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新闻理论

新闻理论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28 17:15: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新闻理论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新闻理论

篇(1)

英文名称:Journalism Lover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3-1286

国内刊号:41-1025/G2

邮发代号:36-31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2)

    一、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

    索绪尔作为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他打破了传统语言研究的方法,为现代语言学奠定了基础。他的语言学被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研究:一是言语活动、语言、言语的区分。他认为言语是个人的东西,属于个人领域;而语言是社会集团约定成俗的规则,属于社会领域。语言相对于某个特定的时期和集团来说,是固定不变的;而言语是变化的。语言和言语相互依赖、相互依存,语言是言语的产物和工具。二是语言的内在成分和外在成分的区分。他用象棋做比喻,形象生动的解释了两者的区别。他认为象棋比较容易区别什么是外在的,什么是内在的:这种游戏从波斯传到欧洲,这是外在的;而涉及到游戏的体系和规则,则是内在的。其三是共时和历时的区分。他认为和静态相联系的是共时性的,和动态、演变相关的是历时性的。他把言语放在一种共时性的、静态环境中进行研究,而对那些演变的、动态的因素(比如:历史的、社会、交往因素)则不予考虑。其四是语言的静态是一个符号体系学说,这是索绪尔语言学研究的核心部分。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是里程碑式的,对人类进行语言方面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巴赫金的话语理论

    巴赫金思想的睿智、见识的深邃、涉猎的广博无人不知。作为话语理论首屈一指的先驱,巴赫金的对话学说、“超语言学”理论、意识形态话语观等一套话语理论,为解析各种传播活动提供了朴实而新颖的视角,对学界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他从文学入手来建构自己的话语理论,交往与对话是巴赫金思想的精华。所谓对话,“是同意或反对关系,肯定和补充关系,问和答的关系。”他认为对话不单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可以是思想、文化内部的交流。“一个声音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活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存在于对话之中。“存在就意味着进行对话的交往。对话结束之时,也是一切终止之日。”“生活的本质是对话的。生活意味着参与对话:提问、聆听、应答、赞同等等。”新闻是一种多重多角关系的对话,他们之间绘声绘色的生动对话,形成了多彩的新闻,构成了一种话语权力。

    意识形态符号论作为巴赫金话语理论中又一个重要的建树,对学术界和当今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意识形态符号论”突出语言社会性、意识形态性的首要支配作用。他认为,对话存在于某个具体语境中,也就是存在于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之中。每个字、每个词都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巴赫金认为意识形态的制约大于符号的制约。我国新闻传媒作为,汇集了不同阶级、政党、派别、政权等声音,成为了一个实质性的舆论阵地。在这里,你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所有的意见和想法汇集成为“意识形态充盈物”。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和“意识形态符号论”构成了“超语言学”的基础。话语问题是超语言学的核心。他说:“我们的分析,可以归之为超语言学;这里的超语言学研究是活的语言中超出语言学范围的那些方面。”“活的语言”是针对索绪尔“死语言”而提出来的,它突破了结构主义的局限,具有进步意义。

    三、福柯与权力话语

篇(3)

手机作为个性化的人际传播工具,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具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对话优势。受众可以通过手机这一移动平台参与新闻报道的评论,改变了受众信息反馈长期被忽视的弊病。同时,手机也应及时利用新闻的对话理论,促进手机新闻传播的发展。

手机新闻传播的对话优势

个性化传播优势。手机作为个人的人际传播工具,具有个性化的传播要求。每一部手机的使用者,对手机的信息需求都是不同的。这促使手机新闻必须针对不同手机用户的需要,进行信息传播的个性化服务。此外,手机媒体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分众化和小众化的趋势,也使得手机新闻的传播越来越向个性化发展。②

手机的个性化传播使信息传播由最初的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转移。相比以往的传统媒体,手机媒体更加注重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满足,以此来调整以后的新闻传播工作。③这促使新闻传播中传者和受众的地位朝着更加平等的方向发展,使受众更加有信心与传者进行对话。

另一方面,手机本身具有的手机用户个性信息资料,为做好手机受众的统觉背景调查提供了帮助。巴赫金在对话理论中提出沟通的第一要素就是要调查受众的统觉背景。④而诸多大众媒体,因受众群的庞大和需求多元化等原因造成受众统觉调查无法有效开展。手机的个性化传播,使手机附带受众的基本信息。正好为新闻媒体及时了解受众的构成,发展手机对话新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及时互动的传播优势。手机传播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式传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手机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无线网络平台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或是通过微博等交流平台进行讨论,实现了广泛、迅捷的互动传播。⑤

交互作为“对话”的基本精神,是对话新闻开展的重要条件。对话新闻强调新闻实践应致力于构建公共对话平台,促进受众之间的交流与理解。⑥然而,传统媒介的新闻传播由于其单向度的传播模式,而在对话方面存在缺失。互联网等新媒体虽然弥补了这一缺失,但由于时空限制,在传播效果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手机传播的便捷性和即时性等特点,较好地弥补了互联网的时空缺陷。手机传播的交互性也为对话新闻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手机传播自身的传受一体化,也使公众具备新闻的能力。公众可以自己编机新闻,并上传至无线平台,进行新闻传播。这改变了原有的“媒体独白”的局面,使受众获得发出自己声音的地位。这都将促进受众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社会事务的解决中来,为对话新闻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手机媒介自身的便捷性和互动性为对话新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作为新兴媒体,手机媒体的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受众,并能与受众及时互动,创造一种平等的传授关系。这些特色都使手机媒体具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对话优势,为对话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手机新闻的对话发展策略

利用手机媒介数据库,充分了解受众的统觉背景。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强调受者的主动性和

