属,从而影响各层级人员意识行为。比如,在假设某公司没有不准在办公室吸烟的规定,但若领导认为在办公室吸烟是一项不能容忍的恶习,那么就会直接对其下属在办公室吸烟的习惯表露出不喜,进而会造成领导对其印象的损毁,那么这种情绪会潜移默化的传达到办公室其他员工身上。同时,因领导掌握利益分配权,也会影响到吸烟员工的实际利益,潜在的会使其他人员去杜绝此行为,从而带动各级员工同样减少此行为,从而形成该单位系统性的传统,或者称为文化。这是文化受物质激励影响的表现。系统培训:在意识引导上,培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培训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能传递“是与非”信号的工作,而“知道是与非”是改善意识的前提条件,也可以称此部分功能属于告知功能;第二,培训也具有感性认知传递的能力,通过遵循逻辑的渐进式讲述,可以促使员工认同被告知的那部分知识,让其符合道德、环境、人性,让员工更加愿意接受与执行,更能互相督促。这两个部分,是意识引导的重点。活动开展:开展各式各样的其他活动,是对培训活动的有效补充,培训是侧重理论,而活动则侧重实践,实践是检验效果、增强影响的有效手段,所以开展活动也很重要。在活动中,因为有各种接触第一现场的机会,对意识的强化将更加有效,虽然存在一定得局限(比如资源的局限,一项活动需要比一场培训耗费更多的资源),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很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3.2体系化建设

安全文化建设,需要有执行单元和执行框架,所以体系化建设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体系化建设分为组织机构建设和制度约束两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建设安全文化因其涵盖范围较广,靠无序的个人是不能完成的,故此,需要一个有效的组织机构来作为执行单元,组织的力量在于:第一,组织是涵盖了各层级的意志和能量的,在互动协调的过程中能将每个人的功能调配发挥出来;第二,组织非个人,其制定的策略是经过研讨确认的,减少了出错的可能;第三,组织较个人意志能更坚定,很少受情绪的影响,能将一件事情更坚持的做下去。所以组织的保障对于安全文化建设很重要。制度约束:想要建设安全文化,需要在执行时不断的对工作进行标定,形成一定的制度、标准,并实时更新。有了这些,就可以让工作流程更加顺利,不至于系统性的偏离目标。为有效的约束各层级工作的落实,需要建立了相关安全制度。包含了对“是与非”界定的奖惩类制度以及对责任划定的流程类制度。包括《员工奖惩规范》,《安全检查制度》,《三废处理制度》,《非常态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相关方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制度》、《消防管理制度》等。其中,界定“是与非”能有效的形成对员工的意识改善和价值同化,责任划定则是对系统运行起到保障作用。例如,安全检查制度中,对领导、安全员、班组长检查现场的活动均做了具体的要求,那么就能保证现场的不断发现问题和水平提升,而在员工奖惩制度中,对问题进行了分类分层级考核,那么就能在员工心里留下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做了会收到什么样的处罚。如此,就能系统的保障工作的不断推进,新进员工的不断被同化观念。形成自己特殊的文化和认知。

3.3全面目视化管理

为提升宣传效果,需注重看板管理,每年均应设有专项的看板制作费用,内部设立专人负责对接,看板类型包括:警示类看板、指示类看板、宣教类看板、工作辅助类看板。这些看板在用色、用词、张贴位置、篇幅等均有着认同的范围,形成自身的看板文化。为了更好的控制这样的范围,还需做出以下的措施:第一,选择专业与企业合作多年的看板制作商,制作商的专业程度对风格的统一较为重要,制作过程可以大大减少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度;第二,对于看板制作,形成内部的组织记忆,编制内部看板制作的规范,在系统上保证了风格的统一。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看板的维护,对于老旧、破损的看板及时更换,对于工具类看板定期进行检查,保持看板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3.4全员参与

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发挥全体员工的智慧和热情,每年要求现场员工提出身边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同时在改善系统中设定由安全员承担的专业初审人,防止因技能不足好心办坏事。其次,设定鼓励措施,各部门在提交安全改善时,若通过审核,则对其部门绩效给予一定的加分和奖励,调动了各层级人员的积极性,全员参与,发现身边的问题,解决身边的问题,从而系统性的改善了作业环境。也在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员工的意识。