能动性,对此他提出了“统觉背景”这一概念。巴赫金指出不同统觉背景的读者,会对文本的性质产生不同的理解,从而产生不同的阅读效果。⑦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应用在传播学上即是强调受众的个性化传播。受众因个人价值观、心理结构等方面的影响,对新闻事件会有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拥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受众会根据自己的观点,对新闻信息进行选择性注意和理解。如果信息与受众的统觉背景较为相似,则容易被受众接受,反之则会受到抵制。

对于手机媒体而言,个性化传播的特点是手机对话新闻发展的最大优势。因此,必须对手机用户的统觉背景加以了解,针对不同统觉背景的受众进行不同的传播策略,使受众较为愉快地接受新闻,并参与到新闻的讨论中。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手机作为个人的传播工具,具有私密性的特点。这导致了手机媒体无法直接获得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关于受众统觉背景的相关信息。所以手机媒体必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分析,将受众定制的新闻并入数据库。利用相关的数据库管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受众年龄、职业等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新闻信息传播,做到手机新闻的个性化传播。

通过平民化报道,激发受众的对话欲望。手机的平民化报道主要通过大众化的话语表达和平民化的视角两种方式来进行。手机媒体的受众常处于移动状态下,无法进行细致的信息阅读。这就要求手机媒体需要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进行报道,使受众能有效理解新闻内容,在此基础上产生对话欲望,进行与新闻媒体的“对话”。另一方面,接近性作为受众接受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被手机媒体所重视。对于自己周围发生的人或事,多数受众是乐意参与讨论评价的。因此,手机媒体需要运用平民化视角来进行新闻报道,贴近受众,回归本地,使受众产生乐于讨论的心理。此外,在报道中应营造一种语境氛围,使受众感受到新闻的重要性,促使受众积极参与新闻评论,实现新闻对话。

利用互动平台,使受众参与新闻报道。对话理论认为对话交际才是传播的生命所在。但在传统媒介的新闻报道中,由于反馈机制的不健全造成新闻报道只是单向度的传播,传者与受者以及受者与受者之间的现场对话交际存在缺失。互联网络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但由于媒介载体的携带问题,在互动的即时性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另一方面,手机媒体利用无线网络平台以及QQ、微博的网络互动工具构建了及时有效的互动平台,使受者与受者、传者与受者之间可以就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对话,并使话语权力的中心朝以受者为中心的方向发展。这都将有利于手机对话新闻的发展。

微博作为新兴的手机网络互动工具,是手机媒介与网络微博结合的产物。手机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将自己的信息发送到微博网站,其他手机用户可以对这些消息进行评论,并通过加粉丝的形式进行互动。⑧手机微博加强了传受双方的对话互动。受者可以将自己所见的新闻上传,实现受者到传者的转变。其平民化的视角以及新闻事件的贴近性都将激发其他受众的对话欲望,并通过评论这一形式与传者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看法心情。而“加粉”这一互动形式,也拉近了传者与受者以及受者与受者之间的距离,实现了交互、对等的“对话”精神。

手机实名制也为媒体的理性互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手机实名制使得手机用户在进行互动的同时减少了偏激词语的使用,避免互联网媒体由于虚拟性而引发的混乱,使手机对话新闻更具合理性。因此,利用互动平台,促进受众与传者的相互对话是对话新闻发展的重要措施。

手机的对话新闻发展还需借鉴电视、互联网、广播等传统媒体的经验,并与传统媒体展开互动,共同促进对话新闻的发展。

随着新闻工作的开展,对话新闻已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发展趋势。手机作为新兴的新闻媒体在新闻对话方面具有其他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手机媒体需要利用这些优势努力发展对话新闻,同时针对新时期手机的传播特点,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促进对话新闻更加合理有效的进行。(本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闻对话理论研究”的成果之一)

注 释:

①④刘可铄:《对话理论下的民生新闻》,《当代传播》,2006(1)。

②靖鸣、刘锐:《手机传播学》,新华出版社,2008年版。

③单文苑:《会议报道中对话精神的缺失与对策》,《新闻传播》,2007(1)。

⑤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⑥李习文:《“对话新闻”:理想、契机与障碍》,《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1)。

⑦孙少晶:《论巴赫金对话理论中的传播学思想》,《国际新闻界》,1999(4)。

⑧马晓敏:《浅谈手机微博及其发展》,《新闻爱好者》,2010(10)。

篇(4)

关键词: 新闻广播语域理论语体

新闻广播用具有吸引力的语言来引起听众的注意并传递信息。不同的新闻节目会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在不同的语域中运用不同的文体至关重要。笔者着重介绍了语域理论和新闻广播之间的关系,并指出要在不同的语域中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旨在达到新闻广播的目的。

1.语域介绍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指的是我们讲的和写的语言将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语域理论告诉人们:特定的语境决定了相应的语言特点;不同的情景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出来。此理论为语言特点和情境因素之间建立了必要的纽带,用来描述和解释语言应用在不同文体中的差异。比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计算机英语和报刊英语这些不同文体所采用的语言形式也各不相同。

语域分析包括对语场、语旨和语式的分析。

2.语域理论和新闻广播的关系

2.1语场和新闻广播的主题

语场指实际发生的事,也就是话语范围,即整个语言事件的背景。它不仅包括谈话的话题,而且包括讲话者与其他参与者所参加的整个活动,因此,我们说语场是谈话的内容或者是在相应语境下的特定主题。新闻广播向人们传递政治、军事、外交和宗教方面的信息。显而易见,新闻广播的主题受语境的限制,所有的语言活动都必须紧紧地围绕着主题。也就是说,交际中的人们只有在特定的语域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语言形式,才能产生有效的交际功能,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在特定情形下,话题对语域的选择体现在对词汇的选择方面,新闻广播中的语言选择与新闻的主题密切相关。

2.2语旨和新闻广播的观点

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语旨的变化引起语域的差别主要在于交际意义的不同选择上,在词汇句法层上主要体现在对语气、情态系统和表达态度意义词汇的不同选择上(孙文荣,1998)。不同的社会地位、关系、态度、意图将会直接影响到句子的结构和形式。新闻广播通过播音员的声音来传递信息。它的一个主要的特征是,交际双方不是面对面进行交际的。广播者和听众各有其不同的观点和地位,观察事物的角度也不一样,这就导致了新闻广播的主观性和偏见性。

2.3语式和新闻广播的语体特点

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媒介和修辞。语式的不同可产生由不同的渠道、媒介或修辞方式来区分的语域:口语和书面语,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在新闻广播中,政治新闻用语比较正式、严肃,并且运用比较正式的新闻用语;而娱乐新闻用语较为活泼,更接近于大众的日常用语,有时还会用夸张等方法来达到娱乐效果。

3.不同的新闻广播语体

3.1娱乐新闻广播

娱乐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广播形式,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通过这些随意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语言,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可以了解到他们所关心的明星的逸闻趣事,了解到文艺界的最新动向,等等。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并在听新闻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下面的一段文字引述自娱乐网络广播“薇薇花开”:

例1:伴随着摇滚音乐“He was a boy,she was a girl”,一副甜美的嗓音进入耳膜:“hello!各位好朋友们,大家好!横扫娱乐世界的可爱精灵薇薇将陪你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下面让我们共同关注一条娱乐新闻:法国总统萨科奇和新婚妻子歌手兼超级模特布吕尼这对新婚燕尔同游英国。法国新第一夫人的随行吸引了此间媒体的广泛关注,英国小报则刊登布吕尼十几年前的表示‘欢迎’。这幅黑白照摄于1993年,当时的布吕妮可是世界顶级时装模特呢。由于布吕妮已于今年二月下嫁法国总统萨科齐,这幅照片的拍卖也因此非常吸引大家的眼球。”

3.2政治新闻广播

晚上七点钟的新闻联播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节目。其中的某些新闻就是政治新闻的典型代表。不论新闻内容多么令人兴奋、愤怒、失望或者伤心,播音员都用同样的节奏和带着同样的面部表情播音。

同是萨科奇出访英国的报道,以下是来自“新闻联播”的报道:

例2:“法国总统萨科奇携新婚妻子布吕尼于三月二十六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十二年来法国总统对英国的首次国事访问。英国王储查尔斯夫妇前往希思罗机场迎接萨科奇一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丈夫菲利普亲王在温莎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并在当晚在温莎城堡设国宴款待来自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贵客。”

3.3商务新闻广播

商务新闻的用语特点是:准确、清晰。

3.3.1技术用语的频繁使用

例3:“最新公告显示,6月29日开放申购的保本基金――南方避险两天申购额超过45亿,基金规模已达预计的50亿份上限,将从7月1日起提前暂停申购。”

在这则新闻中,“保本基金”就是一则使用技术用语的例证。(保本基金:收益型互惠基金的一种。这种基金保证投资者原始投入不受任何损失。主要由保险公司使用,投资对象为固定收益品种。)

3.3.2数字的大量使用

例4:“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

在这则新闻中运用了大量的数字,从而表明商务新闻用语的精确性。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Hasan,R.Language,Context 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 Semiotic Perspective[M].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2]陈丽江.语域理论与语篇连贯及其应用[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篇(5)

【关键词】:全球化;传媒;对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势必对全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加入WTO以后,我国更多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因此,必须认真的研究和把握好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新闻传媒本质上属上层建筑,是社会的稳定器。对于经济全球化对新闻传媒发展、变动所带来的影响,我们要正确地认识,更加积极地应对,把握主动权。这样才能在新的形势下使我国的新闻传媒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一、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新闻传媒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全面发展,必然要求各个领域与之相适应;跨国物流、资金流、人流的迅速增长,也必然要求信息流有相应的增长,这既有数量上的要求,也有质量上即传播速度和信息内容深度上的要求。经济全球化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球性的经济联系和世界范围的市场,它对世界新闻传媒格局的变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1、形成了一批跨国传媒公司。这些跨国传媒公司基本上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如澳大利亚的默多克所的新闻公司,美国的时代·华纳公司,这些跨国传媒公司都有多种新闻传媒产品,其电视网、报纸、杂志销售网遍布世界,有的是直接销售自己的传媒产品,有的是采取与当地合作的形式销售传媒产品。传媒的营收也是国际性的。美国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2002年的《富媒体,穷民主》一书说,“时代华纳和迪斯尼公司在美国国内仍然有相当可观的收人,但是,在近十年里,它们的大部分收是来自非美国市场,其他媒介公司也步其后尘,到海外寻求发展”。

2、大规模的新闻信息的跨国流动。英美共有的路透社TV和WTV向世界所有电视台发送电视新闻;美联社每天向全球各报刊发送文字新闻2001万字,新闻图片120万张以及350家电视新闻用户。规模和数量都远远超过以前的简单新闻信息的交换。国际贸易规则已将新闻传媒跨国经营列入市场开放的一项重要内容。如WT01997年规定,加拿大不可以禁止时代华纳的《体育画报》在其境内发行加拿大版本。近年来,一些国际贸易谈判已将媒体市场开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3、全球范围内新闻传媒市场垄断局面逐渐形成

全球经济发展规律对新闻传媒的发展和变化产生的制约、影响作用日益明显,新闻传媒市场集中甚至垄断局面也逐渐形成。一是大公司和跨国公司开始涉足新闻传媒领域,参股或收购新闻传媒企业,二是新闻传媒进人资本市场,兼并浪潮兴起,新闻文化传媒巨头迅速崛起。1970年,西方各国还有125个拥有报社的集团公司,到了90年代西方各国重要报刊已落到不到30家大公司手里。