3.5重点问题专项攻关

在重点问题上,成立攻关小组,按照“QC”的形式攻克难题,解决重点风险,有效的解决了现场燃油管腐蚀、电器线路老化、台架油气飘散、台架抱死风险等重点难点安全风险,加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认识,也被动学习了安全技能。同时,在活动结束时会进行表彰、奖励,如此就可以让小组成员成为其他员工的榜样,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最终形成不断学习和创新的团队。

4结论

根据马斯洛理论,安全是人除了生理需求之外的第二层次需求,特别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尤为重要,本论文强调了文化对于人的行为的影响以及安全文化建设对于企业安全工作的意义,通过对安全文化建设的解析,论述了安全文化建设由意识引导、体系保障等要素组成,提出了联合自己工作实际的解决方案,提出了包括安全培训、安全活动、目视管理、全员安全改善、安全攻关等工作侧重点,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

参考文献:

[1]史有刚,罗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读本[M].化学工业出版社,124-130.

[2]刘德辉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S].AQT9005-2008:4-5.

3.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委员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43-50.

篇(6)

(一)电建企业是安全生产高危行业之一

在电建企业属于建筑行业。高处作业、交叉作业、孔洞临边作业、起重运输等等,作业条件危险性较大。作业的高风险以及安全技术设施的低水平、从业人员的低素质,都是安全方面的严重隐患。具体表现在技术方案上经验不足,安全措施不够,实施过程中技术能力较低,相关人员掌握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不足,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生产形势逼人,十分严峻。

(二)公司业务的转型和快速发展的需求

在经济形势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特别是进军核电建设市场、国外电力建设市场,公司近三年的业务发展,超过了前十年的总和。公司人力资源的结构不适应,新员工多,有经验的老员工少,新老交替出现了断层。新员工大量的补充和流动,需要更加严密的安全管理,以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

(三)如何适应新的安全生产形势

在作业条件危险性大、新员工多的情况下,如何降低安全生产的风险,避免事故发生,是本成果的目标。

本成果是通过针对作业指导书进行隐患排查,完善作业条件为切入点,让施工人员清楚作业中有什么危险,如何控制。并且可以使得施工人员学会危险辨识的能力,在现场可以随时进行危害辨识和控制,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二、 成果实施内容

简述成果实施全过程:

(一)安全隐患排查,措施会审方法

1、方法着眼点:

1) 使员工充分行使安全风险知情权的权力。

2) 公司履行安全风险告知的义务。

3) 针对作业指导书讨论,集中群体智慧,充分识别人机料法环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

4) 本方法实际上是对每位参与施工人员进行一次风险辨识培训,增强员工的危害辨识能力,可以促使危害辨识活动延伸到现场。

5) 在作业指导书中突出每一道工序主要的三条安全措施。

2、具体实施步骤:

1) 班组长、安全员了解作业内容。

2) 技术员根据班组的作业内容列出一个初步的事故隐患/排查预控表。

3) 由班组长组织班组成员从“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进行讨论、排查。

4) 由技术员完善排查后的事故隐患/排查预控表,经技术管理负责人批准后,在班组公示,并形成电子版交项目安全部。

5) 安全部将表打印出来交给安全员持表检查,并传总公司安监部备案。

6) 将隐患排查结果应用于作业指导书,对班组成员进行作业指导书培训、考核、发证。

7) 作业指导书要附有作业工序三条铁律表,即每一道工序要附有主要的三条安全措施。

(二)每周班组安全状态分级评价方法

1、方法着眼点:

1) 运用“木桶原理”、LEC作业条件评价法,找出一周班组的安全“短板”。

2) 以“短板”决定安全状态,给予预警。评价周期短,讲求时效性。

3) 结果公布,建立数据库。触及班组长的利益,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4) 采用区域专职安全员评价与项目安全部每周检查结果相结合的模式,也可以促进区域专职安全员的工作质量。对控制班组安全隐患,及时消除“短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2、具体实施步骤:

1)班组、施工项目、项目部、分子公司的安全状态判断

每周由项目安全部的区域安全员持表检查,同时结合项目安全部组织的周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运用LEC概率计算方法,判断该事故隐患的风险程度。以区域安全员和项目安全部周检查二个结果比较,按严重的为评价点,确定安全状态。如果排查出来多个事故隐患,则以最严重的为评价点来确定安全状态。对排查出来的事故隐患,采取整改单的关闭方式,进行跟踪整改和消除。