4、商业行为向新闻传媒全面渗透

经济全球化推动新闻传媒向产业转变,因此,寻求自身资本的增长成为新闻传媒的一个重要目的,利益驱动取向越来越明显。一是商业信息在跨国新闻信息的传播中比例越来越大,成为重要的新闻传媒产品。二是新闻传媒内容的娱乐化。美国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在《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一书将公民政治意识减弱、选举投票率低归结为传媒的娱乐化,认为“媒体的娱乐化减弱人们的政治兴趣”。

5、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技术进步大幅度扩大了新闻传媒的市场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断开发、扩大市场,增加商品交易、商品输出的过程。这一趋势同样发生在新闻传媒领域。据一些研究者提供的资料,新的媒体,较之旧媒体,不仅扩张了信息交流的范围,加快了信息沟通的频率,还增加了受众人数。以美国为例,报纸和杂志的读者总数约为1.63亿人,占全美人口总数的近60%;而全美广播听众家庭户为9440万户,占家庭户总数9699万户的97%;电视用户则达98%。

二、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新闻传媒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新闻传媒要融入国际化,还有相当的路程,中国新闻传媒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有些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难以解决。

1、传媒观念的滞后

中国的传播观念一直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老问题、大问题、敏感的问题。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传媒按照计划经济方式运作,一切由国家包下来,国家拨巨款扶持传媒,传媒是附属的“事业”单位,成为“有冕之王”和政治的助手。

实际上,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传媒虽表面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与工具,保持与党和政府的政治一致性,但实际操作上已有很大的变化。例如隶属于上海广电局的“东方明珠”于1994年2月成为上市公司,每年利润回报数千万元。但从理论上讲,这些产业仍是,是国家事业单位,是“限制性或垄断性的行业。”魏永征教授在《中国传媒业利用业外资本合法性研究》一文中指出,按照中国现行法律,“中国传媒单位是事业而不是企业”。这些都是由于传播理论、传播结构、传播体制的现状决定的。问题是,在加入WTO后,在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传媒作为“喉舌”和“工具”的“事业单位”究竟有无影响。

2、经营观念的误区

媒介经营产业化、市场化、集团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传播学界与业界的关注点。虽然有高层认为不拟提产业化、市场化、集团化,但随着我国融入国际步伐的加快,已难以回避了。传媒作为产业不进入市场,就不可能真正成为产业,而只能叫“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媒介开始了从经营广告开始的市场化进程,并从实践中认识媒介走向市场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但是,我国现行传媒政策对传媒的市场准入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的支持,而不少人对传媒走向市场后的发展张力和空间缺乏分析和预测。

竞争是传媒发展的真正动力。五十年代初,我国只有百余家报纸和百余家广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已有报社、广播电视台几千家,以及一批网络媒体,以开拓传媒的广告市场为突破点的传媒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媒介初步认识到传媒产业的高回报率,即阳光产业。当前,联盟、整合、兼并远非中国传媒的主流趋势,虽然媒介集团已出现一批。这些媒介集团,也还不能说已走向市场。如果传媒的重组靠政治权威主导,媒介的竞争不可能公平地、市场化进行,集团化也只能是以政治目标为主、兼顾经济利益的联合。

3、结构与体制的顽疾

我国的经济模式是国有(即全民)、集体、个体、外资、合资等,但传媒却只有公有制一种形式,传媒业至今仍是必须经过严格审批才能进入的行业。虽然在某些地区、某些媒体或明或暗介入中国新闻传媒业,单“广东的报纸或明或暗与企业有合作关系的已有30多家。”

传媒作为国家的“事业单位”,国营性质,国家投资,党委管理,这种体制和结构下的传媒业曾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国际信息一体化的形势下,西方媒体大国对传媒市场的占有欲越来越强,媒介市场资源的分割与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媒体发展受市场影响也越来越大。如果我国媒体不把自己融入市场轨道,就有可能失去市场竞争力,包括受众市场、信息资源市场。进入市场的关键是思想上的转变,即要树立媒介经济意识、媒介市场意识、媒介竞争意识,把媒介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而不是仅仅作为意识形态的内容,把政治上对媒介的控制逐步变为政治的和法律的管理与制约相结合,变为宏观的调控。

4、传媒势大力薄

全国有报纸2200多家,刊物8000多家,广播电视台3000多家,近20家媒介集团,这样大的媒介市场,世界上是少有的,但就实力来说,却是“势不单力薄”。以报纸为例,美国《纽约时报》每天平均广告额为1000多万美元,最多一天可达1700多万美元,也就是说《纽约时报》一天近亿元人民币的广告额,几乎等于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一年的广告额。

中国传媒的势大力不大的原因固然很多,中国媒介一直吃“皇粮”,没有竞争对象,从未担心“断粮”,充满自信和优越感。如今要融入国际,才发现是小巫见大巫。其次是中国传媒的单一产品模式,搞图书出版发行的不能办电视台,纸质媒介不能搞电子媒介。因此,中国传媒的主要收入来自广告和出售媒介产品。

三、经济全球化下我国传媒发展的应对策略

对经济全球化世界新闻传媒新变化应对策略的考虑,不应局限于传媒本身,而应站在国家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整体的高度作宏观的把握。笔者认为,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下世界传媒发展的新趋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提高新闻信息产品的竞争力