(三)现场安全专项考核方法

1、方法着眼点:

1) 班长、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安全员三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2) 重大突破:明确安全员的工作量指标和绩效。工作负荷量直接反应安全员工作绩效。

3) 利益挂钩,强化现场班长、工程技术人员、安全员的责任心。

2、 具体实施步骤:

1) 对区域专职安全员的专项考核

区域专职安全员每周持表检查,工作质量的好坏由项目安全部组织每周现场安全检查活动同时监督,对区域安全员进行考核评价。

2) 对技术人员和班组长的专项考核

利用区域专职安全员的工作成果对技术人员和班长进行安全专项考核。如果区域专职安全员的检查隐患数量超过预控表总数量的10%,,则对技术人员和班组制订预控表的质量进行对照检查,是责任心不足还是技能不足,促进技术人员和班长平时对工作中进一步的排查隐患。

3) 安全专项考核统计、计算

① 按区域安全员划分管理的责任班组为界线、以责任班组作业内容为基础,结合《施工班组事故隐患排查/预控表》。计算出该作业范围有多少项事故隐患,作为区域安全员的基本工作量。对有能力发现新危害和事故隐患的区域安全员,给予鼓励。列入工作量内,并按超工作负荷表达。设置新发现事故隐患率。

② 在新发现的事故隐患中,如有重大隐患(以4级起计算),并及时给予妥善处理避免事故发生,给予肯定。在这里我们计算工作负荷时,给予加系数K。每发现一个重大隐患并处理,给予加K=0.1。统一归纳到该安全员的工作综合负荷率中去。

项目安全部周检查或月检查发现安全员所管辖的责任区域内存在明显的且存在时间超过二天的三级或三级以上程度的安全隐患,或因此发生意外事故的,则考核该区域安全员当周为不称职。除此之外为称职。

以每周为单位时间,每次考核的结果为称职或不称职。以月度称职率作为排队。比如说第一周、第二周为称职,第三周为不称职,第四周为称职,则月度的称职率为75%。

月度称职率达不到75%的安全员,安全部要给予重点帮助,包括批评、教育和培训。确认不能胜任工作的要给予工作调整。

③用区域安全员的新发现率作为专项考核技术人员和班长的安全管理工作。考核在制定方案(作业指导书或作业指导卡)中,是否同时进行危害辩识。允许有一些设想不到的因素,所以初定新发现率为10%。超过10%的班长和技术员将给予考核不合格。从而促进班长和技术员都要在施工过程中去查找原未设想到的安全隐患。

4) 安全专项考核结果公布、报送

项目安全部要根据班组安全状态评价结果和安全专项考核结果,评选出一周区域优秀安全员、一周安全管理优秀的班长、一周安全管理优秀的技术人员;一周受黄色和红色警告班组的班长、当周安全员对某项作业内容安全隐患新发现率大于10%的,负责编制该项作业内容安全隐患的技术人员名单(属于安全技术受戒免名单)、当周班组违章人次数量排序,在项目部明显位置公布,并当周报送总公司安监部。项目安全部根据现场安全管理的绩效对项目部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绩效考核评分。总公司安监部将各单位上报的绩效情况,累计为月度和年度统计台帐。

5) 安全专项考核结果运用

① 项目安全部要根据一周考核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通知项目部五大体系相关负责人。项目部思想工作体系、群众监督体系、技术保证体系、安全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相关负责人应对相关受安全管理戒免人员进行谈话,促进整改。

② 一年内有三次被专项安全考核为不合格的班长、技术员,年内不得评先、晋升工资及职务。对属于技术素质不足的要给予技术培训,对责任心不强的要给予思想教育,确认为不能胜任工作的要给予调整。

③ 对班组(分包队)的安全状态评价表和安全员的评价表,合并为《周安全状态及安全员专项考核一览表》每周报总公司安监部,作为安全状态分析资料。

④ 年度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绩效进行考核评分与分配制度挂钩。

注:1)同时存在安全部安全工程师及项目安全员同时监督管理时,两者一并列入

2)如果某个班是属于分包单位的,须在班组名称后面用括弧号说清楚该分包单位的名称,如:保温班(湘潭市防腐保温公司)