新闻舆论作为“软势力”就是“通过说服别人追随自己,或使别人同意自己的规范和制度,并以此方式来使别人产生自己所想经的行为”。目前,西方跨国新闻传媒发展和西方新闻信息产品大量冲击世界市场,对此,发展中国家既要提高新闻信息产品量的规模也要进一步改善自己新闻信息产品的质量,才能起到平衡作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大力提高新闻信息产品的竞争力,要形成我们自己的新闻舆论影响。在具体策略方面,对外,要主动出击,提高国家影响,应对跨国新闻传媒出现的需要;对内,要增强我们政策影响力,争取群众,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需要。

2、大力培养新闻信息产品的产业

承担着资本经营和社会整合双重功能的当代中国传媒产业,日益从只注重传播的传统观念向重视经营发展。并且,随着拥有资金、人员、设备和技术优势的西方媒体的进入,中国传媒产业将面临的是没有退路的竞争。那么,长期“事业性质”、“”的中国媒体该怎样适应全球化的趋势,怎样在国内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怎样在国际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呢?集团化是中国传媒的大势所趋,自1996年国内出现了第一个媒体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以后,媒体集团就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在中国的大地上。传媒集团使资源得到重组,优化了资源配置也优化了管理形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就目前中国广播电视集团来说,其机构之庞大,人员之众多,在世界上堪称一流。但有一点是我们不能忽视的,相较之新闻集团、哈勃·珂林斯出版公司等国际传媒大王,论资金实力、新闻传播作品的质量和影响力、在国际舆论界的地位,它无论如何也排不到世界前列。大量的地方性媒体集团除了能在本地有所作为,基本上没有走向世界的可能。

3、形成国内新闻传媒市场合理的发展环境

市场竞争规则既有其活力,但又有盲动性,对新闻传媒也是如此。随着国际新闻传媒涉足我国市场,以及国内新闻传媒市场的形成,竞争的盲动性、破坏性也会加大。我们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和思维,变重审批为重监管,要把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作为新闻传媒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和健全制度和工作机制的建设,形成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工作方法、办法,扶持合理的竞争,处罚违规行为,培育和维护好国内新闻传媒发展的市场秩序。

4、设立必要的市场准入机制

世界新闻传媒北强南弱等不合理的秩序是长期的历史形成的。当今,在西方文化传媒不断渗透和对先进文化传播技能的运用,已经影响或导致了部分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变形与失踪。对此我们要有高度的警惕和必要的应对办法,决不能让西方新闻传媒借市场化,以其现有的强势,无规则地进人我国内市场,冲击我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核心价值。要未雨绸缪,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制建设,设置必要的门槛和市场活动规则,为日常的监管工作提供必要的法制手段和条件,维护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护我国内新闻传媒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徐宝璜:《新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2]张向东:《媒介重组时不我待》,《新闻与传播》,2001年第2期。

篇(6)

2000年3月,我频道根据目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需求,决定构建都市频道新闻制作网。

一、系统要求

我频道报道部下设两个栏目《都市快报》和《都市报道》,专门播发各类新闻,每天播出六档《都市快报》和一档《都市报道》,总计90分钟节目,扣除滚动播出和重播外,自制节目时间约为30分钟,节目制作量比较大,条目编辑工作站点数量比较多,在节目制作中工作流程较规范,制作过程分工明确,因此,我们建立频道新闻节目非线性编辑网,并要求系统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同时又要考虑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看出,本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

1、系统中有足够的编辑位置以满足工作人员使用及领导审片。

2、系统中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以供存储节目和共享素材。

3、要有与新闻演播室结合的新闻录制、配音及后期制作系统。

4、在现在可预测的情况下得以保证相应的扩展性。

因此,我们首先对于采用传统的线性系统来构建这样一个系统的先进性予以否决,而把目光投向了近年发展起来并逐渐成熟的非线性设备。

二、系统设计

传统的线性工作方式是一种效率不高的编辑方式,在编辑过程中不断地搜索还导致素材带和录像机机械磨损,定期或不定期的设备维护及零配件更换,带来较大的维护费用。传统工作方式对素材的查找是无法实现素材共享的,而素材共享所带的优势,实际上也是很少被传统操作方式工作人员所能理解的。这些传统录像设备的缺陷恰恰是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优势。非线性设备通过采集设备将素材记录在硬盘上,并按文件名进行存储管理,因此可以对素材进行快速的随机的索引查找,而这种查找是没有机械损耗的。同时,非线性编辑是一种文件名或者说是指针编辑,而不是素材的翻版,只要不进行生成操作是不会产生质量损伤的。再则非线性编辑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的设备,易于实现计算机联网,实现素材的全网共享。这也是传统编辑系统所无法比拟的,正是基于这些优势,非线性网络化制作系统所带来的工作效率和制作手段的提高相对于传统编辑系统是一个工作方式的飞跃。

目前,非线性编辑系统经过几年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的飞速发展而逐渐成熟,国内国外都有许多各种类型的非线性设备,如avid的mc1000、mc8000,sony的es-7,国内的索贝公司创意98、大洋公司的dy3000,新奥特公司的nc98等。非线性设备的成熟不仅体现在硬件和压缩算法上,也体现在软件的功能和实用上,就性能/价格比而言,国产的非线性设备体现尤其明显。各家的产品都在软件界面以及功能方面都努力作到按照符合国内电视台制作人员使用习惯开发,并取得相当的成功,使得非线性设备得以进入电视制作领域,让电视制作人员体会到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优势。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与索贝公司合作,构建了以fibrechannel为主干,千兆以太网为辅助的双网结构的都市频道新闻非线性制作网(见图1):

图一

fibrechannel是一种高性能的基于光纤通道的互联标准,是专为台式工作站、海量存储子系统,设备和主机系统之间

双向点对点的串行数据通道而设计的,传输速率比现行网络传输速率高很多,其标称数据传输率为1000mb/s,而压缩比为4:1的视频数据率约为40mb/s,从理论上讲,fibrechannel可以支持约25台实时视频工作站,但由于系统管理开销、硬件(网卡、switch、hub、硬盘阵列控制器等)设计水平等因素的影响,fibrechannel的实际数据率约为700mb/s左右,因此实际应用中连入fibrechannel的视频工作站数量不应超过17台(所采用的视频数据压缩比变化时,这个数量也会变化)。从本系统的实际需求来看,实际联入fibrechannel的实时视频工作站数量不会超过fc网的限制,但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减低网络成本,我们还是设计了选用高压缩比素材进行编辑,最后用低压缩比素材输出的方式,即fc和以太网双网架构:上载的素材分为两路,一路以低压缩比

(4:1)高数据率通过fc光纤传输到fc硬盘阵列中,同时另一路以高压缩比(30:1)低数据率通过以太网传输到以太服务器硬盘阵列中,编辑时调用高压缩比素材进行编辑,然后形成edl编辑表,下载时根据edl编辑表,从fc硬盘阵列中以低压缩比高数据率下载。

以太网的特点是共享系统资源,各工作站之间易于传递信息,可实时共享对同一数据文件的操作结果等。在本系统中,采用服务器线路的数据传输率为1000mb/s、各工作站线路数据传输率为100的以太网。以太网上的共享数据(高压缩比视频数据、音频数据、各种节目编辑描述文件、素材管理数据库等)和以太网的运行管理由一台高性能服务器负责,以保证整个系统工作流程的顺畅和高效。

三、系统安装与调试

在确定了系统方案以后,则进行整个系统的实施工作。根据我频道的实际情况,我们把整个安装调试过程分为几个部分进行:

施工步骤都市频道办公楼四楼中心机房上楼顶,在楼顶边缘焊角铁架固定。然后通过架空钢缆到广电大楼二楼平台,焊角铁架固定,经过过墙孔(已经预留)进入大楼主楼内。光缆总长度:250米左右。

施工要求:

(1)光纤型号的选择:郎讯3dvx型多模室外光缆,物理规范为光纤内外径62.5/125um。最大光损耗为3.4db/km,带宽为700---800mhz。光缆铺设三路,一路用于fc,一路用于以太网,一路备用。

(2)光纤弯曲曲率

光纤弯曲曲率的大小会引起辐射损耗大小的变化。若光纤自身细微的弯曲部分连接起来,会产生光纤连续微弯,引起损耗增加,若光纤表面粗糙,光纤会沿着粗糙表面出现弯曲,这种微弯就会引起微弯损耗,它是生产光纤时造成的,在施工光纤地下保护管时,光纤弯曲半径必须大于光缆直径的20倍(即曲率半径必须大于1.25mm)。如果光纤弯曲半径过小,或者熔接好的光纤在接头盒内盘绕不当导致弯曲半径过小等都会使光纤损耗值明显增加。

(3)光纤的连接损耗

光纤的连接分为:熔接和磨接。无论何种连接都会产生接头损耗,损耗要求低于0.05db以下,正常情况下损耗应在0.01-0.03db左右,而且连接次数1-2次为最佳,超过3次衰减量会增加,所以光纤的连接损耗是由操作人员和连接设备控制的,必须以最高的技术最好的连接设备来达到光纤熔接后的最低损耗值。(4)尽量缩短设计距离光纤线路要尽量走近路,避免因为光纤线路和光缆接头数量过多,降低光纤的光功率和各项技术指标。

2.结构化综合布线

根据本系统的设计思想,我们在进行综合布线时(见图2)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光缆和以太网线分开,以方便将来检修。

(2)走线只有竖线和横线,不允许走斜线。

(3)所有的过墙都要有护套管,不允许有任何线径露在外面。

3.配音间配音系统设计

配音间除了要完成直接采集入网的新闻配音工作之外,其他非新闻栏目的配音工作也要在这里完成,这就要求配音间的音频系统既要具备先进的网络配音的功能,又要兼容传统的磁带配音方式。同时,考虑到配音工作站亦是有卡工作站,且在每天下午16:00—20:00的新闻节目串编时间内使用率较低,可在配音工作站上加装串编制作软件,硬件连接上使其具有视音频上、下载功能,将配音工作站作为串编工作站的备用工作站。配音系统的系统图如(图3)。

新闻网上配音时,mic信号经调音台1路输入、主输出1和2输出进配音工作站。其他非新闻栏目配音时,mic信号经调音台1路输入、主输出3和4输出进2800录机。作为备用串编使用时,录机音频通过经调音台立体声输入2输入、主输出1和2输出进备用串编(配音工作站)上载,备用串编的音频通过经调音台立体声输入1、主输出3和4输出进2800录机。视频是直接2800录机对备用串编、备用串编对2800录机连接的。2800录机的监视信号进监视器的a路,工作站的视频监视信号进监视器的b路,监视器视频串环输出给返看监视器的视频输入,调音台的tbout给返看监视器的音频输入。

(图3)配音间视音频系统

4.配音间的建声设计与装修

我台建台两年以来,还没有一个正规的配音间,大部分的配音工作都是在普通办公室的环境下,通过摄像机进行主持人声音录制而完成的。这样配音的效率低,受外界干扰大,而且由于受配音环境和录制设备的局限,配音的音质效果自然不是很好。新闻制作网络的建立,必将使我台节目的视频质量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为了保证节目的音频质量及配合新闻制作网络的高效工作模式,设置一专业配音间已势在必行。由于将改造成配音间的房间在我台办公楼的一层,与公用楼梯仅有一墙之隔,二楼就是新闻记者的办公室,所以配音间的隔音效果是建声设计与装修的重点,要求在50db以上。另外,考虑到新闻配音的特点,配音环境吸音系数则控制在0.5s—0.8s之间。