三、 成果实施效果

(一) 管理效果

1) “三法一表”通过08、09年近一年多的试运行,安全责任事故与07年相比,呈现下降趋势,下降了17%。实践证明,实施三法一表来消除隐患,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是有效的。

2) 通过“三法一表”的全面推广、应用,使作业条件的完善工作得到针对性的改善。提升了公司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3) 通过“三法一表”的全面推广、应用,实现了“群防群治”,广大施工人员的隐患排查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知情权得到制度上的保证。

(二) 经济效益

2007年因工伤事故损失费用占公司全年利润总额的比例为2.5%;2008年该数值下降至1.8%,同比07年下降0.7%;2009年该数值下降至0.16%,同比08年下降1.64%。 “三法一表”管理的全面实施,大幅降低了安全事故,减少了因事故带来的损失,使企业间接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篇(7)

 

1944年,黄建中的《比较伦理学》一书阐述了伦理行为与非伦理行为、习俗道德与反省道德、中西道德之异同等内容,成为伦理学史上的一大突破,也填补了伦理学和比较学的交叉学科空白。2007年以来,刘星教授对安全伦理学做了较多的研究,提出安全伦理学的定义、内涵、研究对象及方法等诸多理论,对安全科学和伦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对安全科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吴超等&]在2009年发表了《比较安全学的创立及其框架的构建研究》,首次把比较安全学作为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并对其做了具体的阐述8一9],使得比较安全学这一交叉学科首次在众多的学科门类中系统地‘‘亮相”。但是,对于三者的结合交叉学科—比较安全伦理学,在我国乃至国际上至今仍处于探索甚至空白阶段。此外,在安全伦理学的研究中,不仅需要提取不同时间、区域和文化背景下安全伦理问题的共性,并使之相互借鉴和渗透,而且需要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对安全伦理体系中彼此联系的不同时空的事、物、环境、人的理念、自控能力等进行对照,从而揭示它们的差异,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因此,比较安全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十分必要。

 

笔者借鉴比较学在其他学科的运用经验及安全伦理学的发展成果,将比较研究方法应用于安全伦理学领域,提出比较安全伦理学的定义、内涵、研究分支及一般模式,尝试对这门新学科进行初步的探索研究。

 

1比较安全伦理学定义

 

比较安全伦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研究比较安全伦理学需要不断认识、理解、继承、总结和发展与之相关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已经发展较成熟的比较伦理学、比较安全学、安全伦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比较安全伦理学自身的特点M,暂且对这一新兴学科作出如下定义:比较安全伦理学是把比较的方法(如类比、对称、分类等)作为研究的主要方法,以归纳、统计、描述、观察等方法为辅助方法,对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行业、文化背景、知识水平等差异性群体的安全伦理观念、安全伦理行为、安全伦理道德水平进行分析,以发现它们异同、联系和特点,并由此揭示安全伦理的普遍规律、得出安全伦理的一般规范,使人们在法律法规覆盖范围之外有所遵循的科学。

 

比较安全伦理学是比较安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融伦理学、比较学、安全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

 

2比较安全伦理学的研究范畴(对象)

 

一般来说,安全道德可以用于描述性地指称一个社会、群体(如宗教),或个人所提出的某些安全行为准则;也可以用于规范性地指称在给定条件下,所有理性的人可能提出的安全行为准则,即安全道德包含实然与应然2种不同含义,其实然之义是指安全道德习俗习惯,其应然之义是指经过人们理性反思的安全道德。

 

而比较安全伦理学则是侧重于比较研究安全道德的应然之意的科学。它是一个非正式的公共制度,以不同时空背景的差异性群体的安全伦理观念、安全伦理行为、安全伦理道德水平等为研究对象,关注的是现有安全法律法规所不能涵盖的理性反思,适用于所有理性的个人,规范那些影响到他人的行为,包括通常意义上的安全美德、安全理想及安全道德规则,并将减少安全的“恶”与伤害作为其目标。

 

在这里,笔者把利于安全的行为、动机、心理等统称为安全道德的善,把不利于安全的行为、动机、心理等称为安全道德的恶。在马洛斯需求理论中,人的生存安全被列为最低层次的需求,即只有人的生存安全被保证之后,才会有追求其他需要的可能。在人的所有的目的中,没有比保存生命和安全更为根本的目的,因而这是最大的善。相反,加害他人生命和安全则是最大的恶。

 

3比较安全伦理学的学科分支构建

 

比较安全伦理学学科分支及理论形态的合理划分与内部考察,对于厘清比较安全伦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流派、从整体上理解比较安全伦理学的研究内容、把握比较安全伦理学自身的逻辑、总结比较安全伦理学发展的得失,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因为比较安全伦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探讨安全理念价值的科学,又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研究价值转化的实践性学科,故笔者尝试从理论与应用2个视角对其学科分支及理论形态进行初步构建和研究。

 

3.1从理论视角构建

 

比较安全伦理学是一门通过分析比较总结一般规律的学科,它的任务在于对比得出安全道德生活的规范或者原则,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因此,通过参考相关学科的内容与体系ai一12,尝试从理论视角给出如下分支并给予简略说明。

 

3.1.1比较安全规范伦理学

 

比较安全规范伦理学是通过比较探讨安全道德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应该与不应该间的界限与标准和给人的自身带来心理、生理安全与否的行为、动机,论证安全伦理的价值及规范,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安全伦理实践,达到保障人身安全、协调人际关系、完善人类和社会的目的M。比较安全规范伦理学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分支:

 

1)比较安全目的论:通过比较方法,以行为所实现的目的、结果安全与否或其安全程度作为评判安全道德善恶的依据的伦理学说,即对的行为在于相比之下结果的最大化或效益的最大化。表现为安全道德的他律性,具有感性主义的特点。

 

2)比较安全义务论:与目的论相反,义务论强调评判安全道德善恶的依据在于对比之下的最初动机,在于行为本身是否是出于想要维护安全道德的义务、应当和责任,是否遵从了一定的安全道德原则和规范,即对的行为在于是否最大程度遵守安全道德原则。表现为安全道德的自律性,具有理性主义的特点。

 

3)比较安全德性论:通过对不同情境下的人的安全意识理念、安全道德等因素的对比,以研究人应该具备怎样的安全理念以及解决如何完善安全观才能安己安人等问题为中心的伦理学,即人们的正确的行为必须遵循适度和中道的理性原则,这是判断某一行为安全道德价值的最根本的标准。

 

3.1.2比较安全元伦理学

 

比较安全元伦理学不制定安全行为规范,不关注安全道德的实际内容,而是应用语言学和逻辑学的方法,对比研究安全的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对比分析安全义务等伦理概念的涵义,对比解决应该如何与事实如何的关系等涉及安全道德判断的逻辑问题,可为安全道德规范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方法M。

 

参考元伦理学的3种理论,比较安全伦理学有对应以下几种理论:

 

1)比较安全直觉主义:通过人的特殊的安全道德直觉来把握安全概念、安全义务和价值理念等涵义和研究安全道德的善与恶与等问题。

 

2)比较安全情感主义:把安全伦理学当作一种非事实描述的情感、态度或信念的表达,认为它不具备逻辑或科学那样的普遍确定性和逻辑必然性。它主张安全伦理概念不能定义,否认人们能认识安全道德,认为安全道德判断只是个人通过感性对比产生的情感、情绪的表现。

 

3)比较安全规定主义:认为安全道德语言是一种用对比方法研究得出的规定语言,不是人纯主观情感的表达,更不可能从纯粹事实陈述中推论出,而是兼具情感调节和事实描述双重功能的。

 

3.2从应用领域视角构建

 

比较安全伦理学的研究内容重在用比较方法对实际安全伦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揭示规律或得出规范,是对社会生活各领域进行安全道德审视的科学理论,它归根结底是要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从应用视角来看,比较安全伦理学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在于,以不同社会领域中出现的重大社会安全问题为出发点,运用比较方法和伦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对这些重大社会安全问题的伦理维度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重大安全问题的合理解决提供价值反思与安全伦理辩护,从而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寻求基本的安全道德共识并构建具体的安全道德规范。

 

从应用领域视角构建比较安全伦理学的分支是一种集研究领域的分散性与研究方法的交叉性为主要特征的实践研究方式,研究得出的具有时代价值的安全道德理念往往对很多领域的传统安全职业道德规范起到不可忽视的改造和更新作用。根据比较安全伦理学研究涉及的多个行业,暂且列出如下分支学科:①医学医药行业相对应的比较安全生命伦理学;②社会人文环境相对应的比较安全环境伦理学;③科学技术行业对应的比较安全科技伦理学;