配音间的建声装修应注意的几点是:

1、在动工之前的设计与计算要考虑周全,多种影响因素会使得装修出来的实际效果差别很大。

2、通风换气的考虑。控制室里的空调管道要预埋好,且要固定在原有普通砖墙上。

3、配音室里的通风通道不要设计成平直通道,通道内壁还要固定吸音装置,防止户外换气扇的风声串入。户外换气扇的风向应是向户外抽风。

4、控制室与配音室之间的预留设备线塑胶管通道在穿完墙线之后,用阻燃亚麻布缝包玻璃棉封堵两端,防止控制室内的声音串入。

5、隔音门窗的制作应在专业厂家单独定做。

4.70平米演播室串编系统的设计

70平米演播室使我台的新闻栏目专用演播室,在这里每天除了要制作完成时长为30分钟、晚上20:40播出的《都市报道》之外,还要制作六档时长为10分钟,也就是说,其间每两小时就播出一档《都市快报》,使用率非常高。70平米演播室现有两台摄像机,要求在串编系统建成之后,这两台摄像机的信号(主持人)都可以直接被采集进网,然后由责编在串编工作站中调出记者们已编好的新闻条目和主持人口播素材进行编辑,最后将串好的10分钟或20分钟的成品播出节目下载到betacamsp磁带(2800录机)上。考虑到有时会有临时在演播室上载的要求(比如更改广告),系统中要有2800录机到串编工作站的视音频通道。另外,如果串编工作站或者新闻制作网络出了问题,则该系统应该可以将两个摄像机的信号直接录制在2800录机上,然后由责编拿着主持人口播带到备用串编工作站(配音工作站)或传统卷编系统上将节目制作完成。集以上考虑,70平米演播室串编视音频系统设计如(图5)。

在视频系统中,两个摄像机、一个录机都有一路模拟复合视频信号进入特技台,特技台的pgmout1(模拟复合信号)进串编工作站。1号摄像机还有一路模拟分量信号直接进了串编工作站,以提供高质量的主持人图像和进行色键特技时的信号来源。串编工作站通过模拟分量输出口将信号送入2800录机。特技台pgmout2的信号是要送给2800录机的,但考虑到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需要将主持人口播图像直接录制在2800录机上,所以在实际安装时,这根线走到2800录机后面板处做为备用,为空置状态,这样可以避免特技台—串编工作站—录机—特技台信号之间的不正常联接方式,给操作人员带来不便与不适。返看监视器的视频信号来自于特技台预监输出进预监监视器(j3)之后的串环输出。

在音频系统中,两路mic信号经调音台mic/linein1,2输入、lineout1,2输出进入串编工作站进行采集;串编工作站的音频输出信号经调音台mic/linein3,4输入、auxout1,2输出进入2800录机下载。临时上载时,2800录机的音频输出信号经调音台mic/linein5,6输入、lineout1,2输出进入串编工作站。另外,调音台的tbout送入返看监视器的音频输入。

5.对70平米演播室控制室部分的改造

70平米演播室的视音频系统在改造前是典型的传统模拟演播室系统。在40平米的控制室中,新闻值班室占去了1/3的空间,剩下2/3的空间堆砌着大量的机架与设备,其中包括两个大块头的操作台、一个“顶天立地”的电视墙和一大一小两个19inch标准机柜。70平米演播室改造后,除了保留调音台、特技台、调光台、两个摄像机ccu和三个监视器(这些都可集中在一个操作台上)之外,整个控制室就装一套串编工作站,空间剩余很大。根据实际情况,在70平米演播室控制室中又增设了两套预编工作站,以供责编编辑深度报道时使用,既不会与每天的节目串编发生冲突,也满足了非正常工作时间对于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性。

6.设备机架的设计

根据新闻制作网络的具体情况,机架需求为:10套预编工作站操作台、4套上载工作站操作台、1套配音工作站操作台、1套服务器机柜、1套70平米演播室控制台、1套串编工作站操作台和1个70平米演播室机柜。建立新闻制作网之后,淘汰下来的旧机架有:五套传统单编系统机架、一个2m高19inch标准机柜、两个1.5m高19inch标准机柜。经过反复测量与计算,这些旧机柜都可以被重新利用。将四套传统单编系统机架经简单改造做为四套上载工作站操作台使用,另一套传统单编系统机架可直接作为配音工作站操作台。将2m高19inch标准机柜加装柜门、风扇、键盘滑槽,在订做一个与之完全相同的19inch标准机柜,做为服务器机柜组如(图7)。一个1.5m高19inch标准机柜直接用于配音间,另一个1.5m高19inch标准机柜直接用于70平米演播室。

7.系统软件的调试

在系统安装完成后,进行了系统软件的调试。在调试过程中,针对我频道的特殊要求和我们认为在将来系统正式使用后有关网络安全对策问题,同索贝公司网络部和软件开发部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进行了现场开发,使得整个系统无论是稳定性,还是其安全性,都达到了我们所提出的要求。同时作为用户,我们也对索贝公司提出了一些我们的建议,比如:

1、为了降低系统资源开销,建议将sobey“新时尚”字幕软件的网络版由真彩色方式变为64k彩色方式。

2、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建议在上载工作站开发批采集的工作方式。建议增加字幕轨,等。

篇(7)