 

④金融证券等行业对应的比较安全经济伦理学;

 

⑤政治公管等行业对应的比较安全政治伦理学;

 

⑥网络游戏开发IT等行业对应的比较安全网络伦理;⑦安全法规对应的比较安全法学伦理学。

 

4比较安全伦理学的研究模式

 

4.1研究的基本程式

 

研究比较安全伦理学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模式。根据比较安全伦理学的特点,把探究模式归纳为以下基本程式:收集整理资料、分类、对比分析、得出结论、返回到实践中检验,成立得出一般比较安全伦理学一般规律规范等结论,不成立则返回重新对比分析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图4)。

 

4.2研究的方法论

 

比较安全伦理学的理论性质与理论方法是内在关联的,它的研究对象与理论使命内在地决定了比较安全伦理学必须创新研究方法。

 

西方伦理学家普遍认为,伦理理论原则在理论思维上的位阶为:理论原则是处于上位的,而实践问题是处于下位的,也就是说前者是处于抽象层次的,而后者是处于具体层次的M。故参考西方伦理学家的分类&6一19,笔者将比较安全伦理学的研究方法从逻辑上划分为3种基本模式:自上而下模式、自下而上模式、双向反思(上下互动)模式。事实上,这也是西方应用伦理学家们迄今为止普遍认同的一种方法论划分方式。

 

通过考察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模式发现,自上而下模式是一种简便高效的理论应用方式,其最突出的理论特征在于对已有安全伦理理论原则的演绎,在这个演绎的过程中,充分表达了对安全伦理原理或原则规范所具权威性的强调。相反,自下而上的模式往往表现出对现成伦理学理论或道德原则规范的权威性的挑战,在思路上更能充分体现比较安全伦理学这样一个新兴学科的创新性。然而从应用视角来看,比较安全伦理学本质上是一种理论反思,双向反思模式既不武断地否定伦理理论的权威性,也不片面地强调“应用”的创造性,它强调平和的、审慎地进行理论修正与规范创造,这一点是自上而下模式与自下而上模式均不可比拟的理论优势。在具体的学科应用中更具专业特色的研究方法也是大量存在的,限于研究目的,就不在此一一考察。

 

5结论

 

笔者将比较研究方法应用于安全科学与伦理学领域,创建了比较安全伦理学这一新的交叉学科,并得出以下结论:

 

1)提出了比较安全伦理学的定义,并确立了比较安全伦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及范畴,阐述了其研究模式及方法。

 

2)构建了比较安全伦理学的学科分支,并对其研究内容进行了阐述。从理论视角将其分为比较安全规范伦理学和比较安全元伦理学2个分支;从应用视角将其分为比较安全生命伦理学、比较安全环境伦理学、比较安全科技伦理学、比较安全经济伦理学、比较安全政治伦理学、比较安全网络伦理学、比较安全法学伦理学等分支。

 

3)比较安全伦理学结合了科学理性的对比分析方法和哲学理性的安全及伦理学研究,它处理的问题虽微观,然而肩负的责任却很重大。它涉及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具有广阔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黄建中.比较伦理学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44: 3 -8.

 

[2] 刘星.安全伦理学的建构一关于安全伦理哲学研究及其领域的探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2) : 22 - 29.

 

[3] 刘星.安全伦理与“道德的”安全管理模式建构J .经济体制改革,2007 (6) : 165 -167.

 

[4] 刘星.安全伦理与安全生产一解析安全伦理命题,制定“道德的”安全生产激励政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 17 (6) : 79 -86.

 

[5] 刘星.加深安全伦理命题研究,推进安全伦理学学科建设一兼论安全伦理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C].第一届 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7: 11 -20.

 

[6] 吴超.安全科学学的初步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 17(11) : 5 -15.

 

[7] 吴超,易灿南,胡鸿.比较安全学的创立及其框架的构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 19(6): 17 -28.

 

[8] 吴超,杨冕.安全科学原理及其结构体系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11): 3 -10.

 

[9] 王婷,吴超.安全科学与安全学科研究的新进展[C].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 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8-12.

 

[10] 陈松,吴超.比较安全教育学的研究[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73 -78.

 

[11] 高辉.试论伦理学的三种理论形态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