1“案例工作坊”——一种并非全新的教学模式

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的“工作坊”(workshop)并非全新事物,其起源于欧洲(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以培养工程设计与建筑设计为宗旨的包豪斯学院。该学院的创建者、现代建筑设计的奠基人之一格拉皮乌斯以“技术与艺术并重”为教育理念,提出学习过程仿佛“工厂学徒制”,学生是“学徒工”。在教学过程中,负责教授理论课程的教师引导学生的专业发展;而担任技术制作课程的导师则负责指导其实践教学。由于教学实践需要特定场地,因此学生日常实践空间——工作坊逐渐成为实践教学的核心,以此形成的教学模式亦被称为“工作坊教学”[1]。工作坊的教育模式被教育者引入到其他学科的教学科研活动后,逐渐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教学和讨论模式。这种“案例工作坊”模式是指,以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20~30名成员组成的小团体在该主讲人的指导下围绕某个话题或案例进行活动和讨论。由于这种学习模式强调面对面交流和参与者的互动学习,因此参与者可以获得更多通过普通讲课无法获得的思考和成长体验“,案例工作坊”便逐渐成为一种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普遍存在于各专业领域中[2]。工由于新闻学与传统的哲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不同,是一门现实性,操纵性极强的学科,因此新闻理论教育仅仅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不可能使学习者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这就要求在新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做到知识、理念与技能并重,提高新闻实践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把实践意识贯穿于新闻教育的全过程。尽管绝大部分新闻院系已经强调专业实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但传统的新闻理论课堂教学和教案则依然围绕“教师、教材”为中心展开,其核心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导致的后果往往是便于学生的知识增长却不利于他们的综合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从新闻学科本身的性质来看,把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工作坊”引入新闻理论的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吸收,更有助于增加课堂的现实元素,增强学生的思考和实战能力。

2案例工作坊在新闻理论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从国内新闻院校的教学实践来看,已有部分高校以“案例工作坊”作为新闻理论课堂教育的主要模式,笔者所在的华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系也开始以“案例工作坊”为突破口对理论教学过程进行探索。下面将以新闻理论中的“新闻价值”为例,简单介绍“案例工作坊”在新闻理论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与运作。第一,由指导教师全面制定与掌握教学计划与实施方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明确“新闻价值”专题的培养目标以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明确学习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引领学生全面贯彻该计划。在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上,教师计划以“新闻价值”的概念、“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之讨论、“新闻价值”要素的要点和内容,以及“新闻价值”要素的变迁作为学习目标。其中,为了适应媒介融合和新媒体等媒介环境变化的需要,课程设计将以“新闻价值”要素在不同媒介环境中的变迁作为讨论和分析的重点,也计划通过“案例工作坊”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在当前我国新闻环境下,有关新闻价值的把握和判断标准的转变问题。第二,教师为学生提供理论帮助和宏观指导。理论学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基于工作坊模式的课堂教育以讨论、实践为核心,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相关理论的学习不可或缺,因此教师需要在讨论实践之前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具体办法是教师作为引导者,提前安排学生阅读相关主题的教材、专著和论文,并要求学生在媒体实例中进行印证和思考,为“案例工作坊”的讨论做准备。导师除了要求学生自行寻找媒体案例进行学习外,还布置学生准备讨论2010年初在各大媒体风行一时的“犀利哥”报道。

2010年3月,一个在宁波流浪了十余年的乞丐从网络红人一跃成为大众传媒竞相报道的明星——“犀利哥”。各地媒体亲自到宁波追踪他的生活状况,以大篇幅报道此人的身世之谜,帮助他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并护送他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更为有趣的是,境外媒体也加入了追捧这位网络红人的队伍,香港《苹果日报》在3月6日的头版头条刊登题为《本报宁波直击,犀利哥身世大曝光》的报道,英国《独立报》内页的世界新闻版面以头条报道犀利哥,将其照片与著名时装品牌D&G最新时装照放在一起,并称他为“中国最酷的男人”。导师提前向学生介绍上述案例背景,要求学生查看有关报道,并提出“新闻价值”的有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第三,教师模拟情境向学生提出争议性问题。导师在课堂上模拟编辑部和学术讨论会两个相对独立的情境,向学生提出实践性和学理性的两类问题引发学生进行全方位思考,使理论与实际在讨论中得到结合。应该注意的是,学生的分析讨论并非盲目地进行,而是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规范展开,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标。一方面,导师首先为学生模拟一个媒体编辑部的情景并向学生提出实践性问题,要求学生从媒体编辑和记者的角度思考面对“犀利哥”这样一位网络红人,新闻媒体是否应该报道、怎样报道,并由此思考在媒体实践层面“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和受影响因素等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导师再模拟一个学术讨论会的情境并向学生提出学理性问题。根据传统的新闻理论和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像“犀利哥”这样的“小人物”并不具备多大的报道价值,甚至难以登上大众传媒的“大雅之堂”。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甚至是社会底层进入媒体报道的视野,以致出现了不少用传统的新闻理论难以圆满解释的现象。因此,导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列更为深入的理论问题,如:从当前出现的媒体现象来看,传统的新闻价值要素受到怎样的挑战;到底有哪些因素在影响新闻价值的标准判断;同时,在新闻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新闻工作者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新变化和新挑战等等。第四,强调学生分组展开充分讨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案例展开讨论是综合学习与研究的过程,学生也可根据讨论中遇到的困惑向指导教师提问,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回应也不是讲述,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引导启发。针对“犀利哥”报道的案例,指导教师可根据专家的研究成果提示学生可从传播技术的发展使新闻价值要素的判断呈现多元化的角度进行思考。例如,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和网络新闻实践认知的不断积淀,新闻媒体在价值取向上也越来越受到网络媒体的影响,致使新闻价值要素判断上的侧重点发生转移,整个新闻报道呈现出软化的趋势[2]。在引导的过程中,导师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述观点,而是启发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得出相关结论,这样学生才有机会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专业判断能力。第五,总结、评估与反思。讨论结束后,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在“案例工作坊”中的表现进行评估。最后,教师还需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份讨论报告,其作用主要是反思在工作坊中获取的经验感受,并使其把这种专业理念内化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